虚阴极振荡器“硬管化”实验研究
振荡器实验
![振荡器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c69ad78e8762caaedd33d41e.png)
第一章实验环节及要求为了达到实验预期目的和效果,需要作好实验前的预习、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等几个主要环节。
一、实验预习(30分)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内容,并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前的预习和准备工作是否充分。
因此每次实验前,需要阅读实验讲义,明确实验目的与任务,掌握必要的实验理论和方法,了解实验内容和所用设备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简要写出预习报告,内容包括: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3、实验原理(要求简明扼要)4、实验电路图(原理图,交流等效图)5、实验设备6、完成预习思考题,预期实验结果7、实验内容(只要求列出实验项目及记录数据的空白表格)二、实验过程(40分)正确的操作程序和良好的工作方法是实验顺利进行的保证。
因此,实验时要求做到:1、按编号入座,认真检查实验使用电子仪器设备的状况,若发现故障应报告指导教师及时排除,以免耽误上课时间。
2、认真听取指导教师对实验的介绍。
3、根据实验电路的结构特点,按实验内容要求接线。
接线完毕,要养成自查的习惯。
4、实验电路接好后,接入电源。
要求实验前“先接实验电路,后接通电源”,实验完毕后,“先断开电源,后拆实验电路”。
5、电路接通后,不要急于测定数据,先按实验预习时所预期的实验结果,概略地观察全部现象及各仪表的读数变化范围。
然后,逐项实验,测量时要有选择地读取几组数据。
读取数据时,要尽可能在仪器仪表的同一量程内读数,减少由于仪器仪表量程不同而引起的误差。
6、若实验中要求绘制曲线,至少要读取10组数据,而且,在曲线弯曲部分应多读几组数据,这样画出的曲线就比较平滑准确。
7、测量数据经自审无误后,送指导教师复核,经检查正确后才可拆掉电路,以免因数据错误需要重新接线测量而花费不必要的时间。
8、实验结束后,应做好仪器设备和导线的整理以及实验台面的清洁工作,做到善始善终。
(10分)三、实验报告(30分)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全面总结。
对于工科学生来说,撰写实验报告是一种基本技能训练。
气管振荡实验报告
![气管振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1006f5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74.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气管振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气管振荡实验的操作步骤;3. 分析气管振荡实验的结果,探讨实验现象与生理机制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气管振荡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理学实验方法,用于研究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实验原理是利用特定频率的振动使气管平滑肌产生收缩和舒张,从而观察气管平滑肌的反应。
通过对比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气管平滑肌反应,可以分析生理机制和药物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豚鼠、气管平滑肌、生理盐水、氯化钾、肾上腺素、阿托品等;2. 实验仪器:气管平滑肌振荡器、显微镜、手术器械、恒温水浴箱、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动物:取豚鼠一只,进行麻醉和气管插管;2. 制备气管平滑肌:将豚鼠气管平滑肌取出,置于生理盐水中,用剪刀剪成适当长度;3. 振荡实验:将气管平滑肌放入气管平滑肌振荡器中,设定特定频率和振幅,观察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情况;4. 对照实验: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对照组实验,观察气管平滑肌在无药物作用下的收缩和舒张情况;5. 药物作用实验:在振荡实验的基础上,分别加入氯化钾、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观察药物对气管平滑肌的影响;6. 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实验过程中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对照组实验:在无药物作用的情况下,气管平滑肌在特定频率和振幅的振荡下,表现出明显的收缩和舒张现象;2. 氯化钾作用实验:加入氯化钾后,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幅度和舒张幅度均明显增加,说明氯化钾可以增强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3. 肾上腺素作用实验:加入肾上腺素后,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幅度和舒张幅度均明显降低,说明肾上腺素可以抑制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4. 阿托品作用实验:加入阿托品后,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幅度和舒张幅度无明显变化,说明阿托品对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无影响。
六、实验结论1. 气管振荡实验是一种有效的生理学实验方法,可以用于研究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2. 氯化钾可以增强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肾上腺素可以抑制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阿托品对气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无影响。
同轴虚阴极振荡器实验研究
![同轴虚阴极振荡器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073f8d3ad51f01dc281f125.png)
.
\
. ... .
.
…
/、 。、
、
:
\( 3
\
÷
’
t 一
。 ’
.... - r ・_
/
一 ,
、
t
\ l . l . J … f J
\_ 1g、\ 2
\ .. 。 / . . \ . 一 。 /
1 \ 2
一 .
F g 8 Di e to a igr m fTEl a . i・ r c i n ld a a o l t 3 3 GHz
Fi . Die to a i g a o g9 r c i n ld a r m f TM o t 3 3 GH z l a .
极和虚 阴极形 成的准 谐振 腔 中 , 式 和 T 。 TE 模 M。模式 在束 波互 作用 过 程 中产生 模 式竞 争 , 在竞 争 中处 于优 势
的 TMo 。 模式 获得 了较 大 的输 出 , 在竞 争 中处于 劣势 的 T 。 式则 获得 了较小 的输 出 。 E。 模
, 、
理论 分 析表 明 , 带 阳极反 射板结 构 的 同轴虚 阴极 振 荡 器 中 , 在 阳极 反 射 板 、 阳极 和虚 阴极形 成 了一 个 准谐
振腔 。在 电子柬 与激 励 出的微 波 的互 作用 过 程 中 , 。 TE 模式 和 TM。模式 在 该 准谐 振 腔 内产 生 模式 竞争 , 竞 在
图 , 图 1 。比较 图 l 图 1 , 见 1 O与 1发现它 们有惊 人 的相 似之 处 。这表 明实验 测 得 的输 出微 波 主 要 由 T 。 式 M。模
和 TE 模 式组 成 , 中 TM。 式所 占比例约 7 , 模式 所 占比例 2 左右 。这 说 明在 以 阳极 反 射板 、 n 其 模 5 TE 5 阳
TM01模虚阴极振荡器实验研究
![TM01模虚阴极振荡器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597e6c72cc58bd63086bd04.png)
第17卷 第8期强激光与粒子束Vol.17,No.8 2005年8月HIGH POWER L ASER AND PAR TICL E B EAMS Aug.,2005 文章编号: 100124322(2005)0821163204TM01模虚阴极振荡器实验研究3舒 挺, 李志强, 袁成卫, 杨建华, 许流荣, 冯加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3) 摘 要: 在SPAR K204强流相对论电子束加速器上,对轴向反馈式虚阴极振荡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采用远场测量方法对其激励的高功率微波辐射进行了测量,测得了微波辐射主模及辐射功率。
结果表明:微波辐射主模为TM01模,辐射功率大于500MW,微波转换效率大于3%,辐射频率约3.6GHz,微波脉宽大于20ns。
同时,采用单反射面Vlasov天线,实现了该器件所激励高功率微波的定向传输。
关键词: 主模; 定向传输; 虚阴极振荡器; 远场测量 中图分类号: O441.5; TN128 文献标识码: A 本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按照理论分析和粒子模拟得到的有关参数,在SPA R K204加速器上对虚阴极振荡器进行调试,使之输出微波指标达到要求,并且运行稳定;第二阶段,在虚阴极振荡器波导口接上单反射面Vlasov天线,进行微波定向传输实验。
所采用的单反射面Vlasov天线是在选定的频率范围基于TM01馈入模式进行研制的[1],因此,实验的关键在于保证微波器件在所给定的频率范围实现TM01模稳定运行。
这是在原有TM01模虚阴极振荡器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实验研究[2~4]。
以往的实验以SPAR K203强流相对论电子束加速器作为驱动平台,现在的实验是在本研究室自制的SPA R K204强流相对论电子束加速器上进行的。
工作重点在于实现微波器件与加速器之间的实验对接,改进实验装置的对称性,确保器件工作在给定的频率范围,并且输出TM01主模。
双束旁射虚阴极振荡器的粒子模拟
![双束旁射虚阴极振荡器的粒子模拟](https://img.taocdn.com/s3/m/d15a8fe8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0e.png)
双束旁射虚阴极振荡器的粒子模拟
王秩雄;郭永辉;陈雨生;范如玉
【期刊名称】《强激光与粒子束》
【年(卷),期】1994(6)2
【摘要】提出了虚阴极振荡器(Vircator)一种新的物理模型,用自己编写的两维半、全电磁、相对论性的粒子模拟程序WGCF模拟了两个对称虚阴极互相耦合振荡产生高功率微波(HPM)的物理过程,激发的柱面波横向360°引出。
通过大量的计算(包括单束情况)表明:(1)极距d不变时,无论双束还是单束,比值J_0/J_c在12~2之间效率较高;(2)J_0/J_c不变时,极距d有一最佳值,大于或小于此值时效率略降低;(3)双束情况输出波型较纯净,无“直流”分量,单束情况却不然;(4)双束时频率增宽;(5)与一维情况不同,J_0≈J_c时也会发生振荡,但直流成分较大。
此外,我们对横向外边界的透射边界条件和辐射功率按模式、频率分布的表达式进行了推导。
【总页数】1页(P221)
【作者】王秩雄;郭永辉;陈雨生;范如玉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752.5
【相关文献】
1.微波反馈调制型虚阴极振荡器的粒子模拟 [J], 李宏;张亚洲
2.具有双电子束结构的双波段相对论返波振荡器粒子模拟研究 [J], 王挺;张建德;钱宝良
3.L波段双阶梯阴极磁绝缘线振荡器的粒子模拟与实验研究 [J], 王冬;秦奋;陈代兵;文杰;张新凯;安海狮
4.虚阴极振荡器中束流质量影响的粒子模拟 [J], 李志强;舒挺;钱宝良
5.相对论电子束虚阴极静电振荡的粒子模拟 [J], 陈德明;王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腔虚阴极振荡器研究
![多腔虚阴极振荡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63bbea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1f.png)
多腔虚阴极振荡器研究李志强;舒挺;钟辉煌;樊玉伟;杨建华;许流荣;赵延宋【期刊名称】《强激光与粒子束》【年(卷),期】2009(21)3【摘要】提出了一种具有预调制腔、主谐振腔和提取腔组成的多腔轴向提取虚阴极振荡器结构.腔体特性分析表明其在工作频段可以获得更高的提取效率.粒子模拟显示该结构在电压700 kV,电流23 kA的条件下,可输出功率大于1.7 GW,频率4.0 GHz,功率效率大于10%的微波.初步的实验研究获得了辐射功率约700 MW,频率约4.1 GHz的微波输出.对实验结果的进一步分析表明,通过适当加大器件虚阴极振荡工作区微波管直径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器件的谐振性能,从而获得更好的工作性能.【总页数】4页(P421-424)【作者】李志强;舒挺;钟辉煌;樊玉伟;杨建华;许流荣;赵延宋【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7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609【相关文献】1.无引导磁场同轴谐振腔横向虚阴极振荡器 [J], 杨中海;胡红庆2.新型径向三腔同轴虚阴极振荡器的模拟研究 [J], 罗雄;廖成;孟凡宝;张运俭;王晓东3.新型准光腔同轴虚阴极振荡器的研究 [J], 殷勇;祝大军;刘盛纲4.准光腔型虚阴极振荡器的研究 [J], 陈波;凌根深5.径向三腔预调制型同轴虚阴极振荡器数值模拟 [J], 区杰俊;邵浩;宋志敏;张余川;廖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用天线阵测量圆柱过模波导中虚阴极振荡器产生的高功率微波模式和功率
![用天线阵测量圆柱过模波导中虚阴极振荡器产生的高功率微波模式和功率](https://img.taocdn.com/s3/m/58959ef9770bf78a652954b1.png)
686
强 激 光 与 粒 子 束 第 15 卷
Hr
=-
βmn ωμ
E<
=-
jβmnκmncos m<J′m (κmnr) e - jβmnz
的电磁场分布相同是非常好的近似 。在这种假定下利用矢量惠根斯原理由开口处场分布求得电磁场辐射远场
分布为[4 ] :
对 TE 波
Eθ
=
j m +1
m2ωRμ(1
+
βm
k
n
co
sθ)
J
m
(κm
n
a)
J
m
(
k a si nθ) sinθ
sin
m<e
பைடு நூலகம்
-
j
kR
(11)
E<
=
j m +1
k aωμ(βmn 2R k
判断过模波导中是否有非对称 TMmn波微波模式 。
1. 2 圆柱过模波导微波开口辐射场的空间分布
电磁场在波导开口处有反射 ,一般会激励高阶模式 。但是对于过模波导 ,横截面半径 a 远大于波长λ时 ,
电磁场在波导开口处的反射几乎为零 ,激励的高阶模式也几乎为零 。假定波导开口处的电磁场分布与波导内
(8)
H<
=
βmn ωμ
Er
=
j
mβm n si n
m<
J
m
(κmnr)
r
e
-
jβmnz
(9)
振荡器实验报告
![振荡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7d888e5524de518964b7d0f.png)
LC 正弦波振荡(虚拟实验)姓名: 学号:1、 电容三点式(1)121100,400,10C nF C nF L mH ===示波器频谱仪(2)121100,400,5C nF C nF L mH ===示波器频谱仪(3)121100,1,5C nF C F L mH μ===示波器频谱仪数据表格:实验数据与理论值间的差异分析: 增益的理论值与测量值差异极小,而谐振频率的理论值与测量值差异较大,这主要是因为即使在电路稳定振荡时,频谱仪显示的曲线也会有微小的波动,变化的过程导致读数的偏差;此外游标的精度也会影响读数,鉴于游标以格为单位,测量的数据本身就存在着误差。
2、 电感三点式(1)1225,100,200L mH L H C nF μ===示波器频谱仪122示波器频谱仪122示波器频谱仪数据表格:实验数据与理论值间的差异分析:可以看出增益和谐振频率的理论值与测量值差异都很小,基本只是由电路的些微不稳定和游标精度产生的读数误差。
思考和分析1、根据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的测量数据表格,回答:(1)分析电感值 L1改变对谐振频率有何影响?(2)分析电容值 C2改变对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和振荡频率有何影响?(3)放大器输入输出端信号的相位差为多少,是否满足正反馈要求?答:(1)L1增大会使谐振频率减小,L1减小使谐振频率增大;(2)C2增大使放大器电压增益增大、谐振频率减小;(3)放大器输入输出端信号的相位差为π,满足正反馈要求。
2、根据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的测量数据表格,回答:(1)分析电容值 C2改变对谐振频率有何影响?(2)分析电感值 L1改变对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和振荡频率有何影响?(3)放大器输入输出端信号的相位差为多少,是否满足正反馈要求?答:(1)C2减小使谐振频率增大,反之C2增大使谐振频率减小;(2)L1减小使放大器电压增益减小、谐振频率增大;(3)放大器输入输出端信号的相位差为π,满足正反馈要求。
双管振荡报警器实训报告
![双管振荡报警器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e4b4c8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6.png)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搭建双管振荡报警器电路,了解和掌握双管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熟悉电路元件的作用,提高电路分析和调试能力,并加深对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理解。
二、实训原理双管振荡报警器电路主要由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1. 电路组成:双管振荡报警器电路主要由VT1和VT2两个晶体管、电阻R1、R2、R3、R4、电容C1、C2、振荡变压器T1等元件组成。
2. 工作原理:当电源接通后,R1给VT1提供基极电流,VT1导通。
VT1集电极输出电流驱动VT2导通,VT2集电极接地。
此时,VT1基极增加了一条经C1、RP到地低阻通路,VT1基极输出电流增大,导通愈甚,进而VT2快速饱和导通。
两管互为对方提供基极驱动电流,控制信号为正反馈。
3. 振荡过程:随着C1、RP支路充电过程持续,C1压降增大,充电电流减小,VT1输出电流下降,进而不能驱动、维持VT2的深度饱和,VT2的集电极电压上升,C1、RP支路进入放电过程。
由于正反馈信号的控制作用,VT1很快截止,VT2也很快截止。
随着C1、RP放电过程的持续,C1压降减小,放电电流减小,VT1基极电压逐渐下降,直到VT1再次导通,从而形成正反馈振荡。
4. 报警功能:当电路发生故障或监测到异常信号时,VT1和VT2会进入振荡状态,产生报警信号,通过振荡变压器T1输出,实现报警功能。
三、实训步骤1. 电路搭建:根据实训要求,按照电路原理图搭建双管振荡报警器电路。
2. 元件检测:使用万用表检测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参数,确保元件符合设计要求。
3. 电路调试:通过调整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容,观察电路的振荡状态,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
4. 性能测试:对电路进行性能测试,包括振荡频率、振荡幅度、报警灵敏度等指标。
5. 故障分析:针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故障原因,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复。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1. 振荡频率:通过调整电路中的电容和电阻,实现了约1kHz的振荡频率。
TE11模式增强型高效率同轴虚阴极振荡器
![TE11模式增强型高效率同轴虚阴极振荡器](https://img.taocdn.com/s3/m/a54ebe3c0912a21614792929.png)
基于上述实验参考结构,在 MC-55 脉冲强流电子束加速器上进行了 TE11 模式增强型同轴虚阴极振荡器实 验。该加速器输出电压调节范围为 400 ~ 700 kV,传输线阻抗为 10 Ω,输出电子束脉冲宽度约 55 ns。辐射场 微波功率密度采用无源半导体 HPM 探测器测量,总辐射功率由辐射场积分方法给出。由于系统工作频率在 2 ~ 3 GHz 范围内,所以输出微波脉冲可以由高速示波器直接测量获得。在实验中获得了上述结构下的辐射场 功率分布与阴阳极近似严格同轴结构下的辐射场分布。实验中获得的阴阳极非同轴结构稳定输出微波波形如 图 7 所示,阴阳极同轴与非同轴结构下的辐射场功率密度分布由图 8 给出。
在虚阴极振荡器中,为了获得高效率的 HPM 输出,必须抑制器件中的模式竞争。而对于同轴虚阴极振荡 器来说,首先需要确定系统的工作主模式,然后通过改进器件结构来抑制一种模式而增强另外一种模式与电子 束的互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1 同轴虚阴极振荡器中电子束-波互作用结构模式分析
为了抑制模式竞争作用对同轴虚阴极振荡器效率的影响,在同轴虚阴极振荡器中工作模式一般选择为
图 2 TM01 与 TE11 模式在归一化场强比下的增益曲线
归一化阳极处 TE11 模式的角向电场标量平均值与 TM01 电场,则有
J(1 2. 405)Eext0-TM01
=
2 π
J(1
1
.
841
)E ext0-TE11
(3)
式中 J1 为一阶 Bessel 函数,化简上式,得
新型径向三腔同轴虚阴极振荡器的模拟研究
![新型径向三腔同轴虚阴极振荡器的模拟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45795806529647d27285263.png)
需 要外加 引导磁 场的 结构 主要 有 同轴 虚 阴极 振荡器 [ 1 7] 和利 用预 群 聚 电子束 的双 间 隙虚 阴极 振 荡器 L 。这 1 两种结 构 中, 出微 波的模 式纯 度 高 , 输 频谱 比较 窄 , 能量 转换 效 率 也 比较 高。改 进 型 同轴 虚 阴极 振 荡器 的效 率
摘
要 : 提 出 了一 种 新 型 的径 向三 腔 同轴 虚 阴 极 振 荡 器 , 对 其 进 行 了理 论 分 析 和 数 值 模 拟 。 这 种 虚 阴 并
极振荡器采用径向三腔结构 , 通过改 变柬一 波互作用 区的电场分布来提高 电子柬与 T , Mo 模式 的耦 合效率 , 并通
过采 用准 谐 振 腔 的 结 构 来 进 一 步 抑 制 模 式 竞 争 以 获 得较 高 的输 出 微 波增 益 。 同时 采 用 能 量 同 轴 提 取 的 方 式 进
可达 6 左 右[ 双 间隙虚 阴极 振荡 器效 率约 为 5 L 1 ¨, 1 引。
本 文提 出了一种 新型 的径 向三 腔 同轴 虚 阴极 振荡器 , 它在 典 型 的同轴 虚 阴极 振荡 器 基础 上 引 入 了三 腔 结 构 , 变束波互 作用 区 的电场 分布 , 改 引导 电子作轴 向运 动 , 而 提 高 电子 束与 TM。 式 的耦 合 效率 , 从 模 并通 过 采 用准谐 振腔 的结构来 进一 步抑 制模 式竞 争 。同时采用 同轴 能量 提取 的结构 , 使得器 件 的功率 和效 率得 到提高 。
实验2 振荡器实验
![实验2 振荡器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7ace7441fe4733687e21aae5.png)
实验二振荡器(A)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算。
2.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响。
3.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进行LC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
3.研究LC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测试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基本原理图6-1 正弦波振荡器(4.5MHz)【电路连接】将开关S2的1拨上2拨下,S1全部断开,由晶体管Q3和C13、C20、C10、CCI、L2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可用来改变振荡频率。
振荡频率可调范围为:()()3.9799254.70795M CCI pfM CCI p=⎧⎪==⎨⎪=⎩调节电容CCI,使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 。
振荡电路反馈系数: F=12.0470562013≈=CC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3(10P)加到由Q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3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射随器输出信号Q1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J1输出。
四、实验步骤根据图6-1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用。
1. 调整静态工作点,观察振荡情况。
1)将开关S2全拨下,S1全拨下,使振荡电路停振调节上偏置电位器R A1,用数字万用表测量R10两端的静态直流电压U EQ(即测量振荡管的发射极对地电压U EQ),使其为5.0V(或稍小,以振荡信号不失真为准),这时表明振荡管的静态工作点电流I EQ=5.0mA(即调节W1使I EQ=I CQ=U EQ/R10=5.0mA )。
2)将开关S2的1拨上,S1全拨下,构成LC振荡器。
振荡器应能正常工作。
若振荡器工作正常,则在输出端用示波器可观察到正弦振荡电压波形,同时发射极的直流电流也将偏离停振时测得的I EQ。
同轴虚阴极振荡器基础理论研究及原理性实验的开题报告
![同轴虚阴极振荡器基础理论研究及原理性实验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1588cd4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ed.png)
同轴虚阴极振荡器基础理论研究及原理性实验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同轴虚阳极振荡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学和射频工程中的信号源,其具有输出信号稳定、频率可调、谐波较小、噪声较低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雷达、电视、卫星通信等领域中。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文将从同轴虚阳极振荡器的基础理论出发,通过对经典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探究同轴虚阳极振荡器的产生机制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对其原理性实验的开展,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和实际可行性。
具体实验内容包括:1.搭建同轴虚阳极振荡器的实验电路,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2.通过实验测量同轴虚阳极振荡器的输出频率、输出功率、谐波含量等关键参数,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3.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同轴虚阳极振荡器的特性和限制条件,进一步完善其理论模型和实际应用方法。
三、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1.文献调研:通过对同轴虚阳极振荡器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深入了解其基础理论和应用状况。
计划时间:2周2.搭建实验电路:依据文献研究结果,设计和搭建同轴虚阳极振荡器的实验电路,并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试。
计划时间:3周3.进行原理性实验:通过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探究同轴虚阳极振荡器的特性和限制条件。
计划时间:4周4.数据总结与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进一步完善同轴虚阳极振荡器的理论模型和应用方法。
计划时间:3周5.撰写论文:根据以上实验和研究结果,撰写同轴虚阳极振荡器基础理论研究及原理性实验的论文。
计划时间:3周总计划时间:15周四、预期成果1.深入研究同轴虚阳极振荡器的基础理论,深化对其产生机制和工作原理的认识。
2.开展实验验证,掌握同轴虚阳极振荡器的主要特性和限制条件。
3.完善同轴虚阳极振荡器的理论模型和应用方法,提高其实际应用效果。
4.撰写论文,对同轴虚阳极振荡器的基础理论和应用进行系统的总结和阐述,为其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新型高效率虚阴极振荡器
![新型高效率虚阴极振荡器](https://img.taocdn.com/s3/m/dbea79d64028915f804dc2e0.png)
E 2 ] Hu a n g H。F e n g D c,
S c i e n c e,2 0 0 7,3 5( 2) : O5 30 05 — 3
强
激
光
与
粒 子
束
1 - 3 3 杨永旺 。 杨 占峰 , 李永东 , 等 .预 调 制 型 同轴 虚 阴极 振 荡 器 数 值 模 拟 [ J ] .强激 光 与粒 子 束 ,2 0 1 4 , 2 6 : 0 6 3 0 3 6 . ( Ya n gY o n g wa n g , Ya n g Z h a n —
a r k e r P B, S c h a mi l o g l u E .高功 率 微 波 源 与技 术 E M] .北 京 :清 华 大 学 出 版 社 , 2 0 0 4 :1 7 5 — 2 2 1 . ( B a r k e r P B,S c h a mi l o g l u E .Hi g h p o we r [ 4 ] B
图 5 输 出微 波 功 率
图 6 输 出 微 波 频谱
3 结 论
为 了克服 虚 阴极振 荡 器效 率 低 、 频 率 不 稳 定 的
B f T
糍 0 08 7 5 N } { I )
耱 00 6 2 5
缺点, 设计 了一个 高效 率 的 虚 阴极 振 荡器 。通 过在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z / m m
F i g . 7 B i n v i r c a t o r
新型高功率虚阴极径向反射速调管振荡器
![新型高功率虚阴极径向反射速调管振荡器](https://img.taocdn.com/s3/m/13da91e3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60.png)
新型高功率虚阴极径向反射速调管振荡器
李少甫;丁武;杨中海
【期刊名称】《强激光与粒子束》
【年(卷),期】2005(17)11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高功率虚阴极径向反射速调管振荡器,它结合了虚阴极振荡器容易起振和速调管微波产生效率较高的特点.利用虚阴极反射电子束对调制腔的正反馈,可以减小起振电流和起振时间,而且提高了微波产生效率.它是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的器件.用2.5维PIC程序对这种器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输入电压620 kV,电流25 kA,输出微波周期平均功率为2.5 GW.虚阴极振荡频率被锁定,频率为1.25 GHz.
【总页数】5页(P1725-1729)
【作者】李少甫;丁武;杨中海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四川,成都,610054;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四川,绵阳,621002;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北京,100088;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院,四川,成都,6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751.2
【相关文献】
1.新型径向三腔同轴虚阴极振荡器的模拟研究 [J], 罗雄;廖成;孟凡宝;张运俭;王晓东
2.新型高功率径向强流速调管振荡器 [J], 李少甫;杨中海
3.用天线阵测量圆柱过模波导中虚阴极振荡器产生的高功率微波模式和功率 [J], 李少甫;缪铁莺;张桂荣;于爱民;龚海涛
4.一种新的高功率微波折叠式谐振腔径向速调管振荡器 [J], 李少甫;丁武
5.一种高效率和高功率的双同轴虚阴极振荡器 [J], 杨温渊;丁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虚阴极振荡器“硬管化”实验研究
![虚阴极振荡器“硬管化”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c9810b5f121dd36a32d82c2.png)
摘 要 : 采 用 锆 泵 作 为 吸 气 泵 , 计 出静 态 保 真 空 模 拟 实 验 装 置 。在 该 实 验装 置 上进 行 了 保 真 空 可 行 性 设 实 验 , 置 在 经 过 i 保 真 空 后 , 空 度 为 14 0 P 装 od的 真 . ×l ~ a。在 模 拟 保 真 空 实 验 成功 实 现 的 基 础 上 , 用常 规 微
管 , 微波真 空 电子 工 业 ( 在 MVE 中 , 义为 高真 空 超 洁 净 器件 [ 。 目前 常 规微 波 管 的 表 面处 理 技术 和高 真空 ) 定 3 ]
技术 已经被 广 泛 引入高 功率 微波领 域 。文献 [ ] 道 硬管 技 术用 于 MI O可 有效 抑 制 微波 输 出 脉 冲缩短 现象 4报 L 和提 高 了微 波 功 率 。同轴 虚阴极 振荡器 ( O) GW 级 低 阻抗 空 间 电 荷器 件 , 有 结构 简 单 、 需 外加 磁 场 VC 是 它 不 的优点 , 并且 能产 生 比较 高 的功 率 , 一种 更容 易 向实 用 化发 展 的微波 源 [ 。要 实 现 微 波源 的实 用 化 , 该 采 是 5 ] 应
波管技术设 计加工 了“ 硬管” 器件 , 并进行保真空 实验 , 态下 真空度经过 1 静 5d仍 能维持 在 2 0 。 a ×1_ P 。该器 件在 峰值电压为 30k 的条件下 , 3 V 输出微波功率达到 6 0Mw , 5 脉宽为 4 s 主频为 3 6 0n , . 8GHz性 能 比普 通 , 器件有很大改善 , 微波脉宽更宽 , 频谱更单一 , 而且稳定性很高 。
最新实验二 本地振荡器设计性实验
![最新实验二 本地振荡器设计性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6cbc903549649b6649d7471b.png)
实验二本地振荡器设计性实验------------------------------------------作者xxxx------------------------------------------日期xxxx实验二本地振荡器设计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晶体振荡器的设计方法;2、培养设计、制作、调测振荡器的能力;3、学会对电路性能进行研究。
二、预习要求1、复习LC振荡器及晶体振荡器的有关课程内容;2、仔细阅读参考资料;3、设计电路图,并写明参数的设计过程;4、了解晶体振荡器的调试方法及步骤。
三、设计要求1、设计一个串联型或并联型晶体振荡(克拉泼或西勒电路),工作频率f1在14MHz左右(可选13.433MHz、13.560MHz、13.875MHz、14.140MHz、14.31818MHz、14.7456MHz);2、振荡器工作点连续可调,调节范围满足:0.5mA<I E<8mA;3、反馈元件可更换;4、电源电压Vcc=9V;5、在1kΩ负载上输出电压波形目测不失真,V1opp≥800mV。
四、电路调测与性能研究1、测出工作点变化范围,研究工作点变化对振荡频率及振荡器幅度的影响,确定合适工作点I E opt;提示:使工作点连续变化,观察振荡器从起振频率到停振的过程,并至少记录四个工作电流(起振、合适工作点、幅度最大不失真、停振)对应的振荡频率及幅度2、当I E=I E opt时,研究反馈系数大小对振荡幅度的影响,至少比较三组数据(假设C1、C2决定反馈系数的大小,则C1/C2可取220pF/220pF、220pF/560pF、220pF/820pF或其他组合);提示:反馈元件值不宜过大;通常反馈系数F=0.2~0.63、当I E=I E opt时,研究反馈系数不变,反馈元件值大小对振荡频率及振荡幅度的影响,至少比较三组数据(如C1/C2取100pF/250pF、220pF/560pF、390pF/1000pF或其他组合);4、当I E=I E opt时,研究负载阻抗变化对晶体振荡器振荡频率及振荡幅度的影响,纯负载至少比较三组数据(如负载取500Ω、1kΩ、5kΩ或其他)。
向外发射同轴型虚阴极振荡器研究
![向外发射同轴型虚阴极振荡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85a4cc989eb172ded63b77a.png)
能再回到阴阳极间隙中去, 从而可以使在其中虚阴 极振荡对高功率微波的产生起主要的作用, 减弱反 射电子的作用, 最终起到提高效率的作用[ 8, 9] .
第 50 卷 第 12 期 2001 年 12 月 1000- 3290P2001P50( 12)P2387- 06
物理学报
ACTA PHYSICA SINICA
Vol. 50, No. 12, December, 2001 n 2001 Chin. Phys. Soc.
向外发射同轴型虚阴极振荡器研究*
Iz > I p = 8500GCln[ C+ C2 - 1] , ( 5) 式中 Iz 为系统的轴向电流, Ip 为同轴系统的顺电势 流. 从同轴型虚阴极振荡器的设计结构中可以看出, 阴极发射面为环状的结构同时靠近阳极圆筒, 而在 阴极轴向端面上不存在电子发射面, 同时该处电场 也远小于阴极表面电场, 所以同轴虚阴极振荡器系 统中不存在轴向电流, 从而径向电流不会被自磁场 绝缘, 但是在自磁场作用下有一定的偏转[ 12] .
3P2 0
(H
(
ra
)
为一个与阴阳极
半径有关的二极管结构参量) 大于相同结构下的向
外发射同轴虚阴极的空间电荷限制电流( 3) 式时, 虚
阴极将会形成, 从而可得到向外发射同轴空间虚阴
极形成的条件为
4
2ePm ra + r vir ln( r virPra - r vir ) 9Bcr aH 2 ( ra )
化学震荡实验报告
![化学震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d70c715998fcc22bdd10d54.png)
4.听力防护具若有损坏、变形、硬化时送安全卫生单位更换。 5.听力防护具若遗失时,应即至安全卫生单位领取戴用。 6.耳塞每日至少用肥皂水清洁一次。 (附)记住以下事项: 〔一〕最正确听力防护具系适合您戴用它。 〔二〕正确的戴用听力防护具可达良好爱护的目的,小的漏泄将破 坏防护具爱护其有效 性。 〔三〕说话咀嚼东西等会使耳塞松动,必需随时戴好。 〔四〕耳塞保持清洁,不会发生皮肤刺激或其它反应。。 二、化学作业安全守则:
魏
第2页共4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8. 不得将酸类与易燃物互混或倾注于同一排出道。
〔二〕搬运:
9. 工作中不得玩耍,更不得以化学品做与工作无关的试验或其它
1〃为防止搬运时化学物质的泄露,搬运前应先将盛装容器的旋盖
使用。
拧紧,并穿着不浸透性防护围巾或围裙、面罩或眼罩、口罩、手套及
4.大锅处理量为 200~250kg,小锅处理量为 50~80kg。工件越长处
化学振荡操作说明
理料越少。
1. 依据需处理工件选用合适的磨料,投入研磨机,视工件的实际
5.每 48hr 打黄油一次,设备间隔使用每 72hr 打黄油一次。
状况大小 配好药剂 PM600,并对工件进行清洗直至排水口流出清水为
付紧急状况的`冲洗。
生。
13.随时留意安全设施及爱护衣物的安全程度需要时,应更新防护
4.使用手推车搬运化学物质时,先检查车辆状况,且不得倒拉或
具物、设施,不得误。
跑步。
14.工作间不行将工作物投掷于槽内,以免酸碱泼溅于外或面部衣
5.不幸被酸液灼伤要快速以大量清水冲洗,并作紧急抢救,必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卷 第6期强激光与粒子束
V o l .18,N o .6
2
006年6月H I G H P OW E R L A S E R A N D P A R T I C L E B E AM S
J u n .,2006
文章编号: 1
001-4322(2006)06-0969-03虚阴极振荡器“硬管化”实验研究
*
王晓东, 范植开, 孟凡宝, 于爱民, 张运俭, 罗 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
) 摘 要: 采用锆泵作为吸气泵,设计出静态保真空模拟实验装置。
在该实验装置上进行了保真空可行性实验,装置在经过10d 的保真空后,真空度为1.4×10-3P a 。
在模拟保真空实验成功实现的基础上,用常规微波管技术设计加工了“硬管”器件,并进行保真空实验,静态下真空度经过15d 仍能维持在2×10-2P a 。
该器件在峰值电压为330k V 的条件下,输出微波功率达到650MW ,脉宽为40n s ,主频为3.68G H z ,性能比普通器件有很大改善,微波脉宽更宽,频谱更单一,而且稳定性很高。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虚阴极振荡器; 保真空; 硬管 中图分类号: T N 752 文献标识码: A
近十年来,
高功率微波(H P M )的发展把重点放在表面处理技术与高真空技术上,常采用高级模拟和诊断技术来优化H P M 器件的设计[
1]。
同时,高功率微波源也在向实用化方向发展[2]。
硬管概念来源于常规微波管,在微波真空电子工业(MV E )
中,定义为高真空超洁净器件[3]。
目前常规微波管的表面处理技术和高真空技术已经被广泛引入高功率微波领域。
文献[4]报道硬管技术用于M I L O 可有效抑制微波输出脉冲缩短现象和提高了微波功率。
同轴虚阴极振荡器(V C O )
是GW 级低阻抗空间电荷器件,它有结构简单、不需外加磁场的优点,并且能产生比较高的功率,是一种更容易向实用化发展的微波源[
5]。
要实现微波源的实用化,应该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封接技术及保真空技术,以摆脱对庞大的真空维持系统的依赖,最终实现静态保真空,并且还需提高器件内的真空度,向硬管方向发展。
1 保真空模拟实验
实验器件内的真空腔体积约为2
5L ,从理论上计算,在不使用任何吸气泵的情况下,真空度从初始的1×10-4P a 下降到2×10-2P a 所需要的时间和总漏率(
包括系统表面的漏、放气在内)的关系见图1。
F i g .1 V a c u u mh o l d i n g t
i m e v s l e a k r a t i o 图1 不同漏率下的保真空时间
图1给出了系统总漏率从1×1
0-4P a ·L ·s -1
到3×10-8P a ·L ·s -1
所对应的保真空时间,右上角的小图给出系统总漏率从1×10-4P a ·L ·s -1
到1×10-6P a ·
L ·s
-1
所对应的保真空时间。
从该图可以看出,如果不用吸气泵,在系统总漏率约为10-5P a ·L ·s
-1
的情况下,系统真空度能维持1×10-2P a 的时间不到1h 。
所以我们必须选用吸气泵,而且可用的吸气泵体积要小,吸气速率也要尽量大一些。
备选的小泵有两种:钛泵和锆泵。
钛泵必须在一直通电条件下才能工作,锆泵则只需通电将其激活,然后在断电情况下可以工作较长时间直至锆泵吸气饱和(即所谓“中毒”)。
为脱离市电以实现器件的实用化,故选择锆吸气泵来维持静态真空。
目前,
实际H P M 源应用的材料通常是铝导体和塑料绝缘体,由于只是在室温下清洁,部件之间的连接多采用橡胶圈密封方式,这决定了典型的H P M 源的真空度不会太高,更不能用于静态真空维持。
模拟装置如图2所示,用无磁不锈钢(1C r 18N i 9T i
)作为金属外壁,采用全金属密封。
装有两只锆泵,每只锆泵的吸气总量为7P a ·L 。
无磁不锈钢(1C r 18N i 9T i )经过1h 烘烤后出气率为10-1
1P a ·L ·s -1
·c m -2;放气存在饱和现象,*收稿日期:2005-12-29; 修订日期:
2006-03-22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资助课题
作者简介:王晓东(1981-),男,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高功率微波器件研究;w a n g
x d 713@y a h o o .c o m.c n 。
25h 后,放气率更低。
装置内为真空腔,为使模拟实验更接近真实实验条件,将实验用阴极筒放入腔内。
装置经过48h200℃烘烤,激活锆泵,然后关闭分子泵阀门,停止抽真空。
系统内真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经过10d 后装置内的真空度为1.4×10-3P a 。
根据曲线的变化趋势,装置内的真空度将在165d 后变为2×10-2P a 。
由此可知,
利用锆泵来维持真空是可行的。
F i g .2 S i m u l a t i o ne q u i p
m e n t 图2
模拟实验装置
F i g .3 P r e s s u r e v s v a c u u mh o l d i n g t
i m e 图3 真空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 保真空器件实验设计及结果
在模拟装置保真空实验成功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并加工了保真空器件装置,包括陶瓷绝缘子二极管、阴极筒、阳极网和陶瓷天线输出窗。
在设计中,将常规微波管技术引入H P M 设计,采用电渣重熔的无磁不锈钢(1C r 18N i 9T i
)作为金属外壁,部件之间采用O 型无氧铜垫圈进行密封。
金属腔内壁采用喷玻璃丸强化处理,天线输出窗和二极管绝缘子采用95陶瓷,金属与陶瓷部件之间采用铜焊金属化连接。
这些措施对真空度的提高和维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经实验证明,平绒阴极在长时间高温烘烤后其发射阈值会降低,在较低电压下就开始发射电子,但在同样的电压下,电子束流明显减小,发射能力降低。
因此,装置在进行保真空实验时,只加热到100℃并烘烤48h 。
保真空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F i g .4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r e s u l t o f t h e a p p a r a t u s f o r v a c u u mh o l d i n g
图4 器件保真空实验结果
F i g .5 V o l t a g ew a v e f o r mo f p u l s e dv o l t a g
e s o u r c e 图5 脉冲电压源电压波形
微波辐射的脉宽受阳极与阴极等离子体的形成和运动所限。
阳极等离子体的形成缘于高密度的电子束流
与阳极网的相互作用,以及虚-实阴极之间反射电子和阳极表面的反复作用。
当阳极等离子体向阴极方向传输时,二极管间隙将缩短而闭合,同时虚阴极处空间电荷发生中和,从而削弱了振荡,最终导致微波产生终止[
1]
,脉冲缩短。
另外,阴极爆炸发射过程中形成的等离子体也会导致脉冲缩短,所以阴阳极间的等离子体对微波输出有强烈的影响。
保真空器件提高了器件内的真空度,同时由于长时间的加热烘烤和器件内部表面清洁度的提高,阳极网在受到阴极发射出的电子的轰击时放气量将更小,阴阳极间形成的等离子体也就更少。
此外,器件内壁进行的强化处理使金属表面的微观突起和尖端减少,由此也减小了真空放电产生等离子体的概率。
阴
阳极间等离子体闭合的时间变长,从而有效地抑制了脉冲缩短和阴阳极间真空击穿,更有利于微波的产生[2]。
将保真空器件应用于脉冲电压源装置上并进行实验,所得电压波形如图5所示。
与普通器件相比,保真空器件微波源产生的微波的功率和稳定性更高,同时阴阳极间不再发生击穿。
在二极管峰值电压为330k V 的
79强激光与粒子束
第18卷
条件下,采用面积分测量得到微波峰值功率达到650MW,微波脉宽为40n s,输出微波检波波形如图6所示,其中通道1~3分别为0º,10º和20º处天线的测量结果。
通过T E K7404示波器采集微波时域信号,使用A u-t o s i g n a l7.0进行F F T变换,得到频谱图如图7所示,从该图可以看出,频谱更单一,主频率为3.67G H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