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 知行合一.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良知知行合一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北仑明港中学张晶晶
【内容提要】新课程实施以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过程和方法,重视情感体验等理念是历史教学一线的“老革命们”遇到的“新问题”。在日常教学中价值观教育却遭遇着困境和瓶颈,笔者试从价值观形成的心理过程,将教学中采用的策略及注意的问题做一简单的介绍。【关键词】价值观教育心理过程
一、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令人担忧的中学生价值观表现:
其一,在社会上,重庆一家媒体公布一份针对90后现状的网络调查问卷显示,在参与调查的1200多名90后中,只有24.66%的人认为社会责任感是成人最应具备的素质,比例不到四分之一。
其二,在课堂上,如在《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这一个专题学习完以后,整个班级甚至可以齐声说出同样一句话,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顺应历史潮流,为祖国的未来好好学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价值观教育的缺失,不可不谓历史教育的悲哀,经过多年考场的历练,在课堂上、在试卷上学生能够轻松地答出得到满分的答案,因为这已然是他们答题答出来的条件反射了,然而真正进入他们心灵的又有多少呢?付诸行动的又有多少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伪君子”。
其次,教育的灵魂
教育的首要目的——学会做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简单的话却道出了教育的首要目的乃教人学做真人,教学的过程如果忽视了情感、价值观教育,将生动、丰富的教学变成一味的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正如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新指出的:“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的教学过程,但是它给予积极情感的食量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那么无疑等于我们又制造了一个高科技高性能的产品,少了一个拥有丰富情感、价值取向高尚的人。历史教学具有其独特性,好的历史课应该是学生在课上有了学习兴趣,有发自内心或身临其境的情感态度体验,在参与探究有价值的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将习得的历史知识、智慧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成为指导自己成长的价值准则。
再次,《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
在《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为三大方面:第一方面主要涉及对国家、民族、社会的了解、热爱、责任、理想;第二方面主要面对学生自己,要培养人文主义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创新的态度;第三方面主要面对世界,要有广阔的胸怀、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因此在中学教学中,历史学科凭借其独特的学科性质,对于中学生价值观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不可取代的地位。
二、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1、目标缺乏层次:在传统历史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往往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水平层次。课标笼统进地行原则性的描述,如“培养……观点”、“树立……精神”、“具有……真挚感情”,这样表述,历史教师难以把握,既缺乏情感教育目标形成的水平层次、也缺乏操作实践的步骤、还给其评价带来极大困难,教师往往只能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代替情感水平的评价,使情感教育目标难以落实。
2、流于形式:就教育现状来看,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教育似乎只是公开课的必备条件,而在常规课堂上,价值观教育却大多流于形式,更多的是生硬的譬喻、简单的贴标签和纯粹的道德说教。
3、教法的缺失:在现行的教学方法中,最常用的就是利用文字、音乐、视频等方式制造营造教学情境,这种方法有其非常有效的一面。它可以使学生迅速地进入“历史现场”,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然而这种“好用的”方法过多地使用也会使学生产生感觉疲劳。同时在教育的过程中将情感内化为价值观的过程缺乏长期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教法和教学设计。
4、感而不动:在我们的教学中曾经有很多次的情感体验,有欢愉、有哀伤、有痛恨、有热爱、有敬仰、有鄙夷……我们感觉到了学生的感情波动,但是情感体验化为行动、内化为价值观和成为行为准则却又有很大的差距,加入教育队伍以来笔者体会到得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此。
三、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历史新课标中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规定究竟怎样落实呢?对于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和现状,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研究解决这一问题,现将这一阶段的教学想法和策略简单做一介绍。
首先,我们可以从人的情感认知规律方面去考虑,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层层递进、紧密衔接的情感心理内化、升华和外显的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情感水平目标系列。从单纯的接受和反应开始,产生情感的倾向;经过内心体验而发生态度的
2
浅层次的,其表情行为上的喜怒哀乐及言语上的赞同、惋惜和反对,也往往不固定,转瞬即逝。为此,还要在此基础上考验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否做出全面的价值判断。
2、慎思明辨:在这个情感水平层次,学生以情感体验为基础,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做出价值的判断,形成相应的价值倾向性,表现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并在情感上确信其价值的存在。开始由外部的情感体验,发展至内部情感态度的确立,从而对这些所评价事物有关的行为上显示出稳定性;这个阶段宜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感受认知和价值冲突,通过已有的情感体验进行价值判断,从而学会辨析、确定自己的立场及价值取向。
制造认知冲突的方式有以下两种:一、就某一问题展开辩论,或以名家点史的方式,以不同的声音启发思考;二、选择多角度的素材,从不同侧面去看待历史问题,形成全面的价值观。
案例二、在《文明交往的新航路》这一节的教学中,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为发现新大陆、世界各文明交往日益密切而激动和兴奋时,展示两则材料“一、1992年欧洲各国举行盛大庆典,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二、同年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则举行抗议活动,打出‘你们庆祝的是我们血腥的苦难’”,学生顿时陷入沉思,开始重新审视这场伟大的地理大发现。结合正在热映的《阿凡达》引导学生对于人类文明交往方式的思考,以及对于和平、平等发展的价值倾向。
案例三、在《鸦片战争》内容教学之后,笔者出示了一张虎门的鸦片战争纪念馆的图片,并且询问学生我们建造这个纪念馆的原因和目的何在?学生基本上从“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要增强综合国力”等等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我又抛出了另外一个问题,“日本为鸦片战争也建立一座纪念馆,并且是为一个人物而建,大家觉得他可能是个怎样的人物?”学生马上开始展开联想“在战争中送‘鸡毛信’老百姓”、“一员为国捐躯的战将”、“天皇”等等,就在学生们为这些答案感到满意的时候,我却给出了一个真实的答案“一个发动侵日鸦片战争的美国人”。学生顿时愣住了,他们从来没想过我们应该感谢敌人,其实第三个问题我已不必再问“为什么纪念这个美国人”,因为他们已经主动在思考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除了消极的影响,还有就是刺激我们救国近代化的!
让学生在体验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又要从感性走向理性,对历史事物做出价值评判,促成情感体验的升华,确立为鲜明的情感态度。
3、内化笃行:情感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层层递进、紧密衔接的情感心理内化和升华的过程,在对情感信念的反复感悟中,在对价值观念的多重审视中,将情感态度的倾向性组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