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读书笔记
苦难辉煌第一章读书笔记
苦难辉煌第一章读书笔记
《苦难辉煌》是一本关于中国现代史的书籍,第一章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
在第一章中,作者可能会介绍清朝末期的社会动荡、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一系列事件。
这些事件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阅读第一章时,我会注意作者对于这些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以及他们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我会记录下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同时,我也会关注作者对于这些事件和人物的见解和观点,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此外,我还会思考这些历史事件对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以及它们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中国历史的意义。
我会尝试将这些历史事件与当下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思考它们对我们当下的启示和警示。
总的来说,我会在读完第一章后,尽量全面地记录下书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思考它们的意义和影响,并尝试将其与当下
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这部书所传达的历史信息。
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读书笔记
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读书笔记1. 引言在当代社会,全球化进程加速,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频繁。
而华人作为重要的移民群体,其在他者中的身份和历史地位备受关注。
本文将以"他者中的华人我国近现代移民史读书笔记"为主题,就华人在国外的移民历史、身份认同和文化融合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2. 移民历史回顾华人作为重要的移民群体,其在近现代的移民历史根深蒂固。
从十九世纪末的"洋务运动"到二十世纪初的华工移民潮,再到当代的留学生和技术移民,华人在他者中的身影随处可见。
《他者中的华人我国近现代移民史》一书中深入探讨了这一历史背景,并对华人移民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3. 身份认同与文化冲突在他者中生活,华人面临着身份认同和文化冲突的挑战。
在《他者中的华人我国近现代移民史》中,作者对华人在国外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作为移民群体,华人既要面对他者对其身份的定义,又要在他者文化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这种身份认同的探索和挑战,成为了华人在他者中的重要议题。
4. 文化融合与价值传承与身份认同相对应的是文化融合与价值传承。
在跨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华人在他者中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价值和传统,也在逐渐融入当地社会文化。
《他者中的华人我国近现代移民史》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指出华人在他者中的文化传承和价值传递对于文化多元化的贡献。
5. 个人观点与思考在阅读《他者中的华人我国近现代移民史》的过程中,使我对华人在国外的移民历史和身份认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认为,华人作为移民群体,在他者中的历史和现实地位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文化融合和多元化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进程中,华人的角色和贡献不容忽视。
6. 总结《他者中的华人我国近现代移民史》是一部深入探讨华人在他者中的移民历史、身份认同和文化融合的重要著作。
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更好地理解华人在他者中的地位和历史,对于促进文化多元化和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读书笔记1000字
我国近代史蒋廷黻读书笔记一、蒋廷黻的生平与贡献蒋廷黻(1899-1979),原籍浙江绍兴,生于上海,早年留学日本,后赴法国留学。
他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我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蒋廷黻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有所建树,还对我国近现代史的教育和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蒋廷黻的著作与思想蒋廷黻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和学者,他的著作涉及我国古代史、近代史、教育史等多个领域。
他以其深入浅出的写作风格,将晦涩难懂的历史事实和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深受读者欢迎。
在他的著作中,蒋廷黻对我国近代史的种种重要事件和人物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及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批判也都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三、我国近代史蒋廷黻读书笔记1000字作为我国历史学家和教育家,蒋廷黻对我国近代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
在其著作中,蒋廷黻对我国近代史的演变和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揭示了我国近代史上许多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全面地解释了我国近代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对我国近代史的深度评估在蒋廷黻的著作中,对我国近代史的深度评估无处不在。
他不仅详细解释了我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还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影响、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
蒋廷黻的评估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我国近代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五、我国近代史的广度展示在蒋廷黻的著作中,不仅对我国近代史的若干重大事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评估,还对我国近代史的整体变迁和发展规律进行了广度展示。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对我国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探讨,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我国近代史的丰富内涵和多样面貌。
六、我国近代史蒋廷黻读书笔记总结通过蒋廷黻的著作,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和独特魅力,而且也能够从中汲取丰富的历史智慧和人生启示。
蒋廷黻对我国近代史的深度评估和广度展示,不仅为我们解读我国近代史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为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引。
蒋廷黻《中 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是蒋廷黻先生的一部重要著作,这部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简洁明了的叙述方式,为我们展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复杂画卷。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的思考和感悟。
蒋廷黻先生在书中开篇就指出,中国在十九世纪之前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在鸦片战争之后,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他认为,中国近代的失败并非完全是因为外部列强的侵略,内部的腐败、保守和无知也是重要原因。
在论述鸦片战争时,蒋廷黻先生指出,当时的清政府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
当英国以鸦片贸易为借口发动战争时,清政府的官员们既不了解敌人的实力,也没有有效的应对策略。
战争的失败,不仅使中国割地赔款,更重要的是打破了中国人的自大心理,开始认识到自身的落后。
书中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分析也十分深刻。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清政府的统治,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和内部的矛盾,最终还是失败了。
蒋廷黻先生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并没有为中国带来实质性的进步,反而造成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在讲到洋务运动时,蒋廷黻先生认为这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和军事设施。
然而,由于洋务运动仅仅局限于器物层面的学习,没有触及到政治制度的改革,因此最终也未能使中国真正强大起来。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蒋廷黻先生认为,这场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也让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
同时,也促使更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思考中国的政治制度改革。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运动。
变法派试图通过改革政治制度,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强大和变法派自身的软弱,戊戌变法仅仅持续了一百多天就失败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耻辱。
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使中国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蒋廷黻先生认为,这场战争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也让中国人民对清政府的统治失去了信心。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选读读书笔记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选读读书笔记案例一:暑假,我阅读了蒋廷撇的《中国近代史》。
它被史学界公认为近代史研究的开山经典,讲述了从19世纪中国的外交到孙中山先生在北平逝世的史事。
在19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路途的遥远导致中外商业不大,中国皇帝的自大导致“天朝”在买卖方面不肯通融。
英国使节到中国来,乾隆皇帝竟让他行跪拜礼。
这样的不平等自然无法让英国使节同意,乾隆皇帝很不高兴,就让他回国。
使节提出的和平条约,中国全都拒绝了。
其实当时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英国日渐强盛起来,但中国皇帝仍然沉浸在历代的光荣中。
当时外国有的货物中国也有,中国有的外国却没有。
这样的买卖对外国是无益的,所以外国人就想办法增加本国货物的出口。
后来经过试验,发现鸦片可以达到要求,于是英国便大力种植鸦片。
中国虽然严厉禁止鸦片买卖,但仍然没有用,鸦片在中国兴盛起来。
林则徐“虎门销烟”后,鸦片战争开始。
清廷屡战屡败后知道没有办法,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
此后洪秀全在广州创立了上帝会,企图建立一个新的朝代。
他们认为孔教、佛教、道教都是妖术,只有上帝的教义才是至高无上的。
而曾国藩是孔孟的忠实信徒,他率领湘军与洪秀全抗争。
后来洪秀全的左右起了内讧,湘军在曾国荃的领导下打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灭亡。
中国想要摆脱外国的欺压,于是便用尽方法自强,尝试与外国打仗,却并不顺利。
与日军战败后,康有为辅助光绪变法,进行了“百日维新”,却遭到慈禧太后的打压。
孙中山总理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方案,经过十五年的军阀割据,中国终于不再为西方帝国主义所打压。
如果清朝统治者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就不会遭到列强的欺压。
所以我们应当坚持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
而在中国近代史中,不论是林则徐、曾国藩,还是洪秀全、李鸿章,都在为中华民族的未来而努力。
也许他们的方法不一定正确,但是他们的目标是清晰的,他们都为中国贡献了力量。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范文5篇
Everyone has inertia and negative emotions. Successful people know how to manage their own emotions and overcome their inertia, and illuminate and inspire those around them like the sun.(页眉可删)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范文5篇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1老师推荐的那么多本书,我最喜欢蒋廷黻老先生的《中国近代史》。
这本书正文内容其实很短。
短小却精悍,把很多初中、高中略去不讲的东西,娓娓道来。
结合老师的授课内容,再反复看这本书,觉得自己看待历史的角度,比以前开阔了许多,文化底蕴也似乎厚了那么些许。
网络上,总流传着很多有道理的话,其中有一句我觉得挺在理,大意是:如果一个人看了一本书,听了别人一番话,就觉得自己的价值观都变了,那他大抵是个井底之蛙。
在历史这方面,我承认我只是个坐井观天的人。
因此,这本书和这门课带给我的影响,在认知历史方面是彻底的。
风靡学生群体的《明朝那些事》,我都只看了两本,就觉得它无聊看不下去了。
所以,这本《中国近代史》含着老师的部分内容对应讲解,真真是的非常对我的口味。
非常感谢老师,那么用心地准备课堂,那么耐心地讲授内容,那么极力地推荐了一本《中国近代史》。
收获最大的,莫过于:历史是客观的。
看书及听讲,相关初中有讲到的内容,会不自觉想起初中老师如何讲授(高中读理科,上的历史课都是渣滓而已)。
初中的历史老师,也是可以把历史通过一些短短的纲领,讲成吸引人的故事的人。
当讲到近代史中国人备受屈辱这段,初中老师含着极为强烈的个人色彩,连带着我也觉得那时候的外国人怎么那么可恶。
可在这书中,多次讲到一些外国人友好的举动,像使团来访,要求建立大使馆;传教士传授先进的科学知识,都是促进中国发展的。
是中国人自傲,愚昧,生生错过很多能让自己改变的机会。
近现代史读书笔记
近现代史读书笔记近现代史读书笔记篇1近现代史读书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近现代史》是一本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的书籍,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20世纪末的中国历史。
这本书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制度,以及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首先,这本书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其中包括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以及毛泽东、蒋介石、周恩来、邓小平等历史人物。
这些事件和人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其次,这本书介绍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其中包括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民主化进程等历史事件,以及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这些事件和人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最后,这本书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制度和文化。
其中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制度等历史制度,以及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文化变革和文化发展。
这些制度和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总之,《近现代史》是一本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的书籍,它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制度,以及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和重要人物,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近现代史读书笔记篇2近现代史读书笔记近现代史,是一个令人感慨万分的时期。
历史的巨变,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民主与自由的追求,以及无数英勇无畏的奋斗,都在这段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引言近现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到20世纪中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时一百多年。
这段历史中,中华民族经历了从屈辱到奋起的艰难历程,为中国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
2.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让世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中国近代史纲要中马关条约读书笔记
我国近代史纲要中马关条约读书笔记一、背景介绍1. 近代我国的弱势地位近代我国在军事、政治和经济上长期处于弱势地位,被列强侵略和欺凌。
2. 马关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是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于1895年9月签订的一项不平等条约,其签订标志着我国的主权和领土遭受了更进一步的侵蚀。
二、条约内容分析1. 九大要求马关条约规定了九大要求,包括割让台湾和澎湖裙岛给日本、赔款2亿银元等。
2. 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在内容和形式上一再凌驾于清朝政府之上,是典型的不平等条约。
三、对我国的影响1. 国家领土的割让马关条约导致我国割让了大片领土给日本,使得我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2. 经济负担的加重马关条约要求我国支付巨额赔款,进一步加重了我国的经济负担,使国家财政雪上加霜。
3. 国家独立性的丧失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我国国家独立性的丧失,清朝政府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尊严遭受了极大的贬损。
四、对我国人民的影响1. 民族尊严的受辱马关条约的签订严重摧残了我国人民的民族尊严,使他们深受国家危难之苦。
2. 生计的拮据马关条约给我国人民的生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他们备受压迫和剥削。
五、对我国政府的启示1. 强国之路马关条约的签订告诉我们,我国必须强大起来才能维护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2. 改革创新马关条约的签订也告诉我们,我国必须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积极引进外来先进技术,不断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
六、结语通过对马关条约的读书笔记,我们深刻体会到近代我国的屈辱历史,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我国人民和政府必须以更加蓬勃的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只有坚定信心,积极学习国家前进发展的历史教训,我国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七、马关条约的反响马关条约的签订在我国国内引起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
人民裙众纷纷走上街头,举行抗议活动,表达对不平等条约的强烈不满。
这些反抗行动表明,我国人民从内心深处抵制外国侵略势力,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决心。
中国史学史读书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中国史学史》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所著,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共计二十余万字。
该书以史学的视角,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从先秦时期的历史观念到现代史学理论的演变,全面展示了中国史学的发展脉络。
以下是我阅读该书的一些摘抄和感悟。
二、先秦时期的历史观念1. 摘抄:《左传》中记载:“古者,史为书,书为藏,藏为术,术为道,道为德。
”感悟:这句话揭示了先秦时期历史观念的基本内涵,即史书是历史的记载,历史是文化的传承,文化是智慧的结晶,智慧是道德的体现。
2. 摘抄:《史记》中记载:“太史公曰:‘夫学者,必先博而后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感悟:这句话强调了先秦时期学者对待史学的态度,即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体现了对历史真理的追求。
三、秦汉时期的历史编纂1. 摘抄:《史记》中记载:“太史公曰:‘昔者,黄帝、尧、舜、禹、汤、文、武、成王、周公,此皆圣人也。
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感悟:这句话体现了秦汉时期史学家对历史人物的尊崇,以及对古代文化的传承。
2. 摘抄:《汉书》中记载:“自孔子没,百年之间,学者多传《论语》、《孝经》、《礼记》、《春秋》等。
”感悟:这句话说明了秦汉时期史学编纂的特点,即以儒家经典为基础,注重对历史事件的记载和解读。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编纂1. 摘抄:《史通》中记载:“史者,记事之书也。
故史之所记,必因事而立论,因论而作史。
”感悟:这句话揭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家对史学的认识,即史学是以事实为基础,以论述为手段,以记录为任务的。
2. 摘抄:《晋书》中记载:“夫史者,所以记功载德,流芳百世者也。
故必以事为经,以文为纬,经纬相错,乃成一家。
”感悟:这句话强调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家对史学编纂的要求,即以事实为经,以文辞为纬,使历史成为一家之言。
五、隋唐时期的历史编纂1. 摘抄:《唐书》中记载:“史者,国之宝也。
故必广采博收,详载事状,以传信于后世。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名著的读书笔记
近现代史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
在这个时期,一些名著对我国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将为你详细介绍一些关于我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名著,并共享我的读书笔记和个人观点。
1.《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我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它以曹雪芹的精致笔墨,细腻描绘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展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丰富多彩。
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情感和命运的描写,透露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
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古代封建社会的权力斗争和人情世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2.《围城》《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
它以独特的文风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刻画了20世纪我国的社会现实和人生困境。
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知识分子在社会变革中的选择和挣扎,以及他对自身命运和社会命运的思考。
在阅读《围城》时,我感受到了我国近现代社会的动荡和转型,以及知识分子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灵挣扎和困境。
3.《活着》余华的《活着》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讲述了我国20世纪下半叶农村的浩劫和人民的苦难。
通过讲述主人公福贵一家人在动荡时期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悲剧,小说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国农村的种种社会问题和人性悲剧。
在阅读《活着》时,我深深感受到了我国近现代社会的残酷和苦难,以及人们在逆境中对生活的顽强和执着。
在我看来,这些名著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我国近现代史的生动描绘和深刻反思。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人们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思想和情感挣扎。
希望我的读书笔记和个人观点能够给你带来新的思考和启发,也期待你能够通过阅读这些名著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近现代史。
我国近现代史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经历了许多重大的事件和变革。
这个时期的名著对我国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这些名著,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我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人们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思想和情感挣扎。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400字(精选)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400字(精选)我读了《中国近代史》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很多,其中,认识了很多重要人物。
翁同和:同治和光绪两位皇帝的老师。
向光绪帝引荐康有为,维新变法时期支持光绪帝进行,后被慈禧罢黜归家。
其主要著作有《翁同和日记》。
是一部具有极高史料价值的研究清末历史的著作。
翁氏家族的藏书在学界也是值得一提的,大概就在前几年被上海某某某书馆(貌似)购得。
这些历史人物,深深的记在了我的心里,他们的好,我都记住了。
我要像李鸿章那样,为中国的未来做奉献,书上说:李鸿章拜谒格兰特将某某某陵时,更折服了美国人,他们是这样描述的:……他站直了身体,用极其悲伤的声音低吟道:别了。
他的思绪回到了17年前与格兰特将某某某会面时的场面,当时他们相谈融洽,因为他与将某某某一样都曾经为了拯救祖国而久历沙场。
李鸿章在美国所受到的接待的规格、礼遇和受欢迎的程度,是后来访过美的中国领导人如某某某等人无一能望其项背的。
而李鸿章对美国人的友善和所搏得的美国人的好感,终于在后来八国联某某某事件的谈判中得到了回报。
这本书对我的收益非凡,从中了解了很多近代时期的历史故事。
在当前的某某某书市场上,介绍中国近代史的书籍充塞着各大书店,但这其中要么是像教科书一样的避重就轻,要么就是标准的主旋律,让人看了感受不到历史的气息。
对于这本书的大陆版则更让人倒胃口,港版一千多页的书到了大陆就少了四百页,其中缺少的内容则不言自明。
当然,除了一些被河蟹的内容之外,能够成系统的写清中国近代史也不是件易事,毕竟中国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太复杂的东西。
第一历史已经随着时间而消逝,书本上的第二历史将随着文化的传承而代代相传,但是历史的真相是不容掩盖也不容篡改的,所有的民主的文明的社会一定会尊重历史,不会将历史用于自己的统治,那种《1984》下的社会必将受到人民的审判和历史的惩罚。
一提到中国近代史,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就感觉到了两个字:可恶。
当然,这是说外国人的。
中国现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现代史读书笔记第一篇:中国现代史读书笔记近日闲暇之余,在淘宝网站上闲逛,一本名为《中国现代史》的书在让人眼花缭乱的各式商品中使我眼前一亮。
就是你了,多日来我都在思考着中国现代历史的路径和中国未来的走向的困惑将在你这里解开,我毫不犹豫地拍了下来,不多日,《中国现代史》便如约而至地到了我的手中,我欣喜着。
读史使人明智。
“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看到手上捧着的这本崭新而又精致的《中国现代史》,待我轻轻地抚摸过她的封面后,我翻开了她的扉页。
这本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王桧林主编的《中国现代史》,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讲,先后用七个章节的篇幅详细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北洋军阀的末路、工农武装革命的开展、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全民族抗战的展开、抗日战争的胜利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这一系列过程,最后用单独一章的篇幅来阐述属于“中国现代”这个特定的历史范畴中的哲学、科学和文化思潮的发展和演变情况,让读者在为祖国和民族承受着巨大历史灾难而扼腕叹息之时,对国家未来的走向有更深沉更深刻的思考。
同样,我的思考也由此开始。
中国现代史的七个阶段1.1919.5-1923.12: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北京高师、汇文大学、中国大学等13所大学3000多学生,冲破教育部代表和军警官吏的阻扰到天安门前集会,学生们手执写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抵制日货”等口号的旗帜,一致要求惩办曹汝林、陆宗舆、张宗祥三个代表北洋政府签订“二十一条”的卖国贼。
集会演讲后,即列队游行示威,这就是名垂史册的“五四爱国运动”,由此拉开了中国现代史的序幕。
第二篇:中国现代史读书笔记《第一次国共合作》读书笔记莫修荣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现代史作为中国通史的1919年—1949年的部分,它所叙述的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史,1919年—1949年这30年的现代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期,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在这个国内外矛盾激烈锐化的时期,除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这条主线以外,还存在各帝国主义侵略瓜分中国这条线;军阀、地主、官僚、买办以及他们的政治代表北洋政府这条线;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活动这条线等等,往往呢,这几条线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交叉进行的,并且,中国现代史上,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比较突出的表现在政治领域,从1924年1月到1927年7月的国民革命战争便是这个时期一个突出的表现。
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革命不存在中国式的工业革命读《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之后费正清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历史学家,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
在其学习与任教期间曾两次来华,第一次是作为一名学者,第二次则是作为美国的“情报协调局驻华首席代表”。
在他退休多年后的1986年,《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出版了,此时,《剑桥中国史》各卷已开始在中国陆续出版。
在《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中,作者以自己的视角,对中国自1800年以后的185年作了一些概述与分析。
书中的观点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作者从极客观的视角审视了中国近代——包括政治方面与社会方面——的变迁与转化。
该书虽然写的是“中国革命”,但是其出发点却不在“虎门销烟”,而是在十八世纪与十九世纪的交接,清朝鼎盛进入尾声,同样是欧洲中国风热潮渐渐淡去进而出现批评的1800年。
此时的清朝已开始有了衰败的现象,政治日益腐败,而川楚教乱闹得正热,政局动荡不安;而人口暴增与乡村土地兼并严重,使不少农民失去了工作,在广大的土地上游荡,社会民不聊生。
在这样的情况下,民变屡发不止,嘉庆皇帝内除和珅等贪官,又付出了巨大代价镇住了白莲教等民间组织团体的变乱,却还是未能解决弊端,继续重农抑商,进一步加固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结构,而对西方的工业革命一无所知。
这样的中国,面对从西方世界传来的思想与体制似乎产生了极大的免疫力。
英国几次无法打开中国的正统市场,而走私鸦片的数量与其所获的利润却又高得惊人,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家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而摸不着头脑的不只是外国人,中国人此时也陷在毫无头绪的混乱之中,统治者难以控制局面,平民百姓被压迫到了极点,人人都被禁锢着无法自拔,更谈不上对外来的一切消化或被消化。
反过来看,虽然场面如此不堪,但是当时的中国有着高水平的技术与资源,足以引发一次“属于中国的工业革命”,以使其足以与欧洲当时的工业革命相匹敌;而稳固的生产结构与大量的水陆运输使得中国当时的商业处于一种增长的形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篇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太平天国与基督教条是否能代替晚清政府《太平天国与启示录》读书论文经济学院许永志20XX111204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运动,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超过了以前任何一次农民运动。
它是中国近代史转型期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事件。
它将中国近代中西文化杂糅的民间状况极端地展现了出来。
周伟驰的这本书对这种杂糅的形式、以及这种杂糅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很好的分析。
这本书很好的展示了基督教思想如何转变成太平天国的基本理念的。
一反过去认为“洪秀全是借用、歪曲基督教理念来达到自己造反目的”的说法,这本书认为,洪秀全是一个虔诚的信徒。
洪秀全并非刻意改造基督教教义,而是自然而然的对基督教文本产生了巨大的误读。
并且他深信他误读的内容是完全正确的真理。
而这种误读在当时的中国是普遍存在的。
这本书通过将洪秀全的想法与当时中国信徒中流行的《启示录》以及《圣经》做了细致的对比论证了这一观点。
譬如洪秀全会认为上帝是有一整个大家族的,上帝有父、子、兄弟、妻妾,(洪认为自己是耶稣的弟弟,而他的亲信则对应上帝的其他亲戚和上帝分封的王——这一结构其实非常符合的中国传统宗教的神系而非基督教的体系)。
这种说法在《启示录》中就已现端倪。
在这基础上,这本书将太平天国定为正统宗教的分支是有道理的。
另外,这本书试图将洪秀全与洪仁玕融合起来看。
这两人一向被分开评论,而且评论成极坏和极好两个极端。
这本书将洪秀全的末日幻景与洪仁玕的理想世界结合起来,并且提醒读者,洪仁玕的理想世界并非如过往描述的那么美好——这是一个纯粹的只有太平天国教(或者洪氏基督教)一统天下的、没有宗教自由的国度。
在这一点上,洪仁玕和洪秀全是完全一致的。
而洪仁玕著作中的种种现代化构想,则来自于洪游历英国管辖下的香港等地的经历,而非来自中国这个大帝国内部的资本主义萌芽。
但这本书并没有处理好对太平天国的整体评判问题。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今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里,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 鸦片战争:1840年至1842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的失败导致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港口,并赔偿巨额赔款。
2.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至1895年,中国与日本爆发了甲午战争。
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赔款近两亿两白银。
这场战争揭示了中国军事和国力的薄弱。
3.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具有重要历史意义,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政治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 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由学生和知识分子发起。
这次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呼吁民主与科学,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5.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的政党之一,领导了中国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6. 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
中国以独立自主战斗,与日本帝国主义对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统治和半殖民地状态。
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实行稳步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开放政策。
这些知识点是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对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中国近代史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涉及到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到建国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变迁。
读完《中国近代史》一书,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这篇读书笔记中,我将结合书中的内容,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总结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
政治方面,中国近代史是充满曲折和挣扎的历史时期。
自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列强开始向中国进攻,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
不仅如此,国内的政治局势也变幻不定。
封建统治的衰落与革命精神的兴起使得政治体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民主革命的推进,尽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在近代中国历史这一重要的篇章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读书中,我对1911年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等重要事件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经济方面,中国近代史是国家经济领域发展最迅猛的时期。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
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得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严重的颠覆。
然而,在这个困境中,伴随着新思想的传播和新技术的引进,中国逐渐走上了现代化建设之路。
读书中,我了解到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起起落落,同时也看到了中国人民在困境中努力奋斗并逐渐摆脱束缚的过程。
社会方面,中国近代史是一个社会变革紧密结合的时期。
在这个历史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封建地主和乡村农民的矛盾日益加剧,工商业者的兴起使得城市社会出现了新的阶层。
农民工运动、工人运动等阶级斗争的发生,为中国社会进步带来了重要的动力。
书中,我了解到了农村改革和城市化进程,并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巨变。
文化方面,中国近代史是文化思潮碰撞的时期。
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煎熬。
西方的先进文化思想传入中国,引发了爱国主义、民主思潮以及国粹的转变。
不仅如此,中国的文学、艺术和教育也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变革。
读书中,我对这些方面的变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崛起和传承感到由衷的敬佩。
《中国近代历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历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中国近代历史要点必考知识整理笔记清末维新运动- 具体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 宗旨:推动中国从传统封建社会转向现代化社会。
- 运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自强运动:强调研究西方先进知识和技术,提倡实业兴国。
- 戊戌变法:主张变法立宪,以实现政治体制的改革。
- 运动的失败:- 缺乏统一领导和坚定决心,面临顽固保守势力的反对。
- 外国列强的干涉和侵略,削弱了维新运动的势力。
辛亥革命-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 目标: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 主要过程:-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 辛亥革命成功,宣告清朝灭亡。
- 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影响:- 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政权的终结。
- 为中国近代政治和社会改革奠定了基础。
- 受到了外部力量和内部分裂的挑战。
北洋政府与北洋军阀- 没有正式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因此采用北洋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名称,设立在北京。
- 关键人物:- 兼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
- 兼任陆军总统的袁世凯。
- 军阀混战:- 北洋政府实力弱小,地方势力和军阀频繁起兵造反。
- 袁世凯采取手段,试图统一全国。
- 袁世凯逝世后,中央政权进一步分裂,国内混乱。
五四运动- 时间:1919年5月4日。
- 起因:巴黎和会将中国对德属胶州湾的要求被拒绝。
- 特点和影响:- 和爱国主义情绪高涨。
- 呼吁民主和科学,抵制封建文化和外国侵略。
- 开始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政治、社会和文化改革。
北伐战争- 时间:1926年至1928年。
- 目标:推翻北洋政府,实现统一的中央政权。
- 领导人:国共两党合作,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
- 结果:北洋政府被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 影响:- 标志着中国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潮的高涨。
-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 时间:1934年至1935年。
- 过程:红军长征跨越了无数山川和河流,寻找抵达陕北的生路。
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读书笔记
文章标题:探寻他者中的华人:我国近现代移民史读书笔记一、概述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移民和他者的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我国人,我们对自己的移民史有着特殊的情感和认同。
本文将基于《他者中的华人:我国近现代移民史》一书,探讨我国近现代移民史的重要内容,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二、我国移民史的起源我国移民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近现代,随着各种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我国人开始大规模外出。
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时期,我国处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时期,人们渴望获得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大量我国人开始移民到世界各地,寻求新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三、我国移民史的全球影响我国移民潮不仅影响了我国本土,也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移民成为了世界各地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带来了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变革。
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我国移民裙体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圈子和文化体系,为当地社会的多元化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我国移民史的个人感悟在阅读《他者中的华人:我国近现代移民史》一书时,我深刻体会到了我国移民的艰辛和付出。
他们在异国他乡,面对着语言障碍、文化冲突和种种歧视,却依然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为我国人赢得了尊重和尊严。
五、结语通过阅读《他者中的华人:我国近现代移民史》一书,我对我国移民史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我认为,我国移民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是我国的代表,也是世界的一份子。
我对他者中的华人充满敬意,期待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并尊重他们的努力和贡献。
以上便是本文的粗略框架,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有其他想法和要求,请随时告知,我会尽力满足您的需求。
我国近现代移民史是一个充满着坎坷和辉煌的历史。
从一开始的奔波求学,到后来的创业拼搏,我国移民在异国他乡经历了酸甜苦辣,却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们背负着家国情怀,融入了当地文化,努力学习,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读书笔记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其中不同的作品都给我不大相同的感受,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狂人日记》里的“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
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看我。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
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
狮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吃人的社会,让鲁迅发出震耳聩聋的呐喊:救救孩子!
《潘先生在难中》严格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刻苦追求艺术上的"真切见到";善于通过精细而冷峻的细节描写传达小说的主旨。
作品意蕴丰富,讽刺意味明显。
它以20年代军阀混战下的江浙地区为时代和生活背景,通过一个小学校长潘先生在逃难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揭示了封建军阀的罪恶,同时也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卑怯、自私、苟且、偷安的思想弱点,塑造了潘先生这一患得患失、明哲保身、自私精明的小市民知识分子的形象。
作品截取了潘先生在逃难中的三个片断:一.在军阀混战中,潘先生丝毫不顾及国家的危难和人民的疾苦,满脑子只是个人的得失和自家的安危。
当他所住的让里地区受到战争威胁时,他张惶失措,丢下学校不管,带着一家人仓惶逃到了上海。
在上海,他把帝国主义在中国设立的“租界”看成是保护他们一家的“圣地”和“乐园”。
在租界地的旅馆里,他不顾“刺鼻的油腥味”和“阵阵的尿臭”,竟自我陶醉地喝起了酒,吟起了诗。
二. 到了上海的第二天早上,潘先生一想到自己不辞而别,若是上司追究起来,就会丢掉学校里的职位。
考虑到这些,他又不顾夫人的劝阻,急急忙忙地回到了让里。
为了“抢头功”,获得上司的“赏识”,他积极筹办开学之事。
后来,学没开成,他跑到红十字会办事处去申请入会,还给全家领了红十字会徽章。
三. 先写潘先生听到正安失守的消息后,仓惶逃入洋人的“红房子”里避难,后写战事停止后,潘先生为欢迎杜统帅而写颂辞。
对人物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作细致具体的描摹,使人物灵魂真实地暴露出来,是这篇小说最主要的艺术特征。
《沉沦》描写的是一个患忧郁症的留学生,故事发生在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上个世纪清朝末年,那个时候东渡求学的爱国青年很多,然而本篇的主人公虽然东渡,却不是去寻访救国的道路的,封闭孤独的生活加上长期压抑的青春的冲击,使他不免忧郁竟至于性格扭曲的发展,最后就到了自己也不相信的猥琐沉沦,以至于才21岁的他就要走向自裁,在自裁前,他还有一段血泪交加的的哽咽:“这干燥的生活.......祖国啊,祖国啊,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在我看来,这部小说与其说是写爱国主义,不如说是写一个性躁动的年代,只是借着小说中几次出现的“祖国”字样,将小说的主题拉到“爱国主义”上面罢
了。
《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露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
闻一多先生通过写死水具体形象地揭露出了旧中国腐朽颓败的社会现状,表达了他对“死水”一般的旧中国腐败现实的激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迫切希望改变现实的强烈愿望。
另外,闻一多也是最早提倡和实践新格律诗的诗人,这首诗也是实践其新格律诗主张的范例。
朱自清散文: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
而我所学过的《荷塘月色》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在整个写景过程中一直充溢着开始的“淡淡的喜悦”,但原文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后还有一句“峭楞楞如鬼一般”;仅此一句,就足以搅扰了温馨的美景,破坏了喜悦的心情。
峭楞楞的鬼影带给人的只有恐怖,没有喜悦,就连那“淡淡的哀愁”也不会由此产生,更不会生出“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如此美妙的联想。
尽管身处良辰美景,到底无法排遣“淡淡的哀愁”。
“一个人在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语中置一“觉”字,文章便增添了无穷意味;少这一字,则真成了自由的人,那就只有喜悦,没了哀愁。
还有,“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中的两个“一定”,更能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难言的苦衷。
《林语堂散文小品选》林语堂的文章很有自己的风格,其散文、随笔半雅半俗,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可谓是独具一格。
林语堂的这种风格同他对文字的见解有关。
他认为:“世上有两个文字矿:一个是老矿,一个是新矿。
老矿在书中,新矿在普通人的语言中。
次等的艺术家都从老矿中去掘取材料,惟有高等的艺术家则会从新矿中取掘取材料。
”此话说的确实精辟,道出了文字的活力之源泉。
林语堂曾先后将其散文、随笔整理成集,每一篇都折射出不同时期不同心境的林语堂,从青年时期的激愤到老年的淡泊,他所走过的心路旅程都用文字记载着,时间的推移和思想的的沉积使得他散文风格日见个性分明,幽默而机敏、淡泊而深远。
手捧他的散文,读到得意处不由会心一笑,幽默处会忍俊不禁,深远处则回味无穷。
有学者云:“林语堂的散文没有绚词丽语,也没有丝毫的说教成份,仿佛是知心好友间的娓娓闲谈,谈生活谈思想谈艺术谈情趣,在不知不觉中犹如一汪清泉沁入人的心脾,让人心旷神怡。
尽管他的散文风格看似闲淡,却也并非散而无形,他对散文创作是有自己的追求。
林语堂认为理想的散文乃得语言自然节奏之散文,如在风雨之夕围炉谈天,善拉扯,带感情,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如与高僧谈禅,如与名士谈心,似连贯而未尝有痕迹,似散漫而未尝无伏线,欲罢不能,欲删不得,读其文如闻其声,听其语如见其人。
从他的散文风格里我们不难看出,他在创作中是力求达到他既定的理想化。
因而,文如其人,从他的散文中便活脱脱走出一位自自然然,亲切闲适,学者式的林语堂来。
” 有人说林语堂是斗士,有人说林语堂是隐者,有人说林语堂深刻博大,有人说林语
堂浅薄平庸。
学者王兆胜认为,林语堂的“快乐哲学”紧紧贴近人生本相,爱常识,喜务实,尊个人,重自由,从而给十分重视人的阶级性与时代性的20世纪中国文学注入了更多的灵气与情趣。
《骆驼祥子》:。
本文采用的是传统小说单线结构,以希望—奋斗—绝望—堕落为主线,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祥子三起三落的一生。
通过这故事,我仿佛看到了天桥、鼓楼、白塔,是牌楼、街道、小巷,是车厂、大杂院和熙熙攘攘的人群,这就是几十年前的老北京,但是这儿没有丝毫田园诗一般的快乐,而是祥子的那双大脚马不停蹄地跑过大街,穿过小巷,烈日下,雨雪中处处有他艰难的身影。
兵匪的鞭子,杨先生的盘剥,刘四爷的臭骂,孙侦探的明抢,洋大夫的冷漠,这是一座千真万确的地狱!最后虎妞惨死了,小福子上吊了,老马头倒毙在街头,祥子也终于穷途潦倒,逐渐消失在一座城门洞里……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
我为这一社会的悲剧感到愤懑和无奈。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
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
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文中,弟弟傩送和哥哥天保都喜欢上了翠翠,翠翠的爷爷让翠翠自己做决定。
故事的最后,天保出海遇难了,傩送也因内疚出海了,或者一两年会回来,或者永远都不。
而翠翠却一个人渡着船。
全文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
小说通过对湘西儿女翠翠和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的描述,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
翠翠是如此,翠翠的母亲也是如此,她们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痛而惨淡的人生,却找不到摆脱这种命运的途径。
《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去。
——钱钟书。
它是钱钟书先生一生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堪称中国近、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这是一部读来如嚼橄榄回味无穷的奇书。
在妙趣横生、妙喻迭出的幽默外表下,深藏着令过来人低徊轻叹、令少不更事者怅然若失。
因此,它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
我想说:
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与事业、学习与娱乐、发展与落后、成功与失败,都是这座七彩城中的一种颜色,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城中的一种元素。
当一切人和事因为努力和乐观而变得美好,当城中的色彩都均匀和谐时,那么这座围城就不再是一种可怕的束缚和压力,而是一个幸福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