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路面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首先,龟裂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的问题,它会导致路面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降低。

造成龟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操作不当、温度变化、车流荷载等。

为了防止龟裂的出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措施的采取:1.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进行材料选取。

2.施工中加强对水泥混凝土浇筑的控制,确保其密实程度。

可采用浇水养护方法,提高水泥浇筑的质量。

3.路面施工后,及时进行养护工作,保持路面湿润。

尤其是在温度变化较大的季节,要加强养护措施。

4.合理控制车流荷载,以减少路面的应力。

其次,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碎问题也是常见的通病。

破碎主要是由于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材料质量差、施工工艺不当等原因造成的。

针对破碎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基层工程质量,确保基层的稳固性和承载能力。

2.严格控制水泥混凝土材料的配合比例,确保其强度和抗压能力。

3.采用适当的施工工艺,尽量避免温度变化和混凝土自身收缩产生的应力。

4.针对严重破碎的路面区域,可以采取修补或重新铺设的措施,确保路面的平整度。

此外,水泥混凝土路面常常出现的泛白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泛白主要是由于水泥混凝土内部空隙中的水份蒸发不易挥发干燥,导致水泥颜色变白的现象。

要防治泛白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控制水泥混凝土的含水量,并确保混凝土充分振捣,减少空隙的出现。

2.采用养护剂进行养护工作,增强水泥混凝土表面的保水性。

3.保证施工温度的稳定,避免温度变化过大引起的泛白现象。

4.尽可能避免水附着在路面上,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路面水迹,防止泛白的产生。

综上所述,要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需要从材料选择、施工操作、养护工作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控制。

只有做到科学施工、及时养护,才能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方案

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方案

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方案
1.增加混凝土强度:在施工过程中,增加混凝土的强度可以增加路面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可以通过材料配比的优化、采用高性能混凝土等方式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2.控制温度裂缝:温度变化是导致混凝土路面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使用合适的混凝土配方,增加混凝土的抗裂性能;采用适当的施工工艺,如采用材料降温、遮阳、覆盖等方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3.增加路面厚度:增加混凝土路面的厚度可以增加其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提高混凝土路面的厚度,以满足道路使用的要求。

4.加强路面维修:及时维修路面上的裂缝、坑洞等问题可以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可以采用填充材料对裂缝进行封堵,修补坑洞和齿状裂缝,防止其进一步扩大和损坏。

5.加强路面养护管理:定期对混凝土路面进行养护管理,包括定期清洁、修复、补充养护剂等。

养护管理可以有效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并保持路面的平整度和外观。

6.增加路面防护层:在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增加特殊的防护层可以提高路面的耐久性和防水性能,减少裂缝和污染。

可以采用材料喷涂、铺设防水层等方式增加路面的防护层。

综上所述,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增加混凝土强度、控制温度裂缝、增加路面厚度、加强路面维修、加强路面养护管理
和增加路面防护层等方面。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提高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保障道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为确保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以下是施工的常见问题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1. 泛碱
- 问题:混凝土路面施工后,出现路面表面碱斑现象。

- 防治措施:使用低碱或无碱的水泥;在混凝土中混入硅灰或矿渣粉;进行充分的养护。

2. 裂缝
- 问题:混凝土路面易出现不同类型的裂缝。

- 防治措施:控制混凝土收缩;加入合适的控制接缝;采用增强网格布等措施;在养护期间进行有效的养护等。

3. 沉降
- 问题:混凝土路面沉降严重,导致路面不平整。

- 防治措施:对路基进行加固;加厚路面或重新铺设路面等。

4. 空鼓
- 问题:混凝土路面出现空鼓现象,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

- 防治措施: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增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规范施工工序,密实路面等。

5. 非均匀沉降
- 问题:混凝土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导致路面高低不平。

- 防治措施:对基层进行加固;采用合适的地基处理措施;控
制施工质量。

通过采用以上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解决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常
见的问题,并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及使用效果。

水泥砼路面质量问题成因及防治措施

水泥砼路面质量问题成因及防治措施

水泥砼路面质量问题成因及防治措施提纲:1.水泥砼路面质量问题的常见成因2.路面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其预防措施3.路面养护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4.水泥砼路面质量监测措施5.未来水泥砼路面质量改进的方向1.水泥砼路面质量问题的常见成因水泥砼路面质量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原材料质量、设备维护、施工技术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其中,最为常见的成因有以下几个:(1)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水泥砼路面使用的水泥、砂石、碎石等原材料出现了质量问题,会导致路面耐久性和稳定性下降。

(2)振捣不均匀:施工过程中,振捣不均匀也是常见的原因之一。

如果振捣过于频繁且力度不均,就会导致水泥砼路面表面出现裂缝、剥落等现象。

(3)施工工艺不当:如果施工工艺不当,例如施工温度过高、温度变化太大、整体硬化时间不足等,都会导致路面的质量问题。

(4)设备维护不当:路面施工需要使用多种设备,例如摊铺机、振捣器、摆臂搅拌机等。

如果这些设备未经过及时的维护和保养,就会出现设备故障和施工质量下降等问题。

(5)施工人员技术不精: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是影响水泥砼路面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施工人员操作不当、经验不足,就会导致路面出现失稳、裂缝、坍塌等问题。

2.路面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其预防措施路面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包括路面不平整、路面灰尘多、路面裂缝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1)增加辅助材料的使用:通过增加辅助材料的使用,例如沥青、粘结剂等材料,可以有效地解决路面不平整问题。

(2)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严格实施施工标准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路面裂缝等问题的发生。

(3)加强设备维护:对施工设备进行及时的维护和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质量。

(4)采用适当施工工艺: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例如选择适当的施工温度、振捣力度、存放时间等,可以有效地提高路面质量。

(5)增加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对施工质量和安全的认识,也是提高路面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混凝土路面是公路建设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路面结构,具有耐久性、承载能力强等优点,但在施工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如裂缝、坑洞、起砂等,本文将从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三个方面探讨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施工前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地基不平整地基不平整会导致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坑洞等问题,因此在施工前应对地基进行充分的准备。

如果地基不平整,需要进行修整、压实等处理,确保地基平整、坚实。

此外,还应根据地基的情况确定适当的厚度和配筋,以充分保证混凝土路面的承载能力。

2.材料质量不过关材料质量不过关也是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一个常见问题。

在施工前应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特别是水泥、骨料等关键材料,一定要选用质量可靠、稳定的产品。

3.施工设计不合理在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施工设计,包括路面结构、施工工艺、施工方案等。

如果施工设计不合理,容易导致路面出现裂缝、坑洞等问题。

因此,在施工前应认真进行施工设计,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施工方案合理可行。

二、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混凝土坍落度不足混凝土坍落度不足会导致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起砂等问题。

在施工中应控制好混凝土的坍落度,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

如果坍落度不足,可以加水或添加减水剂等方法进行调整。

2.施工温度过高施工温度过高会导致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变形等问题。

在施工中应根据天气条件和施工工艺合理控制施工温度。

如果施工温度过高,可以采取降温措施,如喷水等。

3.浇筑不均匀浇筑不均匀会导致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起砂等问题。

在施工中应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控制好浇筑速度和均匀度。

如果出现不均匀情况,可以采取补救措施,如局部加强浇筑等。

三、施工后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裂缝混凝土路面施工后出现裂缝是一个常见问题,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

在施工后应及时对裂缝进行处理,可采取填缝、切割等方法进行处理。

水泥砼路面的通病防治措施

水泥砼路面的通病防治措施

八、质量通病及措施(一)混凝土和易性不好l、现象(1)混合料胶凝材过少,松散,粘结性差,结构物表面粗糙。

(2)混合料胶凝材过多,粘聚力大、容易成团,流动性差,浇筑比较困难。

(3)混合中水泥砂浆量过少,石子间空隙充填不良混凝土不密实。

(4)混合料在运输、浇筑过程中,产生离析分层,表面泌水严重。

2、原因分析(1)水泥用量选用不当。

当水泥用量过少,水泥浆量不足,混合料松散;当水泥用量过多,水泥浆量富裕太多,易成团,难浇筑。

(2)砂率选择不当。

砂率过大,混合料粘聚性不够:过小,不易捣密实。

(3)水灰比选择不当.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均匀度难以保证,出观分层离析。

(4)水泥品种选择不当,选择玻璃体含量大的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较易造成泌水、离析.(5)混合料配合比不准,计量不精确,搅拌时间不足,管理不严格都会对混合料均匀性、和易性产生直接的影响。

3、预防措施(1)正确进行路面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试验,严格按照《水泥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执行。

(2)混凝土的水灰比及坍落度应根据道路的性质、使用要求及施工条件来合理选用。

(3)混合料砂率对保证路面混凝土的和易性十分重要,应合理的选用。

当砂粗时,宜选用较大的砂率,砂细时,可选用较小砂率。

(4)为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必要时可掺减水剂,为延长作业时间可掺缓凝剂,但是掺前必须经过试验,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5)严格计量装置的标定与使用,加强原材料和混合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保证混合料配比准,和易度良好。

(6)混凝土和易性不好会影响路面工程质量和耐久性,不宜应用于路面工程,但可降级使用。

(二)外加剂使用不当1、现象(1)混凝土浇筑后较长时间内不凝结硬化。

(2)混凝土浇筑后表面鼓包或在夏季较早出现收缩裂缝.(3)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快,商品混凝土运至工地出现倾料不畅:普通混合料浇筑时,难以振捣密实。

2、原因分析(1)缓凝型减水剂掺量过多。

(2)外加剂以干粉状掺入,其中未碾成粉状的粒状颗粒遇水膨胀,使混凝土表面起鼓包。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和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和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和防治措施首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开展分析,并重点探讨了有效防治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措施。

结论证实: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为了保证路面的施工质量,操作人员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处理,保证路面的施工质量。

水泥混凝土路面分为很多种,例如有钢筋混凝土路面,预应力混凝土路面以及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等。

和其他路面开展比照发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建设成本非常低,因此受到大范围推广和使用。

但在其施工操作中,容易发生一些病害,因此需要对这些病害开展合理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处理,进而提高路面施工的质量。

1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分析1I路面板内损坏病害分析开展道路路面施工时,使用混凝土板面容易发生裂缝,主要原因是使用混合料时里面的水分失去速度过快,然后发生碳化和干缩问题。

除此之外,开展水泥路面施工时,还会出现颗粒不均匀分层离析问题,主要是粗骨料从混合料中发生了分离,剩下的集料颗粒就会出现下沉,里面的水分开始向上移动,这样表面就会发生沁水[1],如果实施有效的处理,路面表面的含水量就会增加,在一定环境下,沁水速度慢于表面水分的蒸发速度,水的蒸发情况就会深入到混合料的表面,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就出现了凹陷,从而产生非常大的张力。

除此之外,各个固体颗粒之间还会产生非常大的张力,导致颗粒间发生凝集,混凝土如果没有到达一定的硬化强度,就不能有效和张力开展相互作用,最终在表面出现裂缝。

同时,发生裂缝的时间和沁水的时间一般都是相互的,浇筑混凝土道路表面几个小时后,就会先出现一些细小的裂缝,然后逐渐在每一个方向上都出现混凝土龟裂,在干燥的时候这些裂缝开始蔓延扩大,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12接缝位置发生病害分析如果在施工中出现错台问题,便是和路基不均匀变形,填缝料出现损失以及材料质量有很大关系。

处理横向接缝的时候,尤其是在膨胀系数范围内,由于会发生滑动,造成传力杆位置出现不同程度变化,导致一部分滑动出现问题。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施工方面的种种原因,造成路面工程的质量通病,如路面胀缝,路面纵横缝不直顺,路面相邻两板间高度差过大,路面板面起砂、脱皮、露骨,路面平整度差和板面出现死坑等种种质量病害,影响着投资效益的发挥。

(一)胀缝处破损、拱胀、错台、填缝料失落1.现象:混凝土路面当运行一段时间后,胀缝两侧的板面即出现裂缝、破损、出坑。

严重时出现相邻两板错台或拱起。

胀缝中填料被挤出面被行车带走。

2.原因分析:(1)胀缝板歪斜,与上部填缝料不在一个垂直面内,通车后即产生裂缝,引起破坏(见图1-4-1)。

(2)缝板长度不够,使相邻两板混凝土联结,或胀缝填料脱落,缝内落入坚硬杂物,热胀时混凝土板上部产生集中压应力,当超过混凝土的抗强度时板即发生挤碎。

(3)胀缝间距较长,由于年复一年的热胀冷缩,使伸缩缝内掉入砂、石等物,导致伸缩缝宽度逐年加大,热胀时,混凝土板产生的压应力大于基层与混凝土板间的摩擦力(但末超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时),以致将出现相邻两板拱起(见图l-4-2)。

(4)胀缝下部接缝板与上部缝隙未对齐,或胀缝不垂直,则缝旁两板在伸胀挤压过程中,会上下错动形成错台;由于水的渗入使板的基层软化;或传力杆放置不合理,降低传力效果;或交通量、基层承载力在横向各幅分布不均,形成各幅运营中沉陷量不一致;或路基填方土质不均、地下水位高、碾压不密实,冬季产生不均匀冻胀。

上述四种情况均会产生错台现象(见图1-4-3)。

(5)由于板的胀缝填缝料材质不良或填灌工艺不当,在板的胀缩和车辆行驶振动作用下.被挤出,被带走而脱落、散失。

3.危害:(1)水泥混凝:L路面损坏所造成的坑洞、错台,是很难修补的,以前只能用沥青混凝十修补、接顺,不仅破坏了路容,同时刚、柔结合也很易使路面损坏。

近年来虽有用速凝水泥混凝卜修补方法,但费工费时效率低、造价高。

一旦修补不及时,很难保证路面经常平坦,如果发生拱胀,严重时还会酿成车毁人亡惨剧。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道路工程建设力度逐渐增加,对施工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目前道路中较为重要的组成形式。

但是,在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中,存在着较多工程质量通病现象,这些现象若不能得到及时预防,会影响混凝土施工的质量。

因此,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构建有效的预防策略,是道路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保障。

标签: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措施1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常见问题1.1混凝土路面裂缝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出现裂缝的形式主要有干缩裂缝、施工裂缝等。

当混凝土出现干缩裂缝时,混凝土中的水汽会大量蒸发,导致混凝土干缩相对严重,使混凝土的拉伸超过了标准的承受能力,从而引发裂缝。

在道路施工裂缝现象分析中,还存在着施工人员操作不当的原因,在施工中没有预留施工缝隙,导致路面出现裂缝现象。

1.2混凝土路面断板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过程中,进行混凝土搅拌时,若出现水灰比不协调、水量过多以及煤粉灰量减少,会造成混凝土搅拌不均匀,在路面铺设中会引发断板的现象。

而且,在道路施工的钢筋安装中,尤其是结构物周边位置,当出现位置不准确以及切缝之间存在的缝隙问题,抗弯、抗压、应力强度不足从而引发道路断面,对道路安全造成影响。

1.3混凝土路面出现蜂窝现象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蜂窝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第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出现砂、石、水泥计量错误或是水量不准的现象,导致石子无法集中,减少泥浆的形成。

第二,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施工人员没有按照浇筑标准进行施工,出现漏振、振捣不密实等问题,导致混凝土路面的气泡没有及时排除,从而引发路面蜂窝现象。

1.4混凝土路面脱皮、起砂在混凝土路道路施工质量通病分析中,混凝土路面脱皮、起砂的现象较为常见。

其主要原因:首先,在水泥安定性不稳定的状态下,混凝土搅拌时水灰比过大,降低了道路表面的施工强度,施工完成之后当道路投入使用,就会出现磨损以及起砂的现象。

混凝土路面质量问题及其防止措施

混凝土路面质量问题及其防止措施

混凝土路面质量问题及其防止措施
问题描述
混凝土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质量问题:
1. 裂缝:混凝土路面表面出现裂缝,可能是由于施工过程中的
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或不均匀沉降等原因引起的。

2. 不平整:路面表面存在凹凸不平的情况,可能是由于施工时
的振捣不均匀、材料质量不佳或施工机械问题导致的。

3. 路面剥落:路面表层出现剥落或脱落现象,可能是由于水侵
入混凝土中引起的冻融损伤、材料质量问题或施工不当导致的。

4. 颜色不均匀:路面表面颜色不一致或出现斑驳情况,可能是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颜料质量问题或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当引起的。

防止措施
为了避免混凝土路面出现质量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路面使用要求和环境条件,合理设
计混凝土配合比,包括水灰比、骨料比例等,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
和耐久性。

2. 施工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操作,包括混凝
土的浇筑、振捣、养护等过程,确保施工质量。

3. 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选择符合要求的混凝土原材料和配料,对混凝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材料质量稳定。

4. 温度和湿度控制: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温度变化过大或湿度过高,以防止裂缝的产生。

5. 养护措施:对新铺设的混凝土路面进行养护,包括及时浇水、覆盖保护,以促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和减少表面龟裂的风险。

通过以上防止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路面质量问题
的发生,并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1. 引言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现代道路建设中常用的结构层,但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本文将介绍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的质量通病,并提出预防措施。

2. 质量通病及原因分析2.1 开裂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是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材料配合比不合理,过量的水灌入导致收缩过大;- 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厚度不均匀,导致内部应力不平衡;- 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 不合理的路面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2.2 坑槽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坑槽的原因主要有:- 施工时混凝土振捣不均匀;- 材料质量不过关,混凝土中存在杂质和空洞;- 排水系统存在问题,导致水积聚;- 车辆碾压引起的表面磨损。

2.3 薄弱处水泥混凝土路面薄弱处的出现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施工工艺不合理,未按要求进行分层施工;- 没有对基础进行充分加固处理;- 基础土壤不稳定,承载能力不足;- 设计问题,路面厚度不合理。

3. 预防措施3.1 控制质量- 严格按照配合比要求选取优质的原材料;- 控制水灰比,避免过量的水分进入混凝土;- 加强施工技术培训,确保振捣均匀。

3.2 加强路面设计- 合理设计路面层厚度,适应当地交通状况;- 选取合适的基础材料,加固路基;- 考虑排水系统,保证路面排水畅通。

3.3 加强养护管理- 合理控制施工季节,避免温度变化过大;- 定期检查路面质量,及时补修;- 建立完善的维护养护制度,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4. 结论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影响道路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通过控制质量、加强路面设计和加强养护管理,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简介混凝土路面是现代道路建设中常见的一种路面形式。

然而,在使用和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路面可能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1. 板面松散问题描述板面松散是指混凝土路面表面出现鼓包、空鼓等现象,造成路面不平整。

防治措施- 加强混凝土施工监控,确保混凝土浇筑均匀;- 严格控制施工温度,避免过早脱模;- 做好路面基层处理,确保基层的密实性;- 加强养护,提高混凝土强度。

2. 剥离和龟裂问题描述剥离和龟裂是混凝土路面常见的问题,对路面的使用寿命和承载能力造成影响。

防治措施- 采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剥离性;- 施工时注意保护混凝土,避免机械损伤;- 加强养护过程中的防水处理,保持路面的湿润;- 定期维护,及时修补剥离和龟裂问题。

3. 长接缝开裂问题描述长接缝开裂是指混凝土路面长接缝处出现裂缝,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使用舒适度。

防治措施- 控制混凝土的收缩,避免开裂;- 采用合适的接缝材料,提高接缝的密封性;- 施工前进行充分的路面基础处理,确保基层的承载能力;- 加强养护管理,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4. 沥青疲劳与龟裂问题描述沥青疲劳与龟裂是指混凝土路面中沥青层出现裂缝、龟裂等问题,降低路面的使用寿命。

防治措施- 选用优质的沥青材料,提高沥青层的耐久性;- 合理控制混凝土路面的厚度和施工工艺;- 避免超载车辆的通行,减少对路面的损害;- 做好路面养护工作,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结论混凝土路面质量问题的防治需要从施工过程控制和养护管理两方面入手。

通过加强监控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提高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道路的安全和舒适。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通病主要有:板块破坏、接缝破坏两类。

一、水泥混凝土板块破坏通病(一)、通病现象裂缝、断裂、表面麻空、剥落、磨损以及沉陷等。

(二)原因分析1、路基不密实、强度不够,末按重型击实标准严格进行压实,或在施工养护阶段因水顺接缝渗入基层,使基层部分软硬不一、强度不均。

在外力作用下,混凝土板体产生剪切,形成裂缝。

2、由于地下水位升高及路面边缘水的渗透,或者因下水道的浸蚀,使基础软化,基层含水量增大,强度降低,受力不均而导致沉陷及裂缝。

3、由于材料或施工质量不好,混凝土末达到设计质量要求,在设计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或因混凝土龄期不够而过早的重压及车轮作用都可能造成印痕、磨损及折断。

4、在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由于收浆过早或过迟,或使用吸水机时表面水末吸彻底,使水份在表面过量集中,水份蒸发后,表面留下水坑,形成麻面。

或者在收浆后没有结硬前,缺少遮挡,遇暴风雨袭击形成小坑。

5、施工中因平整度不够,在抹光时洒了干水泥,或骨料扩水泥浆集中表面,都可能引起剥落。

6、锯缝不及时或者漏锯,当板收缩时,与基础间的磨擦阻力引起拉应力,或温差过大所产生的翘曲应力,与行车荷载所引起的应力之和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而形成裂缝。

7、板体浇筑后,缺乏必要的养护手段,尤其是夜施工、白天曝晒,使混凝土湿胀干缩和徐变特性受到约束,产生裂缝、翘起。

(三)防治措施1、严格按规范标准将路基压实,若发现路槽湿软或有地下水渗出,应及时处理,或设盲沟排水,或采取其它措施保证不透水基层的干燥和透水垫层的水稳性。

2、基层是路面的弹性支承,其强度的高低,关系到路面质量的好坏。

要求平整坚实、接触紧密、受力均匀、稳定性好。

在浇面层前,对基层前,对基层须进行全面检查(平整度、密实度、弯沉值、断面尺寸),不符合验收标准的,不得进行面层铺筑。

3、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前30天,必须由试验室做混凝土配比试验,得出最佳配合比。

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确保符合规范要求。

2)正确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水泥用量适当,并符合规范最小单位水泥用量和最大单位水泥用量的规定。

3)混凝土拌和物搅拌时间要充分,确保混合均匀。

4)严格按照规定制备和养生混凝土试件,保证试件质量。

四、混凝土表面开裂1、形成原因1)混凝土内部应力超过了其抗拉强度。

2)混凝土表面干燥过快或过慢。

3)混凝土表面未进行养护或养护不当。

2、防治措施1)采用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保证混凝土内部应力不超过其抗拉强度。

2)混凝土表面保持适当的湿度,避免过快或过慢的干燥。

3)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保持湿润状态,避免出现龟裂现象。

五、混凝土表面起砂、起灰1、形成原因1)混凝土表面养护不当,导致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

2)混凝土表面使用不当的养护材料或方法。

2、防治措施1)混凝土表面养护要及时、充分,避免水分蒸发过快。

2)采用合适的养护材料和方法,保证混凝土表面质量。

1.确保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在混凝土施工前,必须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水泥必须有质量证明文件,并按规定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储存期不应超过3个月,散装水泥须置于水泥筒仓内。

砂石料场地要平整、坚实、清洁,防止杂物混入。

外加剂应如同水泥一样保管,特别是粉状外加剂要防止受潮。

2.严格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比例配制,并使用严格计量装置进行标定和使用。

要严格监测集料含水率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3.严格监督拌和物拌制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要严格监督拌和物的拌制,保证强度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同时,按规范要求的取样频率和试件制作方法制备试件,并加强对试件的保管与养生。

如果对试件的强度以及对于面板强度的代表性有怀疑,可在现场锯切面板,采取实样或者采用无破损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和分析判断。

4.拌和物色差大混凝土拌和物的色差可能由于不同品牌水泥混用,或搅拌时间不够而导致。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处治措施分析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处治措施分析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处治措施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是道路上常见的一种路面类型,其采用水泥混凝土作为路面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方便等优点。

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水泥混凝土路面也会出现各种病害,影响其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处治措施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维护和修复至关重要。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病害类型1. 表面龟裂: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出现网状或不规则形状的裂缝,裂缝深度一般不超过5毫米。

2. 接缝开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处出现开裂现象,一般是由于接缝封闭材料老化或者施工时未能完全填充导致。

3. 沉降变形: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和变形,可能会形成凹坑或隆起。

4. 表面磨损:路面表面出现磨损现象,主要是由于车辆通行和环境侵蚀造成的。

5. 麻面现象:路面表面出现疏松麻点,给人感觉像是粉状物质覆盖在路面上。

6. 裂缝:路面出现过多或过宽的裂缝,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和安全。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成因分析1. 施工质量问题:路面施工时未能达到设计要求,如水泥混凝土的配比不当、摊铺压实不充分等。

2. 环境侵蚀:路面长期受到车辆通行和环境侵蚀,导致路面磨损或龟裂。

3. 基层问题:路面基层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差,导致路面沉降变形等问题。

4. 设计问题:路面设计不合理,如接缝设置不当或者设计厚度不足等。

5. 车辆超载和频繁变道:长期以来,路面经常受到车辆超载和频繁变道的影响,导致路面病害频发。

三、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处治措施1. 定期检测: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定期检测,发现病害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或加固。

2. 补充覆盖层:对于表面龟裂、磨损等病害,可采用补充覆盖层的方式进行修复,增加路面的使用寿命。

3. 修复接缝:当发现接缝开裂病害时,及时修复接缝,填充封闭材料,防止开裂扩大。

4. 加固处理:对于沉降变形等较严重的病害,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修复基层或者增加支撑等方式进行加固。

5. 加强维护管理:加强对超载车辆和频繁变道行为的管理,减少对路面的损害。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和处理方法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和处理方法

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和处理方法一、混凝土裂缝1、混凝土路面裂缝主要原因分析:1.基础夯实不够,地表和地下水排不畅,挖填接触处沉降不一致;2.自然环境的冻融,环境干旱和温差影响;3.骨料含泥量大,骨料粒径大,比例不当,砂率较小;4.水灰比控制不严,拌和时间短不匀,振捣不实,压光拉毛不当;5.设计强度偏低,养护不及时,路面过早行车;主要预防措施:1.混凝土的水灰比宜小,用水量应小,适当掺入减水剂;2.石子不应过粗,减少表面含泥量,确保骨料级配良好;3.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避开高温施工时间;4.气温陡然降低采取防护措施,加强施工后养护及保护,切缝及时准确;2、混凝土楼板裂缝主要原因分析:1.楼板表层混凝土水分蒸发的速度比内部快得多,表层混凝土的收缩受到下层相对不收缩的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引起拉应力,造成混凝土表层很容易产生塑性开裂;2.楼板混凝土的收缩受结构的另一部分如混凝土梁,柱的约束而引起拉应力,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将会产生裂缝,并且能够在比开裂应力小得多的应力作用下扩展延伸;3.因养护不及时,水未洒到,受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过快,内部温度变化小,表面干缩变形时受内部混凝土约束而产生较大拉应力;4.新浇混凝土楼板容易在模板,支撑变形或沉陷的情况下产生裂缝;主要预防措施:1.模板及其支撑系统要有足够的刚度,施工期间不要过早拆除楼板的模板支架,在楼板的混凝土施工完具有一定的强度后才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2.预拌混凝土应严格控制水泥及拌和水用量,减少塌落度,不选用增加混凝土干缩的外加剂,同时力求砂石级配最优;3.防止过度振捣楼板混凝土,过度的振捣会使混凝土产生离析和泌水,使其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沙浆层和水泥浆层,易产生干缩裂缝;同时要在混凝土沉淀收缩基本完成后才开始楼板的最终抹面;4.加强混凝土养护,保持混凝土楼板表面湿润,特别是在混凝土终凝初期,要严格按要求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提前至浇筑后4小时以内洒水,在常温下养护不少于两周;养护期后,在施工期间特别干燥时也应进行浇水养护;3、季节交替期的裂缝在南方季节交替期气候温度变化较大,特别是白天与晚上的温差有时温差达20℃以上,同时空气相对湿度变化大,在春夏季空气相对湿度大,秋冬季相对湿度较低;在此期间施工用户对于混凝土裂缝的反映相对集中;主要原因分析:1.水泥水化硬化过程直接与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及其变化情况相关;在夏、秋季节交替期间高风速,低相对湿度,高气温和高的混凝土温度等复合作用下,混凝土表面脱水的速率过大,失水可以超过渗出水到达混凝土表面的速率,并造成毛细管负压,引起收缩,造成干缩裂缝;若温度波动较大,中断湿养护会使早期混凝土遭受热胀冷缩,可能引起开裂而产生温差裂缝;2.在季节交替期昼夜温差大时,易忽略夜晚的养护;同时进入秋冬季节气候干燥,空气相对湿度较低时,如认为气温适宜,而忽略水泥混凝土的养护或振动成型时间,将使混凝土裂缝产生几率增加;主要预防措施:1.季节交替时,用户尤须特别注意水泥混凝土的养护,确保水泥混凝土养护期间适宜的温湿度,对控制干缩与温差裂缝的最有效方法,是确保混凝土表面在完成抹面并开始常规养护以前一直保持湿润;2.热天避免砂,石及暴晒,施工时水泥混凝土必须在水泥初凝前振实成型,同时要避免水泥混凝土成型12h或1d后才开始养护的习惯作法;二、混凝土表面“起粉砂”混凝土表面“起粉”对其抗压强度等级影响不大,但严重者会破坏混凝土路面或楼地面耐磨性,抗渗性,美观性与长期耐久性,对工程质量不利;主要原因分析:1.混凝土泌水引起表层水灰比高,表层水化产物之间搭接不致密,空隙率大,结构松散,造成强度偏低;2.施工养护不当,施工早期水分散失过快,形成大量的水孔,表层的水泥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进行水化;3.骨料级配不合理,含泥量高,过细的土砂也易导致地面起砂;4.为了节省成本混凝土公司加入了过多的粉煤灰做掺合料,导致混凝土表层起砂,起粉;5.压光时间掌握的不好,混凝土表面未达到一定的强度就上人作业,低温下施工混凝土表面受冻等;主要预防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合理,防止严重的泌水导致混凝土表层水灰比过大;2.砂,石集料要符合国家质量要求,减少细骨料含土量,水泥的凝结时间要适宜;3.施工过程要防止振捣过度造成混凝土严重的离析与泌水,在混凝土接近终凝时,要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抹面或压面,使混凝土表层结构更加致密;4.施工后要注意及时保温保湿养护不少于14天,要防止混凝土表面硬化前被雨水冲刷造成混凝土表面水灰比过大而使强度降低,又要防止表层水在强度建立起前散失,表层无足够水化产物封堵大的毛细孔,形成水孔;5.控制粉煤灰等掺和料的掺入量,避免其由于振捣过度等原因在混凝土表面富集,影响表层混凝土强度并导致起砂;三、混凝土泌水严重水泥凝结中,密度大的粒子要沉降,产生固体粒子与水的分离,即新拌不可避免的产生泌水现象,严重时用振动器振捣混凝土或拌和物静止一段时间后,在混凝土表面会产生较多水出现;主要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中水灰比大,自由水多,水与水泥的分离时间长,过多自由水在表面,影响表层凝结硬化;2.在大磨高效旋粉机的生产工艺下,中细颗粒3-5ūm含量少,不足以封堵毛细孔,水分自下而上运动;3.砂石含泥多,颗粒粗,砂率小,混凝土凝结时间长,外加剂中缓凝组分多,在混凝土凝结硬化前,水泥的沉降时间延长,导致泌水;4.一般情况下强度等级低的混凝土易出现泌水,其中复合水泥的泌水现象相对严重,水泥中掺非亲水性混合材或使用矿渣,粗粉煤灰等做混凝土掺和料时,泌水量会增大;5.施工养护不规范,过度振捣加剧泌水;主要预防措施:1.减少单位用水量,控制水灰比不过大,凝结时间适宜;2.混凝土配制时优先选用保水性能较好的品种水泥,可掺些粉煤灰,火山灰等掺合料增强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砂石集料符合施工规范,选择合理的砂率,采用连续级配的碎石,且针片状含量小;3.施工防止过度振捣,注意养护;4.要求混凝土外加剂不过掺,同时改善外加剂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保水,增稠性;5.当发生泌水现象时应该考虑减少用水量或改变混凝土的配比,并将分泌到表面的水分排除出去;当轻微泌水时可不予处理,因为少量泌水可以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同时可一定程度上减低混凝土内水灰比提高混凝土实际强度;四、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损伤1、混凝土麻面主要表现为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主要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出现麻面;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浇筑混凝土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水分被模板吸去,致使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结模板引起麻面;4.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缝隙漏浆,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排出时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块表面,形成麻点;主要预防措施:1.模块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2.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模板缝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条,塑料条,纤维板或水泥砂浆等堵严,防止漏浆;3.钢模板脱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4.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5.麻面主要影响混凝土外观,对于表面不再装饰的部位应加以修补,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1:2水泥砂浆抹平.2、混凝土蜂窝蜂窝主要现象表现为混凝土局部疏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润;主要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和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在浇筑中下料不当,石子过于集中造成混凝土离析;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因漏振而造成蜂窝;4.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形成蜂窝;主要预防措施:1.混凝土搅拌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2.混凝土应拌和均匀,按规范把握最短搅拌时间,确保振捣密实;3.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高度不得超过2米,浇筑楼板混凝土时,自由倾落度,不宜超过1米,如超过上述高度,要采取串筒,溜槽筹措施下料;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如发现有模板走动,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5.混凝土有小蜂窝,可先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左右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和突出颗粒剔除,尽量剔成喇叭口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湿透,再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修补捣实,加强养护;3、混凝土露筋主要表现在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主要原因分析: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5.木模扳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主要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配料所用石子最大粒径不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2.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左右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3.振捣时先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梁腹混凝土,使其下部混凝土溢出与箱梁地板混凝土相结合,然后再充分振捣使两部分混凝土完全融合在一起,从而消除底板与腹板之间出现脱节和空虚不实的现象;4、混凝土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主要原因分析: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下料被卡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2.混凝上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模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主要预防措施: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预留孔洞;2.下料时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疑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3.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5、混凝土缺棱掉角主要表现在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主要原因分析: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主要预防措施: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一定强度;2.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时,防止撞击混凝土结构棱角;3.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左右的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五、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主要原因分析:1.未严格按照科学的混凝土施工要求控制水灰比,当用同一种水泥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主要取决于水灰比,而水泥水化时所需的结合水,一般只占水泥重量的25%左右,但为了便于拌制和振捣,使混凝土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施工中需要用较多的水,当混凝土硬化后,多余的水分就残留在混凝土中形成水泡或蒸发后形成气孔大大地减少了混凝土抵抗荷载的实际有效面积,而且可能在孔隙周围产生应力.并且水灰比愈大,水泥浆与骨料粘结为也愈低,因而混凝土中水灰比愈大,强度就愈低;如为求施工便捷随意加水,或虽有配合比设计,但因现场砂,石料含水率过高,施工配合比没有扣除骨料的水分,增大混凝土中的水灰比,将造成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2.和易性欠佳,混凝土拌和不均匀,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水灰比小固然从理论上讲可获得较高混凝土强度,但水灰比大小,势必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致使混凝土拌合物不易振捣密实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3.混凝土施工时原材料选用不符合要求:水泥混凝土强度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水泥硬化的结果,使用的水泥品种是否符合要求及是否受潮,水泥贮存时间等都对混凝土强度产生重要影响;骨料,砂、石骨料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如果其质量达不到要求很难配制出强度较高的混凝土;拌和用水质量对混凝土强度会产生影响;4.低温的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增长与养护时期的气温有密切关系;当气温在零度以下时,水化作用基本停止;当气温低于-3℃时混凝土中的水冻结,而且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近9%左右,从而混凝土有被胀裂的危险,使混凝土强度降低;5.混凝土试块取样没有代表性,不按规定制作试块,试块没有振捣密实,或浇筑温度太低;试块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6.施工方法不当,如施工中计量不准,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等因素均会造成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主要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重点关注水灰比,控制水泥及拌和水用量;2.确保混凝土施工用原材料符合规范要求,使用符合施工要求的相应品种,等级水泥,对各种原材料有条件的施工方应送检检验,确保品质符合要求;3.规范施工,按顺序上料,施工中加强搅拌,振捣,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确保混凝土均匀性及密实性;4.注重养护,确保养护温度及水泥水化速率;5.规范混凝土的试块检验,确保试验的代表性,准确性;六、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不佳主要原因分析:1.水泥本身问题,包括水泥中的碱含量,游离钙过高,细度不稳定,掺入的混合材无法有效提高水泥的流动性等;同时熟料矿物组分对水化速率及外加剂的吸附能力直接相关:C3A>C4AF>C3S>C2S, C3A含量较高的水泥,塌落度损失快,保水性好,与外加剂的适应性相对较差;2.水泥生产工艺中熟料急冷措施控制,石膏粉磨时的温度等,造成水泥中矿物组分,晶相状态,石膏形态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混凝土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3.外加剂自身性能欠缺,如减水剂的减水率低,针对不同品种,等级及生产厂家的水泥无较好的适应兼容性等;4.环境温,湿度高低直接影响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水泥存放一段时间后,温度下降,使外加剂高温适应性得到改善;5.配合比中砂,石级配及混凝土配合比也影响外加剂对水泥的适应性;主要预防措施:1.优化水泥性能,加强水泥生产工序控制,严格控制有害组分的含量,确保适宜的熟料矿物组份及水泥粉磨细度,优选混合材掺入品种,寻求与外加剂适用性好的如矿渣,粉煤灰,优质石灰石等混合材;2.优选外加剂品种,施工单位及水泥厂家积极开展对不同外加剂的适应性试验并进行优选,同时外加剂生产厂家要针对水泥性能变化不断优化外加剂性能;3.严格按施工规范控制施工温,湿度,做好砂,石及掺和料的材料选择,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七、混凝土塌落度经时损失大主要原因分析:1.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不好引起塌落度经时损失大;2.外加剂掺量不够,缓凝,保塑效果不理想;3.气温高,某些外加剂在高温下失效,水分蒸发快,尤其在夏季;4.配合比不当,水灰比小,水泥用量少,造成水泥水化时的石膏溶解度不够;5.选用水泥的需水量大,使用时水泥温度高;6.工地与搅拌站协调不好,压车,塞车时间长,导致塌落度损失过大;主要解决措施:1.调整外加剂配方,确保其与施工用水泥性能相适应,同时施工前必须做外加剂与水泥适应性试验;2.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提高砂率,用水量,将初始塌落度调整到20cm以上,同时适量加大外加剂掺量,延缓凝结尤其在高温时;3.施工中加强养护,防止水分蒸发过快;4.改善混凝土运输车的保水,降温装置;5.关注水泥性能,有条件的可掺加适量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八、混凝土凝结时间异常1、凝结时间偏长主要原因分析:1.水泥凝结时间长,在配制成混凝土后水泥凝结时间波动将被放大近5倍,对混凝土凝结影响严重;2.缓凝剂或缓凝型减水剂掺量过大;3.环境养护温度过低,影响水化及凝结;4.掺和料活性未达要求及水泥细度过粗;5.施工水灰比大,水泥用量低;主要预防措施:1.强化工地养护,在低温时延时拆模;2.控制合理的配合比,减少外加剂中的凝剂组分,优选掺和料,确保其活性符合施工要求;3.跟踪水泥凝结时间等性能变化,与水泥厂家及时联系;4.冬夏季应作外加剂调节,环境温度低时不掺缓凝剂;2、凝结时间偏短主要原因分析:1.外加剂掺入不当;2.水泥凝结时间短,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工业副产石膏或助磨剂;3.施工环境温度高,水化速率快;主要预防措施:1.关注水泥凝结时间等相关指标,对生产厂家生产工艺,材料发生变化的,及时沟通联系;2.控制施工环境温度及水泥温度,降低水化速率;3.优选外加剂品种及掺入量;九、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不好主要原因分析:1.水泥强度等级选用不当,当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数值之比大于时,混凝土配制时水泥用量较少,混凝土拌合物松散;当水泥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数值之比小于时,混凝土配制时水泥用量过多,混凝土拌合物粘聚力大,成团,不易浇筑;2.配合比设计不合理,不符合施工工艺对和易性的要求,砂,石级配质量差,空隙率大,配合比中砂率过小,拌合物中水泥砂浆填不满石子之间的孔隙;3.混凝土拌和物配制时用水量偏大,施工坍落度过大,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难以控制其均匀性;4.搅拌时间过短,混凝土拌合物拌合不均匀,施工中计量管理不符合规范要求; 主要预防措施: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验方法,应按有关技术规定执行,通常配制普通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50kg/m3,普通钢筋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小于260 kg/m3,泵送混凝土最小水泥用量不宜小于300kg/m3;2.合理选用水泥品种等级,使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之比控制在之间;客观情况做不到时,可采取在混凝土拌合物掺加适量混合材如磨细粉煤灰等或减水剂等技术措施,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3.加强施工管理,各原材料计量岗位应建立岗位责任制,计量方法力求简便易行,可靠,特别是水,外加剂的计量,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控制范围应满足施工工艺要求;4.在混凝土拌合浇注过程中,应按规定检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和用量,特别是砂石骨料中含水量的变化,如混凝土配合比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调整;5.随时检查混凝土搅拌时间,不低于混凝土连续搅拌要求的最短时间;十、混凝土外表面泛白泛白物质基本是不融于水的碳酸钙CaCO3,也有其它碱类泛白;由于这些盐类多数是可融性的,在雨雪的作用下会流去消失;初次泛白一般比较均匀地出现在表面,背风背光处出现的频率要比向阳迎风面小得多,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经过外界水分重新渗入混凝土产生的泛白为二次泛白;主要原因分析:与水泥品种,用量,混凝土密实度,吸水率和空隙有关,表面粗糙易积水,内部疏松吸水率大的部位最容易产生多次泛白;主要预防措施:。

混凝土路面常见问题及防治

混凝土路面常见问题及防治

混凝土路面常见问题及防治1. 简介混凝土路面作为现代道路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稳定性强等优点。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混凝土路面仍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影响其使用效果和寿命。

本文档旨在分析混凝土路面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 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2.1 裂缝裂缝是混凝土路面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分为龟裂、横裂、纵裂和斜裂等。

- 原因分析:- 混凝土浇筑后,水分蒸发过快,导致混凝土收缩产生裂缝。

- 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出现裂缝。

- 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

-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振动不充分,导致混凝土内部存在蜂窝,进而产生裂缝。

2.2 麻面麻面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

- 原因分析:- 混凝土振捣不充分,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

- 模板表面不光滑,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凹凸。

-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未及时覆盖,导致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出现裂纹。

2.3 脱落脱落是指混凝土路面出现局部混凝土脱落的现象。

- 原因分析:-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振捣不充分,导致混凝土内部存在空洞。

- 混凝土表面受到重物撞击,导致表面混凝土脱落。

- 混凝土表面未进行凿毛处理,导致表面与内部粘结力不足。

2.4 冻胀冻胀是指混凝土路面在寒冷地区受到冻融作用产生的病害。

- 原因分析:- 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导致混凝土孔隙率大,容易积水。

- 混凝土未进行防冻处理,导致冻融作用对混凝土产生破坏。

3. 防治措施3.1 裂缝防治-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

- 控制混凝土浇筑后的水分蒸发,采用遮阳、喷水等措施。

- 加强基础处理,提高基础的均匀性。

-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振动充分,排除蜂窝。

3.2 麻面防治- 提高模板质量,确保模板表面光滑。

- 混凝土振捣充分,排除蜂窝。

- 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覆盖养护,减少表面水分蒸发。

3.3 脱落防治-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加强振捣,提高混凝土密实度。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通病防治措施1.裂缝的防治:裂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有收缩裂缝、热胀裂缝和反弯裂缝等。

为防止裂缝的出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材料配比:合理控制水胶比和矿粉掺量,使得混凝土的收缩性能降低。

-路面施工工期:尽量控制施工速度,减少路面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梯度,从而减小热胀裂缝的出现。

-裂缝隔离带:在道路两侧设置裂缝隔离带,可以有效减缓裂缝的传播。

-裂缝密封材料:对已经出现的裂缝进行密封处理,防止水分渗入裂缝,进一步加剧路面损坏。

2.漏筋的防治:漏筋是指混凝土路面中钢筋没有得到充分保护而暴露在外面,容易发生锈蚀和断裂。

为了防止漏筋的出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合理设计:在路面设计中,充分考虑钢筋的保护厚度和布置密度,确保钢筋能够有效地抗拉和抗腐蚀。

-路面施工工序:在路面浇筑过程中,要注意钢筋的正确安装和固定,避免钢筋移位和松动。

-维护养护:定期检查路面,及时修补和更换损坏的钢筋,保证路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空鼓的防治:空鼓是指混凝土路面与基层材料之间的粘结力不足,导致路面出现松动和掉块。

-基层处理:在施工之前,对基层进行充分的处理和加固,确保基层的平整度和强度。

-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控制路面浇筑的质量,保证混凝土与基层的粘结性能;同时,注意浇筑过程中的振捣和抹光,提高路面的致密性。

-养护管理:在路面施工后,及时进行养护工作,防止混凝土脱水过快和温度变化过大,对路面进行湿养护和保温处理,确保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

综上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问题的防治需要在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和养护管理上都进行合理控制。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设计和施工,并进行定期的养护维护,才能确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并延长使用寿命。

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1、横向裂缝(1)混凝土路面切缝不及时,由于温缩和干缩发生断裂。

混凝土连续浇筑长度越长,浇筑时气温越高,基层表面越粗糙越容易发生断裂。

(2)切缝深度过浅,由于横断面没有明显削弱,应力没有得到释放,因而在临近缩缝处产生新的收缩裂缝。

(3)混凝土路面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陷(如穿越河浜、沟槽、扩宽路段处),导致板底脱空而断裂。

(4)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与强度不足,在行车荷载和温度应用下产生强度断裂。

(5)水泥干缩性大;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胶比达;材料计量不准确;养护不及时。

(6 )混凝土在浇筑时,振捣不均匀。

2.纵向裂缝(1)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陷,如由于纵向沟槽下沉,路基扩宽部分沉陷;路堤一侧积水、排灌等导致路基基础下沉,板块脱空而产生裂缝。

(2)由于基础不稳定,在行车荷载和水温的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或者由于基础材料水稳星不良,产生湿软膨胀变形,导致各种形式的开裂, 纵缝也是其中一种破坏形式。

(3)混凝土板厚度与基础强度不足产生的荷载型裂缝。

3、龟裂(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在炎热或大风天气,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导致开裂。

(2)混凝土拌制时水胶比过大;模板与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

(3)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用量或砂率过大。

(4)混凝土表面过度振捣或抹平,使水泥和细集料过多上浮至表面,导致缩裂。

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预防措施1、横向裂缝(1)严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切缝时间,切缝方式和切缝深度,不宜过早或过迟;过早切缝会导致混凝土路面表面切缝位置粗糙影响外观质量, 过迟会导致路面裂缝等。

(2 )点连续浇筑长度很长,切缝设备不足时,可在1/2长度处先锯,之后再分段锯;可间隔几十米设置一条压缝,设置压缝的目的是减少收缩应力的积聚。

(3 )保证基础稳定,无沉陷。

在沟槽、河浜回填处必须按规范要求,做到密实、均匀。

(4 )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与厚度设计应满足交通需要,特别是重车,超重车的路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路面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作者:卢超,周大为2009年11月12日[字体:放大缩小默认] 我要评论
摘要:以某库区为例,在该库区只完成不到30%工程量的混凝土路面严重断裂的现场,真是令人触目惊心。

为避免类似质量问题的再次发生,本人就该工程的基本情况及所造成的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可一些防治措施。

标签:防治措施,质量问题,混凝土,
一、基本情况
该道路工程为一库区的主要干道和仓间道路。

该仓库为大型储备库,建成后要经常进行大批量的货物调入和调出,几十吨甚至上百吨的货车要经常出入。

主干道和仓间道路结构均为三层灰土所构成,每层灰土厚度均为160mm,灰土中的白灰含量自上而下分别为8%、10%和12%。

面层均为C25混凝土,主要干道厚度为300mm,仓间道路厚度为220mm。

二、质量问题
1.路面出现多处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不规则裂缝,多处横向裂缝已彻底断开。

2.混凝土厚度严重不足。

从正在施工的断面及现场随机抽样取芯结果实测实量看,300mm 厚的混凝土路面最薄处仅有220mm厚,80%以上的取芯混凝土试压结果均不符合要求。

3.混凝土强度严重不足。

从试验室现场随机抽样的取芯试压结果看,达到要求的C25试块不足10%,最低的一组还达不到要求强度的60%。

4.灰土密实度严重不足。

从试验室现场随机抽样的15组取芯试验结果看,均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要求,从已支好模板准备浇筑混凝土的施工现场看,结构层表面全是松土,更谈不上结构强度。

5.白灰含量严重不足。

从试验室现场随机抽样的15组灰土试验结果看。

没有一组是符合要求的,大部分试块的白灰含量仅在2% ~ 4%之间。

6.其他质量问题。

①未设置伸缩逢;②未做防滑处理。

三、原因分析
1、原材料不合格
①水泥安定性差是水泥中游离氧化钙超限量,水化慢、硬化后继续起水化作用,破坏已硬化的水泥,致使抗拉强度下降。

此外水泥的水化热高,收缩大容易导致混凝土路面开裂。

②骨料(碎石,砂)含泥量及有机物含量超标,导致混凝土早期开裂。

2、基层质量不合格
①混凝土面层下的基层由于含灰量少、密实度差、整体性不好、造成了其透水性和抗变形能力的下降而导致开裂。

②基层标高控制较差,不平整,造成混凝土面层浇筑厚度不均匀,当混凝土板收缩或翘曲时,就容易在厚度不均交界的薄弱处产生裂缝。

③用松散材料处理基层标高或不平整,使混凝土底部水分下渗而使混凝土变得疏松,强度下降,导致开裂。

④基层干燥从而吸收混凝土中水份,使混凝土底部失水,强度降低,导致开裂。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①水泥用量偏大则收缩加大,水泥用量偏少则强度不足,水泥用量的大小均易导致混凝土路面的早期断裂。

②水灰比偏大。

偏大的水灰比将增加混凝土初期骨料表面的水膜厚度,使混凝土强度降低,易引起混凝土路面早期断裂
4、温度影响
混凝土在干燥脱水、温度变化、干湿交替等因素作用下会产生变形,混凝土板因温度降低而缩短,混凝土板上下因温差呈温度梯变而翘曲。

混凝土白天浇筑时气温较高,空气比较干燥,但到夜间气温较低,较大的温差使混凝土路面产生收缩或翘曲,但因周边约束条件的限制,使板内产生拉应力和拉弯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强度时,就会导致裂纹的产生,严重时会发生断板现象。

另外,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当养护不及时或环境温差较大时,会在表面或内部产生收缩裂缝。

5、缩缝影响
混凝土的板宽、板长尺寸较大时,会使板内产生较大的翘曲应力,容易发生断裂现象。

一般板的宽度不超过4m,板的长度不超过6m。

但在工程实践中,板的宽度和长度对裂缝的影响较大,4m×6m的板较3.5m×4m的板产生裂缝的比例有明显提高。

混凝土板的连续长度越大,可能产生的应力也就越大。

当应力在某一局部超过极限抗拉、抗折强度时,混凝土板即在此处出现裂缝断开。

缩缝设置的目的是将收缩和翘曲产生的应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而该工程未设置缩缝也是主要裂缝原因之一。

6、施工工艺的影响
①混凝土搅拌时间不足或过长,都会造成粗骨料沉底,细骨料滞留上层,导致振捣不密实而形成混凝土强度不足或不均匀,易导致混凝土早期裂缝或断板。

②混凝土在搅拌时,水泥或骨料温度过高,加之水泥的水化热造成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温差收缩加大而开裂。

③因停水、停电、机械故障或突然天气变化原因而使混凝土浇筑间断。

若此时按施工缝处理,则新旧混凝土由于结合不良,收缩不一致而造成断板。

④切缝不及时或切缝深度不足是施工工艺不当造成混凝土板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⑤养护不及时或养护方法不当,也会造成混凝土板的开裂。

⑥开放交通时间过早也是混凝土板裂缝的影响因素之一。

四、凝土路面裂缝控制措施
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产生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但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还应该对参建各方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

主要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1、控制基层施工质量
控制基层的施工质量,是保证混凝土路面整体施工质量的基础。

在路基按规范要求完成后,对灰土结构层的做法不但要保证每个结构层的厚度,更重要的还要控制灰土的白灰含量和压实度,并按规定进行现场检测,上道工序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整形碾压是保证基层密实和平整的关键,在实际施工中还要杜绝薄层补贴找平法的错误做法,以达到保证基层良好的整体性能和抗变形能力之目的。

2、控制原材料的配合比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根本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应严把材料的质量关,要建立和推行原材料合格准入制度,在有原材料合格证的基础上,材料的复检复试工作要实行三共同(业主或监理和承包商的取样员共同取样,共同送样,共同取试验报告)的原则,以达到控制原材料质量的目的。

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一环。

原材料的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并以现场材料的实际情况确定施工配合比。

配料计量应当准确,符合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并将施工配合比明码标出,不得随意改动。

合格的原材料和准确的配合比是满足混凝土抗折强度要求和控制收缩的必要保证,对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发生具有较大的作用。

3、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控制,积极采用新的工艺
混凝土的振捣是保证混凝土密实度的重要施工工艺。

因此,在振捣中应采用振动棒、平板振动器、振动梁相结合的方法,并根据所选择机械类型,合理控制振动方式和振动时间,对边
角不易振捣处一定要振捣充分,不得漏振。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积极采用真空吸水法的新工艺。

4、及时切缝,加强养护
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毕达到设计强度的25% ~ 30%时,应当适时进行切缝分块,以控制其出现裂缝。

切缝的深度应达到板厚的三分之一,并切割到头,保证裂缝准确的发生在切缝上。

混凝土路面浇筑后,表面用手指轻压不留印痕时,即可用养护剂、草袋、塑料薄膜等喷洒或覆盖养护,在常温下养护一般不少于7天。

5、控制开放交通时间
按规定混凝土路面在施工和养护期间及填缝前,应禁止车辆通行,在未达到设计强度的40%以上时严禁行人行车,并在周边设置必要的防护措施。

五、结论
实践证明,无论是库区,厂区,住宅小区的混凝土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标准,规范施工,加强管理、科学管理,就能够避免和减少混凝土路面断裂及其他质量问题的发生。

[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