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走班制”下的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走班制”下的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走班制在大部分高中已经普及,因其能够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师指导下接受不同的教学,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
走班制也带来了一些班级管理上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走班制下的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问题1. 班级管理变得更加困难。
走班制带来了学生和教师在不同科目间频繁变换的情况,使得原来固定的班级管理方式不再适用。
管理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安排、协调和监督各科教学。
2. 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规律受到影响。
走班制使得学生的课表更加紧张,课程的变化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学生每天需要适应不同的老师和同学,导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规律被打乱,影响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
3. 教师的管理难度增大。
由于走班制下,一个教师需要同时面对多个班级以及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协调和沟通。
4. 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联系不够牢固。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学生和老师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机会,而走班制的实施,则较少了这种机会。
二、对策1. 加强班主任的管理。
在走班制下,班主任成为了班级管理的关键。
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 加强师生沟通。
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教师可以借助课间时间或者额外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
3. 组建跨学科的管理团队。
在走班制下,学校可以组建由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的管理团队,共同协调和管理各科教学工作。
这样可以更好地解决走班制下教学管理的问题。
4. 提供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
走班制下的学生学习压力增大,管理者可以加强心理辅导和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5. 加强班级建设。
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举办班级活动、社团活动等方式,增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联系,同时提高学生的凝聚力。
走班制下的班级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学校和教师能够采取相应的对策,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使走班制下的教学更加顺利和有效。
走班制下中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走班制下中学德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走班制是指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和学业水平选择不同的课程,从而组成个性化的学习路线。
走班制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也会带来一些德育管理上的问题。
本文将从中学德育管理的角度探讨走班制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学生集体观念淡薄在传统的班级制度下,学生在同一个班级里面度过三年的时光,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班集体意识。
但是在走班制下,学生的课程安排不同,上课的时间和地点也不同,导致学生之间的交集减少,学生集体观念淡薄,团结协作精神相对较弱。
2. 学生管理难度加大走班制下,学生的课程安排由学生个人决定,学校很难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全面的把控和管理。
学校在经营学生的成绩、考勤、作业等方面的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容易出现漏洞和管理失控的情况。
3. 德育工作难以开展传统的班主任制度很难在走班制下得到有效的落实。
班主任对学生的成绩、表现、情况掌握不够全面,难以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
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全校教师共同参与,但在走班制下,学生的课程安排复杂,因此学校德育工作难以全面展开。
二、对策:1. 强化班级管理在走班制下,学校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和集体观念培养。
可以通过设置班级活动、班级文化建设等方式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并对班级之间进行竞赛、交流等形式,增强学生的班级荣誉感。
2. 引入个人导师制度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的学习状态,学校可以引入个人导师制度,由教师担任学生的个人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考勤等方面的管理和指导,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3. 加强德育教育在走班制下,学校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增强德育教育的力度。
可以通过一些课程设计,如特色活动课、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德育意识,通过设立班委会、学生会等组织来发挥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师生交流时间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以及学生成绩差异大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减少课业负担、增加师生交流时间、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以及实行个性化辅导等对策。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少学生成绩差异。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不少,但通过合理的对策与措施的实施,可以取得明显的改善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
【关键词】背景介绍、研究意义、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师生交流时间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生成绩差异大、减少课业负担、增加师生交流时间、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实行个性化辅导、总结问题及对策。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是指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选择不同的课程进行学习,取消了传统班级制度,更加注重个性化发展和学习方向的选择。
这种教学模式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师生交流时间不足、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生成绩差异大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亟待解决。
本文将就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教育教学的进步和完善。
1.2 研究意义在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学校教育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教育质量和未来发展。
对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深远的研究意义。
研究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深入了解当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对学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研究问题可以为相关教育机构提供改进和优化教育教学工作的建议和思路,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研究问题还有助于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推动教育系统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逐渐改变,我国的教育也在逐渐改革和发展,高中的走班制度逐渐成为主流。
但是在走班制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一些对策来解决。
问题一:课程安排不平衡在普通高中走班制度中,各个学科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来安排课程,导致每个学生的学业负担不平衡。
一些科目可能需要学生长时间进行练习或者阅读,而另一些科目却没有这样的要求。
对策一:教师间必须加强协调学校应当强制规定教师间要加强协调,要共同设计并且协商每个学科的课程安排,保证每个学科的学生都有合理的学习时间。
对策二:课程统筹同时,学校也应该对整个学科来进行课程统筹,尽可能地减少学生课程累积和课业重复。
问题二:体育课程和音乐课程偏微滞后在很多学校的走班制度中,体育课程和音乐课程通常往往被较多地安排在周末或者其他较空闲时间进行。
这样,非常容易导致这两门课程的教育质量下降。
对策一: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学校需要增加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参与更多体育锻炼和音乐表演,从而在课程安排上保证学生的时间公平。
对策二:培养学生的艺术爱好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及加强学校相关课程的宣传,鼓励学生养成体育和音乐的良好爱好。
问题三:学生自主选课导致教学质量降低走班制度的存在使得学生选择了符合自己兴趣或者更容易拿高分的科目进行学习,从而导致了一些课程难以流传。
此外,一些学生还可能因为不喜欢某个科目而没有选修,进一步降低了教学质量。
对策一:鼓励学生多选鼓励学生多选科目,全面发展,使其能够对整个教育体系贡献出他们所有的潜力,而不是因为自己的喜好而减少课程数量。
对策二:增强教育质量在学校内部,需要增强教师的教育力度,提高教育质量,保证每个学科的课程都具有优秀的教育质量和效果,同时也要支持优秀教师和教师团队的工作。
总之,普通高中的走班制度是当前一个非常值得推广的教育模式,但是它也存在一些问题。
学校应当通过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让学生真正地受益于这种教育体系。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是我国高中教育的一种常见教学方式,通过分科教学、选修课程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实现个性化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缺乏个性化教学是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教师要同时面对多个班级和学科,很难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无法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学生不适应自主学习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在走班制模式中,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管理能力,这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寻找解决之道。
1.2 问题意识在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学校在实施走班制模式时往往缺乏个性化教学,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不同,统一的教学安排往往无法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学生在走班制模式下往往需要自主学习,但是很多学生并不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还存在师资配备不足的问题。
由于走班制模式下教学压力增大,需要更多的老师来完成教学任务。
很多学校的师资水平有限,无法满足走班制模式下的教学需求。
走班制模式下学生课程错综复杂,管理也相对混乱,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
走班制度下学生考试压力大,由于课程安排紧凑,学生常常需要同时应对多门考试,导致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这些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建立个性化教学机制,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师资水平,加强管理规范化,减轻考试压力,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的改革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2. 正文2.1 缺乏个性化教学在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由于学生每天上课的老师都不同,导致缺乏个性化教学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普通高中走班制度是指学生按照不同的学科课程进行分班学习,相比于传统的班级制度来说,走班制度有其独特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普通高中走班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学习压力大在走班制度下,学生需要上多个科目的课程,课业负担较重。
学生需要在各个科目之间进行频繁切换,学习任务较多,加上考试、作业等任务,学习压力较大。
2. 学科分化明显由于走班制度下,学生需要选择具体的科目进行学习,导致各个科目之间的分化明显。
一些学生可能在某些科目上表现出色,而在其他科目上则相对薄弱,学生之间的差距也较为明显。
3. 教师教学负担重在走班制度下,教师需要同时教授多个班级的学生,课堂教学任务繁重。
而且由于学生的学术背景不同,教师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学生管理难度大在走班制度下,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学校管理难度大。
学生的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需要加大管理力度,加重了学校的管理负担。
二、对策1. 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学校可以通过合理安排学生的课程表和作业任务,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并且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帮助学生调节学习压力。
2. 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学校可以通过拓展课程、校园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完善教师培训学校可以加大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交流合作,提升教学品质。
4. 强化学生管理学校可以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维护良好的校园秩序。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协助家长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通过以上对策,可以有效地解决普通高中走班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走班制度既有其独特优势,又存在一定的问题。
只有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才能更好地发挥走班制度的作用,推动学校教育的进步。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普通高中采用走班制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效果、学生心理和教师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
走班制模式在教学效果方面存在问题。
由于学生需要在不同的教室进行不同学科的学习,容易造成学习资源的浪费和学科知识的碎片化。
学生在不同的班级间转换,每节课都需要适应不同的老师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习的延误和教学质量的不稳定。
走班制模式对学生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由于需要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到比较紧张和焦虑。
学生在社交和人际交往方面也受到了影响,无法长时间与同班同学进行交流,容易导致孤立感和沟通困难。
走班制模式对教师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存在问题。
由于需要教师在不同的班级中进行授课,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压力,容易导致教师精力分散和工作效率的下降。
教师在不同的班级中教学,也难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辅导,影响了学生的学业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第一,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业特点和教师的专业特长,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师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课程转换的次数,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帮助他们适应走班制模式的学习方式和环境,减少学业压力和焦虑感。
加强课程整合和教学管理。
学校可以在走班制模式下,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进行跨学科的教学;通过建立课程管理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监控和反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第四,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教学支持。
学校可以针对不同学科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教学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业发展。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在教学效果、学生心理和教师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存在问题,但可以通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课程整合和教学管理以及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教学支持等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发展。
高考改革背景下“走班制”教学的问题及优化
高考改革背景下“走班制”教学的问题及优化自2014年开始,我国高考改革提出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的改革方向,这无疑对高中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高考改革中,“走班制”教学模式成为了一种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在分析“走班制”教学模式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优化的建议。
一、“走班制”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 课程的碎片化采用“走班制”教学模式后,学生的课程安排会变得碎片化。
由于每门课都需要单独上课,学生需要频繁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这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碎片化的课程安排给学生增加了时间管理的难度,容易产生学科学习之间的冲突。
2. 潜在的竞争压力由于“走班制”教学模式使得每个学生都要面对不同的课程和教学班级,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潜在的竞争压力。
每门课都会有不同程度上的竞争,这给学生增加了压力和负担,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3. 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在“走班制”教学模式下,学校需要调整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但由于资源有限,导致各个学科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
这意味着某些学科可能会得到更多的资源支持,而其他学科则可能面临资源匮乏的困扰,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不公平。
二、优化“走班制”教学模式的建议1. 强化学科整合教学对于“走班制”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校应该加强学科整合教学。
通过将相关学科进行整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比如,数学和物理学科可以进行横向整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了解物理的应用。
2. 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机制由于“走班制”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性较强,学校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自主学习机制。
通过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资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3. 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在“走班制”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需要更强的课程设计和教学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通过分享教学经验和互相交流,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的问题及对策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目前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下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学生学习压力大、师生沟通不畅和课程安排混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优化课程设置等对策。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应对学习压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可以促进师生之间更好的沟通;优化课程设置可以避免课程安排混乱。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逐渐解决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带来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
需要多方合作,共同努力,才能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条件。
【关键词】普通高中、走班制、学习压力、师生沟通、课程安排、心理健康、教师专业素养、课程设置、对策、总结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普通高中走班制度是一种教育教学模式,是中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这种模式下,高中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需求,通过选修课程、实施学分制等方式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
相较于传统的固定班级制度,走班制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
随着走班制度的推行和普及,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学生学习压力大、师生沟通不畅、课程安排混乱等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推动走班制度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从学生学习压力大、师生沟通不畅、课程安排混乱等问题出发,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优化课程设置等对策,以期为普通高中走班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问题一:学生学习压力大学生学习压力大是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需要在短时间内学习多门课程,完成大量作业和考试,这导致了学生学习压力的积累。
一天内需要上多节课,且每节课内容繁杂,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消化知识点。
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作业,甚至需要为了赶作业而熬夜,导致了学生的睡眠质量下降,进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的问题及对策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在推动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学生选课自由导致学科不均衡,教师面临教学压力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也随之加重,学生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欠缺,教学管理和资源分配存在不均衡情况。
为应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分类指导选课制度,提供适当的教学资源和支持,加强学科交叉和综合性课程设置,加强班级管理与辅导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
通过这些对策,将能够更好地解决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问题、对策、学科不均衡、教学压力、学习负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教学管理、资源分配、分类指导选课制度、教学资源、学科交叉、综合性课程、班级管理、辅导工作、教学管理体系。
1. 引言1.1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的问题及对策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是现代教育体制中的一种常见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多样化的学习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
学生选课自由导致学科不均衡。
在走班制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课程,但是由于学生对各学科的认知程度不同,容易造成学科之间的差距,导致某些学科的人数过多,而其他学科的人数较少,影响了学科的均衡发展。
教师教学压力增加。
在走班制中,教师需要备课的科目增多,面对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教学难度也会增加,加大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影响了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负担加重。
由于学生需要选择多门课程进行学习,导致学生面临更多的学习任务和考试压力,容易出现学习焦虑和厌学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学生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欠缺。
在走班制中,学生与不同班级的同学接触较少,缺乏团队合作和交流的机会,容易导致学生缺乏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管理和资源分配不均衡。
在走班制中,由于学生和教师需要进行跨课程的交流与协作,容易导致教学管理和资源分配不够平衡,影响了教学质量。
走班制教学的解决方案(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走班制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走班制教学旨在打破传统的班级界限,实现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然而,在实际推行过程中,走班制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从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实施策略等方面对走班制教学进行探讨。
一、走班制教学面临的问题1. 班级规模扩大,管理难度增加走班制教学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班级规模随之扩大,给教师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如何合理分配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质量,成为走班制教学面临的一大问题。
2. 教师工作量加大,教学压力增大走班制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课程设计能力,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这使得教师的工作量加大,教学压力增大,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依赖心理严重走班制教学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部分学生在自主选择课程、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依赖心理,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4. 家长和社会对走班制教学的认识不足部分家长和社会对走班制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对走班制教学产生抵触情绪。
二、走班制教学的解决方案1. 优化班级规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合理划分班级规模,确保班级人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便于教师管理和教学。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走班制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2. 完善课程设置,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1)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重复和遗漏,确保课程体系的完整性。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1)开展自主学习培训,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2)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加强家校沟通,提高社会对走班制教学的认识(1)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走班制教学的优势和实施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
普通高中选课走班育人的困境与治理路径
普通高中选课走班育人的困境与治理路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制度在我国逐渐被广泛采用。
选课走班育人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和学习兴趣,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困境。
本文将探讨普通高中选课走班育人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治理路径。
首先,普通高中选课走班育人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由于不同科目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的差异,学校往往无法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选修课程。
一些学校甚至存在选不上心仪课程的学生苦恼。
因此,需要加大对学校资源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师资水平,保障学生的各类需求。
其次,普通高中选课走班育人还面临着课程负担过重的问题。
在走班制度下,学生需要选择多门学科进行学习,对于有志于多方面发展的学生而言可能使得他们的课业压力过大。
因此,应该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进行选课,建立个性化学习的评价体系。
第三,普通高中选课走班育人模式中还可能存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
对于一些学生而言,他们可能缺乏对于学科的深入了解和对于职业发展的规划,导致他们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因此,需要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课,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辅导。
最后,普通高中选课走班育人还面临着学校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由于选课走班的特殊性,传统的考试制度不一定能够准确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科成绩、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情况。
在面对上述问题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找到相应的治理路径来解决这些困境。
首先,政府应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其次,学校应建立健全个性化学习体系,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使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选择,减轻学业压力。
同时,学校还需加强学生职业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目标设定。
最后,学校及教育部门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将传统的考试评价与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普通高中选课走班育人模式在提高学生自主选择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的问题及对策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的问题及对策引言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在我国的中学教育中已经被广泛采用。
走班制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自主、多样的学习选择,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的要求。
然而,与传统的固定班级制度相比,走班制模式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就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深入探讨。
问题一:适应期较长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需要学生从原有的固定班级制度中转变为自主选课、自由组合课程的方式,这对于许多学生来说需要一定的适应期。
适应期过长可能导致学生无法及时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对策:1.加强对走班制模式的宣传和解释,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一模式的优势和特点,以增加他们的认同感和积极性。
2.开展学生适应期培训,通过针对性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适应走班制模式的学习方式和管理规范。
3.设立班主任或辅导员,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适应中的问题和困惑,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支持。
问题二:学生交流和班级凝聚力下降在传统的固定班级制度中,学生与班级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更多,班级凝聚力较高。
而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的课程组合和选课情况决定了他们与不同同学的交流机会,这可能导致学生之间交流和班级凝聚力的下降。
对策:1.强化提高班级凝聚力的活动,比如组织班级聚餐、户外拓展等,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鼓励学生加入学校社团、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培养学生与不同年级、班级的同学交流的机会。
3.加强课程教学中的团队合作,设立小组项目,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凝聚力。
问题三:课程安排难以满足学生需求走班制模式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课程选择,但是由于学生的选课困惑、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等原因,可能会导致课程安排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对策:1.定期组织选课指导和讲座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各类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提高选课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设立选课辅导老师或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选课建议和指导,并解答他们的选课疑惑和困惑。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已经成为了高中教育的主流模式之一。
走班制度通过分科学习、任选课程、分层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充分发展。
走班制度在实践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分析普通高中走班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在走班制度下,学生需要参加的科目和课程较多,学习任务繁重,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
因为学生需要按照各科课程的时间表来上课,导致他们的日常作业和考试压力都会增加。
2. 学习资源分配不均由于学校在开设选修课程和课程设置上的限制,导致学生的学习资源分配不均。
一些学生可能没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或者在某些方面的特长无法得到较好的发挥。
3. 学生时间管理能力不足走班制度下学生需要自己安排学习计划和时间,但是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无法有效地安排学习和生活。
这样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影响学习成绩。
4. 教师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在走班制度下,学校需要较多的教师来教授不同的科目和课程,导致教师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教师可能不擅长某些科目的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的质量受到影响。
5.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由于走班制度下学生需要自主选择课程,并且自己安排学习时间,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然而很多学生在这方面比较薄弱,导致无法充分利用走班制度的优势。
二、对策1. 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学校可以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安排,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
学校还可以设置一些放松压力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成长环境。
2. 优化学习资源分配学校应该更加灵活地设置课程,给学生更多选择的余地,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课。
学校要加大对学科教学的投入,提高学科教学的水平。
3. 提升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时间管理培训,通过课程设置和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是目前许多学校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课程,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走班制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和改进。
下面是一些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走班制模式可能导致学生选课的薄弱环节。
由于走班制模式注重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在选课时可能因为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偏好而忽视了一些必修课程。
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课程选择上的不全面和不理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体系的完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制定全面的选课指导方案,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
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选课指导团队,由专业老师负责提供有关课程的详细信息和选课建议,帮助学生了解各个课程的重要性和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的意义。
学校也可以组织家长和学生的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孩子选择课程的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走班制模式可能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走班制模式下,教师需要同时教授多个班级的学生,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这会导致一些学生存在课堂掌握困难、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加强教师培训和评估机制。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确保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
学校还可以建立教师教学评估机制,对教师进行定期的教学质量评估,通过评估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和帮助。
走班制模式可能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
由于学生需要选择多门课程学习,并且每门课程可能要上几节,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对较大,容易导致学生精神压力过大,影响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适当的学习安排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学校可以根据学科的难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置合理的课时安排,避免学生同时上课太多,将课程安排得过于紧凑。
学校还可以开展更多的艺术、体育、心理健康等课程和活动,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兴趣爱好。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科知识整合不足、学习效率低下、学生选择自主性不足以及教师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比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科知识整合,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选择自主性,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通过这些改进对策,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可以得到有效的优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学生课业负担、学科知识整合、学习效率、学生选择自主性、教师教学质量、改进对策。
1. 引言1.1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在我国的普及已有多年历史,虽然走班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科知识整合不足、学习效率低下、学生选择自主性不足以及教师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方面。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普通高中走班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走班制下,学生需要同时学习多门学科,每门学科都有大量的知识点和作业任务,导致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
为应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减轻课业负担的对策,例如减少学科门数、调整课程设置、合理安排作业量等。
学科知识整合不足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走班制下学生学习各科的知识点比较零散,缺乏整体性的学习体验,难以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为此,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强学科知识的整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学习效率低下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走班制下,学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在不同的学科上,容易出现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方法和技巧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选择自主性不足也是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的一大弊端。
在走班制下,学生的选课范围受限,缺乏足够的选择空间,难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进行合理的选课。
可以通过拓宽选课范围、优化选课流程、提供更多的选课信息等方式增强学生的选择自主性。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走班制是当前普通高中教育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以课程为中心,按照教学计划和学生选课情况,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教室、不同的教学班级和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
相对于传统的固定班级制,走班制有着课程设置灵活、教学资源共享、教师授课深度等优点。
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课程质量不稳定在走班制下,学生的选课和课表由学校来组织,这意味着同一课程可能由多位教师授课,而不同教师的授课质量存在差异,导致教学质量的不稳定。
此外,由于可选课程较多,学生的选课水平参差不齐,也会影响课程质量的稳定性。
解决方案:对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评估,制定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并通过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课程质量的稳定性。
同时,学校应该加强选课引导和信息公开,让学生和家长了解课程内容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选课水平,降低选课水平的差异。
二、学生管理难度大走班制下,学生的教室分布、课表安排、教学班级组成都出现了变化,学生管理难度大。
特别是出现了课间乱跑、旷课、纪律问题等情况,给管理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学校应制定科学的学生管理制度,制定有力的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
对于违纪学生需要及时发现、处理和解决,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协调,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
三、教师教学压力大走班制下,教师需要面对更多的学生和更多的教学内容,教学压力大。
特别是授课教师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课堂掌控难度大,教学效果不易保证。
学校应加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和管理制度,减轻教师工作压力。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教学研讨和教学交流活动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让教师更好地适应走班制的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走班制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走班制不可行。
学校应该认真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制定有效的对策,加强教学管理,强化学校管理力,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学生也应该主动适应走班制的教学模式,注重自我管理和约束,做好学习规划和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未来的竞争和发展。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是指学生在高中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课程进行学习,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学习计划,自主选择课程和时间。
这种教育模式有着很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引起重视和解决。
下面就谈谈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学生课程选择负担重走班制下,学生课程可自主选择,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学生需要在众多课程中进行选择,这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是一种压力。
一是学生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二是需要考虑高考需要,三是需要考虑课程的设置和时间冲突等等情况,这些都会让学生感到头疼。
对策一:加强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确定自己的兴趣和目标。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也可以邀请相关专业人员来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
学校可以建立完善的课程选修指导制度,为学生提供选课建议和指导。
问题二:师资力量不均衡在走班制模式中,需要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来支持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学习,但是实际情况是,有些课程的师资力量比较短缺,甚至出现了“一课难求”的情况。
对策二:学校需要加大对师资力量的投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走班制的教学需求。
可以通过培训,引进专业人员等方式来解决师资力量不均衡的问题。
也可以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来解决一些特殊课程师资不足的问题。
问题三:学生学习质量不易保障在走班制中,学生学习的质量容易受到影响。
因为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课程,所以在一些情况下,学生可能会出现选修课程不适合、学习压力过大等问题,导致学习的效果不明显。
对策三:加强选课指导,帮助学生更加科学地进行课程选择。
学校可以在每学期开始前,组织学生进行课程选修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计划,避免出现课程冲突或者学习压力过大的情况。
学校还可以加强课程评估,确保每门选修课程的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是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课程,而不是按照传统的班级制度来上课。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身的特长和才能。
随着走班模式的普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学习压力过大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课程,但是这也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加主动地规划和安排学习时间,承担更多的学习压力。
特别是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由于选错了课程或者课程安排不合理而感到焦虑和压力。
2. 教学质量不均衡走班制模式下,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老师和课程,但是并不是所有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课程质量都能够保证。
有些学生可能会遇到教学质量不高的老师或者课程,这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学科交叉较大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课程,但是这也导致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较大。
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选课不慎导致学习内容重复或者学科知识之间没有交叉点的情况。
二、对策:1. 加强学业指导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合理选择课程,规划学业。
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辅导老师或者课程指导员,帮助学生进行课程选择和学业安排。
2. 提高教师培训水平学校需要提高教师的培训水平,加强他们的教学能力和课程质量。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培训课程,提供教学资源和教学指导,帮助老师更好地适应走班制模式,提高课程质量。
3. 强化课程管理学校可以加强对课程的管理,规范课程设置和安排。
学校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合理设置课程,避免学科交叉过大或者学习内容重复的情况。
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在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通过加强学业指导,提高教师培训水平,和强化课程管理等对策,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推动走班制模式的健康持续发展。
“走班制”下的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走班制”下的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走班制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科知识的跨学科整合,以及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
在实际操作中,走班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班级管理问题。
本文将讨论走班制下的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提高走班制下的班级管理效率和质量。
一、存在的问题1. 学生管理困难走班制下,学生的上课时间表因为不同科目的需要而有所不同,这就导致学生的课程安排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管理学生的时间和行为变得更加困难。
尤其是对于一些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者纪律较差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利用上课间隙逃课或者迟到。
这就给教师的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教学管理压力增大在走班制下,教师要面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科的教学,需要更加细致和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这就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课和教学。
而且,由于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同,教师需要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这就增加了教师的教学管理压力。
3. 管理团队协调不足走班制下,每个班级的管理团队成员都需要面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科的管理工作,这就容易导致管理团队内部的协调不足。
因为不同班级的管理需求和管理问题也不尽相同,管理团队需要更加灵活地应对,这就需要管理团队之间更加密切的合作和协调。
如果管理团队协调不足,就可能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障碍。
二、对策为了解决走班制下学生管理困难的问题,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规范制度,明确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管理责任。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学生课间行为规则、建立迟到早退考勤制度等方式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同时加强对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在走班制下,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分工来减轻教学管理压力。
学校可以建立学科教研组,将相似学科的教师组成一个教研组,从而可以共同备课和交流教学经验。
学校还可以通过提供教学资源和专业培训,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从2017年开始全国都将开始高考综合改革,即在高考中实施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全国统考,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科任选3科的考试成绩[1]。
而这意味着未来普通高中将出现20多种课程组合,而一般高中很难开出20个行政班,如何落实当前高考政策,深化教育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此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郑富芝、副司长申继亮给开出了“一剂良药”———“走班制”。
两位司长认为:“学生自选考试科目是这次改革的一个亮点,要解决教学上的问题,就需要高中改革教学模式,实行走班制教学。
”[1]然而,当前的选课走班制并不完善,尤其是在班级管理当中存在众多问题。
基于此,笔者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当前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寻出解决对策以满足当前的时代需求。
一、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制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选课走班制是指普通高中不仅根据学生成绩开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班,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编制不同的课程组合,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学校根据学生的课程选择结果,把同一时间选择同一课程的学生集中起来形成一个临时班集体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2]。
由于学生上完这节课后会再到另一个教学班上课,所以这也是选课走班制的由来。
笔者通过对实行选课走班制的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十余个试点省市的实践研究发现:其利大于弊。
具体来说,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不仅保证了学生课程选择的自主权,提高了学习成绩,减轻了课业负担,还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在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行政班班级管理功能弱化选课走班制必然使普通高中出现行政班与教学班共存的局面。
教学班极大地削弱了行政班的教学功能,而班集体的建设往往依附于班级教学,从而导致行政班教育功能的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行政班班级管理的难度。
(1)班主任作用弱化选课走班制使行政班班主任组织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变得相当困难,由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时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在时间上,由于选择不同的课程,学生在多个时间段将会游离于班主任的视线之外;在空间上,由于学习层次、兴趣、爱好的不同,学生会选择在不同的教学班上课,使在行政班的学习时间大大减少。
因此,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时时处于班主任的监控之下,班主任很难对学生的真实情况有全面了解,更难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
要使班主任的管理触角从行政班延伸到教学班,难度较大。
(2)班级概念淡化选课走班制使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每人一张课表成为了现实,进而出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象,导致行政班组织班级活动的时间大大减少,过去的很多班级活动被迫缩减甚至取消。
长此以往,势必弱化学生对行政班的认同《教学与管理》2015年6月1日2014年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的颁布,昭示着高考制度改革已步入深水区。
当前,学校教育更加注重个性发展,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已不合时宜,选课走班制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
虽然选课走班制适应了时代的需求,但在班级管理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当前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制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寻求班级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构建一种双重管理、教管合一、家校共管、学生协管的班级管理新体制。
选课走班制双重管理教管合一家校共管学生协管摘要关键词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周常稳(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00)23··感、归属感及荣誉感,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流浪儿”的感觉,从而淡化班级概念,逐步丢失班级主人翁的精神,不利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形成。
2.教学班班级管理功能狭隘(1)班级管理秩序混乱教学班是由同一年级来自不同行政班、选择同一任课教师的学生组成,它不仅是一种相对灵活的班级组织形式,还是一种管理较为宽松的组织机构,他们通过等级水平考试后随之解散。
因此,教学班并不像传统行政班那样作为一个严谨的组织机构而存在,它只不过是一种“灵活且宽松”的临时教学组合体,这一性质注定其班级管理功能的狭隘性[3]。
教学班的学生来自同一年级的不同行政班,他们上下课一般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种临时性的集结增加了教学班的不稳定性,进而使教学班的教学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并显得格外混乱,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出勤率和作业收缴方面。
(2)班级管理价值取向单一教学班的目标是让学生顺利通过学科等级考试,这一目标注定了教学班班级管理价值取向的单一性———教学。
教学班班级管理基本上是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及主动性、如何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等方面开展,而忽视除教学之外的班级教育功能。
3.行政班与教学班之间班级管理出现缺位(1)教育监管人沟通渠道不畅传统固定班级组织模式下的教育监管人由班主任、家长和任课教师组成,而选课走班制使任课教师的组成多元化,这是由于选课走班制赋予了学生课程选择的自主权,使其能够依据自身状况选择不同学科不同层级的任课教师,进而导致教育监管人之间沟通不畅的局面。
(2)教学班课后辅导难以开展走班制的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行政班,上课时同学们集结,结束后各自返回自己的行政班,由于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学班任课教师相异,学校很难安排辅导教师深入到行政班开展课后辅导,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二、普通高中选课走班制班级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教育为核心,管理为手段在任何教育活动中,一切管理手段都是为教育服务的,都是实现教育的途径,教育才是最终的目的。
因此,任何管理手段都应以教育为核心,任何班级管理措施都必须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实现教育目标为宗旨。
这与沈韬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应把班级组织的人本化、班级规范的激励性、班级人际关系的共生性、班级氛围的融洽度作为衡量班级管理的主要尺度”[2]。
2.个性发展与集体发展并重新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的出炉,将为学生提供20多种课程选择组合,给予学生更多课程选择的自由,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
但任何个体的发展都离不开集体的作用,每个个体只有在人际交往、集体生活、社会实践中才能够实现其人生价值。
然而班集体作为学生生活的共同体,应以尊重班集体的完整性为前提,培养每一位班级成员的集体观念,共同维护班集体的荣誉与尊严。
3.教师管理与学生自治相结合参与班级管理是每个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学校组织的基本特性。
但管理并不等于是“管教”和“控制”,任何班级管理措施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其本质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因此,任何班级管理改革的举措都应处理好教师管理与学生自治的关系,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上,实现教师管理、指导与学生自治管理、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
三、普通高中走班制班级管理的教育对策1.双重管理普通高中的学校教导处和德育处是负责学校管理的主要部门,在选课走班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中二者更应各司其职、协调管理、相互配合,进而保证其高效、平稳、有序的运行。
(1)教导处主管教学班教导处在选课走班制中扮演“神经中枢”的角色,即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
其职责主要是对教学班的教学实施管理,包括课务安排、教学研究、课时安排、教学评价等等。
(2)德育处主管行政班其主要职责是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规范学生的行为。
选课走班制的实行,使学生进入不同的教学班,这不仅扩大了学生的交际范围,还丰富了学生的信息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思想的多元化。
因此,各个行政班应充分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组织全班开展班级文化讨论,寻求共同需求,进而形成班级共同愿景,确立班级特色文化。
在教学班中他们对本班特色文化进行讨论、交流,进而打破班级壁垒,有利于学生班级归属感与荣誉感的培养。
2.教管合一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的本职工作,育人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核心。
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应自觉承担教育、管理及帮助学生的职责,进而形成一种“师师尽责、教管合一”的班级管理新体制。
(1)行政班班主任要实行动态管理实行走班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爱好选择不同的教学班,致使教学班成员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笔者认为唯有实行班级动态管理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加强与教学班任课教师的沟通。
行政班班主任要经常与教学班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及时掌握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思想状态、身心状况,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应及时主动进行沟通。
其次,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行政班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状态、学习情况以及在学习或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
最后,加强学生自觉性教育。
实行走班制,学生在校的大多数时间将会在教学班度过,他们游离于行政班班主任的视线之外。
因此,行政班班主任应加强学生的自觉性教育,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原则,使其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并积极配合教学班任课教师的工作。
(2)教学班任课教师应班主任化教学班任课教师不应把教学班的目标仅仅定位于教学,而应把教育目标多元化。
其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教学班任课教师应淡化学生行政班的意识,增强教学班的意识,以教学班为整体将不同行政班学生交叉排位,打破班级界限,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维护课堂纪律,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有利于班集体观念的形成。
第二,教学班任课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困难及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一视同仁,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去处理教学问题,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使学生理解自己的教学意图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3.家校共管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家校关系势必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条件。
在实行走班制的普通高中,更应重视家校共管,这不仅仅是行政班班主任的工作,还是每个教师的职责[2]。
因此,学校应切实做好家校的时空“对接”,通过重新整合家校沟通渠道,使学生在家校共育中和谐发展。
虽然学校在长期家校沟通中创建了许多沟通方式,如教师家访、电话沟通、家长意见箱等等。
在网络日益普及的时代,更应充分发挥网络的时效性、便捷性的功能,通过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实现家校实时互动。
在互动平台上,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个电子学习档案,账号、密码与学生一一对应,仅供行政班班主任、教学班任课教师以及家长登陆,他们之间可以进行实时互动、广泛交流,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上课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等),还可以共同研讨未来学生的教育方案。
家校互动平台不仅拓宽了家校的沟通渠道,还有效地弥补了走班制模式下家长以及班主任对学生在校期间日常表现了解不全面的弊端。
4.学生协管走班制的实行必然会导致班级管理的多元化、复杂化,为使班级管理能够高效、平稳、和谐地运作,必然需要学生的参与,在走班制推行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