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课件:腹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急性小于(<2周)



2
迁延性2周~2月


3
慢性大于2月
(4) 西 医 的 病 因 及致病机制
轻型


情 分
大便次数小
类 于10次,
无脱水、无
中毒症状。
中型
有轻度至中 度脱水或有 轻度中毒症 状。
重型
10到数十 次,可有中 重度脱水及 电解质紊乱。
几种常见类型
多见于<6个月的婴儿。
生 理
外观虚胖,常有湿疹。
病理因素为湿滞
• 泄泻发病,与湿浊内阻有密切关联。外感泄泻, 不论暑热或风寒,皆夹湿;乳食停积酿生湿浊; 脾胃虚弱湿自内生。脾性喜燥而恶湿,湿困中焦, 运化失司,下泄作泻。
• 脾病与湿盛之间互为因果,是泄泻发生的关键所 在
• 小儿泄泻,湿积与食滞常同时存在,它们的产生, 既与外来致病因素有关,也是脾胃病变后形成的 病理产物,即水湿、水谷不能正常输化,水反为 湿,谷反为滞,湿滞相合,泻下大量水液及未化 之乳食。
• 久泻、虚泻多因脾不化湿、阳失温煦,须 以健脾化湿、温阳化湿为法,使脾运复健、 阳气振奋,则水湿自化,不可过用淡渗利 湿之品。正虚泄泻还多有乳食不化,常需 在健脾助运之中参入消乳化食之品,不可 予通导积滞之法。重证患儿常见气液耗伤 或阴竭阳脱,应予益气生津,挽阴救阳, 一旦危象初现,即当以扶正救脱为急,莫 待诸症毕现而贻误时机.
鉴别诊断
与痢疾 相鉴别
两者都有大便次数增多,但痢疾以脓 血便多见,多伴有腹痛、里急后重。
主要鉴别为大便培养痢疾杆菌生长。
3 辨证要点
01辨证源自要02点03
辨病因 辨轻重 辨虚实
3 辨证要点
一般大便稀溏夹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 或如败卵,多由伤乳伤食所致。
大便清稀多泡沫,色淡黄,臭气不甚,多由风
辩证分型
• 伤乳食泻 • 湿热泻 • 寒泻 • 脾虚泻 • 惊泻
伤乳食泻
• 【证候】 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 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痛,便 前腹痛,泻后痛减,腹痛拒按,嗳气酸馊, 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 腻,或微黄,脉实,指纹滞。
• 【治法】 运脾和胃,消食化滞。 • 【处方1】:六腑,清脾胃,清大肠,四横
液,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有呕恶,
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口渴,小便短黄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 【治法 】清肠解热,化湿止泻。
• 【处方】热重:六腑,清脾胃,清大肠

湿重:清小肠,清大肠,清胃,清
补脾
五分钟推拿法
• 清大肠,清小肠,清脾胃,补脾(少), 平肝,清肺,揉板门,取天河水,补肾阴, 分阴,合阴阳,清大肠,运水入胃,清大 肠,逆运内八卦,足三里,阴陵泉,顺摩 腹,下推龟尾七节骨,正捏脊,揉脾俞, 胃俞。
治疗原则
• 治疗泄泻,以运脾化湿为基本法则。暴泻 有清肠化湿、散寒化湿、消食化乳之别, 湿浊困脾,必使邪有去路,一法燥湿于中, 使其消于无形;二法渗湿于下,使其从水 道而去,常取淡渗分利之品.
• 暴泻虽属实证,亦当注意勿伤脾胃,清化 湿热须护胃阴,疏风散寒顾护脾阳,消食 化乳勿过于通导。
治疗原则

寒引起。

水样或蛋花汤样便,量多,色黄褐,气秽臭,

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多是湿热所致。
大便稀薄或烂糊。色淡不臭,多食后作泻, 是为脾虚所致。
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色淡无臭,多属脾肾 陷虚。
3 辨证要点
大便次数一般不超过10次,精神 轻 证 尚好,无呕吐,小便量可,属于
轻证。

泻下急暴,次频量多,神萎或烦
中医病因病机
脾肾阳虚
脾虚致泻者,一般先耗脾气,继伤脾 阳,日久则脾损及肾,造成脾肾阳虚。 肾阳不足,火不暖土,阴寒内盛,水谷 不化,并走肠间,而致澄彻清冷,洞泄 而下的脾肾阳虚泻。
中医病因病机
变证
由于小儿具有“稚阴稚阳”的生理特点, 以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 且小儿泄泻病情较重时,利下过度,又易 于损伤气液,出现气阴两伤,甚至阴伤及 阳,导致阴竭阳脱的危重变证。若久泻不 止,土虚木旺,肝木无制而生风,可出现 慢惊风;脾虚失运,生化乏源,气血不足 以荣养脏腑肌肤,久则可致疳证。


生后不久即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

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
一般到添加辅食后可逐渐正常。
几种常见类型
发生于秋冬季节,也称秋季腹泻。

6个月~2岁多见,可散发或小流行。


腹泻次数多,每日在10次以上或达几十次,
毒 肠
大便呈典型的水样或蛋花样。

易出现脱水,常伴有发热和上呼吸道症状。
寒泻
• 【证候】 大便清稀,夹有泡沫,臭气不甚; 或色微绿,微腥不臭,肠鸣腹痛,面色白 或口周青,口不渴,四肢不温,苔薄白, 脉浮紧,指纹淡红。
• 【治法】 温中散寒,化湿和中。 • 【处方】:外劳宫,清补大肠,八卦,天
河水。
五分钟推拿法
• 揉板门,平肝,清肺,补脾,清天河水, 补肾阳,分阳,合阴阳,清补大肠,顺运 内八卦,上三关,外劳宫,一窝风,分腹 阴阳,正捏脊,上推龟尾七节骨。
西医的病因及致病机制







分 类
非 感



消化道内感染:细菌、病毒、真菌及原虫 感染
消化道外感染:呼吸道、泌尿道、中耳炎、 及其他急性感染性疾病
内在因素:胃酸度低,胃肠道分泌型IgA低; 各种消化酶分泌少、活性低
气候因素:寒冷使肠蠕动亢进;气温炎热渴 饮,使胃酸降低,消化酶减少
西医的病因及致病机制
• 大便情况是泄泻辨证的重要依据。一般便 次多、如水注,色黄褐、气臭秽,夹粘液 者属湿热;便清稀、臭气轻、夹泡沫、腹 痛著者属风寒;便稀薄、色淡白、夹乳片、 气酸臭者属伤乳;腹胀痛、泻后减、矢气 臭、夹食物残渣者属伤食,其中粪便稀溏 酸臭多伤于米面食,臭如败卵伤于蛋鱼食, 表面油花或便检脂肪球多伤于肉类、煎炸 食品.
可以呕吐起病。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7~10天, 病原为轮状病毒感染。
几种常见类型
空肠弯 曲性肠

发热、腹泻,初为水样,继而呈痢疾样脓 血便。
几种常见类型
抗生素 诱发肠

抗生素会加重其临床症状,临床腹泻 多为水样便带粘液,可见到伪膜。肠道菌 群失调。
几种常见类型
真菌性 腹泻
黄色稀便,泡沫带粘液,有时可见豆腐 渣样细块(菌落)。确诊靠培养。
中医病因病机
内伤饮食
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力弱,饮食不知自 节,若调护失宜,乳哺不当,饮食失节或 不洁,过食生冷瓜果或不消化食物,皆能 损伤脾胃,而发生泄泻。故《素问·痹论》 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伤食泻既 可单独发生,更多于其他泄泻证候中兼见。
中医病因病机
脾胃虚弱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失宜,或久 病迁延不愈,皆可导致脾胃虚弱。胃弱 则腐熟失职,脾虚则运化失常,因而水 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浊不分,合污而 下,而成脾虚泻。亦有暴泻实证,失治 误治,迁延不愈,损伤脾胃,而由实证 转为虚证泄泻者。

重 证 躁,或有呕吐,小便短少,属于

重证。
危 重 若见皮肤干枯,囟门凹陷,啼哭无 泪,尿少或无,面色发灰,精神萎
变 证 靡等,则为泄泻的危重变证。
3 辨证要点
实证 泄泻病程短,泻下急暴,量多腹 痛,多属实证。


虚证 泄泻日久,泻下缓慢,腹胀喜按,

多为虚证。
虚 中 迁延日久难愈,泄泻或急或缓,腹 夹 实 胀痛拒按者,多为虚中夹实。
病情演变重阴阳
• 小儿生理上阳既未盛,阴亦未充,故称稚 阴稚阳。小儿泄泻,既耗阴液,又伤阳气, 故其病情演变,必须重视阴液的消长和阳 气的存亡。
暴泻易伤阴液。尤多见于湿热泄泻,易 于造成阴液耗伤,脾气受损,产生气阴
两伤之重证。
久泻易伤阳气。尤多见于脾肾两虚泻, 泄泻经久,气耗阳衰。先伤脾阳,继损 肾阳,阳气衰微,阴寒四布,甚至阳脱 而亡,或则二阳重伤,纯阴无阳,脾败 肝贼,虚极生风,便成慢风证.也有因
感夹滞等。
久泻常因素体亏虚,或因病程迁延、 邪气伤正或失治误治而产生,病机 属性以虚为主,或虚中夹实。一般 以脾虚为主,脾气亏虚水湿不化, 脾阳不振中气失举,使泄泻迁延难 愈。脾虚则肝木失抑,或有受惊郁 怒,横逆脾胃,酿成肝郁脾虚之惊 泻。久泻全身气虚津伤日著,铸成 疳病。先天失后天之补,脾虚及肾, 阳衰而阴寒内盛,成为脾肾阳虚泻。
暴泻泻下无度,阴津耗竭,阳随之亡者。
证候辨别
• 辨别常证 • 泄泻常证有外感泄泻、食伤泄泻和正虚泄
泻,辨证可从病史、全身大便症状3个方面 着手。外感泄泻起病急,有外感史,可伴 外感症状;食伤泄泻有伤于乳食史;正虚 泄泻病程较长,有暴泻迁延不愈或素体虚 弱史.全身症状方面.外感泄泻多有发热、 恶寒;食伤泄泻有腹胀呕恶;正虚泄泻形 瘦倦怠怯冷.
4 辨证分型
常证
变证
1.伤食泻 2.风寒泻 3.湿热泻 4.脾虚泻 5.脾肾阳虚泻
1.气阴两伤 2.阴竭阳脱
病理
• 病变脏腑在脾胃 • 泄泻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无论是外
感、食伤,还是正虚,其共同的病理变化, 都是脾主运化功能的失常。 • 脾胃升降失司,精华糟粕不分,清浊合污 下流,是形成泄泻的基本机理.
若起病急骤,泻下无度 易见气阴两伤,甚则阴竭 阳脱。
4
若久泻迁延不愈,可转 为疳证或慢惊风。轻者预 后良好。
易感因素
1
2
婴幼儿消化系统 发育尚未成熟
机体防御功能差
消化系统发育不 成熟,胃酸和消化 酶分泌少,对食物 变化耐受性差;生 长发育快,所需营 养物质相对较多, 胃肠道负担重,易 致功能紊乱。
胃酸低、血中免 疫球 蛋白低、正常 菌群尚未建立。
3
人工喂养者
缺乏母乳中含有 的体液因子、巨噬 细胞等某些成分, 加上食物、食具易 被污染等因素,其 发病率明显高于母 乳喂养者。
中医病因病机
感受外邪
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薄弱,冷暖不知 自调,易为外邪侵袭而发病。外感风寒、 暑、湿、热邪均可致泻,唯无燥邪致泻 之说,盖因脾喜燥而恶湿。其他外邪则 常与湿邪相合而致泻,故前人有“无湿 不成泻”、“湿多成五泻”之说。由于 气候的因素,一般冬春多 为风寒(湿)致 泻,夏秋多暑湿(热)致泻。小儿暴泻以湿 热泻最为多见。
脾虚泻
• 【证候】 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 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 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指纹淡。
纹 • 【处方2】八卦,清胃,六腑
五分钟推拿法
• 取穴:清大肠,清小肠,清脾胃,补脾, 揉板门,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合阴 阳,清大肠,运水入土,乾坎艮入虎口, 退六腑,逆运内八卦,足三里,顺摩腹, 正捏脊,揉脾俞胃俞。
湿热泻
• 【证候】 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泻下 急迫,量多次频,气味臭秽,或见少许黏
(1) 定 义 及 发 病
定义
小儿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 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 常见疾病。西医学称为小儿腹泻 或腹泻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肠 功能紊乱、小儿肠炎、秋季腹泻 等。
小儿粪便
胎粪----是由肠道脱落的上皮细胞、肠分 泌 物、胆汁及吞入的羊水组成。
出生后24小时内排出。呈墨绿色、粘稠 、无臭味,可持续2~3天。
医学课件
3
•母乳喂养粪便:
金黄色、糊状、不臭, 呈酸性反应。每日2~4次。
•牛羊乳喂养粪便:
淡黄色、较干稠、有臭味,呈中性反应。每日 1~2次。
•混合喂养粪便:
两者结合,添加副食后其接近成人,每日1次。
医学课件
4
(1) 定 义 及 发 病
发病特点
1
2
夏秋季节多见
2岁以下多发, 1岁以内占半数。
3
病机属性分虚实
• 泄泻的不同证候,主要以不同的病因而产 生。由于泄泻的病因有不同,身体素质有 差异,因而在病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病程有长短之分,病情有寒热之别,而其 病机属性,则可分为虚实两大类。
一般说来,暴泻起病急,病程短, 邪气盛。正未虚,多属实证,常由 外感湿、热、风、寒之邪,或伤乳、 伤食,因实邪壅遏中焦,枢机转化 不利而致泻。以湿困脾气、寒伤脾 阳、热结肠腑、风走大肠、乳食停 积胃肠等,碍滞脾运,为其主要病 机,故属实。其中也可演变转化或 兼夹,如风寒化热、积滞生热、外
便稀溏,色淡不臭,夹未消化物, 每于食后作泻,属脾虚;粪清稀, 夹完谷,气清冷,或每于五更作泻, 属脾肾阳虚;便色青,受惊、啼哭 则泻,肠鸣响,泄泻、嗳气后腹痛
减,属肝脾不和泻。
辨识轻重
• 泄泻轻证,一般每日便次在10次以内,精 神可,能进食,少呕恶:无明显阴劫阳衰 症状.重证者,在暴泻便次达10余次或几 十次,久泻则病程久延不止.小便短少甚 至无尿为伤阴,四肢不温、大便清冷为伤 阳。腹泻伴腹胀者值得注意,腹胀得矢气 或药物理气后减轻者为中焦气滞,证候轻; 腹胀如鼓,不矢气:药难见效;为脾胃衰 败,证候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