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概述
学生:陈晨
学号:1534001263416
指导老师:胡丹
2017 年8 月 1 日
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概述
【摘要】目的探究人工气道湿化的重要性、方法、湿化液的温湿度及选择,并在出现并发症时采取措施。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结果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选择对人体健康起到决定作用。结论应提高人工气道湿化的技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关键词】气道湿化;湿化液;护理;不良反应
人工气道是一种通过口、鼻或直接进气管置入导管而建立的气道通道。正常时,人体的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湿化和温化、过滤、清洁和保水作用。当人工气道建立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以上各种功能,吸入气体完全由下呼吸道加温和加湿。湿化不足的气体进入气道引起呼吸道纤毛运动频率下降,使其清除分泌物的能力下降,分泌物不易排出,使肺部感染率身高,极易发生气管导管被阻塞。由于分泌物的阻塞,可出现肺不张、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致肺顺应性下降,造成通气量减少[1]。有实验证明,肺部感染伴随气道湿化极度的降低而升高[2]。因此,合理的呼吸道湿化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一个重要措施。近年来,广大护理工作者对人工气道的湿化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几种气道湿化的方法,给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意见。
1气道湿化的重要性吸入气体未经温湿化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导致患者气道黏膜损伤、纤毛运动受限、痰痂堵塞、肺部感染率升高等严重并发症[3]。气体湿化不足可以破坏气道纤毛和黏液腺、使假复层柱状上皮和立方上皮的破坏和扁平化、基膜破坏、气管支气管黏膜细胞膜和细胞质变性、细胞脱落、黏膜溃疡和气道损伤后反应性充血等。气道内绝对湿度低限为20mg/L。人工气道建立后,可以接受的低限为30mg/L。研究表明,在37℃时气道内的湿度为100%,即44mg/L 才能维持呼吸道黏膜纤毛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而临床常规流量设置不能达到这个标准。可见,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好患者气道内有效湿化的重要性。2湿化方法
2.1加热湿化器加热湿化器是呼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方法是将无菌水加热,产生水蒸气,与吸入气体进行混合,减少寒冷、干燥的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直接刺激,使气体进入呼吸道后温度逐渐升至体温水平,并可使相对湿度达到维持纤毛活动的生理要求,预防气道水分丢失过多所致的分泌物粘稠和排除障碍。在使用中建议做到以下几点避免湿化器温度过高而引起气道黏膜烧伤及气道狭窄痉挛。具体措施有:提高湿化器温度、缩短通气管道(因为气体在软管中传送时,每10cm传送管道,温度下降1 度),使湿化液的温度应该保持在32-35 ℃;提高室内温度,临床上建议室内温度在20-24 ℃;对痰液粘稠患者可配用雾化器,将装有所需药物的雾化液与呼吸机上的雾化装置和呼吸机管道相通,使用呼吸机雾化,每日2-3 次。湿化罐每周应消毒更换1 次,以保证湿化效果,避免感染。
2.2人工鼻(HME)
人工鼻是由吸水材料和亲水化合物构成的湿热交换器,模拟人体解剖湿化系统的机制所制造的。患者吸气时,相当于体温和饱和湿度的气体进入人工鼻内侧而凝结,同时释放以蒸汽状态保存的热量;吸气时,外部干燥的气体进入人工鼻,在人工鼻内得到湿化和加温,然后进入肺内,如此往复循环,不断利用呼气中的热度和湿度来温热和湿化吸入的气体。人工鼻的外口和内口(15/22mm)适合于连接通气机和管道。人工鼻适用一些呼吸道黏膜条件好或有自主排痰能力的患者。使用简单、安全(没有电和热的危险)但是因为人工鼻只是利用患者呼出气体来温热和湿化吸入气体,并不额外提供热量和水气。因此,对于那些原来就存在脱水、低温或肺疾患引起的分泌物滞留者,人工鼻并不是理想的湿化装置。人工鼻存在内部无效腔并具有一定的阻力,成人无效腔量为50-100ml ,阻力为2.5cmH2O(LS),无效腔和阻力的存在降低了通气,增加了呼吸功能,对于潮气量较小或微机困难的患者不推荐使用人工鼻。人工鼻每24小时更换一次,被痰液感染或堵塞时应随时更换。人工鼻清洗、消毒后会失去湿化、过滤作用,故不能反复使用。如果发现人工鼻内壁的水珠很多,证实湿气产出量高,湿化效果好。
2.3湿化液推注法
2.3.1间断推注法
临床上通常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湿化液3-5ml ,脱去针头将湿化液直接注入气管内,但注入时机没有明确的规定。李莉娟、邓琼芳等人认为在病人吸气时沿导管壁滴入,能使病人将湿化液吸入气管深处,从而提高其稀释痰液,湿化气道的作用[4]。虽然注射器间断注入湿化法是目前常用的人工气道湿化液方法,但大多数人认为此法由于一次气道滴药量大,易引起病人产生刺激性咳嗽、憋闷、心率增快、SPO2下降、血压升高等并发症[5]。同时,由于刺激性咳嗽,把部分滴入的湿化液咳出,影响湿化效果。
2.3.2持续滴注法对气道刺激小,不易引起咳嗽。使气道始终处于湿化状态,减少咳嗽次数及其对气道黏膜的损伤[6]。持续给药符合气道持续丢失水分的生
理需要,使气道始终处于湿化状态,效果明显优于间断给药。
2.3.3输液管持续滴注减去静脉输液器针头,按静脉输液方法排气,将头皮静脉针软管插入人工气道内,气管插管者插入15-18cm,气管切开者插入5-
8cm,固定软管,以0.2-0.4ml/min 的速度持续滴注[7]。此方法临床取材方便、经济、操作简便,但不易准确控制滴入速度及湿化过程。
2.3.4持续泵注法用输液泵持续注入湿化液,能将湿化液稳定、缓慢而持续地注入呼吸道,达到有效的湿化功能。该湿化方法对气道刺激小,患者感觉舒适,几乎不引起刺激性咳嗽,改变了输液管持续持续滴入湿化液不易控制湿化过程的缺点。该法符合人体气道湿化的要求,从而保证了呼吸道纤毛运动的活跃,减轻痰液粘稠度,不易引起痰痂,保证了呼吸道通畅,此法临床普遍适用,评价效果较高:取50ml 注射器抽取湿化液后连接好延长管,直接连接到导管内,深度同输液管发,并用胶布固定于外围,再将注射器固定在微量泵上,调节好推注速度,一般为4-6ml/h 。繆争[8]主张根据病人痰液的性质调整微泵速度,痰少为4-8ml/h ;痰液粘稠,量多者速度调至8-20ml/h ,以保证湿化气道,使痰液稀释。而张晴[9]主张视室温、体温、空气湿度、通气量大小、病人出入量多少、痰液量和性质适当调整。吕淑华[10]强调用微量泵控制湿化滴速,速度可以与常规相同,但要先将滴入针头穿入在吸氧管前1/3 至1/2 处,更能充分湿化吸入的氧气,经比较,作者认为微量泵调节的湿化速度应根据患者痰液的性质进行个体调节。微量泵的使用,提高了人工气道护理质量,并且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2.4超声雾化
超声雾化是利用超生声能为动力,将湿化液撞击成直径0.5-1.0um 的雾滴,有较高的穿透性,并随患者的呼吸进入终末支气管及肺泡,从而达到湿化和药物治疗的目的。超声雾化优点具有雾滴均匀、无噪声、可调节雾量等。缺点是较长时间雾化可导致肺不张,血氧分压下降,所以,临床上应采用小雾量、短时间、间歇雾化法(每2-4h 雾化吸入10min)达到满意效果。但因其不提供热量,对吸入气体的温化效果差,限制了其在人工气道湿化方面的优势。
3湿化液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