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高校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校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当今社会,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对人类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关怀与责任感。
那么,高校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首先,优化课程设置是关键。
高校应当在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丰富多样的人文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伦理等领域。
通过系统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和各种思想流派,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例如,开设经典文学作品研读课程,让学生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设置哲学课程,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要注重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知识传授,而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比如在历史课程中,不仅仅是讲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和经过,更要探讨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以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
其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培养效果。
高校应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
只有教师具备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才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而且,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摒弃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更多地采用讨论式、案例式、实践式等教学方法。
例如,在艺术鉴赏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让他们亲身感受艺术的魅力;在伦理课程中,可以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再者,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
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来实现这一目标,如文化讲座、学术研讨会、诗歌朗诵会、戏剧表演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能让他们在参与中受到文化的熏陶。
高校如何提高生源的人文素养

高校如何提高生源的人文素养在当今社会,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提高生源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和修养,包括对人类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了解和尊重,以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的关怀和责任感。
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职业发展和社会贡献都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高校应该如何提高生源的人文素养呢?一、优化课程设置课程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和学习人文知识的机会。
首先,高校应增加人文类课程的比重,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伦理等。
这些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道德判断力。
其次,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人文元素。
例如,理工科专业可以引入科学史、科学哲学等内容,让学生了解科学背后的人文精神;经济管理类专业可以增加商业伦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开设跨学科课程,如“科技与人文”“艺术与科学”等,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至关重要。
高校应注重引进和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教师,鼓励教师开展人文教育方面的研究和教学改革。
同时,为教师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不断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教学水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社会和人类的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展现出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风范。
三、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高校应通过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首先,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文化广场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活动场所。
其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学术讲座、文化节、艺术展览、读书活动等。
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

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精选范文三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是发扬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下面是由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及培养范文,更多优秀文章尽在,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浅谈大学生人文素养范文一党的xx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质上是把文化软实力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文化是软实力资源中尤为重要的一类,而人文素养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学生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主体,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离不开大学生,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促进文化大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以及重要性关于“人文素养”的定义在文献中有不少阐述,有侧重于人文知识的(如文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法学等);有侧重于人的道德修养、思维方式、思想品味、价值取向等个人品质的,其核心是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侧重于人的行为方式的,表现为人的谈吐与做事的态度与方式。
综合以上的观点笔者认为:“人文素养”是以人文知识为基础,内化为人的道德修养、思维方式、思想品味、价值取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个人品质,外化为人的行为方式,其核心是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对国家来说,人文素养是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的积淀,犹太人能够建国是因为秉承了他们永不放弃的爱国热情。
对个人来说,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条件,是在人生道路上健康顺利行走的基石,是现代人在残酷竞争中保持自我与发展自我的有力保证。
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增强个人魅力与自信,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繁重的学习、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残酷的就业压力。
二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1.人文知识基础薄弱,忽视传统文化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是人文知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对中国人文和历史不甚了解,许多汉字和成语一知半解,忽视中国传统文化,著名的古诗词及作者不清楚,缺乏人文底蕴,认识比较肤浅。
高校如何提高生源的人文素养

高校如何提高生源的人文素养在当今社会,高校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培养全面发展、具有高度人文素养人才的摇篮。
生源的人文素养对于个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以及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现实中高校生源的人文素养参差不齐,如何提高生源的人文素养成为了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优化课程设置课程是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增加人文类课程的比重。
一方面,可以开设丰富多样的人文社科类必修课,如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人文知识。
另一方面,开设大量的人文类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和需求。
这些选修课程可以涵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跨文化交流等领域,激发学生对人文领域的探索欲望。
此外,还应注重课程的融合与交叉。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人文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例如,在理工科课程中,可以介绍相关领域科学家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学科发展背后的人文背景和社会影响。
二、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其自身的人文素养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高校要提高生源的人文素养,首先要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一方面,高校应鼓励教师不断自我学习和提升,参加各类人文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自己的人文视野。
另一方面,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在人文教育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教师投入人文教育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展现出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和尊重。
以平等、尊重、关爱的态度对待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土壤,高校应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如建设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
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文化讲座、读书分享会、艺术展览、戏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思想、文化、道德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作为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不仅能够拓宽自身的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还能帮助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方法。
一、文学与艺术的熏陶文学与艺术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引导大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对艺术的品味。
艺术欣赏课程的学习和参观美术馆、音乐厅等文化场所的活动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通过这些途径,大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艺术形式所带来的情感和思考,提升审美能力,培养优雅风度。
二、社会实践的参与参与社会实践是增强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可以积极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社会福利机构的支教活动、敬老院的志愿服务等。
通过与不同群体的交流与互动,大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三、经典文化的学习大学生应该重视经典文化的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悠久而丰富,它代表着上千年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经典的文学、哲学、史学著作,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可以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
大学生还可以学习古代文人的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进一步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跨文化交流与体验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与体验活动。
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留学、交换生等,可以亲身感受不同文化的差异和交融。
通过与外国学生的交往,学习他们的语言、习俗、价值观念,拓宽视野,开拓思维。
跨文化的交流和体验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培养跨文化交往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
五、思辨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大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研讨会、学术讲座、辩论赛等活动,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通过对不同观点的思考和辩证的思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对事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道德品质的培养人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道德品质的提升。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人文素养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培养和提升人文素养,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思考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一、文学修养的培养与提升文学是人文素养的基石,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大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与情感。
他们可以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可以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如《傲慢与偏见》、《麦田里的守望者》等,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生活与思维方式。
在文学的培养与提升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文学社团或组织文学讲座等活动来与其他文学爱好者交流思想。
同时,大学生也可以尝试写作,通过创作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二、历史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历史是人文素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历史,大学生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文明的起源和演变。
了解历史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并从中获得启示。
为了培养和提升历史素养,大学生可以参加历史学习小组或者报名修读相关的选修课程。
通过学习历史,大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他们也可以积极参与历史研究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将历史知识应用于实际。
三、艺术欣赏与表达的能力提升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瑰宝,通过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大学生可以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他们可以欣赏绘画、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
要提升艺术欣赏与表达的能力,大学生可以积极参加艺术活动,如艺术展览、音乐会等,并与其他艺术爱好者交流意见和体验。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学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四、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在当今社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日益受到重视。
人文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生活、职业和社会问题时所表现出的人文情操、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它关乎一个人的人格塑造、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对文化传统的理解与尊重。
本文将探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
一、教育的角色教育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作为学生知识和修养的主要来源,需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首先,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操和道德修养,通过开设人文科目、课外活动和讲座等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人类文明的理解和珍视。
其次,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亲身经历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升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二、阅读与写作的重要性阅读与写作是学生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通过广泛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哲学著作和历史文献,学生能够拓宽他们的视野,增强人文素养的深度和广度。
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手段,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和思维能力。
同时,写作是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的重要方式,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通过文字来整理思路、表达观点,并提高他们的思辨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跨学科教学的推广为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跨学科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关联,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一节历史课堂上,通过引入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和哲学思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人文因素和价值观念。
这样的跨学科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辨能力,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四、社会实践的重要性社会实践是学生培养人文素养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实习和社区活动等,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社会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社会实践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问题,拓宽视野,培养同理心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能够逐渐成为具备人文素养的公民,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塑造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道德标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策略,并探讨其效果。
一、通过阅读拓展视野借助多元化的阅读材料,如文学作品、历史书籍和哲学著作等,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文学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历史书籍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传统,哲学著作则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通过阅读的方式,学生可以开拓视野,拓展思维,提高人文素养。
二、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应该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设置艺术课程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艺术创作过程。
通过学习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学生可以培养审美情趣、学会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提升人文素养。
三、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了解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慈善活动等,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对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提高人文素养。
四、引导学生进行思辨与讨论学校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思辨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进行讨论和辩论。
这样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五、注重人文素养的评价学校在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时,应该注重人文素养的评价。
除了对学生的学科知识进行考核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发展。
可以通过课堂表现、社会实践报告、学术论文等形式对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评估。
六、开设人文素养课程学校可以开设人文素养课程,围绕人类文明、伦理道德、社会关系等方面进行教学。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人文知识,增强对人文价值的认同和理解,在实践中培养人文素养。
七、建设人文氛围和环境学校应该努力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和环境,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感受到人文关怀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人文修养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人文修养人文素养是指对人类文化和人类价值的理解与欣赏,是一种广泛而深厚的修养。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旨在引领学生向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审美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修养。
一、文学修养的培养文学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名著和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拓展自己的视野。
学校可以开设文学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同时,鼓励学生多写作文、读诗歌等,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二、历史修养的培养历史是了解人类发展和社会演变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历史课程、组织历史研究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文化成就。
同时,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亲身感受历史的变迁,培养他们的历史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哲学思维的培养哲学是人类思考的基石,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是提升人文素养的一种方式。
学校可以设置哲学选修课,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人类的价值等存在问题。
此外,倡导对不同哲学学派的了解和探索,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艺术欣赏的培养艺术是人文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艺术欣赏可以丰富人们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鼓励学生参与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实践活动,提升其艺术素养。
五、跨文化交流的培养提升人文素养需要学生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学校可以与国外学校开展交流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让他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互动和沟通。
通过跨文化交流,学生可以更加开阔自己的视野,增强与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六、志愿者服务的培养志愿者服务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学生可以关注社会问题,培养爱心和责任感。
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提升路径

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提升路径一、引言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在人文科学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素质和修养。
在当今社会,人文素养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大学教育中,人文素养的提升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大学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提升路径。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高校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2.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高校应该积极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文化活动,如学术讲座、文艺比赛、社团活动等,让学生从中领略不同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三、加强人文课程建设1.丰富课程体系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不断丰富人文课程,如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以满足学生对于人文知识的渴求。
2.提高课程质量高校应该注重人文课程的授课质量,聘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授课,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1.组织志愿服务活动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通过为社会做出贡献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自我。
2.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高校应该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1.建立网络交流平台高校应该建立网络交流平台,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互动,增强学生的网络素养和社交能力。
2.传播正能量高校应该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和管理,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高校也应该加强网络道德和法律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提高教师素质高校应该注重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交流,让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教学水平。
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仅仅依靠学习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不全面的。
人文素养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目标,在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审美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应当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有所认识,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慈善机构等,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的不同层面,增强对社会问题的了解和思考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综合素质的核心之一。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启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学校还可以举办各类创新科技大赛、文化艺术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应该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古迹等,让他们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和价值观念,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四、倡导良好的道德与行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要注重道德与行为的培养。
学校应该加强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道德规范,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通过讲解道德故事、分享道德模范的事迹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课堂上,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和修养,教会他们如何与人相处,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开展综合素质评价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可以开展综合素质评价,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包括对他们的人文素养、创造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评价。
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一、引言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提高他们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方法,并分析其重要性。
二、学校课程设置1. 学科合理组织与设置学校应根据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合理组织和设置学科课程。
除传统的人文学科外,如文学、历史等,还应加强跨学科的融合。
比如,在理工科课程中引入人文背景和伦理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2. 引导性课程的开设开设一些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为目的的课程,如人文科学导论、思想政治教育等。
这些课程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批判思维和价值观的形成,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社会。
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1. 社会实践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对社会问题的认识。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区组织、博物馆、纪念馆等,让他们了解文化遗产和社会历史。
2. 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学校可以与社会组织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如义务劳动、环保活动等。
通过志愿服务,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升人文素养。
四、文化艺术教育1. 音乐与艺术音乐和艺术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设置音乐和艺术课程,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文艺活动,如合唱团、舞蹈团等,让他们感受艺术的美感和力量。
2.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学生应该了解和尊重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历史文化。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博物馆等,让他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与意识。
五、社交能力的培养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沟通、合作和团队意识。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课程,如演讲、辩论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社团、组织等活动,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重视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影响1. 个人发展与就业竞争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他们全面发展,并提升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在当今社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综合素质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出具体的方法和策略。
一、为学生创造多元的学习环境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对文化、艺术、历史等人文领域的兴趣。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观察与思考,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注重学生的文化修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包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当代文化的修养。
学校可以组织文化活动,如艺术展览、音乐会等,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艺术形式,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各类优秀文学作品,加强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
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哲学、伦理、逻辑等课程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观的选择等重要问题。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辩论赛、写作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四、加强师生互动学校应该鼓励师生之间的互动,为学生提供与老师深入交流的机会。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会、研讨会等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表达意见和观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资料和信息,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五、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家庭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可以陪伴孩子阅读好书,引导他们去博物馆、图书馆等地方感受文化的魅力。
同时,家长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修养,让他们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在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下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与提升研究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与提升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发展的主力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人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道德、美学、哲学、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修养和素质,它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艺术素质、历史素质、文化素质等多个方面。
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旨在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力,提高他们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以及更好地发挥个人作用和价值。
首先,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人文素养培养与提升的关键。
大学是培养青年一代的重要阶段,应当充分发挥大学教育的人文特点,引导和激发学生的道德理念和素养。
大学生应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积极理性地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校园内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讲堂、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等都是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教育活动,大学生可以感悟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伦理底线。
其次,加强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是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方面。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欣赏艺术,大学生可以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艺术类课程、举办文化艺术活动和组织艺术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和体验各种形式的艺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教授艺术思维和创意思维,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新能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加强大学生的历史素质培养也是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方面。
历史是人类经验的总结和记忆,了解历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增长自己的见识和知识。
大学可以通过历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同时,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遗址等历史文化场所,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也是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环节。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在当今社会,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体现,关乎其对人类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现象的理解与尊重;审美能力则影响着个体对美的感知、欣赏和创造,有助于丰富精神世界、提升生活品质。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这两项关键能力呢?一、营造丰富的人文环境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营造充满人文气息的环境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至关重要。
在学校里,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
比如,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设立文化长廊展示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举办各类文化讲座和艺术活动等。
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人文知识和艺术作品,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家庭方面,家长要注重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培养良好的家风家训。
鼓励孩子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一起欣赏优秀的影视作品和音乐,参加文化艺术展览等活动。
同时,家长自身也要以身作则,展现出对人文知识和审美追求的热爱,为孩子树立榜样。
二、加强人文课程教育学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增加人文课程的比重。
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学科中的人文内涵,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情感、语言艺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从而增强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认识。
地理教学则可以让学生领略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文化包容意识。
此外,还可以开设专门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课程,如艺术鉴赏、哲学思考、文化研究等。
通过系统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人文知识和审美方法,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
三、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团、艺术社团、志愿者服务等活动。
文学社团可以举办诗歌朗诵、征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创作和表达中提升人文素养。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当今社会,人文素养已逐渐受到重视,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人文素养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价值、文化、历史和道德等方面的认知与素质,它既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修养的体现。
那么,在学校中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一、多元化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等,让学生在艺术中感受美的力量,培养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
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细腻的感觉和独立的审美标准。
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文学作品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资源。
学校可以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阅读和解读。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化背景、社会价值观,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等,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三、社会实践和义工活动社会实践和义工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挑战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问题,并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
社会实践和义工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让他们关心他人、热爱社会,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四、哲学与思维训练哲学和思维训练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活动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以及道德伦理等问题。
通过哲学的探讨和思维的训练,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形成立足于人文关怀的价值观。
五、交流与合作交流与合作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环节。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社区活动等,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
通过交流与合作,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受他人的观点,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学校注重多元化的艺术教育、开展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组织社会实践和义工活动、进行哲学与思维训练,促进交流与合作。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与方法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他们综合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个人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还与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因此,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人文知识水平、促进思辨能力培养这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一、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体和未来的中坚力量,应当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为了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应采取以下策略与方法:1. 强化社会实践教育:学校可组织学生到社会进行实践活动,如参与公益志愿者服务、社区实践调研等,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加深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2. 建立激励机制:学校可设立奖学金或荣誉称号,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并对他们在服务中的突出表现给予表彰,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融入社会实践课程:学校可将社会实践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并将其融入实践活动中。
二、提高人文知识水平人文知识是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历史、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知识水平,学校应采取以下策略与方法:1. 设立人文课程:学校可增设人文类课程,如《中国传统文化》、《世界文学名著导读》等,让学生系统学习和了解人文知识,培养他们对人文价值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举办文化活动:学校可组织文化展示、讲座、读书会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开拓视野,提升对人文知识的热爱和认同感。
3. 倡导广泛阅读:学校可以设置阅读推荐、设立图书馆读者活动等,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丰富人文素养。
三、促进思辨能力培养思辨能力是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指标,它涉及到学生的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促进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学校可采取以下策略与方法:1. 开展辩论赛与讨论课:学校可组织辩论赛和讨论课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思辨意识。
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人文素养指的是个体对人类的普遍知识、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和品位的认识与追求,是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培养兴趣与关注领域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从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的兴趣与关注。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观文化展览、戏剧演出、博物馆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文化的兴趣。
同时,学校可以设置精彩纷呈的选修课,开设文学、历史、音乐等课程,让学生能够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学习。
二、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需要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名人传记等,通过阅读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
此外,学校图书馆应当齐全各类书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社会文化机构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如文学讲座、艺术展览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
三、注重学生的思辨与批判能力人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辨与批判能力。
学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分析、评价、思考不同的观点和文化现象。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引入跨学科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看待问题,培养他们的思辨思维。
四、强调文化自信与价值观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根源。
同时,学校还应当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谨防西方文化的单向冲击。
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操和道德品质。
五、实践体验与社会参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文化的多样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当今社会,人文素养被认为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它包括对人类价值观、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以及人类心灵世界的理解与认同。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既有助于其个人成长,也能提升其社会责任感以及全球视野。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人文素养。
一、关注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学校可以通过引入不同文化背景的教材、组织文化交流活动以及开设多元文化课程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传统。
这样的做法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学校应该将人文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相关的教育课程或者主题班会。
这些课程可以涵盖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了解人文知识,激发他们对人文艺术的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鉴赏能力,通过欣赏文学作品、艺术品和音乐等,让学生感受到人文之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鼓励综合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综合能力的训练。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团队合作的活动、举办辩论赛和社会实践等方式,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引导他们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担当精神和公民意识。
四、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学校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场所,为学校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组织文艺演出、展览和讲座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接触艺术、文化的机会。
同时,学校还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有温馨、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五、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除了学校的教育,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注重与孩子的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引导他们去思考和探索人生的意义。
同时,家庭也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场所,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经典文学、观赏艺术作品等,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高校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高校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其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人文素养是指人们具备的文化、道德、哲学等方面的修养和素养。
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全面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发展。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活动组织和文化氛围三个方面探讨高校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多元化的课程设置高校作为培养未来社会精英人才的摇篮,应该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多元化的课程设置。
除了传统的专业课程外,学校可以开设一些跨学科的人文课程,如人文哲学、社会伦理学等,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
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学生能够获得更广泛的人文知识,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高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人文活动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比如,举办文化讲座、学术研讨会等,邀请知名学者和专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还可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交能力。
三、浓厚的文化氛围高校应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文的魅力。
学校可以建设艺术展览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其中。
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文化节、艺术表演等大型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
通过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滋养,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高校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需要从课程设置、活动组织和文化氛围三个方面入手。
不仅要开设多元化的人文课程,还要组织各类人文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成为具有高度人文关怀并具备综合素质的社会栋梁之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校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Jerome 0000000000
(XXXX学院XX系邮编XXXXXXX)
【摘要】:良好的人文素质会促使大学生健全人格、改善思维方式,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针对现阶段我国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的现状,分析其原因,从社
会层面上看,市场经济带来的功利心理日益加强;从学校层面上看,应试教育
唯“考”独尊;从家庭层面看,望子成龙,期望值高。
从广义上说,人文素养指的就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社会及自然的关系,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价值观”和“人
生哲学”,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现阶段我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重视对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对于协调好当今社会的诸多矛盾、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和接班人,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现阶段高校人文素养
一、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的现状简述
1.文史知识极度缺乏——优秀文化传承断层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对人文文化的理解状况不容乐观。
部分大学生对理解一些人文文化概念的了解大多数只停留在一知半解和粗浅的表象化阶段,有的甚至望文生义、凭空臆断。
比如说,当问及“民主”、“共和”、“儒家文化”等概念时,大部分大学生仅仅知道民主和专制相对,对其具体含义却语焉不详;由于近代以来历次批孔批儒运动的影响波及至今,许多学生仅仅知道儒家文化大致包括“忠”、“孝”、“礼”、“仁”等,而不清楚“天人合一”、“义利之辨”、“民生社稷”等更能代表儒家文化的先进性。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远离“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兼爱、非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的中华民族优
秀传统思想熏陶,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不到足够的继承和发扬。
2. “传统文盲”大量涌现——“重外而轻内”随着时代的进步,目前大学生中不懂电脑等现代科技的“现代文盲”越来越少,然而缺乏人文素质,不知道祖国传统的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
现在很多学生读不懂古文、不愿意也没有耐心看传统经典文学作品,业余时间除了是对着电脑玩游戏就是盯着电视荧屏看没完没了的节目,看书少、写字少,成为没有读写技能的“无笔族”。
另外,当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受不到“慎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等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重外而轻内”。
二、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的原因剖析
1.社会层面:市场经济带来的功利心理日益加强全球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各种利益相互摩擦、斗争,使当前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文化令大学生顿感茫然,难以鉴别、吸收东西方优秀文化的精华。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市场经济带来的急功近利、网络快餐文化势不可挡的蔓延趋势以及考级、考证等就业实用主义的现实需要,使得大学生无暇估计人文素养的培育。
2. 学校层面:应试教育,唯“考”独尊从小学到高中以贯之的应试教育,占据了青少年上大学之前的绝大部分时间,使他们从小就得不到人文教育的滋润。
在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来,我们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在教材上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战略安.排,而且教育方法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
前者导的氛围下,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不知“人文”为何物。
长期以致文化知识体系支离破碎,文化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后者致使文化教育流于形式,步履艰难。
大学校园本是增加学识、提升修养、净化心灵的场所,可是通过对大学生“床头书”种类的调查发现:现在大学生看的书除了专业课本外,就只是外语、电脑、经济类书籍和如何面试、如何社交等方面的书。
至于提高自身素质的人文类书籍则鲜有人读。
大学生读书求职的心态非常“务实”,把读书和求职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思想的指引下,他们考虑的是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如
何为将来谋得高薪水的职位打下基础,因而急于掌握各种工具知识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经济管理知识和人际交往知识。
3. 家庭层面:望子成龙,期望值高在当今独生子女的时代,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未来抱有一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心理,在孩子身上寄托了过高的期望,望子成龙心切,积极配合学校的应试教育,孩子上大学之后迫切希望能出人头地,在毕业后找到一份体面又薪酬丰厚的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回教育成本。
部分父母并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良好人文素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是“唯分数论”、“唯结果论”,只要能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能在毕业后找到好工作,就是孩子的胜利、自己的成功,至于其他,概不关心。
三、对高校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育的必要性和意义
1. 良好的人文素养会使人受益终身礼貌待人、严肃认真、踏实真诚、谦虚谨慎、自强自尊、稳重冷静、乐观热忱、精神振奋等等优良的人文素养是塑造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催化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健康向上的优良人文氛围的浸染和滋润下,大学生必然会注重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文化素质,健全精神人格。
当良好的人文素养内化为大学生品性中的一部分时,无论他处于一个怎样的境遇,都能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协调自己的知、情、意、行,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面对人生。
所以说,良好的人文素养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无穷。
2. 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只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而人的人文素质,即思想境界、精神情操、认识能力、文化教养,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标志。
高雅的人文修养可使学生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具备健全美好的人格,使其自身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如果说大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叶,那么人文素养就是根,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所以,每一位大学生应主动地、自觉地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四、培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
1. 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而且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
它对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模
式等都有深层次的影响。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只有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才能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对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认同感。
我们要通过优化社会大环境、创建浓郁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等手段,使大学生感受、理解、热爱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他们身上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2.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的人文素养包括其学识水平和人格魅力。
教师的学识水平不仅包括他在本专业研究中的深度与广度,还包括教师对本民族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对民族历史文化的准确把握,以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游刃有余。
教师的人格魅力则可以直接对学生产生无言的持久的影响,教师人格魅力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审美情感等,是学生人文素养建构的重要参照。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过程,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思想碰撞的过程。
只有高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引导大学生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自觉鉴别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的关键。
3. 现代人文素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在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由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而成的精神,一种内在于主体的精神品格。
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在微观方面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
从全社会来讲,整个社会各个阶层都要重视培养良好人文素养的氛围,在公共舆论的领域内要鼓励电视、电影、报纸等大众媒体严肃地负起推进提升人文素养的责任。
在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的配合下,大学校园必将成为莘莘学子增加学识、提升人文素养的理想场所。
著名大学生思想教育专家田建国老师的“泡菜水理论”,即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泡出来的萝卜和白菜的味道,就是说,学校的全部工作就是要调制好这个“泡菜水”,努力营造出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身处其中,感悟、理解、思考,从而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把正确的做人做事之道渗透到灵魂当中。
作者简介:
XXXXXXXX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