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醮的有关概念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斋醮的有关概念

1、斋与斋法

“斋”的原意是齐和净。古人祭祀之先,秘要沐浴更衣,禁止劳酒,不居内寝,以接鬼神,叫做“斋戒”。道教尊从礼,祈禳之先,素食清心,沐浴洁身,谓之“修斋”。《庄子〃人间世》最早提出了心斋的概念(借颜回和孔子对话——,“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心。”《云笈七签》卷三十七《说杂斋法》说:诸经斋法,略有三种。一者设供斋,可以积德解愆。二者节食斋,可以和神保寿,斯谓祭祀之斋,中士所行也。三者心斋,谓疏瀹其心,除嗜欲也;澡雪精神,去秽累也;掊击其智,绝思虑也。

夫无思无虑则专道;无嗜无欲则乐道;无秽无累则合道。既心无二想,故曰一志,盖上士所行也。

可见道教修斋,初为“积德解愆”,再则“和神保寿”,最高“心斋”则是为了“专道”、“乐道”、“合道”,这才是修斋的最高目的,修斋即为修道。因此道教十分重视修斋,陆修静在《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中认为:夫感天地,致群神,通仙道,洞至真,解决世罪,灭凶咎,却怨家,修盛德,治疾病,济一切,奠过乎斋转经也。夫斋直是求道之本,莫不由斯成矣。

《云笈七签》卷三十七引《三天内解经》夫为学道,莫先乎斋。外则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降真至神,与道合居。

能修长斋者,则道合真,不犯禁戒也。故天师遗教,为学不修斋直,冥如夜行不持火烛,此斋直应是学道之首。

道教斋法,经两晋、南北朝以后上清、灵宝等派道士的推演,逐渐完善,名目众多。主要斋法有:

(1)两种斋:指拯道斋和济度斋《见〈本相经〉》。

(2)六种斋:指上清斋、灵宝斋、洞神斋、太一斋、指教斋、涂炭斋等《见〈云笈七签〉中〈斋戒〉》。

(3)七种斋:指金录大斋、黄录大斋、明真斋、三元斋、八节斋、涂炭斋、自然斋

等《见〈唐六典〉卷四》。

(4)十二种斋:指金录斋、玉录斋、黄录斋、上清斋、明真斋、指教斋、涂炭斋、三元斋、八食斋、三皇子午斋、靖斋、自然斋等《见〈玄门大论〉》。

(5)三录七品:三录指金录斋、玉录斋、黄录斋,七品指明真斋、自然斋、三元斋、八节斋、洞神斋、指教斋、涂炭斋等《见<洞玄灵宝玄门大义>》。各种斋法有着不同的含义,如金录斋“上消天灾,保镇帝王,…¨兼为师友”。上清斋“求仙念真,炼形隐景。”自然斋“为百姓祈福”等,现在许多全真派的老道长,都以自己保持素口为自豪。还有部分道士,不吃油盐或者不食人间烟火。以及民间流行的"吃花斋",即初一、十五或其它宗教节日吃素,等等。都是斋法遗留的痕迹。

2、醮与斋醮

“醮”的原意是祭,即祭祷。我国古代就有“冠醮”和“亲醮”的制度,因为都是祭礼,道教就是“醮”字代替了“祭”字。《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说,“古谓醮者,祭之别名也。降天帝致万神,莫大于醮。”

斋指祭祷中必须清整身心,醮指祭祷活动;斋法注重心理,醮法注重仪式。二者既有区别,又有内在关联。后来斋与醮的界限逐渐打破,斋法逐渐包溶于醮法之中。隋唐以后,便以“斋醮”并称。沿袭至今,成为道教科仪的传统名词。俗称“道场”或“法事”。

道教举行斋醮,称为“建醮”、“修醮”,或“打醮”。一般叫做“做道场”或“做法事”。

3.坛

道教建醮,必先设坛。所谓“坛”,就是在平坦的地上,用土筑的高台,古代以坛作为祭把天神及祖先之场所。道教称为“醮坛”,又称“法坛”。

斋醮设坛,原为露天,后来改在殿内。据《道书授神契》:“古者祭皆有坛,后世州郡有社极坛。记曰:坛而不屋。古醮坛在野,今于屋下,从简也。”

不同形式的斋醮,筑有不同规模的醮坛。大型斋醮活动,往往筑有若干个坛,其中一个是主坛,叫做“都坛”,其他的坛,叫做“分坛”。如在解放前,杭州玉皇山道观修建“金录斋”《上海叫“订金录”》。总共设有4个坛,一是都坛,即上表奏章的总坛;一是度人坛,诵《度人经》;一是皇坛,诵《高上玉皇本行集经》;一是诸神坛,

供奉几百神位。

全真派醮坛,称为,“混元宗坛”,用“道经师宝”印。方丈传戒的戒坛,称为“玄都律坛”。正一派醮坛,称为“万法宗坛”。天师之印,为“阳平治都功”印,沿袭至今。斋醮有一定的规范仪式,叫做“斋醮科仪”,简称“醮仪”。讲述科仪的经书,称为“科书”,所谓“照本宣科”,就是按照科书举行科仪。斋醮要全部符合科仪进行,称为“如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