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之指导思想综述
为全区“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战略的述评

、“ ,增强第三产业发展竞争 济持 续快速 发展 形成 强有 力支 撑 。为 此 。 实现 工业 饮第一区” 宜居第一 区” 要 强 区发展 战略 , 从 以下 四个 方 面人手 , 要 加快 工业 集 力 ,巩 固三 产在 全 区经 济 发展 中的支撑 作用 。此外 , 05 第三产业 已 中发展 区建设 。 是要 以金牛高 科 区西 区和金牛 高科 在对全区 2 0 年三次产业分析中发现 , 一 36 %,而商贸业在我区第三产业 区北 区为载体 , 大力 推进新 型 工业 化 。在 西 区要 主攻 占三次产业 比重 6 . 叉占据作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 , 在实施商贸富 高新 技 术产 业 、总 部 经 济 ;在 北 区要 主 攻 发 展 以食 中,
为区十互时缮 蘸 垒“一"瓣济曩
要重点突出发挥科技人才优势 ,切实增
强 自主创新 能力 和转 化应 用 能力 ,不断 促 进科技 进步 ,尽快 使科 技 成果 转 化为 生 产力 , 不断促 进全 区经 济 持续 、 速增 快 长 。二是 区级 相关 职能 部 门要不 断增强 创新 意识 , 积极 推进 观 念创新 、 制度 创新 和科技创 新 , 加快建 设 创新 型城 区步伐 , 努力推 进全 区经济跨 越 式发 展 。
实施 创新 先导 发展 战 略是 时代 的要
求, 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是充分发挥企 业 内在潜力 , 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 形成一
批 核 心 竞 争 力 强 的龙 头 企 业 的 战 略 选
择,对于充分发挥优势企业对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和发展状况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和发展状况综述一、概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自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经历了从创立到发展、从探索到成熟的历程,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
本文旨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和发展状况进行综述,梳理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内容广泛,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形成了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大批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人才。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在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面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如何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如何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教师队伍,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新时代背景下,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只有不断深化理论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加强队伍建设,才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1.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一门研究人的思想、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青年一代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新电大专科《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形考作业答案1-4

《社会调查研究与方法》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注意:每次作业的最后一道题,不能照抄,仅供参考)作业一(导论--第3章)习题部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社会调查研究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活动。
2、社会的三个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3、社会调查研究依据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两大类。
4、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
5、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准确性、完整性和互斥性。
二、选择题单选题(每题1分,共5分)1、现代社会调查研究的重心是( D )A、英国B、前苏联C、德国D、美国2、描述性研究是指( B)。
A、探求社会状况之间的逻辑关系B、对社会事实的状况、外部特征、发展过程进行客观描述C、推断社会某一现象的发展趋势D、通过了解事物的过去预测未来3、只反映质的区别,而不反映量的差异的变量是( A )。
A、离散变量B、自变量C、连续变量D、因变量4、对测量所得到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运算,又能进行乘除运算的测量类型是( D)。
A、定类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定比测量5、一项测量的结论在普遍应用时的有效性是( C)A、建构效度B、表面效度C、外在效度D、实证效度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社会调查研究中初级社会群体是指(ACE)A、家庭B、社会组织C、村落D、阶层E、非正式组织F、企事业单位2、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有(ABCDE)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B、客观性原则C、伦理与道德原则D、科学性原则E、系统性原则F、互诉性原则3、社会调查研究按照目的来划分,可分为( AE)A、描述型研究B、定性研究C、定量研究D、横剖研究E、解释型研究F、纵贯研究4、检验评价调查方法和所得资料的效度的形式有(AEF )A、再测法B、表面效度C、准则效度D、结构效度E、复本法F、对分法5、探索性研究的一般方法有(ABC)A、查阅文献B、咨询活动C、实地考察D、确定课题E、概念操作化F、理论建构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1、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社会调查研究的前期工作准备阶段需要做的各项工作,包括选择和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命题,假设,对概念操作化的确定测量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制定调查研究方案,抽取调查样本,以及人、财、物方面的准备等内容,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
西山区 团结街道办事处 详细情况介绍

团结基本情况概述一、综述篇一、地理人口团结街道办事处位于昆明市西郊,距昆明市中心12~35公里,东与普吉、黑林铺、马街街道办事处接壤,南靠安宁市的太平镇、连然镇,西山区的碧鸡街道办事处;西与安宁市的温泉镇、青龙镇,禄丰县的勤丰营镇、碧城镇相接;北与富民县的大营镇,五华区的沙朗白族乡相邻。
东西最宽18公里,南北最长23.7公里,总面积424.66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2°43′,北纬25°07′,最高气温摄氏31℃,最低气温零下8℃。
共辖16个社区居委会,119个居民小组,136个自然村,居住着彝、白、汉、苗等4个世居民族,总户数7178户,总人口31737人,其中:农业人口30530人,非农业人口1207人。
汉族9013人,彝族16015人,白族5647人,苗族945人,其它117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为72%。
党工委下设17个党总支,104个党支部。
共有党员1806名。
其中预备党员46名,占党员总数的 2.55%。
女党员503名,占党员总数的27.85%。
少数民族党员1287名,占党员总数的71.26%。
35岁及以下的党员370名,占党员总数的20.49%。
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166名,占党员总数的9.19%。
共有建国前入党没有工作老党员1名,占党员总数的0.06%。
外出流动党员1名。
团结街道办事处是由团结人民公社演变而来。
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取什么样的名称还有一番争议,有人提出团结自古叫“玉案乡”就叫“玉案山人民公社”,有人提出叫“龙潭人民公社”,有人提出叫“前进人民公社”,其意为开拓进取向新社会迈进,几经磋商对以上名称均不满意,西山区委有位领导说该区域内有彝、白、汉、苗世居民族,历来有些隔阂,不太团结,现在是新社会了,各族人民应该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共建美好家园,就叫“团结人民公社”吧,众人无异议,由此就有了团结人民公社、团结乡、团结街道办事处之称。
二、自然环境团结街道办事处地势北高南低,有高原山地、河谷地带、山间小盆地等多种地貌,地形起伏明显,盆岭相间,山脉交错,最高海拔2622米(风摆山),其次是妥吉的状元山2555米,最低海拔1731米(蔡家居委会的石楼梯),平均海拔2195米,年降雨量800~1100毫米,年平均气温13.2℃,森林覆盖率75.3%。
科学发展观的综述

段, 党和 国家事业发展 全局 出发提 出的重大战略 思想 , 是科 学认识 当代 中国发展 变化 、 深刻总结国 内外发展进程 中经
验教训 的基础上形成 的,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 大实践的必然产物。科 学发展观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的根
本指导 思想成为我们党开创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 面的成功之 源、 胜利之 源。了解科 学发展 观提 出的背景 , 探讨
摘
要: 科 学发展 观是 中国进 入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新阶段 时候 , 在 面对 国际 国内经济 、 社会发展 的实际和前
景, 在深刻总结国 内外发展 问题 上的经验教 训以及全面吸收和综合人类社会发展研 究成果的基础上 而提 出来的新 的 发展观 , 丰 富 了发展 内涵, 创新 了发展观 念 , 开拓 了发展 思路 , 破 解 了发展难题 。科 学发展 观是我们党从新世 纪新 阶
觉、 全方位的研 究和讨论 , 取得 不少研究成果 。
一
、
科 学发展 观提 出的依据 和背 景
自党 的十六届三 中全会提 出“ 坚持 以人为本 , 树立全面 、 协调、 可 持续 的发展观 , 促进人 的全面 发展” 后, 胡 锦涛 同志 在2 0 0 4年 3月 中央人 口资源座谈会上 的讲话 和党 的十七 大 报告等文献 中 , 明确深入地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 内涵。“ 科学
马克思中国化综述类文章

马克思中国化综述类文章马克思是19世纪的一位思想家和学者,他的理论和思想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一直是深入人心的重要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自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被引入中国后,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变化,逐渐形成了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导的新马克思主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
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并试图将其运用于中国的社会现实。
他们试图解决中国社会的贫困和不公平现象,马克思主义成为他们寻找解决方案的重要指导思想。
随着中国革命的兴起,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领导革命的思想武器,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引进了市场经济思想,并逐渐开放了对外的经济交流。
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也出现了多种流派的理论,其中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等。
这些理论在理论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使其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并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精髓。
这一系列的发展,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的发展模式也逐渐走向全球化。
中国以自己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思想,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
这一理论发展路径既融合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阶段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中国化,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更加广泛的认同和传播。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实践和探索。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逐渐得到完善和发展,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不发达地区经济振兴理论综述

不发达地区经济振兴理论综述一对不发达地区的界定一般而言,不发达地区不一定是贫困地区;但贫困地区必然是不发达地区,它位居不发达地区的最底层,是不发达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
中国通常所说的贫困赋有特定的含义,即生活状况未达到温饱、生产状况呈现出萎缩再生产的特征。
可见,不发达是相对的,而贫困则是绝对的。
表现在时间上,不发达地区比贫困地区延续的时段更为长久。
尽管贫困现象难以在短期内消除,但终究可以铲除;而不发达地区在摆脱贫困后可能仍然是不发达地区。
表现在空间上,贫困地区比不发达地区面要小,我们可以认为一些县、乡属贫困地区,但不易确定哪些省属贫困地区。
反映到发展战略上,不发达地区的发展战略更着眼长远,层次性、综合性更强,而贫困地区的发展战略这方面则相对弱化,但却更具体,操作性更强一些。
不发达地区也不等于是相对衰退区。
虽然从表面上看,两者有相似之处,但还是有严格区别的。
相对衰退区是指那种未参与一个国家的全面经济增长而有着异常庞大的闲置资源,特别是闲置人力资源的那种地区。
相对衰退区可能是多种多样经济状况发展的结果:在某些情况下,消费者需求的改变大大缩小了某一个地区专门生产的那些产品的市场;或者某一地区经济所依赖的自然资源的耗竭;或者由于某一地区的各个市场都被国内外的竞争性商品所霸占;以及由于运输位置的变更、产业布局指向的变化使已建立起的工业迁往其他地区等。
相对衰退地区的主要特点是,传统的衰退产业所占的比重大,经济增长缓慢,经济地位不断下降,已开始出现结构性衰退的征兆。
在相对衰退地区沦为衰退地区之前,适时地对其进行地区再工业化和产业结构改造,可以防止这些地区进一步衰退,维持其原有的良好的发展势头,甚至促使其加速发展,进入新的成长阶段,开始新的一轮成长过程。
我们认为,不发达地区是指具有增长潜力、目前还未被挖掘出来、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比较滞后的地区。
这类地区的一般特征是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第一产业占产业结构中的极高比例,生产手段落后,商品率低,市场经济很不发达等。
着眼城市长远发展,落实公交优先措施——银川市公共交通发展综述

、
2 11 人 民 公 交 6 01 - 2 3
9 5 ,新 辟 线路 3 条 ,优化 调 整 线 2辆 7 路 百 余 条 ,基 本 实 现 了全 市 商 业 网
点 、 旅 游 景 区 、 居 民小 区 、农 贸 市
场 、 中小 学 校 、 驻 地 部 队 、厂 矿 企 业 通 公 交 的 目标 ,受 到 市 民普 遍 好
线 路 总 长 度 1 7 公 里 ,城 市 公共 交 06
银 川公 交公 司 总经理 贾 捷兴 在优 质服 务 示范 线路 启 动仪 式上 致辞
通 占全市 总 出行分 担率 的2 .6 02 %。 银 川 市 公 交 线 网 依 托 城 市 道
政 协 委 员 以及 广 大 市 民群 众 对 公 共 交 通 发 展 高 度 关 注 ,为 公 交 发 展 提
施 。为 此 ,银 川 市 委 、市 政 府 对 优 先 发 展 城 市 公 共 交 通 进 行 了 深 入
车辆 、体 力出行方式等组成 。银 川
市 公 共 交 通 有 限 公 司 ( 下 简 称 以 “E l 交 ” )是 银 川 市 唯一 一 家 C)公 I
国 有 公 交 企 业 ,是 银 川 公 交 事业 的
城 市 公 共 交 通 是 重 要 的 城 市 基
供 了很 好 的建 议 和 意 见 ,各 级 公 交 础 设 施 ,是 关 系 国 计 民生 的社 会 公 路 ,规划布局分 为干线、支线和城 主 管 部 门 、公 交 公 司 积 极 落 实 ,加 益性 事 业 。近 年 来 ,各 级 政 府 先 后 乡 线 网 三 部 分 , 目前 公 交 线 网基 本 快 工 作 进 度 ,先 后 制 定 了 关于 优 下 发 了关 于 优 先 发 展 公 共 交 通 的 意 辐 射 城 市 建 成 区 ,并 联 通 周 边 主 要 先 发 展 公 共 交 通 的 实 施 意 见 ( 论 讨 见 ,明 确 指 出 :优 先 发 展 城 市 公 共 乡 镇 及 永 宁 、贺 兰 两 县 ,线 网重 复 )、 公 5, E均 客 运 量 5 万 余 人 稿 )) 银 川 市 “ 交 优 先 ” 工 l 3 交 通 是 符 合 中 国 实 际 的城 市 发 展 和 系 数 为 2. 程 实 施 方 案 等 行 业 发 展 的 指 导 意 站 0米 交 通 发 展 之 路 。 银 川 市 对 此 高 度 重 次 , 点 覆 盖 率 按 3 0 半 径 计 算 达 见 ,对 强 化 城 市 公 共 交 通 的 主 体 地 5 0米 视 ,把 公 交 优 先 发 展 作 为 落 实 科 学 到 6 %以上 ,按 5 0 半 径 计算 达 到 位 、 加 快 城 市 公 共 交通 专 项 规 划 编 0 发 展 观 、 建 设 资 源 节 约 型 社 会 的 重 8 %以上 。 制 、完 善 城 市 公 共 交 通 基 础 设 施 、 要 举 措 ,切 实 加 强 领 导 ,狠 抓 工 作 优 先 发 展 城 市 公 共 交通 的 优 化 运 营 结 构 、深 化 行 业 改 革 、完 落 实 , 通 过 不 懈 努 力 ,银 川 公 交 运 主要做法 善 政 策法 规 、加 强 组 织 领 导 等 方 面 营 线 网 E 趋 规 范 ,站 点 覆 盖 率 基 本 l 年来 ,银 川公 交 领 导 高 度 重 视 ,科 学 制 定 发 挥 了重要 作 用 。5 达 到 要 求 ,为 市 民提 供 了安 全 、方 共 投 入 资 金 2 4 元 ,购 置 公 交 车 .亿 发 展蓝 图 便 、舒 适 、经济 的 公共 交通环 境 。
注重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座谈会综述

间的各种关系。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
社会 的发展观。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 , 才能建设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而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密不可分, 一个和
谐 的社会 , 是一个 公平 的社 会 , 必定 只有社 会公 平 , 方 各 面的社会 关系才 能融洽 协调 。维护 和 实现社 会公平 , 提
年 l月 1 1 7日召开了学习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理
论座谈会 , 现将会议主要内容作一简要归纳。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 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 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 坚持 以人为本 , 转变发展 观念 , 创新发展模式 , 提高发展质量 , 把经济社会发展切 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与会学者认为。 这 是全会审议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以下简称《 ( 建议》最鲜 ) 明的特点 , 也是全会最大的亮点。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
Jn. a V 11 . 0.0No 1
注 重 社 会 公 平 ,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 —
学习贯彻 十六届五 中全会精神座谈会综述
刘
诚 ,孙 琳 艳
( 扬州大学 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 江苏 扬州 250) 212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图分类号 :A89 4
定进 一步 发展 的战略 和 “ 十一 五 ” 规划 做 好最 重 要 的 思
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 、 奋斗目标、 主要任务和重大 举措。这必将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 民在新 的发展 起 点上继续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 目标迈进。扬州大 学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研究中心于 20 05
从事 中共 党史研 究。
年度总结期刊名称(3篇)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2021年已接近尾声。
在这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一年里,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为了回顾过去一年的辉煌历程,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我们特此推出《岁月足迹:2021年度总结特刊》。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五个方面对2021年进行总结,以期为广大读者呈现一幅丰富多彩的年度画卷。
二、政治篇1. 党的领导2021年,中国共产党继续坚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坚强保障。
2. 重大会议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未来五年国家发展指明了方向。
3. 外交成就2021年,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功举办了一系列重大国际会议,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理事会年会、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等。
三、经济篇1. 经济增长2021年,我国GDP同比增长8.1%,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2. 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3. 消费市场2021年,我国消费市场持续回暖,线上消费保持高速增长,新型消费模式不断涌现。
四、科技篇1. 科技创新2021年,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取得突破,如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地球等。
2. 5G发展我国5G建设稳步推进,5G基站数量全球领先,5G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3.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如华为发布Mate 40 Pro+手机,搭载全球首款5G折叠屏等。
五、文化篇1. 文化传承与创新2021年,我国深入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 精神文明建设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道德模范、时代楷模等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用地区优势引领县域经济发展——湖北省十强县(市、区)发展综述

预算收入 的 2 . 对全省县域地方财政 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 5 %, 4 3 .7 1 %。十强县( 、 ) 5 市 区 生产总值县均 1 5 5 1. 亿元 , 8 地方一般预 算收入县均 36 .亿元 , 分别 是全省县域平均水平的 1 倍和 1 3 . 9 . 9 倍 ;0 7 20 年人均 生产总值为 1 6 1 ,人均地方 一般预 算收入 50 元 6 59元 , 2. 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4 8 . , 708元 分别是全 省县域平均水 平 的 1 6倍 、 . 5 2倍和 1 8 。 .倍 2 2 经济增 长势头迅猛 。2 0 、 07年十强县 ( 、 生产总值增 市 区) 长 1 . 工业增加值增长 2 %, 5 %, 2 2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3 . 52 %, 税收收 入增长 3%, 7 全社会 固定资产 投资增长 5. %, 高 6 6 分别 7 出全省县域平均速度 1 %、.%、. . 1 3 2 8 %和 9 7 ‰ 3 工业主导作 用突 出。十强县 ( 、 ) 、 市 区 非农产业经济比重 达 7 . 从事二、 91 %, 三产业的劳动 力占总劳动 力的 6 . 工业化 61 %; 率为 3 %, 8 城镇化率为 2 . 92 2%。以上数据分别高 出全省县域平 均水平 57 49%、.1 1 4 . %、. 49 %、. %。 7 4 4 经济发展后 劲明显。2 0 年十强县 ( 、 ) 、 07 市 区 全社会 固定 资产投 资达 5 57 6. 6万元 , 县均 5 . 6 6万元 , 是全省县域平 均水平 的17 ; . 倍 实际利 用外资 17 2万美 元, 9 92 县均 17 . 9 22万美元 , 是 全省县域平均水平的 2 7 。 .倍 0
经济学研究综述

第1卷第1期2010 年1 月政治经济学评论2009年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丰富多彩的一年。
这一年是新中国建国6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30年之后我国经济进入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严重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体系,也强烈地影响着中国的经济运行格局。
在应对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挑战的过程中,中国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也有了重要的进展,2009年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探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下面对一年来中国政治经济学领域的学术讨论进行简要综述。
内容提要文章对2009年中国政治经济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及重大学术争论进行了介绍和评论,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当代资本主义经济、30年改革开放和60 年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总结以及对现实重大问题的探讨等,并对2009 年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进行了总体概览。
关键词2009年;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综述作者葛扬,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许家军,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始终是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线。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原则及方向,程恩富[1]扼要地概括为:“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世情为鉴、国情为据,综合创新”。
经济学现代化的五个创新基石是:第一,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
第二,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三,资源和需求双约束假设。
第四,公平与效率交促同向变动假设。
第五,公有制高绩效假设。
经济学现代化的五大态势为:一是注重对重大现实经济问题进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政策探讨;二是注重对经济学原理的超越性发展;三是注重对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数学表达和分析;四是注重用现代政治经济学引领应用经济学创新;五是注重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互动和借鉴。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高考改革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浅谈高考改革姓名:学号:系别:班级:指导老师:完成时间:文献综述: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从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出发,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1.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坚持正确育人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着力完善规则,确保公平公正。
把促进公平公正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体制机制,切实保障考试招生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3.体现科学高效,提高选拔水平.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完善政府监管机制,确保考试招生工作高效、有序实施。
4。
加强统筹谋划,积极稳妥推进。
整体设计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衔接沟通,统筹实施考试、招生和管理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先行,稳步推进.三、总体目标。
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参考文献:以上均参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键词:适应健康发展公平高考改革引言:说到高考改革的问题,首先要对比国内和国外的招生制度.以美国为例,大学招生的审核,涵盖了所修课程及成绩、入学考试成绩、课外活动和作文等等,而国内招生的审核,却仅是一次高考的成绩。
全面推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综述

全面推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综述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突出xx个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稳步推进各项改革。
二.发展目标到200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xx功能发生根本改变,公共服务XX基本建成;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基本形成国有经济布局相对合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农村综合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基本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xx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更大发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性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投资、金融、税收、金融、价格等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宏观调控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步伐加快,基本建立了市场化就业制度、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与现行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基本形成。
第三,发展xx(一)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树立责任xx、服务xx和法治xx。
加快xx职能转变,聚焦机构改革,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xx制度。
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符合民主法制要求、决策科学、分工合理、行为规范、执行顺畅、运行公正廉洁、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二)加快所有制改革,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年底前基本完成市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国有资产监督运行机制;推进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改革;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主义xx农村建设。
建国六十周年工业发展综述

建国六十年万盛工业发展情况综述自万盛区1955年建区以来,万盛工业围绕煤炭工业的兴衰和发展,走过了54年的艰辛历程,万盛的每一次变化、每一次转折都与产业的调整变化息息相关。
万盛工业54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80年代(1980年)以前这一阶段,我区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因矿设区,为矿服务”,主要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能源的职能,地方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于国家直属企业,产业结构非常单一。
这一时期主要发展以煤炭为主的国有工业,地方工业发展比较缓慢。
当时的工业体系构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南桐矿务局。
1954年国家把南桐煤田列为西南开采重点,1955年,国家共投资1300万元对南桐煤矿、东林煤矿进行改扩建。
1957年成立南桐矿务局,使万盛区的煤炭工业进入有计划发展阶段。
1955年至1980年,国家共投资15574万元,新建鱼田堡煤矿、砚石台煤矿、红岩煤矿和干坝子洗选厂、南桐洗选厂,原煤产量由1955年72万吨发展到1980年的204万吨,煤炭洗选能力由1955年的19万吨发展到1980年的40万吨,煤炭采选初具规模,并成为全区工业经济的主体。
二是国家“三线”企业和市属企业。
上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国家“三线”建设布局调整,万盛的军工制造- 1 -业得到迅速发展,1965年—1968年,国家第五机械工业部所属三个企业从外地迁入,分别建立平山机械厂、晋林机械厂和兴无机械厂。
境内先后建立重庆钢球厂、重庆无线电专用设备厂。
初步奠定了机械工业发展的基础。
三是地方国营和集体企业。
从上世纪50年代末起,我区开始逐步发展地方国营企业,地方“五小”(小化肥、小钢铁、小水泥、小造纸、小火电)工业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
同时,区办集体企业、街道办集体企业、乡镇办集体企业和厂矿办集体企业在这一时期也开始发展,但它们工业规模小,发展水平低,对地方经济的贡献不大。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工业对万盛的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绝对的支撑作用,尤其是国家及市属工业企业对支持地区经济发展作用巨大。
党建工作综述汇编(13篇)

党建工作综述汇编(13篇)党建工作综述汇编(13篇)1.《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与意义》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了党建工作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指出党建工作是保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础,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
文章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2.《党建工作的新形势与新挑战》本文分析了当前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指出党建工作在新时代和新环境下,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如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党员参与度不高等。
文章还提出了应对新挑战的策略和方法。
3.《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本文介绍了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出党建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个全面,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等等。
4.《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本文概述了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四个方面;主要方法包括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培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
文章还详细介绍了各项工作的具体做法和效果。
5.《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实践》本文介绍了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指出党建工作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理论与实践,提高工作水平。
文章列举了一些创新案例,如党建工作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社交媒体的利用等。
6.《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本文总结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指出基层党组织是党建工作的基础,必须重视其建设。
文章介绍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注重党员队伍建设、培养干部,加强组织生活等。
文章还提出了一些启示,如注重制度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
7.《党建工作与扶贫开发的结合》本文探讨了党建工作与扶贫开发的结合。
指出党建工作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全面小康。
文章介绍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扶贫开发的融合,开展党员帮扶行动等。
8.《党建工作与农村治理的结合》本文研究了党建工作与农村治理的结合。
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综述

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综述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对社会主义制度、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的思想理论。
社会主义是一种政治经济制度,其核心是公有制,即生产资料公有化,同时还重视社会福利、民主权利等方面的实现。
社会主义理论是关于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继承者。
马克思主义通过阶级斗争和生产力、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来分析社会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这种制度难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必须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共有制为基础的国民经济,其核心是生产资料公有化和计划经济管理。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主张国家或全社会对生产资料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以生产和分配的方式实现社会公平、公正。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强调集体主义思想,强调个人行为的社会意义,发扬劳动精神,赋予每个人充分发挥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政治理论。
社会主义政治体系是指国家、政权和政治制度等方面。
社会主义政治体系要有民主、平等和群众性的特点,要注重发扬群众创造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强调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促进民主和法制的发展,推进全民参与、全面监督、全面依法治国。
在社会主义理论中,文化和教育理论也是重要的方面。
社会主义的文化和教育理论强调劳动和教育相结合,以提高知识水平和培养劳动技能为目标,注重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作用。
总之,社会主义理论是一种深刻的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理论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支持。
科学发展观文献综述

毛概实践教学作业科学发展观文献综述【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与创新,对于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提出、实践、发展、【正文】: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指导思想,成为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成功之源、胜利之源。
研究探讨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历史渊源,,对于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同时,在新时期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发展的实践与发展问题同样至关重要。
一、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关研究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的客观需要。
目前还存在诸如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比较落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的城乡差距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为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和机制。
而新的发展动力、机制的确立,就要求有科学的发展观做指导。
在另一方面,解决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和障碍,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基本事实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在社会转型加速期呈现出诸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这些问题如不切实加以解决,势必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跨上新台阶;这些矛盾如更为激化,不仅经济本身的发展无法持续,而且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因社会的失衡而被部分抵消。
因此,理性分析与高度正视未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瓶颈性约束和挑战,及时对过去的发展模式进行科学总结,就成为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基本事实依据。
此外,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经济发展与民生福利的改善综述

经济发展与民生福利的改善综述摘要: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发生变化的根本表现,就是民生福利得到了极大改善。
保证公共产品使用上的公平性、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量力而行增加公共福利供给、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等,是今后改善民生福利的方向。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民生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或民生福利得到极大改善。
回顾30年的发展历程,民生福利是在什么条件下得到关注的,改善民生的指导思想是如何演变的,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梳理。
一、关注民生与改革政策的启动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整个经济社会资源都由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以行政管理的方式控制。
本来,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制度运行的宗旨是为全体人民谋福利。
然而,由于我国当时所处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也由于我国决策层和理论界对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足,不恰当地采取了所谓“赶超型”的发展战略。
为实现这样的战略,我国动员和使用政权的力量,集中社会上的主要资源,优先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重工业。
执行这种战略的结果是初步建立了国民经济的基础,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居民的生活水平长期不能提高,特别是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低下,有很大比例的人口不能保证温饱等基本生活需要。
由于经济结构严重失衡及对经济工作和民生福利的长期忽视,到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关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关注民生福利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大幕开启。
导致开启新政策的思想原因,是整个社会对长期思想禁锢的冲破。
承认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认同人民群众的合理需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党抓住时代主旋律、顺应历史潮流的思想路线和执政理念。
解放思想 抓住机遇 加速发展——辽宁省经济工作会议综述

作者: 陈葳
作者机构: 本刊记者
出版物刊名: 辽宁经济
页码: 6-7页
主题词: 辽宁省经济 会议综述 二次创业 解放思想 李国忠 工作会议 徐德 于均 非国有经济外向型经济
摘要: 新年伊始,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即在沈阳召开。
全省计划会议、体改会议、财政会议、税务会议、外经贸会议同时举行。
这次会议由副省长肖作福主持;副省长闻世震传达了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长岳歧峰、省委书记顾金池先后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省委、省政府领导王怀远、尚文、李国忠、于均波、丛政龙、高国珠、徐德,省直各厅局、各市市委书记、市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共600余人参加了会议。
这次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全国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夺取“第二次创业”的新胜利。
会议回顾了1993年全省“第二次创业”的进展情况,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明确了1994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措施;初步拟定了实施国家各项改革方案的具体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社会发展之指导思想综述
一、在科学发展观中,对发展的另一根本问题进行了诠释,就是要“以人为本”“为了人民”发展而发展
正确解决一切无益于发展的社会阶级矛盾及不安因素,调动所有正面的有利条件来建设咱们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这一根本问题中,以哲学为基础,不同的理念也对应着不同的发展观念,同时也映射出了不同政党的政策依据。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的一大贡献,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高度,吸取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功效,进一步升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不仅明确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主体,也为引导着咱们走向一条正确无误的发展方向。
首先,要坚持原则和政治立场,以马列主义为中心“,以人为本”是根本。
以人民群众为根本,鲜明地揭露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性质,充分地表明了科学发展观的唯物史观性质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立场,与咱们党的发展理念一脉相承。
其次,借鉴世界范围内各国政党执政的经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融入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中,并再次强化“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从保护“每一个人”的根本利益为起点,来使得整个社会的“每一个人”全方位的进步。
这一含义充分反映了咱们党执政的特点。
咱们党执政既要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必需充分考虑“全部人”“每
一个人”的合法利益,必需正确处置不同社会阶级阶级之间的关系、今世人与后代人的关系,必需以加倍宽容的态度看待一切人、人与人之间加倍彼此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取得更大的保护。
第三,抛弃传统的观念的思想,再也不以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水平,而要以唯物的辩证观来评价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以人为本”,强调发展的进程必需始终以人为目的,把人的需要放在发展的首要位置,使发展进程充满人文精神,使发展手腕加倍人性化。
在这个意义上说,这里的“人”还有与“物”“神”相对应的抽象意义。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具有丰硕的含义。
只有把“人民群众“”全部人”和“抽象的人”的不同含义辩证统一路来,才能够既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又符合世界发展的潮流,才能正确地处置不同阶级阶级的利益关系,正确地处置发展手腕与发展目的的关系,才能够充分调动一切踊跃因素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科学发展观解决了“如何发展”的重要问题,并提供了指导发展的科学方式论
在发展中,会碰到各类各样的问题,咱们该如何正确的、真正的解决这些问题,科学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特色国家才能实际的、顺利的进行延续下去。
换句话说,就是咱们要“如何发展”。
重点仍是在“以人为本”上,将其和发展协调性统一路来,做到统筹全局的同时,也要做到兼顾个体需求,从而开
辟一条新理念、新思路。
一是我党在科学的发展建设中,应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坚持以全面、和谐、持续发展为理念,能够正确快速的处置在国家建设中出现的不协调问题,从而加倍速速、稳定的推动建设的速度。
二是我党应坚持“统筹全局、兼顾个体”的方针,在发展的大方向上牢牢把握的同时,也要调动一切踊跃因素,保证好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和权利,营造一个良好的、循序渐进的发展气氛环境,也是指导咱们正确处置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各类矛盾关系的科学方式论。
三是党中央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分析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关系问题,提出了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系列新举措。
譬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调动一切踊跃因素;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人与自然关系,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增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加速转变经济增加方式、增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区域发展、加大西部大开发力度和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计划,“十二五”计划,更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集中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