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研究进展
鲁克沁油田深层调剖技术研究
![鲁克沁油田深层调剖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46de139b90d6c85ec3ac680.png)
实验 得 出该体 系 的成 胶 时 间是 3 , 观粘 度 4h 表
为 7 7 a・S 在 4 ~6 9 6mP , 0 7℃ 时 较稳 定 ; 矿化 度 越
各 个层 段 吸水 能力 、 水线 速 度 明显不 同 , 至个别 层 甚
段 完全 不 吸水 , 严重 影 响 了开 发 效果 。
石
2 1 年 1月 01
油
地
质
与
工
程
PT O E E R L UM E L G N NGNE R N G O O Y A DE I E IG
第2 5卷
第 1期
文章 编号 :6 3 2 7 2 1 ) 1 1 5—0 1 7 —8 1 ( 0 1 0 —0 0 3
鲁 克 沁 油 田深 层 调 剖 技术 研 究
量 的特 点 , 属典 型 的芳 香 型 稠 油 , 0℃ 时 的 地 面 原 5
油 粘 度 1 o ~2 7 a・ , 层条 件下 原油 粘 02 0 55 0mP S 地
内矛 盾 , 因油层 非 均 质 性 而 不 能启 动 的低 渗 层启 使 动, 并降低 高 渗透 层 吸 水 量 , 高 低 渗 透 层 吸水 量 , 提
水沿 高 渗透层 不 均 匀 推进 , 致使 中低 渗 透 层 波及 程 度低 , 油效 果差 , 驱 严重 影 响 了水 驱 的开发 效果 。针
对这 一 问题 , 出 了对 该块 进行 深部 调剖 , 提 以缓 和层
高密 度 、 高粘 度 、 高凝 固 点 、 非 烃含 量 和 中等 含 蜡 高
小 体 系粘 度越 大 , 当矿化 度 为 4 6 / 74 3 mg L时体 系
最 大 粘 度 小 于 6 0 0 mP 0 a・S 当矿 化 度 为 9 2 , 496 mg L或 以上 时体 系不 能 成 胶 。聚合 物 溶 胶 注入 压 /
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藏深部调剖技术应用研究
![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藏深部调剖技术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38a6927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4.png)
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藏深部调剖技术应用研究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藏深部调剖技术是一种用于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手段。
在高含水期,油井的产液中含有较多的水,并且油井的产量也明显下降。
为了提高油田的采收率,需要采用一些技术手段进行调剖处理。
深部调剖技术是指将调剖剂注入到油层深部,通过改善油层的物理性质,提高油层渗透率,从而增加油井的产量。
这种技术适用于复杂断块油藏,因为复杂断块油藏具有油层裂缝发育、地层非均质性明显等特点,传统的表层调剖技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深部调剖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注入调剖剂改变油层的物理性质,使得油层中的水能够流动,进而提高油层的渗透率。
具体的操作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调剖剂,例如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等。
然后,将调剖剂注入到油层中,通常是通过压力泵注入。
等待一定的时间,让调剖剂充分扩散和渗透,从而改善油层的物理性质。
1. 提高采收率:通过改善油层的物理性质,深部调剖技术能够提高油井的产量,从而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2. 调整油田开发方案:在高含水期,传统的开采方法可能不再适用,需要采用一些新的开采方式。
深部调剖技术可以调整油田的开发方案,从而更好地适应高含水期的开采需求。
3. 减少成本:通过提高油井的产量,深部调剖技术可以减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 保护环境:高含水期的产液中含有较多的水,如果不进行处理,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深部调剖技术可以减少产液中的水含量,从而保护环境。
尽管深部调剖技术在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藏中有很多优势,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挑战。
调剖剂的选择和注入量的控制需要进行仔细的考虑,否则可能会导致不良的效果。
由于复杂断块油藏的特殊性,深部调剖技术还需要与其他技术手段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高含水期复杂断块油藏深部调剖技术是一种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有效方法。
通过注入调剖剂改善油层的物理性质,可以提高油井的产量,减少成本,保护环境。
但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克服一些挑战,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实践。
油层深部复合封堵调剖技术在锦州油田的研究与应用
![油层深部复合封堵调剖技术在锦州油田的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00f1b6e27d3240c8447ef83.png)
油层深部复合封堵调剖技术在锦州油田的研究与应用【摘要】锦采各稠油区块的蒸汽吞吐基本进入了中后期,进入高轮次开采阶段,近井地带残余油饱和度已经很低,亏空严重,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返排能力逐渐变低,吞吐效果逐年变差。
油井存在的主要矛盾:1.油层储量动用程度不均匀。
2.油井水淹严重,油水关系日益复杂,治水难度大。
3.油井井况差,严重影响挖潜措施的实施及措施效果。
现阶段用于稠油井调剖的暂堵调剖措施主要有颗粒堵剂、凝胶堵剂等,各自均具有明显的优缺点。
为了提高调剖措施的封堵能力和生产效果,需要发展新技术,来缓解超稠油汽窜,改善油井吞吐效果。
【关键词】耐温性封堵率突破压力调剖助排一体化锦采各稠油区块的蒸汽吞吐基本进入了中后期,进入高轮次开采阶段,近井地带残余油饱和度已经很低,亏空严重,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返排能力逐渐变低,吞吐效果逐年变差。
为了提高调剖措施的封堵能力和生产效果,需要发展新技术,来缓解超稠油汽窜,改善油井吞吐效果。
1 主要研究内容1.1 配方体系的研究凝胶类调剖剂封堵范围大,但其耐温低于150℃,锦州油田注汽井井底温度在280℃-300℃,在高温条件下稳定性差。
颗粒调剖剂的耐温性可达到300℃,封堵性较强,但是其封堵范围较小,只能在近井地带起作用。
泡沫类调剖封堵范围大,对地层伤害小,又能起到改变岩石的润湿性,增加地层的返排能力的作用,但是封堵强度较低。
复合调剖剂配方体系:泡沫调剖剂+凝胶调剖剂+颗粒调剖剂1.2 复合调剖剂的耐温性通过耐温性实验确定药剂的耐热稳定性:配制相同浓度的泡沫型调剖剂、凝胶调剖剂、复合型调剖剂溶液,将溶液经过50℃、100℃、150℃、200℃、250℃、270℃、300℃的高温老化后取出,再测量出老化后溶液的浓度及半衰期,计算出溶液浓度的热降解率和粘度。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对比复合调剖剂与泡沫调剖剂热降解率实验过程中,反应温度在200℃~250℃之间的时,两种调剖剂的热降解率相差不大为8%;在反应温度高于250℃时泡沫调剖剂的热降解率明显增加,而复合调剖剂热降解率升高缓慢;在达到300℃时泡沫调剖剂热降解高达90%,而复合调剖剂降解率为30%。
论我国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研究进展
![论我国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07f8e9502d276a200292e65.png)
论我国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现状,并根据不同体系的深部调剖体系,总结目前我国应用的油田深部调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油田深部调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深部调剖技术新技术发展趋势层油具有较强的非匀质性,而我国油田中,约有92%的储集层均为陆相碎屑岩沉积层,非匀质性较强。
地层原生以及后生的非匀质行或者施工操作不当等都有可能导致水的波及效率降低,从而影响油田开采效果。
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封堵高层渗透层,并改善储层的匀质性,堵水调剖技术便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但传统的堵水调剖技术的多次论调剖效果较差,水驱以及化学驱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窜流现象。
为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研发出了深部调剖技术。
深部调剖技术主要是通过调堵剂将地层深部的高渗通道封堵,使得液流转变为绕流,从而提高层间以及层内水驱所具有的波及体积,进而改善水驱的开发效果。
本文分析了该技术的现状、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b> 1 研究现状以及进展</b>油田深部调剖技术以及相关的配套技术在油田余油挖掘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该技术已成为了油田控水稳油技术以及改善水驱或者聚合物驱的一项重要措施。
近年来,该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1.1 延缓交联型深部调剖技术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延缓交联性,其延缓交联调剖体系的主剂为聚丙烯酰胺,与特制交联剂接触时不发生反应,而当深入地层时,可缓慢交联。
目前,常向该体系中加入除氧剂或缓冲剂等来延缓交联剂的释放速度,以此延长交联的时间。
国内近年采用的交联聚合物冻胶主要有胶态分散凝胶和弱凝胶两种类型。
其中,弱凝胶集调和驱于一体,可有效深入油藏深部,并且用量较少,已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深部调剖技术,且在国内各大油田的应用中取得较为显著的开发效果。
但该技术的抗温、抗盐性能较差,因此,在配制时需要注意交联聚合物体系与配用用水以及地层流体等之间的配伍性。
90年代初,美国TIORCO公司提出了胶态分散凝胶,国内于1995年开始开始研究并应用该技术。
02高含水油田深部调剖技术新进展马昌明
![02高含水油田深部调剖技术新进展马昌明](https://img.taocdn.com/s3/m/48827d725727a5e9846a611e.png)
4 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高 含水油田深部调剖技术也在不断涌 现。这些新技术,为高含水油田的 继续开采提供了可靠、经济、有效 的途径,大幅度提高了原油的产量 和采收率,为老油田挖段塞由预处理段塞、调剖段塞、 驱油剂段塞、保护段塞共4部分组成。(1) 预处理段塞为:0.05—1.0g/dl Na2CO3溶液, 用以除去地层中大部分Ca2+、Mg2+等高价金 属离子,减小后续段塞中聚合物和表面活性
剂的沉淀损失和吸附损失。(2)调剖段塞
采用热稳定性好、成胶时间长、流动性好的 CD胶,它由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分子量 1.4×107,水解度25%)、 延缓交联剂(柠檬 酸铝+有机铬+甲醛)、稳定剂等组成, HPAM浓度1500mg/l,聚交比(质量)1:1。
高含水油田深部调剖技术新进展
单 位:辽河油田公司钻采工艺研究院 撰写人:王光颖
目录
摘要
1 深部调剖的主要作用机理 2 调剖工艺技术关键 3 高含水油田深部调剖新技术
3.1 弱凝胶深部调驱技术 3.2 体膨颗粒深部调剖技术 3.3 水膨体颗粒深部调剖技术 3.4 PAC调驱工艺技术 3.5 IPCS技术 3.6 纳微米逐级深部调剖技术
这种材料和技术已经进行了多个不同地 质条件下和开发程度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 这种材料可以进入油层地层深部几十米,甚 至上百米,在地层深部形成有效的封堵,对 应油井明显下降,最高达到20%以上,产量 大幅度提高,地质对应单井原油产量提高幅 度达到300%,有效期已经超过7个月,还会 更长。这项技术的研发成功,为我国 “三 采”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 油田的注水开发提供了可靠、高效、经济地 提高采收率的途径,是我国老油田改造和稳 产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海上油田深部调剖改善水驱技术与机理研究
![海上油田深部调剖改善水驱技术与机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001cb9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3.png)
海上油田深部调剖改善水驱技术与机理研究一、本文概述《海上油田深部调剖改善水驱技术与机理研究》一文,主要聚焦于海上油田开发中深部调剖技术的应用及其改善水驱效率的机理研究。
随着海洋石油资源的逐步开发,海上油田的勘探与开采技术已成为石油工业的重要研究领域。
深部调剖技术作为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其在水驱开发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通过对海上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系统研究,揭示其改善水驱效率的机理,为海上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介绍了海上油田开发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包括油藏特性、环境条件、开采难度等方面的特殊性。
然后,详细阐述了深部调剖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包括调剖剂的选择、注入工艺、剖面调整等方面。
接着,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应用案例,分析了深部调剖技术对水驱效率的影响,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
总结了深部调剖技术在海上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效果,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的研究不仅对深化海上油田开发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为实际生产中的技术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深部调剖技术的机理和应用效果,有望为海上油田的高效、可持续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二、海上油田深部调剖技术概述随着海上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油藏的非均质性及水驱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深部调剖技术因此应运而生。
该技术旨在通过改善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的流场分布,提高原油采收率,并延长油田的生产寿命。
深部调剖技术通过在油藏深部注入特定的堵剂,调整油水流体的运动路径,实现对非均质油藏的有效改造。
在海上油田中,深部调剖技术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挑战。
由于海上油田通常具有储层厚度大、渗透率差异大、油水界面复杂等特点,因此,深部调剖技术的实施需要更加精准和高效。
目前,常用的深部调剖方法包括化学堵水、机械堵水以及复合堵水等。
其中,化学堵水通过注入高分子聚合物、无机堵剂等材料,形成堵塞带,改变油水流体的流动方向;机械堵水则利用桥塞、封隔器等工具,在井下形成物理屏障,实现流体隔离;复合堵水则是将化学堵水和机械堵水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调剖效果。
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分析
![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f3d6a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5.png)
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分析随着石油开采的不断深入,油田开采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高采油效率和延长油田寿命的方法。
本文将对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原理、优势和应用前景。
一、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的原理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聚合物和调剖剂来改变油层孔隙结构和岩石渗透性的技术。
它主要是针对油田注水区域而设计的,通过在注水区域注入聚合物和调剖剂,改变岩石孔隙结构,增加原油和水的相对渗透率差异,从而改善油水分离效果,提高采油效率。
具体而言,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注入聚合物,聚合物具有很强的水溶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注水区域的渗透性,增加原油的相对渗透率;其次是注入调剖剂,调剖剂可以在岩石孔隙中形成薄膜,减少岩石表面对水的吸附,减小渗流通道的横向分布,因此可以增加原油的渗透率。
通过这两个步骤,可以有效地改变注水区域的渗流通道,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与传统的水驱采油方法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势:1. 提高采油效率:通过注入聚合物和调剖剂,可以改变注水区域的渗透性和渗流通道,增加原油的相对渗透率,提高采收率。
2. 减少水油混采: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可以改善油水分离效果,减少水油混采现象,从而提高原油品质。
3. 延长油田寿命:通过调剖技术,可以延长油田的生产周期,提高油田的经济效益。
4. 减少环境污染: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可以减少注水区域对地下水的影响,减少环境污染。
5. 应用范围广泛: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油田,适用性强。
目前,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已经在部分油田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的应用前景将更为广阔。
未来,可以预期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改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将会不断改进,包括聚合物和调剖剂的配方改进、注入方式的优化等,提高技术效果。
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43b6c8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6.png)
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低渗透油田是指渗透率在0.05~10×10^(-3)μm^2的油层,由于其渗透率低、孔隙喉道小,油水分布不均匀等特点,使得油田开发难度较大。
深部调剖技术是目前低渗透油田开发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之一,它通过注入高分子水溶性聚合物液体使油层孔隙部分被油驱替出,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然而,由于低渗透油田油层深度较大、温度高、压力大,传统的深部调剖技术存在注液困难、渗透性不稳定等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效果不佳。
因此,开展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研究,寻求适用于此类油田的新型调剖剂及技术手段,并探究其注液规律、渗透性变化规律等科学问题,对于推动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选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开展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现状分析,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2)研究不同类型聚合物调剖剂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效果,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方法对比分析各种调剖剂的注液规律、渗透性变化规律等科学问题。
(3)结合实际案例,开展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现场试验,对比分析不同类型调剖剂的应用效果,为技术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对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总结。
(2)室内模拟实验法:选取低渗透油田实际岩心样品,模拟不同注液条件下聚合物调剖剂在孔隙中的分布情况,通过测量渗透率变化等指标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3)现场试验法:在低渗透油田选取实际井位进行深部调剖技术的试验,通过对注液及渗透性变化情况的检测和分析,评估调剖效果。
三、选题的预期结果和进展计划1. 预期结果(1)掌握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的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2)研究不同类型调剖剂在低渗透油田的应用效果,深入分析各种科学问题。
(3)开展现场试验,评估不同类型调剖剂的应用效果,为技术的实施提供依据。
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分析
![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68cbb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c.png)
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分析【摘要】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是提高油田采油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系统调剖技术的原理、应用案例、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揭示了该技术在油田注聚区中的重要性和潜在应用前景。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的引言部分为读者提供了全面了解该技术的基础。
结论部分强调了系统调剖技术在提高油田生产效率和延长产能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油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更加完善和广泛应用,为油田行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分析、原理、应用案例、存在问题、发展趋势、未来展望、重要性、应用前景、生产效率、产能、技术手段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是一种注聚驱油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随着油田的开采程度不断提高,油井间的油水混合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导致了油田的油水调剖力度不足,无法有效提高原油的采收率,进而影响了油田的产能和经济效益。
研究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探索其原理和应用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通过对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油田的产能和采收率,延长油田的生产周期,降低开采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该技术的研究还可以为油田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技术手段,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有必要对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更好地指导油田的开发和管理,促进油田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系统调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注聚区油层的采收率。
通过合理选择调剖剂以及优化调剖方案,可以降低油水分离度,提高水驱率,使得原有的困难采油油层重新开发起来,并在注聚区形成合理的收支比。
这对提高油田的整体产能有着积极的影响。
系统调剖技术可以延长油田的产能有效周期。
调剖技术可以改善油井的采油动态特性,减缓油井产能的下降速度,延长油田的盈利周期,为油田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
深度调剖技术在海上油田的研究与应用效果
![深度调剖技术在海上油田的研究与应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cfc0b415bed5b9f3f90f1cea.png)
深度调剖技术在海上油田的研究与应用效果【摘要】埕岛油田已经过十几年开发,早已进入高含水期,海上油田独特的油藏环境和生产条件限制,调剖技术的应用需要展开深入研究。
依据埕岛油田的油藏特征,使用“边胶边注”的理论,选用溶解时间短、冻胶成冻速度快、冻胶强度大的配方,并使用双管分注工艺技术对特定油层进行调剖。
堵水调剖后,油层深部液流转向改善了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含水率大大降低,对今后海上油田开展堵水调剖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采收率海上油田深度调剖波及系数1 区块概况1.1 地质概况埕岛油田属于浅海-极浅海特大油田,位于渤海湾南部的浅海、极浅海域,区域构造位于渤中坳陷与济阳坳陷交汇处的埕北低凸起的东南端,西南以埕北大断层与埕北坳陷相邻,向北倾伏于渤中坳陷和桩东坳陷。
试验区位于埕岛油田馆陶主体油藏的中部,含油面积3.5km2,地质储量1960×104t。
油藏中深温度65℃,地下原油黏度67mPa·S,地下原油密度0.9066g/cm3。
储集层属曲流河正韵律沉积砂岩,储层埋藏浅,平均孔隙度30.9%,平均渗透率2013×10-3μm2,属于高孔高渗油藏。
试验区馆上段主要发育5个砂层组,储层渗透率变异系数0.8,渗透率级差5.6,渗透率非均质系数2.2。
1.2 注水开发中存在问题以及海上油田施工的困难试验区于1998年8月正式投入开发,2002年2月转入注水开发,注水开发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长期注水开发,加剧了对岩石的冲刷、岩石颗粒运移,造成油水井之间形成的次生高渗透条带;(2)层间吸水不均匀,分层注水合格率低,只有32.9%,各层吸水能力差异较大,主力产出层超注严重,非主力层欠注现象较普遍;(3)层间水驱程度仅49.3%,平面水波及系数为57.3%,均较低。
海上油田的特殊环境,决定了进行堵水调剖施工存在较多困难:(1)海上施工淡水供应困难,调剖药剂必须与海水有较好的配伍性;(2)海上平台对安全环保要求较高,对化学药剂的毒性要求较严格;(3)采油平台空间有限,无法放置大型的施工设备;(4)施工受天气条件的制约,船载设备施工的连续工作时间不能太长,造成了药剂注入施工的不连续性。
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研究及应用
![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研究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3369fe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3.png)
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研究及应用随着石油开采逐渐深入,油井的含油率逐渐降低,更高效的采油方式成为了十分必要的课题。
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采油方法,它通过向含油层注入大量的水,来提高油井的含油率,那么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具体是什么呢?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如何?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
一、技术原理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是一种基于物理生态学的新型采油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在原油产生层与注水层之间,通过大剂量注水、注不同密度的流体来改变含油层构造,以此来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具体来说,该技术是通过向注水井中注入大量水,使其进入含油层,在含油层中形成一定的流动,进而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土壤、岩层等发生变化。
同时,通过注入不同密度的流体,如聚合物、油相渗透剂等,来改变含油层的物理特性,从而改变含油层原有的构造。
这样,原本油井中不易采集的油质可以得以充分开发,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二、技术应用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采油方式的新兴技术,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该技术已经成功地运用到了多个油田中,其应用效果是显著的。
1、油井产量提高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油井中的含油层构造,让原本很难开采的油质充分开发。
据统计,该技术应用后,性能指标可提高30%以上,油田产量也可以提升到原来的两倍以上。
2、提高采收率由于该技术可以改善含油层的物理特性,使得原本不易采集的油质得以充分开发,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多次的实地应用表明,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可以将采收率提高10%以上。
3、降低开采成本由于采油效率的提高,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可以使得同等开采量下,开采成本显著降低,这将会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三、技术亮点1、独特的物理生态学基础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是一种基于物理生态学的采油技术,这使得它的备选物质、注入策略等技术优化上也与传统采油方式有所不同。
2、保护环境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不仅没有污染地下水,反而能够促进地下水的再生,从而达到良好的环保效果。
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分析
![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b35fbf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9.png)
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分析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采油工程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通过提高油藏注聚区的渗透率来增加油田产量是一种常见的采油提高措施。
而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成为了油田开发当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本文将从系统调剖技术的原理、优点和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是通过在油层中注入调剖剂,使其与油层中的油、水、岩石等产生一定的作用,从而改变油层的渗透性和流体状态的一种技术。
调剖剂主要由聚合物、调剖剂、表面活性剂和缓释剂等组成。
而系统调剖技术是在注聚区进行管网调剖、配注、应用技术,通过与注聚剂液的定向分配和调度,使之均匀贯通到地层的各个部位,并保持稳定的注聚状态,这样可实现地层的最大程度的注聚改造。
系统调剖技术相对于传统的调剖技术,有着多方面的优势。
系统调剖技术能够实现注聚剂的均匀分布和逐层压裂,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油层的渗透性,减小了地层的渗流阻力,增加了油田的产量。
系统调剖技术可以通过调剖剂的系统配注和长效维护来实现油层的长期稳定调剖效果。
系统调剖技术能够充分考虑油藏的孔喉结构和地层渗透性分布等特性,为注聚作业提供科学依据,实现了注聚工艺和技术的精细化控制。
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在油田开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系统调剖技术在西部油田、东北油田以及南方油田等地都有着一定的应用案例。
系统调剖技术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油层,包括裂缝岩油层、致密砂岩油层、致密炭层、碎屑岩油层等。
系统调剖技术可以配合其他油田开发技术一起应用,如水驱采油、电泳驱替采油、热采等,将会显著提高这些技术的效果。
在系统调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调剖剂的选择问题。
不同类型的油层需要选用不同类型的调剖剂。
目前,调剖剂的种类较多,选择不当可能导致调剖效果不佳。
二是系统调剖技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配注工艺和参数以及作业参数的变化,避免影响注聚剂的渗透状态和距离。
三是系统调剖技术的成本问题,要进行系统调剖技术的高效运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分析
![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534a2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e.png)
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在传统的油田开采中,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注水量的增加以及油田老化等问题逐渐凸显,导致了油田采收率的下降。
为了提高注水油井的产能,延长油田的生产周期,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应运而生。
研究如何有效地应用调剖技术来提高油田的剩余油井采收率,对于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入研究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探索其在提高油田开采效率和采收率方面的潜力,对于我国石油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背景】中的这些问题迫使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1.2 研究意义引言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是目前油田开发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率和产量,实现油田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油田开采过程中遇到的注聚问题,降低油藏开采成本,提高油田开发的可持续性。
对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进行研究可以促进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进步,推动油田开发技术的发展。
深入研究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的意义在于进一步完善油田开发技术,提高油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油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的实际应用以及其在提高油田注聚区开发效果和提高油田产量方面的潜力。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的原理和机理,揭示其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2. 研究调剖剂的选择与设计原则,探讨不同调剖剂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和效果;3. 探讨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的工艺流程,分析调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4. 调查和总结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的实施情况,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技术优化提供参考借鉴。
通过研究目的的达成,可以更好地推动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的发展,提高油田采收率和经济效益。
安塞油田裂缝型储层深部调剖技术研究和应用
![安塞油田裂缝型储层深部调剖技术研究和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27b2c5bfe4733687e21aa7c.png)
安塞油田裂缝型储层深部调剖技术研究和应用【摘要】安塞油田候市及王窑西南等区块存在裂缝发育,根据开发动态显示及监测发现储层裂缝的方向性比较明显,可能导致主向井被水淹,对区块的开发效果及产能造成严重的影响。
本文通过在室内对堵剂有关的静态性能和动态性能的评价,选取了疏水缔合聚合物/水驱流向改变剂调剖体系,并且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
【关键词】安塞油田裂缝型储层调剖技术研究1 安塞油田地质特征1.1 裂缝特征安塞油田以长6层开发为主,天然裂缝一般在长6储层内出现,经大量资料像包括微地震波法测井及试井、构造应力的研究及古地磁测量等证实,长6储层天然裂缝具有比较明显的方向性。
在67口井岩芯的观察发现,29口井的裂缝大多为大于800米的直立裂缝,封面宽2mm左右且比较平整,其中有8口井的裂缝在900米左右,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延伸了20~30公分。
并且在垂直方向上延伸了20~30公分。
根据井下压前压后井温测定、电视照相测井及微地震波等方法,对形成的人工裂缝监测发现,长6油层经过水力压裂改造之后形成了高度在油层顶与底界间的垂直裂缝,平均缝长122.1m,裂缝的解释高度为8~26m,且主要是北东方向为主延伸。
1.2 堵水调剖剂性能评价通过对以往注水井堵水调剖取的认识和区块裂缝的类型,本文试验选用疏水缔合聚合物/水驱流向改变剂调剖体系。
这两种体系只要由吸水颗粒凝胶调剖剂(预交联颗粒堵剂、水流向转向剂与水膨体)、弱凝胶调剖剂(有机延缓交联剂+缔合聚合物、氧化还原延缓交联剂+聚合物)及增注调剖剂三类组成。
1.2.1?颗粒调剖剂的静态性能(1)增注调剖剂的增注性能增注调剖剂的设计目的包括选用含高价金属离子(+M)的增注调剖剂及借助水解生成的氢氧化物沉沉淀两个方面,其主要是帮助地层提高渗透的效率及调剖的作用。
通过相关的实验结果得出,增注调剖剂对低渗油藏岩心能够起到比较好的增注作用,然而增注调剖剂对裂缝油藏岩心的增注作用却没有多大的效果。
油藏深部调剖技术进展 油藏深调技术进展(070326)
![油藏深部调剖技术进展 油藏深调技术进展(070326)](https://img.taocdn.com/s3/m/280ac9df76eeaeaad0f33006.png)
有效调剖距离有限——在近井油藏中有效 在油藏深部调堵效果有限
调剖效果逐次变差
一、对几个问题的思考
5. 凝胶颗粒深调技术适应性 (4)技术适应性 ● 具有大型窜流通道的油藏 ● 颗粒性能和粒径与油藏孔喉尺度匹配
● 第一轮调剖
● 低渗层位启动压力不是过大
二、油藏深部封窜技术
1. 油藏深部封窜剂性能的基本要求
经济效益 小剂量深部调堵 油藏深部的高强度段塞 段塞的准确设臵 技术关键
材料强度 深部封窜调剖剂 性能的基本要求 良好的注入性 抗稀释、抗指进 降低吸附损失
技术效果
段塞的封堵强度
凝胶与岩石颗 粒的粘接强度
二、油藏深部封窜技术
1. 油藏深部封窜剂对油层条件的适应性
封窜剂(HSG)——接枝共聚物、有机复合交联剂、引发剂 适用油藏——大型窜流通道或非均质性极强、高矿化度 (尤其是 Ca++、Mg++离子含量高)深部调堵。
价。
一、对几个问题的思考
3. 室内模拟实验方法
很可能会引起对技术 适应性评价的误导
① 短岩心模拟实验的局限性
② 并联管调剖模拟实验的局限性
一、对几个问题的思考
4. 弱凝胶体系深调的适应性 普遍接受的观点:由于弱凝胶在油藏中具有可运移性, 可以在油藏深部起到控制液流方向的作用,因此是一类 油藏深部调剖技术。
静态成胶,测其视粘度
成胶后,过岩心 聚合物溶液视粘度 先经岩心剪切,再候凝
已经成胶的体系,经过多孔介质剪切后,其 视粘度不会再恢复。
一、对几个问题的思考
4. 弱凝胶体系深调的适应性 (2)弱凝胶在多孔介质中的分布形态
距入口端0.2m取出砂样,放大50倍 (较大胶块和胶粒)
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分析
![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62da4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2.png)
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分析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油田的开发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采用一些高效的技术手段来提高油田的采收率。
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就是一种有效的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方法。
本文将对油田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及效果。
一、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概述注聚技术是一种通过人为注入聚合物的方法来改变岩心孔隙结构,提高原油的采收率的技术手段。
而系统调剖技术则是对注聚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通过在油藏中注入一定压力下的聚合物溶液,并根据油藏地质条件和岩心性质,选择相应的聚合物,配制出适合的调剖剂,以实现对油藏渗透率的提高和油水平衡的改善。
二、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的应用1. 油田渗透层的选择在应用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渗透层。
一般来说,选择渗透性较好的层位进行调剖效果要更好,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调剖剂的渗透和分布。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已经堵塞的渗透层,也可以通过系统调剖技术进行修复。
2. 调剖剂的配方调剖剂的配方直接影响到系统调剖技术的效果,因此需要根据油藏地质条件和岩心性质,选择合适的聚合物种类,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制。
通常可以选择一些改性聚合物和缓释剂,以提高调剖剂的渗透性和持久性。
3. 调剖剂的注入方式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一般采用的注入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均质注入、套管注入、分段注入等。
不同的注入方式对于调剖剂的渗透和分布也会有不同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注入方式。
4. 调剖工艺的控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整个调剖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包括调剖剂的注入量、注入速度、注入压力等参数的控制。
同时需要对调剖效果进行实时监测,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工艺参数,以确保调剖效果的达到最佳状态。
三、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的效果经过系统地应用注聚区系统调剖技术后,可以得到明显的效果。
首先是油田的采收率得到提高,原油的开采量明显增加。
其次是油井的产能得到了提高,油田的整体经济效益也相应地提高。
深部调剖技术在现河油区实践与认识(研讨会)
![深部调剖技术在现河油区实践与认识(研讨会)](https://img.taocdn.com/s3/m/f91e6342767f5acfa1c7cd10.png)
深部调剖技术在现河油区的实践与认识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现河采油厂 2006年6月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
提
一、
纲
前言
二、 活性微球的评价 三、 活性微球的应用
四、 结论
一、 前 言
现河稀油油田复杂断块
现河庄、王家岗、郝家、梁家 楼等4个油田的32个开发单元
年产油
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管辖断块、低渗、 稠油三大油藏,其中复杂断块油藏是现河 采油厂稳产上产的基础。但经过几十年的 滚动开发,综合含水高达94.3%,主力断 块均已进入“三高”开发阶段。
滞流区仍有大量的剩余油。 受高温高盐及地 层物性限制,无法开
展常规的聚合物三次
采油。因此在井网相 对完善的单元,加强
注水调剖工作,提高
原油的采收率。
一、 前 言
采取措施
我们曾经在梁11、河11、河31、河68等区块进行过调剖,现场 效果并不理想。 1、无机堵剂粒径在200目左右,粒径大造成施工时压力上升快,堵 剂注不进去,同时该堵剂没有选择性,堵水同时也堵油。 2、有机堵剂分选性差,只是在炮眼和近井地带堵塞,且受现河高温 高矿影响,降解快,容易发生注入水绕流现象,有效期短。 现有的调剖工艺技术已不适应现河复杂断块油藏的开发应用,急 需一种新的堵剂进行深部调剖,改善复杂断块注水开发单元水驱效果,
提
一、 前言 二、 活性微球的评价
纲
三、 活性微球的应用
四、 结论
三、活性微球的应用
调剖目的 层 间 调 剖
层间调剖目的主要 是有效封堵高渗层,提 高注水压力来启动低渗 潜力层。 提高油压
技术关键
调 剖 目 的 区 别
层内调剖的目的是
海上油田深部调剖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海上油田深部调剖体系的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1e939f30242a8956bece4cb.png)
究 , 验装 置 图见 图 1 实 。海水 注入 量 为 10 m / , 0 d 注 聚泵排 量 为 2 . / , 时速 溶 聚合 物 速溶 后 浓度 7 2L h 此 为 17 0 m / 0 g L下 改变 粘 度 释 放 器 的水 嘴 。速溶 聚
。
余油
1 4
.
。
剂 充 分 }昆合
深 部调 剖体 系的 缓 交联性
针对
水嘴
1# 2#
1 3
.
节 中的
3
2
、
4
两 种配 方 开 展 静态交联 时
0
.
速 溶 后 即 时 粘度
m
6h
m
屠 枯度
Pa
13
.
间试 验 结 果 见 图
,
( 图中
、
2 %
。
+
0
.
1%
,
0
.
4 %
+
Pa
.
~
s
s
0
7 0
7
.
.
要 求 。把 该 深 部 调 剖 体 系应 用 到 海 上 C 6 B C平 台 上 进 行 现 场 先 导 性 试 验 , 现 了速 溶 聚 合 物 的 速 实 溶 、 剖 体 系 的 均 匀混 合 、 剖 体 系 的 连 续 注 入 。 施 工 不 受 海 况 影 响 , 而 满 足 了 海 上 油 田 深 部 调 调 调 从 剖 的 需要 , 得 了预 期 的 效 果 。 取
剂用 量来 控制 成 胶 时 间和 胶 体 强 度 , 其 适 用 于封 使
海上 油 田 深 部调 剖体 系的研 究 与应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在大庆杏北油 田 曾 进 行 了 体 膨 颗 粒 深部调剖实验,施 工 前 后 均 采 用 同 位 素 示 踪 剂 检 测和电位法测井 对 吸 收 剖 面 进 行 测 试,并 优 化 施 工工艺。2年 内 实 验 3 口 井,调 剖 后 注 水 压 力 均 明显 升 高,生 产 井 产 液 量 不 变,产 油 量 增 加,含 水 率下降几个百分点 。 [29] 目 前,体 膨 颗 粒 调 剖 剂 除 在大 庆 油 田 实 验 过,也 在 大 港、中 原 等 油 田 试 用, 效 果 并 不 理 想 ,其 表 现 在 作 用 时 间 短 ,注 水 压 力 下 降 快 ,因 此 ,在 油 田 不 能 广 泛 应 用 。 1.7 含 油 污 泥 深 部 调 剖 技 术
我国 两 相 泡 沫 调 剖 技 术 主 要 采 用 氮 气 泡 沫 。 [17] 另外在河南油田采 油 二 厂 现 场 应 用 10 口 防 气 窜 调 剖 井 ,其 中 9 口 井 调 剖 效 果 良 好 ,井 组 日 产油 量 上 升,含 水 率 下 降,7 个 月 内 增 产 原 油 1 519.6t。 1.3 胶 态 分 散 体 冻 胶 深 部 调 剖 技 术
深调的主要作 用 机 理:将 调 剖 剂 或 颗 粒 注 入 油层深部封堵高 渗 层 水 流 通 道,改 变 注 入 水 在 油 藏 中 流 向,提 高 波 及 系 数,从 而 提 高 原 油 采 收 率[4]。
பைடு நூலகம்
1965年起,国外 长 期 应 用 聚 合 物 类 凝 胶 堵 剂,美 国 系 统 地 研 究 了 油 基 水 泥 、水 玻 璃 、生 物 聚 合 物 等 调剖堵水剂,并针 对 不 同 地 层 物 性 制 定 出 相 应 的 调剖工艺;德国研 制 出 比 聚 丙 烯 酰 胺 稳 定 性 更 好 的聚糖类调剖堵水 剂,如 聚 糖 G[6]和 HST[7]。 国 外还提出了沉 淀 型、胶 态 分 散 型[8-9]、微 生 物 类 冻 胶等深部调剖剂,并 对 其 机 理 及 相 关 配 套 技 术 进 行 了 探 索 。 目 前 ,由 于 油 藏 含 水 问 题 的 日 益 加 剧 , 对深部调剖技术 的 要 求 越 来 越 高,推 动 着 深 部 调 剖及相关配套技术的发展。它主要针对不同油藏 特性,采 用 不 同 配 套 技 术,实 现 长 时 间、大 规 模 地 改变深部地层的液流 转 向 。 [10] 近 年 来,国 内 外 在 深部调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众多进展。
含 水 油 藏 和 聚 合 物 驱 油 藏 深 部 液 流 的 转 向 ,从 而 提 高 水 和 聚 合 物 的 驱 油 能 力 。
关 键 词 :深 部 调 剖 ;进 展 ;驱 油 效 率
中 图 分 类 号 :TE 39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8-0511(2015)05-0075-05
含油污泥是油田生产过程中伴生出的废物,
DOI:10.16664/ki.issn1008-0511.2015.05.019
对水驱油田,由 于 地 层 的 非 均 质 性 和 油 水 黏 度差异,会造成注 入 水 沿 着 注 水 井 和 生 产 井 之 间
深部调剖技术的研究进展驱的概念。近年来深部 液流转向技术发展迅速。该技术是介于调剖和聚
体膨颗粒调剖 是 一 种 新 型 调 剖 技 术,主 要 是 针对非均质性强、高 含 水 大 孔 道 发 育 的 油 田 改 善 水驱开发效果而研发的创新技术。它是由有机单 体与粘土颗粒复 合 而 成,可 附 着 在 相 对 较 大 的 孔 喉、孔 道 表 面,吸 水 后 膨 胀 变 软,增 大 渗 流 阻 力[28]。在 驱 动 力 较 大 时,可 整 体 运 移,起 到 驱 油 作 用 。 体 膨 颗 粒 制 备 简 单 ,现 场 施 工 方 便 ,适 用 于 高 温 、高 矿 化 度 的 高 渗 油 层 深 部 调 剖 。
1 研 究 进 展
我 国 堵 水 调 剖 工 作 已 有 50 多 年 的 历 史 ,在 经 历 了 探 索 研 究 阶 段 、油 井 堵 水 和 机 械 堵 水 、注 水 井 调剖后,到 20 世 纪 90 年 代 后 期 提 出 了 国 内 油 田
1.1 黏 土 絮 凝 体 系 深 部 调 剖 技 术 该 技 术 是 20 世 纪 90 年 代 以 来 中 国 石 油 大 学
应用及工业催化剂研制开发。
收 稿 日 期 :2015-07-11
凝 体 系 ,封 堵 地 层 孔 喉 ,起 到 调 剖 的 作 用 。 该技术的调剖 机 理 是 絮 凝 堵 塞、积 累 膜 机 理
和机械 堵 塞 。 [12-13] 它 在 胜 利 油 田 得 到 了 大 规 模
· 76 ·
化 工 科 技 第 23 卷
的应用,取得了较 好 的 堵 水 效 果 和 显 著 的 经 济 效 益。但是它也存 在 着 局 限 性,譬 如 调 剖 剂 自 然 选 择性 较 差、对 设 备 要 求 高、大 剂 量 的 注 入 性 较 差等。 1.2 多 相 泡 沫 深 部 调 剖 技 术
多相泡沫深部调剖技术分为两相泡沫调剖和 三相泡 沫 调 剖 。 [14-15] 两 相 泡 沫 是 水 相 通 过 表 面 活 性 剂 作 为 界 面 膜 将 气 相 包 裹 其 中 ,稳 定 性 较 差 。 三相 泡 沫 调 剖 体 系 是 由 气、液、固 三 相 组 成,固 相 多为易形变的凝胶微球。
美国 TIORCO 公 司 在 20 世 纪 90 年 代 初 期 研制出胶态分散凝胶(CDG)[18],该 凝 胶 由 聚 合 物 与交联剂进行分子内交联形成分散凝胶线团。交 联剂一般 是 多 价 金 属 离 子[19](如 乙 酸 铬、柠 檬 酸 铝等)与 低 浓 度 (可 低 至 100mg/L)聚 合 物 交 联 而成。
(华 东 )与 胜 利 油 田 共 同 研 究 开 发 的 一 项 实 用 新 型 技术 。 [11] 具体方法是将钠 膨 润 土 配 制 成 悬 浮 液, 利用水化后膨润土颗粒可以与聚合物形成一种絮
作者简介:赵晓非(1966- ),男,黑 龙 江 哈 尔 滨 人,东 北 石 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主 要 从 事 油 田 化 学 剂 的 开 发、
性[22]。一般选 择 聚 丙 烯 酰 胺 或 黄 原 胶 与 高 价 金 属离子、二醛 或 树 脂 等 交 联 制 备 凝 胶 体 系。 我 国 使用 较 多 的 是 乙 酸 铬、乳 酸 铬、酚 醛 树 脂 预 聚 体; 美国以柠檬酸铝、乙 酸 铬 和 乙 二 醛 作 为 交 联 剂 使 用 。 [23-25] 针对地层 物 性 及 生 产 现 状,现 场 会 选 择 不同的凝胶体系。由于弱凝胶在水驱的作用下会 缓 慢 地 整 体 “飘 移 ”,同 时 具 有 调 剖 和 驱 油 的 作 用 。
摘 要:在长期水驱的影响下,地层孔隙、孔喉、孔道逐步扩大,油田出现了严重的 水 驱“短 路”现 象, 常规调剖堵水技术已不能满足现场需求,近些年来报道并发展了深调技术(深部液流转 向 技 术),它 对 油
层改善效果明显。分析了国内外深部调剖技术的研究进展,旨在充分认识油藏现状的 基 础 上,实 现 对 高
高渗透处突进或指进,引起生产井提前见水,高渗 合物驱之间的改 善 地 层 深 部 液 流 方 向,成 本 远 远
层水 淹,中、低 渗 层 封 堵 失 败,从 而 降 低 了 水 的 利 用效率、波及 效 率 和 水 驱 效 果 。 [1] 为 了 解 决 这 难
低于聚合物驱,可 大 规 模 用 于 改 善 水 驱 和 聚 合 物 驱开发效果。国外主要应用无机或有机交联剂交
CDG 深部调驱技术在美国洛基山 29 个 油 藏 应用,并 有 22 个 项 目 获 得 增 产。 但 从 施 工 段 塞 HPAM 浓度看,CDG 仍然是弱凝胶调剖 。 [20]
国内对 CDG 也 曾 有 过 广 泛 重 视,西 南 石 油 学院在 华 北 油 田 马 21 断 块 间 145 井 组 进 行 胶 态 分散凝胶调驱矿场实 验[21],取 得 显 著 效 果。 中 国 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采 收率所以及大庆 油 田 等 进 行 了 多 次 现 场 实 验,但 聚合物浓度 较 大,CDG 成 胶 范 围 窄,胶 体 性 能 较 差 ,目 前 国 内 外 对 此 技 术 未 能 有 所 突 破 。 1.4 交 联 聚 合 物 弱 凝 胶 深 部 调 剖 技 术
弱凝胶 是 由 低 质 量 浓 度 (通 常 在 800~2 000 mg/L)的 聚 合 物 和 低 浓 度 的 交 联 剂 形 成 的、以 分 子间交联为主、分子内交 联 为 辅 的、粘 度 在 100~ 300mPa·s、具 有 三 维 网 络 结 构 的 弱 交 联 体 系。 它被认为是稀(弱)的 本 体 凝 胶,具 有 一 定 的 流 动
目前,交联聚 合 物 凝 胶 是 国 内 外 应 用 最 广 的 调剖(调驱)技术,它具有成本低、适应 pH 值和温 度范围 广、抗 稳 定 性 好、施 工 方 便 等 特 点。 在 胜 利、辽河等油田均应用成功 。 [26-27] 1.5 聚 合 物 微 球 深 部 调 剖 技 术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深部调剖堵水技 术 。 其 优 点 是 可 用 污 水 配 制 、受 外 界 影 响 小 、耐 高 温高盐。它的 调 剖 机 理 是 依 靠 纳 米/微 米 级 聚 合 物微球遇水膨胀和吸附来逐级封堵地层孔喉实现 其深部调剖堵水的目的。聚合物微球具有较好的 弹 性 ,在 一 定 压 力 下 ,可 以 形 成 有 效 封 堵 且 能 发 生 变 形 而 运 移 ,重 要 特 点 是 不 会 被 剪 切 ,能 够 形 成 多 次封 堵,具 有 现 场 施 工 方 便、封 堵 时 间 长 等 特 点。 若通过各种不同尺寸和不同性质聚合物微球的优 化组合,可对 不 同 非 均 质 地 层 进 行 有 效 封 堵。 在 胜 利 、大 港 、青 海 、长 庆 和 大 庆 等 油 田 已 成 功 应 用 。 1.6 体 膨 颗 粒 深 部 调 剖 技 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