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历史沿革与县市名录简述
安徽历史沿革
安徽分属吴、魏,江南为孙吴占有,淮河南北为曹操所有
两汉两晋、南北朝和隋朝
安徽分属扬、徐、豫三州
唐朝
分全国为十道,安徽属江南(今安徽长江以南)、淮南(今安徽淮河以南、长江以北)、河南(今安徽淮河以北)
宋朝
全国分23路。北宋时,安徽属江南东路、淮南西路、京西北路。南宋时,淮北入于金。
元朝
设置行中书省,安徽地属河南、浙江两行省
历史沿革
时间
事件
距今三四十万年旧石器时代
“和县猿人”化石,填补了我国猿人化石在东部的地区的
空白,表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安徽这片土地上
距今一万年新石器时代
潜山县薛家岗遗址,代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一种新的文化面貌,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大约距5500—53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
1949年4月21日后
设皖北行署;同年5月,设皖南行署,皖北行署驻合肥市,皖南行署驻芜湖市
1952年
合并皖南、皖北行署,恢复安徽省,省会设于合肥市。同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在含山县凌家滩发掘的巢湖流域中心聚落遗址,其出土的大量精美玉器揭示的远古文明,至少将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称为“远古文明”的曙光
大约距今50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
在蒙城县尉迟寺发掘的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内容最为丰富的遗址,是父系氏族晚期部落联盟最高首领所居住的村寨和城堡,被称为“中国原始第一村”
夏朝
据《左传》记载,夏禹曾在涂山(今怀远的涂山)大会诸侯,说明安徽早就是历史名地
西周
在两淮分封了许多国家,后陆续被吴楚兼并
战国时期
寿县、淮南是当时楚、蔡两国的最后都城所在地(楚王墓的铜鼎之重仅次于商代的司母戊鼎)
安徽人文历史常识大全
安徽人文历史常识大全
安徽,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省份。
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下面是一些安徽人文历史常识的介绍。
一、安徽的历史沿革
安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这里是楚国的一部分。
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安徽地区被划分为若干个县,隶属于九江郡。
此后,随着朝代的更迭,安徽的行政区划也经历了多次变化。
二、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是安徽最为著名的文化之一,它以徽州地区为中心,涵盖了周边的一些地区。
徽州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如徽派建筑、徽墨、徽剧等。
三、徽商文化
徽商文化是安徽商人在长期经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商业文化。
徽商以诚信、勤奋、团结著称,他们的商业活动不仅促进了安徽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为中国商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安徽的自然景观
安徽拥有许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如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
这些景点风光秀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此外,安徽还拥有一些著名的水利工程,如芜湖长江大桥、淮河治理工程等。
五、安徽的人文景观
安徽拥有许多著名的人文景观,如宏村古建筑群、绩溪古城、潜山天柱山等。
这些景点反映了安徽历史上的文化发展和变迁,也展示了安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六、安徽的美食
安徽的美食非常有名的,如徽菜、毛豆腐、烧饼等。
安徽省会的变迁
安徽省会变迁史1667年江南省苏、皖分治1667-1760年(共93年)安徽省会:南京1760-1853年(共93年)安徽省会:安庆1853-1861年(共8年)安徽省会:庐州府(合肥)(太平天国时期)1861-1937年(约76年)安徽省会:安庆1938-1945年(约8年)抗战期间,安徽省会曾迁往六安县(六安)、立煌县(金寨)、金家寨(梅山水库一带)等地,同时汪伪政权设立蚌埠为安徽省会1945-1949年(约4年)安徽省会:合肥1949-1952年(约3年)安徽设皖北行署(合肥)、皖南行署(芜湖)1952-至今(约60年)安徽省会:合肥(南北行署合并)安徽自1667年正式建省以来,至少有8个城市成为省会或者临时省会,这其中的变迁恰恰折射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时局的变化。
从安徽省会的变化可见时代变迁的脉络。
“安徽省”的由来在中国的众多省份中,“安徽省”只能算是个年轻的省份。
说起“安徽省”就不能不提及“江南省”。
“江南省”设于1645年(清顺治二年),省府驻地江宁(即今南京)。
其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隶省”。
所辖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
这应该是当时全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
富裕到什么程度呢?清初时,每年仅江南一省上缴的赋税额就占了全国所收赋税总额的近三分之一,经济带动文教,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则占了全国的近一半,于是民间便有了“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
而状元,多出在苏州府和徽州府。
1667年,安徽省正式建立,省名取自安庆府和徽州府的首字。
后来简称“皖”,因安庆境内有皖山(天柱山)皖水。
古皖山清水秀。
“皖”又作“脘”,始见于《诗经·小雅·大东》:“皖彼牵牛”句,其义“美好貌”。
因此,“皖”就是明亮美好的意思。
8月30日,这应该是安徽省的“生日”。
最初“省会”在南京要追问建立安徽省后的“省会”在哪,只能说是在南京。
所以,建省后的安徽学子参加乡试,都是去南京赴考。
安徽省各地级市简介
安徽省各地级市简介1.合肥市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
地处长江中下游江淮丘陵地区中部,江淮分水岭南测,巢湖之滨,淝水穿流而过,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
她同时也是全国知名的园林城市、科教城市。
行政区划。
现辖4市辖区,3县。
市辖区:庐阳、瑶海、蜀山、包河。
.3县:长丰、肥东、肥西。
合肥市辖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区和肥东、肥西、长丰3县,并赋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市级管理权限。
全市行政辖区总面积为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积平方公里;市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积平方公里,新增南岗镇面积平方公里,新增烟墩乡面积平方公里,市区建成区面积为224平方公里。
省会城市,安徽地理中心,交通枢纽地带,在经济方面依赖国家扶持发展,勉强做做安徽的大哥哥,合肥市不大不小,人口众多,交通拥挤,不过最近高架地铁的修建将会让合肥更上一个层次。
2.芜湖市芜湖境内有芜宁、芜铜、皖赣、淮南、宣杭五条铁路干线交汇联接。
芜湖港为长江沿岸第四大港,裕溪口港为中国第一座机械化内河煤港,芜湖长江大桥2000年建成。
芜湖也是宁芜铁路的终点。
安徽的兴起最快的城市,最近经济发展速度赶超合肥,马鞍山,适合宜居!安徽东部最具魅力城市。
3.马鞍山市是安徽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是中国十大钢铁基地之一,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
马鞍山港为安徽境内4个长江一级港口之一。
市内有佳山、雨山、翠螺山等九座山峰和雨山湖等自然风光,形成“九山环一湖”、“园中有市,市中有园”的独特风貌。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马鞍山作为诗仙李白晚年所钟意的寓居终老之所,一直是市民的骄傲。
李白墓位于当涂县大青山,在采石矶风景区有李白衣冠冢。
李白国际吟诗节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在马鞍山市举行。
4.铜陵市铜陵市是安徽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
铜陵位于安徽省南部,宁铜铁路终点。
第三章 安徽历史
第一节 安徽历史沿革
一、省名渊源 “安徽”作为省名始于康熙六年(1667)。安徽因历史上有 古皖国和境内的皖山、皖河而简称“皖”。 安徽省西部有皖山(今天柱山),三千年前周武王在皖山附 近封有伯国“皖国”。李元阳《名山记》载:“周大夫皖 伯封国,亦以此山名。” 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自浔阳(今九江)顺 流而下,经盛唐(今安庆附近),至谷口(今潜山野寨),祭祀 皖山。刘彻封禅南岳,使皖山声名大噪,从此皖山成为这 一地域的象征。
10、明时,安徽属南京管辖。洪武二年,朱元璋曾在风阳建 中都城。现风阳县尚存中都城遗址、明皇陵及明太祖御制 皇陵碑。 11、清朝安徽建省时,共辖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安庆、 庐州、凤阳、颍州八府和广德、滁、和、泗、六安五个直 隶州以及55县。省界、县名基本定型。 12、1912年,安徽省分为芜湖、安庆、淮泗三道。1928年 废道,改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省设省长(省主席),县设 县长。省会先在安庆;抗日战争爆发后,省会临时迁往立 煌县(今金寨);抗战胜利后,省会迁至合肥。 13、1949年4月21日后,设皖北行署;同年5月,设皖南行 署· ,皖北行署驻合肥市,皖南行署驻芜湖市。1952年合 并皖南、皖北行署,恢复安徽省,省会设于合肥市。
2、根据《左传》的记载:夏禹曾在涂山(今怀远的当涂)大会 诸侯,说明安徽早就是著名的历史名地。西周时,在两淮 分封了许多国家,如向(怀远县东北)、英(六安西)、六(六 安)、蓼(霍邱西北)、巢(巢湖)、州来(风台)、钟离(临淮关)、 胡(阜阳)、谯(亳州)、桐(桐城)、宗、舒鸠、舒庸、舒蓼、 龙舒(皆在舒城、庐江)等,后陆续被吴、楚兼并。战国时 期的寿县、淮南是当时楚、蔡两国的最后都城所在地。 楚墓的铜鼎之重仅次于商代的司母戊大方鼎。
安徽省行政区划变革
安徽省行政区划变革1952年8月7日,皖南、皖北2行署区合设安徽省,驻合肥市。
1952年1、撤池州专区,铜陵、贵池、青阳、至德、东流5县划归安庆专区,太平、石隶2县划归徽州专区、繁昌、芜湖2县分别划归芜湖专区。
2、巢湖、宣城2专区合设芜湖专区,肥东、肥西2县分别划归滁县专区和六安专区。
3、撤安庆市中心区。
4、撤合肥市城郊区,设东邻区和西邻区。
5、宣城专区的宁国县划归徽州专区。
6、安庆市集贤区、大观区和枞阳区分别更名城中区、城西区和城东区。
7、芜湖市第一、二、三、四分别更名环城区、长街区、新芜区和河南区。
1953年1、设淮南市田家庵、大通、九龙岗和八公山4区。
2、界首撤市设县,由阜阳专区管辖。
3、撤宿城市。
4、徽州专区的屯溪市划归省直辖。
1954年合肥市东、西2郊区合设郊区。
1955年1、淮南市九龙岗区改设郊区;安庆市城中区改设郊区;撤芜湖市河南区。
2、省直辖的屯溪市划归徽州专区。
3、湖东县更名枞阳县;安庆市城东、城区两区分别更名东市区和西市区。
1956年1、撤徽州专区,辖县划归芜湖专区。
2、宿县和滁县2专区合设蚌埠专区。
3、撤安庆市郊区。
4、设铜关山、马鞍山2地级市。
5、徽州专区的屯溪市改由省直辖。
6、地级安庆市降格,划归安庆专区。
7、蚌埠市小蚌埠区更名郊区。
1958年1、撤铜陵县。
2、蚌埠专区的肥东县、芜湖专区的巢县和六安专区的肥西县划归合肥市。
3、芜湖专区的六安县划归六安专区。
4、铜关山市更名铜陵市。
5、省直辖的铜陵市划归安庆专区。
1959年1、撤淮南市郊区。
2、撤芜湖等20县,设萧砀、滁全、和含、郞广、怀望、首太、东至、庆丰8县。
3、设地级濉溪市。
4、县级安庆市升格,由安庆专区代管,5、炳辉县更名天长县;合肥市车站区更名南市区。
1960年1、复设铜陵县,由安庆专区管辖,设铜陵市铜关山区。
2、合肥市郊区更名蜀山区;安庆市东、西2市区分别更名迎江区、大观区。
1961年1、芜湖市设马塘、四褐山和裕溪口3区,环城、长街2区合设镜湖区。
安徽省名及简称的来历
安徽省名及简称的来历
明朝时安徽地区属南直隶,设有安庆府、徽州府等。
清初设江南省(辖原应天府南京所在区域),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巡抚衙门驻安庆)二省,这是安徽建省之始,取安庆、徽州二府的首字而得名。
古徽州府,辖六个县,即歙[shè]县、黟[yī]县、休宁、祁门、绩溪、婺[wù]源,治所在今歙县徽城镇(歙县人民政府驻地)。
古徽州府
前四个县现属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今属安徽省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
安徽为什么简称皖?原因是安徽以前的省会安庆,安庆是春秋时期诸侯国皖国的所在地,皖国的仁慈国君被后人尊称皖公,被认为是皖人始祖。
潜山县皖公塑像
另外安庆潜山县的天柱山,以前叫皖公山、皖山,潜山,有诗为证,唐李白《江上望皖公山》:“奇峯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宴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清姚鼐《送陈东浦方伯自江宁移任安徽》:“ 皖公先在望,泗上且须臾。
”
安徽安庆市潜山县天柱山
又有皖水,又名潜山东河,俗称后河,长江支流皖河的支流,流经现在的岳西县、潜山县、怀宁县。
还有皖城,及今天的潜山县。
皖国,皖人,皖山,皖水,皖城,故称皖。
安徽政区图(皖水、皖河)
据说,中国的国粹京剧来自于徽剧。
现在黄山市设有徽州区。
黄山地图(徽州区)。
安徽省市县名称由来
安徽十六座城市的名字由来合肥“合肥”之名始见史书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合肥”一名的由来,指来自埠湖的施水至合肥后,与逍遥津、金斗河、南淝河渚水相继汇合。
南朝宋置南豫州,于旧合肥县地置汝阴县。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汝阴县为合肥县。
从此,合肥之名就固定下来未再改过。
芜湖芜湖最早见于史籍的地名是“鸠兹”,春秋时期的《左传》上有所记载。
鸠兹城多湖塘沼泽地区,湖沼草丛,鸠鸟云集,因此得名。
公元前109年即汉武帝元封二年,鸠兹设县,易名芜湖。
在鸠兹附近有一大湖因“蓄水不深而生芜藻”,故得名芜湖。
蚌埠蚌埠,最早见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凤阳县志》,记载:“长淮卫至蚌埠二十公里内,土人取蚌得珠”。
蚌埠“古称采珠之地”,又有“真珠滩之说”。
淮南“淮南”之名最早出现在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
夏商时期,淮南属“淮夷”之地,又在淮水(也就是淮河)上游之南,故高祖大封群臣时得名“淮南”。
之后淮南的名称历经反复。
马鞍山原属当涂县地,《元和郡县志》记载当涂县:“以涂山为邑,故以名焉。
”1906年起,南山、向山等地相继发现铁矿,矿石集中在马鞍山江岸装船外运。
1954年置马鞍山镇,属当涂县。
1956年由马鞍山矿区和采石镇设马鞍山市。
因西侧沿江有马鞍山,故名。
淮北淮北,1971年更为现名,以前称作“濉溪”。
元和四年(809年)置宿州,1950年析宿县西境置濉溪县,县城设在濉溪口。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828《凤阳府山川考》:濉溪口“汴水入睢之口”。
濉溪县以濉溪而得名。
铜陵《明一统志》中记载:铜官山“在铜陵县南一十里,又名利国山,有泉源,冬夏不竭,可以浸铁烹铜。
旧尝于此置铜官场。
”铜陵因铜官山而得名。
东汉时期,设置铜官镇,南唐保大九年(951年),改义安县为铜陵县。
1958年,撤销县建制,并入铜官山市,改名铜陵市;1972年,恢复铜陵市建制至今。
安庆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德庆军为安庆军"作军号名称出现,由“同安郡”和“德庆军"各取一字而命名,含“平安吉庆"意。
安徽行政区划
安徽概况•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市辖区市以下行政区划之一。
1949年合肥、蚌埠、安庆、芜湖等城市,始设市辖区及市辖区人民政府。
1953--1954年合肥、蚌埠、安庆、芜湖、淮南等市相继建立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行政机关改称市辖区人民委员会。
1960年一度改建城市人民公社,1962年恢复原建制。
1968年改人民委员会为革命委员会,1980年改称市辖区人民政府,迄今不变。
1989年全省有市辖区人民政府35个。
县辖区县以下行政区划单位之一。
1929年县划分为自治区,设区公所为自治机关。
1931年共设区公所417个。
同期皖西革命根据地曾设区苏维埃(即区工农兵代表大会)为一级政权,1935年改设区署(1939年改为县以下督导机关)。
1940年淮北、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曾设区人民代表会、区行政委员会,分别为权力机关和执行机关,其办事机构为区署。
1947年各县区署一律裁撤。
1949--1953年全省各地或设区人民政府,或设区公所。
1954年一律设区公所,为县人民委员会派出机关。
1955--1957年全省保留318个区公所,并与中共区委会合并,改为县委派出机关。
1968年区公所(区委会)改称区革命领导小组或区革命委员会。
1980 年复称区公所或区委会。
1989年全省区公所计有464 个。
镇县、市以下集镇行政区划。
清末至民国初年,为一级地方自治区划,设镇自治公所,内设镇议事会、镇董事会,为议决机关和执行机关,1914年废止。
1930一1931年设镇民大会、镇公所,分别为自治议决机关和执行机关。
1932年改镇公所为联保办公处。
1939年复置镇公所。
1940年后淮北、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曾设镇人民代表会和镇行政委员会,分别为权力机关和执行机关,办事机构为镇公所。
1949—1955年,或设镇人民政府,或设镇公所,均作为县、区政府派出机关。
1956年起,一律设镇人民代表大会、镇人民委员会,分别为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1958年部分镇改为人民公社。
安徽省有哪些市区县
安徽省有哪些市区县安徽省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
作为中国人口众多的省份之一,安徽省下辖着16个地级行政区,包括12个市和16个县。
下面将逐一介绍安徽省的市区县。
第一、合肥市: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也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作为“徽派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合肥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合肥市是安徽省的工业重镇,拥有很多知名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第二、芜湖市:芜湖市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被誉为“中国汽车之都”。
这里有许多重要的汽车和机械制造企业。
除了工业,芜湖市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如名胜区宏村和南陵等。
第三、蚌埠市:蚌埠市是安徽省的重要工业城市之一。
蚌埠市以钢铁和纺织业而闻名。
蚌埠市也是中国的一个历史名城,有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古街道、古庙宇等。
第四、淮南市:淮南市是安徽省的重要工业城市之一,以煤炭和钢铁产业而著名。
淮南市也是中国的能源基地之一,拥有许多煤矿和电厂。
第五、马鞍山市:马鞍山市是安徽省的一座山区城市,以钢铁和金属冶炼工业而闻名。
同时,马鞍山市还拥有美丽的自然风景和旅游资源,如天柱山和花山等。
第六、淮北市:淮北市是安徽省的重要工业城市之一,以煤炭产业著称。
淮北市还有许多自然景点,如五龙山和太湖等。
第七、铜陵市:铜陵市是安徽省的重要冶金工业城市之一,以铜业而闻名。
铜陵市还有许多自然风景和旅游景点,如狮子山和皖南古村等。
第八、安庆市:安庆市是安徽省的历史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安庆市还有许多自然景点,如天柱山和华山等。
第九、黄山市:黄山市是安徽省最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黄山市以壮丽的山水景色、雄奇的峰岭和奇特的云海而闻名,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第十、滁州市:滁州市是安徽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许多古建筑和文化景点。
滁州市还有美丽的自然景色,如天岳山和南湖等。
第十一、阜阳市:阜阳市是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农业城市,以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要经济支柱。
安徽省
安徽省更新时间:2005年9月29日【导航】安徽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安徽省1949年以后区划沿革安徽省概况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淮南市马鞍山市淮北市铜陵市安庆市黄山市滁州市阜阳市宿州市巢湖市六安市亳州市池州市宣城市安徽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2005年区划变更情况:1.调整安庆市部分行政区划(国务院2005年5月13日批准国函[2005]38号)。
(1)将安庆市郊区的老峰镇、龙狮桥乡、长风乡、新洲乡划归安庆市迎江区管辖。
(2)将安庆市郊区的十里铺乡(不含眉山、象册、苏岗、砂桥、罗冲5个村)和怀宁县的海口镇、山口乡划归安庆市大观区管辖。
(3)安庆市郊区更名为安庆市宜秀区,将怀宁县的大龙山镇、五横乡和桐城市的罗岭镇划归宜秀区管辖。
宜秀区人民政府驻地由迎江区青少年宫路迁至大龙山镇。
2.调整芜湖市部分行政区划(国务院2005年9月13日批准国函[2005]77号)。
(1)撤销芜湖市新芜区、镜湖区,设立新的芜湖市镜湖区。
将原新芜区、镜湖区的行政区域和鸠江区的荆山街道以及湾里镇的广福、莲塘2个居委会划归镜湖区管辖。
镜湖区人民政府驻北京东路。
(2)设立芜湖市三山区,将马塘区的三山、保定2个街道和繁昌县的峨桥镇划归三山区管辖。
三山区人民政府驻三华路。
(3)马塘区更名为弋江区。
将芜湖县火龙岗镇划归弋江区管辖。
弋江区人民政府驻利民路。
安徽省概况简称皖,省会合肥市。
面积13万多平方千米,人口5986万(2000年)。
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
唐大部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为安徽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复安徽省,省名至今未变。
安徽区域地理
安徽地图安徽,简称“皖”,为中国内陆省份,地理上属于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中部经济区;兼跨长江、淮河,是国内南北地理交汇过渡地带。
距东海约300公里,属近海内陆地区。
省会合肥市,清朝后期和民国时期安庆曾为省会。
别名:皖行政区类别:省所属地区:中国下辖地区:17地级市,5县级市,56县政府驻地:合肥地理位置:华东腹地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人口:6740.8万(2008年末)方言:北方官话、吴语、徽语气候条件: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著名景点:黄山,九华山,天柱山,西递,宏村,凤阳明皇陵,太极洞省树:黄山松(迎客松)省花:黄山杜鹃省鸟:灰喜鹊著名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理位置安徽位于中国东南部,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以长江为界,形成了皖南皖北两大地域。
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全省面积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
其中:淮河流域6.7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6.6万平方公里,新安江流域0.65万平方公里。
省名由来安徽于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原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两省),因最初江南左布政使司地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七府,及滁、和、广(德)三州,官方文书便简称为“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其后又成为“安徽布政使司”,最后从安庆[3]、徽州[4]各取两个首字,简称“安徽”。
安徽地名由此出。
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皖”为“美好”之意,“皖山皖水”意为“锦绣河山”,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
历史背景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
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
亳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都,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安徽气候安徽地处中纬度地带,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综合影响下,安徽属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
安徽省的3市6县,名字你不一定会读
安徽省的3市6县,名字你不一定会读1、亳州市亳【bó】州,亳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后周置毫州。
据《续通典》,“遥取古南毫之名以名州”。
1912年改县。
据《后汉书》:“簿,汤所都”。
杜豫曰:“蒙城西北有簿城,中有汤彖”。
以古簿地而得名。
“簿”与“亳”同音。
1986年设市。
亳州市,安徽省地级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三角经济圈的直接辐射区、中原经济区成员城市。
享有药都的美誉。
亳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花戏楼、华祖庵、古井镇、天静宫、尉迟寺、东太清宫、曹操运兵道等旅游景点。
2、六安市六【lù】安市,六安之名始于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国,历史悠久。
因舜封皋陶于六(Lù),故后世称六安为皋城。
六安,位于安徽省西部,处于长江与淮河之间,大别山北麓,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西翼。
为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合肥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
素有“白鹅王国、羽绒之都”美誉。
六安是“国家级园林城市”,这里人居环境优美,有白马尖、天堂寨、九公寨、万佛湖等知名景点。
3、蚌埠市蚌【bèng】埠市,因自古盛产河蚌珍珠而得名,又被誉为“珍珠城”。
蚌埠,是安徽省地级市,1947年元旦设市,是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地级市。
蚌埠是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素有禹会诸侯地,淮上明珠城之称。
蚌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安徽省旅游中心城市。
著名景点有龙子湖,张公山,双墩遗址,珠园等。
4、涡阳县涡【guō】阳县,北魏置涡阳县。
据《水经注》:涡水“又东南迳涡阳城北”。
可见涡阳在设县之初即在涡水之南。
应名涡阴,取名“涡阳”名实不符涡阳县,安徽省亳州市辖县。
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皖、豫交界,有“皖北门户”之称,铁路、公路、水运“三通汇流”。
涡阳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市县、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
有涡阳天静宫、嵇康墓、陈传卧迹、范蠡冢等旅游景点。
(史上最全)中国2843个县级政权得名由来—安徽篇上
(史上最全)中国2843个县级政权得名由来—安徽篇上(合肥、芜湖、蚌埠、淮南、马鞍山、淮北、铜陵、安庆)—————————————————————————————安徽,简称皖,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
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
合肥市,《尔雅》释义:“归异出同”曰肥,这是肥水得名的依据。
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一说因古时庐州由合州改名而得名)。
又称庐州、庐阳、合淝。
瑶海区,以瑶海公园而得名。
庐阳区,合肥庐阳区是历史上的古庐州城,故名。
蜀山区,以蜀山湖而得名。
包河区,因辖区内的包河景区而得名。
肥东县,1949年以原合肥县东部地区置肥东县。
因在合肥之东,故名。
肥西县,1948年析合肥县地置肥西县,因位于合肥之西而得名。
长丰县,在合肥市北。
1964年置长丰县,因此县大部分原系寿县东部地区,历史上曾是寿县的长丰乡,故名。
庐江县,在合肥市南。
隋置庐江县。
据《读史方舆纪要》:“庐江盖因旧郡而名。
”又称舒县、潜川、昆乡。
巢湖市,在合肥市东南。
唐置巢县。
因古巢国为名。
1983年改为巢湖市,因巢湖得名。
又称巢县。
———————————————————————————————————————芜湖市,在合肥东南。
汉初置芜湖县。
1949年设芜湖市。
据《太平寰宇记》:芜湖:“在芜湖侧,以其地卑,蓄水泞深,而生芜藻,故曰芜湖,因此名县。
”又称祝兹、祝松、皋夷、勾慈、中江、鸠江。
镜湖区,以镜湖风景区在区内,定今名。
弋江区,以青弋江得名。
鸠江区,成立于1990年,沿用芜湖古称“鸠兹”、“长江”之意而得名。
三山区,以驻地三山镇而得名。
无为县,始建制于隋朝,县名取“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之意。
又称濡须。
芜湖县,据《太平寰宇记》卷105太平州芜湖县;在芜湖侧,以其地卑,畜水泞深,而生芜藻,故曰芜湖,因此名县。
繁昌县,据《帝王世纪》载:魏文帝登禅于曲蠡之繁阳亭,为县曰繁昌。
是繁昌因繁昌亭而得名。
南陵县,据《三辅黄图》卷6《陵墓》:“文帝母薄姬南陵,在霸陵南,故曰南陵。
安徽省情常识(全面整理)
安徽省情常识(全面整理)安徽省情常识一、安徽概况㈠地理位置与面积1.地理位置安徽省地处江淮咽喉,襟江近海,承东启西,沟通南北。
位于黄淮海大平原南部,属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东南部内陆省份。
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居华东地区腹地。
境内有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
2.面积安徽省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45%,居华东第3位,全国第22位。
长江、淮河横贯其间,将全省分为淮北(皖北)、江淮(皖中)、江南(皖南)三大自然地理区。
㈡人口与行政区划1.人口安徽是全国人口较多、人口密度较高的省份之一。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全省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6862.0万人,常住人口为5950.1万人,城镇化率43.01%。
阜阳市临泉县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县,黄山市黟县为全省人口最少的县。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安徽人口年龄类型由成年型开始进入老年型。
65岁及以上人口为605.7万人,占10.18%。
安徽现有少数民族55个,其中回族人口最多,其次为蒙古族、满族、苗族、彝族、壮族等。
少数民族居住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沿淮淮北多且集中,沿江江南少且分散。
2.行政区划安徽现有16个省辖市(地级市),6个县级市,56个县,43个市辖区,220个街道办事处,1716个乡镇(其中镇997个、乡719个)。
16个省辖市: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
6个县级市:合肥的巢湖市,阜阳的界首市,滁州的天长市、明光市,宣城的宁国市,安庆的桐城市。
安徽省省树为黄山松,省花为皖杜鹃,省鸟为灰喜鹊。
㈢建省历史1.安徽建省沿革康熙6年(公元1667年)正式撤消江南省,改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右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至此安徽正式建省(安徽省诞生纪念日:1667年8月30日)。
安徽省当时辖七府(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三州(和州、滁州、广德州)。
建省以来,安徽划走了哪些县?有2个家喻户晓!
建省以来,安徽划走了哪些县?有2个家喻户晓!原创安徽官方汽车售票皖美出行昨天你知道安徽省是哪一年出生的吗?今年多少岁了?你知道有哪些县以前属于安徽而现在属于江苏?你知道安徽年龄最小的县是哪个吗?01安徽省是怎么来的?在中国所有省中安徽其实是一个年龄比较小的省安徽的雏形诞生在明朝凤阳人朱元璋将淮北、淮南、江南组合在一起当时称之为(南)直隶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安徽、江苏、上海▼明朝时期南直隶地图清朝时期先是将南直隶改为了江南省之后善于出宫撩妹的康熙帝又将江南省拆分成东西两个部分西半部以“安庆”“徽州”首字命名叫安徽这标志着安徽正式诞生这一年是1667年▼清朝时期安徽八府地图02安徽最冷最冷的冷知识从清朝建省至今安徽的行政区划和版图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有些变化可谓是匪夷所思!!一起跟着皖美君来毁下三观吧!建省以来安徽划走了哪些县?拿民国安徽地图与当代安徽地图进行对比很清楚地看到安徽的版图有明显的变化尤其是东北部更显著▼ 1927年安徽地图自清朝建省至今有4个县先后离开了安徽它们分别是盱眙县对!就是那个“盱眙小龙虾”的盱眙▼ 1947年安徽分县地图,黑圈内即为泗洪、盱眙它位于洪泽湖之滨是著名的鱼米之乡1955年因治理淮河的需要将盱眙从安徽省划归了江苏省今属于江苏省淮安市▼泗洪、盱眙位置图泗洪县泗洪县与泗县原为一体后拆分成两个县与盱眙的情况一样为治理淮河1955年将泗洪划归了江苏省今属于江苏省宿迁市▼盱眙地图公众号内回复关键词【地图】即可获取安徽及各县市地图~皖美出行安徽官方联网汽车售票平台,关注即可实现:汽车站同步的车次查询、购票上车、实时余票查询,定制班线、旅游/商务包车也即将上线。
158篇原创内容公众号英山县英山在清朝时期属于六安州位于大别山西麓▼黑圈即为英山位置示意图1936年为了扼杀中国工农革命国民党政府将英山县由安徽省划归湖北省今属于湖北省黄冈市▼ 英山地图婺源县如今的婺源炙手可热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农村”婺源千年起来皆属于古徽州是徽州六县之一也曾是安徽最南的地方▼ 黑圈为婺源位置示意图1934年蒋介石出于所谓剿匪的需要婺源被第一次划归江西省管辖后来婺源人发起“回皖运动”经过十多年的争取1947年婺源又重新回归安徽▼ 婺源地图但不久后历史又添变数1949年出于军事管理的需要婺源再一次由安徽省划归了江西省持续至今当然有失也有得有些县离开了安徽也有一些县加入了安徽的大家庭1955年江苏省砀山县、萧县划归了安徽省一举刷新了安徽最北端位置▼ 黑圈为砀山、萧县位置示意图,当时不属于安徽于是“砀山酥梨”“萧县葡萄”“萧县羊肉”也成为了安徽的地域品牌安徽最年轻的3个县你知道安徽年纪最小的县是哪个吗?在安徽有3个县都是同一年出生迄今不过50多年的历史这便是长丰、固镇、利辛三县都建县于1965年三个新县都是周边邻县各划出一部分拼凑而成▼ 黑圈即为1958年长丰、利辛、固镇三县位置示意图长丰由肥东、肥西、寿县、定远四县边缘组合而成▼ 长丰建县前区域图利辛由阜阳、涡阳、蒙城、凤台四县划出部分地区组合而成▼ 利辛建县前区域图固镇由宿县、灵璧、怀远、五河四县部分地区组合而成▼ 固镇建县前区域图安徽“退步”最大的县是哪些?在历史的演进中有的县的地位逐步提升而也有的县的地位却逐步下降变动最大的县要数凤阳和当涂凤阳县朱元璋是凤阳人坐上皇帝后他提升凤阳为中都城一度想迁都于此这可谓是凤阳历史上地位的巅峰▼ 明朝时期凤阳府地图后来即使没做成都城凤阳县也是凤阳府城所在地一度统领整个皖北地位显赫当涂县提到当涂安徽人对其印象可能不深似乎只以为它只是一座普通的皖南小城其实当涂历史上曾为太平府城统领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是今日芜马地区的政治中心也是南京的门户▼ 清朝时期太平府地图合肥是小县城吗?庐州改名为合肥吗?明清时期安徽有八个府(相当于如今的地级市)其中皖中即为庐州府庐州府统领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巢县、无为(后独立)▼ 庐州府地图而庐州府城即位于合肥所以合肥历史上是地地道道的府城而非小县城庐州之名始于隋朝而合肥之名却早在八百多年前就已出现明清时期庐州与合肥是并列关系因合肥为庐州府城所在地故合肥又被称为庐州▼ 庐州府城图通过地图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安徽建省以来的行政区划变动不仅有清朝、民国新中国时期亦是如此▼ 皖北皖南行政公署▼ 1980年安徽省地图。
安徽省市县名称由来
安徽省市县名称由来第一篇:安徽省市县名称由来安徽十六座城市的名字由来合肥“合肥”之名始见史书于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合肥”一名的由来,指来自埠湖的施水至合肥后,与逍遥津、金斗河、南淝河渚水相继汇合。
南朝宋置南豫州,于旧合肥县地置汝阴县。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汝阴县为合肥县。
从此,合肥之名就固定下来未再改过。
芜湖芜湖最早见于史籍的地名是“鸠兹”,春秋时期的《左传》上有所记载。
鸠兹城多湖塘沼泽地区,湖沼草丛,鸠鸟云集,因此得名。
公元前109年即汉武帝元封二年,鸠兹设县,易名芜湖。
在鸠兹附近有一大湖因“蓄水不深而生芜藻”,故得名芜湖。
蚌埠蚌埠,最早见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凤阳县志》,记载:“长淮卫至蚌埠二十公里内,土人取蚌得珠”。
蚌埠“古称采珠之地”,又有“真珠滩之说”。
淮南“淮南”之名最早出现在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
夏商时期,淮南属“淮夷”之地,又在淮水(也就是淮河)上游之南,故高祖大封群臣时得名“淮南”。
之后淮南的名称历经反复。
马鞍山原属当涂县地,《元和郡县志》记载当涂县:“以涂山为邑,故以名焉。
”1906年起,南山、向山等地相继发现铁矿,矿石集中在马鞍山江岸装船外运。
1954年置马鞍山镇,属当涂县。
1956年由马鞍山矿区和采石镇设马鞍山市。
因西侧沿江有马鞍山,故名。
淮北淮北,1971年更为现名,以前称作“濉溪”。
元和四年(809年)置宿州,1950年析宿县西境置濉溪县,县城设在濉溪口。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828《凤阳府山川考》:濉溪口“汴水入睢之口”。
濉溪县以濉溪而得名。
铜陵《明一统志》中记载:铜官山“在铜陵县南一十里,又名利国山,有泉源,冬夏不竭,可以浸铁烹铜。
旧尝于此置铜官场。
”铜陵因铜官山而得名。
东汉时期,设置铜官镇,南唐保大九年(951年),改义安县为铜陵县。
1958年,撤销县建制,并入铜官山市,改名铜陵市;1972年,恢复铜陵市建制至今。
安徽建省及其历史沿革
安徽建省及其历史沿⾰安徽建省是⼀件划时代的⼤事。
从历史上看,尽管安徽境内⼭河壮丽,民⾩物丰,但它不同于⼭东、⼭西等省—— 有固定的地域、稳定的名称和统⼀的⾏政机构。
相对来说,是⼀个⽐较年轻的省份。
但江淮地区的⼈⽂历史却是很古⽼的。
传说舜时掌管刑法之皋陶死后,⼦孙封于英、六,成为东⽅偃姓部落群始祖。
禹贡时为扬州及徐、豫⼆州之域。
西周时期,⽅国林⽴,省境有徐、英、蓼六、皖、宗、巢、桐、群舒、胡、焦、向等国,史称“东夷”或“淮夷”。
春秋时吴头楚尾。
战国为楚地。
秦在省境分置九江、泗⽔、衡⼭、砀、陈诸郡。
汉初为淮南国,后分属扬、徐、豫三州。
据《安徽概览》记载:晋属晋熙、南谯、庐江、汝阴、南梁、陈留、谯郡、淮南、下邳、阳平、沛郡、邱、历阳、宣城、上党、新安、浔阳、临淮、钟离等郡。
隋置同安、宣城、新安、钟离、淮南、庐江历阳、谯郡、汝阳等郡。
唐分属江南、淮南、河南三道,辖舒、庐、寿、颍、亳、宿、滁、和、濠、宣歙、池、徐、泗、扬等州。
五代⼤抵因唐之旧。
宋属江南、淮南⼆路及京东西路;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绍兴和谈议成,划淮河以北于⾦。
元置⾏省。
明废省,改设13 个布政使司,管辖府、州、县,安徽直⾪南京。
清初按明制,不久实⾏省、道、府(直⾪州、厅)、散州(散厅县)四级管理体制。
清顺治⼆年(公元1645 年)豫亲王多铎定江南,改江南直⾪为江南布政使司(即江南省),统领上下两江。
由于江南省地域过⼴(包括今安徽、江苏和上海市等),吏事繁冗,为了改变这⼀状况清政府于顺治⼗⼋年(公元1661 年),开始析江南省为左、右布政使司。
右布政使司驻苏州;左布政使司驻江宁,辖今安全全境,含淮安、扬州⼆府与直⾪徐州,管理上江财政等事宜。
康熙元年(公元1662 年)始设安徽巡抚,驻安庆,“掌⼀省之政”;康熙三年(公元1661年),江南分设两按察使,⼀驻江宁,⼀驻安庆;康熙五年(公元1666 年),⼀⽅⾯改称安徽按察使司,负责全省司法事务,另⼀⽅⾯划淮安、扬州⼆府与徐州归属右布政使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历史沿革与县市名录综述安徽省历史沿革:安徽历史悠久,早在二、三十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生活在这块土地上。
原始社会晚期,生活在今皖中、皖西和皖北的居民属夷族系统,皖南大部分地区为越族栖息地,大别山以南靠湖北、江西长江沿岸属三苗族。
夏商见于史籍的有涂山、南巢、六、英、虎方、林方、人方。
西周王朝在今皖西北分封一些小国,如焦、夷、沈、胡等,而以东仍是分散的氏族部落方国。
春秋大国争霸,这些封国和方国先后沦为吴、越、楚所有。
战国后期,安徽全境并归强楚,楚畏秦逼,亦由湖北辗转迁都至今寿县。
秦灭六国,推行郡县制,涉及今安徽的有九江郡、泗水郡、砀郡、颍川郡、会稽(吴)郡,可考的县有25个。
西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安徽郡县分隶淮南、荆、淮阳、梁等国。
景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众建诸侯而小其国,王侯食邑略如郡县。
武帝设十三部刺史,安徽分属扬、豫、徐三州。
扬州辖丹阳、九江、庐江3郡和六安国,徐州辖临淮郡、楚国,豫州辖沛、汝南两郡和梁国,共74县。
东汉沿袭西汉旧制,稍作调整而已,扬州辖丹阳、九江、庐江3郡,豫州辖汝南郡、陈国、沛国、梁国,徐州辖彭城国、下邳国,共69县。
三国时期,安徽为魏、吴分割。
魏属豫州辖安丰、汝南、谯3郡和梁国、沛国,徐州辖下邳郡、彭城国,扬州辖庐江、淮南两郡,置39县。
吴属扬州辖丹阳、新都、庐江3郡,置19县。
西晋安徽仍属扬、徐、豫三州。
扬州辖淮南、庐江、丹阳、宣城、新安5郡;徐州辖临淮郡、彭城国、下邳国;豫州辖汝阴、安丰两郡和沛国、谯国、梁国。
共设74县。
东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繁,建制置废无常,地方归属不定,加之侨置郡县,因此安徽区划比较混乱。
隋罢郡为州,以州统县,先后设颍、亳、宋、陈、徐、仁、寿、庐、熙、和、濠、滁、扬、蒋、宣、歙等17州,辖55县。
大业初,复汉制,安徽分属扬、豫、徐三州。
徐州领彭城、下邳2郡,豫州领梁、谯、汝阴、淮阳4郡,扬州领淮南、庐江、同安、历阳、江都、钟离、丹阳、宣城、新安9郡。
共56县。
唐贞观元年,实行道、州(郡)、县三级管理,安徽为河南、淮南、江南三道分领。
其中,河南道辖颍、亳、宋、徐、泗5州,淮南道辖濠、扬、滁、和、庐、寿、舒7州,江南道辖宣、歙2州。
共设44县。
中唐时期,道成为正式行政区划,安徽分属河南、淮南、江南东、江南西四道。
河南道领颍、亳、宋、徐、泗5州,淮南道领扬、滁、濠、寿、庐、和、舒7州,江南东道先后领歙、日升2州,江南西道先后领宣、池2州。
共55县,1军。
晚唐藩镇林立,安徽境内有4个节镇。
宣武军治宋州,领亳、颍、宋3州;武宁军辖徐、宿、濠、泗4州;淮南节度使抚有扬、滁、寿、庐、和、舒、光、黄8州;宁国军有宣、歙、池3州。
五代十国时期,淮北地区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所据,江淮、江南地区先后为吴国、南唐所据,行政区划制度仍循唐末藩镇、州、县制。
北宋立国,实行路、府(州)、县(军、监)三级制,安徽分属5个路。
京东西路辖单、徐2州,京西北路辖颍州,淮南东路辖亳、宿、泗、扬、滁5州,淮南西路辖庐、和、舒、濠4州和六安、无为2军及寿春1府,江南东路辖宣、歙(徽)、池、太平4州和广德1军。
共计62县,2监。
南宋在淮河以南设淮南东、淮南西、江南西3个道,领3府8州7军,辖51县2监。
金国在淮河以北安徽境内设南京路、山东西路,领7州16县。
元朝实行省、路(府、直隶州)、散州(军)、县四级制,行政区划繁复,隶属关系混乱多变。
安徽分属3个行省:中书省领济宁路,辖境内1县;河南行省领归德府(辖徐、宿、亳3州)、汝宁府(辖颍州)、庐州路(辖无为、六安、和州3州)、安丰路(辖濠州)、安庆路(直管6县)、扬州路(辖滁州)、淮安路(辖泗州);江浙行省领宁国路(直管6县)、徽州路(直管5县和婺源州)、太平路(直管3县)、池州路(直管6县)、广德路(直管2县)。
共计60个县。
明朝实行三级区划,南北直隶和布政使司为一级区划,府、直隶州(厅)为二级区划,散州、县(厅)为三级区划。
安徽属南直隶西部地区,设凤阳、庐州、安庆、太平、池州、宁国、徽州7府,及徐州、滁州、和州、广德4直隶州。
共置49个县,7个散州。
清朝初期,改南直隶为江南省,二、三级区划仍袭明制。
清顺治十八年(1661),江南省划为左、右两藩分片治理。
康熙四年(1665),调整左、右藩辖区,奠定了安徽、江苏两省的疆域。
康熙六年(1667)正式建省,取安庆府和徽州府首字合成为省名。
乾隆二十五年(1760),定安庆为省垣,健全了省级三司衙门。
同治四年(1865),析为三道:凤颍六泗道领2府2直隶州,共19县(州)。
凤阳府辖凤阳县、怀远县、定远县、凤台县、寿州、宿州(领灵璧县),颍州府辖阜阳县、颍上县、霍邱县、涡阳县、亳州、太和县、蒙城县,六安直隶州辖霍山县、英山县(今属湖北省),泗州直隶州辖天长县、五河县、盱眙县(今属江苏省)。
安庐滁和道领2府2直隶州,共14县(州)。
安庆府辖怀宁县、桐城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庐州府辖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巢县、无为州,滁州(直隶州),辖全椒县、来安县,和州直隶州辖含山县。
徽宁池太道领4府1直隶州,共22县。
徽州府辖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婺源县(今属江西省),宁国府辖宣城县、宁国县、泾县、太平县、旌德县、南陵县,池州府辖贵池县、青阳县、铜陵县、石埭县、建德县、东流县,太平府辖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广德直隶州辖建平县。
与现今安徽辖区比较,少砀山县、萧县,属江苏省淮徐道,多婺源县、盱眙县、英山县,基本与今安徽境域同。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实行省、道、县三级制。
安庆道辖怀宁、桐城、太湖、潜山、宿松、望江、合肥、庐江、舒城、巢县、无为、和县、含山、六安、霍山、英山等16县,芜湖道辖芜湖、繁昌、当涂、宣城、南陵、泾县、太平、旌德、宁国、歙县、休宁、祁门、绩溪、贵池、铜陵、石埭、东流、至德、青阳、广德、黟县、婺源等22县,淮泗道辖凤阳、定远、凤台、怀远、灵璧、寿县、宿县、阜阳、颍上、太和、霍邱、蒙城、涡阳、亳县、泗县、五河、盱眙、天长、滁县、全椒、来安等21县。
共59县。
今砀山县、萧县属江苏省徐海道。
国民党统治安徽后,于1928年改行省、县两级制,设60县。
1932年,推行行政督察专员制,为省的派出机构,所辖区称为专区。
安徽全省划为10个专区。
1945年,第一专区辖怀宁、桐城、潜山、宿松、望江、太湖、岳西等7县,第二专区辖六安、立煌、舒城、霍山、霍邱等5县,第三专区辖阜阳、亳县、临泉、颍上、太和、涡阳等6县,第四专区辖宿县、蒙城、灵璧、五河、泗县等5县,第五专区辖嘉山、凤阳、滁县、来安、天长、盱眙(今属江苏省)等6县,第六专区辖芜湖、宣城、泾县、广德、当涂、南陵、郎溪、繁昌等8县,第七专区辖休宁、歙县、祁门、黟县、绩溪、宁国、旌德、婺源(今属江西省)等8县,第八专区辖贵池、至德、太平、东流、石埭、青阳、铜陵等7县,第九专区辖巢县、全椒、和县、含山、无为、庐江等6县,第十专区辖寿县、合肥、定远、怀远、凤台等5县。
1947年元旦,正式成立蚌埠市。
至此,安徽省辖1市63县,砀山县、萧县仍属江苏省。
1949年5月,中共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和皖南人民行政公署。
建国后,1952年8月,撤销皖北、皖南行署,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省会设在合肥。
1953年2月江浦划归江苏省,1955年3月盱眙划归江苏省安徽简称皖,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建省,取安庆、徽州两府首字为省名,现省会合肥市。
安徽历史悠久,是个人文大省,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0多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1座。
古寿春(今寿县)在战国末曾为楚都。
秦末,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发生在宿州大泽乡,随后刘项又决战于皖东北一带。
三国时期,江淮之间为魏吴争战之地。
东晋时期,在淮南八公山一带发生了著名的淝水之战。
唐宋时期,李白、杜牧、刘禹锡、欧阳修等文坛泰斗都在江淮大地上留下著名的诗篇。
元末郭子兴、朱元璋起兵濠州(今凤阳、定远一带),朱元璋最终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明朝。
辛亥革命前夕,发生过徐锡麟刺杀恩铭(安徽巡抚)、熊成基领导马炮营起义等较有影响的事件。
1941年1月,在泾县(新四军军部)一带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1978年冬,凤阳小岗村农民创造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在安徽历史上,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层出不穷,群星灿烂。
较为著名的有管子、老子、庄子、曹操、曹丕、曹植、华佗、包拯、梅尧臣、朱熹、方以智、戴震、方苞、程大位、程长庚、邓石如、黄宾虹、陈独秀、胡适、陶行知、冯玉祥、王稼祥、邓稼先等。
在我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文化学术流派有建安文学、桐城文派、新安画派、皖南考据学派。
文房四宝(宣纸、徽墨、宣笔、歙砚)、徽州四雕(砖、石、竹、木)、芜湖铁画、阜阳剪纸等,则集中反映了安徽劳动人民的才智。
安徽省县市名录合肥市:长丰肥东(店埠) 肥西(上派) 东市区西市区郊区蜀山区淮南市:凤台蚌埠市:固镇(1965-7-1) 五河怀远芜湖市:芜湖(湾址) 繁昌南陵铜陵市:铜陵马鞍山市: 当涂淮北市:濉溪宿州(县)市:砀山萧县(龙城) 灵壁泗县阜阳市:界首市太和临泉阜南颍上亳州(县)市:(1986县级 2000地级) 涡阳蒙城利辛谯城区滁州(县)市:天长市(炳辉)(1994-1) 明光市(嘉山) 凤阳(府城) 定远来安(新安) 全椒(襄河)六安市(1999-9-10地级): 霍邱(丘) 金寨(梅山) 寿县霍山舒城安庆市:岳西(天堂) 潜山(梅城) 桐城市太湖枞阳怀宁(石牌) 宿松望江巢湖市(1999地级): 含山(环峰) 和县(历阳) 无为庐江黄山(屯溪)市:黟县(碧阳) 歙县(徽城太平) 祁门休宁(海阳)宣州市(宣城2001-1-10地级): 郎溪广德(桃州) 泾县宁国市(河沥溪镇1997-3-11)旌德(旌阳) 绩溪(华阳)贵池市(池州):青阳石台东至(尧渡)1997年17市 61县合肥市:庐阳区 | 瑶海区 | 蜀山区 | 包河区 | 长丰县 | 肥东县 | 肥西县芜湖市:镜湖区 | 弋江区 | 鸠江区 | 三山区 | 芜湖县 | 南陵县 | 繁昌县蚌埠市:蚌山区 | 龙子湖区 | 禹会区 | 淮上区 | 怀远县 | 固镇县 | 五河县淮南市:田家庵区 | 大通区 | 谢家集区 | 八公山区 | 潘集区 | 凤台县马鞍山市:雨山区 | 花山区 | 金家庄区 | 当涂县淮北市:相山区 | 杜集区 | 烈山区 | 濉溪县铜陵市:铜官山区 | 狮子山区 | 郊区 | 铜陵县安庆市:迎江区 | 大观区 | 宜秀区 | 桐城市 | 宿松县 | 枞阳县 | 太湖县| 怀宁县 | 岳西县 | 望江县 | 潜山县黄山市:屯溪区 | 黄山区 | 徽州区 | 休宁县 | 歙县 | 祁门县 | 黟县滁州市:琅琊区 | 南谯区 | 天长市 | 明光市 | 全椒县 | 来安县 | 定远县 | 凤阳县阜阳市:颍州区 | 颍东区 | 颍泉区 | 界首市 | 临泉县 | 颍上县 | 阜南县| 太和县宿州市:埇桥区 | 萧县 | 泗县 | 砀山县 | 灵璧县巢湖市:居巢区 | 含山县 | 无为县 | 庐江县 | 和县六安市:金安区 | 裕安区 | 寿县 | 霍山县 | 霍邱县 | 舒城县 | 金寨县亳州市:谯城区 | 利辛县 | 涡阳县 | 蒙城县池州市:贵池区 | 东至县 | 石台县 | 青阳县宣城市:宣州区 | 宁国市 | 广德县 | 郎溪县 | 泾县 | 旌德县 | 绩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