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心城市结构的形成与实践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两个现实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东京 20 世 纪 50 年 代 开 始 , 伴 随 着 日 本 经 济 的高速增长, 东京都心的商务功能迅速发展, 很快形成高度发达的中央商务区 (CBD), 但 与此同时, 城市功能的规模效益下降、 通勤 长时间化、 环境恶化等大城市问题日益严重。 东 京 三 次 实 施 “ 副 都 心 ” 战 略 。 1958 年, 为了缓解市中心区过度拥挤而引发的地 价、 交通、 环境等问题, 东京提出了 “首都 圈整备计划”, 主要内容是建设新宿、 池袋、 涩谷三个副都心。 1982 年, 东京为了进一步 疏解市中心的商务功能和商务压力, 提出了 “东京都长期计划”, 建议将生活、 周转功能 和教育、 研究设施向东京外围地区疏散, 建 设大崎、 上野—浅草、 锦丝町—龟户三个副 都心。 1987 年, 为了进一步扩展商务办公空 间以满足东京日益增多的国际商务活动的需 求, 同时建设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东京通讯港, 东京制定了 “临海副中心开发基本构想”, 开 始规划建设临海副都心。 目前东京已形成了包括七个副都心 (池 袋、 新宿、 涉谷、 大崎、 上野—浅草、 锦系 盯—龟户、 临海) 和多摩地区五个核都市的
图 1 单中心向多中心城市发展示意图
22 江苏城市规划 JIANGSU URBAN PLANNING 2011 年第 1 期 总第 19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期
图 2 东京多中心城市结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ht t p: / / www. avi ewonci t i es . t okyomap. ht m,作者整理
3.1 理念与目标城市模型 庞大的单中心城市带来了众多城市问题, 尤其是生活环境恶化、 通勤时间过长和交通 拥堵等问题。 研究者认为, 背离人居功能是 城市功能衰退的重要表现, 多中心城市要挽 回单中心城市空间的不合理膨胀对城市人居 功能的背离趋势, 其核心理念是: 建设一个 “在哪里工作, 在哪里生活” 的城市, 即强调 居住中心与就业中心的统一, 这不仅可以有 效地减少通勤时间长等问题, 也可以增进城 市居民的 “故乡感”。 (图 1) 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把多中心城市看成
假 设 要 建 造 的 新 城 只 有 50 万 人 口 规 模 , 那么规划者要完成的命题显然要简单得多。 事 实上, 不管是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还是霍华 德的 “田园城市” 构想, 均认为在城市中心人 口和资源过度集中的情况下, 应当把人口和就 业岗位分散到离开市中心的适合各自发展的地 域上, 将城市无序的集中转变为有序的分散。 其理论背景是, 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空间形态 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聚多必分” 是庞大 的单中心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规划研究 Planning Studies
多中心城市结构。 每个副中心既是所在地区 的公共活动中心, 同时也承担东京作为国际 城市的某些职能。 (图 2)
从文献来看, 东京是分析多中心城市结构 使用最多的案例, 其借鉴意义在于庞大的人口 规模和多年的多中心城市构建的现实经验。 如 果 依据 前 面 所 述 的 构 建 多 中 心 的 核 心 理 念— — — “在哪里工作, 在哪里生活” 去衡量, 东京的 城市结构显然不是理想的多中心城市结构。 日 本著名规划专家村田喜代治在第二次实行副都 心战略前指出: “东京的中心成为业务地区, 人们被迫迁到周围地区去。 这样, 东京的中 心, 夜间人口与白天人口差距是很大的, 举突 出的例子看, 千代田区夜间人口六万多, 可是 白天的人口超过一百万人, 中央区也是白天的 人 口 比 夜 间 人 口 多 7.3 倍 。 本 来 城 市 应 该 是 “在那里居住, 就在那里工作” 的地方。 所以 白天人口大幅度的超过夜间人口的东京, 已经 进入了非城市化阶段。”
多中心城市结构的形成与实践反思
规划研究 Planning Studies
徐蓉
【摘要】 多中心城市结构是我国特大城市发展 的必然选择。在以“在哪里工作,在哪里居 住”的城市发展理念支配下,结合东京、巴 黎、上海等大都市的多中心城市实践经验,在 构建多中心城市结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副中 心要有足够的腹地承载城市功能;处理好制 度、规划和市场的关系,发挥政府规划的主导 作用;适合多中心结构的要素分布方式;适应 产业结构升级,合理利用通讯技术进步。 【关键词】 多中心;城市结构
村田喜代治进一步指出要建设 “称为故 乡的东京”。 东京是 “没有故乡感人们集聚的 地方”, 是雇用与寻求到各种教育机会而从故 乡出来的一些人群, 也就是在郊外和其他县 的人们聚集的场所。 因此, 近邻共同体、 自 治基础是在崩溃着。 所以, 做为故乡的东京 实现的第一步是必须 “提高常住性人口” 的 稳定性, 使工作场所和居住地点要尽量的接 近, 形成一个共同体。
2 规划动力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受多种因素综合影 响 , 城 市 政 体 理 论 (Urban Regime Theory) 重点关注政府、 市场、 社会三大动力源对城 市发展的影响以及这些关系对城市空间变化 所起的作用。 政府规划来自对城市发展的现 实考量, 按照结构—功能学说, 城市空间结 构变化本质上是城市功能和城市形态的矛盾 运动的结果。
1 现状特大城市对多中心城市结 构的迫切要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城市 人口规模越来越大, 城市问题日益增多, 单 中心同心圆式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受到越来 越多的制约, 一些特大城市纷纷提出多中心 或组团式城市发展构想。
北 京 在 《 北 京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 2004 2020 年)》 中对城市空间布局进行战略调整, 提出构建 “两轴一两带一多中心” 的新城市 空间格局。 上海在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9-2020 年)》 提出 , 构 建由 中 心 城 、 新 城、 中心镇、 集镇构成的 “多轴、 多层、 多 核” 的市域空间布局, 在 “十一五” 规划中, 上 海 提 出 了 建 设 “1966” 城 镇 体 系 的 设 想 , 其中的 9 个新城尤其是 3 个重点新城被赋予 了疏解中心城区的次中心城市功能。 天津在 《天津市城市总体规 划 (2005-2020 年 )》 中 提出构建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为双 中 心 、 11 个 新 城 为 骨 架 、 30 个 中 心 镇 为 基 础的市域城镇体系。 重庆在 《重庆市城乡总 体 规 划 (2007-2020 年 )》 中 规 划 了 市 域 中 心城市、 区域中心城市、 次区域中心城市、 中心镇和一般镇五个等级的市域城镇体系结 构 。 广 州 在 《广 州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20012010 年 )》 中 提 出 , 通 过 拓 展 空 间 结 构 使 城 市由单中心向沿珠江水系的多中心组团式结
当单中心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 (博塔德 的研究认为 多 中 心 结 构是 人 口 超 过 500 万以 上的特大城市在统筹聚集效益与交通成本后 的最佳形态。) 后, 各种城市病尤其是通勤时 间过长和交通拥堵问题所带来的边际成本的
21 JIANGSU URBAN PLANNING 江苏城市规划 2011 年第 1 期 总第 194 期
图 3 东京地铁图 资料来源:ht t p: / / www. t okyomet r o. j p/ gl obal / cn
图 4 巴黎拉德芳斯区 资料来源:ht t p: / / www. avi ewonci t i es . com/ par i s / par i s map. ht m,作者整理
从 1923 年 美 国 城 市 社 会 学 家 伯 吉 斯 首 次 提 出 了 CBD (中 央 商 务 区 ) 的 概 念 以 来 , 城市中心越来越成为商业零售业和服务业汇 聚之处, 并涵盖了金融保险、 贸易、 信息咨 询、 会展、 公寓及配套的商业文化、 市政、 交通服务设施等多种职能和活动。 如果说 CBD 的产生是经济要素追求规模经济 , 不断 向城市中心集聚的结果, 那么城市副中心的 建设是在资源和要素在城市中心的过度聚集, 出现了规模不经济, 城市问题日益严重的状 况下而产生的规划要求。
几个相对独立的城市组合。 副中心是中心城 区出现规模不经济后要素外迁的结果, 但这 种要素外迁又不是一个市场导向的过程, 政 府规划在多中心城市结构形成中起到了关键 的引导作用, 其结果是: 中心城区与副中心 在产业结构上互相补充, 但各副中心城区又 相对独立, 基本能满足区域人口的就业和居 住需要, 具有各自的商业设施和相对完善的 公共设施。
构转型。 芝加 哥 大 学 著 名地 理 学 家 C.D.哈 里斯 和
E.L.厄 尔 曼 提 出 的 多 核 心 理 论 认 为 , 大 城 市 不是围绕单一核心发展的, 而是逐步由单中 心向多中心发展的。 从国际经验来看, 多中 心发展已成为现代国际大都市空间格局演变 的主导方向, 建设 “城市副中心” 则成为大 都市多中心发展的重要选择。 上世纪 60 年代 以来, 许多国际大城市如东京、 伦敦、 巴黎 等采取建设副中心, 通过 “一心” 变 “多心” 的规划方式,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缓解了城 市发展中的空间矛盾。
拉德芳斯区以 “跳跃式扩展” 的方式, 有效地转移了巴黎老城区的部分金融商务功 能, 与巴黎老城区形成了很好的产业结构互 补。 作为 “欧洲最卓越的商务办公区”, 拉德 芳斯区的建设是成功的, 但区别于我国特大 城市所要完成的伴随着大规模人口转移的副 中 心 建 设 , 拉 德 芳 斯 区 的 就 业 规 模 只 有 15 万, 而常住人口只有 4 万左右。
23 JIANGSU URBAN PLANNING 江苏城市规划 2011 年第 1 期 总第 194 期
规划研究 Planning Studies
4 实践反思与建议
实践上, 我国的多中心城市构建都是以 人口规模庞大的单中心城市为基础的, 城市 副中心的选择多以原先城市周边的城镇为基 础, 如上海市的松江新城和嘉定新城。 但也 有一些 “飞地” 形式的城市空间扩张的, 如 天津的滨海新区。
4.1 副中心要有足够的腹地提供发展空间 按照前面所设计的 “在哪里工作, 在哪 里生活” 的理想多中心结构城市模型, 城市 副中心除了与原先的城市中心在产业结构与 产业内容上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 具备区块 就业中心的能力外, 还要满足相应的人居的 需要, 这要求其有丰富的业态, 良好的居住
规划研究 Planning Studies
增加会超过聚集效应所产生的边际效益, 而 这种外部负效应是市场本身难以内部化的, 必须依靠政府干预。 因而, 通过城市规划和 城市发展政策, 引导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形成, 缓解大城市问题成为规划理想。
3 理想的多中心城市构建与现实 经验
抛开单中心城市向多中心城市的演变历 史与现实经验, 如果给城市设计者一个任务: 要 规 划 一 座 城 市 , 这 座 城 市 要 满 足 1000 万 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等需要, 那么这是一座怎 么样的城市呢? 怎样来设计这样一座城市才 能符合 “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 的城市建设 理念呢?
东京的特点是: 依靠超级发达的交通系 统保证人和经济要素在各中心城区以及城际 之间的有效流动。 (图 3)
案例二: 巴黎拉德芳斯区 拉德 芳 斯 (La Defense) 区 位 于 巴 黎 市 的西北部, 巴黎城市主轴线的西端 (见图 4)。
1958 年, 为了满足巴黎日益增长的商务空间 需求, 缓解巴黎老城区的人口、 交通压力, 保 护巴黎古都风貌, 巴黎市政府决定在拉德芳斯 区规划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副中心。 经过近半个 世纪的建设, 拉德芳斯区现已建成商务与办公 楼 面 积 近 250 万 平 方 米 , 容 纳 公 司 1600 多 家, 其中包括法国最大的 5 家银行和 17 家企 业, 170 家外国金融机构, 还有 190 多家世界 著名跨国公司的总部和区域总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