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6年中考说明》优秀作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说明》之写作五:

我感受到了雨的魅力

一人一景一段情,一舞一曲一场雨。

若说起那七十二般变化,与孙悟空一样精通的就数雨了。不信?你瞧……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天的雨滋润着韩愈的诗情。伴着那点点若有若无的花红,若隐若现的翠绿,初春细雨迈着轻快的步子来到了人间。此时的大地犹如一架大大的钢琴,雨点宛若根根纤巧的手指在黑白的琴键上弹奏着乐曲。一段无声似有声,有声更似无声的名曲。仿佛是听那遥远的星星甜柔的呢语,又似绿叶吻着花瓣的柔情。雨点滴在人身上,不凉不暖,刚刚好地醉人心脾。

雨的魅力,在此时是平和温柔。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夏天的雨张扬着李白豪情。放荡不羁的雨点伴着狂风、伴着惊雷跳到地上,每一滴都是如此。我时常在想,夏雨是否就是一位健壮的小伙子,要不,他怎么会有这么个急性子,忽地挟风裹雷铺天盖地而来,转瞬又艳阳高照消失得无影无踪。真是一种淋漓尽致无所畏惧的雨。听着夏雨,才恍觉生命是如此地壮丽辉煌!

雨的魅力,在此时是豪放热情。

“夜雨敲窗急,玉人伤心泣”,秋天的雨是一位多愁善感的美人儿。她的到来总是和着万千人的愁思。在那已飘过的秋雨中,染透了无穷的哀怨孤寂与挥之不去抹之不尽的漫笔愁绪。是秋的伤感,勾勒

了雨的寂寞;还是雨的凄清,渲染了秋的苍凉?“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秋雨把满川的红叶洗得更耀眼,更猩红。不知那位“伤心泣”的玉人,眼中是否有那红似枫叶般的血泪。也许终有一天,共剪烛花,西窗下执手叙相思能够抚慰这深深地无奈与哀愁。“哪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临窗听雨,我心中便怅然若失,却也莫名地喜欢这种感觉。即使这秋雨触动了伤心处,也是雨从秋中来诗化了悲哀。秋雨带来了愁思,也带来了洗涤喧嚣俗务的力量。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细雨,总能感受到久违的心灵的宁静。

雨的魅力,在此时是伤感幽远。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天的雪是雨的精灵,所以她叫雪。雪是纯净的,好带给天地间的总是一片洁白,白得无瑕,白得耀眼,白得令人心醉神往。“质本洁来还洁去,”望着那漫山遍野的“梨花”,心中自是干净了不少。那是塞外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雨的魅力,在此时是孤清纯洁。

每每下雨,我总喜欢执一把油纸花伞,漫步在青苔遍是的石板路上,享受雨带来的魅力。

一城一卷一巷秋,一伞一眸一场雨。

考试说明写作之九、

重拾仁者情怀

暮色已将房间包围,我打开台灯,轻轻翻阅着儒家经典《论语》。

我读到了甘于贫苦、矢志追求自己理想的仁者之风。孔子这样评价他最欣赏的弟子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住在陋室之中的颜回,每天只靠着简单的饮食来维持生活,一般人无法忍受如此清贫的生活,但颜回依然乐在其中,每天认真地读书,独立地思考。

我读到了不畏艰难困苦、傲立风霜的仁者之骨。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当到了天气最寒冷的时候,很多的植物早已凋零,唯有松柏依然挺立于风雪中,岿然不动。孔子通过松柏去比喻那些即使经历了各种挫折,仍不忘初心的仁者。

我读到了不受外物所惑、心怀天下的仁者之情。“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对智者与仁者都持正面评价,通观《论语》全书,孔子最向往的人格当为仁者之情。仁者性格沉静,不为外物所惑,内心不会计较自己的个人得失。

我沉醉于《论语》描绘的仁者情怀里,然而合上书后,面对的仍然是这个喧嚣的时代。曾几何时,古代社会中的那些正能量因子,已经消失殆尽。人们认为过去儒家经典中的很多思想已经不适合现今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于是慢慢地不再倾听逝去的儒者之声。

有些人开始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每一步人生的蓝图

中只有自己如何做才能过得更好,这个规划里没有他者与社会。有些人变得过于物质起来,由于无法忍受一时的贫困而走上了犯罪道路。圣贤所倡导的仁者情怀都去了哪里?

沉下心来,去阅读过去的那些经典吧,或许它们能够让我们重拾逝去的仁者情怀,给我们身处的时代带来一些严肃与认真的反思。

语文

作文成亮点

相比于以往的中考作文,今年的题目可谓简洁至极,成为一大亮点。一改以往的话题作文或材料作文的模式,没有了提示语,表面上是增加了审题难度,但从写作效果来讲,这更有益于自由想象的发挥,鼓励优秀学生作出更加精彩而又不乏个性特色的表达。

提高审题的门槛,其实能更好地检验一个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综合能力。写作之前,如果先作阅读式的思考,会更好地梳理出写作思路。比如,我们可以这样设想:“亮”与你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或者说为什么要用“亮”比喻你的生活。这种设想方式在平时的阅读练习中屡见不鲜,如果我们的考生能够先进行这样的思考,加上平时有一定的写作素材积累,这个题目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的。这也是本次写作变化的意义所在。

鸡蛋里挑一下骨头,个人以为作文中对亮的注解拿去更好,在完全空白的提示下更能区分出谁是依靠平时积累而写作,谁在依靠套题作模式化训练。

本次中考语文阅读虽然选的是童话,却是有分量的卡尔维诺的童话,让我们看到叙事类作品回归的同时,又感受到通俗背后的深度。

第一、考虑到初中阶段阅读比重最高的是叙事类文章,本次中考的这篇童话从阅读要求来讲是符合主流的善举。

第二,提倡名著阅读与学习。名著阅读并不局限于前面基础部分的要求,在现代文阅读中完全可以进一步深化。该阅读部分的四道题主题鲜明,能力考查呈阶梯状递进。童话的故事、语言、形象、意义这四个关键词从横向来看,几乎涵盖了初中阶段文学作品阅读的基本要求,从纵向来讲,这四道题的有序解答又是阅读文学作品时由表及里的探索过程。

本次语文考试的导向清晰,就是注重思考,注重不循模式的探索表达,该简单的简单,该增难度的就上难度。这里提出两点,基础部分的名著题在考前是很让大家揪心的,怕名著一旦考细了就让人不知所措,但事实却让大家多虑了,基础部分的名著题考得很大气,点到为止。反过来,阅读二的第13题很有意思,它不是独立成题,而是建立在对前面题目的提升基础上,貌似简单,实则有点难度。

总之,让学生不必背着大堆的概念与识记性的东西战战兢兢上考场,大胆答题,放开表达,同时给予合理的区分度,这样的题目应该点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