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质量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质量管理与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
朱明海
宏观质量管理,区别于微观质量管理,是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或一个行业的总体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和监管,促进质量发展,塑造整体质量形象。微观质量管理研究个别质量现象,主要是企业(或其他单一组织)对个别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手段。相对于微观质量管理而言,宏观质量管理研究一个区域内的总体质量现象,主要内容是政府和社会对总体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手段。宏观质量管理体制由三个体系共同构成:市场质量监管体系、社会质量监管体系和政府质量监管体系。
所谓市场质量监管,就是依靠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主要是指一些市场中的营利性机构,对质量进行的监管。社会质量监管,就是指一些非营利的社会组织,从事的对质量监管的行为。政府质量监管,就是指由政府成立的专业质量机构,对质量进行的监管行为。
这三大体系构成了宏观质量管理的三大支柱。无论是市场监管主体的发育,还是社会质量监管的推进,都有赖于政府的制度安排和积极引导。特别是在极少数关键质量安全领域,政府的质量监管更是起着直接的主导作用。因而,宏观质量管理体制就是:以市场质量监管为主体,社会质量监管为基础,政府质量监管为主导。
一个真正有效的宏观质量管理体制,是与以上三个主体作用的共同发挥密切相关的。比如,新闻媒体在质量监管中最大的作用是提供质量问题的线索,然后市场主体基于这一线索进行专业性的检测,
政府主体对这一有专业检验结果的质量问题作出最后的处罚。
宏观质量管理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要促进区域内总体质量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总体质量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安全的基础,更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核心。
总体质量发展主要取决于三大要素:第一,完善的质量领域的法律、标准、监管、信息和市场制度;第二,充分投入的质量检测、认证、计量、统计和工程技术;第三,以道德追求和信用自律为核心的公民质量文化。在以上三大要素基础上,诸如一个国家的开放程度,受教育人口的比重,以及稳定的政府管理等因素,也都对总体质量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政府质量监管最重要的职能,是为宏观质量管理体制的建立提供有效的制度平台,这就是政府质量监管发挥主导功能的含义所在。特别是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为市场、社会和政府自身这三个质量监管主体,确定相对清晰的监管领域,以及不同的监管职能。
政府的质量监管主要集中在极少数的关键质量安全领域,要配备完整的机构、人员、经费和高水平的检测实验室,确保涉及人的底线的质量安全。政府有限的监管资源,必须投入到有限的关键领域,才能达到有效监管的目标。
政府还可以通过政府质量奖的设立,严格的司法功能的发挥,对质量检验检测的购买等方法,建立起对微观质量主体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在宏观质量管理中,检测与认证是其重要的监管工具。检测一般
有三种类型:自我检测,政府检测和第三方检测。
自我检测是任何一个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质量管理,都必然会有的行为。这种检测的效果在于,能够使厂家按照一定的标准生产合格的产品,并向市场传递厂家质量合乎标准的信号。厂家自我检测的弊端在于,厂家集产品的生产和对产品的质量检测于一身,自我监督所带来的标准的放松,以及约束力的非强制性必然会存在。这种集产品的生产与对产品质量的自我检测于一身的机制,会导致消费者对其产品检测的不信任,削弱产品检测的效果。
政府检测是一种基于行政权力的强制性检查,具有相当高的公信力,能够获得消费者的认同。但是,基于行政成本和专业能力的限制,政府的检测只可能限定在某些极为有限的产品领域,从而影响社会对产品质量检测的信任度。
第三方检测包括各种社会机构的检测,重点是市场化机构的检测。市场化的检测机构具有中立的地位,所发布的检测结果,与企业自身检测的自我保护属性有本质性的差异,其中立的机构性质,会受到企业的认同。对于消费者来说,市场化的检测机构不仅具有中立的地位,而且因为专业从事检测而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也会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对于政府来说,市场化的检测机构没有增加政府的行政成本,反而达到了政府所希望的监管效果。政府还可以向市场化的检测机构购买检测服务,推进检测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
市场化的检测机构较之于其他类型的检测机构,具有更好的行为效应。自我检测缺乏内在的驱动力,政府检测又受制于行政成本的约
束,而市场检测机构却因为向企业提供专业的检测服务而获得收益。市场检测机构基于利益的偏好,会有持续检测的内在驱动力,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收益又使其拥有较强的经济能力。正是市场主体的利益驱动机制,推进着市场化的检测机构可持续的发展,并进而构成对质量供应方的有效的约束机制。
认证机构的行为也具有同检测机构一样的效应,市场化的认证机构,在专业能力、经济能力和公信力上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 在国际检验检测认证市场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随着检验认证市场化制度的日益完善,如何提升中检集团的竞争力、提升其在检测认证市场的占有率,是中检集团面临的严峻考验。
改革创新是中检集团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改革的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首先要主动适应由官方检验认证机构向市场化检验认证机构的转变,摒弃对行政资源的过度依赖,以公信力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市场的认可;其次要正确评估自己,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不要以老大自居。
改革的重点在于构建市场化的运营机制,以市场为导向,整合内外部资源,强化市场营销策略,建立竞争机制,引入民营资本,试行股权激励,以市场化的手段解决市场问题。
改革的重要手段在于创新。机制创新、业务创新、管理创新,以创新的理念融入中检集团改革的全过程,打破常规,适应新常态。
加强宏观质量管理是实现“质量兴国”战略的保证,而第三方检
验检测认证机构是宏观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内检验认证机构的领头羊,中国检验认证集团面临适应市场化的严峻挑战,中检人只有放下包袱,直面市场,把握机遇,顺势而为,才能在市场化的浪潮中立足,才能实现发展壮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