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二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同步测试.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二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同步测试
1.1982 年中共十二大指出 : “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扩大了企
业在计划管理方面的权限,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方向是正确的,收效也很明显。今后,要继续注意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但绝不能忽视和放松国家计划的统一领导。”这说明当时 ( )
A.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经济
B.我国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2.2008 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 2819 个,是 1949 年的 51.3 倍。博物馆 1893 个,是 1949 年的 90.1 倍。共有广播电台 257 座,而 1949 年只有 49 个;电视台从无到有,达到 277 座。全年生产故事影片 406 部,而 1978 年仅生产故事片 4 部。全国图书、杂志、报纸出版几倍、几十倍增长。这表明 ( )
A. 经济发展促进公共文化建设
B. 国家政策左右百姓精神生活
C. 社会需求决定民生建设取舍价
D. 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显著成就
3.1982 年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国务院的部委办、直属机构从100 个减为 61个,人员编制从原来的 5.1 万人减为 3 万人。而在 1988 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
则撤销了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航空工业部、航天工业部,组建能
源部、航空航天工业部。由此可知 (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B.政府职能调整转变已经实现
C.机构改革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D.依法治国方针得到全面贯彻
4.著名学者任世江认为,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
地区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
就是耕作机械化。该学者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A. 不能调动农民积极性
B. 不符合农业现代化
C. 完全没有实施的必要
D. 是国家的错误决策
5.某地区的民谣说:“端掉‘大锅饭’,懒汉变勤汉;实行‘大包干’,粮食大增产。”这首歌谣创作于 ( )
A. 建国初经济恢复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 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6.1978 年下半年,广东又现“逃港”高潮,仅 8 月份人数达 6709 人,逃出 1814 人, 1979 年春节过后又出现群体性“逃港”局面,这一现象影响了 (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B.中英两国外交关系恶化
C. 深圳经济特区的创办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7.2001 年至 2005 年底,我国修改了《对外贸易法》等3000 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覆盖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透明度、贸易政策的统一实施等
各个方面。推动这一轮法治完善的直接动因是( )
A. “依法治国”目标的提出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开始
8.在浙江省温州市, 1985 年全市登记发证的个体工商户超过 13 万,家庭作坊
遍布全市。温州成为这一时期我国个体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城市。温州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
D. 闽东南经济开发区的设置
9.印尼《雅加达邮报》称,“一带一路”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肯定与支持。德国全
球新闻网称,“一带一路”项目贯穿欧亚大陆,将影响沿线 44 亿人口。而欧洲也
愿意搭乘中国快车,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机遇。对“一带一路”这一战略的看法不正确的是 ( )
A. 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B. 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C. 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D. 能够平衡各国的利益
10.在 1984 年启动的城市改革中,各地采取“先放权、再转轨、后简政”的办法,既促进了经济管理部门的职能转轨,又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各省把计委、
经委、财办、农办等机构合并为计划经济委员会,走出了政府机构改革的路子。
这反映出 ( )
A.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开始由农村向城市转移
B.中国改革的方向正在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化
C.中国经济领域的改革推动了上层建筑的变革
D.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制度改革同步进行
11.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认为:“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
实行了“利改税”和“调节税”制度,力图给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这
反映了当时我国 ( )
A.从实践上确定了经济改革的市场取向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大大活跃商品经济
C.对外开放加速了经济模式的有效转型
D.改革初期“左”倾思想对经济有影响
12.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 ,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 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 )
A. 城市改革已脱划束
B. 公有制主体地位开始改
C. 社会主市体制己开始建立
D. 一公有制构有所突破
13.从 1994 年起,国院把国有企所得税、集体企所得税、私企所得
税合并一的内企所得税,均行33%的税率。一改革 ( )
A.志国企改革入制度新段
B.有利于社会主市框架的形成
C.表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受到冲
D.体了我国与世界全面接
14.1979 年 3 月 9 日,四川省召开一次理会,会上有人提出“ 划和市两个
概念不是立的,是可以合的。” 会明 ( )
A. 市配置手段引起了国人思考
B. 四川省最先疑划体制
C. 划体制的弊端开始暴露
D. 十一届三中全会也存在着弊端
15.1979 年 7 月,在中国尚未出中外合企的情况下,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制定了《中外合企法》,属于典型的“立法超前”。一法律 ( )
A. 明立法程序有待完善
B. 适了国家展的需要
C. 延了外开放的程
D. 推了市的建立
16.王圣志在《小村的四次手印》中写道:“30 年前的分田干,只能保肚子,不能保致富。只有全村一棋,搞代,小才能大展。⋯⋯ 2006 年 1 月 25 日,小村党支部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阳小村展合作社,整合源搞适度模,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 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 模土地成展方向
B.村又回复到人民公社代
C. 村已向了土地私有制
D.家庭承包任制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