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_第十二章_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及框架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基本问题: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国际收支与汇率二、宏观经济学的框架结构三、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四、国内生产总值1、GDP概念: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2、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3、注意:1、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
2、GNP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所以如果不是市场交易活动,不计入GDP。
4、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是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价值。
库存看作是存货投资。
5、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6、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4、GDP的衡量国民经济恒等式: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1)增值法:又称部门法。
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的各部门产值来计算GDP,从生产角度反映了GDP的来源。
运用增值法计算GDP,即计算每个部门或企业对产品和劳务的增加值。
产出的价值—购买中间产品的价值(2)收入法:收入法又称供给法,也是产品要素支付法即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我国依据收入法统计GDP 分四项: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3)支出法:又称最终产品法,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的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GDP=C+I+G+(X-M)(4)重点了解支出法中各项的概念与含括。
5、名义GDP和实际GDP1、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3、GDP的折算指数=某年的名义GDP/某年的实际GDP6、其他经济指标:GNP、NNP、NI、PI、DPI,需要了解其概念,相关关系及计算7、GDP的缺陷:非市场活动无法得到反映;地下经济计入与不计入;GDP反映福利水平变动存在较大局限性。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7版-第十二章课件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实际上包括如下五 个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 (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 人可支配收入(DPI)。 1.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内生产净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 常为一年)新增加的价值,GDP中扣除资本折旧 (即生产过程中机器或其他资本品磨损的价值), 就得到NDP,即:NDP=GDP-折旧。
CI G CS T
整理得:
I S T G
3.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从支出角度看,Y C I G X M。 从收入角度看,Y C S T Kr 。 整理可得:
I S T G M X Kr
第五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1.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含义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 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指用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 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③G 表示政府购买支出,即政府购买物品和 劳务的支出,但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④ X M 表示净出口,即进出口的差额,等
于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出口)减国内 对外国物品的购买(进口)。
(2)用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 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反映最终 成果的一种核算方法。 按收入法计得的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 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 差。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宏观经济学研 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异同 (1)二者的相同点 两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 价格和产量。
宏观经济学 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 C、生产企业今年计划在明年生产的电脑
• D、当年生产的电脑
• 2、下列计入GDP的是
• A、出售股票的收入
• B、家庭成员进行家务劳动而折成的货币收入
• C、为他人提供修理所得的收入
• D、拍卖名画所得的收入
单项选择题:
• 1.国内生产总值表示一定时期内的某一国家或地 区经济的( )的市场价值。
• 这样,中国企业也就无法发明出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 也发明不出CVCC发动机。 如果想通过模仿取胜,那 么企业只有一个选择,就是通过大量生产,降低成本, 展开价格竞争。因为各厂家为生存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生产过剩及竞相降价也就不可避免。结果,中国企业 利润低,没有余力抽出资金进行开发研究。这就是中 国有许多摩托车、家电、电脑、手机等厂家,但是都 在“没有利润地忙碌”“进行没有胜者的竞争”的原 因。
例:一件价值180元的羊毛衣: • 羊毛100--- --毛线130 元-------毛衣180 元 全部价值:410元(重复计算问题) 最终产品价• 值0:.5180元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价值增值”
• 计算GDP的方法
– 最终产品法:为了避 免重复计算,GDP只 计算最终产品价值, 而不计算中间产品价 值。
• A.所有经济交易
• B.所有市场交换的最终物品和劳务
• C.所有物品与劳务
• D.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和劳务
• 2.下列(
)项应该计入GDP中。
•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 B.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 C.家庭主妇购买的股票
• D.以上各项都不计入
• ★3.下列哪一项将不计入当年的GDP?( ) • A.当年整修过的古董汽车所增加的价值 • B.一辆新汽车的价值 • C.一辆二手汽车按其价值销售的价格 • D.一台磨损的高尔夫球清洁机器的替换品 • 4.下列各项中,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是( )。 •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 B.政府转移支付 •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 D.保险公司收到的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导论
4、GDP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 流量而不是存量。
流量(flow)是指一段时期测算出来的量值 存量(Stock)则是指一个时点测算出来的量值
•人口总数是个存量,它表示一个时点上 人口数;而人口出生数是流量,它表示一 个时期内新出生人数。 •投资是流量,资本是存量。 •国民收入是流量,财富是存量。 •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人数是存量,而一定 时间内新找到工作的人数或丢掉工作的人 数是一个流量。
微观经济学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总量分析是指对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变 动规律进行分析。如 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总就业量、物价水平、 经济增长率等如何决定; 总消费、总储蓄、总投资、货币供求量、利息率、汇率 等如何决定,以及它们的相互依存关系。
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的产品。 不能最终使用或消费,还要在以后生产中进行再加工的产 品。
例如: 煤用于家庭取暖与作饭时是最终产品。 作为发电与炼钢的原料时又是中间产品。
3、GDP是生产的而不是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2016年甲企业生产100万元最终产品,只卖掉 80万元;乙企业生产100万元最终产品,但却 卖掉了120万元。问:两企业计入2016年GDP 的价值分别是多少?
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
人类发展指数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0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提 出的,用以衡量联合国各成员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是对传统的GNP 指标挑战的结果。
该指数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准和生活质量”三项基础变量,按照一 定的计算方法,得出的综合指标,并在当年的《人类发展报告》中发布。 1990年以来,人文发展指标已在指导发展中国家制定相应发展战略方面发 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之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年都发布世界各国的人 类发展指数(HDI),并在《人类发展报告》中使用它来衡量各个国家人类发 展水平。
宏观经济学12章详解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GDP (Gross Domestic Product)
v 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一年)在其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 值总和。 v GDP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恒等式
四部门经济恒等式
v 按照销售最终产品的资金用途,有: GDP = 工资 + 利息 + 租金 + 利润等 = 消费 + 储蓄 + 税收 + 对国外部门的转移支付 = C + S + T + Kr
其中:T=TX-TR ,税收收入 TX,转移支付 TR ,
GDP 的核算方法
总支出的构成:
v 个人消费支出(C):包括房租的租金,不包括建 造住宅(或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v 国内私人总投资(I ):包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
存货投资、家庭住宅投资 v 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支出(G):不包括对个人的 转移支付以及公债利息支出
v 净出口(NX):出口减进口的净值(X - M)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恒等式
三部门经济恒等式
v 按照销售最终产品的资金用途,有:
GDP = 工资 + 利息 + 租金 + 利润等 = 消费+储蓄 +税收 =C+S+T=Y
T=TX-TR 其中:税收收入 TX,转移支付 TR ,消费C,
储蓄S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恒等式
三部门经济恒等式
YE
第四节 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章节习题精编详解-第十二~十五章【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名词解释1.名义GDP和实际GDP答:(1)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实际GDP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由于物价不同,名义GDP一般和实际GDP会有些差异,差异越大,说明基期到现期的物价变动越大。
实际GDP=名义GDP/GDP折算指数。
2.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答:(1)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2)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产品既可以是最终产品,也可以是中间产品,例如煤炭,卖给消费者家用时就是最终产品,卖给工业企业做燃料时则是中间产品。
3.总投资和净投资答:总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以及存货)的支出,即总投资是一定时期内的全部投资。
净投资是总投资中扣除了资本消耗或者重置投资后的剩余部分,即净投资等于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由于资本在不断地消耗折旧,因此在每年的总投资里,有部分额度需要用于弥补当年的资本折旧,这部分投资是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称为重置投资。
4.政府购买答: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设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政府购买可直接计入GDP。
政府购买只是政府支出的一部分,政府支出的另一些部分如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都不计入GDP。
5.净出口答:净出口指进出口的差额,等于出口减进口。
在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只有净出口才应计入总支出。
因为进口表示收入流到国外,不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应从本国的购买支出中减去;而出口表示收入从外国流入,是用于购买本国产品的支出,应计入本国购买支出中。
二、判断题1.作为基本分析工具的供给和需求分析正如在微观经济学中一样,在宏观经济学中也处于核心地位。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各章重点归纳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国民经济的计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的定义:➢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国民原则➢GDP是以国境为界,即本国境以内的所有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与劳务的价值都记入该国的GDP,它强调境内工业。
➢GNP是以国民为界,即本国国民的生产要素所创造的产品与劳务都记入该国的GNP,它强调的是民族工业。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1.支出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障金。
2、收入法:就是从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收入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价值,又称成本法。
收入法计算公式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3、生产法:又称部门法(sector approach)。
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的产值来计算GDP,反映GDP的来源。
核算的范围:提供物质产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劳务产品的第三产业。
核算的标的:各部门增加值,即总产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
政府部门提供的劳务活动以投入的成本计入总产出。
三种核算方法总结➢生产法(增加值法) GDP = 所有企业增加值的总和。
➢支出法GDP = C + I + G + (X - M)➢收入法GDP = 工资+ 利息+ 租金+ 利润+ 企业间接税、转移支付+ 折旧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1)产出=收入。
产出增值=投入要素的收入。
2)产出=支出。
最终销售=最终支出。
第三节与GDP相关的其它经济指标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DP(一)含义:一国一年内新增加的最终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习题册答案整理(高鸿业)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二者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价格和产量,而且曲线的变动趋势相同。
(2)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4)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状况的核心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经济增长水平、就业状况、物价水平、财政状况等方面。
下面将就常见的一些宏观经济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产出的指标。
GDP分为名义GDP和实际GDP两种。
名义GDP是将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计算总和,而实际GDP是在名义GDP的基础上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GDP是一个国家经济情况的综合表现,可以衡量经济总体规模的大小以及经济增长的速度。
其次,通胀率是衡量物价上涨幅度的指标。
通常通过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或生产者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PPI)来衡量。
CPI主要反映居民消费价格的变化,PPI则主要反映生产者生产成本的变化。
通胀率的高低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过高的通胀率会导致货币贬值和购买力下降,而过低的通胀率则可能导致经济增长疲软。
第三,失业率是衡量就业状况的指标。
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愿意参与劳动力市场的人数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失业率的高低可以反映经济发展的好坏。
高失业率意味着就业机会不足,反映经济运行不畅,而低失业率则意味着就业机会充足,经济运行良好。
第四,贸易收支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经济关系的指标。
贸易收支包括进口和出口两个方面。
贸易顺差指的是出口大于进口,而贸易逆差则相反。
贸易收支的好坏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对外贸易的影响。
第五,货币供应量是衡量货币供应与需求关系的指标。
货币供应量通常通过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进行衡量。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可能导致通货膨胀的风险,而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则可能导致经济不景气。
最后,财政赤字是衡量财政状况的指标。
财政赤字是指政府支出大于收入,形成的财政赤字需要通过借款或者发行债券来弥补。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宏观经济基本指标是描述整个国家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于政府制定经济政策、企业做出决策以及投资者判断市场走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水平,就业水平以及财政状况这四个方面来介绍宏观经济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方法。
首先,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的主要指标。
它包括国内所有企业、个人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值。
GDP的计算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产出角度、支出角度和收入角度。
产出角度是统计各个行业的生产总值相加;支出角度是统计各个领域的消费、投资、出口和政府支出相加;收入角度是统计各个行业的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相加。
GDP的计算方法包括产值法和支出法两种,其中产值法是通过统计各个行业的产出值相加得出GDP,支出法是通过统计各个领域的消费、投资、出口和政府支出相加得出GDP。
其次,物价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通货膨胀水平的指标。
物价水平通常由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来衡量。
CPI是通过统计一篮子常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来计算的,这些商品和服务的权重是根据人们的消费习惯来确定的。
CPI的计算方式是将每个商品的价格与基期的价格相比较,然后按照商品的权重来计算加权平均数。
当CPI上升时,说明物价上涨;当CPI下降时,说明物价下降。
物价水平的稳定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都可能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第三,就业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指标。
就业水平通常由劳动力参与率和失业率来衡量。
劳动力参与率是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反映劳动力市场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失业率是劳动力中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是衡量劳动力市场紧张程度的指标。
就业水平的健康发展对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促进就业,提高劳动力参与率,降低失业率。
最后,财政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财政收支状况的指标。
财政状况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来衡量。
CH12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Slide 6
1
一、国内生产总值
5.GDP是一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地域概念。 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属于本国国民, 都计入本国的GDP。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是一国居民所 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 场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只要是本国国民创造的,不论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 获得的,都计入GNP
把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各种支出加总。 公式:GDP=C+I+G+(X-M) (1)个人消费支出(C):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 和劳务支出。不包括建造(或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2)私人总投资(I):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出。
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 是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即折旧)。 是非政府个体(企业、家庭)国内总投资,又称私人投资。 是实际投资,即带来实际资本品的增加。购买土地、股票 、债券只不过是产权转移,并未使社会资产有任何增加, 因此不能计入GDP。
解决问题 资源的最优配置
资源的充分利用
中心理论 均衡价格理论 研究方法 个量分析法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总量分析法
1、市场出清 假设前提 2、完全理性
3、完全信息
1、市场机制不完善 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
结论
主张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 预经济
强调国家干预
先驱者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936年,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流量而非存量。 流量(Flow)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 存量(Stock)是指一定时间点上存在的变量。 这种说法含义就是计算时不应包括以前所生产产品的价值 。例如:二手房交易、古董字画交易,即不包括已有产品的 产权转让,但计入经纪人佣金。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一门学科,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国际贸易等方面的问题。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是用来衡量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它们可以揭示经济的发展趋势和问题所在,对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企业战略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下面将介绍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方式。
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指标,它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方面的贡献。
通常用于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
GDP的衡量可以通过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进行计算。
2.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上涨速度的指标,一般以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或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来衡量。
通货膨胀率反映了一个经济体内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情况,对于货币政策制定和经济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3.失业率失业率是衡量一个经济体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指标,指失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失业率可以揭示经济体市场供求关系的紧张程度,对于政府制定就业政策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4.财政赤字财政赤字是指一个国家政府在其中一特定时期内支出超过收入的情况。
财政赤字可能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如增加债务负担和通货膨胀压力,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过刺激经济活动来推动经济增长。
5.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持有的外汇资产的数量,包括外汇存款、外汇债券、黄金储备等。
外汇储备可以用来支付进口商品、偿还外债、维持汇率稳定等,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体现。
6.贸易顺差/逆差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品和服务的价值超过进口的价值,贸易逆差则相反。
贸易顺差/逆差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收支状况,对于外贸政策和外汇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仅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方式的介绍,实际上宏观经济领域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指标,如人均收入、劳动生产率、投资水平等。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相关概念:
1. 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 最后使用者购买 & 用于再出售供生存(棉花厂) 2. 价值增值和利润 产出 & 除去生产要素等余下的收益(棉花厂) 3. 流量和存量 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 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旧房价值) 4. GDP和GNP 地域概念 & 国民概念(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
例:一个经济社会景气情况发生变化,各厂商投资意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一、国内生产总值概念
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 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I+G+(X-M)=S+T+Kr即为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可转化为I+S+(T-G)+(M-X+Kr),这里S代表居民私人储蓄,(T-G)代表政府储蓄, (M-X+Kr)则代表外国对本国的储蓄
第五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 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区别在于价格的变动 GDP=Y=C+S,得到I=S,即储蓄—投资恒等式
第四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储蓄—投资恒等式)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宏观经济学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宏观经济学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通常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供应量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状况,并且对于制定经济政策和进行经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它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的全部市场价值的总和。
衡量GDP可以有三种方法: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产出法是通过计算各个产业部门的生产价值来衡量GDP;支出法是通过计算个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来衡量GDP;收入法是通过计算各个产业部门的工资、利润和租金等收入来衡量GDP。
这些方法实质上是从不同角度对市场交易进行计量,衡量GDP的目的是评估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
其次是失业率,它表示劳动力市场上正在找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所占劳动力的比例。
失业率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能够衡量一个国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情况和经济的生产利用率。
失业率的计算通常使用劳动力调查数据,根据就业和失业人口的比例得出失业率。
第三个指标是通货膨胀率,它表示一定时期内物价的上涨速度。
通货膨胀率是一个经济增长指标,通常使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或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来衡量。
通货膨胀率的增长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通常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
最后一个指标是货币供应量,它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中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关键的宏观经济指标,能够衡量经济的货币运行状况、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经济稳定性。
货币供应量通常通过测量广义货币供应量(M2)或狭义货币供应量(M1)来衡量,其中广义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而狭义货币供应量只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
除了以上提到的基本指标外,还有一些其他宏观经济指标,如投资、贸易平衡、负债水平等,它们都能够提供重要的信息来衡量经济状况和经济增长。
总之,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是评估经济状况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货币供应量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一、GDP的概念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一 GDP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指经济
社会 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 最终产品 (物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 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 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指用于
支出;净出口(NX)指进出口的差额。
折旧包括物质磨 损和精神磨损。
GDP = C + I + G + (X-M)
[案例] 美国人的消费支出
[案例] 美国人的消费支出
富裕的美国消费者正在 推动消费支出的增加以 支撑经济的复苏,但不 太富裕的美国人并不愿 意加入进来。 世界上最大的折扣零售 商沃尔玛公司报告称, “普通美国人”已经成 为月光族,他们正在等 待就业前景的改善。
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GDP是市场价值的概念;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地域概据
[资料] 2013 2012年我国GDP数据
2014年1 2月23 24日, 河南省统计局公布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 GDP为 3.15万亿元, 据,初步测算GDP 比上一年增长9%, 为 568845 亿元。 CPI 同比上涨 2.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按可比价格计算, 配收入为2.24万元。 比上年增长7.7%, 全省进出口增长速 全年 CPI 比上年增 度较上年同期回落 长 2.6个百分点。 幅度逐季缩小。
宏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 基本指标 及其衡量
主讲人:张乖利
封二
* 自 喻 *
几度书生,诺诺如虫。 春暖秋冷,啃菜批经。 业得小成,术在精工。 心崇光明,笑看纷争。 侠骨柔情,依然入梦。 吾欲所往?叶落风清。
第十二章 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
研究对象 与微观的异同 加总法
宏观的特点
理论框架
核算方法
总;有时微观的一些个体变量可以加总,但达
不到研究整个社会经济行为的目的;有时一些 微观经济个体的行为不能直接加总。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三、对宏观经济学的鸟瞰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三 对宏观经济学的鸟瞰
宏观经济学的最终目标是寻找并保持国民收入
稳定增长的对策:第一,必须探寻哪些市场? 第二,制定怎样的政策?
[资料] 拉格纳·A·K·弗瑞希
[资料] 拉格纳· A·K· 弗瑞希
Ragnar Anton Kittil Frisch (1895-1973),将数学和统计 学应用于经济学的先驱,计 量经济学会创办人之一。 研究长期经济政策和计划、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问题。 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 皇家经济学会通讯院士,和 简· 丁伯根 于 1969 年共同获 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20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经 济学家之一,是现代宏观 经济学的奠基人。 1936年,发表了名著《就
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凯恩斯革命同其他科学革
命有相似的地方,杀死了
伴随经济学多个世纪的牛 顿力学式的均衡。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
货币通论》(1936)出版之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产品市场 (物) 劳动市场 (人)
货币市场 (钱)
国际市场
开放经济
[资料] 约翰·M·凯恩斯
[资料] 约翰· M· 凯恩斯
COMMENTS 1. Gordon Brown isn't the only one who has problems putting up a deckchair. Actually, it couldn't be simpler. Click here to see how to do it. 2. Another expression involving deckchairs comes to mind. 'To rearrange the deckchairs on the Titanic' means 'to do something pointless or insignificant that will soon be overtaken by events, or that contributes nothing to the solution of a current problem.' [Source: Wiktionary] •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op rearranging the deckchairs on the Titanic, and do something positive to ease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Phrase Finder has an entry on the origin of this expression. Posted by Jeffrey Hill on April 24, 2009 at 08:46 AM in Britain, Cartoons, Humour, Video, Vocabulary | Permalink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一、GDP的概念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一 GDP的概念
产出指的是增值,等于新增价值;产出总是等 于收入,产出总是等于支出。 存货投资是本企业在存货方面的投资支出。
一个假设的纺纱厂年产出和收报表 单位:美元 产出 收入(厂商的支出) 产出(厂商的收入)
工资和薪金 利息 收入 地租 利润 总计收入 要素提供者
章次结构安排
名义GDP和 实际GDP 失业和物价 水平的衡量
国内生产总值
其他衡量指标
两部门
恒等式:I=S
恒等式:I+G=S+T
国民收入的 基本公式
三部门
四部门
恒等式:I+G+(X-M)=S+T+Kr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 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具有决定性作用,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 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
主要相同之处在于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 定价格和产量,有相同的供求曲线形状。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 后果,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宏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
[视频] 宏观经济的视角
[视频] 宏观经济的视角
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过程的活动为研究 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收入等。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二、宏观经济学的加总法
第一节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二 宏观经济学的加总法
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经济行为,“经济加总”
是 用以描述某些经济生活的简单抽象。 在宏观总量分析中运用加总方法要区分不同情 况,以明确能否达到宏观经济研究目的。 有一些总量变化可以从微观分析的个量直接加
源;资本表现为实物或货币形
态;企业家才能指企业家组织 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二、核算的支出法
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
二 核算的支出法
支出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 计算出该年内生
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消费(C)指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 务的支出; 投资(I)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的支 出;政府购买(G)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
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正是因为稀缺性规律是人 类面对的永恒的话题。 “宏观”一词为 “μακρο”,来源于希腊文; “宏观经济学”一词最早是挪威经济学家弗瑞
希 (Ragnar Frisch)在1933年提出来的。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以整个国民经 济为研究对象,来说明资源的利用问题。
有关国 见 策 (十九章 ) 民收入的短期决定的不同意 (二十章 ) 和对 (二十一章 )
总产量水平变化
[案例] 问题与答案
[案例] 问题与答案
问题与 十年前一样?
Cartoon: Gordon's Got The Economy Sorted
Sorted Even if the Budget failed to brighten people's spirits, at least Britain has been enjoying some fine weather over the past week. In this clever cartoon by Peter Brookes from The Times, Gordon Brown is trying to put up a deckchair (representing the British economy). He gets himself into a right old mess, but eventually manages to sit in it. Unfortunately, he's got it all wrong, even though he claims that it is 'sorted'. The parallels with the economic situation should be obvious. VOCABULARY Sorted is a slang expression used to show that a problem has been solved. A common phrase is That's sorted, then. This usage is almost certainly derived from the phrasal verb to sort out: The next government will have to sort out the mess created by Lab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