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边缘区的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管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管理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的公园、绿地、湿地、景观带等自然和半自然区域的总体,它们在城市中起到了重要的生态和社会功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管理是确保城市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多重角色。
首先,它们提供了宝贵的生态系统服务,如调节气候、保持水源、净化空气等。
其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增加城市的景观价值,提升城市居住环境,吸引人们出行和休闲。
此外,城市绿地还有助于改善居民的身心健康,并提供社交交流和教育的场所。
因此,规划和管理城市绿地系统对于建设宜居城市至关重要。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管理的现状目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地面临着不断的压缩和破碎化的挑战。
其次,绿地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城市绿地系统发展不足,而其他地区则存在着过度利用绿地资源的情况。
此外,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管理还面临着资金不足、政府管理不力等问题。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管理的发展方向为了改善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管理,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将其纳入城市发展整体规划中,并确保绿地系统的连续性和一体化。
其次,应该加强城市绿地的保护与管理,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同时,加强绿地资源的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另外,应该加大对绿地系统建设和管理的投入,提高资金的筹措效率,并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
四、结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管理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认识到城市绿地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强规划与管理。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城市环境,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生活体验。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管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浅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浅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浅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内蒙古包头市为例2013级硕士3班马鑫学号:822010*********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外城市绿地和国内城市绿地现状的简单介绍,并以国内“包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实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展现绿地系统的规划对一个城市“近景”和“远景”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提出了包头市目前绿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规划保护措施和方案。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生态对策1.国外城市绿地规划国外园林绿化最大特点是简洁朴实大方, 处处体现大自然的风格特色。
如美国城市绿化率相当高, 公路、街道两侧和居民社区除去建筑, 代写职称论文草坪和树木覆盖所有空地, 草坪常绿, 修剪平整, 没有杂草, 绿化品位较高。
根据对世界49 个城市的统计, 人均公共绿地10平方米/人以上的占70% 。
新加坡土地面积648 km 2, 人口386 万, 人口密度5 965 人/ km2, 现有绿地7 500 h m 2, 人均25平方米/人, 进入世界城市绿化先进行列。
就人均公园面积而言, 2000 年,美国华盛顿为50平方米/人, 澳大利亚堪培拉为70 平方米/人, 瑞典斯德哥尔摩超过68.3 平方米/人。
1.1 国外成功的规划范例有:(1) 美国城市公共绿地布局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 很少有大体量的园林建筑、小品等设施, 植物自然式种植, 简朴大方。
设计手法多是大手笔、大色调疏林草地。
常绿与落叶树结合, 乔灌草花结合, 林相丰富, 林冠线变化多端, 园林景观野趣盎然, 处处体现自然美。
(2) 二战后德国政府把城市周围地带低价售给居民, 修建永久性“私人田园”。
田园一切设施取于自然, 禁止用砖瓦、水泥和金属材料。
田园周围是低矮篱笆、灌丛和野花, 小路两边草地布置许多木凳供入歇脚。
(3) 新加坡为建设“热带优秀城市”, 在概念性规划、发展指导规划中对每寸土地使用性质、强度进行了严格限制, 建筑成片和集中密集建设, 向空中发展, 留出地面空间进行美化绿化。
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在当今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规划成为了打造生态城市的关键环节。
绿地系统如同城市的“绿肺”,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更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绿地系统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规划体系,它涵盖了城市中的公园、广场、绿化带、街头绿地等各种绿色空间。
这些绿地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连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发挥着多种生态功能。
首先,绿地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随着城市中车辆和工业的增加,空气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而绿地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提高空气质量,为居民提供一个清新、健康的呼吸环境。
其次,绿地在调节城市气候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炎热的夏季,绿地能够通过蒸腾作用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
同时,绿地还能够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干燥状况。
此外,绿地能够减少雨水的径流量,降低洪水的风险。
当雨水降落到绿地时,一部分会被土壤吸收和储存,另一部分则会缓慢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
这有助于缓解城市在雨季的排水压力,减少内涝的发生。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合理的绿地系统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气候、人口等因素。
对于不同规模和特点的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也应有所差异。
例如,在大城市中,由于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绿地系统的规划需要更加注重空间的高效利用。
可以通过建设立体绿化,如屋顶花园、垂直绿化等方式,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
而在中小城市,可能有更多的土地可用于建设大型公园和绿地,从而形成更广阔的生态景观。
同时,绿地系统的规划还需要与城市的其他功能区域相协调。
例如,将绿地与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有机结合,既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又能够为商业区和工业区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此外,在规划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设置多样化的绿地类型,如休闲公园、运动公园、植物园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城市绿地系统设计与规划探讨

城市绿地系统设计与规划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系统的设计与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绿地系统不仅能提供良好的休闲环境,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还有助于调节城市气候,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和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成为了城市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首先,城市绿地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
城市规划部门应该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时就充分考虑到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
例如,可以根据城市发展的方向,合理选择绿地的布局位置。
将绿地系统设计为“绿色走廊”,将城市主要的绿地空间串联起来,使人们能够在城市中轻松地享受到自然的美景,同时也方便了行人和骑行者的出行。
其次,城市绿地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居民的需求。
在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过程中,要注意绿地的种类和功能的多样性。
例如,可以设置公园、花坛、游憩区等不同类型的绿地,以满足居民不同的需求。
公园可以提供休闲娱乐和社交交流的场所,花坛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游憩区可以提供各种体育活动和娱乐设施。
通过满足人们的需求,城市绿地系统可以更好地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增添色彩。
此外,城市绿地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城市绿地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因此,在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到植被的选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被,能够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适应能力,增加其生态服务功能。
同时,要加强对城市绿地的管理和保护,防止乱建乱用,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只有在科学合理地设计和规划城市绿地系统的基础上,才能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城市绿地系统的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群体的需求。
城市中不同年龄、职业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绿地的需求是不同的。
例如,老年人可能更倾向于安静舒适的环境,而孩子们则更需要有趣和刺激的活动。
因此,在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时,要考虑到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喜好,为他们提供更多样化的绿地空间。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城市绿地系统一直以来都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和健身的场所,同时还能改善城市环境、调节气候、增加生态多样性等。
因此,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也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所需考虑的因素和方法。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依据城市发展需要,在城市区域内合理布局绿地空间的过程。
它能够提供绿色、健康的城市环境,改善人们居住和工作的质量。
同时,城市绿地系统还有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1. 区域协调性原则:城市绿地系统应与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保持协调,确保绿地的布局和分布能够满足不同区域的需求。
2. 多功能性原则:绿地不仅仅是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应该兼具生态和环境功能,例如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水源等。
3. 连续性原则:城市绿地系统应该具备一定的连续性,形成绿色的廊道,便于人们的出行和休闲活动。
4. 毗邻性原则:城市绿地系统应该与城市其他的重要场所相连接,例如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方便居民的日常活动。
三、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关键要素1. 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至关重要。
根据城市的整体规划,确定各个区域的绿地规模、类型和功能。
2. 绿地类型:城市绿地系统应包含不同类型的绿地,如公园、广场、街头绿化等,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3. 生态恢复: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中,需要注重生态恢复,提高绿地的生态功能。
可以通过植被恢复、水生态修复等手段来实现。
4. 基础设施:城市绿地系统的建设还需要配套良好的基础设施,例如步道、自行车道、灯光设施等,方便人们的出行和使用。
5. 管理运营: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后,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运营。
包括绿地的养护、安全管理、活动组织等。
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的案例以新加坡为例,该城市通过积极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成功创建了绿色、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在当今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以及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既要考虑到人们的需求,也要兼顾环境的可持续性。
本文将从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角度探讨如何创建一个功能完善、美观实用的城市绿地系统。
一、绿地分类与功能规划城市绿地系统可以分为公园、广场、街头绿化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绿地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用途。
在规划与设计初期,需要明确不同绿地的功能,根据不同的人群需求来进行合理布局和面积分配。
例如,公园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需要考虑到人们游玩的设施和活动空间;而街头绿化则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
二、空间布局与连通性设计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需要考虑到不同绿地之间的空间布局和连通性。
良好的空间布局可以提高绿地系统的可达性和可用性。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人们的出行需求,合理布置绿地系统的位置和大小。
同时,通过设置步行道、自行车道等交通设施,提高人们在绿地系统内的流动性和便利性。
三、生态环境与景观设计城市绿地系统的设计不仅要注重功能性,还要兼顾生态环境和景观美学。
绿地应该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景观设计要注重创造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景观特色,使绿地系统充满魅力和活力。
同时,通过合理的植物选择、景观构造和雕塑艺术等元素的运用,提高绿地系统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四、设施建设与管理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还需要考虑到设施建设和管理的问题。
适当的设施建设可以提供便利的服务和活动场所,如休息区、卫生间、儿童游乐设施等。
同时,要加强绿地系统的日常管理,保持绿地的整洁和安全,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
五、参与与共享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应该强调社区参与和共享的理念。
社区居民应该有参与绿地规划的权利,通过调研、听取意见等方式,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愿,使绿地系统更贴近社区居民的生活和需求。
城市边缘地带景观规划的策略

城市边缘地带景观规划的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边缘地带在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影响下得到了快速扩展和发展。
这些城市边缘地带的景观规划,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以及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城市边缘地带景观规划所需要采取的策略。
一、生态保护策略城市边缘地带的景观规划应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
首先,要保留和恢复原有植被,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其次,合理规划生态廊道和绿化带,增加城市边缘地带的绿色面积,提供自然生态功能和优质的生态环境。
此外,还应注意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采取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确保城市边缘地带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交通规划策略在城市边缘地带的景观规划中,交通规划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应根据城市边缘地带的交通流量和交通状况,合理规划道路网络,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
同时,要充分考虑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的需求,建设和完善便捷的步行和自行车系统,促进可持续出行方式的发展。
三、功能布局策略在城市边缘地带的景观规划中,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品质至关重要。
应根据城市边缘地带的特点和需求,合理规划不同功能区域的布局。
例如,规划合理的居住区域、商业和办公区域以及文化休闲区域,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求,提供舒适和多样化的生活空间。
四、景观设计策略城市边缘地带的景观规划要注重景观设计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
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利用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独特的景观特色,提升城市边缘地带的品质和吸引力。
同时,要注重景观的可持续性,采用生态友好和节约资源的设计理念,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五、参与与治理策略城市边缘地带的景观规划需要广泛的参与和有效的治理机制。
应鼓励居民、专家、政府和企业等多方合作,共同参与景观规划和管理,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加强对城市边缘地带景观规划的监督和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生态安全。
总结:城市边缘地带景观规划的策略涉及生态保护、交通规划、功能布局、景观设计以及参与与治理等方面。
城市规划设计——阐述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规划

阐述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规划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绿地在整个城市的作用正越来越显现和突出。
本文对在城市规划中绿地系统规划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规划,绿地系统规划1两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种是根据《城市规划法》,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专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文本的组成部分。
《城市规划法》中提到“系统”的只有交通体系、河湖系统和绿地系统。
这种绿地系统规划的范围是城市规划建设用地,规划的绿地类型是依照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的“绿地G”,包含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两个种类。
这种绿地系统规划的作用是指导编制下一个层次的详细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管理和划定“绿线”的依据。
经过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
这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规划覆盖范围和绿地类型方面,还不能满足申报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
另一种是根据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
这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专项规划)的覆盖范围是全市域,即: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含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道路绿地、市政设施绿地、特殊绿地8个种类)。
这种绿地系统规划符合申报和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
但是必须和城市总体规划协调,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经过批准后才具有法律效力。
2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法》规定的“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一般城市总体规划中绿地系统专业规划的范围仅是“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即在城市规划期内(通常为20年)城市建设发展到的用地,也就是规划预期的建成区,连城市规划区的范围也没有达到。
这个范围,对城市规划用地管理是够用了,但是远不能满足维护城市生态和市民游憩的需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为了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扩大规划区范围是必然的趋势。
在1996年编制的《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中,就已跳出“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局限,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通过保留现状端州、鼎湖之间的湿地将两区有机联系起来。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规划与管理

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规划与管理城市绿地是城市中绿色的空间,能够净化空气、促进水资源的蓄积、调节气候和温度、改善城市环境和景观、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交活动等。
然而,城市绿地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一、规划城市绿地规划是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的基础。
需要从城市的整体规划出发,根据城市的规划定位、功能和特点,科学地规划城市绿地,确定绿地面积、分布、形态、组成、用途和管理。
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绿地与城市的其他部分的协调性和关联性,保证城市绿地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需要注重城市绿地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例如,选择多样化的绿地类型和植被,避免单一化和过度使用草坪和喷泉等水资源消耗大的设施。
二、建设城市绿地建设城市绿地需要科学合理地选址、设计和建造。
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环境、城市功能和居民需求,选择合适的土地和位置。
需要结合城市规划和设计,制定合适的绿地设计方案,保证城市绿地的艺术性和美观性。
需要注重城市绿地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例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植被、设置人行道、广场、座椅等设施,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文化和休闲需求。
三、管理城市绿地管理城市绿地是保证城市绿地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管理制度和政策,明确城市绿地的管理机构和具体责任。
需要加强城市绿地的保护和维护,例如,定期修剪草坪和植被、保持绿地干净整洁、加强垃圾分类回收等。
需要注重城市绿地的利用和服务,例如,开展绿地文化和休闲活动、提供公共服务和环境教育等。
四、发挥城市绿地生态功能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是城市环境和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发挥其生态价值和作用。
需要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例如,恢复城市湿地和河流、种植本地植物和树种、设立雨水花园等。
需要加强城市绿地的生态监测和评估,了解其生态状况和演化趋势。
需要结合城市生态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城市绿地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和衔接。
结语城市绿地是城市环境和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注重其规划和建设、管理和保护、生态功能和发挥。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方面进行阐述。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为了适应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综合规划思路。
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
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出现,旨在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保护自然环境、改善城市生态、提升城市功能。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核心是合理布局各类绿地,形成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等多种功能。
同时,规划还要考虑到居民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城市绿地系统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上实现良好平衡。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1. 生态恢复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着重保护生态环境,恢复和改善受损的生态系统。
通过合理的植被布局、水体规划等措施,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的释放。
2. 合理利用土地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和空间布局,实现城市空间的最大效益。
例如,将绿地系统与交通网络、居住区域、商业中心等有机结合,提高城市功能的便捷性和便利性。
3. 公众参与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公共事务,需要广泛听取社区居民和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社会公众的参与可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使规划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并能减少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
三、城市绿地系统设计的要点1. 多样性:城市绿地系统设计应考虑到不同居民的需求和兴趣,提供多样化的场所和设施。
例如,公园可以设置儿童游乐区、健身器材、音乐喷泉等,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2. 连通性:城市绿地系统设计要注意增强绿地之间的连通性,形成一个连续的绿地网络。
这有利于改善城市的通风、减少热岛效应,并可以方便市民进行户外活动。
3. 可持续性:城市绿地系统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高绿地的生态功能和系统的承载能力。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心得标准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心得标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在进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和标准。
一、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和原则1.环境保护与生态功能:规划应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保护和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
要注重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保护、气候调节等。
2.社会公众的参与: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参与,特别是那些与绿地系统相关的利益相关者。
要通过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和多方沟通,形成共识,提高规划的可行性。
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规划应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科学确定绿地系统的规模、布局和结构。
要避免浪费土地资源,优化绿地系统的布局,以提高绿地系统的连通性和完整性。
4.多功能、多样性: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绿地系统的多功能和多样性。
要根据城市居民的需求,同时考虑绿地系统的生态、社交、健康和教育等功能,打造多元化、富有活力的绿地系统。
二、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和要点1.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包括城市绿地系统的总体目标、原则、政策和标准。
要明确城市绿地的发展方向和规模,确定不同类型和功能的绿地空间的布局和数量,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保障政策。
2.绿地系统结构规划:确定城市绿地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连接方式。
要通过绿道、林带、湿地等方式,将不同类型和功能的绿地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要考虑绿地系统的连通性和韧性,以应对气候变化等挑战。
3.绿地系统细部规划:根据城市功能区划和居民需求,确定绿地系统的布局和设计。
要根据城市的特点和现状,规划不同类型和尺度的绿地,包括公园、街头花坛、广场绿地等。
同时,要注重绿地系统的景观质量和居民的使用功能。
4.绿地系统管理规划:确定城市绿地系统的管理机构、权限和责任,制定绿地的管理制度和标准。
要建立完善的绿地管理体系,包括绿地养护、绿地安全、绿地活动等方面的管理规定,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配套设施。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管理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的公园、绿地、广场等自然和半自然的开放空间,它们对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和城市环境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管理,包括规划的重要性、规划的原则和方法、管理的挑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
一、规划的重要性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它能够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
首先,城市绿地系统可以改善城市气候和空气质量。
绿地植被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降低气温,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
其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公园、绿地和广场等绿地空间为居民提供了户外活动的场所,有助于缓解城市生活的压力,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此外,城市绿地系统还可以提供生态服务,如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应遵循一些原则和方法,以确保规划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规划应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期望。
规划者应了解居民的需求,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差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绿地空间。
其次,规划应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可持续性。
规划者应考虑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物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此外,规划应注重空间布局和景观设计的统一性和连贯性,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最后,规划应注重参与和合作。
规划者应与政府、社区和居民等各方合作,形成共识,共同推动绿地系统的规划和管理。
规划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是通过数据和模型来分析城市绿地系统的需求和供给,以确定绿地的规模、布局和类型。
定性分析是通过调查和研究来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期望,以确定绿地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规划者还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和最佳实践,以提高规划的质量和效果。
三、管理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城市绿地系统的管理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资源有限、管理体制不完善、使用冲突等。
城市园林绿化中的绿地系统规划与管理

城市园林绿化中的绿地系统规划与管理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还能为居民提供宜人休闲场所和良好生态环境。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绿地系统的规划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城市园林绿化中的绿地系统规划与管理进行探讨。
一、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城市绿化工作涉及到大面积的土地利用和资源配置,需要有全面而系统的规划。
绿地系统规划是指对城市园林绿化中绿地的位置、布局、功能等进行科学地规划和布局的过程。
通过绿地系统规划,可以使城市的绿地资源得到充分的合理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
首先,绿地系统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通过合理规划绿地,可以形成城市的“绿肺”和“湿岛”效应,提供新鲜的空气、净化水源,降低气温,增加湿度,改善气候环境。
同时,绿地系统规划还可以保护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使城市的生态系统更加平衡和可持续。
其次,绿地系统规划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
城市的绿化水平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和品质,合理规划和布局绿地,可以使城市更加美丽和宜居。
例如,布置花坛、草坪、景观树木等,可以增添城市的景观效果,提升城市的文化氛围。
最后,绿地系统规划可以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
城市园林绿化的核心目标是为居民提供优质的休闲场所,而绿地就是最主要的休闲场所之一。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绿地,可以为居民提供绿荫遮阳处、健身活动区、儿童游乐区等功能,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和娱乐需求。
二、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绿地系统规划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首先,绿地系统规划应该体现生态优先原则。
在规划和布局绿地时,应该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使得绿地的功能最大化,同时减少绿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其次,绿地系统规划应该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
绿地的规划和管理应该注重长期可持续性,不能一味地追求短期利益,而是要立足于长远发展,合理利用和保护绿地资源。
再次,绿地系统规划应该体现社会参与原则。
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与生态廊道

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与生态廊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发展和城市规划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城市规划中,绿地系统和生态廊道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它们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和生态廊道的意义和作用。
一、绿地系统的意义绿地系统是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包括公园、绿地、植被和水体等。
它们是城市中的“肺”,能够吸收污染物和二氧化碳,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此外,绿地系统还能够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降低城市的温度。
绿地系统还能够保护城市的水资源,减少洪水的发生。
绿地系统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研究表明,接触自然环境可以减轻压力,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绿地系统还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加社交活动的机会。
因此,绿地系统的建设对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二、生态廊道的意义生态廊道是连接城市绿地系统的一条廊道,它可以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和多样性。
生态廊道可以为城市中的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物种的繁衍和迁徙。
生态廊道还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
此外,生态廊道还可以提供人们观赏自然景观的机会,增加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生态廊道的建设需要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城市发展的需求之间的平衡。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合理规划和设计生态廊道,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生态廊道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城市居民的需求和参与,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三、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和生态廊道的建设城市规划中的绿地系统和生态廊道的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环境、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合理规划和设计绿地系统和生态廊道,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首先,城市规划者应该考虑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特点和需求。
他们应该了解城市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植被和水体,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分布与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分布与规划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公园、广场、植被覆盖的街道和绿化带等,它们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还起到了调节城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而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分布与规划则决定了这些绿地的利用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分布应该考虑到城市居民的需求。
城市居民繁忙的工作生活使得他们渴望能够在闲暇时刻找到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放松身心。
因此,在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中,应该考虑到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喜爱和追求。
公园和广场的设置应该尽量贴近居民居住区,方便居民进行锻炼和休闲活动。
绿化带和街道植被的规划应该贯穿整个城市,使得每个居民都能够享受到自然的氛围。
只有满足了居民需求的城市绿地系统,才能够发挥最大的功能。
其次,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分布要考虑到城市的气候和环境特点。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应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河流、湖泊和山地等。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将这些自然资源与城市绿地系统有机结合,形成绿色廊道和景观带。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城市的景观价值,还能够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
绿色廊道和景观带能够起到调节城市气温、减少大气污染、吸收噪音等作用,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宜居的环境。
另外,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分布应该考虑到城市的未来发展需求。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和城市功能不断增长,在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时需考虑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应该合理利用城市边缘地带和农村用地,规划建设大面积的绿地。
这些绿地可以作为城市的“肺部”,不仅能够为城市提供新鲜的空气,还能够为城市的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
此外,应该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特点和景观,使得城市绿地系统在空间分布上能够体现多样性和个性化。
最后,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分布还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原则和方法。
在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人口密度、绿地面积和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通过科学计算和分析,确定最佳的绿地布局方案。
城市边缘地带规划合理利用城市边缘空间

城市边缘地带规划合理利用城市边缘空间城市发展面临着日益增长的人口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边缘地带的规划和合理利用,成为了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城市边缘地带规划合理利用城市边缘空间的意义、挑战和策略。
一、意义城市边缘地带规划合理利用城市边缘空间的意义在于:1. 增加城市空间资源:城市边缘地带通常具有较大的可开发空间,合理规划利用可以扩大城市范围,增加城市空间资源,缓解城市扩张压力。
2.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合理利用城市边缘空间有助于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域,促进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合理利用城市边缘空间可以增加城市绿地、休闲娱乐区域等公共空间,提供更多宜居的环境,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4. 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利用城市边缘空间可以避免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挑战城市边缘地带规划合理利用城市边缘空间面临以下挑战:1. 土地权益问题:城市边缘地带通常存在多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体农民,土地的征地和流转涉及到土地权益的保护和合理补偿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2. 城市规划和建设难度大:城市边缘地带规划和建设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充分考虑交通、供水、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布局和保障,同时要避免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城市边缘地带的规划和利用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同时引进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科学规划和开发。
三、策略为了实现城市边缘地带规划合理利用城市边缘空间的目标,可采取以下策略:1. 综合规划:制定综合规划,明确城市边缘地带发展的方向、目标和布局,统筹考虑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环境保护,并将城市边缘地带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2. 引导发展:根据城市边缘地带的特点和优势,科学引导发展产业、建设项目等,推动城市边缘地带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城市边缘区的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要素的构成
1.城市景观生态要素:城市景观生态的主体是人类的居住环境,也就是说城市景观生态是以城市街道、
城市建筑、城市绿化等为主的自然、人文、人工景观的综合体,其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时空性。同时,
人们对城市景观生态的维护以及保护意识还带有较强的区域性, 所以城市景观生态是受人为因素影响较 为集中的地方。
1.定义:城市边缘区是指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所形成的,紧靠城区的一种不连续的地域实体,是处于城 市和乡村之间的社会、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 2.特征: a.城乡过渡性:城市边缘区位于城市中心建成区与广大乡村地区之间,是城市向周边区域发展的产物,也 是用地逐步城市化的某个阶段,具有一定的过渡性。 b.动态性:城市边缘区的扩展是时间空间一体化的过程,是一个相对的、不稳定的区域。因此,城市边缘 区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4.2007年,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基础上,编制了《北京市绿地 系统规划》专项规划,从空间上对全市域范围的绿色空间进行了统筹安排。希望在2020年全面实现绿地系 统规划,力 争达到"生态园林城市"的规划目标.
总结
总而言之,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就必须要对城市边缘区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进行充分研究, 以改善城 市边缘区的生态状况,保证城乡景观能够协调一致地发展。而这最为关键的就是景观生态规划,在景观生
态规划当中,要充分合理的进行生态规划措施,尤其在城市边缘区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 要对其整体性
以及多样性给予重点关注,并实现城市、乡村景观生态要素的和谐与统一,这样才保证城市边缘区建设取 得良好的成效, 从而更好地为城市发展服务。
谢谢观看
优化城市绿化系统的规划方案

优化城市绿化系统的规划方案引言:城市绿化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了空气质量,调节了城市气候。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化系统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绿地不足、绿化质量不高等。
因此,优化城市绿化系统的规划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优化城市绿化系统的规划方案。
一、加强绿地保护与扩大绿地面积绿地是城市绿化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保护和扩大绿地面积是优化城市绿化系统的首要任务。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绿地保护制度,加强对绿地的法律保护,严禁非法占用和破坏绿地。
其次,要加大对绿地的投入,逐步扩大绿地面积,特别是在城市边缘地区和工业区等地,增加绿地覆盖,提高城市绿化率。
同时,要注重绿地的合理布局,将绿地与城市功能区相结合,形成绿色走廊和绿色空间网络,提高绿地的利用效益。
二、提高绿化质量与多样性绿化质量的提高是优化城市绿化系统的关键。
首先,要注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品种,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率。
其次,要注重绿化的多样性,引进不同种类的植物,形成丰富多样的植被景观,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同时,要注重绿化的艺术性,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打造具有独特风格的绿化景观,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三、推行生态绿化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绿化是优化城市绿化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要注重生态修复,通过植被的选择和配置,修复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功能。
其次,要注重生态保护,保护和维护城市的生态系统,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同时,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推行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城市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社会参与与宣传教育城市绿化系统的优化需要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首先,要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绿化意识,增强市民对城市绿化的重要性的认识。
其次,要鼓励市民参与绿化活动,组织植树造林、花草种植等公益活动,让市民亲身参与到城市绿化中来,增强市民的环保责任感和归属感。
浅谈城市边缘区的绿地系统规划

浅谈城市边缘区的绿地系统规划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边缘区的绿地的特点、作用和现状问题的分析,阐述了城市边缘区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以及目前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问题,提出从规划建设的实际出发,更加注重城市边缘区绿地规划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着重研究城市边缘区绿地规划建设的特殊性,以及由此给绿地规划带来的新问题,新方法。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空间系统城市边缘区与绿地系统规划的定义:城市边缘区:顾朝林(1992)认为城市边缘区包括两方面的意思:“即同时具有自然特性和社会属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中色具有特色自然地区;城市化对农村地区冲击最大,城乡连续统一体最有效的被研究的地区;城市扩展在农业土地上的反映。
”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城乡边缘区绿地的作用对于大城市边缘区绿地的作用,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一般来讲,这些绿地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的功能:阻止城市无序蔓延,改善城市空间结构我国目前的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多以单中心同心圆层状向外扩展,城市建成区呈“摊大饼”向外迅速蔓延,城乡环境急剧恶化。
建设城市边缘区大型绿地,能有效避免城市的无序扩张和相邻城镇的连片发展。
创建良好的城市外部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现代大城市空气、垃圾、水体等污染严重,城市生态系统严重失调。
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善、健全城市生态系统,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搞好城市的环境绿化特别是城市边缘区的绿化工作,为城市发展提供必要的生态环境支持。
塑造优美的城市景观,满足城市居民的游憩休闲文化需求城市边缘区的绿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贴近自然的休闲、游憩场所和减灾、防灾空间。
还可以传承自然和历史文化,保护郊野和乡村特色,塑造良好的城乡生态景观环境。
谈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分析

谈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分析摘要:我国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工作中,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和发展。
只有要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符合我国的国情,才能保证我国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完善,保证人们生存环境的健康。
城市规范区绿地系统的规划,是我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根据相应背景,对城市规划区进行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进行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区;绿地规划;措施;引言: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主要是通过城市自身绿化从而实现城市和自然的相互协调,实现两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绿地系统规划能够对城市的居住环境进行相应完善,让人们居住在一个优美健康的环境中,因此,绿地规划系统对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绿地系统工作逐步的得到完善,但是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表现不突出,因此,本文就来论述城市规划区以及绿地系统规划。
一、城市规划区的范围根据《城市规划法》中的规定,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的市区、郊区以及城市中的行政区域,这些都属于城市规划区掌控的区域。
一般来说,城市规划中,绿地系统规划所占的城市规划的范围只是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就是说,在城市规划中,是城市建设发展的用地。
这个范围已经足够用来进行城市规划用地的管理,但是如果想要维护城市的生态建设,满足居民休闲娱乐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
近几年来,人们渐渐意识到,为了能够促进城乡发展、区域的发展,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扩大规范去的范围是必须进行措施。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一)系统分析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就是在当地的城市的生态系统中,衍生出一个分支,在对这个分支进行分析和了解,有了大致的掌握后,才能更好的融合到绿地系统中,并且能够与城市规划中的其他部分进行有效结合,保证绿地系统的完整性,保证绿地系统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因地制宜原则加强对过去状况的汇总分析,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能够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掌握,进一步可以对城市规划和建设有大致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做好预测分析的工作,并且将预测和采取措施有机的结合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边缘区的绿地系统规划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边缘区的绿地的特点、作用和现状问题的分析,阐述了城市边缘区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以及目前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问题,提出从规划建设的实际出发,更加注重城市边缘区绿地规划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着重研究城市边缘区绿地规划建设的特殊性,以及由此给绿地规划带来的新问题,新方法。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空间系统
城市边缘区与绿地系统规划的定义:
城市边缘区:
顾朝林(1992)认为城市边缘区包括两方面的意思:“即同时具有自然特性和社会属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中色具有特色自然地区;城市化对农村地区冲击最大,城乡连续统一体最有效的被研究的地区;城市扩展在农业土地上的反映。
”
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城乡边缘区绿地的作用
对于大城市边缘区绿地的作用,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一般来讲,这些绿地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的功能:
阻止城市无序蔓延,改善城市空间结构
我国目前的城市空间结构布局多以单中心同心圆层状向外扩展,城市建成区呈“摊大饼”向外迅速蔓延,城乡环境急剧恶化。
建设城市边缘区大型绿地,能有效避免城市的无序扩张和相邻城镇的连片发展。
创建良好的城市外部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现代大城市空气、垃圾、水体等污染严重,城市生态系统严重失调。
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善、健全城市生态系统,最基本、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搞好城市的环境绿化特别是城市边缘区的绿化工作,为城市发展提供必要
的生态环境支持。
塑造优美的城市景观,满足城市居民的游憩休闲文化需求
城市边缘区的绿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贴近自然的休闲、游憩场所和减灾、防灾空间。
还可以传承自然和历史文化,保护郊野和乡村特色,塑造良好的城乡生态景观环境。
加速城市边缘区城市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首先,结合部地区绿地建设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机遇,实现兴绿致富。
不仅可以促使兴办科技含量高、无污染、产值高的工业企业。
还可以为大力发展以旅游、休闲、度假为核心的第三产业提供巨大市场。
其次,通过绿地建设,可促进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和市政建设,促进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环境卫生,提高生活质量,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更快、更好地融入城市,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减少城乡差别。
目前我国城市边缘区绿地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城市有关该地区的绿化规划和建设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发展空间需求与绿地保护之间的矛盾
城市边缘区大型绿地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阻止城市的无序蔓延,避免城市建成区“摊大饼”现象。
然而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足够的物质空间为依托,在城市内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城市向外扩张以获得必需的发展空间是无法避免的。
在强大的发展需求面前,在规划中如何协调好绿地生态建设和城市空间发展要求的关系就成了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失控,规划绿地被侵噬现象严重
规划绿化用地不断被侵占和蚕食,这是结合部绿地规划建设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例如1994年上海第一次编制环城绿带规划时,规划总面积为7241公顷,而到1998年再次编制实施性规划时,已有1100多公顷的土地从规划用地上消失了,绿地规划总面积减少到6208公顷。
被侵占的规划用地主要被作为房地产项目开发、乡镇企业兴建厂房仓库以及农居建房等匀。
这些数字说明,尽管绿地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规划绿地被蚕食的状况并没有被彻底改变。
缺乏权威有效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虽然许多城市的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中对城市外环境及城市边缘绿化
都有一定程度的表述,如“城市生态控制区”、“城市发展敏感区”、“城市外围绿化带”、“城市大环境绿地”、“城市生态保护绿地”等等。
但实际上,这些表述长期停留在一般的概念深度,定义模糊,往往只是在规划图纸上的城市建成区外围随意划入某些区域涂上绿颜色了事,既没有明确的用地界线,也没有实质性的规划内容,可操作性很差。
在城市规划实践中,也缺乏明确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有法律权威的专项绿地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造成该地区的绿化建设无章可循。
由于没有详细的规划,城市边缘区的不少乡镇和地区都不清楚自己的哪些地段处在规划绿地范围之内,因而客观上导致侵占规划绿地的事件不断发生,造成该地区的绿地规划失控和绿地规模萎缩。
城市边缘区绿地系统规划定位
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时进行的绿地系统规划
我国现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由于其在规划时间上滞后于城市总体规划,同时在规划范围上局限于城市建设用地之内,导致我国目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提出城市边缘区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就是为了改变绿地布局受限于城市规划的这种现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能够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出路是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将城市边缘区范围内的城市建设用地内、外的城市绿地综合考虑,统一规划,在规划程序上提高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地位,确定各类城市绿地的规划范围,形成行之有效的法规性规划内容,保证绿地建设和管理的可实施性。
沟通市域和城市的桥梁
本文出于对目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的思考,提出将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层次划分,城市边缘区绿地系统规划是对现有城市绿地系统和市域绿地系统规划两个规划层次的重要补充。
首先,城市边缘区绿地系统规划的提出,将城市近郊区的绿地建设展示在人们面前。
考虑到它与城市的密切关系,不能将其等同于市域内其他空间范围的绿地系统,而应该重点建设。
其次,城市边缘区绿地系统规划填补了城市绿地系统和市域绿地系统之间的空白,弥补了市域绿地系统由于尺度过于宏大,而无法操作的弊端。
并且在二者之间起到了过渡、联系的作用,是绿地系统规划层次中不可缺少的组分。
最后,城市边缘区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绿地系统的外围支撑体系,是城市绿地向乡村的延续。
将其纳入城市规划阶段同步进行,可以保障其用地和规划管理的法律地位,确保其规划内容能够较好地实现。
将城市绿地系统进行层次划分的宗旨,不是割裂各层次的绿地系统之间的关系,相反应该是强调从城市到市域范围内形成一个相互贯穿的整体化的绿地系统。
三个规划层次内的绿地将形成城市建设用地内部以人工为主、城市边缘区人工与天然并重、市域以自然为主、返璞归真的建设模式,充分地体现出不同层次绿地系统的特点。
城市边缘区绿地系统规划的可操作性
强制性控制内容和引导性内容相结合,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城市边缘区地区绿地建设规模宏大、涉及面广、时段性强,为此,在规划编制阶段就必须加强面向实际、面向基层的可操作意识,协调好控制性指标与引导性示范的关系,协调好宏观的规定性要求和微观的操作弹性的关系。
概括地说,是在强化规划指标的控制性的同时,为区县、乡镇、及各建设单位落实规划提供详细依据和措施、并留有弹性,从而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以确保规划的实施。
绿地是为城市大众服务的公共产品,因此首先必须得到规划的严格控制和保护。
绿地控制性指标就是指在城市建设中必须达到的最低绿地建设标准,它在执行过程中有一定强制性。
在这方面,结合部绿地规划首先应该符合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要求,《暂行规定》中与绿地相关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总体规划阶段中: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控制;城市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具体布局等。
详细规划阶段中:(a)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土地主要用途;(b)规划地段各个地块允许的建设总量:(c)对特定地区地段规划允许的建设高度;(d)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绿化率、公共绿地面积规定。
小结
城市边缘区绿地系统规划是针对城市边缘区内、城市建设用地外的用地(水域及其他用地)中其他绿地的规划。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今天的“底”(水域及其他用地)将来很有可能成为“图”(城市)的一部分,在“底”与“图”的转换过程中,边缘区绿地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城市边缘区绿地系统与城市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进行城市边缘区绿地系统规划的理想工作模式是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对其他绿地的布局和规模进行规划,以适应城市规划远期发展的要求。
综上所述,城市边缘区绿地系统规划的提出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实用性,也是城市总体规划应该包括的规划内容。
参考文献:
【1】刘立立,刘滨谊. 论以绿脉为先导的上海远期城市空间布局. 城市规划汇刊,1996(5),27—32
【2】刘滨谊,张国忠. 近十年中国城市绿地系统研究进展. 城市绿地系统,
2005(6)25-28
【3】徐波.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市域问题的探讨. 城市绿地系统,2005(3)65-68
【4】徐波. 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定位. 规划研究,2006(11)20-22
【5】贾俊. 我国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地区绿地规划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博士论文].北京园林大学,2004
【6】庄振,李少勇.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可操作性. 中国园林,2008(3)92-94
【7】王保忠,王彩霞,何平,沈守云. 城市绿地研究综述. 城市规划汇刊, 2004(2) 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