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考研历年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各高校政治学&国际关系&外交学考研专业课基础班视频课程+近五年真题、笔记等全套资料+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指导=1680~3000元7月1日前报名,8折优惠!
北京大学国关院考研攻略
北大国关院考研政治学概论历年真题解析
四、2009年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利维坦
英国作家霍布斯的著作,《利维坦》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开宗明义宣布了作者的彻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一般的哲学观点,声称宇宙是由物质的微粒构成,物体是独立的客观存在,物质永恒存在,既非人所创造,也非人所能消灭,一切物质都于运动状态中。第二部分是全书的主干,主要描述自然状态中人们不幸的生活中都享有“生而平等”的自然权利,又都有渴望和平和安定生活的共同要求,于是出于人的理性,人们相互间同意订立契约,放弃各人的自然权利,把它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这个人或集体能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能把大家的人格统一为一个人格;大家则服从他的意志,服从他的判断。第三部分《论基督教国家》旨在否认自成一统的教会,抨击教皇掌有超越世俗政权的大权。第四部分《论黑暗的王国》,其主要矛头是针对罗马教会,大量揭发了罗马教会的腐败黑暗、剥削领婪的种种丑行劣迹,从而神的圣洁尊崇,教会的威严神秘,已经在霍布斯的笔下黯然失色。
2.软权力
“软权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的定义:它是一种“影响别人选择的能力,如有吸引力的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奈指出,有很多种影响他人行为的方式,既可以通过威胁和奖励他人,也可以通过吸引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前者是运用“硬权力”,后者是施展“软权力”。在奈看来,“硬权力”指的是通常同诸如军事和经济力量那样的具体资源相关的“硬性命令式权力”(hard command power) ,“软权力”指的是与诸如文化、意识形态和制度等抽象资源相关的、决定他人偏好的“软性同化式权力”(soft co-optive power) 。奈和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Keohane)在合著的一篇文章中更明确地指出,硬权力是指通过威胁或者奖励, 让别人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之能力。而软权力则是指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手段,让他人自愿追求你所要的东西之能力。换句话说,“硬权力”的运用,表现为借助引诱(“胡萝卜”)或者威胁(“大棒”)手段,直接迫使他人改变自己的意志或者行为。而“软权力”的运用,则表现为通过自己思想的吸引力或者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让其他国家自愿效仿或者接受体系的规则,从而间接地促使他人确定自身的偏好。也就是说,让别人追求你想要的东西。奈喜欢用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软权力”的作用:小孩的父母都知道,假如他们为自己的孩子确立信念和偏好,那么他们所拥有的权力就会比单纯依赖积极管教的方式要大得多、持久得多。奈认为,在以
信息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和跨国相互依存的时代,权力的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权力正在变得越来越难以转化,越来越不太具体,越来越缺少强制性。实际上,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软权力就是吸引力。
3.国家利益
国家利益的概念就是在欧洲最早的民族国家形成之后才出现的,由法国的黎塞留主教首先提出国家至上理论,可见国家是最高的本源,国家主权至高无上,国家利益自然就源于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最高目标,国家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于是,国家利益成了决定国家对外政策与行动的基本动因,影响国际关系的核心因素,也是国家间关系最基本的驱动因素。在民族国家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每个国家都极力强调其国家利益的重要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关于国家利益的概念辨析,中西方学者乃至不同派系的认知都不尽相同。现实主义代表摩根索曾对国家利益的概念提出明确的定义,他说,国家利益应当包括三个重要的方面:领土完整、国家主权和文化完整。他认为,在这三个方面中,最本质的问题就是一个国家的生存问题,其余方面都是次要的问题。结构现实主义学派代表人华尔滋以简约的模式来分析体系结构从而得出结论:生存是国家惟一的利益。新自由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基欧汉主张三种国家利益:生存,独立,经济财富。而建构主义学派代表人温特又在其后加了第四种利益—集体自尊。
4.国际格局
在一定的历史发展周期内国际关系构成中,在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集合的基础上,以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等战略力量角色及其组合形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和局面。构成要素:1 行为主体。即国际关系中起举足轻重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或者称为战略力量,这是构成国际格局的基础性要素。2 相互战略关系国际格局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必须由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许多行为主体并存,二是行为主体彼此之间发生相当程度的交往。3 相互关系结构状态这一点是由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所决定的。
二、简答
1.政治权力的本质
政治权力就是在政治领域的特殊表现,是一切权力中最重要的权利。是在阶级社会里,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共同体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原则,凭借国家这种物质的强制力,对其他阶级和个人进行控制和制约的能力。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形式上是特定的公共权力。
2.简述中国目前的软实力发展
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哲学社会科学和以社会主义道德观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框架下,结合传统哲学和文化,融入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软实力的根本途径。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理性构建时代化、全球化的中国文化。美国的乡村音乐、肯德基、好莱坞电影能够席卷全球,这是否就意味着美国的文化、生活样式、理念就是世界的,是否新时代的全球文化必将走向单质化。答案是否定的。中国不能排斥这些音乐、快餐和电影,不能关起剧院大门只演京剧和皮影,而是应该接纳,应该思考。因为在历史上,当佛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与儒家和道家也曾发生激烈摩擦和冲突,但是不久就融合了,而且产生了中国佛教教义,虽然它的许多范式已经和印度佛教相差甚远,但是在中国却生根了,并且流传得很好。这就映证了孔子的“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道理。我们不能一味强求别人“来同”,而是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如何“去同”,或者通过积极的“去同”达到他人自觉的“来同”。即通过努力去融合、汲取外来文化的“营养”而成长自己,努力去寻找同各种文化的“共同点”和“交汇点”,而使文化之间产生共鸣,达到自然而然的认同。中国要加快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注释扩充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2)深刻理解信息化、数字化的内涵,以人文为本,把中国软实力的提高与社会认可结合起来。中国已提出“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是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农业化尚未完成,农业时代与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同时并存。这就凸显出一个问题:对中国广大尚未经过现代文明洗礼的农民、城市低文化人群来说,以信息化、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后现代文化意味着什么?如果这么庞大的社会群体对此感到漠然,甚至感到被边缘化,那么中国的发展何以说是“以人文本”?失去了以人为本,中国的综合实力何以提高,提高的意义又在哪里?笔者认为,既然西方文化不是生来就是现代性的,那么中国的文化也不是生来就是反现代性的。先进文化应该就是人民大众的文化,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文化。信息化、数字化是先进的文
化,其本质也应是大众的,是注重人文关怀的。所以应该大力宣传、普及新科技文化,让老百姓能够理解信息化、数字化的文化内涵,并在信息化、数字化的新语境下传承、运用、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使中国的软实力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群众认可度。
(3)大力提倡创新,以创新提升我国的软实力。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目前我国从战略到体制、从体制到手段、从思想到行动,都在大力提倡创新。但是我们的理解上也存在误区,认为创新就意味着高、新、尖技术。殊不知,创新是现实的技术,也是“无形的”文化,除了硬的方面,我们还必需从软的方面实施创新工程。学者金周英女士首创“软技术”一词用来反映软实力。她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真正差距在于软技术,软技术的每一个领域和功能都为创新提供了新目标、新内容、新空间。软技术主要来自人文、社会科学等非自然学科,在信息化的今天,软技术应该围绕人开展创新,比如,企业制定的制度、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应该人性化,具有人情味。而且,企业的研发能力、管理能力、知识创新能力、诚信度都无法用硬技术去提高,企业必须靠软技术提升自身的软实力,从而增强竞争力,生产出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既要注重物质技术的配套,也要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