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苯二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N,N-二乙基对苯二胺盐酸盐安全技术说明书2198-58-5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61798
UN编号:
无资料
IMDG规则页码:
无资料
包装标志:
14
包装类别:
Ⅲ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无资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无资料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None
修改说明:
第一版
其他信息:
MDL号:暂无PubChem号:暂无BRN号暂无
英文别名:
无资料
CAS号:
2198-58-5
技术说明书编码:
XXX-MSDS-00X
供应商名称:
根据企业修改填写
供应商地址:
根据企业修改填写
供应商电话:
根据企业修改填写
供应商应急电话:
根据企业修改填商Email:
根据企业修改填写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6.1类毒害品
身体防护:
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
戴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
无资料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pH:
无资料
熔点(℃):
233.5
沸点(℃):
无资料
分子式:
C10H16N2?2HCl
主要成分:
无资料
临界温度(℃):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闪点(℃):
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资料
无资料
致畸性:
无资料
致癌性:
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对苯二胺(MSDS)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对苯二胺一化学品及企业标识MSDS中文名称:1,4-苯二胺化学品英文名称:P-Phenylenediamine;1,4-diaminobenzene别名:对苯二胺;1,4-二氨基苯;乌尔丝D简称:PPDA使用单位:池州方达科技有限公司电话:0566--8167618传真:0566--8167619二成份/组成信息纯度:99.9%化学品名称:对苯二胺分子式:C6H8N2;NH2C6H4NH2相对分子量:108.14国标编号:61789CAS编号:106-50-3危险度:C风险程度:34三危险性概述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不易因吸入而中毒。
如经口进入,则毒作用与苯胺同。
危险性概述:对苯二胺有很强烈的致敏作用。
引起接触性皮炎、湿疹、支气管哮喘。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四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漱口,饮水,洗胃后口服活性炭,再给以导泻。
就医。
五消防措施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干粉、泡沫。
六个人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带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统胶鞋。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及时换洗工作服。
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
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七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或用沙土混合,逐渐倒入稀盐酸中(1体积浓盐酸加2体积水稀释),放臵24小时,然后废弃。
对苯二胺安全周知卡、职业危害告知卡、理化特性表

对苯二胺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可燃有毒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号对苯二胺(1,4-二氨基苯)p-phenylenediamineC6H8N2CAS号:106-50-3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147 闪点:68沸点(℃):267相对密度(水=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0.14/100℃危险特性本品为白色至淡紫红色晶体。
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接触后表现健康危害:不易因吸入而中毒。
如经口进入,则毒作用与苯胺同。
对苯二胺有很强的致敏作用,引起接触性皮炎、湿疹、支气管哮喘。
现场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漱口,饮水,洗胃后口服活性炭,再给以导泻。
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洁清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或用沙土混合,逐渐倒入稀盐酸中(1体积浓盐酸加2体积水稀释),放置24小时,然后废弃。
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浓度MAC(mg/m3):未制定标准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市消防队:119市人民医院:120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消防队:119人民医院:120危险性标志对苯二胺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作业场所存在对苯二胺,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对苯二胺p-phenylenediamine健康危害理化特性不易因吸入而中毒。
如经口进入,则毒作用与苯胺同。
对苯二胺有很强的致敏作用,引起接触性皮炎、湿疹、支气管哮喘。
溶于水、乙醇、乙醚、氯仿、苯。
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N-苯基对苯二胺101-54-2

https:// 2/5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件。
9 理化特性
9.1 基本的理化特性的信息
a) 外观与性状
形状 : 薄片
颜色 : 深灰色
b) 气味
无数据资料
c) 气味临界值
无数据资料
d) pH值
无数据资料
e) 熔点/凝固点
73 - 75 °C
f) 起始沸点和沸程
无数据资料
g) 闪点
无数据资料
12.6 其它不利的影响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13 废弃处置
13.1 废物处理方法
产品 将剩余的和未回收的溶液交给处理公司。与易燃溶剂相溶或者相混合,在备有燃烧后处理和洗刷作用的 化学焚化炉中燃烧 污染了的包装物 作为未用过的产品弃置。 进一步的说明: 无数据资料
14 运输信息
14.1 UN编号
欧洲陆运危规 : 3077
国际海运危规 : 3077
国际空运危规 : 3077
14.2 联合国(UN)规定的名称
欧洲陆运危规:ENVIRONMENTALLYHAZARDOUSSUBSTANCE,SOLID,N.O.S.(N-(4Aminophenyl)aniline) 国际海运危规:ENVIRONMENTALLYHAZARDOUSSUBSTANCE,SOLID,N.O.S.(N-(4Aminophenyl)aniline) 国际空运危规:ENVIRONMENTALLYHAZARDOUSSUBSTANCE,SOLID,N.O.S.(N-(4Aminophenyl)aniline)
14.3 运输危险类别
欧洲陆运危规 : 9
国际海运危规 : 9
国际空运危规 : 9
14.4 包裹组
对苯二胺106-50-3使用说明书msds

15 法规信息
15.1 专门对此物质或混合物的安全,健康和环境的规章 / 法规
法规信息 请注意废物处理也应该满足当地法规的要求。 若适用,该化学品满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年12月4号国务院通过)的要求。
https://
Powered by TCPDF ()
7 安全操作与储存
7.1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避免吸入蒸气或雾滴。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打开了的容器必须仔细重新封口并保持竖放位置 以防止泄漏。建议的贮存温度2-8°C充气保存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ຫໍສະໝຸດ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1.1 产品标识符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 对苯二胺 CAS No.: 106-50-3 别名: 对苯二氨;乌尔斯D;
1.2 鉴别的其他方法
无数据资料
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
仅供科研用途,不作为药物、家庭备用药或其它用途。
2 危险性概述
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
危害类型
GHS07:感叹号; GHS08:健康危害;
信号词
【警告】
危险申明
代码
无数据资料
H315
引起皮肤过敏。
H319
造成了严重的眼睛发炎。
H335
可能引起呼吸道发炎。
H336
可能会导致睡意或眩晕。
H351
也许可能会导致癌症。
H373
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危害人体器官。
14 运输信息
中间体试剂对苯二胺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

中间体试剂对苯二胺安全操作及保养规程1. 引言中间体试剂对苯二胺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和医药领域。
然而,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毒性和危险性,正确的操作和保养对人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介绍对苯二胺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保养要点,以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并保障人员的健康。
2. 安全操作规程在使用中间体试剂对苯二胺时,必须遵循以下操作规程:2.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在操作对苯二胺之前,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室外套或防护服•化学护目镜•防化手套•工作鞋这些防护装备能够提供一定的保护,减少与对苯二胺接触的风险。
2.2 使用工作台面操作对苯二胺时,必须使用专门的工作台面。
工作台面应该经过表面处理,以防止对苯二胺的泄漏。
同时,工作台面应配备化学药品储存柜和废弃物容器,以便储存和处置对苯二胺相关的物品。
2.3 保持操作区域通风良好对苯二胺是一种挥发性较高的化学试剂,操作时必须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
实验室应配备合适的通风设备,如排风扇或排风罩。
同时,应保持实验室的门窗通风,以确保空气流通。
2.4 避免直接接触对苯二胺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毒性,必须避免直接的皮肤接触。
操作时,应佩戴防化手套并保持手部清洁。
如果不慎接触到对苯二胺,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的部位,并及时就医。
2.5 避免吸入对苯二胺的挥发物具有刺激性和毒性,应避免吸入其蒸气。
操作时应戴上化学护目镜,并保持操作区域的通风良好。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暂停操作并呼吸新鲜空气。
2.6 避免摄入对苯二胺是有毒的,严禁饮食或吞咽。
操作时应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饭前便后要洗手,并避免在操作区域吃东西。
2.7 禁止吸烟在操作对苯二胺时,必须禁止吸烟。
对苯二胺的挥发物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易燃易爆的物质。
3. 保养要点为确保对苯二胺的安全储存和使用,以下是保养的要点:3.1 储存条件对苯二胺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
应远离火源、热源和氧化剂,以防止火灾和爆炸。
对苯二胺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中文名:1,4-苯二胺 ; 1,4-二氨基苯;对苯二胺;乌尔丝D化学品英文名:p-phenylenediamine; 1,4-diaminobenzene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邮编: 传真: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对苯二胺106-50-3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不易因吸入而中毒,口服毒性剧烈,与苯胺同,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本品有很强的致敏作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湿疹、支气管哮喘。
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可燃,其粉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消除所有点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塑料布覆盖泄漏物,减少飞散。
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101-96-2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避免吸入蒸气或雾滴。
7.2 安全储存的条件,包括任何不兼容性
贮存在阴凉处。使容器保持密闭,储存在干燥通风处。打开了的容器必须仔细重新封口并保持竖放位置 以防止泄漏。对空气敏感。
7.3 特定用途
无数据资料
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8.1 暴露控制
适当的技术控制 避免与皮肤、眼睛和衣服接触。休息前和操作本品后立即洗手。 人身保护设备 眼/面保护 紧密装配的防护眼镜请使用经官方标准如NIOSH(美国)或EN166(欧盟)检测与批准的设备防护眼 部。 皮肤保护 戴手套取手套在使用前必须受检查。请使用合适的方法脱除手套(不要接触手套外部表面),避免任何 皮肤部位接触此产品.使用后请将被污染过的手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有效的实验室规章程序谨慎处 理.请清洗并吹干双手所选择的保护手套必须符合EU的886/EEC规定和从它衍生出来的EN376标 准。 身体保护 全套防化学试剂工作服,防护设备的类型必须根据特定工作场所中的危险物的浓度和数量来选择。
无数据资料
10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10.1 反应性
无数据资料
10.2 化学稳定性
无数据资料
10.3 敏感性(危险反应的可能性)
无数据资料
10.4 避免接触的条件
无数据资料
10.5 不兼容的材料
强氧化剂,强酸
10.6 危险的分解产物
无数据资料
11 毒理学资料
11.1 毒理学影响的信息
急性毒性 LD50 经口 - 大鼠 - 148 mg/kg 备注: 行为的:嗜睡(全面活力抑制)。 胃肠的:其他变化 肾脏,输尿 管,膀胱:尿液组分的其他变化 LD50 经皮 - 家兔 - 2,806 mg/kg 备注: 行为的:震颤。 肾脏,输尿 管,膀胱:尿液组分的其他变化 长期皮肤接触会引起皮肤刺激和/或皮炎。 亚 急性毒性 无数据资料 刺激性(总述) 无数据资料 皮肤腐蚀/刺激 皮肤 - 家兔 - 严重的皮肤刺激 - 24 h 严重眼损伤 / 眼刺激 眼睛 - 家兔 - 严重的眼睛刺激 - 24 h 呼吸道或皮肤过敏 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性反应。 生殖细胞诱变 无数据资料
对苯二胺

对苯二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对苯二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p-phenylenediamine 中文名称2:1,4-二氨基苯 英文名称2:1,4-diaminobenzene 技术说明书编码:737CAS No.:106-50-3 分子式:C 6H 8N 2分子量:108.14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不易因吸入而中毒,口服毒性剧烈,与苯胺同。
本品有很强的致敏作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湿疹、支气管哮喘。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强致敏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对苯二胺 106-50-3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对苯二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对苯二胺安全技术说明书标识中文名对苯二胺1,4-二氨基苯英文名p-phenylenediamine、1,4-diaminobenzene分子式C6H8N2分子量108.14危规号61789UN编号1673 RTECS号CAS号106-50-3理化性质主要组成纯品性状白色至淡紫红色晶体。
熔点℃147溶解性溶于水、乙醇、乙醚、苯、氯仿。
沸点℃267相对密度(水=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a0.14(10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7临界温度℃无资料燃烧热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最小引燃能量mJ燃烧燃烧性本品可燃,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爆炸危险性闪点℃68聚合危险爆炸极限%无资料稳定性避免接触光照引燃温度℃无资料禁忌物强氧化剂、酸类、酰基氯、酸酐、氯仿。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有毒,具强致敏性。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毒性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0.05 ;OSHA 0.1mg/m3[皮]; ACGIH 0.1mg/m3[皮] ;TLVWN:未制定标准;LD50:80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人经皮:250mg/24 小时,轻度刺激。
对人体伤害不易因吸入而中毒,口服毒性剧烈,与苯胺同。
本品有很强的致敏作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湿疹、支气管哮喘。
急救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防护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对苯二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MSDS16个部分完整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修订日期:SDS编号:产品名称:版本:对苯二胺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对苯二胺化学品英文名:p-phenylenediamine;1,4-diaminobenzene供应商名称:########化工有限公司供应商地址:#####路###号###室供应商电话:4571-5858####邮编:###248供应商传真:4571-5858####电子邮件地址:####*************供应商应急咨询电话:4571-5858####化学事故应急咨询专线:4571-5858####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作为染料中间体,环氧树脂固化剂,及用于橡胶防老剂DNP、DOP、DBP等的生产。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会中毒,吸入会中毒,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GHS危险性类别:急性毒性-经口-类别3*;急性毒性-经皮-类别3*;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皮肤致敏物-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H301:吞咽会中毒H311:皮肤接触会中毒H331:吸入会中毒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H317: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H410: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P272: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应急响应:P301+P310: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21:具体治疗(见本标签上的.....)。
P330:漱口。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
P312: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
对苯二胺-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对苯二胺化学品英文名:p-phenylenediamine分子式:C6H8N2分子量:108.14CAS号:106-50-3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吞咽会中毒。
皮肤接触会中毒。
造成严重眼刺激。
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
吸入会中毒。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急性经口毒性类别3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3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皮肤致敏物类别1急性吸入毒性类别3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301吞咽会中毒H311皮肤接触会中毒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H317可能导致皮肤过敏反应H331吸入会中毒H410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2受沾染的工作服不得带出工作场地。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01+P310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30漱口。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2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61+P364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P337+P313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P333+P313如发生皮肤刺激或皮疹:求医/就诊。
——P362+P364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对苯二胺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灭火时,应佩戴呼吸面具((符合MSHA/NIOSH要求的或相当的))并穿上全身防护服。在安全距离处、有充足防护的情况下灭火。防止消防水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系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保证充分的通风。清除所有点火源。迅速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远离泄漏区域并处于上风方向。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气体或风尘。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安监总局2015年第5号公告
第十六部分其它信息
参考文献
【1】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国际化学品安全卡(ICSCs)
【2】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3】OECD全球化学品信息平台
【4】美国CAMEO化学物质数据库
【5】美国医学图书馆:化学品标识数据库
【6】美国环境保护署:综合危险性信息系统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白色至淡紫色固体
pH值(指明浓度):
无资料
气味:
无资料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
267
熔点/凝固点(℃):
139~147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不适用
气味临界值: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职业接触限值
无资料
中国MAC(mg/m3):
无资料
监测方法:
EN 14042工作场所空气用于评估暴露于化学或生物试剂的程序指南。GBZ/T 160.1~GBZ/T 160.8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系列标准)。
工程控制:
防老剂PPD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中文名称:
防老剂PPD
中文别名:
N,N′-二苯基对苯二胺
英文名称:
Antioxidant PPD
英文别名:
1,4-Bis(phenyl amino)benzene
CAS号:
74-31-7
技术说明书编码:
XXX-MSDS-00X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无资料
废弃注意事项:
无资料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无资料
UN编号:
无资料
IMDG规则页码:
无资料
包装标志:
无资料
包装类别:
无资料
包装方法:
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
无资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外观与性状:
银白色片状结晶或灰褐色粉末。
主要用途:
用作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和乳胶的防老剂及聚合阻聚剂。
其它理化性质:
无资料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稳定
禁配物:
强氧化剂、强酸。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
无资料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信息
急性毒性:
LD50:2370mg/kg(大鼠经口);18000mg/kg(小鼠经口)LC50:
无资料
自燃温度:
无资料
燃烧性:
可燃
溶解性:
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汽油,溶于苯、甲苯、丙酮、乙醚、二二氯乙烷等。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简称PMDA)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塑料、涂料、纺织品等领域。
然而,由于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特别需要一份详尽的安全技术说明书以指导其正确的使用和处理。
PMDA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1. 化学性质:PMDA是一种聚合物,具有高分子量、高结晶度和良好的热稳定性。
其化学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在工业生产中的独特性能和用途广泛性。
2. 生产工艺:PMDA的生产工艺应包括原料选择、反应条件、工艺流程控制等方面的详细说明。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气体、废水、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和处理方法。
3. 储存和运输:PMDA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要防止受潮、受热、受污染等情况,以免影响其性能和安全性。
对于不同包装形式的PMDA,其储存和运输条件也有所不同。
4. 使用安全:PMDA在生产和应用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接触皮肤、吸入毒气等情况。
对于可能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的处理也需要一定的技术指导和安全注意事项。
5. 应急处理:一旦发生PMDA泄漏、事故等情况,需要有详细的应急处理措施和装备,以保障现场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在撰写安全技术说明书时,需要全面评估PMDA的生产和使用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案。
要考虑到PMDA的广泛应用领域和复杂环境下可能面临的挑战,确保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个人观点:作为PMDA的文章写手,我深知其作为重要工业原料的重要性和潜在的安全风险。
在撰写安全技术说明书时,我将以全面、深入的视角来评估其安全技术问题,并提供具有实际操作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
只有充分理解PMDA的特性和使用环境,才能更好地保障其安全生产和应用。
PMDA的安全技术说明书不仅需要包括对其化学性质和生产工艺的详细描述,还需要对其在不同应用领域中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案。
对苯二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操作注意
事项
严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急性毒性-吸入,类别3*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
皮肤致敏物,类别1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
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1
燃烧
爆炸
危险
性
燃烧性:本品可燃,有毒,具有强致敏性。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爆炸极限(V%):1.3-9.8
火灾危险性类别:丙类
爆炸性气体分级分组:无资料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及时换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实行就业前定期的体检。
应急泄漏
处理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对苯二胺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1、摩尔折射率:34.722、摩尔体积(cm3/mol):93.93、等张比容(90.2K):258.94、表面张力(dyne/cm):57.55、介电常数:6、偶极距(10-24cm3):7、极化率:13.76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2.氢键供体数量:23.氢键受体数量:2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527.重原子数量:88.表面电荷:09.复杂度:54.910.同位素原子数量:0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建规火险分级:
丙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1~24]参考书: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第一卷/张海峰主编.—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6 ISBN 978-7-122-00165-8
修改说明:
第一版
其他信息:
MDL号:MFCD00007901PubChem号:暂无BRN号742029
填表部门:
审核部门:
常见用途:
1.作为染料中间体,环氧树脂固化剂,及橡胶防老剂DNP、DOP、DBP等的生产。2.本品主要用于制造偶氮染料和硫化染料等,也可用于毛皮染色(如毛皮黑D、毛皮蓝黑DB、毛皮棕N2等),还可作为化妆品染发剂染黑发的主要染料,并可用于橡胶防老剂DNP、DOP、DBP及显像剂等的生产。3.作为染料中间体,环氧树脂固化剂,及用于橡胶防老剂DNP、DOP、DBP等的生产。[24]
N,N-二甲基-对苯二胺-安全标签

危 险
吞咽会中毒。
皮肤接触会中毒。
吸入会中毒。
【预防措施】 ∙ 作业后彻底清洗。
∙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事故响应】 ∙
如误吞咽: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 漱口。
∙
如皮肤沾染: 用水充分清洗。
∙
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
如误吸入: 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 呼吸舒适体位。
∙ 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安全储存】
∙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存放处须加锁。
保持容器密闭。
【废弃处置】 ∙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供应商: 电话:
地 址: 邮编:
企业化学事故应急咨询专线:
N,N-二甲基-对苯二胺 请参阅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组分: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苯二胺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中文名称:1,4-苯二胺;对苯二胺;
英文名称:P-Phenylenediamine;1,4-diaminobenzene
中文名称2: 1,4-二氨基苯;乌尔丝D
英文名称2:PPDA
技术说明书编码: SJ-005
CAS No.:106-50-3
分子式:CHN;NHCHNH 2642682
分子量:108.14
第二部分成份/组成信息
纯品或混合物:纯品
有害物成分浓度 CAS No. 对苯二胺 99.9, 106-50-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不易因吸入而中毒。
如经口进入,则毒作用与苯胺同。
危险性概述:对苯二胺有很强烈的致敏作用。
引起接触性皮炎、湿疹、支气管哮喘。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漱口,饮水,洗胃后口服活性炭,再给以导泻。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干粉、泡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清洁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或用沙土混合,逐渐倒入稀盐酸中(1体积浓盐酸加2体积水稀释),放置24小时,然后废弃。
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和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作业后要洗手;衣物污染后必须清洗。
保持作业区域通风。
保持盛装容器密封。
不要接触眼睛、皮肤、摄入、或吸入。
储存注意事项:保存在密闭的容器内。
储存场所在通风、阴凉、干燥的区域。
不要和其他禁忌物相接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管道应密闭。
场所应加强通风。
其他:遵照化工安全规程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带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紧袖工作服,长统胶鞋。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及时换洗工作服。
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
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性状:该产品为白色至灰褐色晶体,暴露在空气中颜色会逐渐变深气味:无味蒸汽压:0.14kPa/100?
闪点:>68?
沸点:267?C (760mmHg)熔点18?
爆炸极限:无资料
密度:相对密度(空气=1)3.7
溶解性:可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和水
第十部分稳定性与反应活性
稳定性:常温常压下稳定
避免接触的条件:和禁忌物质相接触,受潮,遇湿,加热禁配物:强还原剂,黄铜、胺、钢铁、石墨,与乙烯醚或氢氟酸发生剧烈反应。
分解产生的危险物:一氧化碳,氧化硫、二氧化碳等聚合危险:不会发生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80mg/kg(大鼠经口)
致突变性:
微生物致突变性:鼠伤寒沙门氏菌2umol/皿。
DNA抑制:小鼠经口200mg/kg。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不明确。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性:LC50:5.74mg/L(48h)(金鱼)
EC50:74mg/L(60h)(梨形四膜虫);
37mg/L(30min)(发光菌,Microtox毒性测试) 生物降解性:好氧生物降解(h):168~672
厌氧生物降解(h):672~2688 非生物降解性:光解最大光吸收-高(nm):308 水中光氧化半衰期(h):30~1740
空气中光氧化半衰期(h):0.28~2.8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理废弃物性质:危险废弃物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控制焚烧法,焚烧炉排气中的氮氧化物通过洗涤
器或高温装置除去。
建议:空桶回收利用前要确保清晰干净。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15
包装类别:?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工原料分开存放。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002年1月9日国务院第52次常务会议通过);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年1月7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通过);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类毒害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1、《危险化学品名录》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
填表时间:2013年9月12日
填表部门:江苏盛吉化工有限公司安环部
数据审核单位:江苏盛吉化工有限公司
修改说明:本技术说明书正常情况下每5年进行一次修订,当发现有新的信息时,随时进行修订、更改。
其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