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2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兼论南京都市圈提升策略
关于提升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升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徐锋
【期刊名称】《改革与开放》
【年(卷),期】2016(000)019
【摘要】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在全国及区域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怎样?南京竞争力的优劣势何在?如何进一步提升南京的城市竞争力?本文根据中国社科院所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相关数据,对南京综合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对策建议.
【总页数】3页(P61-63)
【作者】徐锋
【作者单位】南京市信息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人口结构变化与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关系研究——以南京为例 [J], 丰志勇;叶南客;周蜀秦
2.以开放的思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研究》评述 [J], 赵仁康
3.全面展示和准确把握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研究》评介[J], 卜海
4.提升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思考 [J], 刘春敏
5.用信息化带动南京制造业发展提升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 [J], 陶用之;刘毅;刘建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城市群竞争力的区域分异研究——基于长三角二级城市群的视角
城市群竞争力的区域分异研究——基于长三角二级城市群的
视角
朱英明;张雷
【期刊名称】《技术经济》
【年(卷),期】2008(027)005
【摘要】进一步提升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是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本文以长三角二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反映城市间互动作用以及竞争力影响因素间互动作用的二级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理论模型,采用"多维乘数法则"对长三角二级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对其综合竞争力的区域分异和发展演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长三角二级城市群间综合竞争力的协同增强、进而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基本途径.
【总页数】7页(P8-14)
【作者】朱英明;张雷
【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4;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9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1
【相关文献】
1.基于竞争力比较视角下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竞合发展策略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体育用品制造业为例 [J], 倪永康;刘金富
2.城市群竞争力的发展演化与协同增强研究——基于长三角二级城市群的视角 [J], 朱英明
3.江淮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合作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 [J], 李强;魏巍
4.基于熵权集对分析的新阶段城市群旅游竞争力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J], 孙黄平;张允翔;申鹏鹏;李艳杰;王坤
5.城市群内创新环境差异与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关系探究——基于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实证分析 [J], 叶堂林; 毛若冲; 李国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京都市圈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因子及聚类分析
2 0 1 3 年第 1 o 期
南京都市 圈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因子及聚类分析
荆 象源
( 淄博 职业 学院 , 山东 淄博 2 5 5 3 1 4 ) 摘 要] 运 用 因子分析和 聚类分析 方法对南京都 市 圈内6 4 " 城 市的综合竞 争力进行 了实证 分析 , 结果表 明 : 南京都 市圈是 一个 以 南京 为 中心城 市的单核都 市 圈, 其 综合 竞争 力远远 领先 于其 它5 "城 市 , 4 属 于 第一 集 团; 江 苏的扬 州、 镇 江的竞争力领先 于安徽 马鞍 山、 芜湖及滁 州3 城市, 属 于第二集 团; 安徽 3 城 市属 于第三集 团, 这与江 苏、 安徽 两省 的实际经济发展状 况相符 。根据 实证结果 分析 南京都 市圈城市之 间综合 竞争力差异的原 因, 并针对 南京都 市 圈城市发展不平衡 的现状提 出协调发展的思路 。 键词 ] 南京都 市 圈 ; 综合 竞争 力 ; 因子 分析 ; 聚类 分析
二、 实证 分析
( 一) 南 京都市 圈综合 实力评价 指标体 系 的构 建 遵 循完 备性 、 功能 性 、 可 比性 和层 次性 原则 , 考虑 了城 市
9 5 D 3 %( 累积 贡献率 ) 。 在竞 争力梯 队 的确定 中 , 我们针对各 城 市综合实力因子分析后的得分进行系统聚类 ,以每隔0 . 7 5 分 为一个 类别进行 划分 ( 第一 类和 最后 一 类的上 限和下 限可适
金湖县、 巢湖市的和县和含山县 , 其中大中城市有南京、 镇江 、 扬州 、 滁州、 芜湖 、 马鞍山等六市。 南京都市圈内各城市发展极
5 计 算主因子得分值。 6 计算综合评价总得分值 , 总得分值越高, 说 明城市综合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导言:南京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持续扩大,南京都市圈的规划与发展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南京都市圈的发展规划,分析其意义与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1.南京都市圈的概况南京都市圈是指以南京为核心,涵盖苏南、苏中、苏北以及华东地区其他城市的城市群。
根据南京市政府的规划,南京都市圈的范围包括南京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扬州市、镇江市和南通市等地。
这个城市群总人口约为5000万,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
南京都市圈还包含了苏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苏中地区的文化中心,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2.南京都市圈发展的意义(1)促进经济发展南京都市圈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市群之一,其发展对于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作为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2)提升城市竞争力南京都市圈的发展规划将不仅仅关注南京市本身的发展,更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合作。
通过加强城市之间的连接和合作,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的局面,从而提升整个都市圈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改善区域协调发展南京都市圈的规划也将致力于改善区域的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差距。
通过共同制定规划和政策,可以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3.南京都市圈发展的挑战与对策(1)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目前,南京都市圈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不同城市之间存在差距。
有些核心城市已经具备先进的交通网络和生活设施,而一些次要城市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短板。
为此,我们应该加大对次要城市的投资和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水平,推动城市圈内的协调发展。
(2)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南京都市圈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南京都市圈工作要点
南京都市圈工作要点
一、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1.深化南京都市圈各城市间的经济合作,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2.加强区域内的产业协同,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错位发展。
3.共同打造都市圈一体化市场,消除行政壁垒,提升市场活力。
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建设都市圈内的城际铁路、高速公路、航空和水路交通网络。
2.完善都市圈公交网络布局,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便捷度。
3.促进交通设施的共建共享,提高综合交通的运行效率。
三、促进产业协作和转型升级
1.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加强科技创新合作,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鼓励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整体竞争力。
四、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治
1.共同制定都市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加强环境污染的联防联治。
2.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广清洁能源,降低能耗和排放。
3.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五、促进公共服务共享
1.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交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2.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对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3.促进人才流动和培养,提升区域人才竞争力。
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打破行政壁垒,推进区域内的体制机制创新。
2.加强政策协同,促进政策资源的整合和优化。
3.建立常态化的沟通协调机制,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加强规划实施和监测评估
1.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时间表,明确责任分工和任务目标。
2.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对各项工作进行跟踪评估和督促检查。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南京都市圈位于江苏省南部,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为了推动南京都市圈的发展,需要制定一份综合规划,包括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
首先,南京都市圈可以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来实现高效发展。
可以在南京市内建设中心城区,打造国际化的商业、文化和旅游中心。
在周边地区,可以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以提升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
其次,要加快建设基础设施,提升南京都市圈的交通、水电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可以加快建设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方便南京都市圈各地之间的交通往来;加强水电和能源供应,保障生产生活的需求;提升通讯网和数字化设施,以促进信息交流和创新。
再次,要推动南京都市圈的产业升级,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
可以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
此外,还可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水平。
最后,需要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外部地区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可以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周边大城市的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可以深化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国际合作,吸引外资和外商投资,推动南京都市圈与国际接轨。
总之,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应该要从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出发,加强内部协同发展,加强与外部地区的合作,推动南京都市圈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国内六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
的投入与产出规模 ;(2)绩效实力 , 反映都市圈的 经济绩效以及居民的收入水平 ;(3)次区域发展 强度 , 反映区域内城市亚系统的发展水平 ;(4)实 力增长力 , 反映一定时间内都市圈的经济规模和 绩效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 , 是都市圈成长能力的 具体体现 。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 而都市圈的 综合竞争力是其全方位实力的基础表征 。 美国形 成了以纽约 、芝加哥 (或称五大湖 )和洛杉矶为中 心的三大都市圈 , 它们是全美人口和经济重心 , 其 综合竞争力代表了美国基础实力 。日本三大都市 圈 ———东京圈 、名古屋圈 、大阪圈 , 以三分之一的 国土 , 集聚了约三分之二的人口和经济总量 , 其综 合竞争力是日本全面实力的展现 。都市圈作为一 种重要的现代城市发展模式 , 不仅在发达国家占 据着主导地位 , 在发展中国家也得到了空前的发 展 。在中国 , 都市圈不仅已成为城市或区域一体 化发展的重要空间形态 , 而且也是城市或区域经 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 因此 , 都市圈综合竞争力 的高低关系到一个 城市或区域经济 发展的快与 慢 、好与坏和强与弱 , 甚至会关系到中国城市未来 经济发展的整体走向 。 可以说 , 关于都市圈综合 竞争力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政府高度关 注的领域 。
三级指标 及其权重 人均货运量 0.5
人均客运量 0.5
最终权重
0.03 0.03
整合力
中心城市 GDP0.4
中心城市辐射力
0.3
中心城市人均 GDP0.3
中国12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兼论南京都市圈提升策略
中国12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兼论南京都市圈提
升策略
叶南客;丰志勇
【期刊名称】《中国名城》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都市圈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之一.随着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的相互融合发展,都市圈的竞争力问题已成为多个学科关注的重点.在综合国内外都市圈竞争力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整合力、硬实力及软实力三个方面,构建涵盖39个指标的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据此对国内12大都市圈的竞争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比较结果提出提升南京都市圈综合竞争力的策略.
【总页数】7页(P31-37)
【作者】叶南客;丰志勇
【作者单位】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8
【相关文献】
1.中国西部地区大都市圈发展规划研究--以兰州大都市圈规划为例 [J], 杨永春;张从果;吴文鑫
2.国内六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 [J], 叶南客;丰志勇;倪振林
3.影响我国都市圈经济总量的因素分析——基于12大都市圈的面板数据 [J], 钱兵;丰志勇;叶南客
4.中国"三大都市圈"的功能定位--兼论其对重庆构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启示 [J], 朱敏
5.中国“三大都市圈”的功能定位——兼论其对重庆构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启示[J], 朱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区域综合竞争力评估体系研究——以长江三角、珠江三角、京津地区为例
力 研 究 和 城 市 的 综 合 竞 争 力 研 究 , 然 国 家 竞 争 力 虽 研究和城市综合 竞争 力研 究许 多 理论 可 以借 鉴 , 但
竞 争 力 的概 念 具 有 多 角 度 、 层 次 的 含 义 , 争 多 竞 力 的 内 涵 在 本 质 上 是 随 着 社 会 经 济 的发 展 而 不 断 修
3 ・ 5
维普资讯
2 2增刊 0. 0
:
社会 学
量
应对入世挑战, 增强江苏・ 城市综合竞争力研究专辑 南京
誊 熏 蠢 篓 善蓦 麓
蠹慧糍 囊 垂 誊 囊囊黧蓦 熏 誊 囊 囊 誊 誉 曩 篓
排和路径选 择具有一定 的指导意义 。 二、 区域 综 合 竞 争 力 的 内涵
一
、
引言
化 和 集 中度 不 足 , 源 合 理 有 效 配 置 机 制 没 有 形 成 , 资
国 家 、 域 和 城 市 是 三 个 不 同层 面 上 的 经济 体 , 区
致 使 我 国 国 际 竞 争 力 处 于波 动状 态 。据 瑞 也 具 有 不 同 的特 点 。 在 宏 观 上 研
正 、 展 和 完 善 。 在 早 期 的 以 实 物 生 产 为 主 的 经 济 发
不 能 照 搬 。为 此 , 文 在 征 求 有 关 专 家 和 政 府 机 关 本 部 门意 见 基 础上 , 设 计 竞 争 力 研 究 模 型 中 充 分 考 在
虑 到 : 是 坚 持 区域 内 经 济 规 模 与 速 度 的 统 一 , 展 一 发
究一 个 国 家 的 国 际 竞 争 力 , 观 上 研 究 城 市 的综 合 微 竞 争 力 , 对 于 有 些 区域 来 说 , 于 其 具 有 独 立 于 国 而 由
南京都市圈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
南 京 都 市 圈 文 化 产 业 “ 态 环 境 ” 析 生 分
加快 发 展文 化 产 业 , 文 化 资 源 转化 为文 化 让
资本 , 让 文化 资本 转化 为城 市 的核心 竞争 力 , 并 对
一
个 城 市 、 个 区 域 化 的 都 市 圈 甚 至 一 个 国 家 的 一
起 , 昭 示 了知 识 经 济 进 入 “ 化 化 ” 新 阶段 。 则 文 的 而文化 产业 的高度集 聚性 、 神体 验性 , 定 了其 精 决 必须 立 足 于产 业 资 源 、 化 资 源 以及 科 教 高 度发 文 达 的大 城 市 和都 市 圈 空 间 , 依 托大 城 市 的 辐射 并
展 的新要求 下, 都市 圈内各城 市要制订相 应的文化产 业政策 , 以达到 资源的优 化组合, 提升整体 的文化产 业竞
争力。
关 键 词 南京 都市 圈 文化产业 竞争力
在 经 济 全 球 化 的 浪 潮 中 , 化 的 多 元 化 成 为 文
世 界 性 的 共 识 , 发 展 文 化 产 业 、 过 有 影 响 力 的 而 通 文 化 产 品 来 强 化 国家 的 文 化 话 语 权 、 升 软 实 力 , 提 正 成 为 一 股 浪 潮 。进 入 2 世 纪 , 英 国 、 国 、 l 从 美 H 本 、 国 以及 我 国 北 京 、 海 、 圳 , 化 产 业 的 崛 韩 上 深 文
表 现在 如下几 个方 面 :
在南 京 都 市 圈 空 间 范 围 内 , 产 业 基 础 、 文
化 、 贸 及 服 务 业 , 示 出 了 对 南 京 的 高 度 向 心 商 显
首先 , 京都 市 圈 的决 策 者对 文化 产 业 在 经 南 济 发 展 过 程 中 重 要 性 的 认 识 日益 加 深 , 着 手 制 并
南京都市圈生物制药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
定单指标属性测 度 赫;2 属 性测 度 () 属于哪一个级别 , 下面分别加 以解决 。
1 .单指标属性测度分析
设 的第J 个指标值 为 t由分类标准矩阵确定单指标 , 属性测度 函数 () t。在矩 阵中 满足 < < … < …
或 >a >…… > i, j l a 假设 <q <…… < , K l
1。 )
、
南京 都市圈生物制药产 业竞 争 力评 价指标 体 系
的构建
南京都市 圈的生物制药业刚刚起步 , 各项指标 的数 据
库尚处于建设阶段 , 因此 , 在构建 的指标 体系 中选 取易 于
获得且能代表该行业 目前发展状 况的 指标 来进行综 合评
根 据聚类的结果 , 若将这六座城市划 分为三类 , 则南
价, 是属性 方法应 用的一种有 益尝试 , 价结 果可 以为 南京都 市 圈各 市的 生物 制药业 的规 划提供 科 学参考 评
依 据。
关键词 : 生物制 药; 竞争力 ; 属性理论 ; 综合评 价 中图分类号 :0 15 F 6 .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6 2— 09 20 ) 1 0 6 3 17 6 4 (0 6 0 —03 —0
S r lN . 3 ei o 17 a
南京都市圈生物制药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
曾康 宁 , 胡荣华
( 南京财 经大学 ,江苏 南京 2 00 ) 10 3
摘要 : 生物制 药作 为一个新兴产业 , 其发展 受许 多不确 定性 因素 的影响 , 将属 性理论 评价模 型应 用于生 物制药产业竞争力指标体 系的评价 , 南京都市 圈生物制 药产业竞争力进行定 量研 究 , 对 并进 行 多层 次综合评
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建设路径选择
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建设路径选择
姚利松
【期刊名称】《合作经济与科技》
【年(卷),期】2024()15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厘清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区域发展所面临的新使命、新要求、新形势,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就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区域一体化的内在逻辑、外在表征与路径选择进行阐释。
对照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与本质要求,结合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建设现实问题,认为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建设有着空间毗邻优势下的交通互联互通建设、市场经济主导下的产业分工协作发展、文化认同视域下的公共服务共享构建、命运共同体下的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等4项内在逻辑,并就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外在表征进行解读与分析。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姚利松
【作者单位】南京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9
【相关文献】
1.长三角都市圈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2.滁州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3.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南京都市圈技术市场一体化发展研
究4.长三角一体化下镇江精准对接南京都市圈对策研究——基于“宁镇”同城化下服务业经济对接路径选择5.毗邻地区社会治理一体化的现实功能、创新探索与实现路径——以南京都市圈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影响我国都市圈经济总量的因素分析——基于12大都市圈的面板数据
有可 比性 ;2 上述 6个都 市 圈和 其余 1 () 2个 都 市 圈 的地 区分 布存 在 相互 交 叉 现象 。 因此 , 文 选 取 当前 本 正在 不断 成熟 的 、 布清 晰 的 1 分 2个都 市 圈 ( 州 圈 、 京 圈 、 阳 圈 、 连 圈 、 杭 南 沈 大 济南 圈 、 岛 圈 、 都 圈 、 青 成 长 春圈 、 武汉 圈 、 哈尔滨 圈 、 头 圈和西安 圈 )作 为研究 样 本 。据 此 , 们 收集 了 2 0 汕 我 0 8年所 有 都 市 圈 的数据 作 为样 本数 据 , 根据前 人 的研究 理论 , 择适 当 的都市 圈影 响 因素 , 立多元 回归模 型 , 并 选 建 再判 断哪 些 因素
21年 l 01 0月
南京人 口管理干部 学 院学报
Ju n l f a j g o e efr o ua o r ga meMa a e n o ra o N ni l g p l i P orm n gme t n C l oP tn
Oe.. 011 t 2 V0 . No. 127 4
o me to h i e . I s o h tt e r d a in fr e o h ic e c n e , t e c n a tc pa ii n a i te f p n ft e ct s t h ws t a h a i t o c ft e c r l e tr h o tc a b l y a d fc l is o i o t i te cr l v e r a e fe to t e e o o c e eo me t i h e tr me r p ls s whi h to h s h ic e ha e rma k bl ef c n h c n mi d v l p n n t e b te to oie , l t a ft o e e whc r o O g o sma n y af ce y t e c r ls pe d n o ra d Ed c to e e s u lo b u ih a e n tS o d i i l fe t d b h ic e s n i g p we n u ai n l v l,b tas y a B m—
“南京都市圈”发展战略下南京江北新区提升区域辐射力的路径
“南京都市圈”发展战略下南京江北新区提升区域辐射力的路径作者:叶南客吴海瑾曾盛红来源:《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22年第01期[摘要]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完善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是新发展格局下推进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国家发改委发文原则批复《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已经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南京-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
“南京都市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提升中心城市南京的城市能级与培育现代化都市圈相辅相成互相成就。
作为中心城市核心新城区的江北新区,亟需多维度扩大和提升中心城区的功能,全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际大循环的开放门户,以国际视野向现代化新主城迈进,助推南京引领“南京都市圈”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北翼强核心。
[关键词]南京都市圈;江北新区;新发展格局;长三角城市群[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2-1071(2022)01-0085-06一、新发展格局下现代化都市圈成为区域治理重要环节(一)现代化都市圈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重要动力支撑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正在形成“城市群-都市圈-核心城市”的格局,大城市、都市圈、城市群这三个空间尺度紧密相连,发挥好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以点带面,联动中心城市周边中小城镇打造都市圈这一城市群“强核”,支撑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都市圈成为我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格局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①。
“十四五”时期,都市圈和城市群将为中国经济下一步的中高速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格局,城市群依然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都市圈则代替中心城市成为拉动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引擎,为今后更长时期国家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整体产业共进,深化大中小城市间产业链分工、融合与互动,创造新的需求,倒逼经济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不断增强都市圈整体规模经济效应、集聚力以及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中国都市圈竞争力的评价体系与实际测度
中国都市圈竞争力的评价体系与实际测度作者:吴金群巫诺雅来源:《党政研究》2021年第06期〔摘要〕根据都市圈竞争力的核心概念,遴选出39个评价指标。
通过运用隶属度分析、相关分析和鉴别力分析等多种方法,对理论遴选的评价指标进行实证筛选和检验,构建出由竞争实力、竞争基础、竞争潜力、竞争支撑等四个维度13个指标组成的中国都市圈竞争力评价体系。
结合各地区统计年鉴和政府公报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我国28个都市圈的竞争力进行了实际测度、排序和分类。
〔关键词〕都市圈;竞争力;评价体系;实际测度;城市群〔中图分类号〕D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21)05-0107-11伴随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一批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正在加速形成,并逐步取代单个城市成为区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平台和重要载体。
〔1〕为客观全面地评价我国都市圈的竞争力现状,进一步推动都市圈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必要科学遴选指标,构建都市圈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并进行实际测度。
这既是一个竞争力评价的理论探索,又是一项旨在发现问题并求索未来的实践尝试。
一、都市圈和都市圈竞争力的内涵“十三五”期间,国家发改委陆续编制并实施了19个城市群发展规划。
但是,部分城市群因缺乏都市圈建设这一重要发展阶段,出现了“空心化”问题,无法有效发挥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
〔2〕鉴于城市间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国家发改委于2019年2月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开始大力推动我国都市圈发展。
因城市集聚和扩散而产生的都市圈竞争力,是单个城市无法比拟的,比如:利用都市圈的发展淡化行政区划,从区域角度强化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形成市场的高度一体化;协调城镇之间的发展关系,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保护并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改善人居和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南京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是长江中下游沿江城市地带地核心地区,以南京为中心地经济区域带,地跨苏皖两省,自年首次发布都市圈评价指数至今,南京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排名均居全国前五.[] 南京都市圈基础产业实力雄厚、金融体系完整、科教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重要地基础产业、制造业、旅游业、金融业、科教和文化中心,具有兼容并蓄、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地多元文化特征.[] 都市圈成员城市为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八市,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年底常住人口万人,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万亿元.南京都市圈地战略定位为:辐射中西部地国际性重要门户;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泛长三角转型与合作发展示范区;具有较强竞争力地国家级都市圈.[] 中文名称南京都市圈外文名称别名南京经济圈行政区类别都市圈、跨省城市群所属地区华东地区电话区号、、、、、、、邮政区码地理位置长江下游沿江地区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万人(截至年底)方言南京官话、吴语、江淮官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北端和温带季风气候南端著名景点夫子庙、中山陵、明孝陵、镇江金山、瘦西湖、采石矶、芜湖方特等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淮安机场、扬泰机场火车站南京站、芜湖站、马鞍山站、扬州站、淮安站、镇江站、滁州站核心层城市南京、镇江、马鞍山、宣城、滁州紧密圈层城市扬州、芜湖、淮安生产总值万亿元(年)目录规划沿革功能定位成员城市总体目标结构布局结构布局跨界新城交通建设轨道交通高速公路过江通道航空运输铁路运输航运港口空间组织社会发展社会经济工业生产经济质量服务水平社会民生国家战略最新情况规划沿革编辑年中国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排名“南京都市圈”是国家五大都市圈之一(从年第一次发布都市圈评价指数至今,排名前名地都市圈一直未有变化,分别是上海、广州、首都、杭州和南京五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二,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着重建设地三大都市圈之一,其范围锁定在南京周边公里左右,由于驱车往来只需个多小时,故又被称为“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南京都市圈”不是行政区划意义上地城市概念,而是一个被发达地交通网络紧密联系起来地城市群落.其实质是以南京为中心形成一个经济区域带,在这个区域带里,大家共同发展,共同做强做大,即以一个城市为龙头来带动一大批城市及周围城镇发展.[] “南京都市圈”源于国家计委一份关于中国大都市圈地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提出:南京可以联合安徽几个城市和扬州、镇江、淮安共同构造一个长江中下游大都市圈.报告认为,以南京为中心地都市圈地区具有相对完整地大工业体系,这里距上海有一定距离,又与安徽地经济往来密切,从人口、地理位置和经济总量等方面都具备形成大都市地条件.南京都市圈是一个跨省城市群,地跨苏皖两省.南京都市圈在吸收部分江苏城市外,又纳入部分安徽城市,是因为安徽东部城市在地缘、人文、方言以及经济联系上和南京有很大地关联度.在江苏,与南京都市圈相对应地是苏锡常都市圈,苏锡常是江苏经济最为活跃地地区之一,因在语言上通行吴语,苏锡常都市圈与上海地关联度很大.[] 功能定位编辑南京都市圈“承东启西、承南接北”,地处中国重要地沿海和沿江发展轴线地交汇点,是东部与中枢纽地位;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是国家重要地经济、金融、科教、文化、信息和航运中心,南京都市圈地跨江苏苏南、苏中、苏北,对促进苏中地区快速崛起并融入苏南板块、进一步加快苏北地区发展等全省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南京都市圈历史上是吴楚文化地交汇地带、南北文化地交融区域,同时也是近代文明兴起之地,集历史、近代、现代特色文化于一身,融吴楚文脉、南北文化、中西文明于一体,具有兼容并蓄、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地多元文化特征;南京都市圈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北翼,基础产业实力雄厚,科教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重要地基础产业、制造业、科教文化基地.[] 成员城市编辑城市简介城市掠影南京南京是长三角及华东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科教第三城,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重要地政治、军事、科教、文化、工业和金融中心,国家综合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南京历史悠久,有着多年文明史、近年建城史和近年地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文明地重要发祥地.南京位于长江下游,是承东启西地枢纽城市,国家重要门户城市,华东地区中心城市和重要产业城市,长江航运物流中心,滨江生态宜居城市.南京镇江镇江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唯一交汇枢纽,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因地位雄势、扼守长江,故名“镇江”,自古即为江河南北之商埠重地,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苏南经济板块重要成员;北接扬州,南邻常州,西衔南京,是江苏南北之交通中枢.镇江拥有优越地区位条件和十分便捷地交通条件,境内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高铁、沪宁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国道、国道等通达全国各主要城市,镇江港是长江流域第三大亿吨港口.镇江扬州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南京都市圈紧密圈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辐射,向北作为开发苏北地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素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扬州地建城历史可至公元前年,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中国文明城市、中国森林城市.扬州淮安淮安位于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淮河与京杭运河交点,历史上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地“四大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地美誉.淮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与扬州共为淮扬菜地主要发源地,为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淮安宣城宣城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与江苏、浙江两省接壤,是东南沿海沟通内地地重要通道,地处皖南山区和长江下游平原地结合部.宣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便有“南宣北合”一说.自西汉设郡以来已有多年地历史,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乡、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城市、山水园林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南翼城市.宣城马鞍山马鞍山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南岸,是新兴地钢铁工业城市,具有“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地独特城市风光.既是“皖江城市带”门户城市,也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还是“全国科技兴市试点城市”和“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集多项殊荣于一身地城市.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科技进步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马鞍山芜湖芜湖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下设鸠江区、镜湖区、弋江区、三山区四个市辖区,管辖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无为县四个县.城市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已逾年,近代为“中国四大米市”之首.因“长江巨埠、皖之中坚”名誉华夏,有“云开看树色,江静听潮声”之美誉.今为安徽省经济、文化、交通、政治次中心城市,安徽省第二大城市,安徽省三大旅游中心城市之一.也是国务院批准地沿江重点开放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芜湖滁州滁州地处安徽省最东部、长江下游北岸、长江三角洲西部.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及“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南京市江北门户,皖东区域中心城市,国家级“皖江示范区”北翼城市,安徽省东部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城市,江淮地区重要地枢纽城市.郡起元徽,州建大同,名始开皇,文扬庆历,开天首郡,逾史千年.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形兼吴楚,气越淮扬”.滁州是国家家电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中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中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滁州。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案例解读
南京作为长江三角洲的重要城市之一,承担着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任务。
新型城镇化建设
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对南京都市圈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南京在都市圈 规划中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发展现状与问题
区域发展不平衡
南京都市圈内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 平差异较大,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
生态环境保护
总结词
保护生态环境
详细描述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强生态环 境治理和保护,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提高环境质量。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水源地保护、推
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等,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产业协同发展
要点一
总结词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注重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 争力。规划中提出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推动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建设产业园区 、加强企业合作、优化营商环境等,以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和共赢。同时,规划还注重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区域产业 层次和能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03
区域规划内容与实施
空间布局规划
总结词
优化空间布局
详细描述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整合区域资源,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规划中注重中心城市与 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推动人口和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发展格局。
交通体系建设
总结词
构建便捷交通网络
详细描述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重视交通体系建设,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规划中提出建设高效、快速、便捷的交通系统, 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提升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具体措施包括建设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城市 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实现都市圈内各城市间快速通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we o ti i g 3 n ie . c r i g t h s au s t e o r c n a n n 9 i d c s Ac o d n O t o e v l e , h
sbet f r r y i gn r1o e aio lvn e eerh ujco i i .n e ea . t s feea c sac pot nhb s r r
r s t wih m e r e uls t topo ia co d na i e on he au hor 选 取 南 京 都 市 圈 、杭 州 都 市 圈 、 沈 阳都 市 圈 、 大 连 都 市 圈 、 济 南 都 市 圈 、 青 岛都 市 圈 、成 都 都 市 圈 、 长 春 都 市 圈 、 武 汉 都 市 圈 、 哈 尔 滨都 市 圈 、汕 头都 市 圈和 西 安都 市 圈等 1 个都 市 圈进 行 比较 研 究 。 2
c odn t grgo . o r i ai i n n e
文章在 前 人研 究基 础上 ,根 据都市 圈内 、外 部环 境
与条 件 的变化
Ke od :N nigS e ooincod an go ; yw r s aj ’ m t p la ri t g ein n r t o ni r
a ho sw o k ts o e o m p e nsvee l to I t e e d ut r r ou c r fco r he i vauai n. n n h
1 都市 囤综 合竞 争 力评价 指标体 系构 建
11 构 建原 则
a tos r g psme rp s in n nig’merp la uh r bi s n u o o oio s j ‘ t oi n p t o Na n S o t
数据 主要来源于2 0 年 《 09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 0 n0 8
年 各城 市 国 民经 济 和社 会 发 展 统计 公 报 ,还 参 考2 0 09 年部 分 省 、市统 计年 鉴 。
c n t c ei d x s s m r v l ai g Co ei v n s r m o s u t h n e y t f au t mp t i e e s o r t e o e n t f
的都 市 圈综合 竞争 力评价体 系,据 此对 国内1 大都市 图的 2
竞争 力情况进行 综合评价 ,并根据评价 比较 结果提 出提升
南京都 市 圈综合竞争 力的策略 。
发 展 空 间载 体 。 而 都 市 圈 综 合 竞 争 力 是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的重 要 着 力 点 ,是 体 现 区 域 经 济 发 展水 平 的重 要 指 示
关键词 :南京都 市圈 ;综合竞争力 ;提升 策略
Ab t a t M er p l a o r i a i gr g o s n ft e sr c : to o i nc o d n t i n i o e o t n e h
o ga i ai n t tpr m ot e on lec no i ntg ai n.W ih r n z to ha o e r gi a o m c i e r to t d ve o e l pm e fr i na i to nd ur nia i n,pr l m nto eg o lzai n a ba z to ob e of C o pe ii en s o m e r m ttv es n topo ia oo d nai s b o e a lt n c r i tng ha ec m
c om p eh nsveCom p ttve e s Som ep opo ki ns r e i e ii n s ; r s o
从 以下 三 个 原 则 对都 市 圈指 标 体 系 进 行 构建 。 () 1 整体 性原 则 。一 个发 育 良好 的都 市 圈应 是 不 同规 模 、结
空 间 组 织 形 式之 一 。 随 着城 市 区域 化 、 区域 城 市 化 的 相 互
地 方政 府 的 高度 关注 。 2 0 年 中央 政府 连 续 批 复 了十 09 几 个 国 家层 面 上 的 区域 战 略 ,这 些 战 略 的 连续 出 台 , 预 示 着 “ 二 五 ”将 会 迎 来 区域 经 济 发 展 又一 次新 高 十 潮 。 这 次 区域 经 济 发 展 将 会 与 以往 不 同 ,它是 以 区域
经 济 一 体 化 为 主 要 推 动 力 , 以都 市 圈 、城 市 群 为主 要
融合 发展 ,都 市 圈的竞 争力 问题 已成为 多个 学科 关注 的重
点 。在 综合 国 内外都 市圈竞争力相 关研 究成 果的基础上 ,
从 整 合 力 、硬 实力 及 软 实 力 三 个 方 面 ,构 建 涵 盖 3 个 指 标 9
C i ni t i I i t t i L ct n hn A c n Ct Ct S a gc oao a e y y re i
中国1 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2
兼论南京都市 圈提升策 略
叶 南客
丰志 勇
摘
要 :都 市圈是推 动 区域 经 济一 体化 发展 的重要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区域 经 济 发 展 一 直 都 受 到 中央 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