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都市圈规划浅析
南京市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
2021/10/10
23
2021/10/10
24
地下空间规划利用
2021/10/10
25
中心区的有机生长:横向伸展;纵向生长(地面地下空间);弹性用地
长20期21/性10/10 不确定性
相对稳定的框架结构(生态、交通系统)
弹性生长的空间形态
26
5.塑造各具特色的 城市功能区形象
5.1 核心区 5.2 中央活动带 5.3 环湖文化休闲区 5.4 滨江休闲景观带
“一城三区”多中 心格局中的重要一 极
自然环境条件最独 特的新市区中心
区域协调
2021/10/10
有序发展
功能多元
特色塑造
4
3.认识基地条件特征
山与江之间, 自然条件优越
以农用地为主, 用地潜力较大
坐拥江河湖水, 以水为自然特色
中部建设地区, 启动难度较大
2021/10/10
5
规划设计的总体思路
50%,商务办公占三产就业人口15%,人均办公面积20m²计,南 京需商务办公面积900万m² 。假设商务办公60%~70%集中在市级 中心,约为540~630万m² 。假设新街口集中200万m² 、河西副 中心100万m² ,仙林、东山新市区中心各50万m² ,浦口中心区 商务办公量按150万m²预留。 行政:按主要区政设施相对集中布局,参照同等规模城市行政办公中心 建设规模,行政中心建筑面积按10万m²左右预留。 体育:参照国家“三馆一场” 标准,规划体育健身用地15公顷左右, 建筑面积约8万m² 。 文化:包括会展中心、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影视中心等,参照国 家相关标准和同类城市设施规模,规划预留用地约25公顷。
长江湿地
目标:生态环境优良、滨水景观丰富、水城有机融合、地方特色鲜明的滨水公共空间。
被长三角结构空洞化的南京城市定位批判研究与建构——中国城市“十二五”规划雷同化纠谬与创新
有6 0 人 ,也被 认 同为 国际化 大都 市 ;而 世界 级都 市 0万
的法 国 巴黎 ,其核 , ]巴黎 地 区也 只 有2 0 b/ x 0 多万 人 。就 历史 的发展 而言 ,南 京也 是 千年 古都 ,何 以不 能成 为世
界级 城市 ?
家层面 的 高度看 行 政 区域 的雷 同性 发展 规划 ,可 能 带来 不合理 的城 市 间 、区域 间竞 争 ,会成 为 国 家整体 未来 可
Ci niti r n r l ri e h a cnCt l b o e Ci u nA e y U aP bm t q
被长三 角结构 空洞化 的南 京城 市定位批判 研究 与建构
中国城市 “ 十二五"规划 雷同化 纠谬 与创新
张 鸿 雁
摘
要: “ 位卑 未敢 忘忧 国”,我热 爱城 市 ,曾提 出
决 问题 。我们 是 否可 以换 位 思考 ,从 “ 层智 慧 ” 的角 底 度 ,提 出一 个全新 的诊 断模 式, )
模 式 ,1 年 以后 的南京 最大 的 变化是 人 口规模 ,而 产业 0
结构 的模 式是 不 能改 变 的。思 路在 哪里 , 长远 的战略 >从 模式 来说 ,以城 市核 心价值 为依据 ,南 京应 该 在创 造高 新科 技产 业 发展 的 同时 ,以 巴黎 为 “ 杆 ” 目标 模 式 , 标
期 占据主 要地 位 且优 化速度 有 待提 高 ;高 新技 术产 业集 聚度 不高 且结 构 不合理 ;生产 型服 务产 业 发展 滞后 且城 乡差 别过 大 ;国际化和 国际 贸易发 展 不充 分且 对外 贸 易 有较 高依 存度 ;房地 产价 格过 高且 土地 流 转缺 乏创 新 ; 省会 城市 功 能不 完善 且跨 江 发展格 局 长期 没有 突破 等 。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导言:南京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持续扩大,南京都市圈的规划与发展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南京都市圈的发展规划,分析其意义与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展望。
1.南京都市圈的概况南京都市圈是指以南京为核心,涵盖苏南、苏中、苏北以及华东地区其他城市的城市群。
根据南京市政府的规划,南京都市圈的范围包括南京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扬州市、镇江市和南通市等地。
这个城市群总人口约为5000万,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
南京都市圈还包含了苏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和苏中地区的文化中心,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2.南京都市圈发展的意义(1)促进经济发展南京都市圈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城市群之一,其发展对于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作为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2)提升城市竞争力南京都市圈的发展规划将不仅仅关注南京市本身的发展,更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合作。
通过加强城市之间的连接和合作,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的局面,从而提升整个都市圈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改善区域协调发展南京都市圈的规划也将致力于改善区域的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发展差距。
通过共同制定规划和政策,可以整合区域资源,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3.南京都市圈发展的挑战与对策(1)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目前,南京都市圈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不同城市之间存在差距。
有些核心城市已经具备先进的交通网络和生活设施,而一些次要城市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短板。
为此,我们应该加大对次要城市的投资和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水平,推动城市圈内的协调发展。
(2)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南京都市圈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南京都市圈规划浅析
南京都市圈规划浅析班级:城规1211成员:指导老师:王勇老师目录南京都市圈规划浅析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已经脱离了独自发展的模式,都市圏的建设成为发展城市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都市圏内城市联动及产业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南京都市圈作为中国唯一的跨省都市圈,地跨苏皖两省,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传导区域,同时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南京都市圏的融合、完善与分工将极大地带动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良好的牵引作用。
本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南京都市圈目前的概况及基本特征,分析圈内各产业;其次,基于南京都市圏发展现状与规划远景,将南京都市圈与江苏省其他都市圈进行分析比较。
在此基础上,结合南京都市圈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规律,提出了优化都市圏的建议。
关键词:基本特征 产业分析 比较分析 优化建议 1.南京都市圈概述 南京都市圈是以南京为核心,以放射状通道为依托,吸引、辐射周边城市与区域,并促进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协作,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可以实施有效管理的区域。
[1] 南京都市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比较厚实的经济基础、明显的区位优势、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深厚的历史文化等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
区位分析 宏观区位 宏观上,南京都市圈是一个跨省城市群,地跨苏皖两省,是中国唯一的跨省都市圈,起着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地理位置特殊,城市类型丰富,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传导区域,同时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从中观上看,南京都市圈处于长江三角洲向西部地区推进的中枢,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都市带的一角。
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为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八市,包含31个市辖区、8个县级市和20个县,总面积万平方公里。
同时,南京都市圈是以南京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其范围锁定在南京周边100公里左右。
南京规划方案
1.加强组织领导,明健全规划实施的长效机制。
3.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
4.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规划审批,确保规划实施效果。
5.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市民对规划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本规划方案旨在为南京市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具体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规划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建设美丽南京、幸福南京而努力奋斗。
2.政策支持: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规划实施提供法制保障。
3.投融资机制: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
4.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督机制,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
5.宣传推广:加强规划宣传和解读,提高市民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五、结语
本规划方案立足于南京市的实际情况,结合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旨在为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指导。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确保规划符合市民的根本利益,为建设美丽南京、幸福南京而努力奋斗。同时,本规划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发展需求。
(2)文化挖掘: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城市文化自信。
5.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1)产业发展: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等,优化产业结构。
(2)产业布局: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加强产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四、实施策略
1.组织实施: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2)规划范围:南京市行政辖区,总面积约6582平方公里。
(3)规划期限:2021-2035年。
南京江北新区发展探析
南京江北新区发展探析南京江北新区作为江苏省省会的重要城市区域,自2015年开始计划批复为国家级新区,力争打造一个集现代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智慧城市、科技金融、生态宜居于一体的未来城市功能区。
在不断加快的城市化建设背景下,江北新区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但依然蕴藏着丰富的未来发展潜力。
当前南京江北新区的发展基本概况:目前,南京江北新区的面积约为2451平方公里,总人口为约245万人,其定位是“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引领未来”的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
江北新区发展势头良好,越来越多的人气开始向江北这边聚集。
当前南京江北新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面对不断加速的城市化建设和空气质量、交通拥堵等老问题的挑战,南京江北新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呈现出一系列矛盾和难题。
首先,江北新区目前面临的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瓶颈尚未得到完全突破,需要加强现代产业的集聚、转型和升级,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引进,培养和集聚高端人才,提升经济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其次,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恢复和保护,为城市发展提供生态支撑和保障。
最后,交通、生活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以解决交通拥堵、污染和城市功能分散等方面的问题,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体验。
未来南京江北新区的发展意见:未来南京江北新区应该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首先,应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能力,聚焦于高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科研机构,打造高水平创新园区,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以实现科技和产业的双重飞跃。
其次,应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依托区域生态环境优势,借鉴国际先进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经验,制定科学规划和策略,加强生态保护和治理,提高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应加强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
在交通、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生活等方面,应加强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打造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南京都市圈位于江苏省南部,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为了推动南京都市圈的发展,需要制定一份综合规划,包括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
首先,南京都市圈可以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来实现高效发展。
可以在南京市内建设中心城区,打造国际化的商业、文化和旅游中心。
在周边地区,可以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以提升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
其次,要加快建设基础设施,提升南京都市圈的交通、水电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可以加快建设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方便南京都市圈各地之间的交通往来;加强水电和能源供应,保障生产生活的需求;提升通讯网和数字化设施,以促进信息交流和创新。
再次,要推动南京都市圈的产业升级,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
可以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
此外,还可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水平。
最后,需要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外部地区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可以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周边大城市的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可以深化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国际合作,吸引外资和外商投资,推动南京都市圈与国际接轨。
总之,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应该要从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出发,加强内部协同发展,加强与外部地区的合作,推动南京都市圈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2021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南京都市圈建设的关心支持。
作为全国都市圈先行者,南京都市圈在各相关城市共商共建中已经走过了20年发展历程。
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3月22日江苏和安徽两省政府正式印发,成为国家层面批复同意的第一个都市圈发展规划,标志着南京都市圈建设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关于这个《规划》,我着重从三个方面向大家作介绍。
一、《规划》出台背景当今世界,都市圈通过在更大城市地域范围内高效配置资源,日益成为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2019年国家专门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对我国都市圈建设进行系统部署。
南京都市圈地处长江下游,横跨江苏、安徽两省,是连通东部中部两大板块、衔接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枢纽区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乃至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2016年出台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2019年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加快南京都市圈建设,2020年又把支持南京都市圈编制实施发展规划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年度任务。
按照这些要求,南京市牵头,镇江、扬州、淮安、常州、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8市共同开展大量的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江苏省、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进行了衔接和修改,最后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
3月22日江苏省、安徽省政府联合将规划正式印发。
这个规划的出台,前后历时近2年,期间在重要节点都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悉心指导,是一个上下联动、两省协作的高质量成果,对于更高层级更大力度推进南京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具有重大意义。
二、《规划》主要内容和考虑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着眼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深刻把握都市圈建设规律,结合实际对南京都市圈发展进行系统务实谋划。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 2010)实施回顾与评价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实施回顾与评价(初稿)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回顾与评价课题组2 0 0 0 年 10月目录第一部分概述一、开展总体规划实施回顾与评价的必要性 (1)二、总体规划回顾与评价的主要结论 (2)第二部分回顾与评价一、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4)二、人口与城市化 (8)三、城镇空间布局与发展方向 (9)四、产业空间布局 (14)五、交通设施 (16)六、市政设施 (18)七、城市生态环境 (22)八、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26)九、城市公共设施 (29)十、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 (34)第三部分问题分析一、规划不足部分 (36)二、相关影响因素 (39)第四部分对南京城市总体规划调整的建议一、对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内容的调整建议 (43)二、关于总体规划方法论方面的调整建议 (51)第一部分概述一.开展总体规划实施回顾与评价的必要性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是1990年编制,1992年编制完成,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批准实施之际,正好迎来南京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经过“三年面貌大变”和新三年的城市建设,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都市圈空间格局已基本拉开,道路交通骨架、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共设施等近期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城市总体规划对南京的城市建设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现行总体规划编制时的社会经济背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在当时是难以预料得到的。
从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之间,存在着由适应——不适应——重新适应的动态平衡关系,城市总体规划根据需要不断的滚动调整、完善、提高,是正常的,也是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的。
根据国内外城市规划的成功经验,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一定时间、或者社会经济背景发生重大变化时,都要定期或在需要时进行回顾与反思(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称之为检讨),如新加坡在“规划法令1985”中明确规定,“总体规划图每五年必须至少检讨一次”;深圳市也提出,城市总体规划(包括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至少每隔五年应进行一次全面的检讨;广州市也正在计划以年报的形式,对总体规划实施情况开展定期评估。
试谈南京总体城市规划
试谈南京总体城市规划南京总体城市规划指点思想:1、立足微观战略的思索;2、表达区域开展的思绪;3、坚持空间规划规划与经济开展协同的理念;4、表达可继续开展和以人为本的宗旨;5、妥善处置好弹性和刚性的关系;6、妥善处置好久远与近期、理想与理想的关系。
规划范围和期限:现行总体规划规划期为2020年〔近期200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现行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南京都市圈—主城,本次规划调整对此没有修正。
市域以及主城范围也没有改动,仅对南京都市圈作局部调整:鉴于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把以南京为中心的宁镇扬地域称为〝南京都市圈〞,本次规划调整把现行总体规划中的〝南京都市圈〞改称〝都市开展区〞。
都市开展区范围依据乡镇行政区划撤并,以乡镇为完整单位作了局部调整。
南京城市概略一、自然天文概略南京市位于北纬33゜31′,东经118゜47′,属北亚热带季习尚候区,四季清楚,夏热冬冷,春秋持久,雨量集中,历年平均气温16゜C,主导风向夏半年为西南风,冬半年为西南风。
南京地处我国东西水运大动脉长江与南北陆运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交汇点,素有〝西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
南京境内绵亘着宁镇山脉西段,城东钟山假定长龙蟠绕,城西石头山似猛虎雄据,故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说。
万里长江自西向南滚滚而来,折向东去;秦淮、金川两河弯曲城中;玄武、莫愁两湖依偎东西山水之间,气势雄壮而风景秀美。
二、城市性质南京是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
南京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是国度级历史文明名城。
南京的规划和树立要承袭古都历史精髓,发明融古都面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城市特征。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也是该省的政治、文明、经济中心,要保证省级管理职能的顺利行使,并构成省内最兴旺的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和科教文明对外交往中心。
南京作为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和长江三角洲西部枢纽城市,要充沛发扬沿江、远洋的优势,增强跨省域的辐射功用和吸引力。
三、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全市总人口2020年为680万左右,远景按1000万人口预留,城镇人口2020年为520万左右,远景按870万左右预留。
南京主城区城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地 址:南京市鼓楼区华侨路高家酒馆15号 邮 编:210029 网 址: 咨询电话:86495514
南京市规划局 二O一七年十月
说明 1、本材料是为方便公众了解城市规划而制作的参考性文件,不作为法律 文件使用。 2、本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控制与引导性文件,不代表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 和实施方案。一旦有建设行为,应依据规划实施。 3、城市规划是个不断优化更新的过程,规划内容以南京市规划局存档备 查的最新版本为准,同一地区同一内容深度规划若有更新,南京市规划局将尽 量及时在规划局网站上公布,本材料自动作废。 4、本材料版权归南京市规划局所有,未取得版权人的书面授权,谢绝改 变、分发、发布或使用本材料图文资料。 5、本材料最终解释权属南京市规划局。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成果介绍》 Nan Jing Urban Planning
南京市主城区(城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鼓楼老城单元 (NJZCa010)
前言
南京主城区(城中片区)涉及玄武、秦淮、鼓楼三区,其内的南京老 城(明城墙围合区域)是承载南京主要城市功能的重点区域,也是体现南 京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卫中心的核心区域。历 经多年的发展改造,南京老城面临人口基数大、存量土地资源少、交通拥 堵严重、发展与保护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为响应国家、省、市对南京未 来城市发展的各项要求,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需进一步对 南京老城的用地进行精细化的梳理和整合,进行有针对性的修复生态环境、 修补城市功能、顺畅交通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实现片区内环境品质和文 化内涵的全面提升。
施 用 地 面 积 约 184.74 公 顷 , 占 城 市 建 设 用 地 面 积 的
10.75%。 空间景观规划
区域合作视角下南京都市圈规划的实践成效及反思
区域合作视角下南京都市圈规划的实践成效及反思作者:杨柳青,季菲菲,陈雯来源:《上海城市规划》 2019年第2期杨柳青,季菲菲,陈雯摘要南京都市圈是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传导区域。
由于南京都市圈跨省的地域特征,地方政府非常重视都市圈规划的顶层设计。
尤其是《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与《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2012—2020)》实施以来,都市圈的发展逐渐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
在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回顾南京都市圈的缘起和历次规划编制历程,解析南京都市圈规划发挥作用的途径及区域合作成效:以规划共识促进城市联盟产生;以规划实施推动城市发展联盟3级运作机制形成;以规划平台吸聚多元主体关注;以规划意向引导众多合作事项落地。
在此基础上,总结南京都市圈规划有效实施的经验,并指出规划实施过程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
一方面可以完善都市圈规划的实践方法论,另一方面也为南京都市圈规划修编和政策调整及其他都市圈建设提供借鉴。
Abstract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an important transmission area for thedevelopment of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Due to cross-provi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njing metropolitanarea, the local government attachesgreat importance to the top-level design of the metropolitan area planning. Especially after theimplementation of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Planning (2002-2020)” and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Regional Planning (2012-2020)”,the development of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has gradually embarked on the path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Based on the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origin of the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and the previous planning process of the Nanjingmetropolitan area, and summarizes the ways and integration effects of the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planning: promoting the generation ofurban alliances through planning consensus;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three-level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urban development alliance;guiding several cooperation matters done with the intention of planning, and achieving greater integration effects in the areas of infrastructure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public service co-prosperity, and industrial park co-construction. The planning platform attracts attention frommore stakeholders and promotes the growth of the city cooperation alliance.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experience of effectiveimplementation of the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planning, and pointsout the lack of incentives and constraints in the planning implementationprocess.In this way, the paper not only improves the practical methodology of metropolitan area planning, but also promotes the dynamicrevision of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planning and the timely adjustment of policies, while providing experience forother metropolitan areas.关键词区域合作 | 南京都市圈 | 都市圈规划 | 实践成效 | 问题反思Keywords Regional cooperation |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 Metropolitan area planning | Practical effects | Problem reflection文章编号 1673-8985(2019)02-0049-07 中图分类号 TU981 文献标志码 A DOI10.11982/j.supr.201902080 引言都市圈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地域空间组织形式,也是根据比较优势进行产业专业化分工的经济协作区。
“南京都市圈”发展战略下南京江北新区提升区域辐射力的路径
“南京都市圈”发展战略下南京江北新区提升区域辐射力的路径作者:叶南客吴海瑾曾盛红来源:《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22年第01期[摘要]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完善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是新发展格局下推进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国家发改委发文原则批复《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已经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南京-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的战略格局。
“南京都市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提升中心城市南京的城市能级与培育现代化都市圈相辅相成互相成就。
作为中心城市核心新城区的江北新区,亟需多维度扩大和提升中心城区的功能,全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际大循环的开放门户,以国际视野向现代化新主城迈进,助推南京引领“南京都市圈”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北翼强核心。
[关键词]南京都市圈;江北新区;新发展格局;长三角城市群[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2-1071(2022)01-0085-06一、新发展格局下现代化都市圈成为区域治理重要环节(一)现代化都市圈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重要动力支撑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正在形成“城市群-都市圈-核心城市”的格局,大城市、都市圈、城市群这三个空间尺度紧密相连,发挥好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以点带面,联动中心城市周边中小城镇打造都市圈这一城市群“强核”,支撑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都市圈成为我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格局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①。
“十四五”时期,都市圈和城市群将为中国经济下一步的中高速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格局,城市群依然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都市圈则代替中心城市成为拉动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引擎,为今后更长时期国家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有利于促进区域整体产业共进,深化大中小城市间产业链分工、融合与互动,创造新的需求,倒逼经济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不断增强都市圈整体规模经济效应、集聚力以及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从产业协调发展角度分析,南京都市圈中南京,马鞍山,淮安三城市
从产业协调发展角度分析,南京都市圈中南京,马鞍山,淮安三城市
作为产业协调发展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南京都市圈中南京、马鞍山、淮安三个城市。
1. 产业布局和特点:南京作为省会城市,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多个领域。
马鞍山以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制造业为主要特色,近年来也在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淮安以农业和制造业为主,同时也积极发展光电、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2. 产业互补性:南京、马鞍山、淮安三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产业互补性。
南京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拥有较强的产业集聚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为周边城市提供高端研发、技术支持等服务。
马鞍山则可以借助南京的发展带动推动自身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
淮安可以利用南京都市圈的发展机遇,吸引更多资源和资本,推动本地区产业协同发展。
3. 城市间的交通联络:南京、马鞍山、淮安三个城市之间交通联络较为便捷,通过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建设,可以实现快速的人流和物流交流。
这有利于三个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和资源共享。
4. 区域优势与发展定位:南京京东南地区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具备成为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延伸和产业链条闭环发展的条件。
马鞍山和淮安作为南京的邻近城市,可以充分利用南京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优质资源与南京互补,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总的来说,南京都市圈中的南京、马鞍山和淮安三个城市具有不同的产业布局和特点,但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补,促进整个南京都市圈的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
《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编制《南京都市圈规划》(以下简称为“本规划”),是为了实施《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提高南京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推进区域共同发展,巩固提升南京在长江流域的中心城市地位,促进都市圈规划范围内各城市的协调发展。
第二条指导思想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应淡化行政区划,从区域角度强化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形成经济、市场高度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协调城镇之间发展的关系,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保护并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包括: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马鞍山市、滁州市、芜湖市的全部行政区域,淮安市的盱眙县、金湖县和巢湖市的市区、和县、含山县。
本规划对省内部分提出要求,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对省外部分从区域发展的整体协调考虑,提出发展预测和建议。
第四条编制依据(一)主要依据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2、《关于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的批复》(建规[2002]39号);3、《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发[2000]17号);4、《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5、《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二)相关依据1、相关城市的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2、《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3、相关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4、《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五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2002-2020年。
近期:2002-2005年;远期:2006-2020年。
第二章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第六条功能定位长江流域与东部沿海交汇地带的枢纽型都市圈,江苏省核心型都市圈,兼容并蓄、开放多元的文化型都市圈,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检讨与建议
域竞争中面临丧失核 竞争优势的危险。
向东、向南应该是南京实现城市战略 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鼓励发展以科 性功能提升的主导方向。在新的发展背景 技教育、金融信息、商贸旅游、文化会展、
[ 参考文南 1 ]
一
1 ] 南京市政府.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与发展趋势下,南京总体规划提出的 “ 东 医疗体育等综合服务功能为主的第三产 [ 个五年规划纲要[ Z ] .2 0 0 6 . 进、南延”的战略方向具有前瞻 1 . 生 。随着 业,适当保留和发展对环境不产生影响的
性结合的生态构建政策。强化生态安全导 向的结构性绿色空间的构建同样是对 “ 多
( 东山、仙林、浦口) —地区中心( 新城、新 市副中心地位 ;培育仙林 多样化的功能; 镇) ”的多中, 吉 构体系,共同承担 区域 培育江北核 带动主体。
郊区县近期空间发展的重点为 “ 三城 中心、开敞式”空间结构的有力支撑,同时 中心职能。 也是与 “ 双快”交通导向的产 l k —— ^ 居 全面推进 “ 都市区—体化战略” ,将市 九镇” :集中发展郊区县政府所在= 地的3个 空间拓展相匹配的都市区空间营造模式。 域整体作为南京都市区的构成范围。根据 城镇,即雄州、永阳、淳溪,培育 9个重
河西新城区的建设完善,这一战略付诸实 都市型工业。 施的时机已经成熟,南京都市区在新时期
现跨出主城走向区域的战略 l 生奎间增长。 ( 2 ) “ 品质锻造 、完善新区” 。新市 区 行区,是与主城共同承担区域中心职能的
[ 2 ] 南京市规划局.南京未来 3 - 5 年发展规划与策 略建议 [ Z ] .2 0 0 5 . [ 3 ] 南京市规划局.南京城 市规 划 2 5 年 回顾 [ Z ] .
《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
《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编制《南京都市圈规划》(以下简称为“本规划”),是为了实施《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提高南京都市圈的综合竞争力,推进区域共同发展,巩固提升南京在长江流域的中心城市地位,促进都市圈规划范围内各城市的协调发展。
第二条指导思想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应淡化行政区划,从区域角度强化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形成经济、市场高度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协调城镇之间发展的关系,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保护并合理利用各类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规划范围规划范围包括: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马鞍山市、滁州市、芜湖市的全部行政区域,淮安市的盱眙县、金湖县和巢湖市的市区、和县、含山县。
本规划对省内部分提出要求,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对省外部分从区域发展的整体协调考虑,提出发展预测和建议。
第四条编制依据(一)主要依据1、《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2、《关于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的批复》(建规[2002]39号);3、《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的意见》(苏发[2000]17号);4、《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5、《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二)相关依据1、相关城市的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2、《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1995—2010)》;3、相关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4、《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五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2002-2020年。
近期:2002-2005年;远期:2006-2020年。
第二章功能定位与发展目标第六条功能定位长江流域与东部沿海交汇地带的枢纽型都市圈,江苏省核心型都市圈,兼容并蓄、开放多元的文化型都市圈,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案例解读
南京作为长江三角洲的重要城市之一,承担着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任务。
新型城镇化建设
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对南京都市圈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南京在都市圈 规划中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发展现状与问题
区域发展不平衡
南京都市圈内各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 平差异较大,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
生态环境保护
总结词
保护生态环境
详细描述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强生态环 境治理和保护,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提高环境质量。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水源地保护、推
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等,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产业协同发展
要点一
总结词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注重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区域整体竞 争力。规划中提出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推动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建设产业园区 、加强企业合作、优化营商环境等,以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和共赢。同时,规划还注重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区域产业 层次和能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03
区域规划内容与实施
空间布局规划
总结词
优化空间布局
详细描述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整合区域资源,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规划中注重中心城市与 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推动人口和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发展格局。
交通体系建设
总结词
构建便捷交通网络
详细描述
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重视交通体系建设,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规划中提出建设高效、快速、便捷的交通系统, 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提升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具体措施包括建设高速公路、城际铁路、城市 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实现都市圈内各城市间快速通达。
南京都市圈发展现状
南京都市圈发展现状南京都市圈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城市群之一,由南京市及周边几个城市组成。
近年来,南京都市圈经历了快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之一。
南京都市圈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南京市本身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随着城市的发展,南京的城市规划也在不断完善,建设了许多现代化的城市设施和公共空间,如地铁、公园、购物中心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也为南京都市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南京都市圈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南京都市圈内的其他城市也有着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如扬州的汽车制造、镇江的化工产业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南京都市圈的经济增长,吸引了众多企业和人才的涌入。
南京都市圈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南京拥有多所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吸引了大量的科研人员和高端人才。
南京都市圈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涌现出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和创新项目。
这些科技创新成果不仅推动了南京都市圈的经济发展,也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京都市圈在文化交流和旅游业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南京都市圈的其他城市也有着独特的文化景观和旅游资源。
近年来,南京都市圈加大了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投资,举办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和旅游推广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和体验。
南京都市圈在城市规划、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南京都市圈的发展为中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南京都市圈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都市圈规划浅析班级:城规1211成员:26 宋晓露28 马晓婷29 陈静芳30 蔡水湄指导老师:王勇老师目录南京都市圈规划浅析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已经脱离了独自发展的模式,都市圏的建设成为发展城市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都市圏内城市联动及产业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南京都市圈作为中国唯一的跨省都市圈,地跨苏皖两省,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传导区域,同时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南京都市圏的融合、完善与分工将极大地带动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形成良好的牵引作用。
本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南京都市圈目前的概况及基本特征,分析圈内各产业;其次,基于南京都市圏发展现状与规划远景,将南京都市圈与江苏省其他都市圈进行分析比较。
在此基础上,结合南京都市圈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规律,提出了优化都市圏的建议。
关键词:基本特征产业分析比较分析优化建议1.南京都市圈概述南京都市圈是以南京为核心,以放射状通道为依托,吸引、辐射周边城市与区域,并促进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协作,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可以实施有效管理的区域。
[1] 南京都市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比较厚实的经济基础、明显的区位优势、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深厚的历史文化等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
区位分析宏观区位宏观上,南京都市圈是一个跨省城市群,地跨苏皖两省,是中国唯一的跨省都市圈,起着连南接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地理位置特殊,城市类型丰富,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传导区域,同时在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图1-1 南京都市圈与周边都市圈区位示意图(注:来自网络)中观区位从中观上看,南京都市圈处于长江三角洲向西部地区推进的中枢,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都市带的一角。
微观区位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为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八市,包含31个市辖区、8个县级市和20个县,总面积万平方公里。
同时,南京都市圈是以南京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带,其范围锁定在南京周边100公里左右。
图1-2 南京都市圈范围(注:来自网络)交通区位南京都市圈是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着重建设的三大都市圈之一,其范围锁定在南京周边100公里左右,由于驱车往来只需1个多小时,故又被称为“南京一小时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不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城市概念,而是一个被发达的交通网络紧密联系起来的城市群落。
南京都市圈的高速铁路是以南京为中心,向周边城市辐射,整体呈放射状。
目前,南京都市圈范围内,南京、镇江、滁州间开通了动车组。
区位特征南京都市圈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地区的交汇地带,国家的东部和中部的交接之地,具有承南接北,承东启西的枢纽区位优势,广阔腹地的发展潜能。
同时,南京又处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都市带的一角,直接接受上海的辐射。
因此,南京具有吸收辐射的功能,又有向外辐射的功能,具备了上海大都市带副中心的功能。
南京特定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南京都市圈形成的可能性。
发展基础自然资源基础1)独特的水文景观“倚江凭河”、“河湖纵横”是都市圈各地的共性特征。
除了长江、运河构成都市圈主体水系之外,全国五大淡水湖,都市圈得其二,洪泽湖以1851km“的面积居第四,巢湖面积为753km“,居第五。
另有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湖泊以及众多河流水系交织其中,在提供优良水运条件的同时,形成了都市圈独特的水文景观。
2)丰富的旅游资源南京都市圈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南京都市圈内的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的城市,深厚的文化资源赋存和旅游资源条件构成了城市发展文化旅游的本底条件,对地区间文化旅游的协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都市圈旅游一体化的发展发放的“南京都市圈旅游一卡通”、“南京都市圈旅游消费一本通”、“南京都市圈旅游交通图”和宁镇扬公园年卡互用等,加速了都市圈旅游一体化的实质性进展。
经济基础1)经济规模根据相关资料统计,2010年南京都市圈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在15000元以上,其中有4个市在20000元以上,最高的城市超过28000元。
“十一五”期间八市年均增幅均在12%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0年南京都市圈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在5000元以上,其中南京、镇江两市超过10000元,扬州、马鞍山两市在9000至10000元之间,芜湖、淮安两市在7000至8000元之间。
“十一五”期间八市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均在12%以上,高于全国水平。
而在2011年,南京都市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保持在20%以上,7个城市完成工业投资亿元。
都市圈内的7个城市实际利用外资金额高达亿美元,其中有6个城市比上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并且增幅高于全国%的水平。
2)经济结构经济结构方面主要是第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二三一”格局,即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次之的发展结构现状,“退一进三”,即第三产业即将逐渐代替第一产业主导位置的发展趋势。
社会基础1)教育科研南京市文化资源丰富,拥有38所普通高等院校,普通高等学校数和在校大学生人数均居圈内各城市之首。
镇江市有高等学校5所,扬州市有5所,淮安市有6所,滁州市有2所,马鞍山市2所,芜湖市8所,巢湖市2所。
除此之外,南京还拥有大量的科研院所、博物馆、展览观、图书观、影剧院、并投资26亿元,新建了奥体中心等12个现代化的体育场观,是全国体育设施最完善的4个城市之一。
2)文化旅游在南京都市圈中,古都南京传承了金陵文化,扬州传承者淮扬文化,镇江代表着井口文化,淮安传承了淮安文化,芜湖宣扬了徽商、宗教以及茶文化,而书画文化,则在宣称体现的淋漓尽致。
由此,南京都市圈所具有得多元化文化底蕴,为发展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3)人口资源2004年南京圈域内共有人口万,其中,南京为万,扬州市为万,镇江市为万,吁胎县为万和金湖县为万,滁州市为万,马鞍市为万,芜湖市为万,含山县为万与和县为万,南京市人口占圈域内总人口的%。
根据统计,南京都市圈内各城市(县城)的人口变化为小城市向大中城市转移,大中城市人口向核心城市转移。
在区域内,小城镇人口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大中城市人口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是增长的速度比核心城市小,南京人口增长的速度最快。
这一现象说明在最近的10年中南京都市圈人口不断在向核心城市积聚。
4)交通运输交通资源主要集中在南京。
南京机场在客流量方面是中国的十大机场之一,在货运量方面是中国第五大国际货运机场。
经过多年努力,现在已经开通了11条国际货运航线,近期将开通南京到德国法兰克福、到美国落杉矶的航线。
南京有长江的内河港,它是亚洲最大的内河港口,2004年吞吐量亿吨,集装箱万标箱,对外辐射至76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个港口。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齐全,在现如今中国的城市当中是不多见的。
2012年,南京与都市圈各市全部实现高速公路连通,快速干线公路覆盖所有县级城市,以沿江通道作为主通道,以沪宁合、淮宁宣、滁宁杭、淮扬镇、巢马溧、宁盐高速公路作为辅通道,构成“一主五辅”的综合交通骨架。
由此可见,南京与周边城市的快速交通网已初步构成。
以南京为起点的长途客车发车状况基本反映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强度。
在以南京为核心50公里左右范围内,城际交通已呈现公交化。
这一现象表明南京与周边的经济联系强度逐步上升,都市圈核心圈层的发育己具雏形。
2.南京都市圈的基本特征人文基础相近南京都市圈中的7个城市,几乎都有着相同的吴楚文化底蕴,同时也经历了南北文化的交融。
七个城市都是比较着名的旅游文化古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代表着“山水城林”的特色。
其中,南京、镇江、扬州、马鞍山、芜湖,从古至今就是联系紧密的城市。
贸易往来频繁,并且区位交通比较便利,交流程度相比其他城市而言更加密切。
同时,人文基础也是南京都市圈经济协作的合作基础。
区域发展二元结构特征显着城乡差距较大21世纪以来,南京都市圈的各个省市区与所辖县市的人均GDP之比为:1,其中,南京市区与郊县的人均GDP之比高达:1,苏锡常都市圈为:1。
地区差异较大据统计资料显示,南京的人均GDP平均为镇江的倍左右,为淮安南部地区的倍,扬州的倍,马鞍山的倍,芜湖的倍,滁州的倍,巢湖北部地区的倍。
[2]从工业化发展水平看,南京镇江已向工业化后期过渡,而扬州、芜湖、马鞍山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滁州、巢湖、淮安南部等地区却仍然处于工业化前期。
工业化加速发展制造业南京都市圈的制造业基础雄厚,南京的电子、石化生产规模高居全国第二位,汽车为第三位,扬州的化纤、汽车,马鞍山的钢铁,芜湖的建材,镇江的造纸工业,都在全国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都市圈的中工业产值比重超过工业产值的50%。
南京都市圈的主要产业发展集群化,这主要体现在沿江的石化、机电、建材具有集群化的发展趋势。
除此之外,都市圈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综合科技实力雄厚,但是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比重仍然较低。
服务业南京都市圈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水平较高,近年来,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高达40%以上。
服务业的兴起主要体现在:1)新型服务也兴起:南京都市圈的第三产业在总体发展上具有明显的集聚优势,主要体现在商贸、文化教育、金融保险等方面。
2)现代服务业水平较低:截止2000年,南京有会展公司20多家,并且不成规模,管理也不够规范,而同期深圳却有300多家。
3)传统服务也的区域扩展较为保守。
以上毛也为例,核心城市尚未利用自身优势去整合周边地区生产和消费资源。
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截止2000年,南京都市圈的城市化水平为46%,其中省内50%,省外40%,城镇个数为440个左右,省内为240个,省外为200个左右。
县城以上城市为30个,其中省内为14个,省外为16个。
城镇密度为10个/千km2,其中省内的平均水平为12个/千km2,省外为8个/千km2。
核心城市地位突出南京都市圈中,南京的GDP占据了整个都市圈的39%,财政收入更是高达53%,实际利用外资占64%,进出口总额则高达75%。
南京在商贸等方面对周边城市形成了很强的辐射力,截止2001年,南京市批发零售贸易商品销售总额就占据了整个都市圈的81%,而双休日南京市的主要商场外地消费者占总客源的30%-50%.由此可见,南京作为都市圈文化中心的地位已经具备。
节点城市发展态势良好“九五”期间,镇江的GDP年均增长率为%,扬州为%,马鞍山为11%,而芜湖、滁州分别为%与%。
城市间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在南京都市圈内,长江港口、铁路、金融等方面已经建立了各种区域性管理机构。
而各个城市在产业布局、物流中心建设和旅游一体化发展等工作也已经进行了深入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