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发展

合集下载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表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表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表摘要:一、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1.预备阶段2.快速发展阶段3.高铁网的形成阶段4.引领世界高铁发展阶段二、中国高铁的技术创新与突破1.动车组的发展2.高铁线路的建设与技术创新3.高铁运营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升三、中国高铁的意义与影响1.对经济社会的贡献2.对人们出行方式的影响3.体现国家科技水平与综合实力正文:一、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1.预备阶段:在1998 年,广深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完成,设计最高时速为200 公里。

为了研究通过摆式列车在中国铁路既有线实现提速至高速铁路的可行性,同年8 月广深铁路率先使用向瑞典租赁的x2000 摆式高速动车组。

2.快速发展阶段:从21 世纪初开始,中国高铁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2008 年,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高铁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接着,京沪、京广、哈大等一批高铁线路相继建成通车,高铁里程迅速突破一万千米。

3.高铁网的形成阶段:到2018 年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列车入列,标志着中国高铁迈入了高铁网的形成阶段。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从2012 年的9.8 万公里增长到2022 年的15.5 万公里,其中高铁从0.9 万公里增长到4.2 万公里。

4.引领世界高铁发展阶段:目前,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系统,引领世界高铁发展。

二、中国高铁的技术创新与突破1.动车组的发展:从最初的引进国外技术,到后来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高铁动车组经历了从动集集中型动车组(简称动集)到动力分散型动车组(简称动散)的发展过程。

如今,中国已经拥有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动车组。

2.高铁线路的建设与技术创新:中国高铁线路的建设过程中,不断创新和突破各种技术难题。

例如,高速铁路的轨道板、桥梁、隧道等工程技术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3.高铁运营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升:在高铁运营过程中,中国不断完善运营管理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简述中国高铁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高铁发展历程

简述中国高铁发展历程
摘要:
一、中国高铁的发展背景
二、中国高铁的关键技术
三、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
四、中国高铁的国际影响力
五、中国高铁的未来展望
正文:
中国高铁作为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

其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发展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显现,交通运输压力不断加大。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将发展高速铁路作为国家战略,启动了一系列高铁建设项目。

二、关键技术
中国高铁在建设过程中,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如轨道技术、列车控制技术、供电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突破,使我国高铁在运行速度、安全性、舒适度等方面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三、快速发展
自2008年开始,我国高铁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短短几年时间内,全国高铁营业里程迅速扩大,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

这不仅大幅提高了
国内各大城市之间的通勤效率,还进一步拉动了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

四、国际影响力
中国高铁以其卓越的性能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国内外广泛好评。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高铁技术逐渐成为一张亮丽的国家名片。

印尼、俄罗斯、欧洲等国家纷纷引进中国高铁技术,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五、未来展望
面对未来,中国高铁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推进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高铁将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合作,推动全球交通运输事业的共同发展。

总之,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铁发展之路。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概况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概况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概况中国高铁发展历程概况(一)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一展头等舱通过了国家的首次高速铁路建设规划,并于1995年进行了第一次试验性运营。

自此之后,中国的高铁建设快速推进,迅速崛起为全球最发达的高铁网络之一。

本文将从中国高铁的开端开始,介绍其发展历程。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铁路局以建设时速为200千米的头等舱为例,开启了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

这是中国第一个规模较大的高速铁路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从沈阳到大连的高速铁路。

然而,由于技术和资金方面的问题,该项目并未最终实施。

直到1997年,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了中国在21世纪初的铁路规划和目标。

该规划首次提出了中国高铁的概念,并制定了全国高速铁路线路网的初步规划。

这个规划鞭策了中国高铁建设的进一步推进。

2003年,中国国有铁路集团公司成立,开始负责铁路运输业务。

同时,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了全国铁路网建设“沃尔玛模式”,以增加投资和铁路建设规模。

高铁建设成为中国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2004年,中国正式开始修建时速为200千米的高速铁路项目。

这标志着中国高铁建设的正式启动。

2007年,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实施纲要》,明确了规划和建设中国高铁的具体措施。

2008年,中国缔造了高铁建设的奇迹。

在仅用了4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完成了首条时速为350千米的高速铁路——北京至天津铁路的建设。

这条高铁线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正式开通,并成功承办了奥运会期间的高铁接送任务。

北京至天津高铁的成功开通标志着中国高铁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自此之后,中国高铁建设的速度和规模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中国高铁的发展迅速,铁路网络逐渐覆盖全国。

目前,中国高铁网络已经成为全球最长、最快、最繁忙的高铁网络之一。

中国高铁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技术创新和大规模建设的能力。

中国高铁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取得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

中国高铁发展史。

中国高铁发展史。

中国高铁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

当时,中国开始提出兴建高速铁路的计划,但关于修建方法存在长时间的争议和论证。

在这个阶段,中国高铁经历了从无到有的探索和试验阶段,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基础。

在技术引进期(2004年至2008年),中国开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的方式掌握时速200-250公里的高速列车制造技术。

在这个阶段,中国与多个国际主流高铁系统制造商进行了交流合作,开始研制自己的高铁系统。

自主制造与创新阶段(2008年至今)是中国高铁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中国高铁的自主制造开始起步,并逐步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转变。

在这个阶段,中国高铁技术不断创新,高速列车性能不断提升,运营里程也不断扩展。

在2012年12月26日,京广高铁开通运营,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山区和长大隧道中的CRTSII 型板式无砟轨道,也是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

随后,中国高铁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展示了中国高铁技术的先进性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国高铁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历史。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世界上技术最先进、运营经验最丰富、运营里程最长的铁路系统之一,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高铁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

我国高铁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

我国高铁发展历史和发展现状我国的高铁发展,那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简直可以拍成一部大片。

你要是去了解一下,肯定得感叹:这速度,不仅仅是列车的速度,简直是整个国家的进步速度。

记得以前,咱们的火车就像是慢吞吞的老牛车,走得慢,晃得厉害。

可如今,坐在高铁上,那种稳稳当当的感觉,简直比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还舒服。

别说你看风景,连过的每一站都好像走马灯似的,转眼就过去了。

说到咱们的高铁,得从1990年代说起。

那时候,中国的铁路技术还相当落后,连个普通的列车都经常晚点。

你要是从北京到上海,坐上一趟硬座,绝对能体会到什么叫“长途跋涉”,那种感受,至今都能让人心生敬畏。

其实也不是说当时的列车有多差,就是那速度,简直慢得跟蜗牛一样。

那时候,想像高铁这样的快速铁路,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大家的想法还停留在“走得了就不错”的阶段。

可没想到,随着一批一批的技术攻坚,咱们的铁路建设却一点点实现了“从追赶到超越”的飞跃。

2007年,咱们的高铁开始“露脸”了。

记得那时,高铁可不像今天这样到处都是,甚至一度连个高铁站都没怎么见过,大家心里都在想,咱们中国能不能办得了这事?谁能想到,没几年,这高铁就真成了大街小巷的“明星”。

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成了中国高铁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那以后,高铁就像开了挂一样,跑得飞快,技术不断突破,越来越多的城市也有了高铁的身影。

那个时候的高铁,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现在你想啊,不管是南方的广州、深圳,还是北方的北京、天津,甚至中西部的重庆、西安,哪怕是你在个小县城,想坐高铁也不是什么难事。

坐上高铁,咻的一声,就像飞一样,半个小时就能从一个城市蹦到另一个城市。

你还记得过去要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吗?而现在,坐高铁,甚至可以早上去上海,晚上回北京,完全不成问题。

要说这速度,真的是秒杀所有老式列车。

你还可以在车上,吃点小零食,喝点饮料,看会儿电影,完全不用担心车晃来晃去,坐着稳稳当当,简直是人类的“飞行体验”!对了,说到高铁,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安全性。

中国高铁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事例

中国高铁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事例

中国高铁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是世界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

以下是几个关于中国高铁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事例:1.高铁网络的迅速扩张:自2008年中国首条高速铁路建成并开始运营以来,中国高铁网络得到了快速的扩张。

通过不断增加新的高铁线路和扩大现有线路的规模,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长、最繁忙的高铁网络。

高铁覆盖范围包括主要城市、地区和乡村,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2.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中国在高铁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

中国高铁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如复合轨道、电气化、自动驾驶等,在提高列车速度和运行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3.创造世界最快列车速度:中国高铁不断刷新着列车速度的世界纪录。

中国的“复兴号”高铁列车以其高达350公里/小时的设计最高速度,在中国境内和国际间创造了多个世界最快列车的纪录。

这些高速列车提供了便捷、高效、舒适的出行体验。

4.高铁带动经济发展:中国高铁建设和运营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铁网络的建设不仅使得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也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

高铁带来的便利和速度让商务旅行和货物运输更迅捷高效,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融合和发展。

5.高铁在国际合作中的角色:中国高铁技术和经验在国际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高铁项目,向其他国家提供高铁技术和设备,并与多个国家签署了高铁合作协议。

这种国际合作促进了中国高铁产业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

中国高铁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大亮点,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和舒适的选择,同时也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
• 高速铁路客运量:逐年上升,成为全球最大的高铁客运市场
• 高铁建设速度:仅用十几年时间,就实现了全球最长的高铁网络
中国高铁建设的挑战与应对
高铁建设挑战
• 资金投入:高铁建设投资巨大,需要稳定的资金来源
• 技术难题:高铁建设涉及多个领域的技术突破与创新
• 环境保护:高铁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20世纪90年代
• 中国高铁的起步:秦沈客运专线的修建
• 高速铁路技术研究:列车控制系统、牵引供电系统等
• 高铁发展的国内背景:国民经济发展与交通需求增长
21世纪初
• 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京沪高铁、武广高铁等线路的开通
• 高速铁路技术研究:列车运行安全、节能环保等方向的突破
• 高铁发展的国际背景:全球高铁热潮与国际合作
高铁建设应对
•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高铁建设与运营
• 技术创新:加强高铁技术研究,突破关键技术难题
• 环保措施:采取环保措施,减少高铁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04
中国高铁的运营与管理
中国高铁的运营管理体系
高铁运营管理主体
• 中国铁路总公司:负责全国高铁的运营与管理
• 地方政府:参与高铁建设与运营,提供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国有企业:如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负责高铁项目的建设与施工
高铁运营管理制度
• 运营安全:建立完善的运营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高铁运行安全
• 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质量,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 运营管理:实行专业化、市场化的运营管理,提高运营效率
中国高铁的运营效率与效益
高铁运营效率
• 列车运行Biblioteka 度:达到350km/h,部分线路甚至超过400km/h

中国的高铁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作文

中国的高铁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作文

中国的高铁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作文
作文一
小朋友们,你们坐过高铁吗?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讲中国高铁的发展。

中国高铁的发展呀,分成了三个阶段。

一开始的时候,高铁还没有现在这么厉害。

那时候,火车跑得不是特别快,大家出行要花很长时间。

后来呢,我们国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努力研究,高铁变得越来越快啦。

比如说,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以前要坐好几个小时的车,现在可能一两个小时就到了。

再到现在,高铁可太了不起啦!又快又稳,里面还很舒服。

很多小朋友跟着爸爸妈妈出去玩,都能坐高铁,又方便又开心。

中国高铁的发展真的太让人骄傲啦,以后肯定还会变得更棒!
作文二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咱们中国的高铁发展可厉害啦,它经历了三个阶段呢。

一开始,高铁就像一个小宝宝,还在慢慢学习怎么跑得更快。

那时候,坐火车可没有现在这么舒服,速度也比较慢。

慢慢地,高铁长大了一点,变得厉害了。

比如有一次,我的叔叔去很远的地方出差,坐高铁很快就到了,回来还给我讲路上的故事。

现在呀,高铁就像一个强壮的大哥哥,速度超级快,还很稳。

上次我们全家出去玩,坐高铁一下子就到了目的地,真是太棒啦!
中国高铁会越来越厉害,带着我们去更多好玩的地方。

中国高铁发展与前景

中国高铁发展与前景

中国高铁发展与前景一、中国高铁发展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高铁建设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自2008年起,中国高铁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目前中国高铁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长的高铁运输网,约22000多公里,超过了世界上其他国家高铁运输网络的总和。

二、中国高铁取得的成就中国高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短短的10年时间内,中国人民铁路建立了世界上最大和最快的高铁网络,不仅刷新了世界高铁建设的纪录,并且实现了高铁技术的自主化和本地化。

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随着中国高铁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高铁行业已经跨足到了国际舞台,更多地服务于全球。

三、中国高铁技术的本土化与创新中国高铁技术全球领先,其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技术本土化和创新,中国高铁在研发过程中坚持自主创新和自主建设,坚持了知识产权的独立性,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同时,中国高铁技术也依赖“制造”和“供应”的双重路径来保证技术的本地化和发展。

四、中国高铁对经济的贡献中国高铁的建设和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首先,高铁建设加快了国内经济的发展速度,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动和合作;其次,高铁建设促进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缩短了各城市之间的距离和交通时间;第三,高铁技术的加强也带动了各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壮大,推动了经济结构的改善和升级。

五、中国高铁的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随着中国高铁行业的发展,其未来的市场前景和发展趋势也备受关注。

首先,国际市场将成为中国高铁行业的必争之地,中国高铁技术的自主创新和优势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应用,为国家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和声誉。

其次,高铁建设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举足轻重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的“一带一路”进一步发展和推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高铁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将一直走在行业发展前列,中国高铁行业有望在全球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六、总结中国高铁发展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和领跑全球的地位,中国高铁构建了一张庞大而高效的运输网络,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中 国高铁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中 国高铁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在当今的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还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中国高铁是如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一步步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呢?20 世纪末,中国铁路的运输能力和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开始了对高速铁路的探索和研究。

早期的探索充满了艰辛和挑战。

由于缺乏相关技术和经验,中国不得不依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然而,引进并不意味着依赖,中国铁路人在引进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2008 年 8 月 1 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京津城际铁路的最高运营时速达到 350 公里,大大缩短了北京和天津之间的时空距离,为两地的经济交流和人员往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京津城际铁路成功运营的基础上,中国高铁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和发展。

2009 年 12 月 26 日,武广高铁开通运营,这是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

武广高铁的开通,不仅进一步提升了中国高铁的技术水平和运营能力,还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此后,中国高铁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郑西高铁、沪宁高铁、京沪高铁等一批高速铁路相继开通运营,形成了“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网络。

这些高铁线路的开通,使得中国的交通运输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们的出行更加便捷、高效。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中国高铁开始走向世界。

中国高铁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可靠的质量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中国与多个国家签订了高铁合作协议,为推动全球高铁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高铁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始终是关键。

中国铁路人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在高速动车组、牵引供电、列车控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表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表

中国高铁发展简史表摘要:一、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1.动车组的发展2.高铁的初步发展3.高铁的快速发展4.高铁的自主知识产权二、中国高铁的成就与展望1.高铁里程的快速增长2.高铁技术的不断创新3.高铁网络的完善4.高铁的未来发展目标正文:中国高铁发展简史一、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1.动车组的发展中国高铁的发展始于动车组的研发和应用。

2007 年,中国铁路动车组(CRH)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铁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根据列车速度范围,动车组可分为低速动车组、快速(普通)动车组和高速动车组。

其中,高速动车组是中国高铁的主要技术装备。

2.高铁的初步发展2008 年,中国高铁建设迎来了一个重要时刻,京津城际高铁开通运营,成为中国高铁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此后,武广、郑西、沪宁等高铁线路相继开通,高铁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

3.高铁的快速发展2010 年,中国高铁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让中国高铁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京沪、哈大、西成等高铁线路的开通,使高铁网络逐渐形成。

4.高铁的自主知识产权2018 年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列车入列,标志着中国高铁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列车采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实现了列车的自主设计、自主制造和自主运营。

二、中国高铁的成就与展望1.高铁里程的快速增长截止2022 年12 月,全国高铁里程已达到4.2 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70% 以上。

中国高铁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

2.高铁技术的不断创新从动车组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的自主知识产权,中国高铁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此外,中国高铁还积极探索磁浮交通技术,高速磁浮列车的研发取得了重要进展。

3.高铁网络的完善随着高铁线路的不断开通,中国高铁网络日趋完善。

目前,全国高速铁路主骨架已基本形成,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网正在加快建设。

未来,八纵八横的高速铁路主通道和普速干线铁路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2023版)我国高铁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的重要意义(新版)

(2023版)我国高铁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的重要意义(新版)

2004 年 1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势绘就了超过 1.2 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

同年,中国在广深铁路首次开行时速达 160 公里的国产快速旅客列车。

广深铁路被誉为中国高速铁路成长、成熟的“试验田”。

2004 年至 2005 年——中国北车长春客车股分、唐山客车公司、南车青岛四方、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和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高速动车组。

2022 年 4 月 18 日——全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

繁忙干线提速区段达到时速 200 至 250 公里。

这是世界铁路既有线提速最高值。

同时,“和谐号”动车组从此驶入了百姓的生活中。

2022 年 2 月 26 日——原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 380 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

2022 年 8 月 1 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彻底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

2022 年 12 月 26 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工程类型最复杂时速 350 公里的京港高铁武广段开通运营。

2022 年 2 月 6 日——世界首条修筑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连接中国中部和西部时速350 公里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

2022 年 12 月 1 日,世界上第一条地处高寒地区的高铁路线——哈大高铁正式通车运营, 921 公里的高铁,将东北三省主要城市连为一线,从哈尔滨到大连冬季只需 5 小时 40 分钟。

哈大高铁将以冬季时速 200 公里的“中国速度”行驶在高寒地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截至 2022 年底,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达 9356 公里。

2022 年以来,随着宁杭、杭甬、盘营高铁以及向莆铁路的相继开通,高铁新增运营里程 1107 公里,中国高铁总里程达到 10463 公里,“四纵”干线基本成型。

2022 年,中国政府根据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需要,对《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进行了调整,确定到 2022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建设高速铁路1.6万公里以上。

中国高速铁路的崛起和今后的发展

中国高速铁路的崛起和今后的发展

中国高速铁路的崛起和今后的发展中国高速铁路的崛起和今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里程与规模:近年来,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高速铁路的总里程已经超过了4万公里,成为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络之一。

这一增长主要由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以及政府的投资驱动。

同时,新的高速线路正在建设中,未来将覆盖更多的地区。

2. 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高铁技术也在不断升级和提高。

中国高速铁路公司在研发、制造和技术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3. 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高铁的运营速度不断提高,同时也注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高铁列车采用先进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和技术设备,提高了运输效率和乘客体验。

此外,高铁公司还积极推广“一票制”服务,减少了购票和退改签等繁琐环节,方便了旅客出行。

4. 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目前,中国已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一系列海外高铁项目。

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也为中国的高速铁路技术和经验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平台。

5. 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融合与发展:在智能交通综合体系中,高速铁路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将与其他交通方式(如地铁、公交、航空等)相融合,形成更加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这有助于提高城市间的通勤效率和生活品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一体化进程。

展望未来,中国高速铁路将继续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然而,要应对诸如环境保护、可持续性发展等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并进一步提升客运量和降低成本以增强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国高速铁路将在未来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高铁发展谱系

中国高铁发展谱系

中国高铁发展谱系
早期铁路建设: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中国开始建设早期的铁路网络,这些铁路主要以传统的蒸汽机车为主。

这个阶段的铁路建设主要目的是满足国内需求和基本的交通运输需求。

改革开放和现代高铁的起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引入更先进的铁路技术和设备。

1986年,中国在北京建成了第一条电气化的铁路线路。

从此开始,中国开始大规模建设现代高速铁路。

初期高铁网络建设:1990年代,中国开始建设一些时速达到160公里/小时的电气化铁路(称为“复兴号”,CRH),并在各个地区逐步建成高速铁路网络。

这些线路包括京沪线、京广线、京哈线等。

动车组技术的引入:2004年,中国引入了日本的新干线技术,在上海和宁波之间建造了第一条时速达到250公里/小时的高速铁路线路,使用动车组列车运营。

高铁网络的迅速扩张:从2008年开始,中国进一步加快了高铁网络的建设。

在此期间,中国引入了更先进的高速列车技术,包括“和谐号”和“复兴号”。

高铁网络迅速扩张,覆盖了更多的城市和地区。

高铁技术的自主研发:中国逐步实现了高铁技术的自主研发和生产。

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甚至
超过了一些国际竞争对手。

中国高铁的设计速度和运营速度持续提升,技术不断创新。

总体来说,中国高铁发展经历了从早期铁路建设到现代高铁的起步,再到初期高铁网络建设,然后是动车组技术的引入,接着是高铁网络的迅速扩张,最终实现了高铁技术的自主研发。

中国高铁如今已成为世界上最庞大和先进的高铁网络之一。

高铁技术的发展历程

高铁技术的发展历程

高铁技术的发展是现代交通领域的一项重要成就,它以其高速度、高效率和高安全性,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

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高铁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代高铁的诞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起初,中国采用引进技术的方式,通过引进设计和先进的设备来建设高速铁路。

在1984年,由日本提供的辅助装备和轨道技术设备得到了成功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开始注重自主创新,逐步研发第二代高铁技术。

1998年,由中国自主研发的时速200公里的“和谐号”列车首次投入运营,标志着中国成为继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高铁核心技术的国家。

而第三代高铁技术的研发工作则集中在2000年代初。

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不断突破技术瓶颈。

终于在2008年,中国成功完成了自主研发的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列车,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高铁技术的强大实力。

从第一代到第三代,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在技术上,高铁列车的设计和制造变得更加先进和精准,列车的安全性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运营上,高铁的速度和效率不断提高,大大缩短了旅行时间,给人们带来了更快捷的出行体验。

高铁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中国政府大力投资于高铁建设,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高铁网络,连接了许多城市和地区。

这些高铁线路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日常生活。

高铁技术的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

以前,我们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到达远离家乡的地方,而现在,高铁使得出差和旅行变得更加便利和轻松。

同时,高铁也带动了旅游业的繁荣,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美丽的风景和名胜古迹。

毋庸置疑,高铁技术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标志。

高铁技术的成功经验和突破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机会。

很多国家纷纷效仿中国,建设自己的高铁网络,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高铁技术交流与合作。

展望未来,高铁技术的发展还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挑战。

中国高铁发展的过程

中国高铁发展的过程
2020年
成渝高铁开通,时速350公里
国内第三条以350公里时速运营的高铁线路
2021年
智能复兴号动车组大规模上线
提升了中国高铁的智能化水平
截至2021年底
中国高铁里程突破4万公里
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2022年
青岛四方向印尼雅万高铁出口动车组
标志着中国高铁技术的国际化步伐
中国高铁发展的过程
年份
关键事件与里程碑
重要性描述
1998年
广深准高速铁路建成,时速达到200公里
标志着中国高铁建设的起步
2004年
开始引进动车组技术
为后续高铁发展奠定基础
2007年
和谐号动车组CRH2A、CRH1A投入运营
中国正式步入高铁时代
2008年
京津城际铁路建成运营,时速350公里
中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
2009年
石太高铁、沪蓉线合武段、京广高铁武广段建成
推动了多个地区的高铁发展
2010年
徐兰高铁郑西段、沪宁城际铁路建成
进一步扩大了高铁网络
2011年
京沪高铁建成,时速380公里
树立了世界高铁建设运营的新标杆
2012年
哈大高铁、京广高铁全线建成
哈大高铁是世界首条高寒高速铁路,京广高铁是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
2013年
中国标准动车组项目启动
为“复兴号”的诞生奠定基础
2015年
标准动车组试验车下线
标志着中国高铁技术迈向新阶段
2017年
“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线首发
中国高铁进入新时代
2018年
广深港高铁开通
香港正式加入国家高速铁路网络
2019年
京张高铁开通,时速350公里,实现自动驾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铁发展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铁发展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铁发展的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高铁网也在不断扩大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铁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迅猛的发展速度1. 1978年,我国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高铁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

2. 2007年,我国第一条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开始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高铁的时代正式开启。

3. 随后,我国高铁的建设和发展速度一路飞速,仅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我国就拥有了世界上最庞大的高铁网络,总里程达到2万公里以上。

二、技术实力的提升1. 我国高铁的发展,得益于我国政府对高科技产业的大力支持,以及国内高铁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技术积累。

2. 我国的高铁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不仅在高铁运营速度上取得了突破,而且上线路设计、车辆制造、安全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

三、高效的运营管理1. 我国高铁以其高效、便捷的运营管理而著称,列车运行准点率极高,服务水平也得到了普遍认可。

2. 高铁站设施齐全,服务人员素质高,为乘客提供了舒适、安全的出行环境。

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1. 高铁的发展不仅带动了铁路建设、轨道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也对经济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高铁的开通加快了各地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城市间的经济一体化。

3. 高铁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酒店业等。

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1. 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高铁的发展,并制定了长远的发展规划,力求让高铁成为更为便捷、高效的出行方式。

2. 在高铁建设中,我国也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的理念,努力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铁发展的特点是发展速度快、技术实力提升、高效的运营管理、对经济社会的积极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

随着我国高铁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我国高铁在未来将继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铁发展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铁发展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铁发展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铁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铁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从最初的京广线开通到现在的全国高铁网络覆盖,高铁里程不断增加。

中国高铁的建设速度和规模都堪称世界之最。

2.技术创新:中国高铁在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和突破。

例如,中国自主研发了高速动车组技术,采用了轮对转向架、自动控制系统等先进技术,使高铁列车具备更高的运行速度和更好的安全性能。

3.高效运营:中国高铁的运营模式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引入了先进的智能化技术,如自动售票系统、自动检票系统等,提高了高铁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4.推动区域发展:中国高铁的发展不仅仅是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更是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一体化。

高铁的开通带动了沿线城市的经济繁荣,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5.国际合作与国际影响力:中国高铁的发展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关注。

中国高铁技术和标准逐渐成为国际标杆,中国高铁企业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国际合作项目,推动了中国高铁的国际化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铁发展的特点是快速、创新、高效、推动区
域发展和国际合作,为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发展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发展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领域也在不断壮大。

高铁作为一项可以实现快速、舒适、高效、安全等多重优势的交通运输工具,日益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高铁经历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发展历程,成为了世界上高铁建设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

本文将介绍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一、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中国高铁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我国交通运输领域遇到了一系列的瓶颈问题。

为了满足人们对交通运输快速、便捷、舒适的需求,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动高速铁路建设。

2008年,全长1151公里的京沪高速铁路开始贯通,这标志着中国高铁的时代正式到来。

此后,中国的高铁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截至2021年,中国的高铁里程已经超过了3.5万公里,占据了全球高铁里程总数的两千分之一。

国内高铁的发展,也带动了出境旅游、商务往来等领域的发展。

2019年,中国的高铁线路开始延伸至欧洲,连接了中国和欧洲大陆的“蓝色经济大通道”,刷新了世界高铁运行记录。

随后,中国高铁也出口到了其他国家和地区,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中国高铁的未来发展前景在未来,中国高铁的发展前景仍然非常广阔。

随着“新基建”等国家战略的推进,中国高铁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将会加快。

其中,新一代高速动车组(Fuxing)将是中国高铁建设的重点之一。

目前,Fuxing列车的最高运行速度已经达到了400公里每小时,运营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Fuxing列车的内部设计也更加人性化,乘客的出行体验将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未来的中国高铁还将重点发展城市间的高铁联网。

电气化铁路网的完善和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将促进各地之间的快速互联互通。

对于那些通勤和旅游频率高的城市,高铁的发展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中国高铁将会加强与交通运输、旅游等相关产业相结合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全国性经济的发展。

三、结语随着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它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节奏,同时也帮助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和提升。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简介500字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简介500字

我国高铁发展历程简介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铁成为了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高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下面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下我国高铁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1988-2008)1. 1988年:我国率先在京沪线上运行了时速160公里的复兴号列车,标志着我国高铁的起步阶段。

2. 1997年:我国开始自主研发高速动车组列车,并于2004年研制成功时速达到200公里的“和谐号”列车。

3. 2007年:我国宣布启动“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建设规划,标志着我国高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二、快速发展阶段(2008-2018)1. 2008年:我国上海世博会上展出了时速达到350公里的“和谐号”CRH380A列车,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2. 2009年:我国率先投入运营了时速达到350公里的“复兴号”CRH380BL列车,成为全球运营时速最快的高铁。

3. 2011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高铁网基本建成,全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8000公里。

4. 2014年:我国开通了世界上首条时速达到350公里的商业运营高铁线路——京沪高铁。

5. 2018年:我国高铁里程突破2.9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两千分之一,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

三、未来展望(2019-)1. 我国“四纵四横”高铁网将进一步完善,高铁运营里程将持续增加。

2. 我国高铁技术将不断创新,推出更加节能环保、舒适便捷的新型高铁列车。

3. 我国高铁将继续走出国门,参与全球高铁建设和运营,为世界交通运输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总结:我国高铁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现在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

我国高铁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交通运输效率,也为世界高铁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高铁必将成为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一张亮丽名片,继续为世界的高铁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高铁发展史上真正的自主研发机车“中华之星”,在国家立项支持、重金投入、各方倾力打造下,却最终遭遇“封杀”并弃用,与此命运相似的还有一大串国产机车名单。

在“跨越式发展”旗帜下,直接合资引进消化成为主流,而国产机车被铁道部无限期封存。

为何至此?“中华之星”总设计师等官员、专家向记者独家还原这段被封存的历史。

2011年5月22日,中国电力机车制造重镇湖南株洲。

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让这座正深陷旱热的城市凉爽如秋。

刘友梅坐在酒店小会议室的沙发上,眉宇舒展,这位“中华之星”高铁机车的总设计师、年过七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心情沉重了。

“好些人说我现在可以仰天大笑了,这是胡说,我什么时候仰天大笑过。

”刘友梅笑着对记者说。

自2001年4月,铁道部下达“270km/h高速列车设计任务书”,任命刘友梅为该项目的总设计师以来,已是10个年头过去了。

“中华之星”从“怀胎”、“出世”到最后“夭折”,可谓命运多舛。

刘友梅的心情也随之而焦虑、欢欣、忧愁。

如今,刘友梅已经完全释然了。

“‘中华之星’已成历史,虽然它是我一手设计的,也凝聚了我们团队大量的心血,但不得不承认,如今的高铁制造技术与‘中华之星’的年代相比,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想让‘中华之星’起死回生,重新上线,是不现实的。

”刘友梅显得颇为理性。

但他称,“中华之星”虽已殒化流星,但当年研发中华之星的那条路子不能断,中国的高铁装备技术必须要走自主创新之路,否则处处受制于国外厂商,流弊甚大。

“中华之星”的厄运之始当今世人也许对“中华之星”早已没有多少概念了,然而,当年,它却是中国铁路机车中的明星,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在铁道部亲自立项之后,该项目集合了南、北车集团旗下的四大铁路机车车辆企业(株洲电力机车厂、大同机车厂、长春客车厂、四方机车车辆厂)、四大科研院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四方车辆研究所、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和两个高等院校(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涉及设计开发人员多达几百号人。

2002年11月27日,“中华之星”驶上了命运的顶点,在秦沈客运专线的冲刺试验中达到321.5公里的最高时速,创造了我国铁路试验速度的最高纪录。

不知是否应验了“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这两句宿命式的谶语,满载中国自主研发希望的“中华之星”,其第二天“不合时宜”的表现却为它埋下了日后道路的伏笔。

2002年11月28日,时任铁道部部长带领几位副部长来到秦沈客运专线上,预备试乘“中华之星”。

然而在试验正式开始前的空跑阶段,中华之星“掉链子”了,安装在车上的转向架故障诊断系统出现报警。

这套故障诊断系统原本用于诊断军用航空发动机的故障,由航空集团“608所”开发并转化民用。

车子回到基地后,查出是B动力车有一个根轴的托架轴承座冒烟。

继续试验还是停止?铁道部领导让刘友梅当即决断。

刘友梅认为,应该相信这套报警系统,随即做出决定停止试验。

故障转向架被马上拉回大同厂解体,检查发现是进口轴承质量问题。

在与国外制造商协调后,轴承得到退换。

“‘中华之星’是新生事物,试验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本属正常,但这件事日后被人拿来大做文章。

说成是‘中华之星’差点要了四位部长的命。

但我却认为这恰恰体现了‘中华之星’的报警系统非常灵敏准确。

同样一件事,看你怎么说。

”虽然已是不止一次谈及于此,刘友梅仍旧显出些许愤慨。

2003年7月1日,秦沈客专正式开通,“中华之星”并没有如期进入载客试运营。

事实上,从2002年11月19日正式被拉到山海关以来,“中华之星”一直处于试验运行状态,运行的里程由常规的10万公里,到30万公里,再到50万公里。

而原本设计时速270公里的“中华之星”在试运行过程中,一直被要求以200公里和160公里的时速运行。

负责车辆制造的南车和北车集团曾经一再建议,把试验时速提高到250公里。

然而,铁道部一直没有提速的打算。

2004年2月12日至13日,铁道部科技司主持秦沈客运专线动车组运行考核工作会议,会议决定,“中华之星”动车组运行考核区间为皇姑屯至山海关,皇姑屯至锦州南限速为160km/h,锦州南至山海关限速为200km/h,列车加装砂袋模拟全载荷状态。

在此后的运行过程中,铁道部不断要求整改。

2003年1月22日到23日,铁道部召开“中华之星”小结整改会议。

铁道部科技司随后发布29号文,要求各研发制造单位3月底前进行汇报。

2004年4月17日,各单位召开工作会,向铁道部汇报了整改情况。

一位参加“中华之星”研制的南车集团工程师告诉记者,“中华之星”作为新生事物,难免出现一些小问题,而在整改过程中,“中华之星”的性能正不断得到改进。

“其实,后来引进的那些动车组都经常出现各种问题,需要每天进行例行的检查,所以,真正的问题不在这儿。

”“一审”眼看就要出局,在由铁道部亲自立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自主研发成果即将付炬成灰之时,一场拯救“中华之星”的行动展开了。

彻底陨落铁道部否决“中华之星”的这一做法,最初引发了一些老同志的异议。

2004年8月下旬,原化工部部长秦仲达写信给国家高层领导,反映这一问题。

秦仲达在信中称,“中华之星”作为集中式动力车组,与从国外引进的动力分散式动车组相比,造价及修理费用低。

该信中称,对“中华之星”研制成果应予全面评价,有关部门应拿出专门力量,帮助中华之星做好验收运营工作。

高层领导很快下达批示,要求“抓紧做好中华之星试运行的验收总结工作”。

随后,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批示表示,在引进200公里动车组的同时,要把继续支持改进和发展国产机车作为主要原则明确下来,并请交通司和铁道部研究推动这项工作。

时任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表示,对国内自主研制的“中华之星”应予扶持,有问题可以改进。

现在已跑到50万公里,到了该鉴定的时候了。

随后,发改委以2005年253号文形式向国务院高层领导做了汇报,该报告称,根据铁道部预计,2005年3月底可全部完成“中华之星”的拆检和检修,4月份可以组织专家对动车组研制和运行考核进行总结。

“中华之星”、“先锋号”的试验运行目前基本正常,但在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故障,反映了我国机车车辆工业在高速铁路动车组研制方面还存在差距,主要一些关键技术环节不够成熟,材料和工艺水平有待提高等。

事实上,当时铁道部在引进国外动车组时,是做了“同时继续开展国产机车研制开发工作”的承诺的。

因此上述报告建议,铁道部应按在引进动车组时商定的意见,积极扶持国内研发试制的动车组。

在引进国外动车组的同时,也要适时采购国产动车组。

对存在的问题,铁道部要以积极的态度帮助尽快达到要求。

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切实提高自主研发水平,利用掌握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对国产动车组进行改进和提高,使之逐步走向成熟并实现产业化。

该文发至铁道部之后,时任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做了“请亚东、东福副部长组织科技司、计划司、安监司落实发运【2005】253号报告精神”的批示。

时任铁道部副部长胡亚东和陆东福随后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尽快落实中华之星的验收总结工作。

2005年6月26日,中国工程院召开了一场“提高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问题”的座谈会,在这次由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主持的会议上,刘友梅就“中华之星”面临的困境向与会院士们做了汇报。

会后,刘友梅联合包括原铁道部部长傅志寰在内的52名院士,以中国工程院红头文件的形式,向国务院呈送了一份《关于报送院士反映“中华之星”高速列车有关情况的签名信》。

《签名信》表示,目前,“中华之星”已完成了科研程序所要求的“解体拆检”,确认整车和零部件状态良好,说明“中华之星”是安全可靠的,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设计任务书要求,已具备了鉴定条件。

《签名信》建议,第一,对于自主研发的“中华之星”高速列车,有关部门应尽快组织鉴定,并实现产业化。

培育高速列车的民族品牌,可拉动和发展一批相关产业,千万不能让国家立项自主研制的成果不了了之。

第二,指定一条客运专线铁路,如北京-天津,全部使用“中华之星”高速列车。

这样可以给我国自主创新的高速列车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平台。

发改委的报告和52位院士的签名信终于换来了“中华之星”的一次验收总结。

2005年7月11、12日两天,铁道部召集相关司局、铁科院、铁路高校、沈阳局和南、北车公司在北京翠园山庄召开阶段验收总结会。

据当时参加该会的一位中国南车(601766)工程师回忆,会前,时任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已决心封杀“中华之星”,“但封杀的决定当时还不想亲自下达,于是就先迫使部分厂家违心自认‘技术不成熟’。

”尽管在总结会上,有部分厂家支持“中华之星”,但最终,还是以“专家组意见”的旗号,否决了“中华之星”继续以时速200公里以上速度运行,而只能降级以时速160公里进行考核。

“‘中华之星’出局的命运,在那次会上就已经决定了。

”该工程师称。

在那次会议召开一年之后的2006年8月2日,“中华之星”在运行了80万公里后,被封存到沈阳机务段,彻底从中国铁路机车市场中出局。

遭遇此出局命运的,还不止“中华之星”。

彼时,一大批国内自主研发的“中华之星”们也陆续被封存、弃用。

原国家科委科技干部局局长金履忠在一份写给中央有关领导的汇报材料(题为《请端正我国高速铁路装备的发展方向》)中,列举了这些国产机车的去向。

当时,八列“蓝箭”电力动车组,经广深线运营数年,在技术和稳定性上已经臻于成熟。

然而,沈阳铁路局的四列“蓝箭”的新订单,在经当时铁道部领导认可,并支付了预付款的情况下,却于2003年遭到封杀,致使数千万元的进口部件(国有资产)被废弃在库房,市场订单被剥弃。

此外,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先锋号”电力动车组,不但完成了研制和运行考核,还按程序通过了国家验收。

但是,在有望投产并拟进一步提速运营之时,被铁道部压制无限期封存至今。

而这串被抛弃的高铁或“动车”机组的名单,还包括长白山机车、奥星电力机车、天梭电力机车、“西部之光”内燃机车、DF8CJ内燃机车等。

高铁战略之变对于“中华之星”们的如此命运,金履忠称,铁道部当时打算“买断”这些国产机车,在“封杀”国产机车之时,一面却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引进国外动车组的工作。

上述南车集团工程师透露,自主研发“中华之星”,与当时铁道部新任部长刘志军的思路格格不入。

彼时,铁道部高层急于借助国外现成的技术力量,以“跨越式发展”的力度快速建设高铁。

“与引进现成技术相比,自主创新需要时间,太慢,急于立竿见影的铁道部高层等不起。

”他说,“当时大家看得很清楚,不否定前任一手栽下的‘中华之星’,铁道部就难以名正言顺地敞开引进国外机车的大门。

”2003年,刘志军接替傅志寰成为铁道部部长,旋即提出了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

铁路机车技术发展路线随即也发生根本性转变--自主化道路被引进实现国产化道路所取代。

一位铁道部退休官员告诉记者,这一转变符合当时的逻辑,如果按照原定国产化技术按部就班走的话,速度太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