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国指挥上的一些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国指挥上的一些看法
斯大林格勒的战役结果是我们每一个人所熟知的,尽管历史没有假设,假设也没有意义,但是和德国一样,人总是会有困难乃至危机的时候,所以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也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此役中德国攻城后来被包围的部队主力是国防军第六集团军,除此还有少量罗马尼亚第四集团军部队以及配属第六集团军的第四航空队1200多架飞机。在那个年代是一支非常可观的力量,而二战或许也因此改写,是该千秋功过后人评了。
一、对德军发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定性问题
“旅行者,请到斯巴达来,在这里向世人宣布,我们看到他们长眠在这里,这是命运的安排。”通过上面的诗句使世人了解了泰尔莫皮伦防御者的英雄事迹,他从此成为对勇敢、忠诚和服从的赞歌。但是没有人在通往斯大林格勒的路上,为惨遭覆灭的德军第六集团军树立一块镌刻这样史诗的纪念碑,也没有人为那里阵亡、饿死和冻死的德国士兵们树立一个十字架。诚然,我们中大多数人憎恶纳粹,唾弃德国在战争中的罪行,但是,为这一切买单的应该是推行战争政策的纳粹政府,而不是被命令开战的德国军人。所以,我认为对德国军人的尽职和效忠进行歌颂是没有问题的,尽管他们服从的前提被证明是错的,但我们仍然应该对这场战役中的德国军人充满敬意,而不应该肆意诋毁。忽略一切政治因素,仅从宏观的战争层面出发,他们也算是人类战争史上难得一见的勇士。
二、斯大林格勒地理环境及初期战场简介
斯大林格勒位于俄罗斯的母亲河——伏尔加河东岸,是俄罗斯的人口稠密区和工业发达地区,相当于中国长江流域。故而控制伏尔加河流域的确对苏联会产生重大影响,也可以说德军选择斯大林格勒的突击方向基本是正确的。斯大林格勒在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驻地什捷利尼科沃北部130公里,哈尔科夫以东560公里,距离德国斯卡塔琴亚空军基地二百公里,以后德军会围绕这三个距离展开三次战斗。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不远处就是著名的向东突出的顿河大河曲部,河曲最西部最靠近斯大林格勒的地方有一座铁路桥——即卡拉奇大桥(显而易见这是第六集团军的补给要道和向西唯一的退却方向),再往南的顿河入海口有个城市叫罗斯托夫,是重要铁路枢纽,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必不可少的补给基地。斯大林格勒东南是一片广袤的大草原,是机械化作战的最理想战场。
战役初期德军进展尽管不顺利,但苏联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过成功的延缓了第六集团军控制斯大林格勒的速度,防守斯大林格勒的苏联第62集团军也因此成为全苏联最耀眼的英雄部队。由于第六集团军久攻不克,使苏军发现其左右两翼都是战斗力不强的罗马尼亚军队,可以实施合围,于是苏联在这一方向组建了苏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为其配属了十几个集团军!在1942年11月中旬,苏军突破了第六集团军两翼罗马尼亚军队防线,在第六集团军后方的卡拉奇大桥会师,成功包围了德军第六集团军。
三、第六集团军在被包围前各级指挥机构的指挥错误
统帅部对战争的宏观认识错误:经过战争初期的消耗,苏军受到极大削弱,如果德军再取得一至两次大的战役胜利,再歼灭七八十万苏军,恐怕苏联是难以支撑的。但如果己方发生大的失败,德国人力资源短缺,无法快速补充,势必形成对峙,这对于国际地位不利的德国是很危险的。所以应当注意控制己方的风险,把注意力集中在消灭苏军有生力量上,显然不应该为了一座城市使孤军置于险地,这是德国战略认识的错误。
B集团军群对于战场情况的判断错误:德军在东线突出方向有莫斯科和高加索,内凹处有北线列宁格勒和南线顿河大河曲部。但是北线有纵深,可以步步后退,而南线背靠黑海和亚速海,始终存在被合围在海边的风险,故而保障第六集团军的北翼显然是至关重要的。而此处
只是部署了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意大利各一个集团军以及德军较弱的第二集团军,这等于是邀请苏军来合围第六集团军。
第六集团军司令部的疏忽:在基本控制全城后,应主动加强其左右翼,或意识这方面的风险提前做好工作与准备,不谋一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当然,现在再一条条列举这些显然是马后炮了,再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此笔者以为从斯大林格勒被围后德军的下一步向何处去是一个有意思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也是本文创作的初衷。下面就各种情况逐一探讨。
四、被围后三天内德军第六集团军立即实施突围
在苏军合围圈形成后,苏军需要一定的时间构筑工事,调动部队,以完善其包围圈,所以在被包围后的后三天立即实施突围显然是可以达成的。如果向西突围,苏军可能在其到达卡拉奇大桥之前将其炸毁,而此方向上罗马尼亚军队被击溃暂时失去战斗力,德军临时在此组建的霍利特集团军级支队目前只能担负此方向的防御任务(甚至从长远上看这部分兵力连防御都无法持久),所以第六集团军的重装备能否在苏军三面包围并且没有友军策应的情况下安全渡河是值得疑问的。如果向南突围,去联系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的话,战斗问题自然不大,可是突围时的主要突击力量装甲部队的剩余汽油不足以行驶130公里到达科捷利尼科沃,如果在草原上因缺乏汽油而抛锚无疑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第四装甲集团军虽然在第六集团军被包围后向此方向紧急集结,但是显然需要一定的时间,三天内是不可能完成准备并发起突击,也就是说第六集团军在此方向上的大部分路程也要靠自身孤军奋战,也是有一定风险的。但是,此时无论向哪个方向突围,以第六集团军强悍的战斗力,大部肯定可以突围的,即苏军虽然拥有数倍的兵力也是无法阻挡的,估计此时突围第六集团军百分之七十的战斗力可以保全。希特勒的观点是坚守每一寸土地不许后退,因而是不允许突围的,元首显然认为未来德军可以打破包围圈与第六集团军会师。负责该方面作战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曼施坦因(机动防御作战大师,进攻法国计划制定者,现代历史最卓越的将领之一)认为此时应当突围,他的观点是长远的看顿河集团军群在没有第六集团军的情况下南线会形成劣势,被苏军突破并实施战略合围,而目前德军显然不可能把战线向斯大林格勒方向推进,因为防御甚至都非常吃力,而等到解围兵力集结完毕实施解围时,苏军也会利用这段时间做好准备,因而与现在立即突围相比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笔者认为希特勒的观点显然比较情绪化,缺乏客观事实的支撑,元首显然没有仔细分析没有第六集团军的顿和集团军群战线肯定会持续恶化,到时如何打破包围圈的问题。曼施坦因是笔者比较崇拜的将领之一,对他的观点一向比较信服,但对于这一问题笔者有不同于他的看法。我认为被包围后三天内是不宜立即突围的。首先战场情况变化莫测,看看再说显然是明智的,当然这取决于第六集团军的态势以及整个东线的态势并不是非常的恶化,就像买股票一看跌就卖出永远不赚钱一样,如果一支军队在被包围时就立即突围或者快被包围时就仓皇后撤的话,这支军队也许永远都不会打漂亮的大胜仗。主要是此时第六集团军并没有陷于绝境,立即实施突围还没有必要,而且突围后苏军包围第六集团军的部队也可随之解脱,对于南线的压力并没有丝毫缓解的作用。当然不能是消极观望,因为苏军肯定会加紧构筑其包围圈并对第六集团军加强监视,以其第六集团军自身的力量突围肯定会蒙受重大损失,所以在顿河河曲和什捷利尼科沃应当各编组一个兵力充沛的解围军团,或者至少选择一个方向进行解围准备。
在这里也许有必要叙述一下第六集团军司令部对此的看法,第六集团军反对突围,首先斯大林格勒是其历尽辛苦打下来的,就此放弃情感上不愿接受,其次第六集团军士气高涨战斗力所向披靡即使被围苏军也很难将其歼灭很可能会在外线的军的压力下被迫撤围。笔者认为第六集团军司令部的看法当然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当然不用责怪他们,因为集团军司令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