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消费文化的差异之浅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消费方式对比

消费模式不仅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而且还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通过中、美两种不同消费模式的比较,得出中国消费转型的目标不是美国长期奉行的过度消费模式, 而是要在现行的保守型消费与过度消费模式间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消费模式, 即适度超前的消费模式。

一、中、美消费模式的比较

(一) 美国: 高消费.低储蓄的过度消费模式。

在美国, 经济由生产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超前消费、负债消费、低储蓄率是当前美国消费模式的主要特征。

1. 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居高不下。

美国属于典型的高收入.高消费.低储蓄国家。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 已发展成为透支消费、超前消费和炫耀性消费,个人消费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2. 储蓄率一直低迷。

近年来美国的个人消费主要有两大特征: 一是负债消费, 二是超前消费。近十几年来, 美国人均消费支出基本上接近人均可支配收入。据美国商务部统计, 多年来个人储蓄率(当年储蓄额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一直很低, 19 世纪40~ 80 年代初后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下降特征。1997~ 2008 年, 美国依靠发达的金融创新和宽松的监管体系, 以资产为基础的储蓄代替了传统的收入型储蓄。储蓄模式的调整, 一方面支撑了美国狂热的消费, 把储蓄率推低至零点甚至是负值; 另一方面, 美国消费者也为此背负了创纪录的债务。目前美国的家庭债务已经超过15万亿美元。美国消费者人均拥有6张信用卡, 2008年10月底平均每个家庭欠银行1.2万美元, 美国人贷款购房、买车、读书、旅游、健身等, 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消费信贷市场。

3. 负债消费模式已难以为继。

长期以来,上至美国政府, 下至企业和消费者, 都以不同的借贷方式度日。美国政府主要通过财政赤字, 消费者主要靠借债来支撑消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的消费者即期收入减少, 资产大幅缩水。财富递减迫使美国消费者增加储蓄、缩减消费, 逐步改变过度负债的消费模式, 储蓄率有所回升。事实上, 近年来美国个人储蓄率极低甚至为负数并非居民收入不足, 而是过度消费特别是次级抵押贷款消费所致。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猛烈冲击下, 美国许多居民被迫改变了消费方式, 限制了超前消费, 由此加剧了美国实体经济的衰退。因此, 超前消费不是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4. 超前过度消费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美国人高消费、低储蓄的消费模式对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是显著的, 强大的消费虽成为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但也使美国家庭缺乏抵抗经济风险的能力。在这种消费模式的基础上, 美国的金融机构不断创造出名目繁多的与借贷消费有关的金融产品牟利, 而美国政

府又监管不力, 最终演化成金融危机, 充分证明美国消费模式存在致命缺陷。

5. 消费前景将持续乏力。

据IMF调查结果表明, 美国消费者在金融危机后已捂紧钱包, 若这种情况持续下去, 可能会打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消费率的稳定增长趋势。美国家庭未来的消费率有可能从当前水平下滑,并导致储蓄占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2009年的大约5% 升至6% 以上。

(二)中国: 高储蓄.谨慎保守型消费模式。

1. 消费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且呈逐年下滑趋势。

据世界银行统计,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各国平均消费率稳定在73% - 79%, 2008年, 我国最终消费率为48.6%, 其中居民消费率为35.3%, 不仅与历史最高水平的52% 相比下降了

近17个百分点, 而且与欧洲、日本、美国相差甚远。不仅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也低于中等收入国家。

2. 居民消费规模相对较小, 增长缓慢。

从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看, 1990- 2007年,世界居民消费和GDP年均增长率同步增长, 多数国家居民消费要略快于经济增速, 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居民消费增长均要快于经济增长; 而同一时期我国居民消费年均增长低于同期GDP 年均增长率, 两者差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据世界银行统计, 2007年, 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居世界第7位, 而GDP总量居世界第4位。居民消费支出呈现水平较低、增速不快的特点。

3. 居民消费滞后于收入的增长。

1979~2007年, 我国经济以年均9.8% 的速度增长,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年均增长7.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实际年均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年均实际增长6.4%,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实际增长6.4%,消费支出增速分别慢于收入0.7和0.6个百分点. 4. 居民储蓄余额不断攀升。

改革开放前,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年均增长13.1%。改革开放后,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年均增长26.0%, 年均增长速度是改革开放前的2倍。

5. 高收入群体储蓄率远高于低收入阶层。

从储蓄结构看, 分布极不均匀。

二、两种不同消费模式比较后的启示

中国和美国都是目前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国家, 但储蓄与消费的运行

轨迹截然不同: 存款过度与负债累累, 形成了鲜明反差。从长远的角度看, 这两种模式都难以支撑可持续发展, 需要进行认真反思。从国情与现实出发, 通过两种消费模式的比较后, 得出了以下启示:

(一)高储蓄增强了居民抗击各种风险的能力, 减缓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对保持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 如何看待高储蓄, 大致有两种观点: 一是认为中国经济结构

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是储蓄率太高、消费太低,主张大幅降低储蓄, 扩大消费甚至提倡像西方

国家的超前或透支消费; 二是高储蓄率一方面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较高的资本积累, 从而不断为总供给的扩张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居民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是进一步扩张消费的重要基础。事实证明, 在由美国引发的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中, 中国的谨慎型消费模式起到减缓危机影响的作用, 消费需求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仍保持了较高增速, 其原因与居民的高储蓄密不可分。

(二)适度超前消费模式更有利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但应建立在均衡适度的基础上。

1.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中、美两种不同的消费观。

量入为出和负债消费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消费理念, 前者遵循着收支平衡的原则, 后者建立在提前支取未来收入的基础上。一方面, 负债消费模式虽然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 但消费力量推动美国经济快速增长, 对刺激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容忽视; 另一方面, 量入为出的消费方式如果过度滥用, 容易导致消费不足, 形成生产过剩, 其危害并不亚于消费过度。因此, 在反思美国式负债消费模式给经济带来危害的同时, 对中国式的谨慎消费观念也不应大加鼓励, 应该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美两种消费观。今后消费转型的目标是要在中、美两种消费模式之间找到一个融会点, 寻求一种均衡适度的消费模式。

2.过度超前消费不适合中国大多数消费者, 适度消费更适合可持续发展。

相对美国人的生活习惯而言, 中国消费者有着崇尚节俭、谨慎、保守的传统习惯, 不过, 这种传统的习惯正在面临新时代生活方式的挑战。

从根本上说, 我们不反对超前消费, 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但对于普通消费者和一般工薪阶层来说, 一定要量力而行, 透支消费并不适合每个人的生活, 切不可为一味追求时尚和超前享受, 而大肆举债度日。

3.人均资源不足和社会保障不够完善等决定了不能选择超前消费模式。

从发展阶段看, 中国目前还是低收入国家,而且保障也不完善, 这些均决定了超前过度消费模式不适合中国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 量入为出依然是我们今后应该坚持的消费理念。总体而言, 美国的超前透支型消费是建立在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资源基础和有限的人口总量基础之上的, 对于人口众多、资源缺乏的国家显然不可能适用。

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的更新说易行难, 特别是我国作为东方大国,节俭持家的传统根深蒂固, 总储蓄率居世界之冠, 处于东方消费模式为主兼有西方消费模式的混合阶段。绝大部分居民坚持量入为出和先挣后花原则, 只有年轻人和年收入较多的家庭在学习西方人的超前消费模式。为进一步促进消费, 扩大需求, 需转变居民消费观念, 加大宣传, 大力提倡适度合理消费, 逐步改变现行的消费模式, 发展信用消费, 构建消费主导型经济模式。

08级英语本科三班

余筱

41080120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