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原学检测与标本的正确留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病原学检测与标本的正确留取
4.不应从集尿袋中采集尿液。
5.尿液中不应加防腐剂或消毒剂。
6.若尿液培养前患者曾使用抗菌药物,应反复多次送检。
7.多次采集或24h尿不应用于尿液培养。
8.除非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不应对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常规进行尿液培
养。
9.培养结果应结合临床表现、菌落计数以及微生物种类等,进行综合判断。
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
一般原则
■在抗菌药物使用前,且仅在有临床感染症状或伤口恶化或长期不能愈合时采集标本。
■皮肤或粘膜表面的清洁:1、闭合伤口和穿刺物标本:消毒方法同血培养标本的皮肤消毒;2、开放伤口:无菌生理盐水充分冲洗伤口部位。不可以用消毒剂。
3、采集新鲜的感染组织,避免采集浅表的组织碎屑。
4、若可以采集穿刺物或活检标本,应避免拭子标本。
■容器:含有少量生理盐水的带螺纹口的无菌塑料容器。
■采集方法:
封闭性脓肿:1注射器穿刺抽取浓度。2若无法抽到脓液,应先皮下注射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再次穿刺抽吸脓液;若脓液过多,应先切开引流,在基底部或脓肿壁采集标本。脓液的量以大于1ml为宜。3排除注射器内部及针头的气体用无菌橡皮塞封闭针头送检;或直接打入血培养瓶中。疑为厌氧菌,应迅速将脓液打入厌氧血培养瓶中。
组织和活标本:1、采集足够大的组织,体积以1mm3为宜,避免在坏死区域采集。
2、将小块的组织放在运输培养基内;较大的放在无菌容器中,并加入少量无菌生理盐水。
3、开放伤口:(1)无菌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浅表部位,去除表面的渗出物和碎屑。(2)用拭子深入伤口的基底部或伤口-正常组织边缘采集两个标本,分别用于培养和革兰氏染色。
标本的标识:填写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深部组织、表浅组织、脓肿和穿刺物等)、标本的来源(腹腔、腿和上臂等),记录标本采集的日期和时间及是否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选择检查项目(需氧培养或厌氧培养)
标本的送检:为了更好的分离病原菌,标本应在采集后的30min内送到实验
室。送检时应保持标本的湿润。在送检前或运送过程中,禁止将标本放于冰箱。
粪便
⏹正常人粪便中含有大量细菌(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肠球菌和各种厌氧
菌)。
标本采集和运送
⏹用药前自然排便,采集脓血、粘液部分2-3g;外观无异常的应不同部位取材;
婴幼儿患者,可用直肠拭子法采集标本。
⏹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有条件的提倡使用运送培养基。
⏹许多重要病原微生物如志贺菌在PH变化、温度↓时不能存活,应立即送检。
⏹生殖道标本
⏹正常的内生殖器应是无菌的。
⏹外生殖器及接触体表部分可有多种细菌。
⏹常见的细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
菌、双歧杆菌及耻垢分枝杆菌等。
⏹标本采集及送检
⏹分泌物: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尿道口,无菌棉签采取脓液标本,置无菌试管
中。
⏹怀疑梅毒的患者:从外生殖器硬下疳处先以无菌生理盐水清理创面,再从溃
疡底部挤出少许组织液,用清洁玻片直接蘸取,加盖玻片后送检。
⏹女性生殖道标本的采集:用长的无菌棉签采集阴道后穹隆分泌物。
⏹微生物标本容器的要求
所有盛装标本的容器均进行无菌处理,并达到无菌要求。
⏹采用不易碎且坚硬的材料;容器口的大小要求便于患者留取标本;容器盖要
求为外置的螺旋盖,且不渗漏液体。
⏹血液、骨髓标本的专用培养基应有相关科室提供。
⏹泌尿生殖系统、眼、耳分泌物及咽刷的拭子:管为无菌塑料,拭子杆为塑料
或金属,拭子头为人造纤维。
⏹组织、痰、尿液、粪便、脑脊液、穿刺液、引流液及其他无菌体液:采用广
口、无菌带螺口盖的密闭塑料盒。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标本:采用无菌带螺口盖的塑料离心管没有有好质量的
标本,实验室
采取任何先进的分离、鉴定和药敏技术都是无几于事的。
⏹因此,正确、规范的采集标本是保证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质量的最重要的前提。
临床规范收集标本可以加快报告时间,提高检验质量。
全球关注的多重耐药的阳性球菌
⏹社区获得MRSA (CaMR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aMRSA)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s)
⏹万古霉素耐药的金葡菌(全球6株,中国0%)
⏹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美国最高17%中国0-5%)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微生物检验报告单
⏹临床医师对利用临床微生物检验资料发生空前困惑
⏹国外不少医院均有感染病专家的会诊、咨询。而我国很多医院缺少这一角色。
⏹微生物室应承担临床微生物专家的角色,帮助解决临床判读报告单时的困难。
⏹正常菌群、污染菌和感染菌的鉴别与判断;
⏹检验报告为少见菌或罕见菌的意义;
⏹细菌培养阴性时的可能原因;
⏹药敏试验结果判读标准和局限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