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中国文化旅游发展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基于2017-2018年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基于2017-2018年

2020年1月下半月刊“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文化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基于2017-2018年魏寒梅近两年新疆文化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产业支柱。

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域,在这一历史契机下,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但同时应意识到新疆文化旅游业受社会环境影响的脆弱性以及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却未充分发挥其优势的缺陷。

随着党中央治疆方略的落地生根和深入人心,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新疆的文化旅游产业应逐渐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彰显特色,实现大发展大繁荣,真正成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和支柱产业。

引言新疆地处亚欧腹地,自古以来作为中西文明的重要纽带,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

天然的地理优势造就了新疆在“一带一路”上的特殊优势,即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与周边8国相邻,有“一带一路”中“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交往的天然条件。

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文学、音乐、曲艺、民俗等多元文化体系和在历史长河中所孕育的龟兹文化、军垦文化、和田玉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以及众多的文物古迹。

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丝绸之路特色旅游产品奠定了扎实厚重的基础。

随着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推进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域,应借助这一历史契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现阶段,文化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2017-2018年新疆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宏观环境2017-2018年,新疆总体经济发展呈快速上升趋势,尤其第三产业日渐成为自治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为新疆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由于社会稳定得到巩固,新疆国民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2017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0 920.09亿元,首过万亿元。

2018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12 199.08亿元,比上年增长6.1%。

国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2019)

国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2019)

国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2019)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9.06.26•【文号】•【施行日期】2019.06.2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国务院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文化产业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明确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主要着力点,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李克强总理也多次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相关议题,作出指示批示。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举措和成效文化产业同公益性文化事业相对应,是指以文化为核心内容而进行的创作、生产、传播、展示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活动,涵盖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文化等领域,涉及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电影局)、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等职能部门。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在内容上有交叉,在工作上有融合,但不完全重叠,目前在统计上也是分开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国际影响力明显扩大,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期。

宣传文化部门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商务、金融、科技、自然资源等部门抢抓机遇,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我国文化产业总量规模稳步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市场主体持续发展壮大,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优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消费日趋活跃,重点文化产业门类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和新引擎,在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巩固和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化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

文化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

文化旅游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前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文化和历史的兴趣不断增加,文化旅游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

作为一种结合了旅游和文化探索的方式,文化旅游已成为人们休闲度假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旨在探讨文化旅游在特定地区的可行性,分析文化旅游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为该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研究背景1. 文化旅游的定义和特点文化旅游是指以文化景点、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为主要旅游资源,以文化体验、文化交流为主要旅游内容的一种旅游方式。

文化旅游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能够传递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具有教育意义和文化传播作用。

其主要特点包括深度体验、学习性强、参与性强和可持续性发展等。

2. 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逐渐成为热门的旅游方式。

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通过文化旅游的方式深入了解目的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增强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将发展文化旅游视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3.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本研究选取某一特定地区,对其进行文化旅游可行性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在该地区开展文化旅游的可行性,分析文化旅游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以及文化旅游的发展策略和措施,为当地政府和旅游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和发展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研、文献资料分析、专家访谈和案例研究等。

实地调研是本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通过走访考察目标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设施,以及当地政府、旅游企业和游客,了解目标地区文化旅游的实际情况。

文献资料分析则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深入了解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专家访谈则是获取专业性意见和建议的重要途径,通过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访谈,获取他们在文化旅游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案例研究则是通过分析其他地区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总结优秀做法和避免风险,为目标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国文学旅游研究综述

中国文学旅游研究综述

中国文学旅游研究综述隋新玉刘兴双[提要] 近年来,文学旅游在国内迅速发展并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在研究大量文献基础上,从基本理论研究、宏观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对文学旅游资源进行系统介绍,基本理论研究涉及其相关理论的概念,宏观研究主要包括文学旅游现状、特征、类型、构成。

最后,根据对文献的梳理,对研究的内容做出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中国文学;文学旅游;文学旅游资源;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8年2月8日一、引言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绵延千年的中国文学,为中华儿女构建了强大的民族精神,为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着良好的基础。

在当今这样一个注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的时代下,更加注重对精神文化的培养和教育,告别了传统阅读书本来拓宽知识领域的方式,更多的人选择边阅读边感受的方式,强调“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的全新学习模式。

于是,在旅行中关联阅读便作为一种旅游的主题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来。

近年来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对文学旅游地的发展以及旅游者的文学旅游行为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层出不穷。

随着旅游的文化属性被广泛认同,一些与较高文学声誉相关的文学旅游地便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产品推广出来,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形式,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本文以“文学旅游”为主题,对CNKI(2004-2017)进行检索,收录的关于文学旅游的论文达283篇。

二、文学旅游资源研究动态(一)基础理论研究1、文学的界定。

文学旅游涉及到“文学”的概念,陶少华(2006)认为文学是一种语言性艺术,是运用具有丰富文采的语言区表情达意的艺术式样。

吴戈(2015)认为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

笔者认为文学是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达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中国全域旅游研究综述

中国全域旅游研究综述

Further Cover深度涉足中国全域旅游研究综述王芳菲 王取银(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000)摘 要:全域旅游是我国新时期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在全社会上的关注度和认可度较高,践行全域旅游也能够给社会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文梳理全域旅游的研究成果,从全域旅游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全域旅游专题、全域旅游案例、全域旅游空间布局结构、全域旅游的动力机制和支持因素这六个研究领域进行归纳与述评,提出发展全域旅游的建议:增强对策建议的针对性,从供需结合角度进行考察和选取典型地区案例等。

关键词:全域旅游;综述;实践研究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发展全域旅游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要素合理流动、产业融合发展,进而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全域旅游的研究成果丰硕,落地实践可圈可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而易见。

全域旅游作为国家战略和发展理念,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回顾近年来关于全域旅游文章,把握全域旅游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进展,对拓宽地区全域旅游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全域旅游文献研究概览在中国知网检索主题词“全域旅游”,从总体上把握文献数量和主题分布,从文献数量来看,2013年之前文献数量非常少,2013年开始逐渐增长,2016年激增,从2017年至今每年新增文献数量都保持在较高水平。

从文献的主要主题来看,排名前10位的主题有“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旅游业”“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振兴”“发展路径”“高质量发展”“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区”“政府工作报告”。

二、全域旅游文献研究分析在中国知网进行文献搜索和下载全域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概念研究,注重筛选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创新性的文献,应用研究搜索范围较为广泛,并主要注重近几年的研究。

笔者对相关文献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类、提炼和综合分析后,发现关于全域旅游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板块。

(一)关于全域旅游的理论认知研究学术界普遍认可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是由厉新建等在2013年正式提出,指出要从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全社会、全部门、全游客等角度推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1]。

中国旅游学科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旅游学科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旅游学科发展研究文献综述作者:刘稀朕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12期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旅游发展研究文献进行整理,提炼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基础知识的累计,多个学科知识都可以运用在旅游学科,衍生出专门以旅游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学科、跨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对旅游进行研究。

中国旅游学科发展表现出欣欣向荣的姿态,但是中国旅游学科乃至世界旅游学科理论体系还不完善,更何况中国旅游产业起步比较晚,理论建设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

因此,很有必要建设与完善旅游学科知识体系结构,研究探索旅游学科方法。

关键词:学科发展多学科跨学科旅游研究一、中国旅游学科发展概述(一)学科的认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本科教育按三个专业层次设置,分别是“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

截至2013年,旅游管理很长一段时间都属于工商管理学科大类下的一个分级学科,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旅游管理终于升级成为一级学科大类。

(二)中国旅游学科发展历程申葆嘉(1997)认为在旅游学科的形成过程中,高等旅游教育在学术领域内负有极为重大的使命[1]。

王健(2008)认为中国的旅游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与之同步发展起来的便有高等旅游教育和科学研究[2]。

肖洪根(1998)认为1990年以来,学术界对于旅游的研究逐渐把注意力转向学科理论体系、学科知识框架、学科建设等实质性问题上[3]。

李建欣(1999)认为最重要的是旅游学科的学科体系不成熟且缺乏科学性,并且在1996年的时候,属二级学科的“旅游管理”被原国家教委降为三级学科[4]。

杜江(2004)认为其实关于旅游学的学科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那时起便有学者关注和着手钻研,尽管呈现出百家争鸣之势,但是对于旅游学的研究方法需要超越旅游业和旅游经济学的局限达成共识。

学术界普遍认为旅游学科在工商管理项目下是一种不科学的设置,旅游学科应该独立发展成为旅游学研究体系;是应该面向未来的、具有前瞻性的,融合多个学科、多个维度、多个层面的[5]。

旅游标准化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旅游标准化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文化心旅旅游标准化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裴小松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旅游业一直保持着迅猛发展的态势。

进入21世纪,这种势头更加炽热,旅游业成为支撑国民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引擎。

与此同时,为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游客满意度,旅游标准化日益成为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各地纷纷建立专业机构、出台政策规范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开展标准化试点单位(城市)评选,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和有效经验。

〔关键词〕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动态;旅游标准化试点;问题与对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旅游业一直保持着迅猛发展的态势。

进入21世纪,这种势头更加炽热,旅游业成为支撑国民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引擎。

与此同时,为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游客满意度,旅游标准化日益成为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各地纷纷建立专业机构、出台政策规范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开展标准化试点单位(城市)评选,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和有效经验。

一、全国机构设置现状根据网上公开报道,本调研组对各省级行政区的专业机构现状进行了收集与梳理。

情况如下,截止2019年7月,共有17个省(市、区)设立了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文简称“旅标委”),超过32个①省级行政区的半数。

他们分别是上海市、重庆市、浙江省、山西省、贵州省、陕西省、安徽省、吉林省、海南省、广东省、湖北省、云南省、江西省、四川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

其中,甘肃省“旅标委”的成立公函已公布,相关机构正在筹建中。

各地已经成立的“旅标委”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南方多、北方少。

主要集中长江以南的各个省区,有11个之多,具体是上海、浙江、海南、广东、重庆、云南、贵州、四川、安徽、湖北、江西,其中沿海与西南占了8席。

二是成立时间扎堆。

“旅标委”成立的前三甲为海南、四川、湖北,时间分别是2006年7月、2008年12月和2009年。

中国长城保护报告(2017-2018)

中国长城保护报告(2017-2018)

中国长城保护报告(2017-2018)中国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长城的保护工作一直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的重点。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文物破坏程度的加剧,长城的保护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下面是关于中国长城保护的报告:一、长城的保护现状在过去一年中,长城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

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424段长城被列入保护名录,总体上保护成效较为明显。

同时,各地政府加大了对长城的保护力度,加强了长城的管理,积极推进长城旅游开发规划。

在保护方面,针对长城上的农业、采石等非法占用现象,有关部门加强了对钉子户的拆迁和对垃圾、污水等环境污染的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长城面临的挑战然而,长城的保护工作仍面临着一些严峻挑战。

大量的人群和车辆进入长城,给长城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长城上的广告、商业活动等不规范现象也给长城的保护带来很大的影响。

此外,有些地方长城的火灾、盗窃、破坏等问题仍然存在,影响到了长城的文物保护工作。

结合长城保护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长城的保护。

首先,应加强对长城旅游的管理,加强对长城周边的商业活动的监管力度,限制其对长城的损害。

同时,应该加强对长城的保洁和环境整治,防止垃圾和污水污染长城及周边环境。

在除垃圾和环境治理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对钉子户的拆迁清理来创造长城的环境,规范城墙周边的占用,减少土地、资源和物质的利用,保护长城的景观环境。

长城保护还需要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力度。

要加强对长城文物的管理,防止文物遭受盗窃和破坏,同时加强对长城文化的挖掘、宣传和传承,提高人们对长城文化的认识和文化美感。

四、结论长城是我们民族的重要象征和历史文化名片,保护好长城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希望各界能够加强对长城的保护和管理,让这座历史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传承下去。

中国旅游业发展回顾与展望_程玉

中国旅游业发展回顾与展望_程玉

2020年3月(第34卷第3期)Mar.,2020(Vol.34,No.3)East China Economic Management中国旅游业发展回顾与展望程玉,杨勇,刘震,熊丹丹(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上海200062)摘要:中国旅游业在改革开放前以外事接待为使命,改革开放后依次实现了从外事接待向经济建设的任务转变、从事业管理向市场经济的职能转变、从产品旅游向旅游产业的理念转变以及从经济产业向民生服务的主题转变。

基本经验在于从国情出发、至民情落脚,坚持改革开放国策,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

新时代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表现为,发展宗旨从经济导向转变为以旅游者为中心,发展模式从政府主导型转变为市场主导型,资源依赖从传统生产要素转变为多元要素,产业结构内涵从偏“量”的积累转变为重“质”的提升,旅游业与科技的关系由松散的环节关联转变为紧密的系统关联等。

未来可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保障,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供需效率,激活市场主体、增强企业信心,构建管理网络、实现协同发展,把握时代特征、聚焦关键领域等方面,实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中国旅游业;旅游业发展;回顾与展望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20)03-0001-09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Tourism in ChinaCHENG Yu ,YANG Yong ,LIU Zhen ,XIONG Dan-dan(Business School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China)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the mission of foreign reception between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the task transformation from foreign re⁃ception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from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to market economy ,the concept transformation from product tourism to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theme transformation from economic industry to people's livelihood service.The basic experience of China's tourism development includes proceeding from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to the people's well-being ,adhering to the national policy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correctly hand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etc.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new era are manifes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change of development tenet from economic orientation to the tourist centered ,the change of development mode from the government-led to the market-led ,the change of resource depen⁃dence from traditional factors of production to multiple factors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connotation from quanti⁃ty accumulation to quality promotion ,and the chang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industr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loose links association to close systematic association ,etc.In the futur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can be realized by ,firstly ,improving top-level design and strengthening system guarantee ;secondly ,optimiz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mproving the matching efficiency of supply and demand ;thirdly ,activating market subjects and en⁃hancing enterprise confidence ;fourthly ,building management network and achieving synergistic development ;fifthly ,grasping the tourism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focusing on key areas ,etc.Key words :tourism in China ;tourism development ;retrospect and prospect一、引言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国家形象和社会风貌焕然一新。

旅游业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旅游业实验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影响因素,我们组织了一次为期两周的旅游业实验。

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旅游业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2. 分析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 探讨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4. 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实验方法1. 实地考察:走访了我国多个知名旅游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厦门等,对当地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市场进行了实地考察。

2. 问卷调查:设计了针对游客、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的问卷调查,收集了大量一手数据。

3.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旅游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收入逐年增长。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市场总收入达到5.73万亿元,同比增长8.4%。

2. 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旅游资源: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旅游设施: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 旅游市场:我国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游客数量逐年增长,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3. 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市场过度开发:部分地区旅游市场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环境破坏等问题。

- 旅游服务质量不高:部分旅游企业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影响游客体验。

- 旅游市场秩序混乱:部分旅游市场存在欺客宰客、虚假宣传等问题,损害游客权益。

4. 旅游业发展对策:- 合理规划旅游资源: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避免过度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化旅游调研报告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旅游者需求分析

文化旅游调研报告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旅游者需求分析

文化旅游调研报告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旅游者需求分析文化旅游调研报告一、引言文化旅游产业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行业,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对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并分析旅游者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1. 概述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目前,中国文化旅游产业正在快速崛起,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2. 旅游资源的概况中国是一个文化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国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

这些资源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3. 文化旅游产业的现状目前,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各地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强宣传推广以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旅游节、文化遗产展等活动也日益丰富多样,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4.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部分旅游资源保护不力、旅游服务质量不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旅游者需求分析1. 个体需求旅游者在选择文化旅游产品时,更注重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有的人追求知识与智慧,倾向于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有的人则偏爱欣赏戏剧、音乐等演出,有的人则更喜欢品味传统美食和购买纪念品。

2. 感官需求旅游者在文化旅游中,更注重对感官的刺激与享受。

他们期望通过旅行来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领略独特的建筑风貌以及品尝当地的美食。

3. 体验需求旅游者在文化旅游中,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文化背后的故事,并参与其中。

他们渴望通过参观、参与工作坊、参加传统的节庆活动等方式来获取更贴近文化的体验。

4. 安全需求旅游者在选择文化旅游产品时,更关注安全与保障。

他们期望旅游目的地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安全措施以及优质的服务体验。

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措施1.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文化旅游品牌的推广,提高文化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综述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综述

2019年11月下半月刊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综述李梦子 隋 鑫旅游依托文化得以发展,文化依托旅游得以传承。

步入新时代后,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新动向。

本文首先对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业、文旅融合的概念进行辨析,其次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关系、融合模式、融合机制、融合路径4方面进行研究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引言2018年3月,我国成立文化和旅游部,自从文化与旅游部门合并后,学术界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展开了学术研究。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无论对文化产业还是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文旅融合相关概念研究(一)文化旅游概念界定国内对文化旅游概念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外学者对其研究较为丰富。

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Robert McIntosh)最先对文化旅游进行概念界定,认为文化旅游是旅游的一个层面,旅游者可以从中获得他人的历史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进而了解他们的生活行为和思想活动。

美国学者维奈尔·史密斯(Valene L.Smith)对文化旅游概念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认为文化旅游是文化的旅游产品层次,是人们记忆中的“生活场景”或“地方特色”。

早先研究中,国外学者基于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对文化旅游的概念进行摸索,开辟了文化旅游概念研究的先河,采用这种定义将文化旅游与一般旅游区分开来。

此后,一些学者从旅游动机的角度对文化旅游的概念进行深入分析,丰富了文化旅游的概念。

世界旅游组织从旅游动机的角度,将文化旅游定义为人们出于获取新的文化信息和体验的动机而引发的与旅游相关的一系列活动。

伊维特·赖辛格(Yvette Reisinger)将文化旅游定义为旅游者为获取新的文化体验经历而产生的旅游行为,包括遗产旅游、宗教信仰旅游等。

欧洲旅游与休闲教育协会(ATLAS)进一步明确了文化旅游的概念,从概念性(conceptual)和技术性(operational)两方面为文化旅游下了定义。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特稿3摘 要: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是应对文化和旅游产业消费升级,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方略。

但文化和旅游融合却面临着融合水平低、融合渠道与形式不丰富、地区差异显著,以及区域集群效应不足等问题,只有实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才能使文化和旅游产业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和新引擎。

本文阐释了文化旅游融合的内涵,系统分析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共生的发展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业;深度融合一、研究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要求包括激发经济社会创新活力,促进产业创新升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和旅游产业也从粗放型规模增长向优质发展方向转化。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是文旅产业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是催生文化和旅游领域新业态的重要推动力,是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是提升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

然而,文化旅游融合涉及多方利益主体,面临复杂多变外部环境,利益主体与外部环境间存在广泛的依存、竞争与合作关系,有必要厘清文化旅游融合的内涵,深入分析文化旅游融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这不仅将加深人们对文化旅游融合本质与规律的理解,而且有利于进行相关制度与政策设计。

二、文化旅游融合的内涵尽管文化和旅游融合在实践中已经备受关注,但学者们在理论层面上对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内涵仍未有统一定论。

现有文化旅游融合的界定主要从产业视角展开,有学者将文化旅游融合定义为:“文化和旅游融合是一个产业边界动态变化的过程,经历技术边界、产品边界、市场边界以及产业经济活动的业务和运作边界的模糊或消失,最终导致新型融合产业形态的形成。

”有学者则从文化与旅游的关系理解文化旅游融合,认为文化和旅游融合体现为:“以文化提升旅游深度,以旅游展现新时代文化,以创意连接旅游与文化。

中国长城保护报告(2017-2018)

中国长城保护报告(2017-2018)

中国长城保护报告(2017-2018)中国长城,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长城的保护现状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探讨中国长城的保护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国家文物局于2017年至2018年间发布了一份关于长城保护工作的报告,以下将对该报告进行详细介绍。

一、长城保护的现状1. 长城的保护范围报告指出,中国国家文物局在过去两年加大了对长城的保护力度。

目前,长城的保护范围已经扩大至15个省份,并且涵盖了近300个县,总长达到了2.5万公里。

这标志着中国政府在长城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将更多的长城保护在了国家文物保护范围内。

2. 长城的修复工作长城的修复工作是长城保护的重要内容。

报告显示,2017-2018年间,中国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长城的修复,已经完成了100多项修复项目,对长城的砖石、瓦片等材料进行了更换和加固。

还对长城周边的植被进行了修剪和清理,确保了长城的基本原貌。

3. 长城旅游管理长城的旅游管理一直备受争议,然而在2017-2018年间,中国政府对长城旅游进行了一系列管理措施。

报告指出,设立了长城保护管理中心,加强了对长城旅游公司的监管,并且加大了对游客的宣传和引导力度,提倡文明旅游,保护长城的环境和文物。

4. 长城的宣传教育长城的宣传教育工作也是长城保护的重要一环。

报告显示,中国国家文物局在2017-2018年间,通过开展长城保护主题展览、举办长城保护主题讲座等形式,向社会公众传达了长城的保护意识和文化价值,提高了公众对长城保护的关注度。

二、长城保护的面临的挑战1. 自然环境长城经过数百年的风吹雨打,自然环境的侵蚀一直是长城保护的重要问题。

报告指出,长城所在地的植被恢复工作进展缓慢,长城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都给长城的保护带来了困难。

2. 人为破坏长城地区的人口逐渐增多,而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私利,会对长城进行盗挖、破坏等行为。

我国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文明悠久,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

景区旅游资源作为旅游活动的载体,处于旅游产业的上游,景区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极大地影响了国家和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本文中,正略咨询旅游景区研究课题组将结合我国旅游景区发展现状,全面剖析目前存在问题及症结所在。

一、我国景区旅游发展现状1.景区旅游资源数量众多,景区类型更加丰富按照等级划分,我国旅游景区主要包括5A、4A、3A、2A和A级景区。

正略咨询调研发现,截至2018年11月,我国旅游景区数量已经超过26000多家,全国5A 级旅游景区数量持续增加,总数量已达到259家,较去年增加10家。

按照属性分类,我国旅游景区主要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人造主题类景观三大类型。

自然景观类景区是指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所构成的、吸引人们前往进行旅游活动的天然景观,具有明显的天赋性质,比如黄山、九寨沟等。

人文景观类景区是指内容广泛、类型多样,包括各种历史古迹、古今伟大建筑、民族风俗等等,是人类活动的艺术结晶和文化成就,比如少林寺、莫高窟等。

人造主题类景区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和选择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线索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目的地的一种形态,比如宋城、欢乐谷、迪士尼等。

整体上来看,正略咨询认为,优质的自然景观类旅游景区,由于资源稀缺且具有不可复制的特性,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

游客更倾向于亲近自然的湖光山色和海滨岛屿等自然景观,其次是具有强烈文化内涵的民族、古镇风情和历史遗迹等人文景观。

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2018年以来,旅游景区加速转型升级,景区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

正略咨询发现,在我国景区旅游市场,休闲度假游的比重提升显著。

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出游以观光游为目的者占32.9%,以休闲度假游为目的者占25.0%,2017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22.1%和3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中国文化旅游发展研究报告
1


目 录
CONTENTS
2 3
产 业 篇 专 题 篇
XX文化旅游研究院
第一部分
一、2016年文化旅游发展回顾
总论
1.文旅发展动能增强 2.主题公园迎来热潮 产业篇
发展 回顾
3.文旅小镇受到追捧
专题篇
4.旅游演艺砥砺前行
5.主题度假酒店兴起
XX文化旅游研究院
总论
1. 2. 3. 4.
产业篇
5. 6. 7. 8.
专题篇
9.
10. 11. 12.
威尼斯
浙江 浙江 重庆
《马可· 波罗》
《火烧圆明园XX文化旅游研究院
二、主题公园发展分析与展望
n 主题公园的发展特征:
(1)建设和需求明显增加; (2)成为国内房地产企业重点关注的投资领域; (3)国内竞争日趋激烈; (4)经营呈现泛产业化状态; (5)VR技术的大规模运用。
总论
产业篇
n 主题公园的发展趋势:
专题篇
(1)主题公园谋求差异化发展,走特色发展之路; (2)形成持续IP生产能力,成为主题公园的制胜法宝; (3)深耕本土特色文化,应对国外主题公园的市场冲击; (4)以上海迪士尼为代表的国外主题公园更加注重本土化发展。
XX文化旅游研究院
2016年国内主题公园建设情况统计表(部分)
总论
专题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建设
产业篇
• 结合瓷器、盐、酒、汽车、文字等某一个方面来做出特色。 • 利用或主要利用非国有资产设立的博物馆,是国有博物馆的有效补充。 创新理念助推博物馆旅游产品提升 • 展品及解说系统更加灵活和个性化 • 文创产品让游客“脑洞大开” • 互联网体系提升传播力 XX文化旅游研究院
产品重视推介
XX文化旅游研究院
旅游演艺发展分析与展望
总论 实景演艺仍受青睐;水秀火秀异彩纷呈; 发展特征 移动互动体验增强;产业链条加速延伸; 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产业篇
旅游 演艺
专题篇 发展趋势
涌现“演艺+”新模式;运营资产轻量化; 重视挖掘IP资源;强化沉浸式体验; 服务管理标准化;加快布局国际市场。
XX文化旅游研究院
2016年新增旅游演艺项目投资表(部分)
序号 地区 福建 甘肃 广东 贵州 河北 江西 宁夏 陕西 项目名称 《平潭映象》 《又见敦煌》 《船说》 《归来遵义· 长征之路》 《火秀》 《寻梦牡丹亭》 《西夏盛典》 《出师表》 投资金额(亿元) 1.35 6 1 20 2.5 1.5 1.5 1
1.文旅发展动能增强
总论
文化IP大受欢迎 产业篇
l华强方特:熊出没 l宋城演艺:千古情 l华夏文旅:传奇系列
资本 内容
资本运作得到重视
l100余支文化旅游产业基金成立
l20余家文旅企业新三板挂牌 l10余起企业兼并重组
科技
专题篇
科技推动产品升级
lVR(虚拟现实):《千古蝶恋》 lAR(增强现实):《满秀》 l多重空间技术
XX文化旅游研究院
2.主题公园迎来热潮
总论
u大型主题公园向二三线城市渗透
布局
u大型主题公园投资规模越来越大 u主题公园的集聚特征更加突出 u主题公园衍生产品开发滞后
产业篇
主题 公园
专题篇
模式
u“地产反哺”遭遇瓶颈 u轻资产模式成为盈利增长点
u收益渠道日益多元化
u水上乐园投资趋于饱和
类型
u特种类型主题公园品牌初步形成
XX文化旅游研究院
总论
产业篇 价值重新发现 专题篇
4.旅游演艺砥砺前行
大集团化发展方向
总论
商业模式
产业篇
在商业模式上,单一旅游演艺项目已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且也无法 支撑旅游企业的快速发展。事实上,一些知名的旅游演艺企业正朝着大 集团化的方向前进,逐渐向上下游领域延伸,形成了涵盖住宿、旅行、 旅游演出、购物等业务的纵向产业链。
内容创新为核心 专题篇
产品类型
从产品类型看,纯粹的设备驱动型演艺开始进入激烈的同质化竞争,而 以内容创新为核心的演艺项目开始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而且逐渐形成 强大的生命力。
XX文化旅游研究院
二、2017年文化旅游发展展望
总论
行业发展新趋势
特色小镇 田园综合体
文旅深度融合
创新驱动力更强 资本运作更趋频繁 轻资产模式实现突破 IP打造成主要任务
XX文化旅游研究院
产业篇
中医药旅游 研学旅游 文博文创
专题篇
第二部分
旅游演艺发展分析与展望
整体发展
利好政策频出 布局更加广泛
总论
市场规模
产业篇
市场主体壮大
市场投资持续 市场并购频繁 海外市场拓展
大型项目新增
小型项目丰富 谋求创新升级
专题篇
服务加强规范
总论
文化观光型旅游 休闲度假型旅游
产业篇
生活体验型旅游
未来历史文化名村名镇的旅游发展不能也不会停留在博物馆式 的、浅表式的展示,名村名镇的旅游发展必须在传承中创新。
专题篇
利用新技术 涵育新业态 培养新乡贤 注入新资本
XX文化旅游研究院
博物馆旅游发展展望
大博物馆旅游综合体开发 • 拥有如学术据点、文化沙龙、娱乐厅、购物中心、接待室、旅游景点等多重角色。
总论
产业篇
专题篇
XX文化旅游研究院
主题酒店发展展望
总论
产业篇
“工匠精神”成为 支撑力
传统酒店加速 主题化改造
亲子类主题酒店 走俏
“互联网+主题 酒店”成为时尚
专题篇
中国主题酒店发展展望
XX文化旅游研究院
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旅游发展分析
旅游发展阶段 名村名镇开发模式 观光型 度假型 体验型 发展代表 周庄、同里、西塘 古北水镇、丽江大研古镇 安徽碧山村
u主题公园种类更加多元化
XX文化旅游研究院
3.文旅小镇受到追捧
政府直接推动 2016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 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 2020年,培育出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 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 居等特色小镇。2016年10月和2017年8月先后公布第一批及 第二批共计403个中国特色小镇。 文旅小镇的两个基本类型: l 以保护为主的中国传统村落或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村)。中国文化的根植所在,其经典建筑、各类民俗 等,是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如乌镇、周庄、西递、宏 村。 l 以开发为主的、面向当代生活的特色小镇。所遗存的文 物资源较少甚至已经消失殆尽,但是却通过高水平的开 发使之重焕生机。如古北水镇、马嵬驿、袁家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