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微种植体支抗在正畸临床的应用比较

合集下载

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效果分析

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效果分析

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效果分析一、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原理及优势微型种植体支抗是将微型种植体植入颌骨内,并通过支抗力对牙齿进行矫正。

相比传统的牙齿矫正方法,微型种植体支抗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 高效性:微型种植体支抗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牙齿矫正,有效缩短矫正周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2. 稳定性:种植体植入颌骨内后,与颌骨构造相融合,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能够确保矫正效果的持久性。

3. 微创性:微型种植体的植入手术相对较小,术后创面愈合快速,减少了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和损伤。

4. 适用范围广:微型种植体支抗适用于各类牙齿畸形,包括拥挤、错颌等各种矫正问题,应用范围广泛。

二、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情况微型种植体支抗已经在口腔正畸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拥挤牙型的矫正:拥挤牙型是口腔正畸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传统的矫正方法需要拔牙来创造足够的空间进行矫正,而微型种植体支抗可以在不拔牙的情况下完成拥挤牙型的矫正。

2. 错颌畸形的矫正:错颌畸形是指上下颌之间的关系有异常,引起咬合不齐的情况。

微型种植体支抗通过对颌骨施加支抗力,可以有效矫正错颌畸形,恢复正常的咬合功能。

3. 牙槽裂畸形的矫正:牙槽裂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畸形,微型种植体支抗可以在牙槽裂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帮助患者快速、有效地恢复正常的牙齿排列和咬合功能。

三、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效果分析通过对已有的临床研究和病例分析,可以看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项研究显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矫正拥挤牙型和错颌畸形方面的成功率分别达到了90%以上,且矫正效果稳定。

另一项病例分析显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治疗牙槽裂畸形方面的成功率也较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牙齿排列和咬合功能。

除了临床效果的优异外,微型种植体支抗还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

一些口腔正畸患者表示,在接受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后,他们的牙齿得到了有效的矫正,不仅改善了外观,还恢复了正常的咬合功能,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临床对比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临床对比

2019 年6月第6卷/第17期V ol.6, No.17 Jun. 2019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69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临床对比刘 娜(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宁津镇卫生院,山东德州 253400)【摘要】目的 比较常规矫正和微型种植体支抗两种方式治疗口腔正畸的效果区别,了解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势和劣势,为改进口腔正畸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从在本院口腔科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中选择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n=60)患者采取常规矫正的方法治疗,观察组(n=60)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方式治疗,对比两个小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0%(P<0.05);观察组产生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常规矫正治疗口腔正畸的总有效率不理想,且容易患多种并发症,微型种植支抗的方法更加安全有效。

【关键词】常规矫正;微星种植;口腔正畸【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17.69.01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出现,极大程度的弥补了传统正畸方法的缺陷,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牙齿的美观程度,受到患者及医生的推崇。

本文对常规矫正和微型种植术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在本院口腔科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中选择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32例,平均年龄(24.31±2.35)岁,平均病程(4.63±1.71)年。

对照组患者中男30例,女30例,平均年龄(24.15±2.48)岁;平均病程(4.85±1.62)年。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患者的年龄、病程及性别进行分析,P>0.05,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强支抗对口腔正畸患者疗效的分析对比

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强支抗对口腔正畸患者疗效的分析对比

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强支抗对口腔正畸患者疗效的分析对比目的對比分析口腔正畸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强支抗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口腔正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传统强支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牙龈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上中切牙凸差距、上中切牙倾角差、磨牙移位分别为(4.13±2.14)mm、(12.46±1.35)°、(1.02±0.64)mm,对照组为(3.16±2.34)mm、(9.53±1.46)°、(3.02±1.12)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龈指数、菌斑指数以及出血指数分别为(1.12±0.17)、(1.07±0.12)、(1.15±0.11),均较对照组的(1.76±0.20)、(1.82±0.19)、(1.87±0.25)显著减小(P<0.05);观察组合并感染、轻度水肿和明显不适感分别为 3.33%、3.00%、0.00%,与对对照组的6.66%%、3.33%、3.33%相当(P>0.05)。

结论对于口腔正畸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效果优于传统强支抗,有临床推广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micro-implant anchorage and traditional enhanced anchorase in patients with orthodontics. 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orthodontic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5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treated with micro-implant anchorage and traditional enhanced anchorase,and the treatment situation,gingival situation and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upper and medial incisor distance,upper and medial incisor obliquity distance,and molar displace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4.13±2.14)mm,(12.46±1.35)°,(1.02±0.64)mm and (3.16±2.34)mm,(9.53±1.46)°,(3.02±1.12)mm,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gingival index,bacterial plaque index and bleeding index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bvious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1.12±0.17),(1.07±0.12),(1.15±0.11)vs (1.76±0.20),(1.82±0.19),(1.87±0.25)],(P<0.05);the incidence rates of infection,mild edema and obvious discomfor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milar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3.33%,3.00%,0.00% vs 6.66%%,3.33%,3.33%)(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micro-implant anchorage in orthodontics patient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enhanced anchorase,which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Key words] Orthodontics;Clinical curative effect;Micro-implant anchorage;Traditional enhanced anchorase口腔正畸也称为牙齿矫正,指的是通过口腔技术手段将牙齿排列整齐并矫正上下牙弓牙合关系的异常,以及牙、颌与颅面关系不协调的过程。

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效果分析

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效果分析

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效果分析
本文将对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效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一、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原理和优势
1. 原理: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是通过将微型种植体植入到口腔骨质中,利用其提供的额外支抗力来支撑正畸牙齿,改善正畸效果。

2. 优势: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相比传统的正畸治疗方法具有几个显著的优势:一是植入微型种植体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力,有助于加速正畸牙齿的移动,缩短治疗周期;二是微型种植体植入和拆除过程简单,对患者的损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三是微型种植体支抗可以避免对周围正常牙齿的干扰,提高了正畸治疗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二、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正畸效果,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一些基础研究也表明,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的应用对于正畸牙齿的移动速度、力学特性和生物学效应都有一定的影响,使得正畸治疗更加精准和有效。

在具体的应用中,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可以应用于矫正器的支抗系统中,通过微型种植体的支撑力,可以更好地保持正畸器的稳定性和支撑力,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也可以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为传统正畸治疗方法提供额外的支撑和辅助。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其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支持;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的临床应用技术,提高其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操作性和安全性;未来也可以进一步推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的国际合作和交流,促进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的正畸方法应用在口腔正畸治疗的疗效评价

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的正畸方法应用在口腔正畸治疗的疗效评价

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的正畸方法应用在口腔正畸治疗的疗效评价【摘要】本文旨在评价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的正畸方法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疗效。

首先介绍了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原理,然后对比了传统的正畸方法及其优缺点。

接着对两种方法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比较,并评价了它们的疗效。

研究发现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结合两种方法对口腔正畸治疗的启示,并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口腔正畸治疗、微型种植体支抗、传统正畸方法、疗效评价、优势、启示、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口腔正畸治疗是一种常见的口腔修复技术,主要应用于牙齿畸形、颌面骨畸形等口腔颌面畸形的矫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口腔正畸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和创新。

传统的正畸方法主要包括牙齿矫正器和头颅面部矫正器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预期的矫治效果,但也存在着疗程长、疗效不稳定、患者舒适度差等问题。

微型种植体支抗(mini-implant anchorage)是近年来口腔正畸领域的一项新技术,通过在颌骨中植入微型种植体,利用其作为支点来实现对牙齿的定位、移动和矫正,具有疗程短、疗效稳定、患者舒适度高等优点。

对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的正畸方法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和评价,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的正畸方法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比较,以评价两种方法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优劣势和适用情况。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口腔正畸领域提供更为全面客观的治疗选择参考,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个性化的口腔正畸治疗方案,同时为口腔正畸领域的医疗技术发展和进步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促进口腔正畸治疗的进步和发展。

微型种植体支抗、传统正畸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

微型种植体支抗、传统正畸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

2018年4月临床医学DOI :10.19347/ki.2096-1413.201810049作者简介:张彦生(1966-),男,汉族,陕西眉县人,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口腔正畸和修复医学,兼顾口腔内科和口腔外科。

正畸治疗指通过对牙齿或颌骨施加力度,使牙齿到达预定位置的方法,但产生的反作用力由正畸支抗承担[1],传统治疗方法多以非矫治牙或槽牙作为支抗部分,但由于效果不佳、影响美观,且作为支抗的牙齿容易移动、对患者配合程度要求高等原因,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越来越受到相关医务人员的注意。

研究表明,该技术可将矫治力反作用力由牙齿转移至颌骨,因而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3]。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正畸治疗的96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象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进行正畸治疗的96例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45例;年龄(21.48±2.41)岁。

全部患者均经过X 线检查,结果符合口腔正畸诊断标准,同时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治疗方法。

排除标准:伴有其他对本次研究有关的口腔疾病者;伴有严重精神类疾病者;曾接受过正畸治疗者;有凝血障碍类疾病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A 组及B 组,每组48例。

A 组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22.01±2.14)岁。

B 组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21.10±2.74)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

1.2治疗方法A 组患者采用传统正畸方法,即采用口外弓加强支抗手段,患者佩戴Nance 弓,调整牵引力为300g ,患者佩戴时间应大于8h/d ,并于每月月初至我院进行复诊,主治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牙齿移动情况对其牵引力进行调整,治疗时间为2年,期间进行注意口腔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B 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对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浸润麻醉处理,利多卡因用量根据患者体征差异进行适当调整,对需置入微型种植体的牙采用黄铜丝将其分离,并对置入位置进行标记,对患者牙根形态及置入位置周围组织进行检查,将微型种植体进行置入,在此过程中为避免有软组织卷入,需根据情况切开牙槽翻膜部位[4]。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临床效果探讨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临床效果探讨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临床效果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效果。

通过对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它们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各自的独特作用。

结合临床效果观察和对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对两种方法的综合优势进行了探讨。

展望了未来口腔正畸研究的方向,并对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为口腔正畸临床工作提供了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口腔正畸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口腔正畸, 常规矫正, 微型种植体支抗, 临床效果, 比较分析, 并发症, 综合优势, 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

口腔正畸是修正牙齿和颌面畸形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和面部美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规矫正和微型种植体支抗是口腔正畸中常用的治疗手段,它们各自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局限性。

常规矫正通过传统的牙套和金属托槽来调整牙齿的位置,效果稳定但治疗周期较长。

而微型种植体支抗则是利用种植体作为牙齿移动的支点,能够更快速地完成矫正过程。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对比分析,观察其临床效果,并总结其综合优势,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对这两种治疗手段的比较分析,不仅可以为口腔正畸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也可以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两者的优劣势,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通过对常规矫正和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的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可以为口腔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舒适有效的治疗体验。

本研究也旨在总结常规矫正和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临床疗效的观察和分析,探讨两种治疗方法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和价值,从而为口腔正畸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科学的依据。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效果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效果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效果【摘要】口腔正畸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是其中的两种主要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这两种方法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常规矫正在口腔正畸中起到重要作用,微型种植体支抗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结合这两种方法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治疗效果。

临床疗效研究和并发症分析也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通过对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的综合研究,本文得出结论:两者结合在口腔正畸中能取得显著效果。

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这两种方法的结合应用,提升治疗效果。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关键词】口腔正畸、常规矫正、微型种植体支抗、优势、临床疗效、并发症、效果、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口腔正畸的重要性口腔正畸是一项重要的口腔治疗技术,它可以有效地纠正牙齿和颌骨的不正常位置和形态,改善患者的咬合功能和面部美学。

正畸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预防和治疗一些口腔健康问题,如牙齿龋齿、牙周疾病等。

口腔正畸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改善患者的咬合功能,减少牙齿和颌骨的异常磨损,预防颌面部疼痛和不适,提高患者的口腔健康水平。

通过正畸治疗,患者的面部美学也会得到改善,增加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1.2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概念口腔正畸是一门治疗口腔颌面畸形和功能异常的专科学科,其目的是通过改变牙齿和颌面骨的位置和形态,达到美观、功能和生理上的协调。

常规矫正是口腔正畸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牙齿矫正器和牙齿矫正器等传统装置,对错位不齐的牙齿进行调整,达到矫正牙列的目的。

微型种植体支抗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口腔正畸治疗方法,其原理是在牙槽骨中植入微型种植体,通过种植体的固定作用,改变牙齿位置,达到矫正的效果。

相比传统的固定矫正方法,微型种植体支抗具有操作简便、不影响口腔卫生、矫正效果稳定等优点。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的结合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矫正效果,减少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的不适感。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效果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效果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效果口腔正畸作为牙齿矫正的重要手段,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是口腔正畸中的两种常用的技术,两种技术各有特点。

本文将分别从两种技术的原理、优劣势、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两种技术的效果。

常规矫正的原理是利用牙齿移动的原理,通过施加不同的力量和张力,把牙齿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以达到良好的牙颌关系。

常规矫正技术可以通过不同形态的牙轮和卡环,应用连续张力的原理,在特定的时间内移动牙齿,矫正牙齿的位置。

从理论上来说,常规矫正的效果是显著的,它可以帮助患者快速矫正牙齿,改善口腔问题。

常规矫正技术的优势主要是可以矫正各种不同类型的牙齿问题,包括牙列不齐、前牙反合、开合肆虐等等。

其次,常规矫正技术简单易行,不需要精密仪器和昂贵的设备,任何口腔正畸医师都可以进行。

但是,常规矫正技术也有它的劣势,疼痛和不适感是患者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且常规矫正技术的时间周期长,一次矫正可能需要数月或更长时间才能完成。

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口腔正畸技术,主要是通过种植体在牙齿根部进行支抗,促进牙齿移动。

此技术需要牙齿根部安装形似钉子的微型种植体。

种植体在患者口腔内无需取出,支持牙齿且不会引起剧痛不适感,因此患者的舒适感大大提高。

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缩短矫正时间,并且减少患者在矫正过程中的不适感。

植体支持牙齿的稳定性很高,矫正的效果也很好。

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的劣势是需要更高的医生技术,设备和费用。

此外,种植体的种植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增加了手术的负担和等待时间。

两种技术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个体因素,包括口腔和牙齿的特征、精神状态及口腔卫生条件等。

其次是医生的技术水平和经验,以及设备的品质和操作规范。

再次是患者对矫正治疗的配合程度和耐心,如果能够及时参与口腔卫生、坚持矫正期间口腔健康情况的评估,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矫正的效果。

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效果分析

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效果分析

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效果分析近年来,微型种植体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领域。

其优点在于微小的体积和便于植入,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目前,微型种植体的支抗效果已逐渐得到认可,已经成为一种首选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效果,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一、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定义微型种植体支抗是指利用微型种植体与牙齿形成支抗系统,通过种植体的稳定性提供牙齿移动所需的支撑力。

种植体一般种植在牙齿缺损处或牙槽骨中,通过牙周膜的修复与牙齿牢固地连接起来,以达到治疗咬合问题的目的。

微型种植体支抗可以分为单一固定式支抗和合并固定式支抗两种类型。

其中,单一固定式支抗是指将微型种植体固定于缺损牙周骨质内,使之与正常牙齿形成一个整体,以达到支撑移动牙齿的目的。

而合并固定式支抗主要是为了加强支撑力,常常与传统的正畸器相结合使用。

1、微型种植体体积小,不需要过多的手术操作,可以更加方便地植入口腔内,降低术后恢复期的痛苦。

2、微型种植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牢固性,不会对牙齿和周围组织产生伤害。

3、微型种植体支抗具有卓越的稳定性,不会像传统的矫正器那样容易脱落或松动。

4、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治疗效果比传统的矫正器更快更有力,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咬合功能和美观度。

微型种植体支抗已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口腔正畸领域,可以用于各种牙齿问题治疗,如前牙缺损、后牙缺损、单颗牙缺失等等。

此外,在部分牙齿移动不便时,微型种植体支抗也可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

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术前检查和术后护理。

术前检查应该包括影像学检查、口腔检查和血液生化检查等。

而术后护理主要包括口腔卫生和定期随访。

只有综合治疗,才能确保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微型种植体支抗是目前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口腔正畸治疗方案。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患者,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才能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临床效果探讨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临床效果探讨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临床效果探讨口腔正畸是一种常见的牙齿矫正治疗,通过调整牙齿位置和牙颌关系,来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和面部外观。

目前,常规矫正和微型种植体支抗是两种主要的口腔正畸治疗方法。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方法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效果,以期为口腔正畸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常规矫正治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效果常规矫正治疗是口腔正畸的传统治疗方法,通过固定式矫治器(如托槽、托槽技术)来调整牙齿位置和牙颌关系。

常规矫正治疗具有以下优点:1.治疗范围广:常规矫正治疗适用于各种牙列不齐、牙齿排列不良等牙齿问题,能够有效地改善牙齿的位置和咀嚼功能。

2.稳固可靠:常规矫正治疗使用固定式矫治器,能够牢固地固定在牙齿表面,治疗效果稳定可靠。

3.疗效显著:常规矫正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达到理想的矫正效果,但一旦治疗完成,患者的牙齿位置和牙颌关系将得到有效地改善,面部外观也会焕然一新。

微型种植体支抗是一种将种植体植入颌骨中,并通过连接元件与牙齿或矫治器相连,来进行支撑和矫正牙齿的方法。

微型种植体支抗具有以下优点:1.美观舒适:微型种植体支抗能够与牙齿或矫治器紧密连接,外观美观,患者舒适度高。

2.节约时间:相比常规矫正治疗,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不需要像托槽技术一样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调整,能够大大节约治疗时间。

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治疗费用较高、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种植体排斥反应等。

在选择口腔正畸治疗方法时,医生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和治疗需求,为其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三、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选择对于一般牙齿问题较多的患者,如牙列不齐、牙间隙较大等,常规矫正治疗是较为经济实惠、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适合大部分患者。

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牙缺失等,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提供更好的矫正效果。

常规矫正治疗和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都在口腔正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情况和需求,为其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期达到理想的矫正效果。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临床效果探讨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临床效果探讨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临床效果探讨【摘要】口腔正畸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常规矫正治疗和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是其中两种主要方法。

本文主要探讨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

通过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和治疗效果的持久性,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两种治疗方法的实际效果。

结论部分将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潜在优势,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口腔正畸的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全面和系统的信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口腔正畸、常规矫正治疗、微型种植体支抗、临床效果、比较、影响因素、持久性、潜在优势、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口腔正畸简介口腔正畸是一种通过运用牙齿矫正器等方法来纠正牙齿不齐、牙颌不正等牙颌畸形的专业治疗技术。

口腔正畸的治疗目的是使牙齿排列整齐,咬合功能正常,美观和口腔健康得到保障,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正畸治疗通常包括常规矫正治疗和种植体支抗治疗两种方式。

常规矫正治疗是通过传统的牙齿矫正器物理力学作用来调整牙齿位置,而种植体支抗治疗是利用种植于牙槽骨中的微型种植体作为矫治器的支点,实现对牙齿的矫正。

随着口腔正畸技术的不断发展,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一种趋势。

种植体支抗治疗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提高了治疗的舒适度和效率,受到越来越多患者和医生的青睐。

1.2 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是口腔正畸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它通过植入微型种植体来改善牙齿的位置和咬合关系。

这种治疗方法在患者中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它具有许多优势。

种植体支抗能够提供更好的支撑力,使得牙齿移动更加稳定和准确。

种植体支抗可以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便。

种植体支抗还可以减少对周围牙齿的损伤,保护牙齿的健康和完整性。

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为舒适和高效的治疗选择,有望成为口腔正畸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

微螺钉种植支抗与传统支抗的临床应用比较

微螺钉种植支抗与传统支抗的临床应用比较

微螺钉种植支抗与传统支抗的临床应用比较摘要】目的比较传统强支抗和微螺钉种植支抗对正畸患者治疗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双颌严重前突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第一组使用微型种植钉作为支抗体;第二组使用Nance弓、横腭杆和口外弓联合作为强支抗。

比较两组总的治疗时间,及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线距和U1/SN的角度差值。

结果①微型种植钉保持稳定而无松动,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无肿胀感染,患者无明显不适。

②种植支抗组平均疗程19个月,传统支抗组平均疗程24个月③种植支抗组患者在软组织侧貌得到显著的改善,上下唇相对于审美平面分别内收4.15mm和4.48mm。

U1/SN角减小了10.9°;传统支抗组上下唇相对审美平面分别内收3.05mm和3.52mm。

U1/SN角减小13.02°。

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相比传统支抗技术,微螺钉种植支抗能够更好地控制牙齿移动,缩短整个治疗时间。

【关键词】正畸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错牙合畸形的病例中,牙列前突和牙齿严重拥挤的情况较为常见。

对于牙列前突或严重拥挤的病例,在治疗时需要设计最强的磨牙支抗,以最大限度地纠正前突面型或解除牙列拥挤。

治疗中,支抗的控制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种植支抗产生之前,Nance弓、横腭杆和口外弓等外力是获得磨牙强支抗的传统方法,但都需要患者的良好配合[1-2]。

微型种植钉体积小,植入部位灵活。

所提供的支抗稳定可靠。

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

植入后在软组织愈合之后(一般10~15天)即可利用其初始稳定性即刻加力承载,在矫治早期便可开始大量的移动牙齿,这就大大缩短了临床上需要等待的时间,提高了正畸治疗的效率,也为病人节省了宝贵的时间[3]。

本研究拟比较种植体和传统支抗对牙弓前突和牙列拥挤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期对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和分组2006年在湘潭市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病人中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0名。

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的正畸方法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价值

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的正畸方法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价值

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的正畸方法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价值目的:比较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的正畸方法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以在笔者所在科室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使用正畸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合观察组,各34例。

观察组给予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横腭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正畸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磨牙移位、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对治疗满意度为94.1%,对照组为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正畸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标签:微型种植体支抗;横腭杆;口腔正畸口腔正畸治疗中支抗是提供牙齿矫治力的基础,一般正畸治疗中,非矫治牙、腭部和槽牙也可以作为支抗部分来应用[1]。

传统口腔正畸治疗多以牙齿作为抗基,以牙齿为抗基牙齿容易移动,影响治疗效果[2]。

目前,临床中口腔正畸治疗多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这种治疗方法可以解决临床支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将矫治力的反作用力作用于颌骨上[3],在临床中正得到逐渐推广。

本次研究旨在比较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的正畸方法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笔者所在科室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口腔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X线摄影检查后均符合口腔正畸治疗指征,伴有牙列轻度或者中度拥挤,患者均同意参与此次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所选患者全身无系统性疾病、无进展期牙周炎,患者均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按照所采取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15~27岁,平均(20.1±2.1)岁,牙弓前突20例,开唇露齿14例;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14~26岁,平均(19.1±2.5)岁,牙弓前突21例,开唇露齿13例。

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正畸方法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对比

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正畸方法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对比

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正畸方法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对比李俊(上饶市人民医院,江西上饶334000)【摘要】目的对比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应用传统正畸方法和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科接受口腔正畸治疗患者40例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正畸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治疗。

对比2组正畸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组口腔正畸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5.0%(P <0.05);不良反应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5例(P <0.05)。

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用于口腔正畸能够使矫治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价值显著。

【关键词】口腔正畸治疗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效果DOI :10.19435/j.1672-1721.2018.34.093近年来临床相关研究认为,正畸支抗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口腔正畸治疗的成功率,口腔矫治效果更加理想,现阶段关于支抗选择的相关研究也在逐渐深入[1]。

本文对比分析了传统正畸方法和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间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40例,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20例。

对照组中男7例,女13例;年龄21岁~72岁,平均年龄(46.8±6.5)岁;口腔疾病史1年~14年,平均(5.7±0.9)年。

治疗组中男5例,女15例;年龄18岁~69岁,平均年龄(46.3±6.1)岁;口腔疾病史1年~16年,平均(5.4±0.6)年。

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正畸方法进行治疗,使用Nance 弓,每天佩戴至少8h ,牵引力在300g 左右,每个月复诊,根据实际情况对加力值进行调整,连续治疗2年。

微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治疗正畸的临床效果比较

微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治疗正畸的临床效果比较

微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治疗正畸的临床效果比较作者:李骏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35期[摘要] 目的比较微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在正畸中的差异。

方法将132例错■畸形患者分为微种植体支抗组和传统支抗组,观察两组干预措施前后的变化及不良反应。

结果微种植体支抗组上颌切牙切缘分别内收4.88 mm和4.31 mm,磨牙平均前移1.14 mm;传统支抗组上颌切牙切缘分别内收3.48 mm和3.24 mm,磨牙平均前移2.43 mm。

相对RL线,两组治疗后U1-NA(mm)、L1-NB(mm)、U1-APg和U6-PtPN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76、5.34、5.09、10.22,P均[关键词] 微种植体支抗;传统支抗;上颌前突;正畸[中图分类号] R78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35-0127-03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种植体支抗( MIA)作为一种崭新而有效的支抗方法被用于正畸治疗中[1]。

微种植体的使用导致正畸治疗的极大变化,其体积小,植入部位广泛,不损害牙齿及其组织,通过依靠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的机械嵌合力进行固位,且为正畸治疗提供足够的支抗,扩大了矫治的范畴,同时术式简单,创伤小,费用低,不良反应更少或无,患者易于接受,因此逐步应用于临床正畸治疗[2,3]。

本文通过观察本院收治的错■畸形患者132例,分析了影响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因素,以期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来我院口腔门诊就诊的上颌前突患者132例,男52例,女80例,年龄15~42岁,平均(21.7±5.9)岁。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关于上颌前突的安氏法,即临床上诊断为安氏Ⅰ类或Ⅱ类,且磨牙中性或远中关系,面型前突,上颌拔除第一磨牙,需要强支抗的患者;无进展期牙周炎、牙龈炎及口腔黏膜病,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口腔卫生良好。

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对比

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对比

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对比1资料与办法1.1一般资料100例牙齿畸形患者均于本院接受治疗,纳入时间由2008年6月开始,到2008年1月结束,均分成两组,各50例。

其中对照组包括男29例,女21例,年龄17-32岁,均值〔23.1±5.7〕岁。

察看组包括男28例,女22例,年龄16-31岁,均值〔23.8±5.8〕岁。

此次试验研究通过了医院中伦理委员会的核实及批准;所有纳入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并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此次研究均排除患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进展性与牙周炎、牙龈炎以及口腔黏膜炎者;有口腔正畸史者以及合并有严重心、肝、肾疾病以及系统疾病的患者。

两组资料比拟后差别性小,合乎研究要求〔P>0.05〕。

1.2治疗办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矫正的办法,内容如下:术前充沛掌握患者临床根底资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治疗计划。

清洗患者口腔,部分麻醉。

采用外弓加强支抗技术矫正分析,应用X线片再次确认患者情况。

采用垂直旋入钛钉,术后确定患者根尖状况,根据患者情况予以抗生素药物,防止感染。

察看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办法进行治疗,具体措施如下:前操作内容与对照组保持一致,根据患者X线片显示的情况,剥离植入部位的黏膜,在患者骨面垂直旋入微型钛钉,植入后,再次采用X线片检查,明确种植体与牙根两者之间的关系,放置种植体。

加力依据为植入位置骨质状况以及牙齿移动情况【2】。

1.3评价规范〔1〕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比照,疗效评定规范如下:治疗后患者牙覆盖与磨牙之间关系正常,前面型显著改善,牙列整齐,视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牙覆盖与磨牙之间关系有所改善,前面型有所改善,治疗后患者牙列整齐,视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牙覆盖与磨牙之间关系异常,前面型没有明显变化,牙列不整齐,视为无效【3】。

比照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100%〕。

〔2〕察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并发症〔牙龈松动、牙龈炎、软组织水肿〕发生情况。

微型种植体支抗和非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对比

微型种植体支抗和非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对比

微型种植体支抗和非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对比目的比较微型种植体支抗和非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26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非种植体支抗治疗。

治疗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为(4.1±1.3)mm,对照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为(2.2±0.9)mm,观察组的磨牙位移(3.7±0.3)mm,观察组的磨牙位移(6.1±0.6)mm,两组结果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错牙合畸形正畸治疗术后的不良反应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效果显著好于非种植体支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micro-implant anchorage and non-implant anchorage in the teenager orthodontics treatment. Methods 260 cases of teenagers with patho-occlusion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2 to August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130 cases in each,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icro-implant anchorage,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on-implant anchorage,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upper middle incisor convex distance difference was (4.1±1.3)mm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2.2±0.9)mm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molar displacement was (3.7±0.3)mm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6.1±0.6)mm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in the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y comparison (P<0.05),the difference in the adverse reaction after the orthodontic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patho-occlus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micro-implant anchorage in the teenager orthodontics treatment is better than that of non-implant anchorage,and it can’t increase the adverse reaction,which is worth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Key words] Micro-implant anchorage;Non-implant anchorage;Teenager;Orthodontics口腔正畸治疗中通常会以支抗来抵抗正畸产生的反作用力,以往的增强支抗的手段主要有横腭杆、固定舌弓、Nance弓等,由于上述方法均需患者配合才能完成,控制性较差,对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1-2]。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作者:张欢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20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析常规矫正与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患者50例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

以随机数字法方式将所选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对照组应用常规矫正方式,观察组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技术。

总结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76%,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有意义(P【关键词】常规矫正;微型种植体支抗;口腔正畸【中图分类号】R6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2-03--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人们对自身形象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人由于先天或者后天不注重保健的原因造成牙齿畸形或者颌面畸形,影响个人形象,使工作和恋爱等多方面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口腔功能方面也会产生不适感,因此口腔正畸的需求越来越高。

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出现,极大程度的弥补了传统正畸方法的缺陷,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了牙齿的美观程度,受到患者及医生的推崇。

本文对常规矫正和微型种植术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在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本院口腔科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中选择5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中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24 3±2 4)岁,平均病程(4 5±1.7)年。

对照组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24.2±2.5)岁;平均病程(4.9±1.6)年。

排除条件:①患者合并有牙龈炎或者牙周炎等疾病。

②患者曾经进行过口腔正畸的治疗。

③患者有精神类疾病不能正常沟通[1]。

采用SPSS18.0软件对患者的年龄、病程及性别进行分析,p>0.05,无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 文 拟 比较 微钛 钉 种植 体 及不 锈钢 钉种 植 体两 种 自攻 型微 螺钉 的临床 应 用效 果 ,并将 临床 中 的应用 体会 做 简单 阐述 。
1 资 料 与方 法
表 2 两 种种植体 支抗在 30g 3 0 J 值下 成功率比较( 例)
1 1 病 例选择 选择 2 例拔牙减数 、设计为上 . 1 颌强 支抗 的成年错颌畸形患者 , 9 , l 例 , 男 例 女 2 年龄 范围在 1 ~3 岁 ,均以微螺钉种植体作为支 8 2
国际医药 卫生导报 2 1 0 1年 第 1 7卷 第 0 4期
I MHGN,F b u r 0 l o.7 N .4 e ray2 1 ,V 11 o0

评 价方 法 『I 华 儿 科 杂 志 ,9 8 3 (2 6 — 6 . J. 中 19 ,61k7 3 7 5
【】 戴 家熊 ,韩连书.,g NM1 6 d )  ̄W [ . 上海 : 上海科技文献
g , 比种植体受 力后 的稳定性 。结果 2 例患者共4 颗微螺钉种植体 ,其中 2 颗钛合金微 力 对 1 2 4
螺钉种植体 , 8 不锈 钢种植 体。 1颗 在相 同愈合 时间下 , 钛合金 微螺 钉种 植体 的成功率为9 .7 1 %, 6 不锈 钢种植体 的成 功率 为9 .4 两者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00 在 承受相 同正畸负荷 情况 44 %, P . 5 下, 钛合金微螺钉种植体 的成功率为 9 .1 不锈钢种植体的成功率为 9 .1 两者比较 差异 09 %, 41%, 无显 著性f 00 )结论 . 。 5
须 的。
微 螺钉种植体是一种稳定 的支抗装置 , 同材质微螺钉种 植体 在植 不
入后都有 良好 的稳定性 。了解其相关并发症 , 在治疗操作 巾注意预 防 、 避免并发症 的发生 是必
【 关键 词 】 傲螺 钉种植 体 ;正畸 支抗 ;稳 定性
近年 来 周 内外对 种 植体 支 抗 的研 究方 兴 未 受 植 入部位 的 限制 而 在正畸 临床 中有广 泛应用 。
兴涛 )
琐 ,且x l 床医生 的技 术要求 相对较 高 ,目前正  ̄ ̄ l 畸 医 生 多倾 向 于 在 临 床上 应 用 自攻 型 微 螺 钉 ,
393
国际医药卫生 导报 2 1 0 1年 第 1 7卷 第 O 4期
I MHGN,F bu r 0 1 e ray2 1 .Vo.7 No0 1 1 .4
性。 方法
选择 2 例拔 牙减数 、 1 设计 为上颌强 支抗 的成年错颌畸形患者 ,选 择西安 中邦钛生物
制品有限公 司生产的钛合金微螺钉种植体和 台北长庚 医院 开发 生产 的不 锈钢种植 体 , 将微螺钉
植 入 到 上 颌第 二 双 尖 牙 与 第 一 磨 牙 之 问 作 为 l牙 内收 的颌 内支 抗 。微 螺 钉 植 入 2 后 ,施 30 j 百 周 0
艾 ,它 的 出现 因从 理 论 上能 够 完全 解决 长 期 困 微 螺 钉 支抗 种 植体 植 入 方式 可分 为 助 攻型 和 白 扰正 畸临床 的 “ 支抗丧失 ”问题而受到正 畸学 界 攻 型 。助攻 型即植入前 需要 先用 圆钻 钻开骨 皮
和种植 学界 的青 睐f f 。在 众多 的种植 体支 抗体 质 ,然 后用骨 钻形成通 道 引导 植入 ,最 后将螺 _ 系 中 ,微 型 种植 体 支 抗 系 统( r 一 mP a t 钉 自身通道拧人 ; 由于种植钉植入骨 内需要其他 Mi 0 i l 1 c 1 ac oae I ) n hrg ,M A 直接使用 微型螺钉功入骨皮质 内 器 械协助 ,故可称 为 “ 助攻 型 ” 自攻 型即 由 。 以获得正畸支抗 ,它 因相对容易被植入 ,几乎不 于 材料 、制作 工艺 的发 展和 临床需 要 ,新 近发
基 金 项 目 :广 州 市 荔 湾 区 科 技 局 科 技 计 划 项 目
(0 71 0 0 —1 2 0 2 8 61 )
作 者单 位 :51 4 5 广 州医学 院荔湾 医 院 口腔科 f 01 魏 彤) l 4 广州市 荔湾 区 口腔 医院( 剑 曾 、李东健 、温 ;5 01 5 邹
出版 社 , 19 6 — 2 9 8: 8 9 .
【] 陈育智 , 3 俞善 昌 , 董宗祈 , J童哮 喘防治 常规 【. 等.L J J
中 华 儿 科 杂 志 , 19 ,3 (2 4 — 5 . 9 8 61) 7 7 0 :7
[ 张岩, 7 】 魏来临. 儿童难治性 哮喘的免疫功能分析【 . J ]
医学 与哲 学 ,20 ,2 ( 5 — 3 0 8 95 2 5 .
『1 中华人 民共 和同卫生部医政 司. 罔临床操 作规程 4 全
『 . 版 . 京 :东 南 大 学 出版 社 , 19 :3 9 34 M12 南 97 5—8.
[1 唐成和 ,张文林 ,石 太新 . 5 丙种球 蛋白治疗 婴幼儿 哮喘的效果及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I . J 中同全 J 科 医学 ,2 0 ,71 . 0 — 3 7 0 4 (8 1 6 1 0 . 3
DOh 0 3 6 / maiis 1 0 —1 4 . 01 . 4 0 4 1 . 7 0 c + s n.0 7 2 5 2 0 . 0 1
展 的微 钛 钉种 植 体 及不 锈 钢钉 种 植体 自身可 以 直 接攻入 皮质 骨 ,不需 要 骨钻 引导 ,甚至 于不
需要用 圆钻钻开骨皮 质 ,故称 为 “ 自攻 型 ”或 “ 自钻 型 ” 由于助 攻型螺钉 临床上 操作相 对繁 。
( 收稿 f期:2 1 —1 — 8 _ 1 0 0 ) 0 2
( 任 校 对 :彭 鹏 旭 ) 责
两种微 种植 体支抗 在正 畸 临床 的应 用 比较
魏彤 邹剑曾 李 东健【 要 】 目的 摘 Nhomakorabea温兴涛
研 究 不 同 材 质 微 螺 钉 种 植 体 在 相 同 愈合 时 间 承受 相 同 正 畸 负荷 后 的 稳 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