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兰矿新井初步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1矿区概述

1.1.1地理位置

屯兰矿位于山西省古交市西南6Km ,距太原市60Km ,区内有四条公路与外相通:太原一陕西佳县公路由井田北缘通过;文水开栅一古交线沿原平川通过;清徐一古交线沿大川河通过;岔口一古交线沿屯兰川通过。国铁太古岚铁路沿井田北缘通过,屯马铁路支线由本井田中部工业广场通过,交通便利。屯兰矿交通地理位置图如图1.1.1。

图1.1.1 屯兰矿交通地理位置图

1.1.2地形与地貌

井田位与吕梁山东翼,属中低山区,地形切割强烈,沟谷纵横,以山地地形为主,北太古岚铁路屯兰河

河川

1∶250000

西

兰兰马镇城底

曲东寨沟矿区

家庄

白官

地西 铭杜 儿 坪宁土

屯兰矿交通地理位置图

仅在大河谷中分布有宽约200—600米的冲积-洪积平原。全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处在大东磨上附近,标高1400米;最低处在古交镇附近汾河河床,标高970米。相对高差一般150—250米。

1.1.3气候和地震

本区属我国北方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春多风沙,夏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干寒。据寨上水文资料,年降水量最大632.6mm,最小172.1 mm,年平均457.8mm,全年降水量约60%集中于7、8、9三个月。据太原气象台观测资料,最高气温39.4℃,最低气温达-25.5℃,年均气温9.4℃。全年多偏北风,年平均风速2.4m/s,最大冻土深度7 7 cm。

据山西地震局资料,古交区地处6度地震基本烈度区,而位于断陷盆地的太原市区为7度区。据记载太原市区发生的地震最高为5级,太原以南的清徐一带曾发生过6级地震。

1.1.4水源和电源

矿井永久水源取自汾河上游的汾河水库。

矿井电源取自屯兰ll0kv区域电站。

1.1.5矿区水文

屯兰井田位于西山煤田的西北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全区带压开采,煤层最大带压达4.54Mpa。

本区内河主要有汾河及支流屯兰河、原平河、大川河。汾河自西向东流经本区北缘,其支流屯兰河、原平河及大川河分别自南向东或自南向北流经本区,在北缘注入汾河,河谷宽400—600米。汾河流量受上游水库控制,最大流量673m3/h。汾河支流平时流量仅每秒十几升,雨季则可形成具有破坏性的洪流。其它次一级的小沟谷多为季节性河谷,平时干涸或仅仅有涓涓细流。

1.2井田地质特征

1.2.1地层

本区仅出露有山西组顶部及以上地层,据钻孔揭露,其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奥陶

系中统马家沟组(0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

2

b),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

3

t),二迭系下统山

西组(P

1s),二迭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

1

x),二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

2

s),二迭系上统石

千峰组(P

2

s h),第三系、第四系地层。

1.2.2地质构造

本区位于西山煤田北部,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倾角2°~15°,呈NNE向SSW 倾伏的波浪状单斜构造。较大褶曲少见,但次一级小型波状褶曲发育。断层较多,且成组出现。

1、褶皱构造

本区大的褶曲不甚发育,比较明显的有井田西部边缘的鲜则背斜、元家山向斜以及东南部的东大岭向斜。而在井下生产中实际揭露次一级小型背一向斜相当发育。

鲜则背斜:位于井田西部边缘,其轴部北起八字山村西南,南至七福沟,轴向大体呈南北方向,全长约5公里。轴部出露最老为上二迭统上石盒子组地层。两翼倾角4°~9°。

元家山向斜:位于鲜则背斜以东,并与之平行,其轴北起元家山村东,南到姬家庄村以西,大体呈南北方向,全长约3.8公里。两翼倾角6°~13°。轴部出露多为上二迭统石千峰组地层。

东大岭向斜:位于井田东南部,其轴南起东大岭村东,向北东30°延伸,到72号钻孔附近消失,其中部轴向变为北东60°,全长5公里。两翼倾角4°~10°。由于沿轴部覆盖面积较大,所以地面不够明显。

2、断裂构造

井田内断层发育,均属高角度正断层。根据《屯兰勘探区精查地质报告》,发现落差5米以上断层66条,其中落差30米以上7条,100米以上4条,断层走向以北东35°~65°者居多,占三分之二。这些断层均有明显的成组出现的特点,区内分布有两组,每组有4—6条落差10米以上的断层,常常伴生许多成束的小断层,走向北东,大多带有压扭性质。

3、陷落柱

区内陷落柱比较发育,屯兰井田从建井至2005年底,井下共揭露陷落柱90个。陷落柱在平面上呈带状分布,柱体形态多呈椭圆扁圆或不规则圆形,剖面上多呈反漏斗状,陷落角多为60—80度。柱体内岩块杂乱无序,一般胶结松散,呈半胶结状态。从井下

揭露陷落柱情况来看,长轴直径一般30—50米,最大达100米以附兰矿构造纲要图。

1.2.3井田水文地质特征

井田自上而下有四个含水层组,即:第四系砂砾含水层组,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组,太原组薄层灰岩含水层组和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组。

1、第四系砂砾含水层:主要赋于屯兰河、原平河、大川河及汾河等河谷中,主要由砾石及砂层组成,富含潜水,冲积层一般厚10—15米,渗透性好,主要靠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区内冲积层的水位在地表下0.8—7米,上游深,下游浅,水位标高990—1030米,单位涌水量为2.5-104升/秒·米,渗透系数为40.6—96.68米/日,水质

HCO

3—SO

2

—Ca—Mg型,矿化度为245—310毫克/升。该含水层水与下部含水层联通性

差,仅北一盘区右翼、南二盘区左翼接受其侧向补给。

2、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组:本组厚层砂岩较多,以中一粗粒砂岩为主,含水性分布不均,在靠近屯兰河,原平河及汾河两侧,由于长期受地表河滩潜水的侧向补给,含水性相对较好。本组砂岩在沟谷中出露较多。风化带最大涌水量为0.026升/秒.米,

渗透系数为0.00044—0.13米/日,水位标高993.13—1042.92米,水质为HCO

3--S0

4

(C

1

)

水,矿化度为250—561毫克/升。该含水层水横向联通性差,分布不均,沿屯兰河两侧含水量较大,工作面回采后通过采空区涌入巷道,为上组煤出水的主要水源。

3、太原组薄层灰岩含水层组:由L1、K2、L4三层石灰岩组成,其中以K2最厚,平均厚2.8米,岩性纯,为主要含水层;L1平均厚1.96米,不甚稳定,岩性又常为泥灰岩,含水性较差。由于埋藏较深,裂隙、岩溶均不发育,透水性及含水性随之也差,其单位涌水量为0.182-4.07升/秒.米,渗透系数为0.166-15.96米/日,水位标高为964.18-1038.19米。由于灰岩较薄,以裂隙水形式存在,含水量较小,对矿井生产威胁不大。

4、奥陶系中统含水层组:岩性一般以石灰岩为主,裂隙及岩溶发育,富水性强,区内可分为峰峰组含水层、上马家沟含水层和下马家沟含水层。

(1)峰峰组含水层:本组为峰峰组上段,岩性以层状灰岩为主,方解石含量较高,平均厚约70米,它位于奥灰顶部,距煤层底板最近,是潜在的直接突水含水层,对煤矿安全生产构成威胁,但其岩溶发育和富水性很不均匀,呈明显的块段性,不同钻孔中的水位标高相差很大,甚至无统一地下水位,它与上马家沟组含水层中间存在隔水层,两者之间的水力联系很不均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