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法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架式教学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支架式教学法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2. 知道支架在教学中的不同表现形式;

3. 熟悉支架式教学法的步骤;

4. 能够利用支架式教学法设计案例;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利用支架式教学法设计案例

三、学习者分析

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对教学设计有一定的了解,学习了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法的基础上, 进行学习。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利用 PowerPoint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同学们,在前几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情景教学法、协作教学法、 法等几种教学法。 下面我们来看一堂课, 这是一堂初中地理课, 本节课主

要是让同学们通过网络探究, 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 不同地区的不同气

候、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师在导入课程,将同学们分为四组,分别给每组分配任务(意大利、马来西亚、南极 洲、埃及),接下来教师并没有让同学们马上开始探究学习,而是先给同学们呈现了自己的 旅行计划《走进澳大利亚》 。其中包括:旅游计划(出行时机、所带衣物、交通工具及每天 的日程安排等) 、对每一站的介绍(城市简介、气候特征、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 。其中有 大量的富有特色的图片, 比如考拉的图片、 墨尔本赛马节的图片都引起了同学们强烈的兴趣。

评价: 以老师呈现的这个范例作为支架, 同学们在接下来的知识探究中就也可以从旅行

计划和对每一站的介绍等方面来进行知识的组织建构, 有目

标性。 这样可以节省同学们很多的时间与精力, 系统。这

是一个典型的范例支架。

这样可以防止同学们在探究的过程中遗漏内容, 探究

知识。 另外老师在自己的旅行计划里用了多种多 同学们在

做的旅行计划时也会考虑用多种表达方式的。 同学们觉得这种堂课用的教学方法与我们前几节课学习的教学方法有什么不同它是建 立在同学们自己建构知识的基础上的,同学们在不断探究和尝试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方法主要 有:支架式教学法、 随即进入教学法和抛锚式教学法,本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支架式教学 法》。

(二)支架式教学法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支架式教学法》的概念。

大家都知道建筑行业的脚手架, 它可以使建筑工人从地面一层层把大楼构建起来。 同样 我们在学习时, 也可以借助一个支架把我们的知识从基础一点点的构建起来。 新知识对于我 们来说是陌生的, 就像一直生活在地面上的我们对楼顶上的风光一样陌生。 但是我们可以在 现有的基础上借助支架一点点的构建起新知识。 支架式教学法,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 支架, 使同学们的发展不断达到新的水平,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 自主性学习方法。另 外,支架的建立也不是随意的,它的设计需要在最近发展区才能发挥作用。

1. 支架式教学法的定义

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 (DGX m )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 “支 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conceptual framework) 。这种 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 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

探究教学法、 概念图教学 课程的名称是 《环球旅行家》 制作环球旅行计划, 从而学习

让同学们有章可依, 在自己的探究中 而且还可以使得同学们的探究更加全面 老师呈现的范例可以引导同学们全面的 的表现形式, 图文并茂, 这便使得

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建构主义者正是从维果斯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 (Scaffolding) 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

如上所述,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也就是说,该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或曰“支架作用” ) 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目的是让学生不断地缩短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最终完

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 支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 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

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的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方法的

理论基础当然也来自于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尤其是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本世纪对建构主义思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之一,也是认知建构主义一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儿童不是只能被动地等待着环境刺激影响和塑造的生物体,而是刺激的主动寻求者、环境的主动探究者,他们实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

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在皮亚杰看来,不存在纯粹的客观现实,现实是主体依据已有的认知图式对环境信息进行的“同化” (图式扩充)和“顺应” (图式改变)。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

重视学科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学习是在学生的内部动机驱动下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

由内部动机启发的学习应该是一种对未知知识的探究与发现过程。在探究与发现过程中,个体的自觉思维活动有助于对不确定情境中事物整体性的直接感知。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两个水平:第一个水平是“实际发展水平” ,这是儿童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第二个水平是“可能发展水平”,这是儿童在别

人(如教师) 的帮助下或与同伴合作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如下图所示。

正是在这两个水平的动态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儿童的心理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教学不能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上重复,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需和原有能力之间应存在差异,但距离过大也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差异应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努力能够消除的,这一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如果根据“最近发展区”构建概念框架,这样的支架就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不停顿的建构活动,直至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否则便认为是无效的教学.教学不仅应当以儿童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的时候,才是较好的教学。教学应当先于发展,引导发展,其实质是在于创造最近发展区,并促使最近发展区转化到现有发展水平的范围之中。

(三)支架在教学中常见的表现形式我们上面看到的案例是支架式教学的一种形式——范例支架,

支架在教学中还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2)问题支架问题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常见的支架,相对“框架问题”而言,支架问题的系统性较弱,有经验的教师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然地、应机地提供此类支架。同时,在特定主题的学习中,“支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