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201601225(附文献)
“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生态价值及其战略框架
2019年第1期总第265期NO.1,2019General NO.265治理现代化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Studies “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生态价值及其战略框架牟永福(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管理学教研部,河北石家庄050061)摘要:“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作为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可持续性的战略支点,其意义被赋予了特殊功能定位。
但是“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功能定位的实现受制于诸多影响因素,如环境承载力、产业布局、生态贫困、生态代价转移性补偿等。
基于此,“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获得预期稳定可持续的支撑力,必须构造“一城四带”绿色发展格局:“一城”,即雄安新区生态城,“四带”即冀西北冰雪经济产业带、燕山—太行山生态旅游产业带、冀中南绿色农业示范带和滨海循环经济产业带。
关键词: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生态价值;战略框架中图分类号: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729(2019)01-0090-07收稿日期:2018-05-09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京津冀环境治理一体化与政府购买生态服务的合作模式及政策协调机制研究”(15BJY057)作者简介:牟永福(1973—),男,河北吴桥人,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河北行政学院)管理学教研部教授,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治理、公共政策。
“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是构筑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
《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规划(2016-2020年)》赋予了“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五个功能定位,即京津保中心区生态过渡带、坝上高原生态防护区、燕山—太行山生态涵养区、低平原生态修复区和海岸海域生态防护区。
一、“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功能定位及生态价值“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扮演什么样的功能定位,直接决定了国家战略意志能不能得到有效体现,也直接关系到京津冀地区在整个国家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京津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在环境协同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
xr1...xrm
2、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负向指标采取倒数
化处理,原始矩阵标准化后形成新的矩阵为 Pij :
Pij =
X ij
的涵盖领域、数据获取来源以及权重的设定方法等方面的统一。
而且,区域环境协同发展视角下关于京津冀资源环境承载力的
研究所见还比较少。
三、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的划分
表1:京津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 准则层
指标层
B1 经济 水平
C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市辖区) C2 第三产业占GRP的比重(%)(市辖区) C3 城镇登记失业率(%) C4 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
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
某一城市指标的缺失值用近两年的均值代替,水资源总量缺失
2007—2009 年的数据用趋势法进行填补。对城镇登记失业率、
单位 GDP 能耗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三个负向指标用取倒数
的方法进行正向化处理,得到实证分析的数据矩阵。
四、京津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一)熵值法的计算过程
1、收集原始数据。搜集的面板数据包括 2007-2016 年北
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 11 个地级市 20 个指标,其中 Xij 表示 某市第 i 年第 j 个指标的数值。对 13 个城市分别计算熵值,便
于城市间不同指标权重的比较。
x11...x1m
X ij
=
x21...x2m
C17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正向
(全市)
C18 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
正向
C19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研究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研究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人口密集区域,其生态环境状况不仅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全国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京津冀地区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态破坏等。
为了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必要性1、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京津冀地区在地理上相互连接,生态系统相互关联。
例如,大气环流不受行政边界的限制,污染物可以在区域内自由传输;河流流域跨越多个省市,上游的污染会影响下游的水质。
因此,单独治理某一地区的生态环境难以取得显著成效,必须进行协同治理。
2、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京津冀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大气污染既受到本地污染源的影响,也受到周边地区污染源的传输影响;水污染不仅与工业排放有关,还与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排放等密切相关。
这种复杂的环境问题需要三地共同合作,综合施策,才能有效解决。
3、经济发展的协同性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重大战略,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吸引投资、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区域的竞争力。
通过协同治理生态环境,可以为经济协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经济与环境的良性互动。
二、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现状1、政策协同近年来,国家和京津冀三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顶层设计。
例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了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协同治理提供了政策指导。
2、治理机制建立了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工作机制,包括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
同时,成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等协调机构,加强对重点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
3、重点领域治理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三地实施了统一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加强了对燃煤、工业、机动车等污染源的治理;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开展了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试点,推进了污水处理设施的共建共享;在生态保护方面,加强了对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
承
污水排放量 C2p1
空气环境质量达标率 C2s1
环境
载
烟尘排放量 C2p2
人均绿地面积 C2s2
承载力
力 C
C2
废气排放量 C2p3
环境投资占 GDP 比重 C2p4
森林覆盖率 C2s3 建成区绿化率 C2s4
社会系统 人口数量 C3p1
国民生产总值 C3s1
承载力 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数 C3p2
科教投资 C3s2
可以承受的范围。 通过分析可知, 这六个城市生态超载的主要原因 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经济发展以 重工业为主, 第二产业在地区生 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一半以上, 其中, 邢台市最高, 第二产业占 GDP 的比重达到 55.61%,而 6 城 市 中 第 二 产 业 占 GDP 比 重 最 低 的石家庄市也达到 48.63%(2010 年统计数据)。 工业化的快速发 展, 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固体 排放物, 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 的破坏。
市“绿”的问题,正在向“美”的方 面发展。 对于天津来说,由于频临 海洋,地势又多以平原为主,具有 先天的生态环境优势。 相对于这 两个城市, 河北生态环境建设比 较严峻, 无论是发展水平还是建 设强度与京津相比都存在较大的 差距, 河北已经成为京津冀地区 生态建设的“短板”。
(四)能源资源 京津冀地区化石能源和金属 矿藏品种丰富多样, 主要化石能 源包括煤炭、 石油和天然气,其 中, 河北省沿海地区是华北主要 的 石 油 产 地 。 据 资 料 显 示 ,2010 年, 京津冀地区石油基础储量 31196.71 万吨, 占全国石油总储 量 的 近 10% ; 天 然 气 基 础 储 量 647.96 亿立方米, 占全国天然气 总储量的 1.7%;煤炭资源基础储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进展、效果与对策
李 惠 茹 ,杨 丽 慧
(河 北 大学 经 济学 院 ,河 北 保 定 071002)
摘 要 :通过 系统 梳理 京津 冀 生 态环 境协 同保 护 的进展 状 况 ,分析 京 津 冀 生 态 环 境 协 同保 护 效 果 不 明显 的 原 因 ,认 为 要 提 升
京津 冀 生 态环 境 协 同保 护 的效 果 必 须一 方 面 形成 “自上 而 下”的推 进 机制 ,保 障 协 同保 护 的 战 略 规 划 、目标 任 务 、政 策 措 施 能 够顺 利 实施 ,另一 方 面 形成 “自下 而上 ”的全 民积 极 主 动进 行 协 同保 护 的 参 与机 制 。将 两种 机制 路 径 紧 密结 合 ,有 效 解 决 内 外
机制框 架 的不 断 完 善 和 实 施 方 案 的 连续 出 台 ,但 体 现 。
从 目前 该 区域 生 态 环 境 污 染 状 况 看 ,其 协 同保 护
1.京津 冀 协 同发 展 战 略 的顶 层 设 计 ,为 京 津
的效 果不 明 显 ,联 防 联 控 的 效 果 不 具 有 持 续 性 。 冀 生态 环 境 协 同保 护 提 供 了政 策 支 持 和 战 略 保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5—6378(2016)01-0066-06
D()I:10.3969/j.issn.1005— 6378.2016.01.010
京津 冀 协 同 发 展 中 的生 态 环 境 协 同保 护 ,作 且 严重影 响着 人 们 的生 存 质量 。京津 冀 区 域在 生
收 稿 日 期 :2o15— 12— 30 基 金 项 目 :国家 社 科 基金 重 点 项 目 首 都 经济 圈 ’生 态 环 境 协 同保 护 的 长效 机 制 研 究 ”(14AJI 016);河 北 省 教 育 厅 人 文 社
京津冀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总体状况及其改善的思路建议-文档在线预览
承载力指 1.2 1.0 0.9 0.8 1.0 0.8 1.0 0.8 0.5 0.6
数
900 676 537 605 068 533 473 927 801 142
• 由上表可以看出,从2001-2010年的10年中, 京津冀地区总体生态承载力状况良好。其 中,6个年份(2003、2004、2006、2008、 2009、2010)生态承载力指数小于1,说明 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压力在自然 生态系统可承受能力范围内,生态系统总体 较为健康;4个年份(2001、2002、 2005、 2007)生态承载力指数大于1,说明社会经 济活动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压力超过自然生态 系统的可承受能力。
(一)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观, 认真贯彻落实,不可有丝毫懈怠
• 京津冀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和北方经济中 心理应在科学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该地 区近些年虽然在生态环境的治理方面取得 重大成绩,但是,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 理上还需加大力度,把不断提升生态承载 力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 标之一,狠抓落实。
(三)倡导和推行低碳消费方式,把 创建健康城市纳入发展规划
• 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 境协调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改变消费 者的消费行为将对解决环境问题有重大的 影响。京津冀地区应在倡导和推行低碳消 费方式方面在全国率先垂范;同时把创建 健康城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四)加快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建设
承载力 0. 1. 1.2 1. 0.2 1. 1. 1. 1.0 0. 0. 0. 0. 指数 88 42 9 28 9 27 52 15 0 58 41 43 79
二、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状况并 存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文献综述
- _・
京 津 冀 生 态 环 境 协 同 保 护 是 京 津 冀 区域 一 体化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 . 因此 一 直 以来 都 受 到不 少专 家 学 者 的 重 视 虽 然 京 津 冀 生 态 环 境 协 同 保 护 的 机 制 还 未得 到相 应的完善 . 但 是 不 同 的 专 家 学 者 还 是 对 京 津 冀 生 态 环 境 协 同
要 更 好 保 障 生 态 补 偿 长 效 机 制建 立 。 武义青 ( 2 0 1 3 ) 认 为针 对 环首都 贫困带 、 生态脆弱 区的耦 合. 各 界 提 出 了 多 种 解 决 思 路, 但 尚需 一 种综 合 性 、 整 体 性 的解 决 措 施 , 即建 立 生 态 经 济
示范 区. 突破 行 政 边 界 , 实 行 区域 公 共 管理 模式 。 王 家 庭 、 曹
还 需 要 进 一 步 完 善 补 充 第 二 . 针 对 具 体 详 细 的 以市 场 为 主 体 的长 效 协 同保 护 机 制 的研 究 还 不 够 丰 富 . 政 府 的 力量 毕 竟
是受 限制 的 . 未 来 还 是 需 要 在 市 场 化 背 景 下 建 立 长效 的协 同 保护 机 制 第 三 . 京 津 冀 各 级 政 府 间对 生态 环境 保 护 利 益 行 为这 项 研 究 还 不 够 深 人
二 京 津冀 生 态环境 协 同保 护的 研 究成果
1 . 京津冀 生态 环 境协 同保 护的必 要性 和 紧迫性 早 在 1 9 9 7 年. 卢新德 、 江 奔 东 的 环 渤 海 经 济 圈研 究 发 展 的 调 查 研 究 报 告 中 就 认 识 到 了生 态 坏 境 脆 弱 、 治 理 难 度 大 的 问 题 何 树 臣 ( 2 0 o 8 ) 分 析 认 为 京 津 冀 含有 多个 独立 的行 政 地 域 单 元 . 各 地 方 政 府 对 辖 区 利 益 最 大 化 的追 求 . 使得形成 了“ 公 共 地 的 悲 剧” 只有 在 京 津 冀 一 体 化 的 基 础 上 . 形 成 生 态 协 同保 护 的 机 制 .才 能 形 成 京 津 冀 经 济一 体 化 和 生 态 一 体 化 的 良性 互 动 李淼 ( 2 0 1 4 ) 认为基础设施 、 资源流动 、 公共服务 、 产 业 协 同 和 生态环境是京津冀协 同发展的五个重要领域 . 生 态 环 境 的 协 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破 I : 1 1 2 . 京 津 冀 生 态 环 境保 护现 状 。 王跃 思 等 人 ( 2 0 1 3 ) 以北 京 2 0 1 3年 1 月霾污染过程为案例 . 分 析 了京 滓 冀 大 气 霾 污 染 现 状. 发 现 主 要 是 污 染 物 的扩 散 和 输 送 梁 增 强 ( 2 0 1 3 ) 认 为 京 津 冀 地 区在 经 济 发 展 上 表 现 出 明 显 的 地 缘 性 差 异 . 很 大 程 度 上 导 致 环 境 污 染 问题 呈 现 出 明 显 的 区 域 特 征 . 针 对 城 市 间 的 环 境 特 征 表 现 出 的 差 异 性 及 其 影 响 机 制 等 方 面 规 律 的 探 索 及 对 比分 析 尚显 不 足 。 丁 一 文 ( 2 0 1 3 ) 认为生态补偿不合理 、 行 政 管 理 体 制 分 割 是 形 成 环 京 津 冀 生 态 抑 制 型 贫 困 带 的 重 要现实 因素。祝尔娟 、 齐子 翔 等 ( 2 0 1 4 ) 分 析 了 京 津 冀 生 态 现
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的机制与路径研究路森【摘要】随着“十三五”规划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必须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路子.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环境压力日益凸显,河北省作为区域(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这对河北省今后的生态环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刊名称】《河北企业》【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3页(P65-67)【关键词】京津冀;生态环境;机制;路径【作者】路森【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4.5本研究将根据河北省被确立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后的发展特征及所产生的经济和生态影响,结合已经实施的针对河北省环境改善发展的状况,研究设计出适应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的机制和实现路径,为河北省在今后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中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等政策的调整提供参考。
为从区域的高度统筹发挥京津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区域内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水平,实现京津冀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1.理论意义。
丰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相关理论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对生态环境支撑区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通过本文对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机制与路径的分析,能为类似区域的城市在构建生态环境支撑区的过程中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丰富相关的理论。
2.实践意义。
抓好生态环境建设,是中央赋予河北的重大政治责任,是实现京津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京津冀发展的强大生态保障,也是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必然要求。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今后一段时间,河北省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河北省在发展中不能沿着传统发展模式——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而是应该选择一条顺应时代潮流、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本文通过对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的构建机制与路径的研究,找出合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期望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提供实践借鉴。
京津冀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研究
京津冀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研究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群之一,京津冀地区一直受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困扰。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综合治理,即从社会、政治、经济多个层面入手,协同处理环境问题。
本文将介绍京津冀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现状、研究和政策的发展趋势,以及一些能够让该地区变得更加良好、可持续的可行方案。
一、现状京津冀地区自从三十年前被划为经济试验区以来,一直在进行着经济建设。
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
自然生态破坏、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地污染等问题并存,严重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这些问题至今仍有待解决。
二、研究进展针对京津冀地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很多研究机构纷纷进行了相关科学研究。
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生态保护、资源利用、环境监测、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
其中,生态保护的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
生态保护意味着要采取措施促进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保护物种和栖息地。
因此,应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合理的生态系统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此外,还有许多研究正在进行中,包括对空气质量、水资源管理、土地开垦以及城市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三、政策走向京津冀地区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治理措施,政策和法规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为了协调不同部门及地区间的合作,促进环境治理协作机制的建设,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和法规。
其中,京津冀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规划是一项重要举措,该规划旨在协作处理京津冀地区的环境问题。
规划高度重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资源共享等理念,具有重大意义。
此外,中央政府针对京津冀地区环境问题的共性和特殊性,还出台了多项具体政策和措施,包括增加绿色投资、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推进污染物减排等。
四、可行方案为了解决京津冀地区的生态问题,需要制定可行、具体的方案。
目前,有一些方案已经被试验。
例如,有效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造自然保护区、生态迁徙通道、绿色走廊以及绿色屋顶等都是有效的治理方法。
京津冀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分析
京津冀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分析目录1. 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2. 京津冀土地利用变化概述 (6)2.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7)2.2 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分析 (8)2.3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10)3. 京津冀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1)3.1 生物多样性影响 (13)3.1.1 植被类型变化 (14)3.1.2 物种分布变化 (15)3.1.3 生物多样性评价 (16)3.2 水文循环影响 (17)3.2.1 地下水水位变化 (19)3.2.2 地表径流变化 (20)3.2.3 水质变化 (21)3.3 气候调节影响 (23)3.3.1 温度变化 (23)3.3.2 降水变化 (25)3.3.3 气候稳定性分析 (26)4. 京津冀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效应的相互作用 (27)4.1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29)4.1.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 (30)4.1.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31)4.2 生态系统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33)4.2.1 生态系统稳定性分析 (35)4.2.2 生态系统恢复潜力评价 (36)5. 京津冀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评估模型构建 (37)5.1 评估模型选取 (38)5.2 模型参数确定 (39)5.3 模型应用与验证 (40)6. 京津冀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的对策与建议 (41)6.1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42)6.2 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43)6.3 强化生态补偿机制 (44)6.4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5)1. 内容概要本文旨在对京津冀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生态效应。
首先,文章概述了京津冀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及历史变化,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接着,通过遥感影像分析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对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系统梳理,包括政策调控、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不同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分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利用状况、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等等。
本文将分析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探讨其差异和原因。
一、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我国人口和经济发展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最早进行工业化的地区之一。
不过,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这一地区的气候条件相对较差,水资源极度匮乏,自然和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因此,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低,尤其是在近年来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是我国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区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西南地区的山地和水资源比较丰富,但也存在诸多挑战。
近年来,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上升,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使得西南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三、东南地区东南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最早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东南地区的气候条件相对较好,自然条件较为优越,但也存在经济和人口压力等问题。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增加的人口和工业排放等问题使得东南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受到了挑战。
四、大西北地区大西北地区是我国的自然资源富集地之一,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草原资源,但也存在气候恶劣等问题。
由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不足,大西北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对较严重,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保护这一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综上所述,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需要根据不同的地理和经济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同时推动可持续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均衡发展。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201601225(附文献)
京津冀区域⽣态环境承载⼒分析201601225(附⽂献)京津冀区域⽣态环境承载⼒分析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化中⼼,是我国北⽅规模最⼤,发育最好,现代化程度最⾼的⼈⼝和产业密集区。
⾃1990年代以来,京津冀地区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落实污染防治与⽣态保护并重的⽅针,采取⼀系列政策和⼯程措施,以⼩流域综合治理为主,重点开展了“三北”防护林、坝上⽣态农业、⾸都周围绿化和太⾏⼭绿化、退耕还林等⼯程,加⼤了⼯业污染防治⼒度和流域⽔污染治理保护⼒度,地区⽣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了⼀定进展,⽣态环境急剧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承受着⽣态环境继续恶化所带来的巨⼤压⼒,可持续发展能⼒仍然存在严重威胁。
⼀、⽣态环境形势严峻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国家战略进⼊到实质推进阶段,⽣态⼀体化成为⾸要的突破⼝。
从区域和城市群的视⾓来审视京津冀地区的⽣态资源和环境承载⼒,⽬前还存在诸多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污染严重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空⽓污染最重的区域,已全⾯亮起红灯,尤其是PM2.5污染已成为当地⼈民群众的“⼼肺之患”,2014年,京津冀地区⼆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分别为147.8万吨、194.57万吨,占全国的7.5%、9.36%,单位⾯积排放强度分别是全国平均⽔平的3.3倍、4.2倍。
根据环保部2015年5⽉发布的全国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质量状况,京津冀地区空⽓质量最差,平均达标天数⽐例为27.4%,低于全国32.7个百分点,重度污染以上天次占8.7%,⾼于全国6.5个百分点。
区域内13个城市中,张家⼝、秦皇岛达标天数⽐例在50%-80%之间,⽽其他城市达标天数⽐例不⾜50%,污染较重。
京津冀⼤⽓污染主要原因之⼀是区域内集聚了⼤量的⽔泥、钢铁、炼油⽯化等⾼污染产业和遍布各地的⽆组织零散⾼危害产业,它们产⽣的⼤⽓污染物排放量⾮常巨⼤,⽽地形和⽓候系统⼜不利于污染扩散。
京津冀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分析
京津冀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分析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2. 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5)2.1 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 (6)2.2 土地利用变化趋势 (8)2.3 土地利用变化原因分析 (9)3. 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11)3.1 自然因素 (12)3.2 社会经济因素 (13)3.3 政策法规因素 (14)4. 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效应的影响 (16)4.1 生态环境影响 (17)4.1.1 水资源影响 (18)4.1.2 气候影响 (19)4.1.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 (20)4.2 生物多样性影响 (22)4.2.1 物种多样性变化 (23)4.2.2 生物地理格局变化 (24)4.3 环境质量影响 (25)5. 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评估 (26)5.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27)5.2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策略 (29)6. 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策与建议 (30)6.1 土地利用规划调整 (31)6.2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措施 (33)6.3 政策法规优化 (34)1. 内容概述本报告旨在全面探讨京津冀地区近三十年来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京津冀地区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和产业结构调整,这些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产生了深刻影响。
本研究通过收集并分析1990年至年间该地区的遥感影像资料与统计数据,揭示了城市化进程中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等现象,并评估了这些变化对区域水文循环、生物多样性以及碳排放等方面造成的生态效应。
此外,报告还探讨了政府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及其效果,为未来该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建议。
1.1 研究背景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其在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生态建设与环境承载力研究
生态建设与环境承载力研究
吉向新
【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20)001
【摘要】由于对生态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资金需求、阻力估计不足,生态建设过于口号化,我国生态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从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入手,分析了生态建设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提出了当前生态建设应采取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倡导绿色消费、加强污染综合治理等措施.
【总页数】6页(P22-25,31-32)
【作者】吉向新
【作者单位】山海关区环境保护局,河北,秦皇岛,066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26
【相关文献】
1.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打造生态直居城市——重庆统计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 胡婕;
2.交通政策对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交通环境污染承载力的动态计量模型 [J], 崔璨;雷黎;邓小惠;郭丽君
3.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总结--国土资源管理面临保障发展、保护资源、保障生态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J], 郑娟尔;袁国华;贾立斌;王世虎
4.昆明市水环境承载力研究
——评《昆明生态城市建设与水资源水环境论坛论文集》 [J], 靳娟娟
5.基于承载力提升视角的村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北京大兴区采育镇为例[J], 于江浩;田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面向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的复合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
面向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的复合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
徐琳瑜;杨志峰
【期刊名称】《环境保护》
【年(卷),期】2014()17
【摘要】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对生态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如何协调这种压力与区域生态承载力之间的作用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结合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构建一种相对的复合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并针对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进行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得到区域生态承载力与压力变化特征,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文章从生态系统支持力维育、生态系统发展能力保障以及生态系统压力缓解等方面给出措施,以提高京津冀地区生态空间承载能力,助推区域经济系统协同发展。
【总页数】4页(P41-44)
【关键词】复合生态承载力;生态压力;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灰色关联度
【作者】徐琳瑜;杨志峰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22
【相关文献】
1.京津冀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的共生机制 [J], 苗泽华;陈永辉
2.基于生态足迹的京津冀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 [J], 刘澄;白婧;刘祥东
3.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承载力建模与求解 [J], 杜川;杨一川
4.区域复合生态环境动态分析模型及其应用 [J], 甘健胜;洪伟
5.面向美丽中国目标的京津冀区域水生态环境管理思路 [J], 高涵;侯晓姝;璩爱玉;张文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北省环京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河北省环京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张楠楠;柴若冰;林春雷
【期刊名称】《知识经济》
【年(卷),期】2018(000)007
【摘要】本文在对河北省环京津地区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目前该区域水资源较为匮乏,土地资源不足,大气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的结论,通过对环京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明确了今后发展农业经济不应违背自然规律,应将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利用作为首要条件的发展目标.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张楠楠;柴若冰;林春雷
【作者单位】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071000;燕山大学 06600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均方差决策法的河北省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J], 吴玉红
2.加快实施贫困地区土地管理改革试点——以河北省张承环京津地区为例 [J], 王素平
3.河北省环京津地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以河北省张家口市西榆林村为例[J], 张金丽;
4.低山丘陵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 [J], 刘育博;朱永明;杨尧
5.低山丘陵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河北省卢龙县为例 [J], 刘育博;朱永明;杨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瓶颈问题及对策
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瓶颈问题及对策杨杰【期刊名称】《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年(卷),期】2016(016)004【摘要】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是“十三五”时期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分析目前制约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诸多因素可知,突出的瓶颈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认识程度的局限、行政格局的困扰、资源条件的影响、生态环境的限制和利益分配的局限等诸多方面。
为此,应从提升协同保护认识、建立高层协调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综合改善生态环境、切实保障利益均衡等方面加以解决。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tegrat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course of integra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China' 13th Five-Year Plan. By analyzing the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integration,prominent bottleneck problems are found out, such as the limitations of knowledge, the administrative patterns, the influences of resources, the restrictions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benefit.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wareness of integration should be increased, a high-level coordination mechanism shouldbe established, social resources should be made the best use of,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hould be achieved and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should be balanced.【总页数】5页(P100-104)【作者】杨杰【作者单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北保定 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21【相关文献】1.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 [J], 张伟;蒋洪强;王金南2.京津冀大中型企业协同创新瓶颈问题及对策 [J], 杨杰3.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构建模式研究 [J], 杨杰4.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J], 冯海波;王伟;万宝春;赵娜;付素静;马幼松5.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现实困境与成因探析 [J], 宋秒;王洁;李瑾;任灵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发育最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人口和产业密集区。
自1990年代以来,京津冀地区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落实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采取一系列政策和工程措施,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重点开展了“三北”防护林、坝上生态农业、首都周围绿化和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等工程,加大了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和流域水污染治理保护力度,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进展,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承受着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仍然存在严重威胁。
一、生态环境形势严峻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进入到实质推进阶段,生态一体化成为首要的突破口。
从区域和城市群的视角来审视京津冀地区的生态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目前还存在诸多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大气污染严重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空气污染最重的区域,已全面亮起红灯,尤其是PM2.5污染已成为当地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2014年,京津冀地区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排放量分别为147.8万吨、194.57万吨,占全国的7.5%、9.36%,单位面积排放强度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3倍、4.2倍。
根据环保部2015年5月发布的全国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最差,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27.4%,低于全国32.7个百分点,重度污染以上天次占8.7%,高于全国6.5个百分点。
区域内13个城市中,张家口、秦皇岛达标天数比例在50%-80%之间,而其他城市达标天数比例不足50%,污染较重。
京津冀大气污染主要原因之一是区域内集聚了大量的水泥、钢铁、炼油石化等高污染产业和遍布各地的无组织零散高危害产业,它们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非常巨大,而地形和气候系统又不利于污染扩散。
从省级行政区来看,2013年河北省单位国土面积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排放量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至4倍,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除外)单位面积排放强度由高到低排序中,分别排名第8和第7位;万元GDP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由高到低排名中,分别居第10位和第8位。
相较于京津地区,除张家口、承德、秦皇岛3市PM2.5年均浓度远低于北京和天津,其他城市远高于京津;万元GDP污染物排放强度方面,河北11个设区市均远高于京津两市,在清洁能源利用、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工艺升级及污染防治技术方面与京津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图1 京津冀区域PM2.5年均浓度对比图(微克/立方米)图2 京津冀区域单位国土面积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吨/平方公里)图3 京津冀区域万元GDP 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吨/万元)(二)水资源环境问题突出1、大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 京津冀地区水资源储量十分匮乏,虽然“引滦入津”、“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地区的饮水问题。
但人口的不断集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对水环境的破坏仍然使这一地区的水资源供给状况日益严峻。
2010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总量为171.2 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0.56%,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163.75 立方米,不足国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立方米) 的20% 。
按照联合国规定人均水资源量500立方米以下为绝对贫水,京津冀全域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尤其是城市地区缺水形势日趋严峻。
2011年北京市水资源总量26.8亿立方米,人均仅为119立方米,2013年夏季市区最高日供水量达到298万立方米,接近市区318万立方米的日供水能力极限,比例为1:1.06,显著低于行业要求的1:1.5的供水安全线,缺口主要依靠从周边省份调水和地下水超采弥补;天津市水资源总量15.4亿立方米,人均仅为116立方米,主要依靠引滦入津工程、引黄济津工程的跨区域调水和地下水超采弥补;河北绝大部分地市水资源极为贫乏,人均占有量远低于国际严重缺水标准,并且承担着北京市81%、天津市93.7%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加之缺少天然径流,水环境承载力先天不足。
经济快速发展导致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河道径流变化、河口生态恶化、入海水量锐减、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湿地萎缩等一系列问题。
2、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在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下,水环境质量也不容乐观。
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达标率仅为47%。
国控断面中劣V类断面比例高于1/3,跨界水体及入海河流污染严重,永定河、大清河等部分河段水质呈V至劣V类。
河北省平原河流大多断流,河流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其中位于岗黄、密云、于桥等大型水库上游的山区河流水质较好,基本可达到水体功能要求;位于海河流域下游的平原河流基本干涸,污染较为严重。
跨境断面中,出境断面水质好于入境断面水质,其中入境断面中河南、北京、山东来水水质较差,出境断面中入北京的水质较好。
地下水超采严重,受污染地表水入渗补给影响,局部地区地下水出现重金属超标和有机物污染的现象。
湖泊湿地生态功能弱化,白洋淀、衡水湖等水面面积大幅缩减,湿地植被破坏,水体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普遍存在。
水环境污染物排放强度大。
2013年,河北省单位国土面积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排放量,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至3倍,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港澳台除外)单位面积排放强度由高到低排序中,分别排名第10和第16位;万元GDP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15倍,氨氮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由高到低排名中,分别居第15位和第22位。
相较于京津地区,单位国土面积水污染物排放强度方面,河北省11个设区市低于京津两市,尤其张家口和承德两市,远远低于京津冀其他地区,发展空间较大。
万元GDP水污染物排放强度方面,全省11市均远高于京津两市。
北京市79条河流2095公里河段监测结果,有58%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城市下游河道多为劣V类水体,基本没有生物存活。
城市饮用水源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威胁,近一半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
图4 京津冀区域单位国土面积水污染物排放强度(吨/平方公里)图5 京津冀区域万元GDP水污染物排放强度(吨/万元)(三)生态环境格局失衡1、京津周围山区水土流失问题严重京津冀地区共有水土流失面积17万平方公里,特别是西部和北部的太行山东坡、燕山山地,土层瘠薄,土质疏松,极易产生水土流失,而且造成水库淤积。
北京市长期依靠地下水供给,造成水土流失面积达6640平方公里,占山区面积的62%,土壤侵蚀年平均为1600吨/平方公里,大量的泥沙随着河流进入平原河道、水库,造成淤积和水体污染。
另外,由于地表水源缺乏植被的涵养调节,多雨时易形成山洪、泥石流,干旱年份旱灾严重。
2、城市的无序扩张导致大片生态用地被侵占城市绿化水平不高,尤其是在河北省,近一半的县(市)森林覆盖率不足10%,人均有林地面积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全省还有380多万公顷宜林荒山和低质林地。
北京的二道绿色隔离带40%面积被破坏,石家庄、保定等许多城市在建设中缺乏绿色隔离空间。
交通网络大力发展,隔断了生态廊道,再加上道路两边的绿化不够,生物通道、水系通道、空气交换等都受到了影响,生物多样性变得更单一,人类的居住环境变差。
目前,在河北一些地方,农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速度依然较快。
此外,还存在由于污染严重所致的农田被废弃的现象。
3、生态系统脆弱,环境质量总体一般2000年至2010年河北省耕地、森林、灌丛、草地等生态系统斑块数呈略微增长趋势,平均斑块面积呈略微降低趋势,景观趋于破碎,人类对景观的干扰程度逐渐增加,生态系统脆弱。
林地生态系统质量低下,84.62%的区域防风固沙能力相对较低,承德、张家口两市最为明显,极重度退化的森林面积占全部森林面积的77.7%,坝上高原的康保、围场北部区域,草地退化和土地沙化问题严重。
全国土壤污染调查结果显示,河北土壤污染属中度、重度污染,占耕地总面积的2.1%,北京中度、重度污染占1.8%,天津属中度污染占0.6%。
4、工农业污染普遍存在京津冀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
河北省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均占整个海河流域排放量的40%以上,其中,造纸、化工、制药、纺织、食品加工制造五个行业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占全省工业总排量的60%和70%以上。
农业和农村污染问题突出,由于水资源匮乏,部分地区长期使用污水灌溉农田,造成突然污染加剧。
农村地区,虽然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但大多数地区仍没有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面源污染问题突出,且污染受降水等因素影响具有随机性。
二、京津冀环境容量测算(一)土地容量估算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具有形成特大城市群的土地面积和人口基数,而人口承载的潜力在河北省。
京津冀地区土地面积21.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2.3%;北京、天津作为京津冀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土地资源总量相对较低,占全国土地面积的比重分别为0.2%和0.1%,河北占1.96%。
2014年京津冀地区常住人口1.11亿人,占全国的8.1%。
其中,北京、天津人口高度聚集,人口密度分别为1311.1人/平方公里和1272.8人/平方公里,均为河北省(393.4人/平方公里)的3倍以上,为全国平均水平(142.1人/平方公里)的9倍以上。
考虑到土地容量与人口聚集的密切关系,这里选取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环京津7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人口总量和土地面积分别占京津冀地区的67%和77%,该区域将是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人地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地区。
2014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1.6万人,人均占有用地762.7平方米,其中农用地占66.8%,建设用地占20.6%,未利用土地占12.6%,人均耕地仅为113.33 平方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20m2)。
天津市常住人口1516.81万人,人口占有用地785.6平方米,其中农用地占60.03%,建设用地占32.58%,未利用土地占7.39%,人均耕地553.33 平方米,森林覆盖率仅为11.93%。
河北省环京津七个城市常住人口4216.7万人,人均占有用地3955.8平方米,其中农用地占71.4%,建设用地占14.5%,未利用土地占14.1%,人均耕地为886.67平方米/人,林地覆盖率为26.73%。
从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土地最大容量取决于用地标准。
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规定,在人均建设用地现状水平下,首都的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105.1-115.0平方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