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 教出学生“底气”
谈初中《思品》教师的神圣职责:救出学生做人的“底气”
而在 实际教 学活动 中 , 不少 《 思想 品德 》 教师 , 多注 更
意 的 是 学 生 知 识 的 掌 握 、 力 的形 成 , 略 了 情 感 目标 的 能 忽
实现 , 以 , 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 气” 所 我 底 。中 国政 法
正义浩然仗义执 言。在这三者中 , 志气是首要的 , 是前进的
气 。 志 气 , 是有 一 番 作 为 的 愿 望 , 积 极 上 进 的决 心 , 就 有 有
融 合 , 助 于师 生 互 动 、 高课 堂效 益 。 在 这 个 意 义 上 , 有 提 我
们 可 以 说 , 个 优 秀 的 初 中《 想 品德 》 师 , 出 的 学 生 一 思 教 教 必定是有“ 气” 底 的学 生 。
第 9卷 第 3期
21 0 1年 9月
基 础 教 育 论 坛
B sc E u a i n F r m a i d c to o u
V 1 . 0 . No3 9 S p2 1 e .0 1
谈韧中 思品 师的冲虽职责: 《 教出掌生做人的¨ 扁气”
曾 俊 威
630 ) 1 13 ( 井研 县 高凤 中学 , 川 井研 四
成 就 事 业 的信 心 ; 勇气 , 是 有 勇 往 直 前 藐 视 困 难 的气 魄 , 就 有 敢 想 敢 干 毫 不 畏 惧 的 气 概 ; 气 就 是 为 了公 道 、 义 、 正 正 真 理 , 了 彻 底 铲 除 和 消 灭 人 类 一 切 的贫 穷 、 饿 、 为 饥 自私 、 谬 误、 贪婪 、 难 而 不 畏 权 势 , 患 得 患 失 个 人 的利 益 和 安 危 , 苦 不
力 量 , 人 自尊、 是 自信 、 自强的心理基础 , 个人 的特质 , 是 也
提升学生素质,培养良好品德
提升学生素质,培养良好品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显。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有用之人,在校期间,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品德的塑造,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其具备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良好品德。
一、注重教育质量,加强师生沟通教育质量是学生素质提高的前提,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做到师生间的良好沟通。
良好的沟通不仅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信任感、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注意和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学到更多更有益的知识,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增强学习动力学生的自主意识是提高素质的关键,只有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才能在学习中不断超越自我,达到更高的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包括读书、写作、讲座、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知识,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掘自身的潜力和才华,形成循序渐进的自我提高的良性循环。
三、注重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品质和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良好的道德体系,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注重渗透式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把这些观念和素质不断实践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从而形成具有深厚底蕴和内在动力的好品德和优秀素质。
四、开展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体育是品德和素质提高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体育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够促进学生内心的情感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教师应该加强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让学生在健康和快乐的氛围中度过他们的高中学习生涯。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科的核心素养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科的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精神和公共参与四方面。
一节政治课教得好不好,是否成功,要求很多,其中主要的是看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否得到培养凝练。
四种核心素养紧密联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学生的全面进步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和熏陶学生的政治科核心素养。
一、培养政治认同素养,厚实学生正确“三观”思想根基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是思想政治学科重要的任务。
政治认同就是在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认同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政治认同素养是其它素养的内在灵魂和方向旗帜,老师要高度重视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
第一,要处理好政治认同素养培养和知识点教学的关系。
政治认同素养是课本知识的升华和要求,知识内容是政治认同素养养成的依赖和前提。
要把知识讲授好。
要讲深讲透讲明知识点,讲清楚知识点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内涵”,讲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等,为进行政治认同教育做好充分准备和坚厚铺垫。
比如:讲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时,学生只有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了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才能树立和增强对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认同,毫不动摇的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又如:讲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和文化发展》时,学生只有理解和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才能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等等。
学生全面深刻理解了课本知识,进行政治认同素养教育就有泰山般的基础,排山倒海的力量,进行政治认同素养教育才会事半功倍,才会自然和顺理成章,学生才会懂得自己要相信什么远离什么,懂得认同什么反对什么了。
离开了坚厚的课本知识,政治认同素养教育就会成为空洞说教枯燥无味,成为竹篮打水无果可收。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核心素养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道德核心素养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下面是一些在课堂中培养学生道德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
1. 以身作则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他们应该成为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榜样。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展示出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引导学生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道德问题。
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发展良好的道德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3. 培养合作精神
合作是培养学生道德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课堂中,教
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共同解决问题,在合作中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助精神。
4. 开展道德教育活动
定期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可以加强学生对道德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举办演讲比赛等,通过实
际行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5. 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
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有助于培养学
生的道德核心素养。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和管理班级,建立相互尊重、互助合作的氛围,确保每个学生的受到公平对待和关爱。
通过以上方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核心素养将成为可能。
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合作精神,开展道德教育活动,并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从而帮助学生成为有道德素养的公民。
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做法
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做法思想道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根本。
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关乎教育和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的根本,也是促进学生各方面修养提高的基础,是学生实现人生价值观的保证。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做法1.德育工作就是无形的。
首先,必须使学生向你袒露心扉,老师必须搞学生的朋友,心心相印,开诚布公。
必须掌控学生的心理,即为灵敏的洞察力。
可以唤起学生的内在须要,消解师生之间的代沟,启迪他们的重新认识,并通过学生的真切体验,将教育建议内化成他们的品质。
心理学指出,大部分学生都存有惧怕老师的女性主义,对老师存有防卫心理,而一旦消解防卫心理,其内心就例如“宽广的草原”,没任何屏障。
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可以经常和他们家访、交流,多多展开表彰和引导,从而对学生思想道德培养起著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
2.要注意换位思考。
现在的中小学生年龄还小,认识能力和分辨能力都比较差,意志力也十分薄弱,对社会的认识也有很大的偏差。
逆反心里强烈。
再加上过重的课业负担,频繁的考试,升学压力,使他们常常被折磨得苦不堪言。
心里压力巨大。
因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真正理解、体谅学生的精神压力。
3.必须公平交流。
师生关系往往被看作就是一种“管”和“被管”的关系。
有的老师把训斥、指责甚至责骂当做就是管理学生的“武器”,从而轻微伤及了学生的自尊心。
现代社会中,学生主体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已沦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他们建议跟班主任公平交流、商讨问题,自己能心情舒畅,心服口服的拒绝接受班主任的观点和建议,并下降至道德重新认识表面的认知和拒绝接受。
4.打开通道、缩短心理距离。
社会心里学指出,今天的学生选择求助的对象不是教师,而是同伴。
实践证明,教育影响的有效传导,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思想的交流,情感的共鸣,乃至心灵的碰撞。
没有这种交流、共鸣、碰撞,几乎无法构筑通向学生心灵的通道。
要改变这种状态,教师必须无条件的接受学生,包括学生的不足和缺点。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则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作为教师,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塑造高尚品格的重要使命。
那么,教师应当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呢?首先,教师自身要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
正所谓“言传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诚实守信、正直善良、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教师要以身作则,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比如,主动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环境、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事等。
当学生看到教师这样的行为示范,会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从而在内心深处种下道德的种子。
其次,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无论是语文、数学、历史还是其他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素材。
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素材,将品德教育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比如,在语文课上,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正义、勇敢和善良;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明白只有通过诚实的努力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在历史课上,讲述历史人物的光辉事迹和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再者,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当今社会,信息纷繁复杂,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和道德选择。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辨是非善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和思考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
例如,针对社会上的热点事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澄清模糊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个充满关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安全,从而更愿意接受品德教育。
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和烦恼,给予他们及时的鼓励和支持。
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与他们共同面对,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学生时期是一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形成的关键阶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不仅有助于他们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是社会进步和文明传承的重要保障。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修养呢?首先,家庭环境是培养学生品德和道德修养的基石。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个充满爱、尊重、诚信和责任感的家庭氛围,能够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关心他人、尊重长辈、诚实守信。
父母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环境、与邻里友好相处等。
同时,父母还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和行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品德和道德修养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学校应该将品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开设专门的品德课程,并将品德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教师要以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做到关爱学生、公平公正、严谨治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榜样的优秀品质。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行为能力。
再者,社会环境对学生品德和道德修养的培养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社会应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媒体要发挥正面引导作用,传播正能量,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的影响。
社区可以组织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如道德讲堂、文明评选等,激发学生的道德自觉。
同时,社会各界也要关注青少年的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锻炼自己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要学会自我反思,经常审视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规范。
通过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加以改进。
同时,学生还要学会自我约束,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和自律能力。
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的角色三个方面详细探讨素质教育如何促进学生品德和道德观念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品德和道德观念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
良好的品德和良好的道德观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积极向上、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的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1. 道德教育课程的设置在素质教育中,学校应该合理安排道德教育课程,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中,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2.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活动,让学生接触到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 强调实践教育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了解不同的社会群体,并通过实践中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品德观念和道德意识。
三、家庭、学校、社会的角色1. 家庭的作用家庭是学生品德和道德观念培养的第一位启蒙者。
家长需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行为,通过亲身示范和教育引导,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 学校的作用学校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
学校可以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加强道德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3. 社会的作用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
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参与学生素质教育,例如通过组织讲座、科普活动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设置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强调实践教育等方式,学校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的培养。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的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当前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有效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道德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培育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重要平台,需要通过以下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1.重视情感教育: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关心他人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之心。
2.激发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社会的需要和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注重德育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树立正确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1.注重政治观念的灌输: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政策和国际形势,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意识。
2.引导学生参与政治生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政府机构、参与模拟政治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政治生活,培养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批判能力。
3.注重国际视野的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际时事,了解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1.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教师可以通过逻辑分析、辨析事实、探究原因等方式,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激发创新思维: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启发性问题、组织创新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辩证的观点,开展思辨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注重思想启蒙: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观念。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和榜样。
除了教授知识和技能外,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也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良好品德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也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和社会关系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本文将探讨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几个有效方法。
一、树立榜样,言传身教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在学生身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首先要自身具备高尚的品德,以身作则。
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有自律、责任心、正直和诚信等美德。
只有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教师才能真正感染学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二、系统教育,德育结合学科教学德育与学科教育相互结合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有效方式。
教师应该将德育融入到每一门学科中,通过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变化,引导学生体验各种道德情感。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名人事迹、文学名著等来培养学生的正直和勇敢精神;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探讨,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通过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获得道德的熏陶,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
三、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同理心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使他们具备关心他人、情感交流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感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他人的处境和感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通过这些情感教育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同理心,使他们能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品德。
四、强调行为规范,塑造学生的良好习惯行为规范对于学生的品德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制定并强调学生的行为规范,让学生明确如何行为、如何待人。
例如,教师可以制定课堂纪律,要求学生尊重师长和同学,遵守课堂秩序;教师可以组织班级活动时,设置相应规则,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分享意识。
通过规范的行为要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自律能力。
落实道法核心素养,培育学生责任意识
落实道法核心素养,培育学生责任意识2016至2021年教育部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逐步整合为《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并围绕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培养学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2022年版)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政治认同是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 道德修养是学生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学生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学生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五个方面的核发素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它们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如何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我的具体做法是:首先要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为谁培养人?清晰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等课程性质,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什么教?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起关键作用。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尤其需要道德与法治老师的精心引导和培育;道德与法治老师要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为宗旨,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学生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可以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道德与法治老师的根本宗旨,因此,道德与法治老师要时刻清晰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等课程性质,明确道德与法治课程在“为谁培养人”中起关键作用。
第二要懂得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什么人?要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把握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到什么程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中可以看出,“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时代新人”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总体目标和总的落脚点;道德与法治课程根据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这五大核心素养构建课程目标,同时又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征,将义务教育分成四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呈现学段目标。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主动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渗透核心素养“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
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也有提出问题的能力。
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不管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引导和解决。
对于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和见解,不仅要给予鼓励,而且要表扬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引导大家一起去深层次地思考交流。
例如:教学《加法交换律》这节课主要是探究和发现规律,在探索新知的环节,采用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讲清竞赛的内容和规则后出示题目:25+48、48+25、68+27、27+68…两小组轮流答题,答到第4题时,先答题的小组的同学马上提出了问题:老师,其他组的同学做的是我们小组做过的题目,不公平!这时老师问:为什么不公平,你来说说。
接着学生就顺其自然地说到问题的本质:虽然加数的位置相反,但是加数是相同的,所以结果也是相同的。
通过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本质,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加法交换律的内涵。
又如:生活中的比”导入时提出问题:你在生活中有遇到哪些比?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将“糖水中的糖和水的比”与“篮球比赛中的比“提出来,并问“这两个比相同吗?如果不同,不同之处在哪里?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给出了不同的想法:比赛中的比主要是要比大小比输赢,而糖水中糖和水的比虽然也有可能发生变化但是更注重糖和水之间的关系。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政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拥有正确政治观念和行为习惯、掌握基本的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道德道路的关键环节。
这些都是学生成长为有用之人的必备素养,而学生成为有用之人的核心素养则需要更多的陶冶。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政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在未来能够成为一个阳光、自信、健康和担当的人。
一、思想品德核心素养思想品德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道德修炼的结果。
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够指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初中政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1. 坚守责任和忠诚学生需要坚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原则,从自觉学习做起,做一个文明助人的好学生。
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国家学习、班级组织、校园活动等环节,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集体荣誉感,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忠诚度。
2. 培育独立自主的意识为了成为一名独立、自主、自律、自信的人,学生需要摆脱父母和老师的掌控。
政治教育可以注重激发学生对知识和思想的独立追求,通过阅读、探究等方式发展他们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3. 培养关爱他人的心初中生的心理和行为非常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有时候单纯的鼓励或笑脸就能改善他们的情绪。
政治教育可以借助师生交流、心理咨询等方式,建立一个平等、尊重、关爱和倾听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他人的同情和理解。
二、学科素养核心素养学科素养是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和应用能力的结果。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必要的:1. 系统掌握基本概念2. 培养政治思维能力政治思维能力是指通过学科知识和思维方法,对社会政治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政治教育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等能力,提高他们对国家发展、政治环境等重要信息的读懂和领悟能力。
三、动手能力核心素养动手能力是针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
初中政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1. 注重文献阅读能力政治科学是需要阅读和理解一系列文献的学科,政治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和理解能力,启发他们对国家制度和政策的认识。
如何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教学策略
如何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教学策略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社会需求的变化,教育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养,其中思想品德素养越来越受到关注。
如何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是当前很多教师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从教学策略方面探讨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方法。
一、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德育教育活动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核心。
德育教育可以引导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得到锤炼和提高。
在开展德育教育活动时,不仅要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要紧扣社会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
二、定期听取学生的声音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定期听取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建议,以方便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状况,为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提供更好的方法。
在听取学生的声音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辅助工具如问卷调查、小组讨论来促使学生展开交流,待学生将自己的诉求说出来之后,还要严肃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帮助。
三、强化班级管理班级作为学生活动和教育的基础单元,承担着培养学生成长、锤炼学生成才的责任。
班级管理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物质需求,还要注意精神需求,比如激励学生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等等。
班级管理强化,为学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四、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课程是当前推广的一种教育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素质,陶冶学生品德。
教师们可以通过素质教育课程推进、改进课程标准、灵活设计课程形式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品德素质。
五、加强个性化教学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因材施教。
例如,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以及学习特点等因素来开展教学。
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关注和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增强学生追求品质的自我意识。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教育者可以进行德育教育活动、定期听取学生的声音、强化班级管理、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加强个性化教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的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的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建立榜样: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教师可以成为他们的榜样。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展示出积极向上、有爱心和公正的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2. 课堂教育: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相关道德知识、故事、事件等,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并提供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
通过启发性教育,帮助学生主动思考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 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通过设立良好品德评选、道德讲堂、公益活动等形式,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善、尊重他人的校园文化氛围。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让他们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责任。
4. 家校合作:家庭在培养学生品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家长应与学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
家长可以定期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理解对待他人的关心和尊重的重要性,并亲身示范。
5. 个性化关怀:教师和家长应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和关怀,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培养出他们积极向上的品德。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品德需要教师、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
通
过树立良好榜样、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家校合作和个性化关怀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成长。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改后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成为当前高中政治教师的主要教学工作。
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高三政治教师不能只把自己的教学目标定在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上,更要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品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为即将步入大学的高三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策略进行了一番探索,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教育;政治教学;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在系统的学习中,掌握学科的重要技能,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的人格修养,从而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政治课上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多方面发展学生的技能,让学生能够具备理性的认知、辩证的思维和坚定的政治信念,丰富学生的学识,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承担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为新时代的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
一、重视人文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高三阶段的学生即将步入大学,未来还有更多更严峻的挑战在等待学生,正处于三观树立培养的关键时期,高中政治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打好发展的基础,在政治教学中以人为本,注重唤醒学生的人文意识,加强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帮助学生在正确、科学的指导下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成为社会中有品质、有素质的人才。
首先,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可以以名人为中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复习《生活与哲学》这本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记住其中的知识点,更要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哲学,要用哲学的目光去看人生,要有一颗宽宏大量的胸怀,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我们要让别人有机会去纠正自己的错误,而不是抓住别人的错误不放。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念,在大义中选择公道,做到博爱待天下。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掘各种存在于教学中的各种意蕴。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日益被重视。
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走向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
家庭是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的第一课堂。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例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关心他人等。
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此外,家长还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关心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是学生知识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
首先,学校要注重德育课程的开设,开展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活动,如举办主题班会、开展道德讲堂等。
其次,学校要加强师德建设,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应该注重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以身作则,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实际行动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社会也是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的重要力量。
社会给予学生更加广阔的舞台,也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社会上的各种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冲击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正面的引导和榜样,例如通过开展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青少年交流讲座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此外,社会还应该重视网络道德建设,在网络空间中规范行为,传递正确的信息,避免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任务,涉及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庭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道德意识;学校要加强德育课程的开设和师德建设,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社会要为学生提供正面的引导和榜样,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2024学年小学淡泊名利增强底气班会教学设计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
-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音响等,用于播放教学PPT和视频。
- 黑板或白板,用于书写重点内容和进行课堂讨论。
- 学生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用于参与课堂互动和完成作业。
2024学年小学淡泊名利增强底气班会教学设计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淡泊名利,增强底气。首先,通过讲解淡泊名利的含义,让学生理解不追求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把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其次,通过分析增强底气的途径,让学生学会通过提升自身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等方式来增强底气。
- 网络文章: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淡泊名利和增强底气的网络文章,如《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淡泊名利》、《如何提升自己的底气》等。
- 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参与与淡泊名利和增强底气相关的实践项目,如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等,以加深对理念的理解和应用。
2. 拓展要求:
-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拓展内容,通过阅读、观看视频等方式,深入了解淡泊名利和增强底气的相关知识。
八、板书设计
1. 淡泊名利的含义:不追求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把精力投入到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2. 淡泊名利的价值观:正确价值观,有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
3. 增强底气的途径:提升自身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
4. 淡泊名利与增强底气的关联:淡泊名利是增强底气的基石。
5. 淡泊名利的实际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淡泊名利。
4. 教学手段: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淡泊名利、增强底气的理解和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教出学生的“底气”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就是人靠一口气活着,为了一口气活着。
这“一口气”就是做人的“底气”,底气,也就是人一生的精神力量,人一生的奋斗目标、奋斗方向,底气,就是个人的形象,个人的气质。
教出学生的底气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是同一个命题,素养也就是底气,没有素养也就没有底气,没有底气也就没有素养。
教出学生的底气,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神圣职责,这在新课程标准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位目标中,在情感目标中有明确要求。
在三位目标中,情感目标是第一位的,培养学生的底气是根本的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都是为情感目标服务的,它们是培养学生情感目标的载体,学生进入社会以后,最有用的不是《思想品德》课知识、能力,而是做人的底气。
当然,情感目标的实现,也会极大地促进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实现,如: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有了强烈的生活愿望,就会自觉地投身学习之中。
学生底气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思品》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师生感情的融洽、思想的融合,有助于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益。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一个优秀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教出的学生就是有底气:培养的学生没有底气,决不能说是一个合格的《思想品德》教师,也就是没有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最多只能说是把学生培养成了会考试的机器。
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大多数(思想品德>教师,更多的注意的是知识、能
力,忽略了情感目标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郭世佑说“无论是教员,还是教辅人员,还是教学管理人员,我想送大家一句话:教出一点底气,教出一点品位,教出一点属于你的价值与尊严”。
这句话,是一个教育家对教育本质的最深刻的揭示,最通俗的表述,对我们不无启迪。
底气包括:志气、勇气、大气、骨气、正气、语气。
其中,最重要是志气、勇气、大气、骨气、正气,就是要有一番作为的愿望,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有要求做成某件事的气概。
勇气,就是要有通往直前的气魄,要有敢想敢干毫不畏惧的气概,貌视困难的勇气,正气就是为了公道、正义、真理,为了彻底铲除和消灭人类一切的贫穷、饥饿、自私、谬误、贪婪、苦难而不畏惧权势,不患得患失个人的利益和安危,敢于仗义执言,可谓之正气。
在这三者中,志气是首要的,是前进的目标、动力,没有了志气,也就失去了做人的意义。
初中阶段的学生,主要是要培养他们有志气,而理想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在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前,还做不到正确理想的培养,最多也就是朦胧的理想意识:勇气是重要的力量,勇气是成大事者必须具有的心理品质,也可以说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力量:正气是志气方向的保证,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没有正气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语气,是《思品》学科的特色展示,是思品素养的重要表达形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语言精练、富有逻辑、富有哲理,恰当运用《思品》术语的人。
几者的统一,是底气的基本要求。
如何才能教出学生的底气呢?
首先,是教师的示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用优秀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模范,成为学生的偶像,教师要是有底气的人。
表现为:有爱心——爱学生、爱任教学科,爱教育事业、爱国爱人民;有激情——爱憎分明,忧国忧民、激情荡漾;有渊博的知识,严谨的学风;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洋溢着时代气息……教师,最主要的不在于教学生多少知识(知识容易遗忘,容易淘汰。
学生毕业10年后,老师的知识能记得几乎为零),而在于让学生感受到如何做人,如何求学新知,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是通过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底气。
首先搞清楚《思想品德》知识与底气的关系,谁主要谁次要是至关重要的,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的教育工作才有明确的目的、方向。
让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底气,而知识作为人生的积累是少量的、处于次要地位的。
也就是说,知识是为我们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底气服务的,知识只是培养学生底气的载体,是培养学生底气众多素材中的一部分。
如:通过“生命的意义”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志气”,通过对“困难与挫折”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勇气”,通过对“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正气”的形成,通过“艰苦奋斗”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骨气”,通过“爱的力量”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大气”
第三,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底气。
“生活即教育”,我们可以把学生的教育引入生活中,或者,通过模拟的生活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如可以开展辩论赛,培养学生的“勇气”、“正气”、“语气”;到敬老院帮助老人,可以培养学生的“大气”、“正气”;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英模报告会、国情教育等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志气”;组织生活情境剧的表演,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趣,培养淡定生的底气;还可以组织社会调查、捐款、法制宣传等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底气。
总之,底气是人生命中的重要组成成份,是人生命的强大精神动力,只要我们对底气有足够的认识,有底气的老师就一定能教出有底气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