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与访问安全——访问控制
网络安全中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
网络安全中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网络安全中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是保护网络资源免受未经授权访问的重要措施。
身份认证是确认用户身份的过程,而访问控制则是对已认证用户进行权限控制,确保他们只能访问其所需的资源。
本文将详细介绍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的概念、方法,以及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
身份认证是确认用户身份真实性和合法性的过程,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身份认证有多种方式,常见的包括用户名密码认证、数字证书认证和生物特征认证等。
用户名密码认证是最常见的方式,用户通过提供其预先设定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认证。
数字证书认证则使用了一种可以防止冒充的密码体系,采用公钥和私钥的配对来加密和解密信息。
生物特征认证则通过识别用户的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等,来确认用户身份。
不同的身份认证方式有不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认证。
访问控制是通过对已认证用户进行权限管理,确保他们只能访问其所需的资源。
有时候用户在通过身份认证后,也可能需要进一步的限制和控制,以确保他们只能访问到其具备权限的资源。
访问控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和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ttribute-based Access Control,ABAC)。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是将用户分配到不同的角色,然后根据角色拥有的权限来限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则是根据用户的属性(如职位、所在部门等)来限制其对资源的访问。
这些访问控制机制可以通过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ACL)或访问策略的形式进行实施。
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在网络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降低网络被攻击的概率。
身份认证可以保障用户身份真实性,防止恶意用户冒充其他用户进行访问。
访问控制则可以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具备权限的资源,限制用户的操作范围,从而降低对网络资源的风险和威胁。
网络安全中的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
网络安全中的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网络安全是当前社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议题,其中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分步骤详细探讨网络安全中的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主要内容包括身份验证的概念与方法、访问控制的原理与实施、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在网络安全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案例分析。
一、身份验证的概念与方法身份验证是指确认用户身份信息的过程,以确保系统只被合法用户所访问。
在网络环境下,常见的身份验证方法包括密码验证、指纹识别、声纹识别、虹膜识别等。
其中,密码验证是最常用的身份验证方法,用户通过正确输入密码来确认自己的身份。
二、访问控制的原理与实施访问控制是指通过设置权限来限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以保证资源只被授权用户使用。
访问控制的实施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分配角色:根据用户的职责与权限,将其分配到相应的角色中;2. 建立权限矩阵:根据不同角色的权限需求,建立权限矩阵,对不同资源的访问进行规划;3. 设置权限规则:根据权限矩阵,设置相应的权限规则,限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4. 分级管理:根据不同资源的重要性,对访问进行分级管理,加强对重要资源的保护。
三、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在网络安全中的作用1. 防范未授权访问:通过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只允许合法用户访问系统资源,防范了未授权访问的风险;2. 保护重要信息: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能够对重要信息进行精确的管控,防止敏感数据被泄露或篡改;3. 提升系统安全性:网络安全中的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措施可以降低系统被攻击的风险,提升系统的安全性。
四、案例分析为了更加深入理解网络安全中的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的重要性,我们以下面一例子进行分析:某银行设置了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机制,要求用户在登录时使用账号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并采用指纹识别技术作为第二层认证。
同时,根据用户的职责和权限,银行对不同用户设置了不同的访问权限。
一天,一名黑客冒充一位银行员工尝试登录系统,但由于身份验证与访问控制机制的存在,黑客无法通过指纹识别以及权限的限制,最终未能访问系统内部资源,银行的信息得到了有效保护。
网络信息安全的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
网络信息安全的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网络信息安全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信息的安全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网络数据的安全,许多组织和机构都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最常见和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
一、访问控制的概念及重要性访问控制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对访问请求者进行身份验证和权限控制,以确保只有合法用户可以获取到系统或网络中的资源。
它是保护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访问控制能够确保只有经过身份认证的用户才能进入系统,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非法访问或篡改数据,从而保护网络数据的安全。
它可以限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使用,确保系统只对有权限的用户开放。
二、身份认证的方式与技术1.用户名和密码认证这是最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之一,用户通过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来验证自己的身份。
系统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与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进行比对,如果匹配成功,则认证通过。
2.生物特征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是一种身份认证技术,通过识别和验证人体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声音等)来确认用户的身份。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抵制密码泄露和盗用的风险。
3.数字证书认证数字证书认证是一种基于公钥加密的身份认证方式,依赖于密码学技术和数字证书基础设施。
用户通过数字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身份,确保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无法被篡改。
4.双因素认证双因素认证是将两种或多种身份认证方式结合在一起使用的方式,以提高认证的安全性。
常见的双因素认证方式包括密码加令牌、密码加指纹等。
三、网络访问控制的常用技术手段1.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常见的网络访问控制技术,它可以根据规则策略过滤网络数据包,限制网络访问。
防火墙能够保护网络内部的资源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2.网络隔离网络隔离是通过物理或逻辑手段将不同的网络环境分割开来,避免未经授权的访问。
不同的网络环境可以根据安全级别的不同进行分割,确保敏感数据不被外部网络访问。
3.访问控制列表(ACL)访问控制列表是一种用于设置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访问权限的技术手段。
网络安全中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网络安全中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在如今数字化高度发展的社会,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扮演着防御恶意入侵的关键角色。
本文将重点讨论网络安全中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并探究它们的作用和方法。
1. 身份认证的重要性身份认证在网络安全中占据着首要的地位。
在互联网世界中,身份是决定用户权限的关键因素。
只有正确验证用户身份,系统才能确定用户是否有权访问特定资源。
身份认证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身份认证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通过验证用户的身份信息,系统可以将暴露于外界的敏感信息限制在授权用户之内,减少黑客入侵和数据泄露的风险。
其次,身份认证有助于防止身份盗窃。
恶意分子常常通过盗取他人的用户名和密码来冒充该用户进入系统,身份认证可以有效地检测和阻止这种行为,保护用户账号的安全。
最后,身份认证还能提供安全审计功能。
通过记录用户的登录和操作行为,系统可以追踪到具体的用户信息,为日后的安全审计提供重要的依据。
2. 身份认证技术与方法为实现有效的身份认证,网络安全领域涌现出多种技术与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身份认证技术:(1)密码认证:密码认证是最常见的身份验证方式之一。
用户需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成功登录系统。
然而,因为密码容易被猜测或攻击者通过暴力破解手段获取,单靠密码认证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2)多因素认证:为了提高身份认证的安全性,许多系统已经采用了多因素认证技术。
多因素认证通过结合多个独立维度的认证因素,例如密码、指纹识别、智能卡等,以提高用户身份的可信度。
(3)生物特征认证:生物特征认证基于个体独有的生理或行为特征进行身份认证,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
生物特征认证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但其实施成本较高。
(4)单点登录(SSO):单点登录技术允许用户使用一套凭据登录多个应用程序。
它提供了方便的用户体验,同时减少了用户需要记住的密码数量,但对身份认证的安全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网络信息安全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网络信息安全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网络世界中,用户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是确保网络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网络信息安全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的意义、现状以及相关技术和措施。
一、身份认证的意义身份认证是建立在数字身份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验证过程确认用户的真实身份。
身份认证的意义在于:首先,保护个人隐私。
在网络世界中,个人信息容易泄露,身份认证机制能够降低身份被冒用的风险,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
其次,预防犯罪行为。
网络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犯罪行为,如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等。
通过身份认证,可以减少非法操作、降低犯罪活动的发生。
第三,维护网络秩序。
身份认证机制可以对用户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确保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二、身份认证的现状目前,网络中常用的身份认证方式包括密码认证、生物识别认证和数字证书认证等。
首先,密码认证是最常用的身份认证方式之一。
用户通过设置独立密码来验证身份。
然而,单一密码容易被猜测或者被恶意破解,存在安全隐患。
其次,生物识别认证通过人体的特征信息(如指纹、虹膜等)来确认身份。
生物识别认证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但成本较高,实施难度较大。
最后,数字证书认证通过公钥加密来验证身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然而,数字证书的申请和管理过程相对复杂,需要专业知识。
三、访问控制的意义访问控制是指在网络中对用户进行权限管理和控制,对用户的访问进行限制和监控。
访问控制的意义在于:首先,保护敏感信息。
在网络中,存在大量的敏感信息,如商业机密、个人隐私等。
访问控制可以限制非授权用户对敏感信息的访问,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
其次,防止未授权入侵。
非法入侵是网络安全中的常见问题,通过访问控制可以对非法入侵进行监控和阻止,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第三,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访问控制可以限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使用,防止资源被滥用和耗尽,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访问控制的技术和措施针对网络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目前有多种技术和措施可供选择:首先,多因素认证是一种提高认证安全性的有效方式。
信息安全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信息安全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如同珍贵的宝藏,而保护这些宝藏的关键就在于信息安全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想象一下,一个装满机密文件的保险箱,如果任何人都能轻易打开它,那将会带来多么巨大的风险和混乱。
信息世界也是如此,如果没有有效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我们的个人隐私、企业机密乃至国家安全都可能受到严重威胁。
身份认证,简单来说,就是确认“你是谁”的过程。
它就像是进入一个秘密花园的门票,只有持有正确门票的人才能被允许进入。
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比如我们常见的用户名和密码组合。
当你在登录社交媒体、电子邮箱或者网上银行时,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系统就会认定你的身份合法,从而为你打开相应的服务之门。
然而,仅仅依靠用户名和密码并不总是足够安全。
因为人们常常为了方便记忆,会选择过于简单或者容易被猜到的密码,比如生日、电话号码等。
而且,如果密码不小心被泄露,那么不法分子就能够轻松地冒充你的身份。
为了增强身份认证的安全性,出现了许多其他的认证方式,比如指纹识别、面部识别、虹膜识别等生物特征认证。
这些方式基于每个人独特的生理特征,几乎不可能被伪造或模仿,大大提高了身份认证的可靠性。
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是数字证书。
数字证书就像是一个网络世界里的身份证,由权威的第三方机构颁发。
当你在进行网上交易或者访问重要的网站时,数字证书可以证明你的身份和网站的合法性,确保双方的交易和通信是安全可靠的。
说完了身份认证,我们再来聊聊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的目的是决定“你能做什么”。
即使你通过了身份认证,被确认了身份,也不意味着你可以在系统中为所欲为。
访问控制会根据你的身份和权限,规定你能够访问的信息和能够执行的操作。
举个例子,在一家公司里,普通员工可能只能访问与自己工作相关的文件和数据,而经理则可以访问更多的机密信息和拥有更高的操作权限。
同样,在一个医疗系统中,医生可以查看患者的病历,但护士可能只能查看部分相关信息。
计算机安全中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
计算机安全中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在计算机安全中,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是两种重要的技术,用于确保只有合法用户可以访问系统资源,并且可以追踪和记录其活动。
身份认证用于验证用户的身份和获取其权限,而访问控制则用于限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
身份认证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传统的用户名和密码认证、生物特征识别(如指纹、虹膜、面部识别等)、智能卡(如刷卡、密钥等)等。
其中,用户名和密码认证是最常见和基本的方式。
用户在登录系统时,需要提供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得到访问权限。
这种方式简单易用,但容易受到暴力破解和社会工程等攻击。
为了增加安全性,还可以结合其他的身份认证方式,例如生物特征识别。
生物特征识别基于个体的不可复制的生理或行为特征,并将其用于身份验证。
虽然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使用上相对复杂并且可能受到伪造攻击,但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因为生物特征不易伪造。
在身份认证之后,访问控制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控制其对系统资源的访问。
访问控制可以基于角色、访问策略、访问控制列表(ACL)等进行管理。
角色-based访问控制(RBAC)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将用户分配到不同的角色组中,每个角色组都有不同的权限。
这样,可以简化权限分配和管理过程,并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
除了RBAC,还有许多其他的访问控制模型和技术,如强制访问控制(MAC)、自主访问控制(DAC)、基于认证的访问控制(ABAC)等。
这些模型和技术在权限控制和资源保护方面有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例如,MAC模型基于系统中预定义的安全策略,在必要时可能会拒绝用户的访问请求,以确保系统的完整性和机密性。
DAC模型则依赖于用户的自主权,用户可以自由地控制自己的资源。
ABAC模型则可以根据用户的属性和其他上下文信息来决定用户是否有权访问特定资源。
除了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本身,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技术和策略可以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例如,多因素身份认证(MFA)要求用户提供多个不同类型的身份验证信息,以增加认证的安全性。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对于个人和组织而言,建立一套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是两个关键的方面,本文将围绕这两个主题展开论述。
二、身份认证1. 身份认证的概念和重要性身份认证是指通过验证用户的身份信息来确认其真实性和合法性。
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身份认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进入系统,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2. 常见的身份认证方法a. 密码认证:密码认证是最常见的身份认证方法,用户通过输入正确的密码来验证身份。
然而,密码的弱口令和用户的不慎保管会造成安全风险。
b. 双因素认证:双因素认证是指结合两个或多个因素进行身份认证,例如密码+指纹、密码+动态验证码等。
双因素认证提高了身份验证的安全性。
c. 生物特征认证:生物特征认证利用人体的生物信息如指纹、虹膜等进行身份认证,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身份认证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a. 强制性:所有用户都应该经过身份认证,确保每一个用户都是经过授权的。
b. 多样性:采用多种不同的身份认证方式,降低攻击者破解的难度。
c. 安全性:选择安全性高、可靠性强的身份认证方法,确保系统的整体安全。
三、访问控制1. 访问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访问控制是指通过设定权限和规则来控制用户对系统或资源的访问。
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访问控制是保障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它限制了用户的权限,防止未授权的用户获取敏感信息或进行非法操作。
2. 常见的访问控制方法a. 强制访问控制:由系统管理员预先规定权限和规则,用户必须遵循这些规定才能访问系统或资源。
b. 自主访问控制: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设置访问权限和规则,拥有较大的灵活性。
c. 角色访问控制:根据用户所在的角色或群组,赋予不同的权限,简化权限管理的复杂性。
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访问控制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a. 最小权限原则:用户只拥有完成工作所需的最低权限,减少潜在的风险。
网络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网络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在网络安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网络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的概念、原理以及其在保护网络安全中的作用。
一、概述网络身份认证是指通过验证用户提供的身份信息来确定其在网络上的真实身份的过程。
它确保了用户在进行网络交互时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而访问控制是指根据用户的身份、权限和需求对网络资源的访问进行控制和管理,以确保网络资源的安全和保密。
二、网络身份认证网络身份认证是网络安全的基础步骤,它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来验证用户的身份。
常见的身份认证方法包括密码认证、指纹识别、证书认证等。
1. 密码认证密码认证是最常见和简单的身份认证方式之一。
用户需要在登录时提供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获得访问权限。
密码认证虽然简单易用,但也容易受到暴力破解或密码泄漏的攻击。
2. 指纹识别指纹识别是一种生物识别技术,通过扫描和比对指纹图像来验证用户的身份。
它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但相对于其他认证方式来说,成本较高。
3. 证书认证证书认证基于公钥加密技术,用户在登录时需要提供其证书,而服务器则通过验证证书的有效性来确认用户的身份。
证书认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复杂度较高,需要密钥管理和证书颁发机构的支持。
三、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在身份认证完成后,对用户进行授权和控制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
访问控制的目标是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滥用网络资源。
1.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访问控制方式。
它将用户分为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拥有特定的权限。
通过将用户分配到相应的角色,可以限制其对资源的访问权限,并实现不同用户之间的隔离。
2. 强制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是一种较为严格的访问控制方式,它基于预先定义的安全策略对用户进行授权。
只有在符合安全策略的情况下,用户才能获取特定的权限和访问权限。
强制访问控制通常应用于对机密信息的保护,如军事和政府领域。
3. 自愿访问控制自愿访问控制是一种基于用户主动选择的访问控制方式。
网络安全中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原理解析
网络安全中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原理解析网络安全是当今信息化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则是网络安全的重要保障。
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通过验证用户的身份和限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有效地保护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
本文将从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常见的技术手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身份认证的基本原理身份认证是一种通过验证用户的身份信息来确认用户合法身份的过程。
身份认证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用户提供的身份信息与事先注册或设定的身份信息进行比对,从而确认用户的身份。
身份信息通常包括用户名、密码、指纹、虹膜、声纹等个人特征信息。
身份认证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用户提供身份信息2.系统获取用户身份信息3.系统对用户身份信息进行验证4.验证通过则认证成功,否则认证失败其中,密码认证是最常见的一种身份认证方式。
用户在注册账号时,需设置用户名和密码,并在后续登录时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认证。
密码认证的基本原理是用户输入的密码与系统存储的密码进行比对,一致则认证成功,否则认证失败。
除了密码认证,还有基于生物特征的认证技术,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面部识别等。
这些技术利用用户身体的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更加安全可靠。
二、访问控制的基本原理访问控制是一种限制用户对资源访问的技术手段。
访问控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鉴别和授权来限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
鉴别是指确认用户的身份,授权是指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对用户的行为进行限制。
访问控制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强制性访问控制(MAC):是一种由系统管理员预先设定好的权限机制,用户无法修改或更改。
2.自主访问控制(DAC):是一种用户自行设定的权限机制,用户可以控制自己对资源的访问权限。
3.角色基础访问控制(RBAC):是一种基于用户角色的权限控制方式,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的角色并赋予不同的权限。
这些访问控制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组合使用,以达到更为精细的访问控制。
数据安全管理中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数据安全管理中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安全成为了越来越多企业和个人关注的焦点。
安全管理的关键之一是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本文将从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两个方面详细介绍在数据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一、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指验证用户身份信息是否与系统中存储的一致。
在数据安全管理中,身份认证是保证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门槛。
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包括:1. 用户名和密码认证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身份认证方式。
当用户在系统中注册账号时,会设置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
然后在登录系统时,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系统就会验证用户身份信息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则允许登录,否则禁止。
但这种方式存在漏洞,如密码泄露、密码太简单等问题都可能导致账号被盗用。
因此,相对较为安全的做法是设置复杂的密码,或采用多因素认证方式,如指纹/人脸识别、手机验证码等。
2. 证书认证证书认证是利用数字证书来验证用户身份信息的一种方式。
用户在注册账号时,需要向认证机构申请数字证书,该证书具有唯一性和不可篡改性。
当用户登录系统时,系统会发送随机字符串到用户的证书中,用户必须通过证书来签名这个字符串并将签名文本返回给系统。
系统端会通过验证签名文本的正确性,来验证用户的身份信息是否合法。
3. 生物特征认证生物特征认证是指利用人体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人脸等)识别来验证用户身份信息。
这种方式相对较为安全,因为生物特征具有不可复制性和唯一性。
但在应用场景上有一定限制,如人脸识别需要摄像头,指纹识别需要指纹识别设备等。
二、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一种将用户访问权限授予给合法用户,同时限制未经授权的访问的方法。
访问控制需要根据身份认证的结果来确定用户可访问的资源范围。
访问控制的主要分类有以下几类:1. 强制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MAC)是通过安全级别对对象进行分类,控制主体对对象的访问。
该方法最具有可控性,但是缺点是实现困难。
2. 自主访问控制自主访问控制(DAC)是指由资源所有者来决定谁可以访问该资源。
信息安全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信息安全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是信息安全中至关重要的两个环节。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安全威胁和风险。
因此,建立有效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机制,成为保护个人和组织信息资产安全的基础。
一、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是确认用户真实身份的过程,确保只有合法的用户能够访问特定的系统或资源。
在信息安全中,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 用户名和密码认证:这是最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用户通过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来验证身份。
然而,这种方式容易受到密码泄露、字典攻击等安全问题的威胁。
2. 双因素认证:双因素认证引入了第二个独立的认证要素,通常是手机验证码、指纹、面部识别等。
通过结合多个要素,提高了身份认证的安全性。
3. 生物特征认证:利用用户的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声纹等独特特征进行身份认证。
这种认证方式不易被冒用,安全性较高。
4. 证书认证:使用数字证书对用户进行身份认证,能够提供安全的身份验证和数据传输,常用于电子商务等场景。
二、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对用户进行授权和限制访问特定资源的过程,为了保护信息系统中的敏感数据和功能,通常采用以下几种访问控制方式:1. 强制访问控制(MAC):基于多级标签或权限的访问控制机制,由系统管理员设置访问规则,用户无法改变或修改。
适用于严格保密的场景,如军事领域。
2. 自主访问控制(DAC):用户对自己创建的资源有权决定其他用户的访问权限。
每个资源都有一个拥有者,拥有者可以授权其他用户访问自己的资源。
3. 角色访问控制(RBAC):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将用户按照其角色进行分类,然后为每个角色分配不同的权限。
简化了权限管理,便于系统管理员进行用户权限的管理。
4.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通过基于实体属性和环境条件的策略来决定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权限。
允许更灵活、细粒度的控制,并考虑了上下文和动态变化。
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是信息系统安全中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
网络安全中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网络安全中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愈发突出。
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作为网络安全的基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网络安全中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一、身份认证身份认证是确保网络用户的身份真实性的过程。
在网络应用中,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包括用户名密码、数字证书、生物特征识别等。
1.1 用户名密码认证用户名密码认证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身份认证方式。
用户通过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来进行认证。
但是,这种方式存在密码容易被破解的风险。
为了增强安全性,用户可以设置复杂密码、定期修改密码,并使用双因素认证等额外的安全措施。
1.2 数字证书认证数字证书认证通过证书颁发机构(CA)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并提供证书来证明身份的真实性。
数字证书采用公钥加密技术,可以有效防止身份伪造和信息篡改。
同时,数字证书还可以用于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等安全目的。
1.3 生物特征识别认证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是最直接、最安全的身份认证方式之一。
常见的生物特征包括指纹、虹膜、声音等。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通过采集并对比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来进行身份认证。
然而,生物特征识别认证技术的成本较高,且可能受到伪造和冒用的攻击。
二、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中保护资源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使用的一种措施。
网络中的访问控制可以分为身份认证后的访问控制和访问过程中的细粒度权限控制两个层面。
2.1 身份认证后的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后的访问控制是指在用户通过身份认证后,根据用户的角色和权限来限制其对资源的访问和使用。
常用的身份认证后的访问控制方式包括ACL(访问控制列表)和RBAC(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ACL通过在目标资源上设置访问权限列表,对不同用户或用户组进行权限控制。
但是,ACL的管理较为繁琐,随着用户数量和资源数量的增加,管理复杂度也会增加。
RBAC则通过将用户分配到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拥有一组权限,实现对用户的授权和访问控制。
加强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防止未授权的访问
加强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防止未授权的访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的发展,数据安全成为企业和个人都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为了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和保护数据的安全,加强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加强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的方法和重要性。
一、身份认证的重要性身份认证是确认用户身份的过程,通过验证所提供的身份信息,判断用户是否具有相应的权限。
身份认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防止非法用户的访问,从而保护数据的安全。
合理有效的身份认证机制能够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相应的资源和信息,有效地阻止未授权的访问。
二、强化身份认证的方法1. 多因素身份认证传统的身份认证方式通常仅依赖于用户名和密码,但这种方式存在着被破解或被冒用的风险。
为了提高身份认证的安全性,可以采用多因素身份认证,例如结合指纹、人脸识别、动态口令等多种因素进行认证,提高认证的可靠性,减少被攻击的风险。
2. 强密码设置强密码是保障身份认证安全的基础。
合理设置密码策略,要求用户使用特定长度和复杂度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此外,禁止使用常见的弱密码,例如“123456”、“password”等,以减少密码被猜测或暴力破解的可能性。
三、访问控制的重要性在进行身份认证的基础上,访问控制是进一步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
访问控制指的是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对资源和信息访问进行管理和限制。
合理有效的访问控制能够防止非法用户越权访问敏感信息,保护数据不被篡改、泄露或破坏。
四、加强访问控制的方法1.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RBAC是一种基于用户角色的访问控制,通过将用户分配到特定的角色,授予角色相应的权限,实现对用户和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RBAC 可以减少权限分配的复杂性,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2. 网络隔离通过网络隔离,将不同级别的网络资源划分到不同的网络段,以确保每个用户只能访问其所属网络段中的资源。
这样可以防止未授权的用户在网络上进行横向渗透,降低被入侵的风险。
网络安全中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网络安全中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通过网络进行购物、社交、办公等各种活动,然而,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其中,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石,它们对于保护个人隐私、企业数据以及国家安全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身份认证,简单来说,就是确认一个用户的真实身份。
想象一下,当你登录你的银行账户、社交媒体账号或者工作系统时,系统需要确定正在操作的人就是你本人,而不是其他人冒充的。
这就是身份认证的作用。
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用户名和密码组合,这是我们最熟悉也是最常用的方式。
但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密码设置过于简单或者被他人窃取,那么账户的安全性就无法得到保障。
为了提高身份认证的安全性,出现了一些更复杂的方式。
比如短信验证码,当你登录某个重要账户时,系统会向你的手机发送一个验证码,只有输入正确的验证码才能成功登录。
还有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这些技术基于每个人独特的生理特征,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另外,数字证书也是一种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它通常用于电子商务和金融领域,通过数字证书可以证明用户的身份和公钥的合法性。
然而,仅仅进行身份认证还不够,还需要有访问控制来限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权限。
访问控制就像是一个守门员,决定着谁可以进入哪个房间,以及在房间里可以做什么。
访问控制可以分为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两种类型。
自主访问控制是由资源的所有者决定谁有权访问以及他们的访问权限。
比如,你在你的电脑上创建了一个文件夹,你可以设置哪些用户可以读取、写入或修改这个文件夹中的文件。
这种方式比较灵活,但也容易出现权限设置不当的问题。
强制访问控制则是由系统管理员根据安全策略来统一分配访问权限,用户无法自主更改。
比如在一些高度机密的机构中,访问权限是由严格的规定和策略来控制的,用户只能在被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操作。
网络安全中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原理解析
网络安全中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原理解析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中的两个关键技术,用于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能够访问网络资源和系统。
身份认证验证用户的身份,访问控制决定用户能够访问的资源和操作的权限。
本文将对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的原理进行解析。
身份认证的原理:1.用户名和密码认证:最常见的身份验证方式,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系统验证用户提供的密码是否与存储在服务器上的密码一致。
2.双因素身份认证:结合用户名和密码与其他身份验证因素,如指纹、智能卡、硬件令牌等,提高身份验证的安全性。
3.单点登录(Single Sign-On, SSO):用户只需要进行一次身份验证,即可访问多个不同的系统。
SSO使用令牌或凭据共享等机制,允许用户无需重复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即可访问多个系统。
4.生物特征识别:如指纹、虹膜、面部识别等,通过扫描识别用户的生物特征,用于验证用户的身份。
5.多因素身份认证:结合多个不同的身份验证因素进行验证,如知识因素(密码、PIN码)、物理因素(智能卡、硬件令牌)、生物特征因素(指纹、虹膜识别)等。
访问控制的原理:1.强制访问控制(Mandatory Access Control, MAC):基于安全级别和标签的访问控制模型,系统管理员通过设置标签和安全级别来限制资源的访问,用户只能访问被授权的资源。
2.自愿访问控制(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 DAC):用户拥有资源的所有权,并有权决定其他用户能否访问自己所拥有的资源,用户可以授权其他用户访问自己的资源。
3.角色访问控制(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RBAC):将用户分配到不同的角色中,每个角色拥有一组权限,用户通过分配给自己的角色来获得相应的权限。
4.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ttribute-Based Access Control, ABAC):用户访问资源的控制基于用户的属性和资源的属性,访问决策基于用户的属性、资源的属性和上下文信息。
网络信息安全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
网络信息安全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都面临着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
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作为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络信息安全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相关的内容。
一、身份认证的概念与重要性身份认证是指通过核实用户的身份信息来确保用户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在网络环境中,身份认证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系统或获取敏感数据。
身份认证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保护网络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确保只有合法用户能够获得授权访问权。
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包括:密码认证、生物特征识别、数字证书等。
密码认证是最常用的身份认证方式,通过用户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来验证身份。
生物特征识别则利用人体的生理或行为特征,如指纹、虹膜等进行身份验证。
数字证书是通过由权威认证机构颁发的数字凭证来验证身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二、访问控制的概念与分类访问控制是指对系统、网络资源的访问进行控制和限制,以确保只有获得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相关资源。
访问控制可以分为物理访问控制和逻辑访问控制两种方式。
1.物理访问控制物理访问控制是指通过控制人员对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等物理环境的访问,来保护系统的安全。
常见的物理访问控制方式包括: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等。
通过有效的物理访问控制,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擅自接触网络设备,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2.逻辑访问控制逻辑访问控制是指通过限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来保护系统的安全。
在逻辑访问控制中,常见的授权方式包括:强制访问控制、自主访问控制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强制访问控制是一种严格限制用户访问权限的方法,基于用户的标签或类别进行资源分配和访问控制。
自主访问控制则是用户根据自己需求控制资源访问的权限。
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则是根据用户的角色和责任范围来分配访问权限。
三、网络信息安全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技术为了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现有的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
网络安全系统中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方法
网络安全系统中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方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愈发突出。
在面对各种安全威胁、攻击和黑客入侵的情况下,如何确保网络安全成为了企业和个人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网络安全系统中的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方法,以期为用户提供更多保障。
一、身份认证方法身份认证是保证信息安全的必备措施。
常用身份认证方法包括密码、数字证书、生物识别和智能卡等方式。
以下是常见身份认证方法的介绍。
1. 密码认证密码认证是一种基于账号和密码的身份认证方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简单易用的身份认证方式。
用户通过输入正确的账号和密码,才能够通过身份认证进入系统使用相应资源。
密码认证虽易于使用,但密码强度和保密性因素均对安全性产生影响,因此是安全性较低的方法。
2. 数字证书认证数字证书认证是将数字证书作为身份认证标识,由可信第三方机构颁发的数字证书包含了证书所有者的身份信息和公钥等数据信息,而证书签名的机构的公钥已被存储在认证服务软件中。
当申请身份认证时,认证系统会验证申请人的身份信息并使用签名的机构的公钥对信息进行加密,验证成功则用户可以访问所需资源。
3. 生物识别认证生物识别认证是一种运用生物特征作为身份认证方法的方式,它基于把指纹、人声、脸部特征等人体生物做为身份信息进行的身份认证,生物识别认证使用一些特殊的硬件设备,比如指纹扫描仪、眼纹识别仪等,作为输入设备。
生物识别认证因为不涉及人类智慧因此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极佳的安全性。
4. 智能卡认证智能卡认证是一种特殊的身份认证方式,它基于智能卡这种小型安全存储设备作为身份认证标志。
智能卡作为一种封装了微处理器、存储介质和输入输出接口的硬件认证手段,它有防伪、抗删除和加密的功能,同时也有防人为改动、保密等功能。
二、访问控制方法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证在不同的安全级别之间实现完全控制,只允许用户获取其具有访问权限的资源,其余资源均不予授权使用。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的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的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为了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许多组织都实施了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本文将讨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的访问控制与身份认证的相关知识和最佳实践。
一、介绍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是一套组织规则和措施,旨在确保网络系统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是这一制度的核心要素。
访问控制是指对网络系统的访问进行限制和管理,以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可以使用系统资源。
身份认证则是确认用户身份的过程,以确保用户是合法的并具有相应的权限。
二、访问控制1. 强密码策略为了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网络系统,制定一个强密码策略是必要的。
密码应包含足够的复杂度,包括大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定期更换。
2. 权限分级在网络系统中,将用户的权限分为不同等级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必要的用户才能获得高级权限,以限制对敏感数据和关键系统的访问。
3. 多因素认证除了密码,多因素认证也是一种有效的访问控制手段。
通过结合密码和其他因素,如指纹、虹膜或令牌,以增加身份验证的可靠性。
三、身份认证1. 单一登录通过实现单一登录(Single Sign-On)机制,用户只需要一次身份认证,就可以访问多个关联的应用程序和系统。
这样可以减少身份认证的复杂性,并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2. 双向认证在特定场景下,仅仅用户认证不足以确保安全。
此时,使用双向认证,即服务器也需要验证客户端身份,以防止恶意攻击。
3. 审计日志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审计日志记录了用户的活动和系统事件。
通过审计日志,可以监控和跟踪用户的操作,以便及时检测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问题。
四、最佳实践1. 定期培训和教育网络安全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领域,组织应定期为员工提供网络安全培训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
2. 更新和维护安全控制措施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威胁的演变,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中的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措施也需要定期更新和维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DAC和MAC授权时需要对系统中的所有用户进行 一维的权限管理,因此不能适应大型系统中数量庞大 的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的需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对在线的多用户、多系统的 研究不断深入,角色的概念逐渐形成,并逐步产生了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模型
2020/5/9
信息安全案例教程:技术与应用
17
4.4 访问控制
4.4.3 强制访问控制
3. 加强完整性的强制访问控制模型 Clark-Wilson模型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采用主体(Subject)/事务(Program)/客体(Object)三元素的组成 方式,主体要访问客体只能通过程序进行。
2020/5/9
信息安全案例教程:技术与应用
13
4.4 访问控制
4.4.3 强制访问控制
在一个系统中实现MAC机制,最主要的是要做到两条: 1)对系统中的每一个主体与客体,都要根据总体安全
策略与需求分配一个特殊的安全级别。该安全级别能 够反映该主体或客体的敏感等级和访问权限,并把它 以标签的形式和这个主体或客体紧密相连而无法分开。 这些安全属性是不能轻易改变的,它由管理部门(如安 全管理员)或由操作系统自动按照严格的规则来设置, 不像DAC那样可以由用户或他们的程序直接或间接修 改。
引用监视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引用监视器借助访问数据库控制主体到客体的每一 次访问,并将重要的安全事件记入审计文件中。访 问控制数据库包含有关主体访问客体访问模式的信 息。数据库是动态的,它会随着主体和客体的产生 或删除及其权限的改变而改变。
2020/5/9
信息安全案例教程:技术与应用
4
4.4 访问控制
安全级的集合形成一个满足偏序关系的格(Lattice),此 偏序关系称为支配(Dominate),通常用符号“>”表示, 它类似于“大于或等于”的含义。
对于任意两个安全级Si=(li, Ci)和Sj=(lj, Cj),若Si支配 Sj(Si>Sj),当且仅当li>lj,且Ci包含Cj。如果两个安全级 的范畴互不包含,则这两个安全级不可比。
2020/5/9
信息安全案例教程:技术与应用
规则2:不能向下写(No-Write-Down),也称为*特性。如果一 个客体的安全级支配主体的安全级,则主体可写客体,即主 体只能向上写,不能向下写。
2020/5/9
信息安全案例教程:技术与应用
16
4.4 访问控制
4.4.3 强制访问控制
3. 加强完整性的强制访问控制模型 Biba模型设计类似于BLP模型,不过使用完整性级别
人们可能更关注第2个问题,因此,现今大多数主流的 操作系统都把ACL作为主要的访问控制机制。这种机 制也可以扩展到分布式系统,ACL由文件服务器维护。
2020/5/9
信息安全案例教程:技术与应用
9
4.4 访问控制
4.4.2 自主访问控制
由客体的属主对自己的客体进行管理,由属主自己决 定是否将自己客体的访问权或部分访问权授予其他主 体,这种控制方式是自主的,我们把它称为自主访问 控制(DAC,Discretionary Access Control)。
7
4.4 访问控制
4.4.1 访问控制基本概念
3.基本的访问控制模型 (3)能力表 能力表保护机制实际上是按访问控制矩阵的 行实施对系统中客体的访问控制。每个主体 都有一张能力表,用于说明可以访问的客体 及其访问权限。
2020/5/9
信息安全案例教程:技术与应用
8
4.4 访问控制
4.4.1 访问控制基本概念
2020/5/9
信息安全案例教程:技术与应用
6
4.4 访问控制
4.4.1 访问控制基本概念
3.基本的访问控制模型 (2)访问控制表 访问控制表机制实际上是按访问控制矩阵的 列实施对系统中客体的访问控制。每个客体 都有一张ACL,用于说明可以访问该客体的 主体及其访问权限。
2020/5/9
信息安全案例教程:技术与应用
4.4 访问控制
用户认证解决的是:“你是谁?你是否 真的是你所声称的身份?”
访问控制技术解决的是“你能做什么? 你有什么样的权限?”。
2020/5/9
信息安全案例教程:技术与应用
1
4.4 访问控制
4.4.1 访问控制基本概念
基本目标都是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和合法用 户对系统资源的非法使用。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访问控制常以用户身份认 证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实施各种访问控制策略 来控制和规范合法用户在系统中的行为
与用户相比角色是相对稳定的。这里的角色就充当着 主体(用户)和客体之间的关系的桥梁
2020/5/9
信息安全案例教程:技术与应用
21
4.4 访问控制
4.4.4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角色由系统管理员定义,角色成员的增减也只能由系 统管理员来执行,即只有系统管理员有权定义和分配 角色。
用户与客体无直接联系,他只有通过角色才享有该角 色所对应的权限,从而访问相应的客体。
4.4 访问控制
4.4.3 强制访问控制
强制访问控制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是美国政府 和军方源于对信息保密性的要求以及防止特洛伊木马 之类的攻击而研发的。
MAC是一种基于安全级标签的访问控制方法,通过分 级的安全标签实现信息从下向上的单向流动,从而防 止高密级信息的泄露。
在MAC中,对于主体和客体,系统为每个实体指派一 个安全级,安全级由两部分组成:
而非信息安全级别来进行划分。Biba模型规定,信息 只能从高完整性的安全等级向低完整性的安全等级流 动,就是要防止低完整性的信息“污染”高完整性的 信息。
Biba模型只能够实现信息完整性中防止数据被未授权 用户修改这一要求。而对于保护数据不被授权用户越 权修改、维护数据的内部和外部一致性这两项数据完 整性要求却无法做到。
2020/5/9
信息安全案例教程:技术与应用
5
4.4 访问控制
4.4.1 访问控制基本概念
3.基本的访问控制模型 (1)访问控制矩阵(Access Control Matrix,ACM) 访问控制矩阵模型的基本思想就是将所有的 访问控制信息存储在一个矩阵中集中管理。 当前的访问控制模型一般都是在它的基础上 建立起来的。
这些策略和规范,被称为安全体系模型(或简 称为安全模型)。
2020/5/9
信息安全案例教程:技术与应用
2
4.4 访问控制
4.4.1 访问控制基本概念
1.访问控制的三要素
主体(Subject):访问操作的主动发起者,但不一 定是动作的执行者。
客体(Object):通常是指信息的载体或从其他主体 或客体接收信息的实体。
允许用户自主地转授访问权,这是系统不安全的隐患。 系统无法区分是用户合法的修改还是木马程序的非法修改; 无法防止木马程序利用共享客体或隐蔽信道传送信息。 无法解决因用户无意(如程序错误、某些误操作等)或不负
责任的操作而造成的敏感信息的泄漏问题。
2020/5/9
信息安全案例教程:技术与应用
11
两个问题构成了访问控制的基础:
1)对于给定主体,它能访问哪些客体以及如何访问? 2)对于给定客体,哪些主体能访问它以及如何访问?
对于第1个问题,使用能力表回答最为简单,只需要列 出与主体相关联的cap表中的元素即可。对于第2个问 题,使用访问控制表ACL回答最为简单,只需列出与 客体相关联的acl表中的元素即可。
1)保密级别(Classification,或叫做敏感级别或级别)。 2)范畴集(Categories)。
2020/5/9
信息安全案例教程:技术3 强制访问控制
安全级中包括一个保密级别,范畴集包含任意多个范 畴。安全级通常写作保密级别后随范畴集的形式。例 如:{机密:人事处,财务处,科技处}。
4.4.1 访问控制基本概念
在引用监视器思想的基础上,J.P.Anderson 定义了安全内核的概念。
安全内核是实现引用监视器概念的一种技术。 安全内核可以由硬件和介于硬件与操作系统之 间的一层软件组成。
安全内核的软件和硬件是可信的,处于安全边 界内,而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均处于安全边界 之外。这里讲的边界,是指与系统安全有关和 无关对象之间的一个想象的边界。
权限分离原则。将关键功能分为由两个或多个主体完成,防 止已授权用户进行未授权的修改。
要求具有审计能力(Auditing)。
2020/5/9
信息安全案例教程:技术与应用
18
4.4 访问控制
4.4.3 强制访问控制
3. 加强完整性的强制访问控制模型
Dion模型结合BLP模型中保护数据保密性的策略和 Biba模型中保护数据完整性的策略,模型中的每一个 客体和主体被赋予一个安全级别和完整性级别,安全 级别定义同BLP模型,完整性级别定义同Biba模型, 因此,可以有效地保护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RBAC与DAC的根本区别在于:用户不能自主地将访 问权限授给别的用户。
RBAC与MAC的区别在于:MAC是基于多级安全需求 的,而RBAC则不是。
2020/5/9
信息安全案例教程:技术与应用
22
4.4 访问控制
4.4.4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RBAC核心模型中包含了五个基本静态集合:用户集 (Users)、角色集(Roles)、对象集(Objects)、操作集 (Operators)和权限集(Perms),以及一个运行过程中动 态维护的集合——会话集(Sessions)
安全访问规则:用以确定一个主体是否对某个客体 拥有某种访问权力。
2020/5/9
信息安全案例教程:技术与应用
3
4.4 访问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