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一、导言设计(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

菊(追求高洁,隐世避俗的品性)

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

《桃花源记》

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有《陶渊明集》传世,本文亦出自此。因为好喝酒,又被称为酒圣陶渊明。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三、文体知识

(1)关于传记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有单称“传”的。传记可分两类:一类是史学传记,以翔实地记述人物或史实为主。史学传记一般由他人记述,如记述帝王生平的“本纪”,记述王公贵族或民族、国家历史的“列传”,按年月时序记载人物事迹的“年谱”,略记人物简历的“小传”,也有自我记述生平的,称“自传”。另一类是文学传记,文学传记以史实为根据,采用形象化方法,对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以及历史背景加以深刻描绘,组成情节,并加以适当联想和想象。

(2)关于“赞”

“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形式,缀于传文之末。《文心雕龙》说:“赞者,明也,助也。”据郑振铎先生的解释,传文中记事有未完备之处,在“赞”中补足,即所谓“助”之义;传文中褒贬之意没有说尽,在“赞”中说透,即所谓“明”之义。所以“赞”并非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如《五柳先生传》,就是利用“赞”这一体式,进一步解释五柳先生的精神和拓展文章的境界的。释题:“传”

四、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从传中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文章在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之后,便以一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接着作者便开始讲述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文末的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

五、字音

黔娄(qián lóu)嗜酒(shì)辄醉(zhã)

吝情(lìn)短褐(hâ)箪(dān)汲汲(jí)

俦(chóu)觞(shāng)欤(yū)晏如(yàn)

六.翻译课文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今义: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赞. 古: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夸奖,夸赞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此人,指五柳先生。 辈,同类。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心志 衔:含着 觞:酒杯 为动用法,为……感到快乐.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七、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

1.五柳先生三大爱好是指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好读书; 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娱。

平和、旷达的性格。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一位沉默

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归纳

一.古今异义:

1.每有会意

..

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

2.亲旧知其如此

旧,古:旧交,旧友

今:过去的,过时的

3.好读书,不求甚解

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

4.造饮辄尽

古:到,往

今:制造

5.或置酒而招之

古:有时;有的人

今:或者

6. 因以为号焉

古: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认为,作为/把,用

7.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

古: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今:夸奖,夸赞

8.颇示己志:

古:很今:略微

二.一词多义:

1.以:1、因以为号焉【介词,把、用】

2、以此自终【凭借或连词,不翻译】

2.之:1、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2、葛天氏之民欤【助词,的】

3.言:1、闲静少言【说,说话】

2、黔娄之妻有言【言语,话】

4.如:1、晏如也【......的样子】

2、亲旧知其如此【像】

5.许: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示约数,左右】

6.其:1、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句首语气词,表推测】

2、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7.志:1、以乐其志【志趣,志向】

2、处处志之【标记】

三.重点虚词

1 以因以为号焉 "用",助词

2 因因以为号焉表顺承,"就"

3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字表判断翻译成是

四.词类活用:

1.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2.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3.以乐其志:为动用法,为……感到快乐.

4.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五.文言虚词

1、因以为号焉(句末助词,无义)

2、无怀氏之民欤(的,助词)

3、不求甚解(很,副词)

4、箪瓢屡空(常常,副词)

5、曾不吝情去留

(竟,乃,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否定词连用)

六.相关成语

1.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2.超尘拔俗:形容人品超过一般,不同凡俗。

七、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⑴好读书,不求甚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