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淘”新政策下跨境电商发展路径探析——以福建省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淘”新政策下跨境电商发展路径探析——以福建省为例2016年3月,国家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4月份财政部等11个部门发布《关于公布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的公告》,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出口商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从4月8日开始实施新的跨境电商监管政策,这一系列举措简称为“海淘”新政策。
本次“海淘”新政策的实施对跨境电商形成巨大挑战,对海关监管也提出更高要求。对此,相关部门宣布延期一年实施部分监管政策,而11月份国家商务部也将“海淘”新政策过渡期调整至2017年底。
目前,跨境电商进口总体处于增速放缓阶段,未来跨境电商的政策趋向如何仍是未知数,并且一系列监管规范措施还将不断调整,以促进跨境电商平稳健康发展。
一、跨境电商中“海淘”发展现状
(一)“海淘”发展背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商品质量,而国内品牌频频出现质量问题,因此跨国网购这一新兴商业模式迅速崛起。同时,海淘也随之在国内升温,中国这个消费群体的需求范围从奶粉转向服装、化妆品、玩具、甚至医药用品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必需品。海淘是目前跨境电商交易的主要模式,传统的海淘是指消费者到境外旅游购买外国商品带回国内,而当前的海淘已经升级进化为消费者通
过各种渠道购买境外商品,然后网上支付货款,由海外购物网站进行国际快递发货,或者由转运公司代收货物再寄回国内,完成跨境商品交易。
(二)海淘的商业模式
随着“海淘”的兴起,其商业模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海淘”商业模式主要有以下几大类:第一类是游客自己旅游购物,以奢侈品、化妆品为主;第二类是水客香港代购;第三类是以淘宝全球购为代表的综合类电商旗下的海外购物频道,依托母体资源,它们往往商品种类齐全,资源广泛,但缺陷在于难以保证货源都是正品,卖家真假商品混合的现象时有发生;第四类是以天猫国际、洋码头为代表的境外零售商、商家、品牌商直接进行海外现货采购,通过直邮或保税区模式交到购买者手中;第五类是类似于蜜芽宝贝平台(主营母婴产品)自主进行货品备货、采购,通过邮政小包的方式寄送;第五类是海外代购模式,国内买家通过个人或机构在海外市场购买商品,然后通过邮寄、快递或者直接携带等方式,将商品送到卖家手里。
二、“海淘”新政策下福建省跨境电商现状分析
“海淘”新政策税改之前跨境电商入境物品按照行邮税征收进口关税(完税价格*进口税税率),进口关税税率的征收根据物品类别分为10%、20%、30%、50%。
税改之后实名用户跨境消费额度单次限值不超过两千元,年度限值不超过两万元,消费额在限制额度内增值税、消费税税率按70%征收,
而商品关税暂设为零,除了化妆品类按30%的消费税率征收消费税,其他物品消费税税率暂设为0,则商品征收税额=商品增值税*70%+商品消费税*70%=商品零售价格*增值税税率(17%)*70%+商品零售价格*消费税税率*70%;消费额超过限制额度的则按一般贸易物品进口情况征收关税。[1]商品纳税限值内纳税与原海淘对比,超限制则全额纳税,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总体来说对于小额购买的海淘消费者来说,海淘税额征收不是很大。对于大批量购买和追求品牌质量的消费者来对税收新政策的反应也不大,商品价格在能力可接受范围内,依然会选择海淘。鞋子、包、数码商品、保健品、日用家居等,税费将上浮;服饰、家纺、家电类产品消费额只要超过250元,则税额征收对比之前实则是下降的;对于热衷海淘化妆品的女性消费者单次消费额在100元至2000元之间相比之前的征收额度商品价格反而降低了。
(一)福建省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1.政策环境
跨境电商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并起到了催化行业发展内生性动力的作用,福建省政府高度重视跨境电商新兴行业的发展,陆续出台扶持政策助推跨境电商进一步的发展,进而构建行业特色生态圈,提升福建省跨境电商核心竞争力。
2.市场规模
自2015年4月21日福建省自贸区挂牌至2016年12月31日,福建
自贸试验区共新增内、外资企业户数和注册资本总额情况呈上升趋势(如下图所示)。截止2016年12月31日数据,新增企业总数为48 550家,同比增长146.71%,注册资本总额9 447.7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58.01%。
(二)“海淘”新政策下福建省跨境电商存在的问题
1.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消费者的观念和需求已经发生变化,物美价廉、安全放心、优质服务等成为消费过程中的核心需求,而跨境电商产品的质量问题则是影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体上看,福建省跨境电商商品质量呈现稳中有升趋势,但标签标识不合格现象居高不下。以平潭片区为例,2016年1月至10月检验检疫部门共检出不合格产品15批,货值63.66万美元,不合格批次同比2015年相比增长650%,批次不合格率为15%,比2015年同比增长10.9%,其中品质不合格检出率下降50%,标签不合格检出率上升450%。
2.物流服务单一化
跨境物流尚且不能匹配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环境适应。跨境电商物流企业规模相对还比较小、体系结构功能单一,整合全球服务资源或跨供应链运作的能力有限,缺少能将多种运输方式、进出口通关、仓储与跨境配送乃至跨境供应链管理等功能集成优化的能力,缺乏有效融合跨境电商物流、信息流、现金流业务的技术实力,存在价格高、速度慢、后期追踪难、便利性差等难题。物流成本高,运输及配送周
期长,退货换货物流是制约跨境交易的一大瓶颈。[2]
3.缺乏统化产业链
跨境电商进口产业链可以描述为:生产制造商通过在电商平台发布产品信息,消费者进行筛选购买结算,电商平台再选择国际仓储物流企业递送商品,然后经过出口国与进口国保税清关后,国内物流企业送到买家手中,如商品有问题,买家在电商平台上进行申请,供应商再提供售后退换货服务。
福建省跨境电商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分散在福州、平潭、厦门、泉州、漳州等地,“海淘”新政策刚刚实施时,95%的商品不符合新出台的海关通关要求,库存商品逐渐减少无法维持销售需求,电商平台只能陆续停售缺货商品,订单量严重下滑,不少企业纷纷陷入困境面临倒闭,对跨境电商企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4.人才储备匮乏
当前电商企业不断扩增,跨境电商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行业中电商从业人员以初级人才为主,缺乏精通对外贸易和电子商务运营双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但是,由于跨境电商产业的工作环节和业务层面更加综合广泛,能胜任跨境营销,熟悉行业各环节服务体验的中级(商务)人才尚且需要培养,而能够掌握跨境电商发展规律和前沿理论引领行业发展的高级(战略)人才更是屈指可数。因此,目前福建省跨境电商还处于摸索前行的阶段,缺乏精通产业服务链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也是制约电商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海淘”新政策下跨境电商发展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