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记金华的双龙洞》 完美版
人教版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11f74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20.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我的家乡在浙江金华,那里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双龙洞。
四月十八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双龙洞。
我们乘着小船进入洞口。
那个洞口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我和妈妈躺在船上,爸爸和船夫在外面拉绳子,小船慢慢地移动进洞。
我感到头顶上的山石似乎要压下来,吓得不敢抬头看。
幸好,一会儿就进了洞内。
洞内宽广而奇特,各种各样的石笋、石幔、石柱形态各异,像是天然的艺术品。
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条龙形的石钟乳,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它们蜿蜒盘旋在洞顶,栩栩如生,这就是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我们沿着石阶慢慢走,欣赏着洞内的奇景。
洞内还有清澈的地下河,河水凉爽宜人。
最后,我们从另一个洞口出来,结束了这次奇妙的旅程。
《记金华的双龙洞》赏析:这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游记作品,通过对双龙洞的详细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丽。
首先,作者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如“那个洞口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我感到头顶上的山石似乎要压下来,吓得不敢抬头看”,这些细节描绘出洞口的狭窄和进入洞内的惊险感受,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当时的紧张和惊奇。
其次,作者对洞内的景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如“各种各样的石笋、石幔、石柱形态各异,像是天然的艺术品”、“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条龙形的石钟乳,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它们蜿蜒盘旋在洞顶,栩栩如生”,这些形象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想象出洞内的奇异景象,同时也揭示了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最后,作者通过对整个旅程的叙述,展示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他的文字充满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惊叹,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热爱。
总的来说,《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优秀的游记作品,它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不仅能够让小学生了解和欣赏到自然景观的魅力,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057facd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9.png)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玩金华双龙洞的情形。
表达了作者叶圣陶酷爱祖国娟秀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乐趣。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浏览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旋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不管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很多。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好像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艳丽。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音调。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好像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集合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本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渐渐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好像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
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黝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导洞内的景物。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图文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b627eb6b4afe04a1b071def7.png)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图文讲解知识点一、生字词1.多音字曲qū曲折qǔ乐曲转zhuàn 转圈zhuǎn转弯2.近义词仿佛——似乎宽广——宽敞蜿蜒——曲折明艳——明丽观赏一一欣赏依据——根据3.反义词蜿蜒——笔直明艳——暗淡聚集——分散拥挤——松散宽广——狭窄昏暗——明亮4.词语解释盘曲:盘旋曲折。
明艳:明亮鲜艳。
气势: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力量和态势,本课指山高大宏伟的样子。
时而:有时候。
突兀:(山)高高耸立。
森郁:形容树木茂盛繁密。
蜿蜒:弯弯曲曲。
名目:事物的名称。
颜色各异:颜色很多,各不相同。
观赏:观看欣赏。
十来进:房屋分成几个庭院,每个庭院称为一进。
十来进就是从前到后十来个庭院连在一起。
变化多端:端,项目。
变化多样。
二、句子理解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这是一个比较句,拿满山开遍的映山红与盆栽的杜鹃花相比,比的结果是山上的映山红“有精神”。
“有精神”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借用,形容花的长势好。
盆栽的杜鹃花也是映山红,为什么比不过山上开的呢?山上的映山红根深叶茂,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
盆栽的人工培育娇嫩而不茁壮,比起山上的映山红就显得逊色了。
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这一段有两句话。
作者抓住溪流进行观察来具体描写很有意思。
因为水有源,既然溪流的水是从双龙洞里流出来的,作者的目的地就是双龙洞,因此“一路迎着溪流”,这既说明了溪流与洞有直接关系,也通过一个“迎”字点明了水流的方向与作者行进的方向刚好相反。
溪流声时时变换调子,写的是溪流,实际上说明了双龙洞周围的地势环境,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最后一句就点明了双龙洞的准确位置,同时也为作者开始参观双龙洞起了过渡作用。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能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四年级下语文第十七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四年级下语文第十七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7ef5be2b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e.png)
四年级下语文第十七课《记金华的双龙洞》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相关资料金华双龙洞距金华市区约8公里,坐落在海拔350-450多米的北山南坡,除底层的双龙洞之外,还有中层的冰壶洞和最高的朝真洞。
双龙洞分内、外两洞,内洞与外洞仅相隔5米,有一块巨大石屏相隔,仅留长10米,宽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
水道水面离地下河顶灰岩仅有0.30米左右的间隙,进内洞须仰卧小舟而入。
外洞高大明亮,洞高66余米,长、深各33余米,面积1200多平方米。
洞内陈放着一排排石桌、石椅,可容千人品茶避暑。
双龙洞位于双龙景区的中心,是整个景区的核心与象征。
双龙洞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
它海拔520米,由外洞、内洞及耳洞组成。
外洞宽敞,面积达1200平方米。
常年洞温为15摄氏度左右,冬暖夏凉,炎夏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之感。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品《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二、多音字转zhuàn 绕一转zhuǎn 转弯调diào 调子tiáo 调节三、词语杜鹃移动额角登陆石钟乳石笋气势聚集拥挤心情脚跟昏暗挤压宽广观赏浙江罗列窄小浓郁肩膀臀部变化多端源泉四、词语解释盘曲而上: 曲折环绕地向上走。
本文指公路在山中盘旋地绕着圈儿通向山上。
明艳:鲜艳明丽。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
气势:本文形容山高大雄伟的样子。
一团漆黑: 形容光线非常暗。
蜿蜒: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
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
五、教材解读: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游览的先后顺序2.“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排比。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15bc52b4daa58da0114ab1.png)
阅读第5段,感受作者过孔隙的经过,思考: 1.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时乘船水上游,
游法上有什么不同? 作者只能仰卧在船上,身子紧贴船底,由管
理处的工人把船拉进拉出。 2.作者心情上又有什么不同? 随着小船慢慢移动,光线越来越暗,作者的
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时而明,时而暗, 时而快,时而慢,好像在跟我们捉迷藏呢!
动物园里的小猴子,时而跳到假山上, 时而爬到树干上,时而向游人要吃的,时 而躺在那儿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太可爱了!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叶圣陶爷爷的脚 步前往金华的双龙洞,一路上欣赏着明 艳的春景,聆听着溪流欢快的调子,多 么惬意呀!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前行,一 睹双龙洞的风采!
·· 示例:天上的云朵千变万化,时而堆积 如山,时而薄若丝绸,时而像衣带飘飘的仙 女,时而像魁梧健壮的将军。
三、本文用两条线索串联起各部分内容,请 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游览的先后顺序:路上 →( 洞口)→ (外洞)→(孔隙)→(内洞)→ 出洞
泉水流经的路线:山下 ←( 洞口)← (外洞)←(内洞)← 深黑的石洞
洞内景物的描写,也是有顺序的,找 找看是哪些词。
•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 龙,一条青龙。
•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 是什么…… 这样写,文章的条理就清楚了。
拓展延伸
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 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双龙洞呢?请你 根据游览示意图,用小导游的语气,把 金华双龙洞的景色特点介绍给大家吧。
名称由来
介绍重点
奇
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
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深陷、动物以及宫
部编版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b9a6b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6.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赏析《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我的故乡在浙江金华,那里有一个名胜古迹——双龙洞。
四月十六日,我和朋友们一起去了双龙洞。
我们乘着小船进入洞口。
那个洞口很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拉绳子,船就进去了,出来时也是这样。
进了洞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石厅,高高的石顶上垂挂着许多钟乳石和石笋,形状各异,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大象,有的像莲花,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再往里走,就到了双龙洞的核心部分。
这里有两条巨大的石龙,一条仰头向上,一条低头向下,仿佛在守护着这个神秘的洞穴。
这两条石龙栩栩如生,令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双龙洞深处还有许多其他的奇观,比如“仙女散花”、“猴子捞月”等,每一个景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参观完双龙洞,我深深被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所震撼。
我想,这就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并保护好这些自然遗产。
赏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的一篇游记类课文,作者通过生动、细致的描绘,展现了双龙洞的独特风貌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作者的兴奋和惊奇。
作者对双龙洞的描述既有宏观的全景展示,又有微观的细节刻画,使得双龙洞的形象鲜明而立体。
在文章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静态的石头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
例如,将钟乳石和石笋比喻为狮子、大象和莲花,既形象又富有艺术感染力。
此外,课文还融入了一些民间传说和故事,如“仙女散花”、“猴子捞月”等,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和趣味性。
总的来说,《记金华的双龙洞》不仅是一篇描绘自然风光的优美散文,也是一篇启发人们珍爱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性文章。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学生们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还能增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之情。
《记金华的双龙洞》1
![《记金华的双龙洞》1](https://img.taocdn.com/s3/m/749d7ba5fab069dc51220157.png)
即使
《记金华的双龙洞》1
也
《记金华的双龙洞》1
奇 形状
大 石钟乳 颜色
黑 石笋
《记金华的双龙洞》1
《记金华的双龙洞》1 《记金华的双龙洞》1
《记金华的双龙洞》1 《记金华的双龙洞》1
《记金华的双龙洞》1 《记金华的双龙洞》1
《记金华的双龙洞》1 《记金华的双龙洞》1
反问 这奇妙的景色正是来自朦胧。
又浓又朦胧。
神秘
朦胧
珍惜
喜爱 A
西湖
敬亭山
西塞山
洞庭
杏花村
四年级语文 人教版
杜鹃 一栋 额角
森郁 臀部 登录
粉红色 盘曲 缓缓
各色 慢慢 高高
《记金华的双龙洞》1 《记金华的双龙洞》1
① ④ ② ③
《记金华的双龙洞》1 《记金华的双龙洞》1
欣赏
观赏
《记金华的双龙洞》1 《记金华的双龙洞》1
出现
呈现
பைடு நூலகம்
《记金华的双龙洞》1
怎样美的一幅画呢? 白云在天上散步,山清 水秀,鸟语花香,好像仙境一般,是这样美的一幅画!
近段时间,天气时而阴,时 而晴,时而冷,时而热,十分反常。
《记金华的双龙洞》1
《记金华的双龙洞》1
叶圣陶
孔隙 内洞 空间
浙江 外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1
《记金华的双龙洞》1 《记金华的双龙洞》1
《记金华的双龙洞》1 《记金华的双龙洞》1
《记金华的双龙洞》1 《记金华的双龙洞》1
《记金华的双龙洞》1
《记金华的双龙洞》语文教学PPT课件(4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语文教学PPT课件(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cbf86b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6.png)
路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
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拟人,表达了作者对映山红的喜爱之情。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 ,那儿一簇,很不少。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 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 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贴着船底了,才说 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一个“贴”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作者通过孔隙时 的姿态,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孔隙的“小”。
挤压”一词生动传神地说明了孔隙的窄小。
◇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 朝我挤压过来。
作者简介
叶圣陶 (1894—1988) 原名叶绍钧,字 秉臣,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 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 小说《倪焕之》。
整体感知
1. 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2. 说说作者游览的路线。
字词学习
zhè
浙江
tún
臀部
走近叶圣陶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著名作家、教育家,中国童话创作的拓荒 者,文化教育界的巨匠。1919年开始发表 小说、新诗、散文、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
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 说《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等。本文 节选自《小记十篇》中的《游了三个洞》。
字词学习
杜鹃
脚跟
登陆
qī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簇新(zú
•
c√ù)
漆黑(q√ī xī)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05de21f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0d.png)
【导语】《记⾦华的双龙洞》是⼀篇游记,记叙了作者叶圣陶游览⾦华双龙洞的情景。
表达了作者叶圣陶热爱祖国秀丽⼭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然的情趣。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记⾦华的双龙洞》课⽂原⽂ 4⽉14⽇,我在浙江⾦华,游北⼭的双龙洞。
出⾦华城⼤约五公⾥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
公路盘曲⽽上。
⼭上开满了映⼭红,⽆论花朵还是叶⼦,都⽐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丛,那⼉⼀簇,很不少。
⼭上沙⼟呈粉红⾊,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的⼭,各⾊的映⼭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明艳。
⼀路迎着溪流。
随着⼭势,溪流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
⼊⼭⼤约五公⾥就来到双龙洞⼝,那溪流就是从洞⾥出来的。
在洞⼝抬头望,⼭相当⾼,突兀森郁,很有⽓势。
洞⼝像桥洞似的,很宽。
⾛进去,仿佛到了个⼤会堂,周围是⽯壁,头上是⾼⾼的⽯顶,在那⾥聚集⼀千或是⼋百⼈开个会,⼀定不觉得拥挤。
泉⽔靠着洞⼝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壁下⽅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只⼩船进出。
怎样⼩的⼩船呢?两个⼈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是这样⼩的⼩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管理处的⼯⼈先进内洞,在⾥边拉绳⼦,船就进去,在外洞的⼯⼈拉另⼀头的绳⼦,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情独个⼉仰卧在⼩船⾥,⾃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声“⾏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的⼭⽯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点⼉,准会撞破额⾓,擦伤⿐⼦。
⼤约⾏了两三丈的⽔程吧,就登陆了。
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团漆⿊,什么都看不见。
⼯⼈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的⼀块地⽅,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
⼯⼈⾼⾼举起汽油灯,逐⼀指点洞内的景物。
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条黄龙,⼀条青龙。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73e57d83998fcc22bdd10d35.png)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原文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
公路盘曲而上。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课件 记金华的双龙洞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课件 记金华的双龙洞](https://img.taocdn.com/s3/m/a34ae9998bd63186bcebbce9.png)
1
•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看看作者 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路上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2019/9/9
2
•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看看作者 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
路上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2019/9/9
3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
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
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
了个大会堂,周围
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
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
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2019/9/9
4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 人并排仰卧,刚合适, 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 这样小的小船。
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
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Biblioteka 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
额角,擦伤鼻子。
2019/9/9
6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
在小船里,(自以为 )从后脑到肩背,
到臀(t ún)部,到脚跟,(没有一 处 )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
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
( 可是 )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
的描写。
3.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表达自
己的真实感受。
2019/9/9
21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 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 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
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 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2019/9/9
5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
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寿星捧仙桃
避水金针
小桥流水
擎天柱
五彩图
海龟探险
内洞
内洞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 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
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黑)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
颜色各异,即__使_不_比_做_什__么_,_也_很_值__得_观_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_得__内_洞_比_外_洞__大_得_多_(,奇)
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大)
作比较
三.总结提升:
同学们,作者在写这篇游记时,将见闻和感 受相结合,把各个景点的特点巧妙地呈现在 我们眼前,仿佛我们也身临其境。我们要学 习这种写作手法。
四.作业布置:
“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
你曾经到哪里旅游过?仿照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写。
再 见!
映山红
沙土 油桐
一片明艳
新绿
溪流
作者去双龙洞的路上,还听到了什么?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 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 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 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请找出这句话中的两对反义词。 宽——窄 急——缓
2、模仿造句:
孔隙 窄小
感受: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 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 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 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 擦伤鼻子。
窄矮 险
内洞
进了内洞,可就是别有洞 天了,同学们就慢慢观赏吧!
黄龙
青龙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 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石笋、石钟乳
彩云遮月
作者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映山红 油桐 沙土 新绿 溪流
映山红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 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油桐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 丛,那儿一簇,很不少。
或浓或淡的新绿
作者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 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一.我会写:
浙江 一簇 臀部 溪流 泰山
二.我会悟:
1.作者游览的顺序是什么? 2.在这篇游记中,哪个景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路上 → 洞口 → 外洞 → 孔隙 → 内洞 → 出洞
2.在这篇游记中,哪个景点给你留下的印象 最深?
路上风景
默读课文2、3自然段,边 读边想作者在路途中都看到 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找出 相关词句。
请用“时而…时而…时而……” 写个句子。
孔隙
自读课文第5自然段,看
看孔隙有什么特点?找出
有关词句,边读边想象画
面。
窄小
作者是怎样通过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来表现孔 隙窄小的呢?
见闻:
怎样小的小船呢?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 这样小的小船。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 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 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