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态水产养殖共38页文档
新时代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
近年来,以贻贝产业为主导,县先后获评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省级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等荣誉称号。“贻 贝”先后荣获“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中国贻贝之乡”及“农产品地理标志”四张国字号“金名牌 ”。
2022年,县被列为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县域综合类试点。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支持县走海 岛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工作方案的通知》,统筹各类扶持政策和资金,优先支持县探索海岛县高质量发 展共同富裕道路,指导开展国家级绿色渔业基地示范区建设,做特海水养殖业等项目,这为创建省级水产健康养殖 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迭代升级海上养殖未来牧场。在原海上养殖未来牧场应用建设的基础上进行迭代升级,利用5G、物联网、大 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技术,对全县4个主要养殖乡镇以及主要的养殖品种,包括贻贝、大黄鱼、
牡蛎、羊栖菜等养殖产业进行全面监管与服务,挖掘数据价值、构建渔业价值模型,助力渔业产业升级增量、 渔业监管扩面、养殖模式增效、品牌建设提质,全面提升渔业产业数字化水平。
(二)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充分发挥基层渔技职能作用。进一步提升基层渔业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渔业科技进村入户,建立稳定的水产 科技推广服务人才体系,壮大技术服务队伍,形成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对水产养殖企业 、合作社技术骨干、典型示范户及养殖大户开展养殖技术培训、质量安全管理培训,使从业人员熟练掌握渔业健康 养殖综合生产技能,提高生产管理能力和养殖技术水平。
2.严格执行水产行业规范标准。贯彻执行健康养殖管理措施,协助水产养殖企业、合作社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 情况的健康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安全管理控制措施;建立养殖生产、药物使用、产品销售三项记录,设置专用 药物、渔业饲料储存库,并有完善的入、出库管理制度和台账,禁止使用“三无”投入品;发布《贻贝养殖技术规范 》《养殖贻贝苗种质量标准》《海洋贻贝养殖用浮子》等标准,全面提升产业标准化。
水产健康生态养殖模式范文
健康养殖模式包括哪些方面?养殖模式是影响养殖效果和环境生态效益的技术关键。
养殖模式包括养殖品种选择、词养密度、投入产出水平以及畜牧养殖和其他生产方式的结合等诸多方面。
许多现行的动物养殖模式多从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出发,品种搭配不够合理,养殖生产方式单一,结果非但达不到所追求的高产高效,反而造成了自身养殖环境的恶化,影响了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同时还对自然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
可持续的健康养殖模式应当是品种选择合理,投人和产出水平适中,种植业、禽畜养殖业和加工业有机结合。
通过养殖系统内部的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达到对各种资源的最佳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在取得理想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最佳的环境生态效益,形成适合各种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文化、经济特点的健康养殖模式。
求一篇关于水产生态养殖外文一、什么是水产生态养殖养鱼的朋友都知道,我们养鱼的鱼塘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水面以上有阳光,空气;塘基上有陆生植物;水是有鱼、有各种水生植物、昆虫、蚤类、藻类、真菌、细菌、病毒、以及有机物和无机盐。
池底有淤泥,同样也生长得上述生物及有机物和无机盐。
它们之间存在着相养、相生、相帮、相克等极其复杂的关系,生态养殖就是合理利用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养、相帮、相克的关系,生产我们所需要的水产品。
合理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不管是从经济效益还是社全效益和环境效益,都能达到一个最好的结果,这就是生态养殖。
二、什么是绿色无公害水产品首先,养殖基地必须经过认证,其中最主要的是大气、土壤、水质必须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国家标准和《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农业部标准的要求;其次,必须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养殖,从苗种放养到饲料、肥料、渔药等一切投入品的使用,再到产品的捕捞、贮运、质检、包袋、上市的各个环节均需符合相关标准或规范的要求;第三,产品必须经过政府指定的权威质检机构的抽检、完全合格并颁证后方能进入市场销售。
【农业】水产养殖手册(共37页)
水产养殖概说内容提要:水产养殖概说,水产养殖设施及相应饲养管理技术和程序,常见水生动物疾病防治知识及用药市场。
第一节水产养殖基础知识一、水产养殖的范围及相应的品种1、海水养殖:将生活在海水中的鱼、虾、贝、藻用人工的设施,模仿他们的生存繁殖环境、人工育苗或采集野生苗种进行人工养殖的行业,为海水养殖行业。
计有以下主要类别:(1)贝类养殖:是海水养殖发展历史最长、技术最成熟的行业。
采用海洋伐架吊养、养殖区放苗增养殖;滩涂撒播养殖;网围养殖;陆上池养,缸养,养虾池养鱼池塘混养等方式。
养殖品种为双壳类,单壳类软体动物。
如:杂色蛤、西施舌、文蛤、乌贝、毛蛤、血蛤(瓦楞子)、扇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太平洋扇贝)、贻贝(海红、淡菜)、竹蛏、蛏、牡蛎(夏威夷牡蛎、太平洋牡蛎)、海螺、棘皮动物的海肠子、海胆(马粪海胆、紫海胆)、海星、海参(刺海参、茄参)鲍等。
其中海参、鲍属高价值水产、扇贝为海珍品干贝的原料。
(2)藻类养殖:海带,裙带藻、紫菜、枝角藻、螺旋藻养殖等,多采用陆上人工育苗,海上伐架养殖方式进行,也进行池塘养殖做水产饵料。
(3)养虾(甲壳类):中国对虾(东方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南美洲褐、兰、白对虾等品种是当前主要养殖品种,多采用土池、水泥池,浅海围网圈养,网箱深海养殖及放流增养殖等。
琵琶虾(虾姑爬虾鱼时鱼(日))灯笼虾、三疣梭子蟹、虎头蟹等或者育苗养殖、或者采野生苗养殖,幼蟹暂养殖育肥后出售,已形成较大的产业。
南方有海马、海龙养殖业兴起。
海蛰养殖属于国家行为,由相关单位育苗,放流增养,在休鱼期过后,凭采扑证收获(大连水产基地)。
(4)海水鱼类养殖:海水养殖最早是养河鲀(廷巴鱼、斑点、东方鲀、蓝星东方鲀等)出口日本、南韩、已有40多年的历史,近十年鲷科(真鲷、黑鲷、鲷)、马面鲀(剥皮狼、马驳鱼)、鲆科(大棱鲆)。
鲆:石斑鱼、大黄鱼、小黄鱼、石首鱼、比目鱼均有养殖。
几乎可有养殖的鱼类均属于吃食性鱼,小杂鱼虾、鱼粉是主要饲料原料。
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及名优.ppt
6、病害防治
原则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①保持网箱和网箱区清洁,使养殖鱼类在一个良好的生 态环境中生长。
②鱼种放养前要严格消毒。
③控制放养密度、投喂优质饲料。
④做好鱼病预防工作,加强鱼病防治方面管理,日常如 发现死鱼,及时捞除进行清理,以免重复感染。注意观 察,发现鱼病及时治疗,药物使用应符合NY5071的规 定,不使用违禁药物。
2、网箱设置: 抗风浪柔性圆柱形网箱,周长有50m、40m,
挂网深7-10m,有效养殖容积1000-2000m3左右, 网目长20-30mm。采用斜拉式铁锚固定在预定海 区,网箱间距 10-20m。网箱布局应与流向相适 应。 3、鱼种放养 品种:鲈鱼、黑鲪(黑头鱼)、六线鱼(黄
鱼)、真鲷、黑鲷、三文鱼等 放养密度:60~70尾/m3,
4、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是养好海参的关键 水位和水温的调节; 换水: 盐度: (2)投饵:
放养密度低,一般不需投饵 放养密度高,进行人工饵料的投喂 夏眠和5℃以下不投饵。 在5-23℃时投饵,日投饵量是刺参体重的5%-10%, 日投饵1次,时间在黄昏时进行。 (3)清除敌害:日本鲟、海盘车、虾虎鱼、海鲶类、猛 水蚤等。 杀灭药物主要是敌百虫,施药浓度为每立方水体2~3 克。
(ⅲ)发现有吸附在干露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上的刺参要及时使 其回到水中
5、收获
二、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
1、海区选择: 选择海区:水流畅通,水质良好,无污染源, 底 质:为泥砂质的较平坦海区, 水 深: 15-24m。 水 温:15-32℃, 盐 度:27~32‰, 透 明 度:1m以上, 溶 氧:5mg/L以上, p H :8.0~8.5, 流 速:0.3-0.8m/s, 浪 高:不超过7米。
健康生态水产养殖
理论依据:充分利用水域生态系生物多样性的层次、水平与组成, 通过养殖系统内部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达到对各种资源的最佳利用, 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以减轻水域养殖环境压力; 通过人工模拟构建符合养殖品种的生态学要求的养殖生态环境,严格监 控养殖投入品(饵、肥、药物等),生产出健康的水产养殖产品,以保 证人类食品安全;在取得理想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最佳 的环境生态效益,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放养密度较高的水体(如室内养殖、育苗池、室外养 殖池)通过利用有益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能力来净化水质, 使水体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在洁净含氧丰富的水体中 养殖水产品,保证养殖的水生动物(鱼、虾、蟹、贝)健康生 长,使之少得病甚至不得病。由于养殖水体不受污染或微受 污染,故不再因排放而污染或破坏周围水环境,使健康养殖 得以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水产品的需求。
具体而言,健康生态水产养殖的技术创新包括以下几 个部分。 (1)、物化技术创新 如机械设备、优良种质、配合饲料、鱼药及添加剂等。 (2)、生产技能、技巧、经验改进 如水处理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病害防治技术等。 (3)、软技术创新 组织管理方式、方法、措施、制度等。
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产量)大国,也是传统养殖模 式弊端的最大受害国。由于长期以来养殖基础设施差、基础 理论研究薄弱、养殖技术及管理水平较低、盲目追求短期效 益等原因,世界贸易壁垒的打破并未迅速给我国水产养殖业 带来春天,相反一度刺激了我国低水平水产养殖的急剧膨胀, 大量产品良莠不齐涌上市场,又在出口通道上遭遇绿色屏障; 与此同时,随着人们食品健康消费意识的提高,“避孕药养 鱼、激素滥用、色素添加投喂、药残”等风波或传闻,让国 人对许多养殖产品望而却步,不惜高价消费野生生物。给业 已“过剩”的养殖产品市场雪上加霜(普通淡水产品一度跌破 青菜价位),水产养殖业、野生资源的保护一并面临严峻危机。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初爆发性疾病冲击波唤醒了国人的健康 养殖意识,那么,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市场危机、诚信危 机无异于当头棒喝,使越来越多的人清醒地认识到发展健康 生态水产养殖是生产无公害水产品、绿色水产品的最佳模式, 是现代渔业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水产养殖业走出低谷的唯 一出路,是实现渔业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促进渔业 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论水产生态健康养殖
论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摘要】水产养殖户为取得更好效益、养殖密度也越来越高,疾病越来越多、危害程度有所提高;水产养殖户为降低经济损失,投入药物特别多。
乱投药物,由于药物造成水产养殖失败经常出现,水产品质量也因此下降、水环境被破坏。
追求养殖密度,使水体严重失衡、水环境恶化,疾病因而发生,加上药物的滥用,最终导致水产品品质下降,药物残留超标,引起市场拒收。
因此,生态养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
【关键词】生态健康养殖意义;生物制剂;规范用药;加强水质管理一、水产生态养殖概念(一)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的相关知识利用模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采取生态健康科学的养殖方式进行养殖,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生态养殖就是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使在同一环境下的生物中能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
(二)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的模式生态养殖首先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和计算各个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容量,确定水域对海水养殖的承受能力,确定最适的养殖容量以及合理布局。
二、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的意义及合理性1、是有助于环境的改善。
环境问题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重大问题,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现代水产养殖业的重要内容。
2、是有助于提高质量和效益。
生产健康安全的养殖产品,水产养殖除了在数量上满足市场的需求,还可以提高生态健康养殖采取科学的养殖方式,有效降低饲料、还是有助于养殖生产的显著标志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在质量上满足人们对食物质量标准。
三、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的几种方法(一)生物制剂在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的应用1.光合细菌:这是一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在厌氧、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普遍应用的有红假单胞菌,其特点是在菌体内含有具有光合色素,利用太阳光获得能量,但不产生氧气。
2.芽孢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是一类好气性细菌。
该菌无毒性,能分泌蛋白酶等多种酶类和抗生素。
水产高效健康养殖技术措施.pdf
水产养殖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想要提高养殖中水产品的质量、养殖效率及健康程度,相关单位要加强对水产养殖技术方面的培养,并对养殖需要的各类产品的质量加强管理和控制,同时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保证养殖户能够实现高效的养殖,以此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一、养殖水源 水源是水产养殖的基础条件,想要保证水产养殖的高效率,必须对水源的环境进行合理的控制,在选择水源的过程中,要严格的对其水质进行检验,将《GB11607》的标准要求作为水源选择的基础依据,保证选择养殖的水质健康清洁、适合养殖、无污染。
最好就是选择没有受到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污染的水源,同时还要充分的考虑到养殖中所需要的用水量,而且还要确保水源周围的取水条件是否便利,与此同时还要保证交通便利、能源充足,所选择的水源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
另外,选择水源之后要对养殖池塘设置给排水装置,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布局,保证进水和排水不会产生水源交叉感染的现象。
二、调控水质1.根据理化。
指标进行水质调节理化指标是养殖用水的基础要求,所以相关人员要对水质中的理化指标进行合理的控制,采取定期检测的方式对水质中的指标进行掌握,同时在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做到水质含量检测的全面性,要做到溶解氧、氨氮、pH值等方面的检测。
在进行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水产种类和溶解氧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水质中的溶解氧越高,水质中有害物质的作用越小,能够促进水产种类的成长,对饵料利用率的提高有着良好的帮助。
为此想要提高水产的效率,需要增加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可利用增氧机、增氧管道、增氧剂提高水质中的溶解氧含量。
就水质中的pH值而言,水质中pH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水产造成影响,所以为了保证水产的健康,需要对水质pH值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调整,使其能够符合水产生物的生长要求。
水产生物的成长需要觅食,水质中氨氮含量对生物的进食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水质中剩余饵料,会再转化成氨氮,导致水质中氨氮含量超过规定的标准不利于水产生物的摄食,所以相关人员要对饵料的投放量进行合理的控制。
完善水产健康养殖措施 保障水生态可持续发展
完善水产健康养殖措施保障水生态可持续发展【摘要】水产养殖在承担着满足人类对水产品需求的重要角色的也面临着水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保障水生态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强水产健康养殖技术研发,推进产业规范化管理,优化养殖业生态环境,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促进可持续发展。
完善水产健康养殖措施至关重要,只有如此,才能展望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保障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不懈努力,我们可以共同建设一个健康、和谐的水生态环境,实现水产养殖和水生态资源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水产养殖、健康养殖、水生态、可持续发展、技术研发、规范管理、生态环境优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可持续发展、完善措施、展望、保障。
1. 引言1.1 水产养殖的重要性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有着丰富的资源和市场需求。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水产养殖作为重要的补充方式,在稳定供应和提高水产品质量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产品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更是餐桌上的重要食材,对人们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产养殖业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
通过发展水产养殖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推动当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水产养殖业还可以促进农村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水产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水产品需求,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完善水产养殖技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实现水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2 水生态环境的挑战水生态环境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水质恶化、水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水生物资源减少等方面。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养殖业排放的废水、废料等污染物进入水体,导致水质受到污染,水中的氧气含量下降,水中富营养化现象严重。
水产健康养殖及标准化技术
O2
O2
O2
O2
O2
草
NH4-N
鱼
CH2O
CH2O
病害呈暴发性发生
病害呈暴发性发生
2010-2013江西草鱼出血病案例分析
2011
2012
2013
发病
未发病
发病
未发病
发病
未发病
案例数
19
5
11
5
2
12
免疫情况
21%使用率 60%使用率 54.6%使用率 60%使用率
未免疫
75%免疫
底泥厚度(cm) 31
23.6
34
24
61
21
水深(m)
1.55
体质变差
环 免疫力下 境 降、抗病 更 力下降。 差 时
环境
病原繁殖微 生物特性转 变、致病条 件形成。
体质
病原
病原入侵
环境与鱼体质和病原之间的关系
环
境
环境
恶
化
病 害
病
发
体质
病原
生
环境与鱼体质和病原之间的关系
生物屏障原理
所谓生物屏障,就是利用环境生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原理,抑制病原微生物暴发性 生长,达到生态和非特异免疫屏蔽的作用。
机时间有8h 平均4h
有8h
增氧机配备功 0.125 率(KW/亩)
0.16
0.103
0.148
水产健康养殖技术
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水产健康养殖技术一、主要水质指标对鱼类养殖的影响1、溶氧。
鱼是利用鳃呼吸的水生动物,通过呼吸水中溶解的氧提供生存和生长。
水中溶氧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入水,一般只占水中溶氧量的1%~3%;二是加注新水补充氧气;三是浮游植物(藻类)光合作用制造溶氧,这是水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占溶氧量的90%以上。
溶氧与鱼类生存、生长的关系极为密切,水体中溶氧高,可起到抑制和减轻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促进鱼类食欲、饲料利用率和生长发育。
如水中溶氧低,鱼类摄食、饲料利用率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水中溶氧低于2毫克/升,鱼的呼吸频率就会加快,能量消耗就会加大,长期处于低氧状态,鱼的生活机能将会减弱,行动迟缓,摄食不良,饲料利用率下降,生长受到抑制。
鱼类在水中溶氧低于1毫克/升,会引发浮头或翻塘死亡。
主要养殖鱼类要求水中溶氧量在4~5毫克/升以上,每天的最低值不能低于3毫克/升。
2、酸碱度(pH值)。
pH值能影响和改变水中胶体的带电状态,导致胶体对水中一些离子的吸收和释放。
pH值还影响水中氨和铵离子的平衡,使水质表现对鱼类不同的毒性。
pH值过高或过低,对鱼类都有直接的危害。
在pH值低于6.5的酸性水中,可使鱼类血液中的pH 值下降,削弱其载氧能力,造成生理缺氧症,引起鱼大批死亡。
pH值过高的水则腐蚀鱼的鳃组织,水中大量的铵(NH4)会转化成有毒的氨(NH3),产生毒害。
当pH值低于4或高于10.5时,鱼虾都不能生存。
养殖鱼类最适宜的pH值为7.5~8.5,即在微碱性的水中生长最为理想。
3、氨。
食用鱼饲养期间,水中营养盐类有效氮较高。
有效氮包括总铵(离子铵NH4+、非离子氨NH3)、亚硝酸盐、硝酸盐三部分。
非离子氨主要取决于水的pH值及水温。
水温越高,pH值高时,非离子氨含量高。
非离子氨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中毒死亡,其危害主要干扰渗透压调节系统,破坏鳃组织的粘膜层,降低血红素携带氧的能力。
对虾的健康生态养殖二
经验四
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 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THANK YOU
感谢观看
餐饮业
将成品对虾销售给餐饮业者,用于餐饮业的食材 。
3
网络销售
通过电商平台或自有网站进行对虾的销售,拓展 销售渠道。
价格与市场趋势
价格波动
对虾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市场需求、季节、产地等,存在一定的价格波动。
市场趋势
通过对市场趋势的分析,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指导养殖和销售策略分析
定期对养殖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
经验总结
总结养殖经验,不断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
04
疾病防控
疾病预防措施
养殖环境优化
保持养殖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和消毒养殖水体,减少病原体滋生 。
虾苗选择
选择健康无病的虾苗,避免从患病养殖场引进虾苗。
科学投喂
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量残饵污染水质,影响虾的免疫力。
成功案例介绍
案例一
某沿海地区养殖场采用生态养殖模式,通过建立多级生物净化装置和合理搭配养殖品种,成功实现了对虾的健康 生态养殖。
案例二
某养殖企业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建设太阳能发电站和风能发电站,为对虾养殖提供清洁能源,同时降低养殖成 本。
失败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养殖户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忽视了水质管理,导致水质恶化,对虾生长缓慢、病害频发,最终造成严 重损失。
池塘消毒与清洁
消毒措施
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采用生 石灰、漂白粉等消毒剂进行全 池泼洒,以杀灭病原菌和有害
生物。
清洁维护
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淤泥和有机物 ,保持水质的透明度和水色的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