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占位性病变ppt课件
合集下载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1)
![腹部常见病的超声诊断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0c9f09f95fbfc77da269b1b5.png)
肝内血管
肝静脉
肝分为LHV、MHV、RHV三支。 通过肝右V单独汇入FV,肝左V和肝 中V分别汇入下腔V,亦可在汇入前 先汇合成 ,然后汇入下腔V位于 隔肌下方约1cm处,称“第二肝门”。
门静脉
门静脉主要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 成,汇合处在胰颈背侧,由此形成主门脉。 门脉在十二指肠第二段的上部后方斜向右上,走 行于十二指肠韧带中,居胆总管和肝动脉之后, 至第一肝门处分成左右两支进行肝脏。门静脉 右支较短,约1.5cm左右,也分成两支,即前叶 支及后叶支。前叶支分右前上段支及右前下段 支。后叶支分为右后上段支和右后下段支。
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
坐位或半卧位:显示肝左、右膈顶部小病灶。 探头部位:
可分为(1)右肋下、(2)剑突下、(3)左肋下、 (4)右肋间四处。
右肋下位主要显示左内叶、尾状叶、右前叶、右后叶 及第一、二肝门。
剑突下位主要显示左内叶、尾状叶、左外叶的内侧部 及第二肝门。
左肋下位主要左外上段、左外下段及左叶的外侧角及 左下角。 右肋间位主要显示肝脏右前、右后叶各段及膈顶区。
肋缘下探头位向横膈方向(头端)倾斜,显示 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即“第二肝门”
一般不容易同时显示肝静脉左、中、右三支肝 V(LHV、MHV、RHV),但易显示LHV、MHV。 肝中静脉位于肝中裂内,为左肝和右肝的分界。
附加:
肝脏超声切面显像的大致分叶
肝叶名称声像标志和血管关系: 左叶和右叶肝中V分肝为右半肝和左半肝,
退、腹泻、便血、消瘦、乏力、发热、 低血糖症等。2、体征:小肝癌无任何 体征或仅表现肝硬化体征。
原发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声像图的五大特征: 膨胀性生长:癌组织受压变性,产生声晕。 多形性:可出现不同强度、不同形态的图形。 多变性:癌肿生长快,形态增大,内部回声 也可改变,呈低、等、强回声改变。 迅速生长:原发性肝癌生长迅速,在3厘米以 下生长级,其直径超过3厘米后程倍增。 常具肝硬化基础:80%病人有肝硬化,表现 为肝实质的现状、网状回声增强,肝静脉变 细、扭曲,及肝外静脉增宽以及脾大、腹水 等。
肝脏占位性病变演示文稿护理课件
![肝脏占位性病变演示文稿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bdfcb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6.png)
病情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
生活护理
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需求,如饮食、起居等,提 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和活动,促进康复。
特殊护理
特殊药物护理
对于需要使用特殊药物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熟悉药物的作 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性 。
肝脏占位性病变演示文稿护理 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肝脏占位性病变概述 •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护理 •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预防与保健 •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药物治疗与护理 • 出院指导与随访护理
01
肝脏占位性病变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肝脏占位性病变是指在肝脏内出现异常的肿块或病灶,这些肿块 或病灶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虑和困惑。同时,与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保持密切协作,确保患者得到
全面、专业的医疗服务。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1
02
03
04
心理疏导
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常常面临 巨大的心理压力,包括对疾病 的恐惧、对治疗的担忧等。护 理人员应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信 心。
隐私保护
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中 ,往往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泄露 。护理人员应尊重患者的隐私 权,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减 轻患者的担忧。
避免药物滥用
避免滥用药物和接触有毒物质 ,以免对肝脏造成损害,引发
肝脏占位性病变。
保健知识
了解疾病知识
了解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病因、症状、 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自 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确保患者的安全。
生活护理
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需求,如饮食、起居等,提 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和活动,促进康复。
特殊护理
特殊药物护理
对于需要使用特殊药物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熟悉药物的作 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确保药物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性 。
肝脏占位性病变演示文稿护理 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肝脏占位性病变概述 •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护理 •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预防与保健 •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药物治疗与护理 • 出院指导与随访护理
01
肝脏占位性病变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肝脏占位性病变是指在肝脏内出现异常的肿块或病灶,这些肿块 或病灶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虑和困惑。同时,与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保持密切协作,确保患者得到
全面、专业的医疗服务。
THANK YOU
感谢聆听
01
02
03
04
心理疏导
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常常面临 巨大的心理压力,包括对疾病 的恐惧、对治疗的担忧等。护 理人员应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信 心。
隐私保护
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中 ,往往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泄露 。护理人员应尊重患者的隐私 权,保护患者的个人信息,减 轻患者的担忧。
避免药物滥用
避免滥用药物和接触有毒物质 ,以免对肝脏造成损害,引发
肝脏占位性病变。
保健知识
了解疾病知识
了解肝脏占位性病变的病因、症状、 治疗方法等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自 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肝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课件
![肝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fd2a53bed5b9f3f80f1c3f.png)
C、恶性畸胎瘤
学习交流PPT
7
2)感染性疾病
肝结核 肝梅毒
3)寄生虫病
肝泡状棘球蚴病 肝肺吸虫病
4)其他
肝脂肪浸润(脂肪肝) 肝内钙化灶
肝结节病 肝孤立性坏死结节
学习交流PPT
8
2、肝囊性占位病变
1)囊肿
i)非寄生虫性肝囊肿
➢ 先天性 ➢ 创伤性 ➢ 炎症性(潴留性) ➢ 肿瘤性
▪ 囊腺瘤 ▪ 皮样囊肿 ▪ 囊性畸胎瘤
假阴性:20-30%
应进一步检测二线肝癌肿瘤标志物—— 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DCP)、岩藻
糖苷酶(AFU)、AKP、r-GT、LDH、铁蛋白…… 不要把AFP(一)的HCC与肝良性疾病相混淆
学习交流PPT
17
❖此外,肝癌
可有 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高血钙症、 高血脂症等特殊表现
也可有 凝血机制的障碍。
❖ 而肝良性疾病也可以具备一定特殊表现
如 :肝棘球蚴病 嗜酸性粒细胞↑ Casom试验和 Elasa试验(+)
肝脂肪浸润→血脂↑ 肝肺吸虫病 嗜酸性粒细胞↑
肺吸虫皮试(+) 肝硬化可出现 脾亢—全血细胞↓,凝血
机制障碍…… 等等
学习交流PPT
18
4、影像学诊断最为关键
病名
B超 CT
MR 肝A造影
原发性 肝癌
病程:肝癌短,进展快,转移癌发展较慢,良性占位更 慢,肝脓肿病程较短,肝硬化病程较长。
➢记住,有时候,鉴别诊断的钥匙在于一个重要的病史
学习交流PPT
11
2、系统全面的体检
1)一般情况 2)发热 3)黄疸 4)肝肿大 5)肝硬化征(见下表)
学习交流PPT
12
学习交流PPT
7
2)感染性疾病
肝结核 肝梅毒
3)寄生虫病
肝泡状棘球蚴病 肝肺吸虫病
4)其他
肝脂肪浸润(脂肪肝) 肝内钙化灶
肝结节病 肝孤立性坏死结节
学习交流PPT
8
2、肝囊性占位病变
1)囊肿
i)非寄生虫性肝囊肿
➢ 先天性 ➢ 创伤性 ➢ 炎症性(潴留性) ➢ 肿瘤性
▪ 囊腺瘤 ▪ 皮样囊肿 ▪ 囊性畸胎瘤
假阴性:20-30%
应进一步检测二线肝癌肿瘤标志物—— 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DCP)、岩藻
糖苷酶(AFU)、AKP、r-GT、LDH、铁蛋白…… 不要把AFP(一)的HCC与肝良性疾病相混淆
学习交流PPT
17
❖此外,肝癌
可有 低血糖症、红细胞增多症、高血钙症、 高血脂症等特殊表现
也可有 凝血机制的障碍。
❖ 而肝良性疾病也可以具备一定特殊表现
如 :肝棘球蚴病 嗜酸性粒细胞↑ Casom试验和 Elasa试验(+)
肝脂肪浸润→血脂↑ 肝肺吸虫病 嗜酸性粒细胞↑
肺吸虫皮试(+) 肝硬化可出现 脾亢—全血细胞↓,凝血
机制障碍…… 等等
学习交流PPT
18
4、影像学诊断最为关键
病名
B超 CT
MR 肝A造影
原发性 肝癌
病程:肝癌短,进展快,转移癌发展较慢,良性占位更 慢,肝脓肿病程较短,肝硬化病程较长。
➢记住,有时候,鉴别诊断的钥匙在于一个重要的病史
学习交流PPT
11
2、系统全面的体检
1)一般情况 2)发热 3)黄疸 4)肝肿大 5)肝硬化征(见下表)
学习交流PPT
12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89bfaa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f.png)
右纵沟:宽,前为胆囊窝,后为下腔V窝,前缘 斜向肝门,位于右叶与方叶之间。
左纵沟:窄,前为肝圆韧带,后为静脉韧带,分 别划清左叶与方叶和左叶与尾状叶的界限。
21
22
3 肝脏的分叶、分段 23
肝脏的分叶、分段 1954年法国的Couinand根据门静脉和肝静
脉分布对肝脏进行分叶、分段。 后经Bismuth修正得到认可,既符合外科
19
1.位置与外 形
右上腹,呈楔 形
新生儿肝脏较 大,占腹腔的 1/2以上
正常人肝上缘 与膈平高,下 缘不超过肋弓, 平静呼吸上下 移动2~3cm。
20
2.肝韧带裂与肝门肝裂
脏面上看,有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略呈“H”型, 将肝脏分为右叶、方叶、尾状叶和左叶
横沟为肝门,内有肝管、门静脉,肝固有动脉、 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称为肝门肝裂,前方为方叶, 后为尾状叶。
解剖实际,并被手术切除所证实。
24
二、肝脏生理 血运丰富,每分钟内肝动脉和门静脉供血
约1.5L 肝动脉占30%,门脉占70% 肝A为肝脏的营养血管,门脉为功能性血管。
25
26
27
28
29
30
生理功能 物质代谢:糖、蛋白、脂肪的分解、合成
酶的合成与分泌(GOT、GPT)谷丙、谷草 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的产生
15
(一)检查前准备 (二)常用扫描序列: 1T用.R长(自T重旋R复,回时较波间长序)T列E,(。短SET)E((回spi波n 时E )间),T1采用T2短采 2.短自转时间反转恢原序列(STIR) 脂肪抑
制,抑制皮下脂肪,腹膜后脂肪信号。 3.梯度回波(GRE),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
TR、TE时间短,成像时间可为十几秒数+秒,采 集时病人屏气,可减少呼吸运动伪影。
左纵沟:窄,前为肝圆韧带,后为静脉韧带,分 别划清左叶与方叶和左叶与尾状叶的界限。
21
22
3 肝脏的分叶、分段 23
肝脏的分叶、分段 1954年法国的Couinand根据门静脉和肝静
脉分布对肝脏进行分叶、分段。 后经Bismuth修正得到认可,既符合外科
19
1.位置与外 形
右上腹,呈楔 形
新生儿肝脏较 大,占腹腔的 1/2以上
正常人肝上缘 与膈平高,下 缘不超过肋弓, 平静呼吸上下 移动2~3cm。
20
2.肝韧带裂与肝门肝裂
脏面上看,有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略呈“H”型, 将肝脏分为右叶、方叶、尾状叶和左叶
横沟为肝门,内有肝管、门静脉,肝固有动脉、 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称为肝门肝裂,前方为方叶, 后为尾状叶。
解剖实际,并被手术切除所证实。
24
二、肝脏生理 血运丰富,每分钟内肝动脉和门静脉供血
约1.5L 肝动脉占30%,门脉占70% 肝A为肝脏的营养血管,门脉为功能性血管。
25
26
27
28
29
30
生理功能 物质代谢:糖、蛋白、脂肪的分解、合成
酶的合成与分泌(GOT、GPT)谷丙、谷草 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的产生
15
(一)检查前准备 (二)常用扫描序列: 1T用.R长(自T重旋R复,回时较波间长序)T列E,(。短SET)E((回spi波n 时E )间),T1采用T2短采 2.短自转时间反转恢原序列(STIR) 脂肪抑
制,抑制皮下脂肪,腹膜后脂肪信号。 3.梯度回波(GRE),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
TR、TE时间短,成像时间可为十几秒数+秒,采 集时病人屏气,可减少呼吸运动伪影。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a357a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c.png)
肝脏肿瘤与转移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
通常在影像学上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 度占位,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增 强扫描时强化不均匀。
转移性肿瘤
通常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的 低密度或等密度占位,边界相对清晰, 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增强扫描时强化 相对均匀或不均匀。
05
肝脏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肝癌的治疗方法
肝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肝实质内 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时 呈均匀强化;肝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 包括肝实质内巨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 不清,密度不均匀,可伴有出血、坏死等; 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肝实质内 不规则形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可
伴有钙化、坏死等。
04
肝脏肿瘤的分类
总结词
肝脏肿瘤主要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其 中最常见的是肝癌。
详细描述
肝脏良性肿瘤主要包括海绵状血管瘤、局灶 性结节性增生、肝腺瘤等,这些肿瘤通常生 长缓慢,不会发生转移,预后较好。而肝脏 恶性肿瘤则以肝癌为主,肝癌可以分为原发 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其中原发性肝癌是指 发生在肝脏本身的恶性肿瘤,而转移性肝癌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目录
• 肝脏肿瘤概述 •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 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 • 肝脏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01
肝脏肿瘤概述
肝脏肿瘤的定义
总结词
肝脏肿瘤是指发生在肝脏部位的肿瘤病变,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
详细描述
肝脏肿瘤通常是指发生在肝脏部位的肿瘤病变,这些肿瘤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遗传、慢性肝炎、肝硬化、 长期酗酒等。根据其性质,肝脏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不同类型的肿瘤在病理学、生物学行为、治疗和 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
肝占位鉴别ppt课件
![肝占位鉴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53a35bbceb19e8b9f6ba66.png)
诊断要点
• 肝外原发癌病史或证据 • 无肝炎、肝硬化 • AFP(-),CEA、CA19-9 (+) (消化道来源) • 影像学表现:病灶散在、多发
– B超:多发、类圆形、低回声 – 彩超:周边少许彩色血流 – CT:周边少许强化、“ 牛眼征”
三、肝海绵状血管瘤
最常见良性实质肿瘤(2/3以上) 病因不明,可能为血管发育异常 女性多见 多为体检发现 部分伴肝区隐痛不适 不会恶变,罕见破裂
肝癌诊断要点
病史:肝炎、肝硬化 实验室: HBV (+)、 AFP (+) 影像学:
超声:低回声不均、晕圈、动脉血流、高阻力系数 CT: 动态增强快进快出 MRI: T1低、T2高,动态增强快进快出 PMT: 阳性 造影:肿瘤血管、染色、造影剂湖、动脉扭曲移位
胆管细胞癌
占原发性肝癌的10% 病因不明 可能与肝内胆管结石,血吸虫等有关 无肝炎肝硬化病史,HBsAg阴性 AFP阴性,部分CA19-9,CEA阳性
诊断鉴别要点
• 掌握各种肿瘤(病变)特征 • 多种检查联合应用 • 病史+血清指标+影像 • 90%以上可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
• 恶性肿瘤:积极治疗(手术等) • 不能除外恶性:积极治疗(手术等) • 良性肿瘤(病变): 1. 肝腺瘤:手术
2. 其它:大于5cm、有症状、强烈要求--手术 小于5cm、无症状--暂不治疗、定期复查
CT检查: •平扫:低密度,部分钙化,边界不清 •增强:动脉相强化不明显,静脉或延迟相强化 •常伴病灶或周围胆管扩张 •常伴肝门淋巴结重大 •无肝硬化征象
二、继发性肝癌
其他部位肿瘤转移到肝脏 最常见肿瘤转移部位(双重血供) 西方国家发病率高(原发肝癌20倍) 国内两者相仿 总体预后差;技术进步,疗效提高 大肠癌肝转移术后5年率20-40%
肝功能异常解析PPT课件
![肝功能异常解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d92b2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12.png)
接种相应疫苗。
避免与肝炎患者接触,特别是血 液和体液,以降低感染风险。
注意药物使用
药物是导致肝功能异 常的常见原因之一, 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 特别注意。
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 如出现肝损伤症状应 及时就医。
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 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 更换药物。
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导致肝功 能异常,因此控制自身免疫性 疾病对于预防肝功能异常至关 重要。
定义和概述
定义
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肝脏代谢、排泄、解毒等功能出现障碍。
概述
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承担着多种生理功能,如蛋白质合成、糖代谢、脂肪代谢、解毒等。当肝脏受到 损伤时,其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肝功能异常可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黄疸、腹水 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对于肝脏炎症引起的肝功能异常,可 以使用抗炎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的抗 炎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等。
抗病毒药物
针对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功能异常, 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常见 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拉米夫定 等。
支持性治疗
休息与饮食
肝功能异常患者应充分休息,避 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应控制脂肪 摄入,以低脂、高蛋白、高维生
生化检查
总结词
生化检查是通过检测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化学物质来评估肝脏功能的检查方法。
详细描述
生化检查主要包括肝功能检查和免疫学检查。肝功能检查可以检测肝脏分泌的胆 汁酸、胆红素等物质的代谢情况,从而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免疫学检查则用于 检测肝脏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以评估肝脏的免疫状态。
影像学检查
睡眠障碍
肝脏功能异常影响荷尔蒙代谢 ,引发睡眠障碍。
避免与肝炎患者接触,特别是血 液和体液,以降低感染风险。
注意药物使用
药物是导致肝功能异 常的常见原因之一, 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 特别注意。
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 如出现肝损伤症状应 及时就医。
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 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 更换药物。
控制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导致肝功 能异常,因此控制自身免疫性 疾病对于预防肝功能异常至关 重要。
定义和概述
定义
肝功能异常是指肝脏功能受损,导致肝脏代谢、排泄、解毒等功能出现障碍。
概述
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承担着多种生理功能,如蛋白质合成、糖代谢、脂肪代谢、解毒等。当肝脏受到 损伤时,其功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肝功能异常可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黄疸、腹水 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对于肝脏炎症引起的肝功能异常,可 以使用抗炎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的抗 炎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等。
抗病毒药物
针对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功能异常, 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常见 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拉米夫定 等。
支持性治疗
休息与饮食
肝功能异常患者应充分休息,避 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应控制脂肪 摄入,以低脂、高蛋白、高维生
生化检查
总结词
生化检查是通过检测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化学物质来评估肝脏功能的检查方法。
详细描述
生化检查主要包括肝功能检查和免疫学检查。肝功能检查可以检测肝脏分泌的胆 汁酸、胆红素等物质的代谢情况,从而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免疫学检查则用于 检测肝脏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以评估肝脏的免疫状态。
影像学检查
睡眠障碍
肝脏功能异常影响荷尔蒙代谢 ,引发睡眠障碍。
病理学肝硬化肝癌PPT课件
![病理学肝硬化肝癌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6d1371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a.png)
肝硬化的预防措施
慢性肝炎是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慢性肝炎的病情发展可以有效预防肝癌。
控制慢性肝炎
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肝癌的风险,戒酒可以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戒酒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全谷类和蛋白质来源,避免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
健康饮食
肥胖会增加肝癌的风险,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病理学肝硬化肝癌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病理学基础 临床表现与诊断 治疗方案与预后 预防与保健 病例分析
01
病理学基础
肝硬化时,肝细胞受到持续损伤,导致肝细胞坏死。
肝细胞坏死
纤维组织增生
假小叶形成
为了修复损伤,肝脏会分泌大量纤维组织,导致肝脏质地变硬。
肝细胞坏死后,纤维组织增生将残存的肝细胞包裹形成假小叶,进一步导致肝脏结构紊乱。
通过肝功能检查,了解肝脏的储备功能和受损程度,评估患者的预后。
肝功能评估
根据肝癌的大小、数量、扩散程度等因素,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肿瘤分期
肝硬化和肝癌常伴随一系列并发症,如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也会影响预后。
并发症情况
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等也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和预后评估。
肝硬化与肝癌关联病例分析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疼痛、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早期症状不明显
包括右上腹肿块、肝大、黄疸、腹腔积液等体征,以及恶病质表现。
中晚期症状
肝癌的临床表现
通过检测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评估肝脏功能状态。
肝脏肿瘤PPT课件
![肝脏肿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d5036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0.png)
患者女,82岁, 右上腹疼痛月余
右肝后段巨大占 位,混杂密度, 其内见脂、脂肪 密度灶。增强后 见血管样强化, 非常明显,考虑 肝错构瘤
肝孤立性坏死结节
❖ 罕见,发病年龄为50~70岁,男性多于女性,一般 无临床症状;病因不清,可能为血管病变、感染或 免疫反应等造成肝组织凝固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 包裹所致
❖ 病灶生长快,恶性度高,边缘不规则,无明确包膜, 易侵犯周围组织,发生肝内播散、肝外转移和腹膜 种植等
❖ 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
❖ 一般生长迅速,体积较大,边界不清,无包 膜,可累及肝被膜及周围组织。其囊变或坏 死区域较肝细胞肝癌多,可表现为类似肝细 胞癌的强化方式,也可于动脉期及静脉期均 表现为相对低密度。可出现门脉癌栓
❖ 影像学表现与卵巢和胰腺的囊腺类肿瘤相似
❖ 囊腺瘤:表现为多房性囊性病变,囊壁及囊 内分隔薄厚均匀、光整,可有钙化,各房腔 之间的CT值可因囊液成分有较大差异
❖ 囊腺癌:病变较大,可为单房,囊壁及分隔 薄厚不均,常可见瘤结节,常合并腹水及腹 膜转移;增强囊壁、间隔及瘤结节可见明显 强化,钙化则粗大、不规则
❖ 少见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肝细胞腺瘤、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肝 孤立性坏死结节等
肝脏少见恶性肿瘤
肝肉瘤
❖ 亦称为恶性间叶细胞瘤、胚胎性肉瘤,好发 年龄3~37岁,在小儿肝脏肿瘤中居第3位。 肿瘤体积较大,直径10~25 cm,多单发, 分界清,部分可见假包膜形成
❖ 病变大体虽多为实性肿物(83%),但由于 肿瘤内含大量黏液基质成分,因而在CT上主 要呈囊性表现,多数有出血、坏死,少数可 有钙化,病情进展快,转移发生早
❖ 磁共振成像(MRI)的T2WI序列表现相对特 异,较易获得明确诊断,而CT表现可不典型, 有时须与转移瘤相鉴别
肝脏的CT影像诊断最全版ppt课件
![肝脏的CT影像诊断最全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2c809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e.png)
❖病理
❖ 肝细胞弥漫变性 坏死 ❖ 纤维组织增生 ❖ 肝细胞结节再生 ❖ 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被改建 ❖ 肝变形、变硬 ❖ 门静脉高压 ❖ 肝功能损害
肝硬化- 病理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 临床与病理 ❖ 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在原发病基础上多出现肝大,
高血脂症。 ❖ 根据脂肪浸润程度和范围,脂肪肝分为弥漫性和
局灶性脂肪肝。 ❖ 大体病理可见肝大,肝脂肪含量可高达40%-50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肝脏密度异常:
❖ 肝内胆管积气 最常见原因为外科术后 ❖ 门脉积气 常见肠系膜坏死,小儿坏死性小肠; ❖ 肝实质积气 产气杆菌引起的肝脓肿 ❖ 弥漫性肝密度增高 原发或继发性血色素沉着症; ❖ 肝内局限性钙化
肝硬化-CT表现
❖ 早期肝硬化患者CT表现可为正常或增大。 ❖ 中晚期表现为: ❖ ①肝缩小,全肝萎缩; ❖ ②肝轮廓呈结节状凹凸不平; ❖ ③肝叶比例失常,常是尾叶与左叶较大而右叶较小; ❖ ④肝门及肝裂增宽; ❖ ⑤脾增大; ❖ ⑥可伴有腹水。
❖ 肝细胞弥漫变性 坏死 ❖ 纤维组织增生 ❖ 肝细胞结节再生 ❖ 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被改建 ❖ 肝变形、变硬 ❖ 门静脉高压 ❖ 肝功能损害
肝硬化- 病理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 临床与病理 ❖ 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在原发病基础上多出现肝大,
高血脂症。 ❖ 根据脂肪浸润程度和范围,脂肪肝分为弥漫性和
局灶性脂肪肝。 ❖ 大体病理可见肝大,肝脂肪含量可高达40%-50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肝脏密度异常:
❖ 肝内胆管积气 最常见原因为外科术后 ❖ 门脉积气 常见肠系膜坏死,小儿坏死性小肠; ❖ 肝实质积气 产气杆菌引起的肝脓肿 ❖ 弥漫性肝密度增高 原发或继发性血色素沉着症; ❖ 肝内局限性钙化
肝硬化-CT表现
❖ 早期肝硬化患者CT表现可为正常或增大。 ❖ 中晚期表现为: ❖ ①肝缩小,全肝萎缩; ❖ ②肝轮廓呈结节状凹凸不平; ❖ ③肝叶比例失常,常是尾叶与左叶较大而右叶较小; ❖ ④肝门及肝裂增宽; ❖ ⑤脾增大; ❖ ⑥可伴有腹水。
肝脏疾病课件
![肝脏疾病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118116bb68a98270fefa0f.png)
• B---10018579
七、肝硬化
•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慢性进行性疾病,是 肝脏受多种因素引起弥漫性损害,使肝 细胞变性、坏死、随后出现肝细胞结节 状再生及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正常 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的破坏和重建, 形成肝硬化。
超声特点
• 肝脏失去正常形态,早期正常或增大,晚期缩 小。 • 肝表面(包膜 )早期改变不大,中晚期表面呈 波纹状或锯齿状。坏死性及大结节肝硬化可引 起肝表面显著凹凸不平。 • 内部回声弥漫性增强、增粗分布不均,重者呈 网格样改变。 • 肝静脉分布失常,内径变细或粗细不均,走向 僵直,门静脉主干扩张>=1.3cm。 • 脾脏肿大。 • 胆囊壁呈双边征(低蛋白致胆囊壁水肿)。 • 腹水。
肝硬化后肝包膜增厚性改变
• B---100018587
肝硬化
肝硬化合并胆囊壁改变
肝硬化合并脾大、腹水
九、脂肪肝
• 肝脏普遍增大,包膜光滑。 • 肝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肝深部组织回 声衰减。 • 肝内血管显示不清。 • 非均质性脂肪肝呈节段分布。
¬ ¾ Ö ·¸ Î £ º Ç á ¡ ¢ Ö Ð ¡ ¢ Ö Ø ¶ È
• 肝海绵状血管瘤 • 肝毛细血管瘤
(二)肝毛细血管瘤
• 肝脏形态正常,病变区见一圆形、椭圆 形或不规则的强回声团块,与肝组织界 线清。
ª ¹ Ñ Ü Á ö
32
18
Î Ñ ¸ ª Ü ¹ Á ö £ º ¸ ß » Ø É ù ± ß ½ ç £ ¬ Ö Ð Ñ ë Ó Ð · Ö ¸ ô
33
Î Á ¸ ö Ñ ù ½ á ½ Ú
36
B--1006115 ¶¶¶ ¶ 72 ê ¶
¶¶¶¶¶¶¶¶¶° ¶
Î Ï ¸ ¸ ° û ¸ Î ° ©
肝脏疾病课件ppt课件
![肝脏疾病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d50159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1.png)
巨大的再生能力
正常肝脏可行肝三叶切除。在临床实践 中,肝切除时阻断肝血流一般不超过20-30 分钟,最好限制在10分钟之内。肝脏对缺氧 非常敏感。缺氧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
第三节 肝脓肿
Liver abscess
常见的肝脓肿有:
大肠肝菌
➢ 细菌性肝脓肿(临床多见) 金黄色葡萄球菌
➢ 阿米巴性肝脓肿
方法: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行套管针穿刺置 管闭式引流术
2、切开引流
适应症: (1)经抗阿米巴治疗及穿刺吸脓,脓肿未见缩小,高 热不退者 (2)脓肿伴细菌感染,经综合治疗不能控制者 (3)脓肿已破入胸腹腔或邻近器官 (4)脓肿位于左外叶,有破入心包危险者
第四节 肝良性肿瘤
肝血管瘤 肝腺瘤
肝血管瘤治疗
2、手术治疗
(1)脓肿切开引流术
适应症:
① 较大脓肿,有穿破危险,或已穿破胸腔 或腹腔 ② 胆源性肝脓肿 ③ 位于左外叶肝脓肿穿刺易污染腹腔 ④ 慢性脓肿
手术途径:
• 经腹腔切开引流:注意妥善隔离保护腹 腔和周围脏器,避免脓液污染,安置多 孔橡胶管引流
• 经腹膜外切开引流:适用于肝右叶后侧 脓肿。腹膜外用手指钝性分离至脓腔, 行切开引流
体检:
1. 肝肿大 中晚期最常见体征 2. 黄疸 多见于弥漫型或胆管 细胞癌 3. 腹水 呈草黄色或血性
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癌出现典型症状诊断不困难,但多 失去治疗机会,或疗效不佳。
文献报道肝癌术后1、3、5年生存率
≤5cm分别为89.9%,85%,79.8% >5cm则为62.5%,42.6%,27.5%。
➢ Ⅰ或Ⅷ段的大肝癌或巨大肝癌 ➢ 肝门部有淋巴结转移者,连同淋巴结清扫;难以清扫
者,术后行放疗 ➢ 周围脏器受侵犯,连同受侵脏器一并切除。远处脏器
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PPT课件
![肝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db4c6126fff705cd170aac.png)
• 检出率高:1cm肝囊肿与肝血管瘤
17
磁共振成像(二)
• 原发性肝癌:
– T1权重像为低信号、高信号、混杂信号 – T2权重像为不同程度的增强,信号强度不均
匀,假包膜环 – 病灶内的血管结构:动脉、静脉主要分支分
散、短少、缺如,血管轮廓模糊、不规则
18
磁共振成像(三)
• 区别肝硬化再生结节与肝癌病灶 • 鉴别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高信号
5
肝功能试验
• 常用:ALT、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KP)、 转肽酶(γ-GT)、甲胎蛋白(AFP)
• AKP、γ-GT明显增高:65%~70%的原发性 肝癌
• AKP同功酶Ⅰ、γ-GT同功酶Ⅱ在原发性肝 癌特异性较高
6
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 对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仍属最 高
• 与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 • 与肝癌的大小有关 • 具有动态变化性:持续低浓度、 先低后
检查目的与要求不明确 片面强调经济效益 多不做Topo片 扫描层距过大 口服或静脉注射造影剂时机把握不当 忽略肝脏和肝脏以外的情况 检查者和阅片者技术水平有限
13
肝核素显像
• 肝胶体显像 • 肝血流血池显像 • 肝癌阳性显像及 • 肝癌放射性免疫显像 • 检出率较低,直径2cm
14
B超、CT和肝核素显像检出率 的比较(直径3cm)
高、马鞍型 • 应警惕肝病活动的同时存在早期肝癌
7
AFP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
•AFP500g/l,持续4周; •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 •AFP在200g/l以上中等水平,持续8周。
8
超声检查(一)
• 最常用的方法 • 检出病变:1cm;3~5cm检出率达100%
17
磁共振成像(二)
• 原发性肝癌:
– T1权重像为低信号、高信号、混杂信号 – T2权重像为不同程度的增强,信号强度不均
匀,假包膜环 – 病灶内的血管结构:动脉、静脉主要分支分
散、短少、缺如,血管轮廓模糊、不规则
18
磁共振成像(三)
• 区别肝硬化再生结节与肝癌病灶 • 鉴别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高信号
5
肝功能试验
• 常用:ALT、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KP)、 转肽酶(γ-GT)、甲胎蛋白(AFP)
• AKP、γ-GT明显增高:65%~70%的原发性 肝癌
• AKP同功酶Ⅰ、γ-GT同功酶Ⅱ在原发性肝 癌特异性较高
6
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 对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仍属最 高
• 与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 • 与肝癌的大小有关 • 具有动态变化性:持续低浓度、 先低后
检查目的与要求不明确 片面强调经济效益 多不做Topo片 扫描层距过大 口服或静脉注射造影剂时机把握不当 忽略肝脏和肝脏以外的情况 检查者和阅片者技术水平有限
13
肝核素显像
• 肝胶体显像 • 肝血流血池显像 • 肝癌阳性显像及 • 肝癌放射性免疫显像 • 检出率较低,直径2cm
14
B超、CT和肝核素显像检出率 的比较(直径3cm)
高、马鞍型 • 应警惕肝病活动的同时存在早期肝癌
7
AFP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
•AFP500g/l,持续4周; •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 •AFP在200g/l以上中等水平,持续8周。
8
超声检查(一)
• 最常用的方法 • 检出病变:1cm;3~5cm检出率达100%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PPT课件
![肝脏疾病超声诊断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5e6d80bcd126fff6050b76.png)
2、常用切面
• 1)、右肋缘下斜断面
探头置于右肋缘下沿肋缘向左上方滑动扫查, 直至胸骨下端。此切面显示第一肝门及第二肝门 结构。
• 2)、右肋间切面
探头从右侧第四或第五肋间开始,从上而下逐 肋间进行探查,可观察到门脉主干及右叶分支, 肝静脉短轴。
• 3)、肝脏的纵段面
探头置于剑突下纵切能获得肝-腹 主动脉的纵段图,可以显示腹主动脉 的长轴,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的 分支,以及肝、胃、胰等结构。
显变化。
(二) 多囊肝
为一种先天性肝脏多囊疾病,有家族史, 一部分病例可同时伴有肾,胰,脾等其它 脏器多囊性病变,大多长期无症状。症状 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出现,加重。
声像图特点:
1、肝体积增大(普遍增大),形态失常,不 规则。 2、肝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无回声暗区,正常 肝结构不清。 3、合并其他多囊脏器(脾、肾、胰等)。
3、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
由于肝脏内血管丰富,用彩色多 普勒可获得肝脏切面血流的走向,流 速、流量及RI、PI的测定,以及病变区 血流与周围血流的关系,供诊断及鉴 别诊断分析。
(二)、探测方法
1、检查前准备
一般不需作特殊准备,最好检查 前先作肝功测定,以便对传染性肝炎 起到隔离作用,已免交叉感染。
2)、 间接征象 a. 肝肿大,以局部肿大为明显 b. 膈活动受限(肝周炎与膈的粘连,疼痛) c. 反应性右胸腔积液(部分可见)
【临床意义】
a. 对肝占位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制定治 疗方案。
b. 清晰显示脓肿部位、大小、数目,指导 临床穿剌手术定位。
c. 判断脓肿与周邻脏器的关系。 d. 动态观察治疗前后消涨变化。
肝区见一个或多个低回声或无回声暗区,暗区 内见中等回声光斑、光点(未溶解肝胆管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虫囊内充满干酪样物质,囊壁明显钙化,超声显示为 强回声灶,伴有宽大的声影(术中所见囊壁坚硬乳软 骨甚至完全骨化,囊内充满干酪样物质 )。
坏死实变型并部分囊壁钙化
• 超声鉴别诊断:
肝包虫囊肿要与肝内其他占位病变相鉴别,其中前 三型应与肝囊肿、多囊肝、肝脓肿相鉴别,后二型应 与肝血管瘤、肝细胞肝癌、肝泡状包虫病鉴别。
多子囊型并部分坏死包虫病
4.实变型
包虫囊内液体逐渐吸收,大量变性坏死的胶泥样囊皮充 满其间,超声显示为球型实质性病灶,病变有清楚的 包膜,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明确,内部呈强弱不均的杂 乱回声(术中所见囊内充满大量实性坏死的母囊合子 囊碎片,呈糊状或胶泥样称为基质物质)。
坏死实变型
5.钙化型
一、 肝包虫囊肿的声像图表现与分型:
肝包虫
肝包虫病超声表现:
1. 单囊型 可如一般肝 囊肿
2. 多囊型 3. 囊沙型 内透声差,
可见絮状、带状回声, 4. 混合型
5. 母子囊型
1.囊肿型
系无并发症的早期原发包虫囊肿。声像图中 显示为肝内圆形无回声液暗区,囊壁光滑而完 整,仔细观察呈双层结构,后方回声增强。囊 肿的大小与囊壁的厚度与“虫龄”有关。随着 包虫的发育、成熟,囊砂(头节)增多,显示为 沉积于囊底部的密集强光点,随着体位的改变 而漂浮于囊液中,呈典型的“落雪”征。(术 中见囊液清晰,内囊洁白而新鲜。)
肝原发肿瘤液化
3.右肾位置常可被推挤而移位。
多囊肝
多囊肝超声表现:
1. 肝内无数个无回声区 (液性暗区)
2. 大者边界清,形态一 般欠规整
3. 内透声好 4. 后方结构(后壁)回
声增强 5. 无囊肿部位肝组织回
声增强增粗
多囊肝超声表现:
1. 肝内无数个无回声区 (液性暗区)
2. 大者边界清,形态一 般欠规整
2.内囊分离型
系包虫代谢障碍、创伤或感染引起的内囊破裂漂浮于 囊液中。声像图显示为卷曲或折叠的光带回声,呈“ 水中百合花”征(术中见囊液多呈淡黄色清晰或混浊 液,内囊为暗灰白色或黄胶样,并可见大的破口)。
3. 多子囊型:
超声显示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液性暗区,壁厚, 囊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环状回声光带、分隔成“蜂房状 ”或“车轮状”。声像图显示为典型的“囊中囊” ( 术中所见囊内充满大小不等的子囊、母囊多为黄色胶 胨样碎片或胶泥样混杂于子囊之间)。
二、鉴别诊断:
边缘
内部回声 钙化
肝泡状棘球 极不规则与周 不均匀强 明显 蚴病 围肝组织极限 回声 不清
原发性肝癌 病灶周围有声 “瘤中瘤” 偶见
晕与周围肝组
点状
织可分
肝血管瘤 边缘锐利,界 均匀强回 无
限清楚
声
病灶内 血流 无
有
有
.
57
具有分泌功能的转移性肝肿瘤
具有分泌功能的转移性肝肿瘤
4. 后方结构(后壁)回 声增强
肝囊声区(液性暗区)
2. 边界清,形态一般规 整,少数欠规整
3. 内透声好,少数可见 分隔
4. 后方结构(后壁)回 声增强
• 多囊肝超声声像图表现:
1.肝脏不规则明显增大,形态失常,轮廓不光滑,高低 不平。
2.肝内布满无数紧密相连,大小不一的无回声区,内径 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囊肿间隔一般较薄,呈线状 回声。各个囊肿后缘增强不明显。
肝囊肿
肝囊肿超声表现:
1. 肝内单个或多个无回 声区(液性暗区)
2. 边界清,形态一般规 整,少数欠规整
3. 内透声好,少数可见 分隔
4. 后方结构(后壁)回 声增强
肝囊肿
肝囊肿超声表现:
1. 肝内单个或多个无回 声区(液性暗区)
2. 边界清,形态一般规 整,少数欠规整
3. 内透声好,少数可见 分隔
5. 后方结构(后壁)回 声增强
肝脓肿超声表现:
1. 肝内单个或多个占位 性病变
2. 早期呈低回声,边界 不清,血流丰富。
3. 脓液形成后,呈液性 暗区,壁厚薄不均, 内壁不平整,内透声 差,可见絮状回声, 有些可见分层
4. 肝脓肿进一步发展, 内透声好,如肝囊肿, 但壁厚薄不均
5. 后方结构(后壁)回 声增强
肝脓肿超声表现:
1. 肝内单个或多个占位 性病变
2. 早期呈低回声,边界 不清,血流丰富。
3. 脓液形成后,呈液性 暗区,壁厚薄不均, 内壁不平整,内透声 差,可见絮状回声, 有些可见分层
4. 肝脓肿进一步发展, 内透声好,如肝囊肿, 但壁厚薄不均
5. 后方结构(后壁)回 声增强
超声在人体包虫病诊断中的应用肝包虫囊肿为肝脏 的以囊性为主的占位性病变,约占人体包虫病的70% ,超声对其有独到的诊断优势,准确率可达98%。
3. 内透声好 4. 后方结构(后壁)回
声增强 5. 无囊肿部位肝组织回
声增强增粗
肝脓肿
肝脓肿超声表现:
1. 肝内单个或多个占位 性病变
2. 早期呈低回声,边界 不清,血流丰富。
3. 脓液形成后,呈液性 暗区,壁厚薄不均, 内壁不平整,内透声 差,可见絮状回声, 有些可见分层
4. 肝脓肿进一步发展, 内透声好,如肝囊肿, 但壁厚薄不均
肝脏囊性病变的超声诊断
王婷
.
1
肝脏
胆囊
肝脏
胆囊
门脉 第一肝门
1.肝囊肿 2.多囊肝 3. 肝脓肿 4.肝包虫病 5.肿瘤中心液化
肝囊肿
肝囊肿超声表现:
1. 肝内单个或多个无回 声区(液性暗区)
2. 边界清,形态一般规 整,少数欠规整
3. 内透声好,少数可见 分隔
4. 后方结构(后壁)回 声增强
坏死实变型并部分囊壁钙化
• 超声鉴别诊断:
肝包虫囊肿要与肝内其他占位病变相鉴别,其中前 三型应与肝囊肿、多囊肝、肝脓肿相鉴别,后二型应 与肝血管瘤、肝细胞肝癌、肝泡状包虫病鉴别。
多子囊型并部分坏死包虫病
4.实变型
包虫囊内液体逐渐吸收,大量变性坏死的胶泥样囊皮充 满其间,超声显示为球型实质性病灶,病变有清楚的 包膜,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明确,内部呈强弱不均的杂 乱回声(术中所见囊内充满大量实性坏死的母囊合子 囊碎片,呈糊状或胶泥样称为基质物质)。
坏死实变型
5.钙化型
一、 肝包虫囊肿的声像图表现与分型:
肝包虫
肝包虫病超声表现:
1. 单囊型 可如一般肝 囊肿
2. 多囊型 3. 囊沙型 内透声差,
可见絮状、带状回声, 4. 混合型
5. 母子囊型
1.囊肿型
系无并发症的早期原发包虫囊肿。声像图中 显示为肝内圆形无回声液暗区,囊壁光滑而完 整,仔细观察呈双层结构,后方回声增强。囊 肿的大小与囊壁的厚度与“虫龄”有关。随着 包虫的发育、成熟,囊砂(头节)增多,显示为 沉积于囊底部的密集强光点,随着体位的改变 而漂浮于囊液中,呈典型的“落雪”征。(术 中见囊液清晰,内囊洁白而新鲜。)
肝原发肿瘤液化
3.右肾位置常可被推挤而移位。
多囊肝
多囊肝超声表现:
1. 肝内无数个无回声区 (液性暗区)
2. 大者边界清,形态一 般欠规整
3. 内透声好 4. 后方结构(后壁)回
声增强 5. 无囊肿部位肝组织回
声增强增粗
多囊肝超声表现:
1. 肝内无数个无回声区 (液性暗区)
2. 大者边界清,形态一 般欠规整
2.内囊分离型
系包虫代谢障碍、创伤或感染引起的内囊破裂漂浮于 囊液中。声像图显示为卷曲或折叠的光带回声,呈“ 水中百合花”征(术中见囊液多呈淡黄色清晰或混浊 液,内囊为暗灰白色或黄胶样,并可见大的破口)。
3. 多子囊型:
超声显示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液性暗区,壁厚, 囊内可见大小不等的环状回声光带、分隔成“蜂房状 ”或“车轮状”。声像图显示为典型的“囊中囊” ( 术中所见囊内充满大小不等的子囊、母囊多为黄色胶 胨样碎片或胶泥样混杂于子囊之间)。
二、鉴别诊断:
边缘
内部回声 钙化
肝泡状棘球 极不规则与周 不均匀强 明显 蚴病 围肝组织极限 回声 不清
原发性肝癌 病灶周围有声 “瘤中瘤” 偶见
晕与周围肝组
点状
织可分
肝血管瘤 边缘锐利,界 均匀强回 无
限清楚
声
病灶内 血流 无
有
有
.
57
具有分泌功能的转移性肝肿瘤
具有分泌功能的转移性肝肿瘤
4. 后方结构(后壁)回 声增强
肝囊声区(液性暗区)
2. 边界清,形态一般规 整,少数欠规整
3. 内透声好,少数可见 分隔
4. 后方结构(后壁)回 声增强
• 多囊肝超声声像图表现:
1.肝脏不规则明显增大,形态失常,轮廓不光滑,高低 不平。
2.肝内布满无数紧密相连,大小不一的无回声区,内径 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囊肿间隔一般较薄,呈线状 回声。各个囊肿后缘增强不明显。
肝囊肿
肝囊肿超声表现:
1. 肝内单个或多个无回 声区(液性暗区)
2. 边界清,形态一般规 整,少数欠规整
3. 内透声好,少数可见 分隔
4. 后方结构(后壁)回 声增强
肝囊肿
肝囊肿超声表现:
1. 肝内单个或多个无回 声区(液性暗区)
2. 边界清,形态一般规 整,少数欠规整
3. 内透声好,少数可见 分隔
5. 后方结构(后壁)回 声增强
肝脓肿超声表现:
1. 肝内单个或多个占位 性病变
2. 早期呈低回声,边界 不清,血流丰富。
3. 脓液形成后,呈液性 暗区,壁厚薄不均, 内壁不平整,内透声 差,可见絮状回声, 有些可见分层
4. 肝脓肿进一步发展, 内透声好,如肝囊肿, 但壁厚薄不均
5. 后方结构(后壁)回 声增强
肝脓肿超声表现:
1. 肝内单个或多个占位 性病变
2. 早期呈低回声,边界 不清,血流丰富。
3. 脓液形成后,呈液性 暗区,壁厚薄不均, 内壁不平整,内透声 差,可见絮状回声, 有些可见分层
4. 肝脓肿进一步发展, 内透声好,如肝囊肿, 但壁厚薄不均
5. 后方结构(后壁)回 声增强
超声在人体包虫病诊断中的应用肝包虫囊肿为肝脏 的以囊性为主的占位性病变,约占人体包虫病的70% ,超声对其有独到的诊断优势,准确率可达98%。
3. 内透声好 4. 后方结构(后壁)回
声增强 5. 无囊肿部位肝组织回
声增强增粗
肝脓肿
肝脓肿超声表现:
1. 肝内单个或多个占位 性病变
2. 早期呈低回声,边界 不清,血流丰富。
3. 脓液形成后,呈液性 暗区,壁厚薄不均, 内壁不平整,内透声 差,可见絮状回声, 有些可见分层
4. 肝脓肿进一步发展, 内透声好,如肝囊肿, 但壁厚薄不均
肝脏囊性病变的超声诊断
王婷
.
1
肝脏
胆囊
肝脏
胆囊
门脉 第一肝门
1.肝囊肿 2.多囊肝 3. 肝脓肿 4.肝包虫病 5.肿瘤中心液化
肝囊肿
肝囊肿超声表现:
1. 肝内单个或多个无回 声区(液性暗区)
2. 边界清,形态一般规 整,少数欠规整
3. 内透声好,少数可见 分隔
4. 后方结构(后壁)回 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