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经典原著导读大纲
新闻传播学学科大纲
新闻传播学学科大纲新闻传播学学科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新闻学:新闻学的核心内容是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
它涵盖了新闻报道的原则、新闻写作的技巧、新闻伦理与法规等内容。
同时,也包括了对不同类型新闻报道的研究,如消息、特写、新闻评论等。
2. 传播学: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传播过程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到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
传播学不仅关注信息传递的过程,还关注这个过程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如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等。
3. 媒体学:媒体学主要研究媒体的内容、形式、技术和影响。
它涉及到对各种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的研究,包括它们的运作方式、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对社会和个人产生的影响。
4. 广告学:广告学主要研究广告活动的理论和实践。
它涉及到广告策略的制定、广告创意的设计、广告媒介的选择以及广告效果的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5. 公关学:公关学主要研究公共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它涉及到如何建立和维护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以及如何应对和处理危机事件。
6. 数字媒体与社交媒体:随着数字技术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与社交媒体已成为新闻传播学的重要领域。
它涉及到数字媒体的原理、社交媒体的运行机制、数字内容的创作与推广等方面的内容。
7. 全球传播与跨文化传播:全球传播与跨文化传播主要研究信息的跨国流动和文化多样性。
它涉及到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流的技巧与策略等内容。
8. 传媒经济学:传媒经济学主要研究传媒产业的经济活动和规律。
它涉及到传媒企业的运营管理、传媒产业的政策法规等内容。
9. 传媒法与伦理:传媒法与伦理主要研究传媒行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准则。
它涉及到对各种传媒内容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传媒从业人员的职业伦理规范等内容。
10.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是新闻传播学的实践应用之一,它涉及到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传播效果,以及如何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新闻传播学基础阅读推荐书目
新闻传播学基础阅读推荐书目第一篇:新闻传播学基础阅读推荐书目1.《新闻文存》,徐宝璜等,中国新闻出版社,1987。
简介:中国新闻学经典多收录其中,包括1919年问世的新闻学开山之作——徐宝璜的《新闻学》。
当代新闻学著述以《甘惜分自选集》为典范。
2.《范长江新闻文集》,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
简介:以范长江命名的新闻奖,是中国记者的最高荣誉。
读读他的新闻作品,特别是《中国的西北角》就明白了。
参阅邹韬奋《经历》、陶菊隐《记者生活30年》、萧乾《人生采访》、徐铸成《报海旧闻》等。
3.《西行漫记》,[美]斯诺,三联书店,1979。
简介:不朽的中国新闻经典。
参阅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韩丁《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杰克•贝尔登的《中国震撼世界》等。
4.《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美]索尔兹伯里,解放军出版社,1986。
简介:作为《纽约时报》资深记者,作者以七旬高龄重走长征路,写下这部百读不厌的故事,同时实现了自己当年追慕斯诺的青春理想。
参阅王树增《长征》、张正隆《枪杆子:1949》,以及《天下风云一报人:索尔兹伯里采访回忆录》等。
5.《走进中国——美国记者的冒险与磨难》,[美]彼得•兰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简介:岁月峥嵘的中国革命史,也成就许多富有冒险意识和专业精神的美国记者及其光荣与梦想。
除了著名的三S,即斯诺、史沫特莱和斯特朗,还有一些曾被历史埋没、被人们忽略的人物,他们的记者生涯同样有声有色,人生故事同样有滋有味。
本书即讲述了这样一些故事和人生,同时展现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和时代。
参阅张功臣的博士论文《外国记者与中国革命》、《鲍威尔对华回忆录》、法兰奇的《镜里看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毛泽东时代的驻华外国记者》、张威的《光荣与梦想:一代新闻人的历史终结》等。
6.《穆青传》,张严平,新华出版社,2005。
简介:文笔流丽,叙事生动,感情丰富,激情饱满,折射着一代中国新闻人的心灵史。
参阅吴冷西《忆毛主席》、袁晞《社论穿起来的历史》与马国川《共和国部长访谈录》。
传播学经典文献选读-教学大纲
《传播学经典文献选读》(英语)教学大纲Selections from Classics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English) 课程编号:062042B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20 实验(上机)学时:12学分:2适用对象:传播学专业先修课程:《传播学概论》、《专业英语Ⅰ》一、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传播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
它的开设目的在于满足21世纪全球化对我国传播学教学在广度和深度方面的要求,引导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的高年级本科学生直接阅读专业原著,在专业学习中巩固和提高英语水平,在英语学习中了解和研究专业知识。
具体而言,本课程能够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专业领域与相关学科的论述原汁原味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在今后的工作与研究中直接阅读并有效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还能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有关专业内容的一般性的会话或讨论的能力,以及写作和翻译专业学术文章的能力。
该课程还将为学生们日后参阅国外新闻传播学专业论著,撰写学术论文,参加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和专业性极强的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致涵盖大众传播事业主要部类和新闻传播学的主要领域,点面结合,深浅有致,形成梯次。
每个单元由4或5篇选文构成,一般有1-2篇著名学者关于该主题的经典论述,1-2篇比较具体的个案研究性质的文章,以及1篇综合性的概述。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课上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难点。
课堂翻译练习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翻译能力。
为了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每个单元后的练习中都设有role play(角色扮演)和presentation(展示)的训练。
学生可结成若干小组,选择某一感兴趣的专题,寻找相关英文材料,制作成演示文件,课上用英文进行阐释。
教师结合学生未来实际工作需要,酌情补充实用性强的新闻传播领域的英文专业术语,介绍业界和学界的前沿情况。
《新闻学导论》经典笔记讲义(超级整理版)
《新闻学导论》经典笔记讲义(1)绪论一、新闻学1.任何一门学科都以客观世界(包括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某一特定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媒体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媒体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3.新闻学的中心议题: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4.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
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规律。
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新闻史: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媒体产生、发展的历史。
它提供理论科学的历史材料,可为当前的新闻工作者借鉴。
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5.三个部分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如果只有理论、历史,没有实际应用的新闻业务部分,理论、历史就不能有力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果只有实际应用的新闻业务部分,没有理论、历史,那么也会使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6.本书:主要介绍新闻学和新闻媒体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为今后进一步探索新闻理论、研究新闻史、从事新闻业务工作打下基础。
7.世界的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发韧,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
在西方发达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闻学逐渐带入大众传播学。
8.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18年在北京大学演讲,1922年正式出版),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年出版),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7年出版)三本著作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二、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本书涉及新闻学的三部分内容,三者之中又侧重于新闻理论。
新闻理论来源于实践,但不是实际经验的简单堆砌,而是实际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对实际经验中所含的具有普遍性的新闻工作客观规律的认识,因而它又对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653 新闻传播理论 大纲
实验设计;
10、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的意义;
个案研究的特点;
个案研究的实施;
个案研究报告;
十三、中国传播思想史
1、近代传播思想
林则徐、王韬、康有为、严复、梁启超、章太炎;
2、现代传播思想
现代先驱者的传播思想(蔡元培、陈独秀)
五四时期传播思想的嬗变
现代传播思想研究的启蒙(徐宝璜、邵飘萍、戈公振)
自由传播理论与实践(《申报》与史量才、《大公报》、范长江、储玉坤)
2、新闻媒介
报纸的特征、广播电视的优势、网络新闻特征
3、新媒体
概念、新媒体与新闻
五、新闻价值
1、新闻价值的由来
《纽约太阳报》、19世纪大众化报刊的主要特征、普利策、“黄色新闻”
西方新闻价值的实质
2、新闻价值的一般理论:
(1)基本概念;(2)新闻价值的要素(传统五要素);(3)新闻价值的实现。
3、功能性新闻价值:
新闻事业社会功能的三个层面、新闻事业社会功能的四大构成
六、新闻舆论与宣传
1、新闻宣传与舆论导向;
宣传、宣传的特征、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新闻传播学博通阅读书目.doc
新闻传播学博通阅读书目必读*《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鲁迅选集》《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国史大纲》钱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古代汉语》王力主编*《美的历程》李泽厚*《万历十五年》黄仁宇《乡土中国》费孝通《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索尔兹伯里*《走向世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钟书河《陈寅格的最后二十年》陆健东*《中国:传统与变革》费正清与赖肖尔《剑桥晚清史》*《现代化新论》罗荣渠《古诗源》沈德潜*《史记选》王伯祥《傅译传记五种》*《荒芜英雄路》张承志*《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吴伯凡《经济学》斯蒂格利茨*《科学史》丹皮尔*《世界史纲》韦尔斯《第三帝国的兴亡》威廉夏伊勒*《光荣与梦想》曼彻斯特*《西方哲学史》罗素*《精神分析引论》弗洛伊德《理想的冲突》宾克莱*《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权力的转移》阿尔温托夫勒*《熵:一种新的世界观》里夫金与霍华德*《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王雨田主编《社会心理学》)时蓉华《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霍金《唐吉河德》塞万提斯,杨绛译*《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卞之琳译《幻灭》巴尔扎克,傅雷译选读《网络创世纪》郭良*《数字化生存》尼葛洛庞帝《庄子浅注》曹础基《论语译注》杨伯俊《诗经注析》程使英、蒋见元《世说新语校笺》徐震愕《中古文人风采》何满子《宋诗选注》钱钟书*《宋词赏析》沈祖荣《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夏志清《中国大历史》黄仁宇《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走出中世纪》朱维挣《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柯文*《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国学概论》章太炎讲演曹聚仁整理*《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李泽厚《胡适口述自传》唐德刚译注《我的前半生》爱新觉罗?博仪《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周策纵《呼兰河传》萧红《边城》沈从文*《白鹿原》陈忠实*《傅雷家书》1995年版《燕山夜话》邓拓《新疆探险八年》斯文?赫定《秘密的中国》基希《中国的新生》詹姆斯?贝尔登《中国的惊雷》白修德《鲍威尔对华回忆录》知识出版社《逆风沙—一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芭芭拉?塔奇程《海上述林》翟秋白*《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二卷*《意境》宗白华《美育书简》席勒《哥德谈话录》朱光潜泽《生存空虚说》叔本华*《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本尼迪克特《八月炮火》芭芭拉塔奇曼*《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丹尼尔?贝尔*《艺术哲学》丹纳著,傅雷译《电影是什么》安德烈巴赞《爱因斯坦——生?死?不朽》库兹涅佐夫《未来启示录——苏美思想家谈未来》奥辛廷斯基《昨日的世界》茨威格*《西方美术史话》迟轲《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朗格*《科学的历程》吴国盛《日本天皇的阴谋》贝尔加米尼《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草原帝国》勒纳格鲁塞《发现者》》丹尼尔布尔斯廷《病夫治国》》阿考斯等*《领导人》尼克松*《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泰勒《野性的思维》列维—斯特劳斯《民俗学丛话》乌丙安《看不见的手——一微观经济学》杨君昌《管理学》罗宾斯*《动机与人格》马斯洛*《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默菲《信号?符号?语言》潘诺夫《心理学与文学》莱格*《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论自由》约翰?密尔*《论出版自由》弥尔顿*《通往奴役之路》哈耶克《上尉的女儿》普希金《未来千年备忘录》卡尔维诺《竞选州长》马克?吐温《百年孤独》马尔克斯《局外人?鼠疫》加缪*《日瓦格医生》帕斯捷尔纳克《好兵帅克历险记》哈谢克《德里纳河上的桥》安德里奇*《伟大的书——我与西方世界不朽作家的历险记》大卫?丹比三参考*《比较政治学理论—一新范式的探索》奇尔科特《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王递舟*《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布罗代尔《晚斯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詹明信*《未来之路》比尔盖茨*《大趋势》奈斯比特《经济学》萨安尔森《性心理学》蔼理士《灵与肉的剖白》劳伦斯《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李银河《美国人》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文化批评集》赵一凡《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美国划时代作品评论集》柯恩编《美国梦寻》待克尔*《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茨威格《宗教哲学》三联新知文库《在国际舞台上——西方现代国际关系学浅说》陈汉文《遗传学与社会》赵功民《数:科学的语言——为有文化而非专攻数字的人写的评论性概述》丹齐克《论音乐的美》汉斯立克《论艺术》罗丹《金蔷薇》帕乌斯托夫斯基《自杀论》杜尔凯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我的探险生涯》斯文?赫定《为自己的人》弗洛姆*《历史研究》场因比《历史学家的技艺》布洛赫《圣雄甘地》拉皮埃尔《林肯传》桑德堡《梵高传》欧文?斯通《一个政治家的肖像》茨威格*《人生五大问题》莫罗阿著,傅雷泽《六人》洛克尔著,巴金译《社会语言学》陈原《话语心理社会》戴伊克《希罗多德历史》《英雄和英雄崇拜》卡莱尔《乌托邦》》莫尔*《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悲剧的诞生》尼采著,三联版《物种起源》达尔文《古代社会》摩尔根*《实用主义》詹姆土《实验心理学史》波林*《西方的没落》斯宾格勒*《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亚当?斯密《爱欲与文明》马尔库塞《人论》卡西尔著,甘阳译《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弗雷译*《文明的进程》诺贝特?埃利亚斯《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哲人、诗人论美文选》刘小枫主编《自然启示录》爱默生《分析的时代——二十世纪的哲学家》怀特《问题域外的问题——现代西方哲学方法论探要》俞吾金《君主论》马基雅弗利《海军战略》马汉*《德国人》路德维希《德国古典哲学新论》古雷加《苏格拉底的审判》斯东《第二性》波伏娃《人类的艺术》房龙《伦理学》弗兰克纳*《社会心理学入门》阿伦森《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勃兰兑斯《古拉格群岛》索尔仁尼琴《莎土比亚全集》朱生豪译《莫里哀喜剧全集》李健青译《一千零一夜》《十日谈》薄加丘《巨人传》拉伯雷《坎特伯雷故事》乔史《秘鲁传说》》帕尔马《少年维持的烦恼》》哥德著,杨武能译《瓦尔登湖》索罗著,徐迟译《唐横》拜伦《格列佛游记》斯威夫特《老虎!老虎!》吉卜林*《老人与海》海明威《赫索格》索尔?贝娄《第二十二条军规》海勒《忏悔录》卢梭《昆虫记》法布尔《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神曲》但丁《死魂灵》果戈里*《猎人笔记》屠格涅夫《卡拉玛佐夫兄弟》陀思安耶夫斯基《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白轮船》文特玛托夫*《震撼世界的十天》约翰?里德《绞刑架下的报告》伏契克《街魂》马哈福兹《霍乱时期的爱情》马尔克斯《城堡》卡夫卡《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米兰?昆德拉《我们的祖先》卡尔维诺《小世界》戴维?洛奇《等待戈多》贝克特《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太平广记》*《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中国哲学史》任继愈《赫沙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葛剑雄《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主编《中国通史纲要》白寿彝主编*《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曹聚仁《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吾国与吾民》林语堂《中国人的性格》亚瑟?史密斯《中国社会史》谢和耐*《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佩雷菲特《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呤唎《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中国雕塑史》梁思成《瀛台泣血记》德龄《财主的女儿们》路翎《四世同堂》老舍《雷雨》曹禹*《仟悔录》巴金《围城》钱钟书《子夜》茅盾《春月》包相雅《尘埃落定》阿来《马桥词典》韩少功《九月寓言》张伟《乡愁的理念》董桥《红楼启示录》王蒙《艺海拾贝》秦牧《留德十年》季羡林《江村经济》费孝通《代价论》郑也夫*《风声雨声读书声》朱学勤《扩张与危机》王德胜《人与故事》高小康《姓名论》纳日碧力戈《听者有心》李皖《如是我闻》辛丰年*《现代化的陷阶》何清涟*《心灵史》张承志*《周涛散文》《沈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城市季风》杨东平*《负暄琐话》张中行*《文化苦旅》余秋雨《干校六记》杨维《杨振宁文集——传记演讲随笔》《顾准文集》*《1957年的夏天: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朱正《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戴煌。
《新闻传播经典导读-》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传播经典作品导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新闻传播经典作品导读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考核类别:考勤+期中陈述+课程论文适用对象:本科生适用专业:新闻学专业(融媒体国际新闻方向)总学时、学分: 34学时 2 学分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新闻学专业(融媒体国际新闻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目标有三:其一,思政层面:培养学生在数据主义和消费主义浪潮中理性思辨、探索求真、勇于实践的意志品质。
其二,知识层面,通过经典文本导读,让学生对新闻传播的党性和人民性、本土化和全球化、观念和建制渊源、技术面向、文化研究面向和前沿问题有初步的把握。
其三,素养层面,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日常生活和新闻传播业前沿的案例来阐释、扩充或反驳理论假设。
二、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应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认真学习和理解规定的教材,要对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有深入的领会,要能够运用相关所学知识指导日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
三、先修课程无四、课程教学重点、难点课程教学重点包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人民报刊”思想同中国共产党办报思想的联系、孔子传播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如何作为华夏新闻传播的关键知识渊源、理解传播学作为多学科“十字路口”的学科身份?以及这种理解对传播学作为横断学科的发展建制有何影响、媒介的时空偏向、新旧之辨和对文化的影响;以受众能动性为核心的跨文化研究、数据主义对新闻真实的影响。
课程教学难点包括:理解“党性”和“人民性”并提的重大历史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中国新闻传播的研究范式与西方新闻传播主流范式的对话、传播学行政管理学派和批判学派各自的主流观点及论争;传播研究如何服务于社会秩序和社会共识、媒介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特性、功能与具体应用、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的关系和异同、作为跨文化传播之基本单位的情境构架并探索其在具体文化语境中的运用、媒介融合的实践转向。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学生阅读、领读经典文本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新闻传播学经典名著选读PPT课件
8
.
哈钦斯委员会和社会责任论
哈钦斯委员会 《自由与负责的新闻界》的出版标志着新
闻社会责任论的成熟。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对自 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其目的有二:一是防 止资本主义传媒垄断所带来的社会矛盾的日益 激化;二是防止媒体内容的进一步低俗化,以 保证社会道德和精英文化不致没落。
9
.
哈钦斯委员会和社会责任论
现代社会责任理论的要点: (2)媒介应当在其传播活动中坚持和贯
彻真实、准确、客观以及服务于公众等专业标 准。
12
.
哈钦斯委员会和社会责任论
现代社会责任理论的要点: (3)媒介须遵守现行政治和法律制度,
对有关社会犯罪与宗教或种族歧视的话题不得 有煽动性的内容。
13
.
哈钦斯委员会和社会责任论
现代社会责任理论的要点: (4)要求媒介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是受众不 可剥夺的权利。
6
.
哈钦斯委员会和社会责任论
哈钦斯委员会
为了这份研究:“ 委员会对美国新闻自由 的现状做了一番“认真的、学术性的调查研 究”,对当时的报纸、广播、电影、杂志及书 籍做了系统的考察。他们查阅了多种资料,并 选派精干的研究人员,采访新闻业及社会文化 界人士对美国大众传播事业的意见,并举行了 听证会。
7
哈钦斯委员会 这一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必须对社会和公
众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不能一味追求社会责任论
现代社会责任理论的要点: (1)大众传播是具有很强公共性与公益
性的社会活动,所以对社会和公众负一定的责 任是大众传媒机构的义务。
11
.
哈钦斯委员会和社会责任论
14
.
哈钦斯委员会和社会责任论
社会责任论 18~19世纪,传播媒介对民主政治曾有过
中国新闻传播史各章重点纲要
中国新闻传播史纲要史论最重要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要形成清晰的纵向和横向的知识结构和自己的史观。
一、名词解释重点报刊、新闻界主要人物、重要新闻事件、名作、名篇等,答题六七句即可。
二、论述题要求史论结合,既有史实,又有思想观点,以史实为主,占60%以上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脉络图略)一、名词解释木铎 : 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传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开元杂报:唐代开元年间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敦煌进奏院状: 是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中国古代报纸,这是驻地在敦煌地区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从当时朝廷所在地陕西凤翔发回敦煌的。
内容以报告张淮深派出的官员在朝廷为自己申请旌节的进展情况为主。
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四者皆用“报”字,可抄。
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非官方报纸,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万历邸钞》:系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按原抄件影印出版(1968年版),因它抄录于邸报,故曰“邸钞”;又因其邸报出于明朝万历年间,故统称为“万历邸钞”。
二、简述题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及作用答:(1)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口头传播,还有作为辅助手段的结绳,图画,雕刻,标识,烽烟,旗鼓等。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媒介,木铎。
最早的带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和岩石。
(2)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传播载体早期以竹、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造纸术发明后,逐渐发展到写在纸上。
(3)三国和魏晋南北朝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烽燧也被继续沿用。
社会上传播手段普遍采用的是童谣和谣言,传播载体既有木简、竹简,木椟在内的简椟,也有帛和纸。
三、论述题为什么中国近代报刊没能产生于古代新闻传播事业土壤?答:最根本的原因是,在封建专制政制中,古代报纸被严格定位在有利于专制统治的框架内,是封建统治者的信息传播工具,不能在实质上取得变化和发展,始终只能充当封建专制的体制内事物。
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本科中国新闻传播史 大纲
中国新闻史课程大纲
第一讲绪论
第二讲中国古代的新闻舆论传播
第三讲外国人在华办报
第四讲国人办报的开始
第五讲记者职业演进及民国时期名记者的诞生
第六讲“五四”时期的思想启蒙与报刊宣传
第七讲中国民营报刊的发展上申报新闻报
第八讲中国民营报刊的发展中大公报
第九讲中国民营报刊的发展下生活、文艺类报刊的发展
第十讲国民党新闻事业的兴衰
第十一讲中国共产党党报的诞生及办报传统的形成
第十二讲解放后新闻界“左”的错误
第十三讲改革开放后新闻业的市场化改革及新闻本位回归
第十四讲当代新闻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操作理念、新技术挑战、新闻伦理法规第十五讲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及公共领域的重建
第十六讲港澳台新闻事业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第十七讲课程总结回答疑问布置考试。
新闻学经典教材或书籍
新闻学经典教材或书籍新闻学经典教材或书籍《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2005《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新闻与传播学专业英语教程》展江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2003《新闻与大众传媒通论》李永健、展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2003《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2002《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张允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实用新闻采访》戚鸣新华出版社2004《新闻报道与写作》[美]梅尔文·门彻华夏出版社2003《报纸编辑学教程》郑兴东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新闻评论》马少华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其实很重要的是自己找一些新闻学界的泰斗人物的书,比方说方汉奇、童兵、陈一丹、展江、戚鸣等等这些人的就很有分量。
而且南方和北方的新闻学是不同的,报考的时候要分别对待哦~ 新闻学硕士必读书目必读报刊:《读书》月刊《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一,综合《新闻学大词典》,甘惜分主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版。
《世界新闻出版大典》,新华社国际部编纂,中国档案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新闻实用大词典》,冯健总主编,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新闻技法鉴赏辞典》,刘文波主编,林业出版社1999年版。
二,新闻理论1,马列主义新闻理论较全的原著类:《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社科院新闻所编,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
《列宁论报刊与新闻写作》,杨春华、星华编译,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斯大林论报刊》,李清芳编,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雪,中央文献研究室和新华社编,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邓小平论新闻宣传》,新华社新闻所编,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献汇编》,社科院新闻所编,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
或:任何一本中共中央新闻工作文件汇编。
简读的原著类:《马恩列斯论报刊》上下册,人民大学新闻系编,内部出版。
新闻传播学复习提纲精品PPT课件
信源的可信性
传播者的信誉
传播者的 专业权威性
霍夫兰“可信性效果”理论: 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 说服效果越小。
启示:对于传播者来说,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受众信 任是改进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
大众传媒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 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 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么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 重要性的判断。
培养理论(培养分析、教化分析)
• 在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对 人们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发挥着巨大影响,由于 大众传媒的某些倾向性,人们在心目中描绘的“ 主观现实”与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之间正在出现 很大的偏离。同时,这种影响不是短期的,而是 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的过程,它 在不知不觉中制约着人们的现实观。
传播技巧
一面提示 VS 两面提示 明示结论 VS 于观点于材料之中 诉诸理性 VS 诉诸感情 警钟效果(恐惧诉求)
信息环境(李普曼) • 媒介传播的信息所造成的我们对周围环境
的认识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大众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 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 该问题的重视程度就越高。
媒介
受传者
效果
五大传统研究领域
传播效果研究
• 三个阶段(魔弹论、有限效果论、宏观研究)
支持有限效果论的几个研究成果: 使用与满足理论、伊里调查
• 微观研究※三个因素
信源可信性、传播技巧、群体归属及规范、受传者个性
• 宏观研究※四个理论成果
信息环境、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培养理论
新闻传播背诵提纲
1新闻价值:定义:素质说,标准说,功能说,关系说;5要素;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异同;【eg:新闻媒体时代影响新闻价值的因素有哪些?】;新闻价值的相对性。
2新闻选择(新闻价值是新闻选择的标准之一):定义;四个选择标准;新闻选择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新闻选择选择的是事实。
3新闻客观性、真实性:定义分别是什么;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原则之一(真实,客观,党性,人民性,独立性);博耶的新闻新闻客观性6要素;真实性包含三个不同层次的真实;本质真实论;真实性的重要性4新闻准业主义:定义:是资产阶级新闻思想,核心是新闻客观性及新闻媒介,新闻工作者,的独特地位与独特作用。
是对新闻工作者职业精神,职业原则,和专业要求理念的总和;强调传媒的功能;新闻事业是公共事业必须为人民服务,承担责任【互联网时代新闻专业主义怎样践行?】5新闻失实:5中表现;原因,故意性和非故意性;如何维护新闻的真实性,防止新闻报道失实?6媒体的职业道德与伦理:伦理和道德失范现象(媒介审判,有偿新闻,新闻寻租,媒介暴力,道德绑架,新闻侵权)以及实例;新闻工作者的自律,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态度执业纪律,职业责任。
我国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准则。
7舆论监督:通过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监督的对象也可以是新闻媒体。
舆论的定义;特点;作用与表现;新闻媒体与新闻舆论的关系(引发舆论、代表舆论、反应舆论、引导舆论);新闻舆论的倒逼机制。
8新闻批评:舆论监督的一种形式;定义;应遵守的原则;接受党的领导,党内机关干部都应接受监督;依法监督;“开”“管”“好”方针。
9新闻事业的战斗性: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之一(真实性,指导性,群众性,战斗性,党性——李良荣);即就是指新闻媒体具有揭露,批评报道,实行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美国扒粪运动;舆论监督的原则(有利于党和人民,实事求是;适时适量适宜,批评者与被批评者都享有合法权益;独立负责,坚持党的领导)10正面为主的宣传方针;与新闻批评相辅相成的从正面进行的报道。
传播学经典导读讲义
第一讲李普曼《公众舆论》一、李普曼生平沃尔特•李普曼(WalterLippmann,1889-1974)美国新闻评论家和政治专栏作家,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在宣传分析和舆论研究方面享有很高的声誉。
“一是著书立说,一是从事报业,两者相得益彰。
这种结合使他独树一帜,使他的言论带有无与伦比的权威性”(《李普曼传》)★1922年出版的著作《公众舆论》提出了后来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
他描绘议程设置是一个过程,通过它,某个新闻论题被大众传播,使得公众和政治精英给予优先关注。
此书自问世以来,在几十年中已经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个领域中的经典权威地位。
★李普曼是德国犹太人的第二代后裔,1889年9月23日生于美国纽约。
在哈佛大学时他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成为一名社会主义者,并与他人共同创立哈佛大学社会主义学社,同时担任哈佛月刊的编辑。
1911年从哈佛大学毕业后,他投身于自己热爱的新闻事业,先后在多家报纸供职,热衷于政治新闻的报道并亲身参与活动,曾做过12位美国总统的顾问。
★作为美国著名的新闻评论家和作家,他从24岁(1913年)参加创办美国自由派刊物《新共和》到85岁(1974年)逝世为止,60年间撰写一千多万字、上万篇时评,发表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以及后来在《新闻周刊》上的“今日与明日”专栏持续了36年(1931-1967),“今日与明日”专栏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报刊史上历时最久、内容最广、影响最广的专栏,奠定了世界上最有名的政治专栏作家地位,其评论被250多家美国报纸和大约25家国外报纸刊用,同时还为50多家杂志撰稿。
★两度获得普利策新闻奖(1958年、1962年一生著述30余部,涉及新闻学、政治学、伦理学等多个领域。
★1922年出版的《舆论学》,得到世界范围内新闻学界、政治学界广泛推崇,许多美国大学新闻传播院校一直将它的有关章节作为教材编入新闻传播学教材。
英国企鹅图书公司赞扬它是新闻学的“标准理论著作”。
考研笔记—中国新闻传播史大纲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编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的逻辑元点与研究范式一、逻辑元点1、“新闻”:中国新闻史新闻的定义:(1)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中提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1961年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中则称,“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
”这里的“新闻”,不仅指一种文体,而是包容新闻体制、新闻思想、新闻媒体、新闻人员、传播内容、新闻事业、传媒产业等在内的泛称。
2、“传播”:中国传播史传播:信息的交流与分享。
3、“新闻事业”:中国新闻事业史新闻事业: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的总称。
专业人员和专门机构的出现是新闻事业产生的最主要的标志。
4、“新闻传播”:中国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指的是人际间,团体内直接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事实的信息及意见的相互传受过程。
简言之,新闻传播就是传递与接受新闻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二、研究范式1、本体范式(1)特点从新闻事业自身特点出发,描述新闻事业发展演变的过程,揭示新闻事业发展演变的规律。
(2)历程A、源起——戈公振《中国报学史》(1927年商务印书馆)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是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的第一个标志性成果。
这本著作在学术上的崇高地位,不仅在于该书汇集、考证了大量的史料,为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还在于它全面、系统地梳理与描述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发展脉络,并据此作出了明确的历史分期:官报独占时期——外报始创时期——民报勃兴时期——报纸经营时期。
这种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在解放以后中断,被后来的研究者有意无意地摒弃。
惜乎!B、回归——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2002年复旦大学出版社)作者试图探索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的历史规律,使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分期能够建立在中国新闻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作者提出自己的中国新闻事业史的历史分期:近代报业开创时期(1815—1845年)——外报垄断时期(1845—1895年)——民族报业勃兴时期(1895—1911年)——新闻事业职业化与多元化时期(1911—1927年)——新闻事业两极对峙时期(1927—1949年)。
《陈力丹带你读新闻传播学经典》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斯诺:《西行 漫记》
5 郭嵩焘、刘锡
鸿等:《郭嵩 焘等使西记六 种》
八、新闻传播政策
欧文·费斯:《言 论自由的反讽》
弥尔顿:《论出版 自由》
奥威尔:《1984》
九、新闻传播理论
哈贝马斯:《交往行 动理论》
陈力丹:《精神交往 论》
维纳:《人有人的用 处》
丹尼斯、梅里尔: 《媒介论争:数字时 代的重...
梵·迪克:《作为话 语的新闻》
六、传播主体
1
勒庞:《乌合 之众》
2
莫斯科维奇: 《群氓的时代》
3 霍弗:《狂热
分子——群众 运动圣经》
4
麦奎尔:《受 众分析》
5 舍基:《未来
是湿的——无 组织的组织力 量》
七、新闻与传播史
1
曼古埃尔: 《阅读史》
2
斯蒂芬斯: 《新闻的历史》
3
林语播现象
目录
07 五、新闻生产与传播
08 六、传播主体
09 七、新闻与传播史
010 八、新闻传播政策
011 九、新闻传播理论
恩格斯说:“新闻事业使人浮光掠影,因为时间不足,就会习惯于匆忙地解决那些自己都知道还没有完 全掌握的问题。”不论外部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读书对于弥补新闻从业人员的缺陷都是必要的。为鼓励读书, 自2011年8月至2015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在《青年记者》主持“读新闻传播学书”栏目, 形式为陈力丹导读按语+3篇学生的读书笔记,组织学生读了53本书,共发表读书笔记162篇。经过进一步筛选, 《陈力丹带你读新闻传播学经典》将书目压缩至41部,新组织了2组我国新闻传播学界不熟悉的传播学格拉斯哥 学派的两个系列书(共5本)的读书笔记(共5篇)。这样,本书共涉及关于46本书的128篇读书笔记,这些书的 选择和关于这些书的读书笔记,对于在读的和未来的新闻传播学本科生、研究生,在读书方面会有一定引导意义。 本书所列,大部分是与新闻传播专业有关的书,按大的主题分为9个专题,从马克思的经典论著到我们对互联网的 认识,涉及新闻生产与传播、传播主体、传播史、传播理论、传播政策、传播现象、电视批判等方面。
《新闻传播学》大纲、讲义、进度表、复习指导、练习题、教案
新闻传播学教案第一模块:课程实施计划一、课程概述新闻传播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专科层次)的基础理论课,属于必修课。
作为一门由新闻学、传播学在跨学科综合、交叉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学科,新闻传播学在国内外均属年轻学科,在中央电大更属新学科。
本课程的重点是传播本质、模式、功能与原则等传播学的知识体系;其难点是传受心理机制、新闻性质功能、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功能、新闻自由限度等方面的理解与运用。
具体要求是:1.了解新闻传播学原理的基本知识;2.理解和掌握新闻传播和新闻事业的基本原理;3.掌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4.能够运用新闻传播基本原理和原则分析一般的新闻现象,指导新闻工作实践。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学科,必须在教案中贯彻理论联系实践原则,在实践中理解、掌握、深化。
这门课主要的教案目的是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学基本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识新闻传播活动的和新闻事业的性质、特点、作用,以及它们产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解新闻事业同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新闻伦理和新闻从业人员的修养要求。
本课程在普专、远程、业余教案计划中,基本上安排在第3学期开设,占3学分二、教材本课程多媒体教材包括两本文字教材与一套录象教材。
主教材为《新闻传播学原理》,由童兵、展江、郭青春联合编写,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童兵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导、教授,国内新闻传播学研究权威,展江为中央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郭青春为中央电大新闻传播学主持教师。
辅助性教材,《新闻传播学原理学习指导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音像教材包括8节课的电视辅导课。
教材以大众传播学为分析框架,以新闻传播为具体对象,运用马克思主义传播学、新闻学观点,分析了新闻传播的起源、过程、要求、基本特征和规范,对媒介和受众作了深入剖析阐述。
知识体系新、学术术语多,涉及到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传播学、新闻学等众多学科,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难度较大。
传播学原著导读复习资料.doc
一《论出版自由》1For books are not absolutely dead things, but do contain a potency of life(生命的潜力)in them to be as active as that soul was whose progeny(子女.后代)they are; nay (不仅如此),they do preserve as in a vial (小玻璃瓶)the purest efficacy (效力)and extraction of that living intellect that bred them.书籍并不是绝对死的东西,它包藏着一种生命的潜力,和作者一样活跃。
不仅如此,它还像一个宝瓶,把创作者活生生的智慧中最菁华保存起来2Who kills a man kills a reasonable creature, God,s image; but he who destroys a good book,kills reason itself, kills the image of God, as it were in the eye.杀人只是杀死了一个理性的动物,破坏了一个上帝的像;而禁止好书则是扼杀了理性本身, 破坏了瞳仁中的上帝圣像。
3whereof the execution ends not in the slaying (杀死)of an elemental life, but strikes at that ethereal (精英)and fifth essence, the breath of reason itself.在这种屠杀中,杀死的还不止是凡尘的生命,而是伤及了精华或第五种要素——理智本身的生气。
4Wholesome meats to a vitiated (伤害)stomach differ little or nothing from unwholesome; and best books to a naughty mind are not unappliable to occasions of evil.对于坏的胃口来说,好肉和坏肉一样有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简介:本课程是新闻传播学类的深化课程,主要通过阅读中外新闻论著名作,对新闻理论和新闻思想的发展以及学科理论的建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主要内容包括中国近现代报刊论著、西方新闻名著、西方传播学名著、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著作等,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本学科的原典有一定的认知。
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目的:通过本课程,使学生掌握新闻传播经典原著的大致内容,了解中国近代以来报人在新闻思想上的贡献,了解西方新闻思想的精髓,了解西方传播学发展的基本路径,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根本。
要求:要求学生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能阅读一些新闻学的原著和文章,并且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
第一讲:黄韬:《论日报渐行于中土》(2)
第二讲: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2)
第三讲:梁启超:《本观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观之经历》、《警告我同业诸君》(2)
第四讲:《大公报》有关论述(2)
第五讲:《我们的旨趣与态度》《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2)
第六讲:《论自由》(2)
第七讲:《人民的选择》(2)
第八讲:《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2)
第九章:《知沟理论假说》(2)
第十章:《大众媒介议题设置功能》(2)
第十一章:《沉默的螺旋》(2)
第十二章:《编码、解码》(2)
第十三章:马克思有关论述(4)
三、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四、相关教学环节安排:安排课堂讨论、阅读文献并发言
五、考试方式及要求:本课程期末开卷考试
六、推荐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中外新闻学名著导读》,陈建云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中外传播学名著导读》,郭建斌吴飞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思想经典文本导读》,吴飞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七、有关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