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历时沿革

合集下载

关于恩施特色的ppt课件

关于恩施特色的ppt课件

教育事业
恩施州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 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
公平。
医疗卫生
恩施州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居民基
本医疗需求。
社会保障
恩施州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 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增强
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06
总结:恩施魅力之所在, 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恩施特色总结回顾
土家族的摆手舞、哭嫁等民俗活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苗族的苗绣、银饰等手 工艺品精美绝伦;侗族的鼓楼、风雨桥等建筑艺术独具匠心。这些民俗特色共同 构成了恩施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
传统节日与民间活动
传统节日
恩施各民族拥有众多传统节日,如土家族的赶年、牛王节,苗族的苗年、四月八等。这些节日具有浓厚的民族特 色和地方风情,是展示恩施民俗文化的重要平台。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向
旅游业
恩施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 然资源和民族文化,将旅 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推动 旅游产业升级发展。
特色农业
恩施州立足当地特色资源 ,发展茶叶、烟叶、中药 材等特色农业,提高农产 品附加值。
高新技术产业
恩施州积极引进高新技术 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 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进步
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
恩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电、矿产、生物等,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有 力支撑。
生态环境
恩施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森林覆盖率逐年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02
恩施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
历史沿革及文化传承
历史沿革
恩施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历经夏 、商、西周等朝代,恩施逐渐成为巴楚文化的重要交汇地带 。秦汉时期,恩施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成为历代王朝经营西 南的重要区域。

恩施州概况导游词

恩施州概况导游词

恩施州概况导游词一、引言欢迎大家来到恩施州!作为湖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行政区,恩施州以其山水秀美、文化底蕴深厚而闻名于世。

本次导游词将为大家介绍恩施州的概况,包括其地理位置、人文历史、自然景观以及民俗风情等方面。

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恩施州的独特魅力!二、地理位置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巴山腹地,东临湖北鄂州市,西接重庆市,南濒长江,北连湖南省。

全州总面积约为万平方公里,地势高低起伏,山地面积占到了整个恩施州总面积的70%以上,山岳资源得天独厚。

三、人文历史1. 历史沿革恩施州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恩施州在战国时期隶属于楚国,秦朝时设立恩施县,后经历了汉、唐、宋等多个朝代的统治。

在明清时期,恩施州成为湖广一带的军事重镇,留下了许多历史古迹。

2. 文化底蕴恩施州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多个民族的聚居地。

土家族是恩施州的主要民族,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风俗给恩施州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此外,汉族、苗族、土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文化也在这里得以保护和传承。

四、自然景观1. 巴山大峡谷巴山大峡谷是恩施州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它位于巴东县境内,是长江三峡最后一峡——巴东峡的组成部分。

这里山峦叠翠、峡谷深邃,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峡谷之一。

如果您对自然风光有兴趣,绝对不能错过。

2.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最早的国家森林公园之一,也是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

这里是大自然的艺术殿堂,奇峰怪石、蓊郁的森林以及翠绿的溪流构成了绝美的景观。

五、民俗风情1. 土家族歌舞土家族是恩施州的主要民族,土家族歌舞是其特色之一。

土家族歌舞以舞蹈《千手观音》、《京剧串珠》等为代表,形式多样,热情奔放。

在民俗节日或者婚礼等场合,土家族的歌舞表演往往能给人们带来欢乐与愉悦。

2. 风味美食恩施州的美食以土家族的传统风味为主,以辣味鲜明而闻名。

您可以品尝到土家酸肉、土家酸菜鱼、土家豆腐等美味佳肴。

恩施的历史故事

恩施的历史故事

恩施的历史故事
恩施是湖北省的一个地级市,历史悠久,有许多传说和故事。

据说,在古代恩施地区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位善良而勇敢的女孩。

她的名字叫做阿娇。

在当时,这个小村庄每年都会受到一些野兽的侵袭。

人们生活在恐惧中,苦不堪言。

阿娇决定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来保护村庄。

她每天都会在村子周围巡逻,寻找野兽的踪迹,并且制定了一些方法来防御野兽的攻击。

她还鼓励其他的村民也参与到防御工作中来。

通过阿娇的努力,这个小村庄终于得到了安宁,人们开始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为了纪念阿娇的贡献,村民将这个村庄命名为“恩施”,意思是“感恩之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敢和智慧是克服困难和危险的关键。

阿娇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保护了她所在的村庄,使人们从恐惧中解脱出来。

同时,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感恩和记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铭记那些为我们做出贡献的人,为他们的努力和付出表示感激。

恩施介绍-恩施简介PPT(经典版)

恩施介绍-恩施简介PPT(经典版)

土家人家家都兴喂年猪,主要是图过年时有肉 吃,过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制作成腊肉, 不仅便于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腊肉放 在锅里烹煮,香飘十里,勾人食欲,是土家人 平时招待客人摆在席上的主菜。
柏杨豆干
明清以来,在利川柏杨集镇一带就大量生产豆 干,其中尤以沈记好吃婆豆干作坊生产的豆干 最为有名,并被当地官员列为朝廷贡品,深受 朝廷皇族们的喜爱,康熙皇帝还给沈记好吃婆 豆干作坊亲笔御赐“深山奇食”金匾,从此沈记 好吃婆豆干就改称为深山奇食好吃婆豆干,并 以皇恩御赐为荣,使豆干制作传统工艺沿袭几 百年传承至今,成为人们喜爱的地方风味小吃。
合渣
又名懒豆腐。恩施土家人对合渣有着深厚的感 情,特别是在兵荒马乱之年,由于粮食奇缺, 合渣救下了不少人的性命,流传有“辣椒当盐, 合渣过年”的民谚。如今,恩施人吃合渣已不 是逢年过节才能吃的“奢侈品”了,平时在家里 都能吃上合渣,许多餐馆更是把它当成一道特 色菜上桌供应,深受顾客的青睐。
土家腊肉
恩施
西连重庆市黔江区,北邻重庆市万州区,南面与湖 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接壤,东连本省的神农 架林区,宜昌市。 恩施州于1983年8月19日建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 数民族自治州,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回 族、蒙古族、彝族、纳西族、壮族等29个民族。
2
城市概况
2、城市概况
恩施城市概况
别 名:恩施州、世界硒都、施南府;下辖地区: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咸丰、宣恩、 来凤、鹤峰;面 积:24111平方千米;人 口:402.1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159.37亿元。
社饭
社饭自古有之,是中国土家、苗、侗族等少数 民族祭祀社稷的一种食品。吃社饭,主要在社 日(即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进行,民间习惯称 为“过社”、“拦社”等。戊日属土,所以这天是 祭祀土地菩萨的日子,人们以祈年景顺利,五 谷丰登,家运祥和。

关于恩施文旅知识

关于恩施文旅知识

恩施文旅知识一、恩施历史文化恩施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

恩施是巴文化的发祥地,拥有独特的土司文化,曾是土司制度统治的中心区域。

这里还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是革命老区之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恩施自然风光恩施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而闻名,被誉为“天然的大氧吧”。

这里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如神农架、大洪山等,生态环境优美,动植物资源丰富。

同时,恩施还拥有许多风景名胜区,如恩施大峡谷、腾龙洞等,景色秀丽,独具魅力。

三、恩施民俗文化恩施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民间艺术形式多样。

当地有许多传统节庆活动,如土家“赶年”、苗族“赶秋”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在音乐、舞蹈、戏曲等方面,恩施也有许多独特的表演形式,如“土家山歌”、“南剧”等,展现了恩施人民的智慧和才华。

四、恩施地方特产恩施地方特产丰富多样,有特色的食品、工艺品等。

著名的特产有“土家熏肉”、“土家烧饼”、“利川山药”、“鹤峰葛根粉”等。

此外,恩施还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产区之一,出产的“恩施玉露”、“利川红茶”等品质优良,享有盛誉。

五、恩施节庆活动恩施节庆活动丰富多样,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恩施女儿会”,是土家族的传统节庆活动之一。

此外,还有“利川灯会”、“建始金秋梨花节”等民间节庆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六、恩施美食文化恩施美食文化独具特色,融合了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

当地的特色菜肴有“合菜”、“腊肉炒饭”、“糯米包油条”等,口味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还有各种小吃摊点和夜市排挡,提供了丰富的美食选择。

七、恩施传统建筑恩施传统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建筑元素。

当地的古建筑有“恩施古城墙”、“利川民居”、“鹤峰容美土司城”等,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此外,还有一些传统的民居建筑群,如“建始县官店民居群”、“巴东县清太坪民居群”等,展现了当地建筑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恩施自治州是古代巴文化的发祥地和土家族文化的诞生地之一

恩施自治州是古代巴文化的发祥地和土家族文化的诞生地之一

恩施自治州是古代巴文化的发祥地和土家族文化的诞生地之一,又是中原汉文化和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融汇之地,民族文化积存丰厚,底蕴深厚,特色鲜明。

民间文学方面,有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和独特的民间歌谣;建筑艺术方面,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的吊脚楼,以及土家族摆手堂、苗族佛塔、侗族风雨桥等民族建筑,既有朴实的民族特色,又有高雅的艺术风格;歌舞艺术方面,有哭嫁歌、摆手歌、五句子情歌、山歌、号子、竹枝词等,有摆手舞、跳丧舞、八宝铜铃舞、猴儿鼓舞、板凳龙等民族舞蹈;戏曲艺术方面,有以南戏、傩愿戏、堂戏、柳子戏、灯戏、小曲等为代表的十多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戏曲;习俗文化方面,土家族有哭嫁、跳丧、牛王节、女儿会、摆手节、赶年等典型的民俗事象,苗族有侧门迎亲、三日不同宿、背布引葬、四月八、苗年、还牛愿、还猪愿等典型的民俗事象。

侗族、白族、蒙古族也保存着本民族传统的风俗习惯;民族语言方面,各少数民族皆通用汉语,但有少数苗族仍然保留本民族语言,极个别土家族仍然有本民族语言残存;文物古迹方面,有战国至汉代以来各个时期的埋葬青铜器,主要为虎钮绰于、编钟、铜钲、巴式剑、巴式矛等,尤以虎钮绰于为代表。

境内长江、清江、酉水、唐崖河和建南河等水系,分布着大量的崖葬遗迹。

著名的有建南河流域的七孔子崖葬、卯洞河流域的仙人洞崖葬。

境内有柳州城遗址、唐崖土司皇城遗址、
容美土司遗址等多处土家民族文化遗址。

苗族有风水塔、观音塔,侗族的风雨桥、飞山庙等。

恩施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恩施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恩施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历史上,土家族先民被称为“蛮”或“夷”。

宋代以前,居住在xx地区的土家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

宋代以后,土家族就单独被称为“土丁”、“土人”、“土民”或“土蛮”等。

改土归流后,随着汉族移民的增加,“土”、“客”、“苗”往往对举,以对xx地区的土家、汉、苗三族进行区分。

“土家”作为族称,是在较晚时期出现的。

民国时期的《咸丰县志》将土司后裔的“支庶之家”称为“土家”,而将当地汉族移民称为“客家”。

土家族大姓主要有田、向、覃、彭、冉、李、杨、刘、王、陈、赵、黄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组织了五次调查,于19xx年x月,确定了土家族的民族成分。

19xx年x月x日,中共中央统战部电告xx省委和xx、xx、xx 省委统战部,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

随着土家族的被确认,土家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享受到了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项权利。

根据湘西地区土家族、苗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杂居局面,以及土家、苗族人民的意愿,本着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则,经国务院批准,于19xx年x月xx日把原x西苗族自治州(19xx 年建立)改为x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此后,鄂西南、渝东南、黔东北的土家族人民不断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要求。

恩施地区土司史话

恩施地区土司史话

恩施地区土司史话中国土司制度发端于两宋之交,形成于元朝,鼎盛于明朝,衰落于清朝。

元朝以前,中原朝廷对今恩施地区的统治主要为羁縻制度(即封赠少数民族地区首领官爵以统治本族人民)。

据光绪十八年(1895)《湖北舆地记》卷17记载:五代时置羁縻感化州。

宋代在今恩施南部设立了一些羁縻州县。

如定州(鹤峰县南部并跨入湖南境内)、富州(后为柔远州。

今来凤一带)、顺州(今宣恩沙道沟一带)、保顺州(宣恩县李家河一带)、高州(原称珍州,后改为高州,复改西高州。

今宣恩县高罗一带)、懿州(今咸丰县境)、龙渠县(今利川市忠路一带)。

元代统治中国后,鉴于宋代的羁縻制度是一种松散的统治,每到王朝衰微时,不听其控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乃改宋代的羁縻制度为土司制度。

其时在今恩施境内共设14个土司,包括宣慰司3个即施南道宣慰司、镇边忠峒宣慰司、镇边毛岭峒宣慰司(注:一说宣慰司3个即施南宣慰司、镇边毛岭峒宣慰司、怀德军民宣慰司);宣抚司6个即散毛军民宣抚司、誓崖宣抚司、安定宣抚司、怀德宣抚司、高罗宣抚司、师壁宣抚司);安抚司4个即忠孝军民安抚司、木册安抚司、盘顺安抚司、龙潭安抚司;宣抚司7个即散毛军民宣抚司、容美峒宣抚司、高罗宣抚司、隆奉宣抚司、龙潭宣抚司、隆中路宣抚司、龙渠峒宣抚司;安抚司6个即忠孝军民安抚司、盘顺军民安抚司、忠义军民安抚司、金峒安抚司、大旺安抚司、木栅安抚司。

此外,还有忠建军民都元帅府、容美总管府、唐崖千户所。

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改柔远州曰散毛峒。

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升为散毛府。

至正年间改散毛府为散毛誓崖等处军民宣抚司。

又于施州东南蛮地置沿边溪峒招讨司。

至正二年(1342年)改沿边溪峒招讨司为施南道宣慰使司;又于施州东南蛮地置叉把安抚司、隆奉宣抚司。

又于宋西高州地置大奴管勾等峒长官司、石溪峒长官司。

至正十一年(1351年)改大奴管勾等峒长官司为忠孝军民府;至正十五年(1355年)忠孝军民府改为忠孝军民安抚司、石溪峒长官司为高罗寨长官司(后升为高罗寨宣抚司);又于施州南境蛮地置龙潭安抚司、木册安抚司。

恩施ppt课件

恩施ppt课件
创新环境
恩施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包括政策支持、 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等,激发了创新活力 。
科技成果转化
转化模式
01
恩施探索了多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包括技术转让、技术入股
、产学研合作等,加速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转化效果
02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动下,恩施涌现出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
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03
恩施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现状
经济增长稳定
消费市场活跃
恩施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增长,经济实 力不断增强。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居民消费水平不 断提升。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和高技术 产业占比不断提高。
重点产业
农业现代化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农
业。
旅游业
发挥恩施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优势 ,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拓展教育领域
发展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满足社会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05
恩施科技发展
科技创新现状
1 2 3
创新投入
恩施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包 括科研经费、研发人员等,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 力保障。
创新成果
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恩施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 果,包括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等,为经济发 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人才激励
恩施采取多种措施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造,包括奖励机制、晋升机制 等,激发了科技人才的创新热情和创造力。
06
恩施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与建设成就
城市规划

湖北恩施的历史典故

湖北恩施的历史典故

湖北恩施的历史典故
摘要:
1.湖北恩施简介
2.湖北恩施的历史典故
a.施州土司
b.苗族起义
c.咸丰土司与土家族
d.抗日战争时期的恩施
正文:
湖北恩施,位于我国湖北省西南部,是一个充满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更能听到许多耐人寻味的历史典故。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湖北恩施的施州土司。

施州土司,又称施州卫,是古代湖北恩施地区的一个土司政权。

它始于元朝,终于清朝。

这一时期的施州土司,不仅在政治上统治着这片土地,还在文化、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湖北恩施的苗族起义也是一段不容忽视的历史。

在明朝时期,恩施地区的苗族人民曾经发起过一次大规模的起义。

这次起义不仅给当地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地的政治格局。

再次,咸丰土司与土家族的历史也是湖北恩施的一部分。

咸丰土司是清朝时期湖北恩施地区的一个土司政权,而土家族则是这里的主要民族。

咸丰土司
对土家族的文化传承、民族风俗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我们来看看抗日战争时期的恩施。

抗日战争时期,恩施地区曾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

在这里,我国军民曾经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过殊死搏斗,谱写了一曲曲英勇抗战的壮丽篇章。

总的来说,湖北恩施的历史典故丰富多彩,它们不仅揭示了这片土地的过去,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明史·地理志》关于施州卫的史料辨析

《明史·地理志》关于施州卫的史料辨析

042文化纵横《明史·地理志》关于施州卫的史料辨析施州,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此为笔者生长之地,本人对此地感情深厚,想为其追根溯源。

《明史》中对施州的介绍存在不实之处,笔者查阅相关古籍,对其进行佐证、考辨,以期还原明朝时期施州山川、河流的真实面貌。

恩施州的历史沿革恩施之名非其从古至今的称呼,历史上对恩施州的称呼多用施州和清江。

恩施州称谓的变化也体现出其行区划的历史变革。

正史中关于施州置州最早记载于《隋书·地理志》,书中载:“清江,后周置施州及清江郡。

开皇初郡废,五年置清江县,大业初州废。

”也就是说后周时初置施州,到了隋朝后周的州郡设置被废除或者更改,清江郡和恩施州被废除,仍置清江县。

《新唐书》对隋朝清江郡的设置和废除做了补充说明,并介绍了唐代清江地区的行政区设。

后世关于施州或者清江地区的记载与《新唐书》记载相同。

宋朝,施州为夔州路下的一个州,下辖清江郡。

宋元时期施州行政区设无变化,均称施州隶属夔州。

明代施州改称“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简称施州卫,洪武十四年属四川都司属。

后改属湖广都司,废州存卫。

据《清史稿》康熙时期仍沿袭明制设施州卫,清雍正六年裁施州卫设恩施县。

《明史》施州卫简介的辨析《明史·地理志》载:“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元施州,属四川行省夔州路……属湖广都司。

后州废,存卫。

北有都亭山……东北有清江,自四川黔江县流入,一名夷水,亦曰黔江,卫境诸水皆入焉,下流至宜都县入於大江。

”笔者了解到恩施下辖七县一市——利川市,利川市的街道老行政区皆称之为都亭街道,都亭山位于利川西部,利川位于恩施州的西偏北方向,所以据方位而言有待考证,对清江支流的介绍、称谓等有待考证。

施州北都亭山考证。

明史载施州卫“北有都亭山。

东有连珠山,五峰关在山下。

又东南有东门山。

”《湖广通志》载“周巴蔓子墓在恩施县北都亭山”施州废州设恩施县在雍正六年,表明都亭山确在施州北。

《读史方舆纪要》在介绍盐水县提及都亭山。

恩施市简介

恩施市简介

恩施市简介
恩施市是恩施自治州首府所在地,面积3967平方公里,人口78万。

春秋属巴国,隋唐为庸州、施州,雍正七年(1729年)设恩施县。

抗战时期曾作湖北省临时省会。

域内各种寺庙、古城遗迹保存完整是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恩施市拥有出露面积达850平方公里的硒矿床;硒矿储量形成富硒生物圈。

粮食、油料、中草药、矿泉水中硒含量极为丰富;被誉为“世界硒都”。

富硒绿色食品与药品的开发将为人类的健康长寿带来福音。

恩施市有着丰冒的动植物资源,香樟等省级以上保护动物40多种各种药用植物2000多种,享有“天然植物园”美称,板党、窑归、紫油厚朴誉满全球。

水能资源可开发装机容量在63万千瓦以上,目前仅开发13%,开发潜力巨大。

喀斯特地形地貌加上独特的民族文化使恩施旅游已成为环三峡、张家界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江闯滩”被誉为“神州第一漂”;“梭布垭石林”已成为省级重点旅游景点;土家“文儿会’被称为“东方情人节”;“撒尔嗬”“摊戏”等被视为民族文化的瑰宝。

建州以来,恩施市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深化工商企业民营化改革,富硒产品、能源、医药化工、建材四大支柱产业齐头并进,初步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市域经济。

恩施市区现有人20.13万,城建规划面积41平方公里,已建城区
面积17平方公里;23平方公里的省级开发区—一恩施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扩建之中;全市交通便利,318、209国道在境内交汇;城乡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200公是;扩建后的许家坪机场可起降波音737客机;拟建的宜方铁路、沪蓉高速公路恩施段均经过本市,明天的恩施定会更加美好。

恩施州简介

恩施州简介

恩施州简介恩施州简介2006-09-17 字体显示:大中小.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DIV.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DIV.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h1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h2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h3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union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union TD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地理位置】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共和国版图的中西结合部,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东西宽220 公里,南北长260公里。

恩施地方概述

恩施地方概述

恩施地方概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临渝黔,北靠神农架,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辖恩施、利川两市和建始、巴东、宣恩、来凤、咸丰、鹤峰六县。

恩施州总人口403万,于1983年8月19日建州,是共和国最年轻的自治州,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恩施州国土总面积2406026.47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13%。

恩施州的土地后备资源丰富,占辖区总面积的3.57%。

其中草地38061.72公顷,河流水面27104.50公顷,湖泊水面75.90公顷,滩涂486.73公顷,沼泽地22.56公顷,沙地2.39公顷,裸地19819.27公顷。

从以上数据来看,适宜垦殖的土地是后备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恩施州地处山区,土地开发程度低,土地利用率不高,要在短时间内开发利用好,尚需大量的投入。

恩施州属亚热带季风性山地湿润气候。

冬少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海拔落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垂直差异突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境内年均气温16.2℃,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

地处武汉和重庆两大“火炉”之间,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1.地貌恩施州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地,惯称“八山半水分半田”。

地貌以碳酸盐岩组成的高原型山地为主体,兼有碳酸盐岩组成的低山峡谷与溶蚀盆地,砂岩组成的低中山宽谷及山间红色盆地,海拔最高处是巴东靠神农架主峰的大窝坑3032米,最低点为巴东长江边的红庙岭66.8米。

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

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区占总面积的29.4%,海拔800至1200米的地区占总面积的43.6%,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区占总面积的27%。

境内地形复杂,具有多种特殊类型的地貌,大河、小溪成树枝状展布,有“见山不走山”的丘原,有“两山咫尺行半天”的深谷,伏流、溶洞、冲、槽、漏斗、石林等随处可见。

州境内地势呈西北、东北部高,中部相对低的状态。

地貌基本特征是阶梯状地貌发育。

恩施市历史文化遗迹探秘

 恩施市历史文化遗迹探秘

恩施市历史文化遗迹探秘恩施市历史文化遗迹探秘恩施市,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

这个地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探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来探索恩施市的历史文化遗迹,了解其中的故事和价值。

1. 恩施古城恩施古城是恩施市最古老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历史遗迹之一。

这座城市建于唐朝时期,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雨洗礼。

它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城墙,展现了古代城市的风貌。

在恩施古城内,你可以漫步在古老的街道上,欣赏到当地传统的建筑和文化。

这里还有许多纪念性建筑,如恩施县城隍庙和宝塔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2. 恩施土司城恩施土司城是另一个吸引游客的历史遗迹。

土司是古代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特殊的统治者,他们在当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和权力。

恩施土司城是土司的行政中心,体现了土司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土司的历史和权力结构,欣赏到土司建筑的独特风格。

3. 恩施孤儿院恩施孤儿院是一个承载着许多孤儿命运的地方。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这座孤儿院一直是孤儿的安身之所。

虽然它的历史并不光明,但它代表了恩施市社会关怀和人道精神的一部分。

许多游客来到这里,探寻孤儿们的故事,以及这座建筑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4. 恩施古民居群恩施市还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民居群,这些房屋代表着古代人们的居住方式和生活习惯。

这些房屋通常采用木结构,保持了古朴而优雅的风格。

在这些古民居群中,你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生活的美好。

这里还有一些博物馆展示了古代生活和手工艺品,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时光倒流的体验。

恩施市的历史文化遗迹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通过探秘这些遗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过去的人们生活方式和他们的智慧。

同时,这些遗迹也代表了恩施市丰富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无论是对历史感兴趣的人,还是对文化探索有兴趣的人,恩施市的历史文化遗迹都将带给你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

愿你在这里能够体味到历史的魅力,并汲取到其中的智慧和启迪。

湖北恩施的历史典故

湖北恩施的历史典故

湖北恩施的历史典故恩施州,全称施鹤(州)地区,位于湖北省的西南端。

这里的人民,主要是在清朝雍正年间改土归流运动中,从江西、湖南两省移民而来的汉族。

恩施的建制,从雍正十三年(1735年)设县,迄今271年;置州,有1236年的历史(1206—1821)。

恩施州,地处武陵山区腹地。

境内有巴(东)、建(始)、施(恩)、利(川)四县,面积约为XX平方公里。

恩施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有“山川深重,不似川楚”之说。

这里“冬寒有雪,夏热有雨”,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

恩施州是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地区。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共同劳动、斗争,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

恩施州在古代是巴子国境域。

巴国因与楚国有矛盾,为楚国所灭。

楚国在巴地设置黔中郡。

秦国灭楚后,仍沿楚制在巴地设黔中郡。

西汉时,在巴地设置“巴郡”。

三国时,吴国改巴郡为“建平郡”。

晋朝时期,因避晋太祖司马昭的祖父司马懿之讳,改建平郡为“建平郡”。

唐朝时期,并入施州。

宋朝时期,又设置施州。

明、清两朝未变。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称“施南府”。

恩施在历史上是“楚蜀间一大都会”。

自秦以来,先后属黔中、巫郡、“孙吴仍为重镇”、楚国夔巫地、蜀汉“以亭侯之重镇”置之、西晋分属巴东郡巴东、建平两县、南北朝改属齐兴郡齐兴县、梁以后分属齐兴郡建始县和信陵郡巴东县、隋朝改属清江郡和信州郡巴东县、唐初属归州巴东郡和施州清江郡巴东县、五代初属前蜀和后唐的施州清江郡巴东县、北宋属夔州路施州清江郡巴东县、南宋属夔州路施州清江郡巴东县和利州路利川县、元属夔州路施州恩施县和利川县、明属湖广行省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和四川夔州府利川县、清初因明制属湖广行省湖北施南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置恩施县属归州;嘉庆十六年(1811年)升为直隶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升厅为府;中华民国时期先后属湖北省荆南道、荆宜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湖北省宜昌专区、恩施专区、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鄂西行政公署。

巴东县情

巴东县情

恩施州及县市概况【恩施州概况】位于鄂西南,西、北接重庆,南邻湖南。

辖六县二市。

面积2.4万平方千米。

人口约390万,其中汉族约占45%,土家族约占46%,苗族约占6.5%。

1949年设恩施专区。

1970年设恩施地区。

1983年置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93年改现名。

●矿藏主要有铁、磷、煤、金、硒。

水力资源丰富。

州境内的恩施市、建始县、宣恩县等地均蕴藏着富硒矿泉水资源。

森林覆盖率为48.4%。

●普通农作物有:玉米、稻、小麦、薯类等,经济作物有:茶叶、种植药材。

●有多种珍贵动植物,利川为水杉之乡。

土特产和药材资源有板桥党参、坝漆、鸡爪黄连、石窑当归等。

●有纺织、煤炭、机械、制药、皮革等工业。

●"鸡爪黄连"产量居全国前列,"板党"质地优良,供出口。

"紫油厚朴",乃国家珍品。

●名胜有来凤仙佛寺、长江三峡、腾龙洞、黄金洞等。

●著名的水利枢纽:水布垭水利枢纽(世界第一面板堆石高坝电站)、大龙潭水利枢纽●恩施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又呈现出极其明显的气候垂直地域差异。

●恩施州生产的烤烟与"云烟"媲美,白肋烟质量居国内之首。

现成为国家四大烟叶生产基础之一。

恩施州与世界最大烟草集团菲英公司、BAT公司及国内上海烟草集团合作办基地。

抓好利川卷烟厂40万标箱扩建改革,使之成全州卷烟工业龙头,实行资产重组、走集团(公司)化发展之路。

●全州现有本科全日制大学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各一所:湖北民族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恩施市】●位置面积: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

为恩施州首府,居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面积3967平方千米。

●人口民族:2007年底,全市人口79万,以汉族为主。

●三国时吴置沙渠县,元为施州,明置施州卫,清雍正改卫置恩施县,1982年划县城关镇及近郊置恩施市。

●经济作物以桐、茶、漆、麻著名,恩施黑猪为优良品种。

●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省政府曾迁此,名胜古迹有连珠塔、文昌祠、柳州城遗址等。

恩施旅游发展历程

恩施旅游发展历程

恩施旅游发展历程
恩施旅游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地政府开始意识到旅游业的潜力。

他们意识到恩施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具备成为旅游目的地的优势。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恩施开始进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修建公路、酒店和旅游景点的开发等。

此举引起了外界的关注,并吸引了一些国内外游客。

随着恩施旅游业的逐渐发展,当地政府开始推广恩施的旅游资源。

他们参加了各种旅游展览会,并举办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

这些活动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恩施地区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恩施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人们纷纷前往恩施体验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人文氛围。

许多游客被恩施的美丽景色所吸引,纷纷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为了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当地政府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

他们积极引进先进的旅游管理经验,提升恩施地区的旅游品质和竞争力。

如今,恩施旅游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恩施成为了湖北省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并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许多人到恩施度过了难忘的假期,并将其推荐给亲朋好友。

未来,恩施旅游业将继续努力发展,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
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

恩施将继续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魅力,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旅游目的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施州历时沿革
2012-12-23 15:08来源:
恩施州州域曾多次变动,固定形成于1936年。

春秋为巴子国地;战国为楚地;秦属黔中郡;汉属南郡、武陵郡;三国先属蜀,后属吴建平郡、武陵郡;两晋与南北朝宋、齐、梁、北周属建平郡、天门郡、武陵郡、信陵郡、秭归郡、业州军屯郡、清江郡;隋属巴东郡巴东县,清江郡清江县、开夷县、建始县;唐属归州巴东县,施州清江县、建始县;五代先后为前、后蜀所据;宋属归州巴东县,施州清江县、建始县及辰州、富州、高州、定州等许多小羁糜州;元属归州巴东县、施州建始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先后置散毛、唐崖、金峒、龙潭、忠建、毛岭、施南等土司;元末明玉珍据蜀时本区为其所控制;明属夔州建始县、归州巴东县、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南部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设有容美宣慰司,施南、散毛、忠建3个宣抚司,9个安抚司,13个长官司,5个蛮夷长官司;清初沿用明制,雍正六年(1728年)裁施州卫,设恩施县,辖区未变,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置施南府,辖恩施县、宣恩县、来凤县、咸丰县、利川县,乾隆元年(1736年),夔州建始县划归施州,巴东县、鹤峰州属宜昌府;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设道存县,民国四年设荆南道,治所恩施县,辖恩施、建始、宣恩、来凤、咸丰、利川6县,民国十五年改荆南道为施鹤道,鹤峰州改县划入施鹤道,民国十七年改设鄂西行政区,民国二十一年改为第十行政督察区,巴东县划入,州域始为8县之治。

民国二十五年改为第七行政督察区,辖区未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6日恩施县城解放,建立湖北省恩施行政区,置专员公署,仍辖原8县,1955年5月12日改称湖北省恩施专员公署。

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1月30日造反派夺权,专署陷于瘫痪,3月2日经湖北省军区党委批准,由恩施军分区成立抓革命促生产办公室,5月13日改为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1968年成立湖北省恩施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废除革命委员会成立恩施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8月1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恩施地区行政公署,成立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2月1日正式成立,全州辖恩施市、巴东、建始、利川、来凤、咸丰、宣恩、鹤峰7县1市。

1986年11月14日,利川撤县建市。

1993年4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1993】36号文批复同意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更名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

从2005年开始,州庆日定为8月19日。

恩施州经济实力
2012-12-23 15:19来源:
烟叶是支柱产业之一,也是财政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

烟叶为恩施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州烟叶种植面积稳定在40千公顷左右,收购量75000吨以上,占湖北省年均烟叶收购量的50%以上,农民直接经济收入达到3.77亿元,实现烟叶特产税8356万元。

为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恩施州在烟叶生产上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在科技兴烟"三个转移"上狠下功夫,实现了品种良种化、种植规范化、生产布局区域化。

目前,合理布局,烤烟重点乡64个,白肋烟重点乡30个。

其中1万亩以上科技示范乡23个。

500亩以上科技示范乡35个,1000亩以上科技示范村75个,100亩以上科技示范组794个,5亩以上科技示范户23540户。

恩施州生产的烤烟与"云烟"媲美,白肋烟质量居国内之首。

产品远销欧洲、非洲,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成为国家四大烟叶生产基础之一。

目前,恩施州与世界最大烟草集团菲英公司、BAT公司及国内上海烟草集团合作办基地,在科技上联合攻关,技术上相互合作,进一步巩固烟叶基地,提高烟叶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烟草工作,当务之急是加快卷烟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适应全国卷烟工业集团化发展的形势,抓好利川卷烟厂40万标箱扩建改革,把利川卷烟厂培植成全州卷烟工业龙头,实行资产重组、走集团(公司)化发展之路。

2007~2011年年来,全州生产总值从198.6亿元增加到418亿元,年均增长11.5%;规模工业增加值从28.9亿元增加到101亿元,年均增长2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87.5亿元增加到314亿元,年均增长29.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10亿元增加到31.9亿元,年均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63亿元增加到156.8亿元,年均增长20.0%,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全州三次产业结构由37:25:38调整为28:32:40,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烟叶、茶叶、蔬菜、林果、药材、畜牧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州新增特色农业基地160万亩,总面积达到500多万亩,建成了全省最大的烟叶、茶叶、高山蔬菜基地。

食品、能源、烟草、药化、建材、矿产等六大支柱工业进一步壮大,湖北中烟恩施卷烟厂、清江水布垭电站、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武钢铁矿“双50万吨”、齐岳山风电一期、华新水泥、腾龙水泥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工业园区建设成效明显,产业聚集度进一步提高,资源型新型工业呈现出总量扩大、效益提升的良好发展势头。

旅游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已成为州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巴东神农溪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恩施大峡谷、恩施土司城、利川腾龙洞、咸丰坪坝营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恩施市、利川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巴东县、咸丰县被评为湖北旅游强县。

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恩施生态文化旅游节,恩施旅游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旅游接待人数由275万人次增加到165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由10.8亿元增加到86亿元。

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连续四年获得湖北省“金融信用州”称号。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从188.7亿元增加到580.6亿元,贷款余额从122.9亿元增加到306.8亿元,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
恩施州社会实力
2012-12-23 15:21来源: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的五年。

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通高速、通铁路”的百年梦想。

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宜万铁路、沪渝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恩施物资铁路专用线建成开通,渝利铁路、宜巴高速、恩黔高速、恩来高速加快推进,利万高速、恩建高速已开工建设,恩施机场扩建一期工程竣工营运,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恩施大峡谷景区公路改造加快推进,坪坝营景区公路改造、国省道干线公路改造及水[7]布垭库区公路复建工程全面完成。

新型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

完成城镇建设投资190亿元,城镇化率由22.5%提高到32.4%。

州城建成区面积由17.5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人口由21万人增加到30万人以上。

施州大道、金桂大道、州城出口路、火车站片区开发、亲水走廊(风雨桥至施州大桥段)等一批州城重点项目竣工,利川市滨江大道、来凤县武汉大道、建始县广润河民族风情街、宣恩县贡水民族风情走廊等市政工程相继建成,8个县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

狠抓综合整治,构建长效机制,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完成通乡油路1300公里,实现了乡镇通沥青水泥路的目标;完成通达工程4674公里,实现了建制村通公路的目标;完成通畅工程4557公里,一半以上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所有的乡镇建设了农村五级客运站,农民群众出行难、乘车难的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解决了133.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了45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75平方公里,新增水电装机容量226万千瓦,新增灌溉面积22万亩,整理基本农田8万亩,改造低丘岗地22万亩。

启动实施了8个省级新农村试点乡镇、442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基本实现了通讯、广播电视“村村通”和电力“户户通”。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

新建沼气池28万口,新增植树造林面积173万亩,恩施芭蕉、咸丰小村、鹤峰燕子、建始红岩寺等4个乡镇荣获“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节能减排全面完成省定目标,万元GDP能耗下降20.3%,二氧化硫和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分别减排8%和5%。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10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