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讲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欧阳俊杰

教育部2002年12月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提出: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这要求学校在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应试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指导。这一变化对班主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节素质、综合素质与素质教育

一、素质与综合素质

素质是存在于人性中的一般文化素质与独特的个性品质。

一般说来,国民(包括学生在内)素质有三大特征:

1、素质的稳定性。即:人的素质均是在其实践活动中经常而稳定地出现的某些品质。

2、素质的可塑性。即:良好的素质可以通过教育与训练得以形成,形成了的素质亦会

在一定条件下消失。

3、素质的系统性。综合素质是一个完整的身心系统,它既有先天与后天、文化与心理

的合金,亦是一种身心(生理与心理)所构成的层次结构。

从素质的系统性可见,素质必然具有综合性。综合素质可以区分为三大层次:

最低层次是自然素质,即人的解剖生理的特点。这些特点并非是人遗传的东西,它们在教育与训练中亦能进一步发展,体育与艺术教育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具体的自然素质,亦能在训练中进一步促进它们的发展。中间层次是智力素质,即人的知识与能力的特点。在知识结构中包括经验、技能与熟练的水平。在能力结构中包括观察力、记忆力与联想力、形象思维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最高层次是行为素质,即人的思想意识与个性倾向性特点。

综合素质可以基本上区分为两种压系统——文化素质系统与心理素质系统。这两类文化素质系统不仅性质迥异,而且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与制约。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的内涵在于“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给我们指出:“学生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素质的发展,是学生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的全面提高与和谐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不断改变学生的发展状态的教育。素质教育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其主要任务是发展智能,提高素质。素质教育强调学法。认为教是为了学,教师必须先研究学再研究教,使学法与教法并重,强调启发式教学。素质教育主张师生民主、平等、合作、尊师爱生,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

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实施素质教育是国民素质提高的要求。

(二)实施素质教育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要求。

(三)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之间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而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在班级工作中必须想方设法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性地推进素质教育。

第二节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与环节

班主任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习,取得优秀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竞争,使他们成为一个有创新意识、有时代精神、有高尚情操的心理健全的人。为此,班主任要善于总结综合素质教育的方法,创造性的运用教育手段,以保证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效率。

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具体目标和途径

(一)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

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首先,要更新观念,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和核心作用,是学生在学习中接受人文素质教育,建立符合社会发展的道德伦理观念,培养人文精神;其次,要多方面、多渠道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与人、社会、自然交往中开拓视野,关注人类,关怀人与社会,关心未来,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二)强化能力训练:让学生学会生存。

1·适应能力。就是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能随机应变地适时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

2·人间交往能力。即能够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与他人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能力。

3·表达能力。是以语言或其他方式展示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4·开拓创新能力。指用已经积累的知识,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的思维,提出新的见解和做出新的选择的能力。

5·动手能力。把创造性思维变成实际的物质成果,或是用生动形象的实践过程呈现创造性思维的转化能力,也称实践操作能力。

6·组织管理能力。它包括计划能力、组织实践能力、决断能力、指导能力和协调能力等。7·思维能力。即想象能力、概括和综合能力等。

8·审美能力。

(三)提高学生学习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四)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让学生学会创新。

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一)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一个整洁、美观、舒适的学习场所,既可以使学生精神愉悦、情绪安定、消除疲劳、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交往、自治中丰富见识和增长才干。

(二)抓住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中小学阶段是人格塑造、思想教育的关键时期。

(三)多渠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第三节班主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则

一、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原则。

“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则。学校和教师的一切教育行为都要立足于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给玫瑰学生以均等的发展机会;全体学生都要从不同方面,全方位寻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求得自身持续发展。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班主任要因材施教,让学生扬长避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在班级工作中,要始终坚持把学生当作主体对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提高自身始终的积极性。班级活动的对象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做活动的主角,教师只是其中的辅导者,起点拨诱导的作用。班主任绝不能包办学生的很多事情,不能给学生设置很多框架,不能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

对于人的养成来讲,“德”是首要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渗透德育,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真正体现“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育人思想。

四、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原则。

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内容: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合作。

(一)富有爱心和责任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二)学会生存。

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必须学会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与社会、自然和谐相处,共谋生存,共同合作,同时也要学会竞争。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首要条件;掌握使用必须的生产和生活技能,是培养学生生产能力的主要手段;形成在社会中所需的文明行为规范,是培养学生生产能力的中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