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切削机床设计
2.2金属切削机床总体设计
详细设计
机床整机综合评价
满足设计要 求
结束设计
2.1 机床型号编制和系列型谱的制定 一、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
按加工方式分: 12大类
车 钻 镗 磨 齿轮加 床 床 床 床 工机床 螺纹加 铣 刨 拉 电加工 切断 其它 工机床 床 床 床 机床 机床 机床
按通用程度分:通用机床、专门化机床、专用机床 按加工精度分:普通精度、精密精度、高精度 按自动化程度:手动、机动、半自动、自动机床 按机床质量分:仪表机床、中型、大型、重型机床
二、金属切削机床型号的编制
按GB/T15375-94《金属切削机床型号编制方法》规定
(一)通用机床型号
例:
C A 6 1 40
机床类别代号(车床类) 机床特性代号(结构特性) 机床组别代号(落地及卧式车床组) 机床系别代号(卧式车床系) 机床主参数代号(最大车削直径400mm)
1.机床的类别代号
类 车 钻 镗 别 床 床 床
组合机床及自动线分类代号
分 类 代 U 号 大型组合机床
小型组合机床
自换刀数控组合机床 大型组合机床自动线 小型组合机床自动线
H
K UX HX
自换刀数控自动线
KX
2.2 机床的运动功能设计
基本方法 : 表面 — 运动Fra bibliotek— 传动(一)工件表面的形成方法
零件上的常见表面: 1. 圆柱面 2. 圆锥面 3. 平面 直线(母线)、圆(导线) 直线(母线)、圆(导线) 直线或圆 、直线(导线)
代 C Z T M 号 磨床 2 M 3 M
齿轮加 螺纹加 铣 刨 拉 电加工 切断 工机床 工机床 床 床 床 机床 机床
Y 牙 S 丝 X B L D 电 G 割
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指导书
机床课程设计的内容包括: 一、 运动设计 根据给定的机床用途、规格、极限速度、转速数列公比(或转速级数),通过分析比较拟定
传动结构方案(包括结构式和结构网并计算主轴的实际转速与标准转速的相对误差。
二、 动力设计 根据给定的电动机功率和传动件的计算转速,出算传动轴直径、齿轮模数;确定皮带类型 及根数、摩擦片式离合器的尺寸和摩擦片数及制动器尺寸。完成装配草图后,要验算传动件(轴、 齿轮、轴承)的应力,变形或寿命是否在允许范围内。还要验算主轴组件的静刚度。 三、 结构设计 进行主运动传动轴系、变速机构、主轴组件、箱体、操纵机构、润滑与密封等的布置和结 构设计。即绘制装配图(包括展开图、剖视图)和零件工作图。 四、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齿轮外径(其齿数为 模数为 m)不碰Ⅰ轴上的离合器外径 D,则Ⅰ-Ⅱ轴的最小中心距为
其最小齿数和为
9
(1) (2)
2.要有利降低齿轮变速箱的噪声 (1)主轴高转速范围的传动比排列,可采用先降速后升速的传动,使总转速和减小,以期 降低噪声。这种高速传动采用先降后升,可使同一变速组的传动比有升速有降速,有利于减小 齿数和、齿轮线速度及中心距。 (2)主轴高速传动时,应缩短传动链,以减少传动副数。 (3)不采用噪声大的锥齿轮传动副、如立铣可全部采用垂直排列的传动轴。
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 指导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系
1
时间:共 3 周
课程设计要求安排
课程设计设计要求
(1)图纸工作量:画两张图:开展图(A0)。操纵机构、摩擦离合器、换向、制动和润 滑不要求画,但要求掌握。截面图(A1):画剖面轴系布置示意图(包括截面外型及尺寸、 车床标中心高)。
(2)标注: 中心距, 配合尺寸, 中心高(车床), 外型尺寸。 (3)明细:不设明细表,件号采用流水号(1,2,3,…)标注,标准件的标准直接标 在图纸上(件号下面),标题栏采用标准装配图的标题栏(180╳56),其中,图号:KS00(表 示:课设 00 号图纸);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图名:主传动系统装配图 (4)验算:一对齿轮,小齿轮验算弯曲强度,大齿轮验算接触强度,一根传动轴,主 轴按两支撑计算。 (5)主轴端部结构要按标准画。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
(3)按变速的连续性
33
2.3 主传动系设计 ❖ 主传动系的传动方式 (1) 集中传动方式 主传动系的全部传动和 变速机构集中装在同一个 主轴箱内,称为集中传动 方式。 通用机床中多数机床的 主变速传动系都采用这种 方式。
34
⑥数据管理
2.3 主传动系设计 (2) 分离传动方式 主传动系中的大部分 的传动和变速机构装在 远离主轴的单独变速箱 中,然后通过带传动将 运动传到主轴箱的传动 方式,成为分离传动方 式。
(/◎) ——————————其他特性代号
17
2.2 金属切削机床总体设计
❖ 机床的类别代号 我国的机床分为12大类,如有分类则在其类别代 号前加数字表示 。
表2.1 机床类代号和分类代号
类车钻镗 别床床床
磨床
齿轮 加工 机床
螺纹 加工 机床
铣 床
代 号
C
Z
T
M
2 M
3 M
Y
SX
读 音
车
钻
镗
磨
二 磨
(△) ——————————分类代号 〇 ——————————类代号
(〇) ——————————通用特性及结构特性代号 △ ——————————组代号 △ ——————————系代号 △ ——————————主参数或设计顺序号
(×△) —————————主轴数或第二主参数 (〇)——————————重大改进顺序号
⑥数据管理
25
2.2 金属切削机床总体设计
❖ 机床总体结构的概略形状与尺寸设计 该阶段主要是进行功能(运动或支承)部件的
概略形状和尺寸设计。 设计的主要依据:机床总体结构布局设计阶段
评价后所保留的机床总体结构布局形态图,驱动 与传动设计结果,机床动力参数及加工空间尺寸 参数,以及机床整机的刚度及精度分配。⑥数据管理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
导轨刚度和精度
确保导轨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精度, 以保证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
导轨润滑与防护
设计适当的润滑和防护系统,以减 少导轨的磨损和提高使用寿命。
刀具系统设计
刀具材料
根据加工材料和切削条件 选择合适的刀具材料,以 提高切削效率和延长刀具 寿命。
刀具夹持方式
设计可靠的刀具夹持装置, 以确保刀具的稳定性和安 全性。
热设计是金属切削机床设计中 不可忽视的一环,它直接影响 到机床的加工精度和使用寿命
。
热设计的目标是控制机床在工 作过程中的温升,以减小热变
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热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机床的结构设计、散热系统的 设计、冷却系统的设计等。
热设计还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环境温度和湿度、加工材料 的性质和切削参数等。
精度稳定性
通过测量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形位公差等 参数,评估机床的精度保持能力。
动态性能
分析机床在切削过程中的振动、噪声等动态 响应,以评估其动态性能。
可靠性
评估机床在长时间运行中的故障率、寿命等 指标,以衡量其可靠性。
优化设计方法
参数优化
通过调整机床的结构参 数,如主轴转速、刀具 夹持方式等,以提高机
03
04
运动设计是金属切削机床设计 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机床的
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运动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主轴转速、切削深度和进给
速度等。
运动设计的目标是实现高效、 高精度的加工,同时保证机床
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运动设计还需要考虑的因素包 括:传动系统的设计、电动机 的选择和控制系统的设计等。
热设计
突破
近年来,金属切削机床在复合加工、多轴联动、智能制造等 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提高了加工复杂零部件的能力和生产 效率。
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
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说明书: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操作原理、结构组成和常用工艺参数,培养学生对金属切削加工过程的理解和技术能力。
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金属切削加工,并能解决常见的加工问题。
一、设计要求:1.熟悉金属切削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其主要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功能;2.掌握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切削深度等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调整方法;3.了解常见的切削刀具和刀具材料,并能正确选择和使用;4.掌握数控切削机床的基本编程方法,能够用数控编程实现简单零件的加工操作;5.能够根据图纸要求进行工件夹持和装夹,并进行切削加工;6.熟悉常见切削加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故障排除和维护保养方法。
二、设计内容:1.理论学习:(1)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工作原理;(2)金属切削机床的组成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3)切削刀具的种类和结构特点;(4)数控切削机床的基本编程方法;(5)切削加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及故障排除和维护保养方法。
2.实践操作:(1)金属切削机床的开机准备和操作规程;(2)切削刀具的选择、装夹和调整;(3)常见切削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调整;(4)根据给定的图纸要求进行零件夹持和装夹;(5)根据给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切削加工操作;(6)数控切削机床编程实践。
三、设计方法和步骤:1.理论学习:(1)查阅相关教材、参考书籍和互联网资源,研究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和工作原理,整理并了解机床的组成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2)深入研究不同种类的切削刀具的特点和用途,以及数控切削机床的基本编程方法;(3)分析切削加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及常见故障的排除和维护保养方法。
2.实践操作:(1)实地参观金属切削机床,并观察其开机准备和操作规程;(2)根据所学理论知识,选择合适的切削刀具,并进行装夹和调整;(3)调整切削参数,根据给定的工件要求进行切削加工操作;(4)实践数控切削机床的编程操作。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1.功能设计:金属切削机床的功能设计是最关键的一步。
首先需要明确机床的主要加工任务,例如车削、铣削或者钻孔等。
在明确加工任务后,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相应的切削工具和切削刀具,确保其能够高效、精确地完成加工任务。
2.结构设计:金属切削机床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机床的稳定性和刚性。
为了保持机床的稳定性,应该采用合适的材料,使得机床具有足够的刚性,并配备足够强度的支撑结构。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机床的工作台、切削刀具夹持装置等细节设计,以满足加工的精度要求。
3.传动系统设计:传动系统是金属切削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机床的运行稳定性和加工效果。
传动系统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传动机构,如齿轮传动、皮带传动或者蜗轮蜗杆传动等,以实现所需的速度和转矩传递。
此外,还需要合理布置传动系统和传动元件,确保机床具有良好的传动效率和工作平稳性。
4.控制系统设计:金属切削机床的控制系统设计是实现自动化生产的关键。
合理的控制系统能够提高机床的加工效率和稳定性。
传统机床采用的是机械控制系统,而现代数控机床采用的是电子控制系统。
数控机床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的加工过程,提高加工的精度和效率。
5.安全设计:金属切削机床的安全设计是保证操作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环节。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机床的操作面板设计,合理布置各个控制按钮和指示灯,确保操作人员能够方便地操作机床同时能够及时接收到相关的操作状态。
此外,还需要设计合理的安全保护措施,如急停按钮、防护罩等,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综上所述,金属切削机床的设计过程需要根据具体的加工任务和要求来确定功能、结构、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等方面的设计,并兼顾安全性。
只有充分考虑这些方面的设计要求,才能设计出满足实际生产需要的金属切削机床。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第2章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5-6 主轴&支承)
2.5.3 主轴部件结构设计
(二)推力轴承的位置配置型式 (2)后端配置 两个方向的推力轴承都布置在后支承处。 这类配置方案前支承处轴承较少,发热小,
温升低;但主轴受热后向前伸长,影响轴向精度。 这种配置用于轴向精度要求不高的普通精度
机床,如立铣、多刀车床等。
2.5.3 主轴部件结构设计
(二)推力轴承的位置配置型式 (3)两端配置 两个方向的推力轴承分别布置在前后两个支承
2.5.3 主轴部件结构设计
(三)主轴传动件位置的合理布置
合理布置传动件在主轴上的轴 向位置,可以改善主轴的受力情况 ,减少主轴变形,提高主轴的抗振 性。
主轴上传动件轴向布置时,应 尽量靠近前支承,有多个传动件时 ,其中最大传动件应靠近前支承。
2.5.3 主轴部件结构设计
(四)主轴主要结构参数的确定 主轴前、后轴径直径D1和D2,主轴内孔直径d,主轴前端悬 伸量a和主轴主要支承间的跨距L,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主 轴旋转精度和主轴刚度。
2.5.3 主轴部件结构设计 (一)主轴部件的支承数目 也可以前、中支承为主要支承,后支承为辅助支承。
角接触 球轴承 背对背
安装
2.配置型式
(1)前端配置 两个方向的推力轴承都布置在前支承处。 这类配置方案在前支承处轴承较多,发热大, 温升高;但主轴受热后向后伸长,不影响轴向精度 ,精度高,对提高主轴部件刚度有利。 这种配置用于轴向精度和刚度要求较高的高精 度机床或数控机床。
离和主轴前端的悬伸量,传动件的布置方式,主轴组
件的制造和装配质量等。 刚度不足,影响机床的加工精 度、传动质量及工作的平稳性。
2.5.1 主轴部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3)抗振性:指抵抗受迫振动和自激振动的能力。 主轴振动有两种类型: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ppt-PPT精选
2)机床的阻尼特性。提高阻尼是减少振动的有效方法。 3)机床系统固有频率。若激振频率远离固有频率,将不 出现共振。在设计阶段通过分析计算预测所设计机床的各阶 固有频率是很必要的。
五、低速运动平稳性
当运动部件低速运动时,主动件匀速运动,从动件往往 出现明显的速度不均匀的跳跃式运动,即时走时停或者时快 时慢的现象。这种在低速运动时产生的运动不平稳性称为爬 行。
机床运动部件产生爬行, 会影响机床的定位精度、工件 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在 精密、自动化及大型机床上, 爬行的危害更大,是评价机床 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二节 金属切削机床总体设计
一、机床系列型谱的制定 二、机床的运动功能设计 三、机床总体结构方案设计 四、机床主要参数的设计
一、 机床系列型谱的制定
最大相对转速损失Amax =
(n- lim
n n j1
n
j)/
n
=(nj+1-nj)/
nj+1 = 1 -(nj / nj+1 )= 1- 1/φ
级比 φ = nj +1 / nj
(二) 运动参数
机床转速按等比数列排列,其公比为φ ,各级转速为:
–n1 = nmim; –n2 = n1φ ; –n3 = n2φ = n1φ 2 –┋ –nZ = nz-1φ = nz-2φ 2= n1φ Z-1=nmax 变速范围:Rn = nmax /nmim = n1φ Z-1/ n1=φ Z-1
发生线的形成图示
1 .
n
n1 ..
1f
n
a)
b)
n2
n2 f1 c)
f n1
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
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金属切削机床主要由主传动机构、进给机构、工作台和切削刀具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转动主轴带动切削刀具旋转,并将其逐渐进给到工件表面,使切削刀具与工件接触并产生切削力,从而进行金属的切削加工。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金属切削机床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原理和使用。
具体设计如下:1.设计目标:设计一个能够完成金属切削加工的机床,并能够实现不同切削参数的调节和控制。
2.设计步骤:-确定加工工件:选择一种金属工件,如铝合金板材或铁制零件等。
-设计机床结构:根据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结构,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机床结构,并制作机床的零件和装配。
-选择切削刀具:根据加工工件的材料和形状要求,选择合适的切削刀具。
-调节和控制切削参数:设计合适的切削参数,如刀具转速、进给速度等,并设计相应的控制装置。
-进行实验操作:将工件夹紧在机床工作台上,调节好切削参数和控制装置,进行实验操作并完成金属切削加工。
3.设计要求:-机床结构设计要牢固可靠,能够保证切削的稳定性和精度。
-切削刀具选择要合理,能够满足工件的加工要求。
-切削参数的调节和控制要准确可靠,能够实现对切削过程的控制。
-实验操作过程要安全可靠,能够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4.预期结果: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了解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技能,并能够进行金属切削机床的操作和调试。
5.设计总结:设计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原理和使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以上就是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的详细内容和要求。
通过这个设计,可以加深学生对金属切削机床的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金属切削机床夹具设计资料
金属切削机床夹具设计资料一、引言二、金属切削机床夹具的分类三、金属切削机床夹具的设计要点1.夹具结构设计夹具的结构设计要考虑到夹紧力的传递、工件的支撑和定位等方面。
夹紧力的传递应保证夹具的稳定性和刚性。
工件的支撑和定位需要考虑到工件的形状、尺寸和加工要求等。
2.夹具材料选择夹具所选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以保证夹具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常用的夹具材料有钢、铸铁、铝合金等。
3.工件夹持方式选择工件夹持方式包括机械夹紧、气动夹紧、液压夹紧等。
选择合适的夹持方式可以提高夹具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4.夹具的安全设计夹具的安全设计要考虑到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工件的安全。
应设计安全防护装置,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金属切削机床夹具的设计流程1.设计前准备对于待加工的工件进行分析,并了解加工要求和工艺。
根据工件的形状、尺寸等信息,确定夹具的基本结构和夹持方式。
2.夹具结构设计根据夹具的基本结构和夹持方式,设计夹具的具体结构。
应考虑到夹具的稳定性、刚性和便于操作等因素。
3.夹具零部件设计根据夹具结构设计的要求,设计夹具的各个零部件。
应注意零部件的材料选择、尺寸精度和加工工艺等。
4.夹具装配和调试将设计好的夹具零部件进行装配,并进行调试。
调试过程中应检查夹具的夹紧力、工件的支撑和定位等方面。
5.夹具试产和改进对装配调试好的夹具进行试产,并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优化。
五、结论金属切削机床夹具的设计对于金属加工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设计人员应根据工件的形状、尺寸和加工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夹具结构和夹持方式,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试。
通过不断的改进和优化,提高夹具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金属切削机床设计是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工具。
它可以用来加工各种金属材料,如钢铁、铜和铝等,以制造各种机械零件和产品。
设计一个高效、稳定和可靠的金属切削机床是制造业的核心挑战之一、本文将介绍金属切削机床设计的一些重要方面和考虑因素。
首先,金属切削机床设计需要考虑切削负荷和切削速度。
切削负荷是指在切削过程中金属材料受到的力量和应力,而切削速度是指切削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
确定合适的切削负荷和切削速度对于机床的寿命和性能至关重要。
设计师需要选择适当的材料和加工方式,以确保机床在高负荷和高速度下保持稳定。
其次,金属切削机床设计还需要考虑机床的结构和刚性。
机床的结构应该足够强大和稳定,以抵抗切削力和振动。
同时,机床的刚性也应该足够高,以确保切削精度和表面质量。
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和设计方法,以提高机床的刚性和稳定性。
另外,金属切削机床设计还需要考虑数控系统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控系统和自动化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切削机床,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设计师需要选择适当的数控系统和自动化设备,以满足不同的加工需求和要求。
此外,金属切削机床设计还需要考虑安全和环保因素。
金属切削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料和废水,对环境造成污染。
设计师需要考虑如何减少废料和废水的产生,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保护操作员的安全和健康。
最后,金属切削机床设计还需要考虑成本和效益。
制造业对于机床的成本和效益非常敏感。
设计师需要权衡各种因素,如购买成本、使用成本、维护成本和产品质量,以选择最合适的设计方案。
综上所述,金属切削机床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它需要综合考虑切削负荷、切削速度、机床结构和刚性、数控系统和自动化技术、安全和环保因素以及成本和效益等方面。
只有在这些因素得到充分考虑和协调的情况下,才能设计出高效、稳定和可靠的金属切削机床。
第一章金属切削机床的总体设计1..教学文案
画出传动系统图,绘制部件装配图,绘制电气系统 安装接线图,液压系统和控制操作系统装配图,最终 完成总装配图绘制
三、零件设计及资料编写 四、样机试制和鉴定
样机试制;空车试运转;随后进行工业性试验,在 额定载荷下进行试工作,并写出工业性试验报告。
1.3 机床的总体布局
第三节 机床的总体布局
第一章金属切削机床的总体设计 1..
第一章 金属切削机床的总体设计
一、机床的基本要求 二、机床的设计步骤 三、机床的总体布局 四、机床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第一节 机床的基本要求 一、机床应具有的性能指标
1、工艺范围
指机床适应不同生产要求的能力。包括可加工的
零件类型、形状和尺寸范围,能完成的工序种类等。 2、加工精度
一、分配机床的运动 二、选择传动形式和支承形式 三、安排操作部位 四、提高动刚性的措施 五、造型设计
1.3 机床的总体布局
一、分配机床的运动
机床运动的分配应掌握四个原则: 1、将运动分配给质量小的零部件。
运动件质量小,惯性小,需要的驱动力就小,传 动机构体积小;制造成本低。 2、 运动分配应有利于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 3、 运动分配应有利于提高运动部件的刚度。 4、运动的分配应视工件形状而定。
1.3 机床的总体布局
支承形式是指支承件的形状。 卧式支承:支承件高度方向尺寸小于长度方向尺寸
特点:重心低,刚 度大,是中小型机 床的首选支承形式
1.3 机床的总体布局
立式支承:支承件高度方向尺寸大于长度方向尺寸, 又称为柱式支承,简称为立柱。
特点:占地面积小,刚 度较卧式差,机床的操 作位置比较灵活。龙门 框架支承,是单臂支承 的改进形式,又称为双柱 式支承,适用于立式大 型机床 。
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铣床主轴箱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题目:金属切削机床课程设计——铣床主轴箱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一、概述 (1)1.1金属切削机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1.2机床课程设计的目的 (1)1.3铣床的规格系列和用处 (1)1.4 操作性能要求 (2)二、参数的拟定 (2)2.1 确定转速范围 (2)2.2 主电机选择 (2)三、传动设计 (2)3.1 主传动方案拟定 (2)3.2 传动结构式、结构网的选择 (3)3.2.1 确定传动组及各传动组中传动副的数目 (3)3.2.2 传动式的拟定 (3)3.2.3 结构式的拟定 (3)3.3转速图的拟定 (4)四、传动件的估算 (5)4.1 三角带传动的计算 (5)4.2 传动轴的估算 (7)4.2.1 传动轴直径的估算 (7)4.3 齿轮齿数的确定和模数的计算 (8)4.3.1 齿轮齿数的确定 (8)4.3.2 齿轮模数的计算 (9)4.3.4齿宽确定 (11)4.4 带轮结构设计 (11)五、动力设计 (12)5.1主轴刚度验算 (12)5.1.1 选定前端悬伸量C (12)5.1.2 主轴支承跨距L的确定 (12)5.1.3 计算C点挠度 (12)5.2 齿轮校验 (14)六、结构设计及说明 (15)6.1 结构设计的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案 (15)6.2 展开图及其布置 (16)6.3 齿轮块设计 (16)6.3.1其他问题 (17)6.4 主轴组件设计 (17)七、总结 (18)八、参考文献 (19)一、概述1.1金属切削机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金属切削机床是用切削的方法将金属毛坯加工成机器零件的机器,它是制造机器的机器,又称为“工作母机”或“工具机”。
在现代机械制造工业中,金属切学机床是加工机器零件的主要设备,它所担负的工作量,约占机器总制造工作量的40%~60%。
机床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机械制造工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第一章金属切削机床总体设计
(3)非自动化小型机床: φ=1.58,1.78甚至2, 公比取大值;
(4)专用机床: φ=1.12,1.26
三、动力参数
1、主电动机功率的确定
P主 P切 P空 P附
其中:P切——切削工件所消耗的功率(kW) ;
P空——空载功率(kW) ;
P附——随负载增加而增加的附加机械摩擦损 耗功率(kW)
四、提高动刚度的措施
1、抗振性能的提高; 2、减小热变形; 3、降低噪声。
五、造型设计
1、造型应使机床整体统一,均衡稳定,比例协调;
2、色彩可配合造型达到人的审美要求。
第四节 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一、尺寸参数
1、主参数代表机床规格的大小,是最重要的尺 寸参数; 2、还包括机床的第二主参数。
二、运动参数
Z Pa Pb Pc Pd
二、运动参数
2、主轴转速的合理排列 主轴转速按等比数列排列的原因如下:
(2)使用方便,最大相对转速损失率相等
n j n1
j 1
1000 v 1000 v d n j n1 j 1
lg d lg v (3 0.479 lg n1 ) ( j 1) lg lg v ( j 1) lg k
二、选择传动形式和支承型式
支承形式:
1、卧式支承是中小型机床的首选;
2、立式适于加工大尺寸工件的机床和箱体零件, 且工作台移动进给的 机床;
3、单臂支承用于摇臂钻床、单柱立车;
4、龙门框架式支承适用于立式大型机床.
三、安排操作部位
1、机床各部件相对位置的安排; 2、工件安装高度应考虑人身高度; 3、常用手柄应集中设置在操作者正常活动范围内; 4、应根据工作要求的性质和精度确定最佳视距; 5、视觉接受的信号源尽量水平排列,使用人眼最容 易辨别的颜色及其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设计目的 (1)二、设计步骤 (1)1.运动设计 (1)1.1已知条件 (1)1.2结构分析式 (1)1.3 绘制转速图 (2)1.4 绘制传动系统图 (5)2.动力设计 (5)2.1 确定各轴转速 (5)2.2 带传动设计 (6)2.3 各传动组齿轮模数的确定和校核 (7)3. 齿轮强度校核 (9)3.1校核a传动组齿轮 (9)3.2 校核b传动组齿轮 (10)3.3校核c传动组齿轮 (11)4. 主轴挠度的校核 (13)4.1 确定各轴最小直径 (13)4.2轴的校核 (13)5. 主轴最佳跨距的确定 (14)5.1 选择轴颈直径,轴承型号和最佳跨距 (14)5.2 求轴承刚度 (14)6. 各传动轴支承处轴承的选择 (15)7. 主轴刚度的校核 (15)7.1 主轴图 (15)7.2 计算跨距 (16)三、总结 (17)四、参考文献 (18)一、设计目的通过机床主运动机械变速传动系统得结构设计,在拟定传动和变速的结构方案过程中,得到设计构思、方案分析、结构工艺性、机械制图、零件计算、编写技术文件和查阅技术资料等方面的综合训练,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基本的设计方法,并具有初步的结构分析、结构设计和计算能力。
二、设计步骤1.运动设计1.1已知条件[1]确定转速范围:主轴最小转速min /5.31min r n =。
[2]确定公比:41.1=ϕ[3]转速级数:12=z1.2结构分析式⑴ 22312⨯⨯= ⑵ 32212⨯⨯= [3] 23212⨯⨯=从电动机到主轴主要为降速传动,若使传动副较多的传动组放在较接近电动机处可使小尺寸零件多些,大尺寸零件少些,节省材料,也就是满足传动副前多后少的原则,因此取32212⨯⨯=方案。
在降速传动中,防止齿轮直径过大而使径向尺寸常限制最小传动比41min ≥i ;在升速时为防止产生过大的噪音和震动常限制最大转速比2m a x ≤i 。
在主传动链任一传动组的最大变速范围()10~8min max max ≤=i i R 。
在设计时必须保证中间传动轴的变速范围最小,根据中间传动轴变速范围小的原则选择结构网。
从而确定结构网如下:检查传动组的变速范围时,只检查最后一个扩大组:()1222-⨯⨯=P X R ϕ 其中41.1=ϕ,62=X ,22=P所以 10~846.81641.12≤=⨯⨯=R ,合适。
1.3 绘制转速图⑴选择电动机一般车床若无特殊要求,多采用Y 系列封闭式三相异步电动机,根据原则条件选择Y-132M-4型Y 系列笼式三相异步电动机。
⑵分配总降速传动比总降速传动比 02.01440/5.31/min ===d n n i又电动机转速min /1440r n d =不符合转速数列标准,因而增加一定比传动副。
[3]确定传动轴轴数传动轴轴数 = 变速组数 + 定比传动副数 + 1 = 3 + 1 + 1 = 5。
⑷确定各级转速并绘制转速图由min /5.31r n m im = 41.1=ϕ z = 12确定各级转速:1400、1000、710、500、355、250、180、125、90、63、45、31.5r/min 。
在五根轴中,除去电动机轴,其余四轴按传动顺序依次设为Ⅰ、Ⅱ、Ⅲ、Ⅳ。
Ⅰ与Ⅱ、Ⅱ与Ⅲ、Ⅲ与Ⅳ轴之间的传动组分别设为a 、b 、c 。
现由Ⅳ(主轴)开始,确定Ⅰ、Ⅱ、Ⅲ轴的转速:① 先来确定Ⅲ轴的转速传动组c 的变速范围为]10,8[841.1max 66∈===R ϕ,结合结构式,Ⅲ轴的转速只有一和可能:125、180、250、355、500、710r/min 。
② 确定轴Ⅱ的转速传动组b 的级比指数为3,希望中间轴转速较小,因而为了避免升速,又不致传动比太小,可取8.2/1/131==ϕi b ,1/12=i b轴Ⅱ的转速确定为:355、500、710r/min 。
③确定轴Ⅰ的转速对于轴Ⅰ,其级比指数为1,可取2/1/121==ϕi a ,41.1/1/12==ϕi a ,1/13=i a确定轴Ⅰ转速为710r/min 。
由此也可确定加在电动机与主轴之间的定传动比71/144710/1440==i 。
下面画出转速图(电动机转速与主轴最高转速相近)。
[5]确定各变速组传动副齿数①传动组a:查表8-1, 2/1/121==ϕi a ,41.1/1/12==ϕi a ,1/13=i a2/1/121==ϕi a 时:=z S ……57、60、63、66、69、72、75、78……41.1/1/12==ϕi a 时:=z S ……58、60、63、65、67、68、70、72、73、77…… 1/13=i a 时:=z S ……58、60、62、64、66、68、70、72、74、76……可取=z S 72,于是可得轴Ⅰ齿轮齿数分别为:24、30、36。
于是48/241=a i ,42/302=a i ,36/363=a i可得轴Ⅱ上的三联齿轮齿数分别为:48、42、36。
②传动组b:查表8-1, 8.2/1/131==ϕi b ,1/12=i b8.2/1/131==ϕi b 时:=z S ……69、72、73、76、77、80、81、84、87…… 1/12=i b 时:=z S ……70、72、74、76、78、80、82、84、86……可取 =z S 84,于是可得轴Ⅱ上两联齿轮的齿数分别为:22、42。
于是 62/221=i b ,42/422=i b ,得轴Ⅲ上两齿轮的齿数分别为:62、42。
③传动组c:查表8-1,4/11=i c ,22=c i4/11=i c 时:=z S ……84、85、89、90、94、95……22=c i 时: =z S ……72、75、78、81、84、87、89、90……可取 =z S 90.4/11=i c 为降速传动,取轴Ⅲ齿轮齿数为18;22=c i 为升速传动,取轴Ⅳ齿轮齿数为30。
于是得72/181=i c ,30/602=c i得轴Ⅲ两联动齿轮的齿数分别为18,60;得轴Ⅳ两齿轮齿数分别为72,30。
1.4 绘制传动系统图根据轴数,齿轮副,电动机等已知条件可有如下系统图:2.动力设计2.1 确定各轴转速⑴确定主轴计算转速:主轴的计算转速为min /90r 41.131.5n n 131213z min =⨯==--ϕIV⑵各传动轴的计算转速:轴Ⅲ可从主轴90r/min 按72/18的传动副找上去,轴Ⅲ的计算转速125r/min ;轴Ⅱ的计算转速为355r/min ;轴Ⅰ的计算转速为710r/min 。
[3]各齿轮的计算转速传动组c 中,18/72只需计算z = 18 的齿轮,计算转速为355r/min ;60/30只需计算z = 30的齿轮,计算转速为250r/min ;传动组b 计算z = 22的齿轮,计算转速为355r/min ;传动组a 应计算z = 24的齿轮,计算转速为710r/min 。
[4]核算主轴转速误差min /5.141730/6042/4236/36256/1261440r n =⨯⨯⨯⨯=ϕϕ实 min /1400r n =标%5%25.1%1001400)14005.1417(%100)(<=⨯-=⨯-标标实n n n 所以合适。
2.2 带传动设计电动机转速n=1440r/min,传递功率P=7.5KW,传动比i=2.03,两班制, 一天运转16.1小时,工作年数10年。
⑴确定计算功率 取=A K 1.1,则25KW .85.71.1P K P A ca =⨯==⑵选取V 带型根据小带轮的转速和计算功率,选B 型带。
⑶确定带轮直径和验算带速查表小带轮基准直径mm d 1251=,mm i d 25403.21251252=⨯=⨯= 验算带速成10006011⨯=n d v π其中 1n -小带轮转速,r/min ;1d -小带轮直径,mm ; ]25,5[/42.9100060144012514.3∈=⨯⨯⨯=s m v ,合适。
[4]确定带传动的中心距和带的基准长度设中心距为0a ,则0.55(21d d +)≤a ≤2(21d d +)于是 208.45≤a ≤758,初取中心距为=0a 400mm 。
带长021221004)()(22a d d d d a L -+++=πmm 14054004)125254()254125(214.340022=⨯-++⨯+⨯= 查表取相近的基准长度d L ,mm L d 1400=。
带传动实际中心距mm L L a a d 5.397200=-+=[5]验算小带轮的包角一般小带轮的包角不应小于 120。
1204.1613.57180121=⨯--≈ad d α。
合适。
[6]确定带的根数 Lca k k p p p Z α)(00∆+= 其中: 0p ∆-1≠i 时传递功率的增量;αk -按小轮包角α,查得的包角系数;L k -长度系数;为避免V 型带工作时各根带受力严重不均匀,限制根数不大于10。
490.095.0)46.019.2(25.8=⨯⨯+=Z [7]计算带的张紧力0F 20)5.2(500qv k k vZ p F ca +-=αα 其中: ca p -带的传动功率,KW ;v-带速,m/s ;q-每米带的质量,kg/m ;取q=0.17kg/m 。
v = 1440r/min = 9.42m/s 。
N F 7.19342.917.0)95.09.05.2(442.925.850020=⨯+-⨯⨯⨯= [8]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压轴力 N ZF F Q 153024.161sin 7.193422sin 210=⨯⨯⨯≈≈α 2.3 各传动组齿轮模数的确定和校核⑴模数的确定:a 传动组:分别计算各齿轮模数先计算24齿齿轮的模数:3221][)1(16338jm d n z N m σμϕμ+= 其中: μ-公比 ; μ = 2;d N -电动机功率;d N = 7.5KW ;m ϕ-齿宽系数;][σ-齿轮传动许允应力;j n -计算齿轮计算转速。
SK N lim ][σσ= , 取lim σ= 600MPa,安全系数S = 1。
由应力循环次数选取9.0=N K MPa 54016009.0][=⨯=σ 90.0=N K ,取S=1,[]MPa MPa S K H N 540160090.01lim =⨯==σσ。
mm m 72.371054022485.7)12(163383221=⨯⨯⨯⨯⨯+= 取m = 4mm 。
按齿数30的计算,mm m 13.32=,可取m = 4mm ; 按齿数36的计算,mm m 39.33=, 可取m = 4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