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
第六章 公共政策评估
第六章公共政策评估内容提要:公共政策评估是公共政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公共政策评估,人们不仅能够判定某一政策本身的价值,从而决定这项政策应该继续、调整还是终结,而且还能够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以后的公共政策实践提供良好的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政策评估也是迈向高质量的政策决策的必由之路。
本章主要介绍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和历史发展;公共政策评估的功能和意义;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公共政策评估的程序与模式。
第一节、公共政策评估概述一、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构思完美、设计精良的政策并非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由于人类认识活动的局限性和政策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在政策实践中,事与愿违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们逐步认识到,一个完整的政策过程,除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执行外,还需要对政策执行以后的效果进行判断,以确定政策的价值。
公共政策评估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包括:政策执行以后,是否达到了政策制定者预期的目标?该项政策给国家及社会生活带来了何种影响? 政策是继续执行,修改后执行,还是马上终止? 解答上述问题的前提条件是明晰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
具体来看,公共政策评估包含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①规范,即确定公共政策评估得以进行的标准。
规范是科学评估的一个先决条件,在评估活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②测度,即收集有关评估对象的各种信息。
这些信息既可以是高度精确的,也可以是不很精确的,甚至是完全凭主观印象的。
③分析,即评估者运用所搜集到的各种信息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对政策的价值做出判断,得出结论。
④建议,即提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建议的内容可以是针对某项政策本身的,也可以是面向政策过程或政府机构的,建议的方式有书面报告和口头汇报两种。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公共政策评估的概念:公共政策评估就是围绕着政策效果而进行的规范、测度、分析、建议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进一步来看,准确地理解公共政策评估的内涵,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政策效果这一概念。
公共管理中的政策评价与效果分析
公共管理中的政策评价与效果分析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组织和调控过程,政策评价和效果分析是公共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政策评价是对政策制定、实施和结果的全面评估,旨在了解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效果分析则是对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和判断,以确定政策是否达到设定的目标,并提供政策改进的建议。
一、政策评价的重要性政策评价是政府对公共政策进行追踪监控和评估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政策制定者了解政策的实际效果,并为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政策可以帮助政府发现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同时,政策评价也有助于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二、政策评价的方法政策评价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常见的政策评价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统计分析、案例研究等。
问卷调查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收集大量的数据信息,反映政策实施的情况和效果。
实地访谈则可以深入了解政策影响下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并收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统计分析则通过搜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验证政策的实施效果和结果。
案例研究可以通过深入研究一些具体的政策案例,分析其影响和效果,为政策改进提供经验和教训。
三、效果分析的意义效果分析是对政策在实际操作中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它旨在了解政策的实际影响和效果,并为政策的调整提供依据。
通过对政策效果的分析,可以了解政策是否达到设定的目标和预期效果,是否产生了预期的社会效益。
同时,效果分析也有助于识别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政策改进提供建议和方向。
四、效果分析的方法效果分析的方法也多样化,可以结合具体的政策和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常用的效果分析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系统评估法、实证研究等。
成本效益分析可通过比较政策的投入和产出,评估政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系统评估法则可以对政策的整体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实施过程和政策结果。
公共政策评价
第六章公共政策评价一、公共政策评价的内涵及作用一个完整的公共政策过程,除了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有效的执行外,还需要对政策实施以后的效果进行判断,以确定政策的价值,并及时反馈。
这种活动就是公共政策评价。
它由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所组成:1、规范,即确定公共政策评价得以进行的标准;2、信息,即收集有关评价对象的各种信息;3、分析,即评价者运用所收集到的各种信息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对政策的价值做出判断,得出结论。
分析是公共政策评价最基本的活动;4、建议,即对未来的公共政策实践提出建议,以决定现有的公共政策是否继续实行、修改或是终结,是否要采取新的公共政策。
关于公共政策评价的含义,基本上有三种观点:公共政策评价主要是对公共政策方案的评价;对公共政策全过程的评价;对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
我们认为,公共政策评价的着眼点应是政策效果,即“政策评价就是对政策的效果进行的研究”。
由此,可以把公共政策评价定义为: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公共政策评价在公共政策运行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1)公共政策评价可以检验公共政策实施的效果、效率和效益;(2)公共政策评价有利于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3)公共政策评价监督着政策资源的有效配置;(4)公共政策评价能够在公共部门内部形成浓厚的竞争意识,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5)公共政策评价结论决定公共政策的生命周期。
二、公共政策评价的产生与发展人类有史以来就一直在进行着评价的活动,有记录的政策评价活动产生于文字出现以后。
我国现在保留下来的历史文献中, 也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关于评价的思想和实践活动。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政策评价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
概括起来,它的产生与发展可以归结于四个方面的因素:1、学科与研究群体的推动;2、政府外部动力;3、政府内部动力;4、技术手段的完备。
【2024版】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提要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提要第一章导论一、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二、政府分配利益是一个动态过程,分配的基础是政府选择利益和综合利益;分配的关键是落实利益。
1.利益选择2.利益综合3.利益分配4.利益落实三、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一)整体性;(二)超前性;(三)层次性;(四)多样性;(五)合法性。
四、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一)导向功能;(二)调控功能;(三)分配功能。
五、公共政策分析要素:(一)政策问题;(二)政策目标;(三)政策方案;(四)政策模型;(五)政策资源;(六)政策评价标准;(七)政策效果;(八)政策环境;(九)政策信息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及其能力一、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因为公共管理的目标是有效地维护与增进并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所以,公共政策主体应该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二、核心主体:(一)立法机关;(二)行政机关;(三)司法机关;(四)(执)政党。
三、准公共政策主体:政府主体以外的公共政策主体统称为准公共政策主体,即“社会中那些为追求公共利益与服务的非政府公共组织”,也可称之为第三部门,如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等社会组织和社会主体。
准政策主体在整个公共政策体系中仅处于从属性和辅助性的地位。
四、公众参与与公共政策:公众(公民或选民)是公共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没有明确的组织,力量也比较分散,但却是一种最广泛的非官方政策主体。
公众通过各种政治参与途径,影响或制约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五、政策主体能力的含义与内容政策主体能力是各政策主体的能力与整个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的综合体。
从整体上来说,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主要包括:(一)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二)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三)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四)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五)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综合能力。
第六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六章 公共政策执行主要内容政策执行的基本理论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与价值途径政策执行的一般程序政策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创造性执行政策的问题政策执行工具第一节 政策执行的基本理论一、政策执行的含义政策执行就是指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两大学派的观点:行为学派关注政策作为行动指南的导向性作用,强调政策执行得关键问题在于政策执行机关如何采取政策行动。
组织理论学派则强调政策执行组织机构的作用,认为任何政策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得以实施的。
二、政策执行的特征1、对象的适用性2、执行的灵活性3、执行的有序性4、过程的动态性5、执行的协调性6、执行的时限性7、途径的多样性三、政策执行的基本手段1、行政手段(权威性、强制性、对象的有限性和时效性)2、法律手段(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3、经济手段(间接性、有偿性、关联性)4、思想诱导手段(制造舆论、说服教育、协商对话、奖功罚过)四、政策执行的功能1、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环节2、检验政策成效3、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重要依据第二节 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与研究途径一、政策执行的主要理论模型1、史密斯的过程模型理想化的政策、目标群体、执行机构、环境因素2、麦克拉夫林的互动模型3、美国政策科学家巴达奇的博弈模型4、雷恩和拉比诺维茨的执行循环模型5、美国著名政策科学家萨巴蒂尔和马兹曼尼尔的执行综合模型二、政策执行的研究途径1、自上而下的研究途径2、自下而上的研究途径3、“政策/行动连续统”途径4、工具选择途径第三节 政策执行的一般程序1、政策颁布所谓政策颁布,就是下达实施政策的指令。
政策颁布以政策的合法化为前提,有一定的程序和规定。
有两种形式:1、用内部文件形式下发到有关机关;2、通过大众传媒、机关报刊等形式公布于众。
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
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公共政策的评价分析是对政策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以确定政策是否能够实现既定的目标,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评价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包括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政策的经济效益、社会影响以及环境效果等方面。
首先,评价分析需要考察政策实施后的目标是否得到实现。
政策的目标必须要具体、明确,同时也要可操作和可衡量。
评价分析可以从不同维度来考察目标的实现程度,例如对于降低贫困率的政策,可以通过对贫困人口数量的统计来评估政策的效果;对于提高教育水平的政策,可以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或者就业率等指标来评估政策的效果。
其次,评价分析要考虑政策的经济效益。
政府制定政策旨在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分析可以通过对政策实施后的经济指标进行比较,来评估政策的经济效果。
例如,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可以通过国内生产总值(GDP)或者就业人数等指标来评估政策的经济效益。
另外,评价分析也应该考虑政策的社会影响。
政策的目标往往涉及到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评价分析可以通过对社会福利指标的统计来评估政策的效果。
例如,对于改善医疗条件的政策,可以通过统计居民的医疗支出、健康状况等指标来评估政策的社会效益。
此外,评价分析也需要考虑政策对环境的影响。
政策的实施往往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评价分析可以通过对污染排放的统计以及环境质量的评估来评估政策的环境效果。
例如,对于减少污染排放的政策,可以通过对大气、水质以及土壤的监测来评估政策的环境效益。
综上所述,公共政策的评价分析是对政策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通过考察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经济效益、社会影响以及环境效果等方面来评估政策的效果。
评价分析的结果可以为政府调整政策、改进政策提供参考,以实现更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公共政策方案的评价分析
公共政策方案的评价分析公共政策是指政府在特定时间和特定环境下采取的行动,旨在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公众需求。
对于公共政策方案的评价分析是非常关键的,它可以帮助政府和决策者了解该方案的成效、可行性和影响力,从而为政策制定和修改提供依据。
下面将详细探讨如何进行公共政策方案的评价分析。
一、目标和效果评价首先,评价方案是否实现了既定的目标是评价的核心。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数据和信息,我们可以量化目标的实现程度。
同时,还需要对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对政策对象的影响、问题解决程度等。
这可以通过考察相关数据的变化、观察实地情况和进行问卷调查等方法来进行评价。
二、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评价公共政策方案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比较方案的成本和效益,可以判断方案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成本效益分析需要综合考虑方案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社会成本,以及方案带来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通过定量分析,可以对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三、社会影响评估公共政策方案的实施往往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需要对方案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估。
社会影响评估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考察方案的影响,包括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
通过量化分析和定性评估,可以全面了解方案对各个方面的影响,并进行综合评判。
四、可持续性评估可持续性评估是评价公共政策方案的重要指标之一、公共政策方案应当能够长期有效地解决问题,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可持续性评估可以从政策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来考虑。
通过评估方案的长期影响和可持续性策略的有效性,可以判断方案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五、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公共政策方案进行评价的重要环节。
公共政策方案往往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评估方案的风险需要考虑潜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通过评估风险,可以为方案的实施提供保障,确保政策执行的顺利进行。
六、参与度评估综上所述,公共政策方案的评价分析是政府制定和修改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目标和效果评价、成本效益分析、社会影响评估、可持续性评估、风险评估和参与度评估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可以客观地评价方案的实施效果和影响力,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科学的意见和建议。
公共政策分析第六章-《政策执行》之案例
第六章政策执行[案例1]“定心丸”何以变成“闹心丸”第二轮土地承包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九” ,对稳定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增加农民长期投入的积极性,保护耕地,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一些地方“定心九”却变成“闹心九” 。
据山东省信访部门统计,在山东因土地纠纷引发的农民上访和冲突,已占到农村越级上访量的40%,并呈上升势头。
河南省农调队最近对全省20 个县的县、乡主要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表明,土地纠纷与农民负担等成为当前一些农村的热点问题。
强征承包地引发纠纷:1997 年,山东省商河县杨庄铺乡政府在没有征得群众同意的情况下,单方将几个村的数千亩土地有偿承包给山东天马置业公司,搞高效农业开发。
村民多次上访,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村民林富行不平地说:“俺家的两亩地被乡政府强行包给了天马公司,补偿一直都不给,这是啥道理?”去年,河南省洛阳市所属的洛宁、宜阳、新安等县的一些乡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名,在不给任何经济补偿的情况下,强行让群众在承包地上种植烟叶,否则就收回群众的承包田,结果引发了群众上访。
不少乡村干部对第二轮土地承包存在错误认识,他们认为,“一定30 年不变”不过走走形式,以前俺干部能动地,现在还能。
河南、山东两省的农业厅有关负责同志分析说,第一轮土地承包是个“包不包”的问题,而且大多数是口头协议,管理比较松散;而第二轮土地承包十分严格,承包地块、期限都是用书面合同的形式确定的,严格纳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如果基层干部再延用以前行政强迫命令的办法随便调地,势必引发大量土地纠纷。
中央的土地承包政策在基层得到广泛的拥护,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会产生矛盾:一家一户承包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矛盾。
陕西省长安县探索出一种叫作“股份田”的新形式,即农民以承包土地入股且参与劳动经营,收益为土地股金和劳动者报酬;投资者以资金入股来经营管理,收益为经营利润和管理者报酬;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么技术服务,收益为技术服务指导费,三方皆大欢喜。
第六章 政策评估
3、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 事前评估、 这是从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来划分的, 这是从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来划分的,有的又 名预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 名预评估、 事前评估是在政策执行之前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 是在政策执行之前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 事前评估是在政策执行之前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 事前评估的内容包含三方面: 事前评估的内容包含三方面:对政策实施对象发展趋势的预 政策可行性的评估,对政策效果进行预先评估。 测,政策可行性的评估,对政策效果进行预先评估。 执行评估就是对在执行过程中的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 就是对在执行过程中的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 执行评估就是对在执行过程中的政策实施情况的评估,即具 体分析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情况, 体分析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情况,以确认政策是否得到 严格地贯彻执行。 严格地贯彻执行。 事后评估是政策执行完成后对政策效果的评估 是政策执行完成后对政策效果的评估, 事后评估是政策执行完成后对政策效果的评估,旨在鉴定人 们执行的政策对所确认问题确定达到的解决程度和影响程度, 们执行的政策对所确认问题确定达到的解决程度和影响程度, 辨识政策效果成因,以求通过优化政策运行机制的方式, 辨识政策效果成因,以求通过优化政策运行机制的方式,强 化和扩大政策效果的一种行为。它在政策执行完成以后发生, 化和扩大政策效果的一种行为。它在政策执行完成以后发生, 是最主要的一种评估方式。 是最主要的一种评估方式。
2、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合理吗?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标准合理吗?
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起点原定为800元,这个标准执 行了10年,10年间丝毫没有改变。而社会条件在这段时 间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都 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旧的政策原封不动,这势必 与现行社会状况发生一定的矛盾,使政策的公平性受到 一定程度的质疑。在公众诉求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政 府税务部门认真考虑了这个问题,对这项政策进行了必 要的评估。把个人所得税征收起点调高到2000元。但仍 然有很大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40%的财富 集中在很少一部分人手里,但1999年全国40%以上的个 人所得税是由工薪阶层缴纳的。这两个40%应该引起我 们的注意。作为公民,工薪阶层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应该 的,但占这么大的比重就不太正常了。税务部门是否应 该考虑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政策进行评估呢?
第六章公共政策方案规划分析
政策方案规划特征:
目的是为了解决既定的政策问题 基本内容是方案设计和方案择优 既是一种研究的活动,又是一种政治行为
2. 起草政策方案初稿 首先在起草班子内形成对政策问题的一致意见 其次是把起草班子的观点向有关领导汇报 接下来是起草政策方案文本的工作——选定执笔
人很重要
3. 征求意见与修改
以法律和法规形式出现的政策遵循《立法伐》规 定的严格的征求程序。
一般政策方案征求程序:
先送各主管部门征求意见并修改 再送各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如此往返几次 邀请执行单位或其他基层单位座谈 有时直接与政策对象见面,听取人大、政协或者有关
合法的决策主体(前提) 合法的决策程序:规范主体行为有效途径(形式合理) 合法的政策内容(实质合理)
2、作用
政策合法化是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阶段,又是政 策执行的前提。
政策合法化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具 体体现。
政策合法化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二、公共政策合法化的程序
政策合法化过程并不简单地表现为通过与颁布政 策。通过政策,就意味着先要讨论、审查政策方 案,而这又往往导致对政策方案的某些内容进行 修改以取得较多的赞同意见或决策者的满意。
一、根据国际经验,修建鱼道并不能解决鱼过坝问题。
二、生物都具有适应新环境能力,只要不超过临界点就能 生存,葛洲坝距离吴淞口1000多公里,期间没有栏沙坝阻 隔,足够中华鲟回游。
三、人工繁殖中华鲟不会有困难。开发中华鲟资源应该依 据人工繁殖放流,鲟鱼主要产国苏联就是用这种办法。
第六章 公共政策执行分析
3.意义 (1)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 (2)通过政策执行可以检验、修
正政策。 (3)公共政策执行决定着政策的
效果。 (4)公共政策执行及其效果是公
共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第二节 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 理论与模型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
1.行动理论 (1)代表人物:C·琼斯、G·爱德华、
C·霍恩。 (2)理论描述。
1.执行经费 2.人力资源 3.信息资源 4.权威资源 5.执行保障
四、公共政策作用对象
1.其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1)其所涉及的范围。 (2)构成情况。 (3)价值取向。
2.其对政策的认同途径 (1)社会舆论导向。 (2)政策权威性。 (3)趋利原则。 (4)对政策的认同。
五、政策环境
1.定义 (1)狭义的。 (2)广义的。
2.特征 (1)多样性。 (2)动态性。 (3)交叉性。 (4)突发性。
3.政策环境的主要因素 (1)社会因素。 (2)政治因素。 (3)经济因素。 (4)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因素。 (5)人口因素。 (6)自然资源因素。 (7)生态因素。 (8)心理因素。
2.组织理论 (1)代表人物:J·佛瑞斯特。 (2)理论描述。
3.因果理论 4.管理理论 5.交易理论 6.系统理论 7.演化理论
二、公共政策执行模型
1.浴盆模型 浴盆曲线。
2.史密斯的公共政策执行要素模型 主要要素:理想化的政策、执行
机构、目标群体、环境。
3.变数模型 执行过程中的主要变数: 问题的可处理性、政策本身的法定规
二、公共政策本身
1.政策目标的适当性 (1)政策目标明确是执行者行动 的依据。 (2)政策目标明确有利于执行中 的有效控制。 2.理论指导 3.政策的可行性
第六章 公共政策评估
第四节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三、模糊综合评价法 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 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 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 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它具有结果清晰,系统 性强的特点,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 化的问题,适合各种非确定性问题的解决。
第四节 公共政策评估的方法
本节案例
案例6-4 农业与国家政策——牵一发而动全身 结合案例,论述公共政策评价的障碍包括 哪些方面?
本章案例
案例6-5 南京“瓜车新政”:政策试错与决策调适 案例6-6 对群众来访和相关信访政策的分析 案例6-7 强制还是自愿意?——婚检争论的政策分 析
本章思考题
1、什么是政策评估?政策评估的特质何 在? 2、政策评估有哪些基本类型?如何看待 评估标准? 3、公共政策评估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节案例
案例6-1 城市污水管理规划 结合案例,简述公共政策评估的步骤。
第三节公共政策评估步骤
一、计划与准备 (1)建立评估机构,挑选评估人员并进行必要的 培训 ; (2)确定评估对象,即决定评估什么政策,或评 估政策的哪部分内容; (3)制定评估方案,包括描述评估对象、阐述评 估目的、建立评估标准、选择评估方法、确定评 估目标; (4)准备评估条件,包括评估的时空条件(场地、 时间)、工作进度安排、经费筹措与使用、设备 和人员的准备等。
第一节 公共政策评估的含义和 功能
三、政策评估的功能 (1)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 (2)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未来走向的主要依 据。 (3)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 (4)政策评估有利于促进政策的科学化进程。
第二节公共政策评估要素
公共政策执行案例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第六章《政策执行》之案例
公共政策执行案例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第六章《政策执行》之案例第六章政策执行,案例1,“定心丸”何以变成“闹心丸”第二轮土地承包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九”,对稳定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增加农民长期投入的积极性,保护耕地,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一些地方“定心九”却变成“闹心九”。
据山东省信访部门统计,在山东因…申论范文三给养老子女发工资背景链接南京有120多万老人,98%是居家养老,约需居家养老护理员4.3万人,而目前全市持证上岗的专(兼)职养老护理员只有3000人,养老护理员缺口达4万人!据悉,南京将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方式,其中,“家属照料型”模式让人感…项目综…2013?018号关于表彰项目六月份“六好共产党员”和“员工之星”的通知项目部所属各部室及工班:根据项目《关于开展“六好共产党员”和“员工之星”评比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在2013年6月份“六好共产党员”和“员1工之星”评比活动中,李…第六章政策执行,案例1,“定心丸”何以变成“闹心丸”第二轮土地承包给广大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九”,对稳定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增加农民长期投入的积极性,保护耕地,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一些地方“定心九”却变成“闹心九”。
据山东省信访部门统计,在山东因土地纠纷引发的农民上访和冲突,已占到农村越级上访量的40,,并呈上升势头。
河南省农调队最近对全省20个县的县、乡主要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表明,土地纠纷与农民负担等成为当前一些农村的热点问题。
强征承包地引发纠纷:1997年,山东省商河县杨庄铺乡政府在没有征得群众同意的情况下,单方将几个村的数千亩土地有偿承包给山东天马置业公司,搞高效农业开发。
村民多次上访,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村民林富行不平地说:“俺家的两亩地被乡政府强行包给了天马公司,补偿一直都不给,这是啥道理?”去年,河南省洛阳市所属的洛宁、宜阳、新安等县的一些乡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名,在不给任何经济补偿的情况下,强行让群众在承包地上种植烟叶,否则就收回群众的承包田,结果引发了群众上访。
13年修订版《公共政策概论》课后习题及答案2
13年10月修订版《公共政策概论》(陈庆云)课后习题及答案,这是第二份文件,包括第五章到第八章。
第五章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执行一、名词解释1.行动理论: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2.组织理论: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
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3.因果理论: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两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4.管理理论: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5.交易理论: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
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而在实际中是行不通的。
6.系统理论: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基本掌握为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由政策结果和反馈提供了政策的评价与再输入过程。
7.演化理论:演化理论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标实际上会产生矛盾与冲突。
政策方案是粗线条的设计。
因而在实际执行中,会对原有目标不断地重新设计。
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
8.政策协调:是指在政策实施中,采取适中方法调节各项活动,解决或消除各种矛盾与冲突,引导各行政机构内部与各行政机构之间,或者与政策对象之间的互相配合协作,和谐一致地实现政策目标而采取的一种行为。
公共政策的定性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情景分析者常常构 想三种情景:一种“无突变”情景和两种备 用情景。“无突变”情景假设当前的趋势将 不受重大干扰而延续到未来。由于考虑到现 在和未来之间在因果关系上存在着一定的连 贯性,因此,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合理地期 望可能出现的结果。备用情景通常描述偏离 “无突变”情景极端的未来情景。事实上, 人们对未来情景设想得越远,不确定性就越 大,就越不可能符合“无突变”情景的设想。 因此备用情景所做的设想在较远的未来就越 可能更接近未来的现实。
在公共政策领域中应用此种方法,要求通过 一系列分析步骤,设想未来情景以及各种影响 因素,从而考虑合适的公共政策方案。情景分 析不仅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而且还间接地影 响到未来。
二、情景分析的基本步骤 (一)收集数据,建立数据库 建立一个内容充实的数据库是有效地进行情景分析的 基本前提。数据库应当是全面的,包括可能影响决 策目标实现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数据库不仅要 与现有状态有关,而且要与通往未来的历史动态有 关。 (二)明确政策目标,分析并构造目标影响区域及其关 键变量 明确政策目标,即明确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 情景分析的重要步骤。由于参加讨论的专家来自不 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观点,因而需要对政策目标 进行系统的讨论,以统一对目标的认识。然后,在
(三)构造自洽各种可能的未来发展趋势的集合,选 择并解释环境情急
将每一变量假设的变化趋势构成一个自洽的集合,以 便进行有意义的情景分析。这里所谓自洽,是指这些 趋势是相容不悖的。例如,情景分析的主题是“节 能”,则“日益增长的不利的全球经济状况,迅速增 长的经济风险,日益增长的石油供应危机,对生态系
(五)详细阐明公共政策的主题情景 系统地分析环境情景对公共政策目标 或主题的重大影响,对每一种情景作出预 测,建立未来状态下的自洽的描述。然后, 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第六章公共政策执行(理论)
(4)指挥、协调、监控
3.公共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
政策执行总结是对政策执行信息反馈和执行情况 的回顾、检查和监测,为政策评估提供重要资料, 同时也为制定新政策做好准备。 政策执行总结包括两个环节: (1)政策执行绩效评估 (2)政策执行再决策
二、政策执行的资源
公共政策执行的资源是指执行主体实施既定的政策所必须
(4)循环模型
(5)综合模型 (6)博弈模型 (7)沟通模型
(1)过程模型之一:史密斯的过程模型
执行机构 政 策 制 定 过 程
目标群体
政策
理想化的政策
紧张 环境因素 处理
反馈
建制
(2)过程模型之二:浴盆模型
失 效 率
浴盆曲线
早期失效
偶然失效
耗损失效
时间
(3)霍恩和米特系统模型
组织间的沟通与 强制行为 目标与标准 政策 政策资源 经济与政治环境 执行机构的特性 执行人员的意向
1.“自上而下”(top-bottom或top-down)途径
也被称为“以政策为中心的途径”或“政策制定者透视”途 径。这种途径假定,政策是由上层规划或制定的,然后,它们被 翻译或具体化为各种指示,以便由下层的行政官员或职员执行。 依照这种途径,政策过程被看作是一种指挥链条,其中,政治领 导人形成政策偏好,而这种偏好随行政层次的降低而不断被具体 化,为下层行政官员所执行。这种途径关注的焦点是政策制定者, 要考察他们做什么以及如何将政策付之于实践而生效。普雷斯曼 和韦达夫斯基的《执行》一书所采取的正是这种途径。
3政策执行主体的本位主义和地方利益的驱使干部阶层利益诱发地方部门利益驱使干部中存在的错误思想观念的导向4政策执行的监控不力危害地方主义本位主义抬头中央政策的权威性严肃性正在受到挑战长期下去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危及国家和民族的稳定和统一治理1从制度上解决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的问题2加强政策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3摆正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4加强监督从严治政政策执行效果是制定新政策依据农村养老保险案例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农村养老以家庭保障为主坚持政府引导与农民自愿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
公共政策分析与效果评估
公共政策分析与效果评估对于一个境内拥有14亿人口,经济规模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来说,公共政策是举足轻重的,它可谓涉及国家的行政、经济和社会各方面。
如何制定合理、高效的公共政策,保证公民的权益和国家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而对于公共政策,如何评估其效果,提高公共政策的实施效率,也成为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指对政府所制定的政策方案进行各种分析,包括制定背景分析、目标和手段分析、政策设计和可行性研究等多方面的内容。
公共政策分析旨在帮助决策者和相关机构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从而制定出可行可行的公共政策。
1.1 制定背景分析政策制定的背景分析是指对当前情况和问题进行综合评估,了解当前政策制定的环境、资源和挑战情况。
通过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分析、进一步识别出潜在的问题和矛盾,制定更加合理化的政策方案。
1.2 目标和手段分析制定政策的目标分析是指在考虑各种诱因后,制定出公共政策的目标和原则,为政府的整个政策决策提供方向,以达到制定政策的初衷。
同时,考虑目标的同时,也需要确定实现目标的方式和手段,包括政策制定的阶段和流程,以及政策支持的范围和实行途径等。
1.3 政策设计和可行性研究在确定了政策制定的目标和手段后,政策的设计和可行性研究则是制定计划的具体举措。
并且在设计政策同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权衡各种成本、信息、利益和风险等。
从而在潜在的冲突中,达到出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政策。
二、公共政策效果评估公共政策效果评估是指在公共政策实施后,对其效果进行量化和评估。
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估政策的效果和实际效果的差距。
以便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经验,并增加政府部门的透明度和对民意的回应。
2.1 公共政策的评估指标公共政策评估指标是评估政策效果的标准化测量指标,可以是社会经济指标,标准化的疏导类指标,或者政策执行和效果分析等多种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更客观、系统的衡量公共政策的实施效果,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的评价标准
适当性 投入工作量
公平性
Text
绩效
充分性
效率
公共政策分析
案例:交通拥挤收费理论 的政策评价标准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中的供求不平衡的矛盾,从供
求两个方面来协调解决交通拥挤问题是必然的选
择。交通拥挤收费是一项重要的交通需求管理手
段,在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城市采用后,能够促进
交通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交通效率。
由于农资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远高于粮食价格上涨幅度, 种粮效益明显下降,这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 问题: 我们如何评价提高粮食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实 际效果?这一政策应该继续坚持、进行修正还是予以废止?
公共政策分析
第一节 公共政策评价概述
公共政策 评价的含义
公共政策评价就是对
政策效果一般可以 看成是策实施对客
第六章 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导入案例: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 政策效果评价
2008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提高粮食产品的最低收 购价格政策,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009年小麦收购 价将上涨13%以上。 然而,根据相关专家在广东、河南、宁夏三地的调研, 今年化肥价格涨幅甚至达到了100%。而各地政府对化肥价 格的控制,虽然短期内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因为今年能源、 原材料的涨价,企业的成本无法消化,因此一些中小化肥厂 宁可停产也不愿意亏本生产 。
公共政策实施效果所
进行的研究。
体及环境所产生的
影响
公共政策分析
对政策效果理解的两个误区
两种基本的政策议程
误区一:将政策效果仅仅与公共政策预定目标 结合起来,忽略了对其全部结果(包括直接的、 间接的、非预期的、潜在的等)的考察
误区二:将政策效果与政策产出混为一谈,忽 略与政府行为相关的各种环境变化。政策影响 是指政策产出所引起的各方面的实际变化 公共政策分析
在短期内 不易察觉, 但在今后 会表现出 来的政策 效果
政策并没 有带来实 际变化, 只给公众 某种程度 的精神满 足
公共政策分析
案例分析:关于最低工资标准效果的争议
2008年11月17日,人保部发出通知,要求根据当前经济 形势,暂缓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对于这一政策实施的效 果,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争议: 第一,“缓加薪”是否能够“保就业”?正方认为缓加薪能 够减轻企业压力,减少裁员;但反方认为没有实证证据表明 两者之间存在联系,只是理论的推理而已。 第二,对于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的争议。短期内缓加薪确实 可以减轻企业压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从长期 来看,这一举措保护了那些缺乏竞争力的低端企业,不利于 产业升级。 第三,关于拉动内需的效果。反方认为缓加薪不利于拉动中 低收入人群的内需,造成更多人对未来收入期望的恶化;正 方认为最低工资只是底线概念,且涉及人群有限,对拉动内 需没有多少实质影响。 公共政策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作出判断结论收集对象信息
确定评估标准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评价的标准
公共政策评价的标准
是对公共政策实施情况进行测
量、评定的参照体系。
公共政策分析
案例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为盟军生产的军火都要运往欧洲。由 于运输任务很重,政府动员了许多商船。开始时由于德国飞机 攻击频繁,使商船的损失极为惨重。美国海军部因此决定在商 船上安装高射炮和高射机枪。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些高 射武器的战绩实在糟糕,几乎没有击落或击伤一架敌人的飞机。 所以许多人都对此举提出疑问:有没有必有继续在其它商船上 安装高射武器? 这样做是不是多此一举?盟军海军的运筹小组 经讨论研究后认为, 把在商船上安装高射武器的策略目标定 为击落敌机是有欠妥当的。真正的目标实际上应该是减少被击 沉击伤的运输商船数。虽然高射炮没有击毁一架敌机,但通过 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它在保护商船、防止敌机轰炸方面起到 了很显著的作用。安装高射炮并不是徒劳之举,关键是要看为 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
政策效果概念的内容
预定目标的 完成程度 收益与成本之间 的比率
政策的非预期影响
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各种环境的变化
公共政策分析
政策效果的类型
直接效果
附带效果
潜在效果
象征效果
对所要解 决的公共 政策问题 及目标群 体所产生 的作用
超乎政策 制定者原 来的目标, 对非作用 对象所产 生的影响
公共政策分析
案例:交通拥挤收费理论 的政策评价标准
所谓拥挤道路使用收费是指在特定时段和路段对 车辆实行收费,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调节交通量, 减少繁忙时段和繁忙路段道路上的交通负荷,同 时还将促使客流向高容量的公交系统转移,达到 缓解交通拥挤的目的。
公共政策分析
案例:交通拥挤收费理论 的政策评价标准
指标评价方法,此方法简单、易行,但同时也存
案例:政府提振汽车销售政策的一个副作用 得益于2009年1月实施的小车购置税减半的 政策,国内几乎所有的汽车制造商都声称在过去 的几个月里销量大增。 但是,这一政策虽然成功 地扭转了2008年底汽车销售下滑的局面,但也阻 碍了高度分散的国内汽车行业整合的脚步。 2009年3月,中央政府制订了国内汽车产业 调整和振兴规划。按照这一规划,政府期望到 2011年国内汽车制造集团的数目能从现在的14 家降为8家。 但是,其刺激汽车销售的政策却为曾经陷入困 境的厂商提供了喘息的机会。现在看来,政府实 现预定的汽车产业整合目标的希望已经不大。
美国对交通拥挤收费的有效性评价是以交通拥挤
收费实施后,每100个出行者车辆出行减少数作
为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的。
我国对交通拥挤收费的有效性评价是以交通拥挤
收费实施后每100个出行者时空消耗减少量作为
绩效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的。
公共政策分析
案例:交通拥挤收费理论 的政策评价标准
国内外对交通拥挤收费有效性评价方法均采用单
政策评价的作用
1
是决定政策 去向的依据
2
是合理配置 政策资源的 基础
3
是迈向政策 决策科学化 的必由之路
公共政策分析
政策评价的类型
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政策评价的 类型 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事前评价、执行评价 与事后评价
公共政策分析
第二节 公共政策评价的操作
提出行动方案
4、建议 3、分析 2、测度 1、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