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浙江省嘉兴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省嘉兴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省嘉兴市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杨修之死课题杨修之死第____课时总第____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掌握一些重点字词3.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教学重难点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具准备施教日期_______年___月___日星期_____学情分析(结合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层次差异、教材重难点等展开)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片头曲)导入。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三、自学检查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把握课文故事情节,给每个故事拟一个小标题。
(二)根据已学知识,了解情节及层次结构。
五、研读课文,感知形象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设计意图及评价操态度怎样?分析他们的性格..六、深入阅读,合作探究1.杨修为什么会命赴黄泉?(惑乱军心)2。
若没有这一事件,曹操是不是就不会杀杨修?(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3。
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
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七、拓展迁移,收获启示1。
杨修才华横溢,但却因其才被曹操杀害,我们青少年从杨修之死中该明白些什么呢?(倘若个人成绩优秀,便歧视他人,这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 新人教版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4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4篇Lesson 18 of the death of Yang Xiu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4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杨修之死模板通用版2、篇章2: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3、篇章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4、篇章4:杨修之死模板通用版篇章1:杨修之死模板通用版教学设计思路本文的语言属浅近文言文,不太难懂,阅读中难懂的词句可让学生靠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必要时教师辅导。
通过梳理课文的思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展开辩论,学习多角度探讨问题的方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杨修之死》这篇文章的内容、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
2.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培养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1.认识小说中的人物悲剧命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欣赏《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古典小说,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方法竞赛法、合作探究法、创设情景法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1.加强预习,布置同学在课前看《三国演义》七十二回。
课上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题进行自学,然后展开课文知识、口头表述及辩论比赛,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提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
18* 杨修之死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
2.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汇,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
2.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设想1.指导学生查找有关作者和《三国演义》的资料。
2.通过讨论探计杨修的死因和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
课时:2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某某某某人,亦说钱塘人或庐陵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相传是施耐庵得意的学生,才华出众。
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平话》和流传的民间故事加工整理创作了《三国演义》以鉴古今,抨击时政,开创了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和白话小说的先河,是继施耐庵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而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由于《三国演义》是一部封建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具有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因此对中华民族的社会和精神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受到历代人民的喜爱,《三国演义》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著名古文学名著,罗贯中也成为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它描述从东某某平元年(184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政治、军事斗争的历史。
在这部名著中,作者寄托了自己个人的爱憎情感,客观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之间的政治、军事以及公开的、隐蔽的、合法的和非法的矛盾斗争,淋漓尽致地刻划了封建统治阶级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伎俩和诡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乱年代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及和平统一的愿望。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从整体上理解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 杨修之死教案 新人教版
杨修之死---罗贯中【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读本文,培养学生阅读古白话的能力2、分析杨修的死因【教学重难点】1、重点:(1)培养学生阅读古白话的能力(2)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2、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教法学法】创境激情:创设民主和谐互动的氛围,师生情感沟通交流。
质疑释疑:激发学生质疑,探索杨修死因,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自读课文把握文意理清情节第二课时:探究课文发现问题体味反思第一课时激情导入(5分钟)由歌曲《临江仙》引出《三国演义》话题,让学生介绍罗贯中及《三国演义》。
以此引入课文《杨修之死》(让学生结合注释介绍,老师补充)。
二、自读引导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5分钟)练习(一):(1)学生复述课文(考查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的效果)过渡:(2)解释下列加点字并注音①杨修以鸡肋之意对.②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③杨修为人恃才放旷....④与众分食讫.()⑤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⑥操疑修谮.()害曹丕⑦操方麾.()军回战马超⑧延弃弓绰.()刀(考查白话字词的理解与积累。
)注意:学生自主完成以上练习,教师督促指导。
过渡:2、跳读课文、把握情节(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其体会应该怎样读书)。
(1)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归纳并完成训练题(二)。
①全文共有“8”个小故事,请你给每个小故事定小标题(6分钟)。
答:①②③④⑤⑥⑦⑧(督促学生深入课文,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小标题,意在把握小说的情节。
)②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细读课文,抓关键词)?在矛盾的冲突过程中可以看出杨修与曹操各有什么性格特征?(12分钟)答:曹操心理反应:性格特征:杨修曹操(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
)三、课堂小结:(1分钟)四、课后拓展:(1分钟)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
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三篇-最新范文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三篇-最新范文【导语】杨修,确有其人《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书上,都有杨修事迹的记载,可以说是一个才子.他字德祖,出身于一门四世三公的士族官僚家庭,其父杨彪曾任太尉,始终跟着被曹操挟持的汉帝,杨修则当了丞相主簿,杨修聪颖过人,史有传载.《世说新语〈捷悟〉》篇所辑的七则故事中关于杨修的就占了四则.他以自己杰出的才华闻名洛阳,也因为才华被曹操罗致并委以主簿要职.有人说杨修因为才华被曹操重用,也因为可简化被曹操斩首.这种说法对吗?我们还是从课文中找答案吧!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2.培养学生独立读、述、评、析的能力.3.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见目标1、2、3教学难点:见目标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师板书课题)师:首先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二、整体感知:1.检查字、词庖官主簿谮绰刀恃才放旷(给加点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旷”造句)2.熟读课文,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并归纳段意.学生讨论后明确: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3.初步思考:杨修和曹操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明确:杨修:恃才放旷.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说出俩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即可.)三、深入阅读1.找生读第一部分:师提问:①杨修为什么会命赴黄泉?②曹操杀杨修是否有理?明确:①因为从曹操所发布的口令“鸡肋“中洞悉了曹操的心事.被曹操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杀掉.②有有理之处,也有无理之处.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度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自己的亲戚却没有丝毫处罚.(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2.生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然后把其中的重难点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解决.师将问题总结如下:1.本部分记叙了曹操跟杨修之间三方面六个小故事,从中可看出曹操对杨修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下列内容板书)杨修卖弄聪明1.破字忌2.分酥恶杨修揭穿曹的心思3.破梦愈恶杨修参与曹的家事4.吴质事件愈恶5.教植出门怒6.教植作答杀修之心2.第二部分从记叙的顺序看属于哪一种?本部分与题目有什么关系?明确:补叙目的在于说明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揭示杨修之死是曹、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3.学生齐读第三部分,自己提出重点问题在班上交流,老师总结如下:1)本部分内容与题目有什么关系?明确:意在证明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非常正确的,活曹操输给了死杨修,目的在于揭露曹操杀杨修是忌才,“惑乱军心”只是借口而已.2)曹操兵败,却又厚葬杨修,这是为什么?表现了曹操什么性格?明确: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预测的正确性,众人对他杀杨修之举自然有疑意.曹操厚葬杨修,可以堵住众人之口,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知错就改的举动,以笼络人心.这一举动,表现了杨修阴险虚伪的性格.(本部分任务的完成以学生自读、讨论、质疑为主,老师只起引导、点拨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四.拓展迁移:你如何评价杨修和曹操的?从他们二人身上在为人处世方面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让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五.布置作业:请阅读《三国演义》有关曹操的故事,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参考题目如下:①我眼中的曹操②曹操——奸人也?英雄也?③一代枭雄曹操④读《三国》看曹操⑤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与杨修之死——评曹操的用人原则六.板书设计:杨修之死罗贯中杨修卖弄聪明1.破字忌杨修:恃才放旷2.分酥恶曹操:阴险虚伪杨修揭穿曹的心思3.破梦愈恶狡诈奸猾杨修参与曹的家事4.吴质事件愈恶5.教植出门怒6.教植作答杀修之心教案评点: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并由浅及深设置疑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循循诱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导入部分,既吸引学生,又能很快将对方带入特定的情景中.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分析语言材料,梳理信息,表达感悟认识能力训练,能够合作交流自己的思想.2、过程与方法:处理材料,归纳分析,讨论交流.3、情感与态度:内因与外因的辨证思想认识,正确的人才观.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材料洞悉人物心理,感受人物形象.人才观的交流与表达.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媒体:略教学步骤:一、导入:曹操〈〈观沧海〉〉中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心胸开阔,吞吐宇宙,雄才伟略,霸气昭然.但也有狭隘与偏见……二、揣度人物心理活动与语言表达:1、师: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曹操斩杀杨修的想法是由来已久的,请找出每次杨修触犯曹操忌讳后,写曹操心理及行为反应的句子,并简要评述曹操对杨修是怎样由“忌”到“恨”的.教师板书七个事件.2、生:分组讨论交流,并表述,教师板书记录.3、师:归纳小结.(在劫难逃)三、人物形象分析1、师:有人认为小说节选内容中曹操和杨修个性鲜明,认为他们(教师幻灯展示)曹操: 杨修:不知你是否有同样的认识,请梳理课文信息,作出评价.2、生:处理课文语言材料,探究思考,交流表述.3、教师小结:曹操(阴险狡诈,一代奸雄);杨修(才思过人,恃才放旷)四、扩展延伸,情感态度表达辩题一:是谁杀死了杨修?曹操,杨修?师: 对于课文中杨修之死,历来就有不同见解,有人认为应归之于操,有人认为应归之于修. 请两组同学,分别就课文情节事实,有理有据,展开辩论.生: 稍作研讨,轮流展开辨驳……师小结:对辩论作出评判,归结“世间万物均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巴掌拍不响就是这个道理)辩题二:说说你的人才观?师: 曹操怒杀杨修,毕竟还是给了我们许多遗憾,曹操怒杀杨修后,强令进军,结果被蜀军杀得落荒而逃,同时又失去一个才思过人的主薄,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该不该!而杨修才思敏捷,却因恃才放旷,疏于理法,落得个英年早逝,真可谓“一失足,千古恨”,遗憾遗憾!请你结合历史与现实社会,如果你是曹操,你将怎样使用人才;如果你是杨修,怎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生:交流表达师:不管怎么说,杨修死了不可复生.有人给华山杨修墓题了一幅挽联,现展示给大家,请大家在课后玩味.在未来的生活里一路走好.生:齐读对联.五、教师小结后下课注: 板书略教学流程略篇三自读目的:一、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二、进一步理解叙事顺序.三、从历史的角度、艺术的角度,认识曹操.教学重点:目的一;教学难点:对杨修被杀原因的正确理解.教学关键:目的三;教学方法:引导自读;教学时数:一节.内容和步骤:一、简介背景导入新课.二、指导学生分析叙事的逻辑性.1.选文围绕曹杨之间的矛盾写了那几件事?记述这件事的行文顺序能否变动,为什么? ——(1)嫌门阔忌之(2)一盒酥恶之(3)杀近侍愈恶之(4)告发丕愈恶之(5)斩门吏大怒(6)作教杀心(7)鸡肋杀2.文中这些事的记述顺序不宜变动.——七件事从时间顺序看是倒叙,但从曹操“进兵收兵犹豫不决——杀杨修——进兵失败——班师”的过程中,杀杨修的事是顺序的事.因此,从篇章结构上看,杀杨修前的七件事,要当插叙对待.3.杨修死后,原著中有几句诗,对杨修之死是这样说的:“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我们现在想想,说得准确不准确?——有道理.杨修恃才放旷,喜耍小聪明.而曹操在文中是个表面上“称美”,而“心恶之”的妒贤嫉能的人,两种性格互相冲突,必然导致一个结局,但杨修与曹氏父子间争宠夺权的斗争,卷入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这才导致他遭杀的本质原因.4.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有“奸雄”之称,从文中能看出他的“奸”吗?——一奸:借故杀人,——二奸:不让人识破心机,——三奸:惠善后.三、课堂练习:比较下列“以”、“乃”的词性和词义:(1)此乃杨修之所教也;(2)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3)吾乃在梦中;(4)门内添“活”乃“阔”字也;(5)修以鸡肋之意对;(6)再入以惑之;(7)操以植为能;(8)以今夜是令,便知.板书:嫌门阔忌之恃才戏主一盒酥恶之杨修恃才伤主杀近侍愈恶之(恃才故旷) 告发丕愈恶之曹操(奸雄)恃才干政斩门吏大怒作教杀心恃才乱军鸡肋杀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三篇.doc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4630字]编辑推荐:下载Word文档。
九年级语文上册 18《杨修之死》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8杨修之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三国演义歌曲导入。
二、走进作者: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或庐陵人。
元末明初小说家。
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
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
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
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界,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有机可乘。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检测预习:1、解释下列粗体字并注音①杨修以鸡肋之意对②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③杨修为人恃才放旷④与众分食讫()⑤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⑥操疑修谮()害曹丕⑦操方麾()军回战马超⑧延弃弓绰()刀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适.庖官进鸡汤②数.犯曹操之忌③人皆.不晓其意④丕如.其言⑤植然其言⑥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3、翻译下列句子①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②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③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④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⑤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⑥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⑦人皆不晓其义。
3、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元末明初___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杨修之死》教案新人教版
(一)拓展内容
1. 阅读材料:
- 《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中关于杨修的记载。
- 《世说新语》中与杨修相关的篇章,如“杨修论才”等。
- 《资治通鉴》中对三国时期曹操与杨修事件的记载。
- 现代文学作品对杨修、曹操形象的解读和分析。
- 学术论文探讨《杨修之死》的历史价值和文学意义。
2. 视频资源:
- 电子教材
- 课文相关的PPT课件
- 古代文学鉴赏教学视频
5. 教学手段:
- 课堂讲授
- 分组讨论
- 角色扮演
- 案例分析
- 互动问答
- 课后自主学习指导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杨修之死》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设计预习问题,如“杨修的性格特点有哪些?”和“曹操与杨修的冲突背后反映了什么?”,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杨修之死》内容做好准备。
四、教学资源
1. 硬件资源:
- 课堂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
- 教学挂图或板书工具
- 学生用书、笔记本、文具
2. 软件资源:
- 课文朗读音频
- 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 杨修与曹操的人物分析资料
- 成语典故解释和例句
3. 课程平台:
- 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 课堂互动平台(如班级群、学习平台)
4. 信息化资源:
- 历史纪录片《三国演义》中关于杨修的片段。
- 文学鉴赏节目中对《杨修之死》的解读和分析。
- 古装剧或电影中涉及杨修、曹操的精彩片段。
(二)拓展要求
1. 自主学习:
-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主阅读相关材料,加深对杨修、曹操等人物的了解。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曹杨之间的故事。
2、探究杨修的死因,分析曹杨二人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1、分析曹操和杨修两个人的性格特征,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2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领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1、点拨法、激趣法;2、小组讨论学习法;3、文献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歌词写出了三国时期英雄人物辈出,但都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已经成为历史,但其中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依然被后人津津乐道,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名著中的两个人物:曹操和杨修二、人物简介:1、杨修:字德祖,汉太尉杨震五世孙。
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薄。
才华过人,思维敏捷。
2、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
汉献帝时期写天子以令诸侯,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汉献帝封其魏王。
三国时期实力最强。
精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龟虽寿》、《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曹操集》。
三、整体感知、研读、合作、探究课文1、曹操为什么要杀修?导火索是什么事?罪名是什么?(让学生用原文回答)明确:因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导火索:鸡肋事件罪名:惑乱军心”2、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整理文章结构、体会插叙作用明确:插叙作用:与顺叙相结合,层层深入,揭示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是曹操、杨修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使文章结构层次分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具吸引力。
4、归纳分析人物形象:5、讨论探究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说归之于杨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观点?教师点拨明确:就小说解读而言,以上三条角度不同,却都能成立。
2023年《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篇《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第五单元第二课,是一篇自读课文。
节选自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72回。
课文中曹操杀杨修之情节纯属虚构,只是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揭示曹操阴险奸诈、多疑,杨修恃才放旷。
【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杨修之死》这篇__的内容、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
2、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培养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小说中的人物悲剧命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熟悉古代口语语汇,学会用历史眼光观察小说中的人物。
3、欣赏《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古典小说,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方式】1、设疑激趣法;2、引导点拨法;3、创设情境法。
【学习方式】1、自主合作法;2、朗读理解法;3、情趣表演法。
【资源开发与手段运用】1、小黑板;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视频《三国演义》序幕,学生们面对着一张张鲜活的面容在大江中逝去,聆听着《滚滚长江东逝水》震撼人心的歌曲,学生们的激情一下子被点燃了,视频的播放为课堂营造了浓浓的学习氛围。
之后我又紧扣教学重点展示课件1:关羽死因:为孙权所杀;性格:刚而自矜。
展示课件2:张飞死因:为部下所杀;性格:粗暴。
展示课件3:周瑜死因:被诸葛亮气死;性格:心胸狭窄。
从而引出新课《杨修之死》,导入新课教学。
二、设疑激趣,聚焦课文(25分钟)(一)、展示学习内容:(1)、重点字词;(2)、成果交流;(3)、辨析杨修死因;(4)、说一说曹操。
(二)、课堂活动1、重点字词学习(小黑板展示学习内容)(5分钟)●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本文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通过这篇课文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化精粹的能力,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心中的曹操形象。
要区分曹操其人和小说中曹操形象。
教学流程图
一、导入新课:(视频《三国演义》主题曲)
随着几幅重要历史画面的映现,那奔腾的长江就以其无比浩大的气势呈现在我们面前,浪涛澎湃,激荡有声。而刘备、诸葛亮、曹操、孙权、关羽、张飞等“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在江流的滚涌甲逐一闪现—同时,这一下子便把我们带到了那一千七百多年前三国争雄的烽火岁月,让我们走近《杨修之死》,一起感受它带给我们的思考。
3、存在的问题。
对古典文学名著积累不足以及对小说所体现的三国时代的背景认识不足是学习本课的一大障碍,尤其在探讨杨修死因以及概括人物形象时,学生往往会局限于课文之中或对文章进行表面化的理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杨修之死》是一篇古代白话小说。就小说阅读课而言,要求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这是小说阅读的一种基本模式。这节课将采用这一方法。
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说说理由。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杨修之死》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出示学习目标。
1.交代学习任务。
2.巡视、参与交流。
3.组织报告并评价指导。
事件概括:改建花园大门、分食塞北酥饼、道破“梦中杀人”真相、告发曹丕密谋、教曹植斩门吏而出、为曹植作《答教》和闻“鸡肋”即收拾行装。
心理变化:心甚忌之、心恶之、愈恶之、大怒、大怒并已有杀修之心、操大怒而杀之;以曹操忌恨杨修的情绪逐步递升为线索安排先后顺序。
1、通过筛选信息,选出关键语句。确定中心句,明确人物内在品质。
2、品味相关的语句子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学生根据课文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想法。
问题: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的认识不深、注意不够。
对策:教师举例强调,加深认识、引起注意。
问题:思路不清,结构不准。
对策:引导勾画关键句,即表示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的词句。
4.形近字比较:
肋胁;簿薄
5.查阅相关资料掌握《三国演义》的主要知识。
6、补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临江仙》营造氛围。仿佛这一下子便把我们带到了那一千七百多年前三国争雄的烽火岁月。让我们重温一下《三国演义中》经典的故事情节。
认真倾听
预习
初读课文:
1、速读文章思考:曹操以什么罪名杀了杨修?
二、预习检测:(大屏幕出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庖官夏侯惇讫簏谮绰恃才放旷
2、《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他名本,字贯中,号,是中国章回小说的。
3、聚焦故事:(理清故事情节)
正当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有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峡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军积极防守,难以进去。《杨修之死》的故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
问题:学生可能人物形象概括不准。
对策:教师讲解,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加以概括。
问题:对写作启示学生可能说不清理由。
对策:教师结合语境精讲。
问题:学生评价的理由可能不充分。
对策:教师通过读,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学生评价后,教师根据自己的
精习
曹操,在正史的记载中,他颇受赞誉:在戏台上,他被定化为奸臣;而在《三国演义》中,他的面貌复杂,常常让人捉摸不透。那你眼中的曹操是怎样的呢?
4.作者常识填空。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他名本,字贯中,号,是中国章回小说的。
独立思考;组内互助;组间交流。
备习内容:
1.朗读课文。
2.辨明字音并抄写3遍:课后练中“读一读,写一写”
3.词义理解:谮害、佯惊问、径来告操操方麾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并在本册书第三单元专题学习过,对小说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通过教师的点拨、启发,应该能够在了解小说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三学生成人感更强烈,更渴望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一定的表现欲和较强的求知欲。
2、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曹操有各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用文章的词语简练概括填充表格)
事件
杨修表现
曹操心理
二、品读课文分析形象
1、请你跳读文章,画出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进行揣摩,品析人物形象。(结合文章的具体语句)
三、探究死因反观现实
2、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说归之于杨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观点?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备习
备习检测内容: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庖官()、夏侯惇()、恃()才放旷()、
讫()、簏()、谮害()、绰刀()、麾()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肋()簿()
胁()薄()
3.解词:
谮害:佯惊问:
径来告操:操方麾军:
1、速读文章思考:曹操以什么罪名杀了杨修?难道曹操就是因为这一件事杀了他吗?
2、跳读文章3-9段思考:
1)、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用文章的词语简练概括)
明确:改建花园大门、分食塞北酥饼、道破“梦中杀人”真相、告发曹丕密谋、教曹植斩门吏而出、为曹植作《答教》和闻“鸡肋”即收拾行装。
2)、在这些事中曹操有各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这几件事是以什么线索安排先后顺序的?
明确:心甚忌之、心恶之、愈恶之、大怒、大怒并已有杀修之心、操大怒而杀之;以曹操忌恨杨修的情绪逐步递升为线索安排先后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