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众人狂欢_下的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人狂欢的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显 而易见,规范的重建刻不容缓。 在失控的 规范重建过程中,除了“把关人”更好地监 控、新的法律的出台外,新的道德伦理规 范的重建和新的网络媒介知识修养同样 重要。 在网络文化中,如果网民能够更好 地认识和理解网络,掌握适当的网络文化 知识,即具备必要的网络素养,就可能尽 量避免网络文化的负面效果。 因此,一场
开 心 网 “”凭 借 “朋 友 买 卖” 等组件迅速风靡社会,成功塑造了品 牌形象。 然而好景不长, 另一个开心网 “”浮 出 水 面 。 为 拥 有 “开 心 网 ” 品牌,双方争执不断并最终对簿公堂。 姑 且不去评论孰是孰非,该事件本身就是国 内SNS网站品牌同质化的一种表现, 而真 正的开心网也会因此造成无形资产和有 形资产不必要的损失。
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最迫切的需要是 建构青少年关于客观世界原貌的知识。 李普曼在 《公共舆论》 中提出,“脑海图 景”和“身外世界”是不一样的,“在社会 生活的层面上, 人对环境的调适是通过 ‘虚构’这一媒介进行的”。 大众传媒的舆 论号召力和对现实的干预, 实质上都是 通过由符号所建构的 “拟态环境” 实现 的。 大众传媒通过信息传播所要达到的 目的就是帮助受众建立他们认为真实的 “拟态环境”, 并且让他们相信这就是现 实本身。 青少年对社会的认知很大程度
68
XINWEN AIHAOZHE 2009·12(下半月)
网络传播
国内SNS网站的差异化经营
□谢晋洋 张彦华
SNS网 站 指 基 于 社 会 网 络 关 系 系 统 思 想并以六度分离理论和150法则 等 理 论 为 基础而建立的网站。 受众可以通过SNS网 站进行网络聊天、交友、视频分享、博客、 播客、网络社区、音乐共享、游戏等社交活 动, 因此人们更乐意将SNS网站称为社交 网站。
其次是容易形成网络舆论的过激化 倾向。 网络媒介传播几乎是一种完全受着 无意识动机支配的活动,网络舆论的产生 似乎是一种完全不经过大脑的、近乎原始 冲动下产生的过程。 这样导致网络媒介舆 论经过观点短暂交锋后,瞬间形成极度统 一的偏激舆论。 这样的舆论莽撞、专横,而 又常常在遭受推进阻力后形成近乎疯狂 的反击。
上来源于从网络中接触的信息, 大众传 媒的报道在其脑海中构建的“拟态环境” 深刻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 式。 在信息真假难辨、过度渲染炒作、充 斥娱乐倾向的网络环境中, 给青少年带 来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为: 文化多元导 致价值判断标准迷失; 商业化追逐导致 人文关怀缺失; 媒介素养薄弱导致控制 能力丧失。 因此,媒介素养教育旨在试图 解构隐藏在“媒介现实”背后的机制,让 青少年了解为何会呈现这样的 “拟态环 境”,自主分辨“媒介人物”与客观真实。
大的超级娱乐信息网时,青少年明显迷失
其中不知所措,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因此成
为一种急需。
“我们即媒体”:个人化传播的网络文化
由于媒介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
的回归以及技术网络的泛化,个人媒体与
个人传播变得日益突出,一个以个人为主
导的新传播时代已到来。 网络文化是一种
泛个人化的传播文化。 正如2002年美国弗 吉尼亚“媒体中心”的研究员沙尼·伯 曼 和 克莱斯·威利斯所言, 在网络文化下,“我 们即媒体”,其核心思想是指互联网下,信 息不再来源于特定的传播者,内容也呈现 多元化,媒介组织提供给公众的信息的比 重降低、影响力下降,而公众发布的信息 比重明显增加,影响力显著提高,这就意 味着“话语权”不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仅掌握在高度组织 化的媒介组织中, 而是分散到每一个公 众,于是我们进入到一个人人传播的“众 人狂欢”年代。
首先是容易导致无理性的盲从化倾 向。 网络媒介传播中,大量失实信息的传 播最初只是呈现为一种暗示或提示,但通 过网络上信息的快速传递、相互传染的过 程, 会很快进入群体中所有人的头脑,群 体舆论的一致倾向会立刻将失实信息变 成一个既成事实。 流言、谎言迅速转化为 所谓的事实;小事迅速被放大、扭曲,进而 激化成为社会事件。 而基于“沉默螺旋理 论”的扩大化影响使得传统媒介也出于为 自身利益、生存考虑,介入其中,从而推进 及催化这一无理性盲从倾向。
“我们即媒体” 的观点是由网络媒体 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与传统媒体相比较, 网络媒介具有以下特征:首先,网络信息 发布的“门槛”低。 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只 要轻轻按动鼠标, 信息就可能广泛传播。 其次, 网络资源具有海量存贮的能力,任 何人发布的信息都可能在网上出现,同时 可能被其他人所享有。 再次,网络传播具 有很强的灵活性和互动性, 可实现点对 点、点对面、面对面的传播,可以是同步传 播,也可以是异步传播。 最后,网络信息呈 现出非线性特征。 这种特征使人的思维方 式由传统的直线、 单向模式转变为网状、 立体、辐射性模式。
把关人的缺失:规范失控的网络文化 个人化传播的网络文化,必然是一种
规范缺乏的文化。 传统媒介下,媒体组织 控制了一切传播权利,把关的责任是明确 的,谁拥有谁传播,谁传播谁把关。 互联网
则不同,网站的拥有者不能完全成为传播 的控制者。 网站提供的许多服务,如电子 公告服务、电子邮箱、博客等发布的内容 并不能完全受到网站的控制。 人人有机会 成为大众传播的参与者后,网民则具有了 传播者和“把关人”的双重身份,并由于网 络的匿名性成为双重隐性身份,自然容易 造成把关的缺失。 布热津斯基曾在 《失 控— ——解读新世纪乱象》 一 书 中 预 言 :在 21世纪初, 我们将面临媒介的全 面 失 控 。 如今,网络媒介失控已初显端倪:
存,频繁的信息更新,会使网民感到眼花 缭乱,对所接触到的信息缺乏起码的条理 化和逻辑整理能力。 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应 该积极地培养网民正确的“网络需要”观, 适时、适度地使用网络,适需、适量地接触 信息。 最后,要教育网民掌握“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的优化原则。 网络是一个丰富 的信息海洋,它的博大精深包容了各种信 息、多元文化的共存,同时也造成了泥沙 俱下的情况。 青少年网民由于年龄偏小、 社会经验不足, 不具备科学的价值标准, 很容易被一些不健康的信息误导甚至违 法犯罪。 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教导人们 认清网络中多元信息的本质,避免被那些 貌似不具有价值倾向的“中立”信息迷惑。 ②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项 目 ,项 目 号 :2009Z027)
再次是,容易形成极端舆论的高速失 控倾向。 群体舆论夸张、单纯,这种舆论不 管是好是坏,它们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 夸张,也因为群体夸大自己的情绪导致他 们也只被极端舆论所打动。 在网络时代, 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憎恶,常常被夸大成为 一种疾恶如仇、必欲杀之而后快的简单泄 愤,整个群体弥漫着冲动的谩骂、叫嚣、挑 衅。 救赎与责任:规范重建中的媒介素养教育
受众单一。 受众不但是媒介权力之
新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运动在世界范 围内酝酿。 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主要是指导 网民正确理解网络传媒及其信息,建设性 地享用网络传播资源,培养青少年具有健 康的媒介解读和批判能力,使其能够在多 元的媒介环境中,充分合理地利用网络媒 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 网络媒 介素养不仅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技 能、一种思维方法,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 本素质。 面向青少年的网络媒介素养教 育,应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 的合力,成为伴随其成长的终身教育。
国 内 SNS网 站 发 展 现 状 校内网、开心网、海内网、若邻网、天 际网、 聚友网等SNS网站在国内发展势头 蒸蒸日上,而从今年开始,包括通信运营 商和传统门户网站在内的大批生力军也 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SNS业务。 新浪的“新 浪 朋 友 ”,搜 狐 的 “白 社 会 ”,腾 讯 的 “QQ校 友”, 中国移动的 “139社 区 ”, 新 联 通 也 宣 布 其 “新 势 力 ”旗 下 定 位 年 轻 人 的 SNS 网 站 上 线 公 测 。 一 时 间 ,中 国SNS网 站 遍 地 开 花 ,而 艾 瑞 咨 询 数 据 显 示 ,截 至2008年 11 月 ,国 内 社 区 网 站 用 户 覆 盖 人 数 达1.79亿 人。
网络传播
XINWEN AIHAOZHE 2009·12(下半月)
“众
据中国互联 网络信息中心 2008 年 1 月 发 布

的第21次 《中国 互联网络发展状
狂 欢 ”下 的 青 少□ 年刘

网军 络 媒
况统计报告》的 数据, 截至2007 年12月, 中国网 民 数 已 增 至 2.1 亿人, 网络普及 率已经增至 16%。 有人预测, 21世 纪 网 络 将 会 成为下一种主流 生活方式。 现阶 段活跃在互联网 上的网民中,出 身 “80 后 ”、 “90 后” 的25岁以下 的青少年已超过 半数。 与传统的 大众传播相比, 网络是一种泛个 人化传播的模 式,“话语权”不 再仅仅掌握在高 度组织化的媒介
网络媒体的上述特征注定了网络文 化中人际传播的重要性。 网络人际传播具 有广泛性。 人们随时随地处于旅途中,可 以不断地变换交流的对象。 同时,网络人 际传播的匿名性使得个体的表现往往与 他在物理世界的表现大相径庭。 人们很有 可能将平日鲜有机会当众暴露的 “本我” 表现出来,现在聊天室中,常常发生的“语 言暴力”现象即是“本我”的暴露。 网络人 际传播的特点,使其比物理世界的人际传 播更轻松,甚至可以作为个体在紧张的生 活下发泄、消遣的场所。 但是,如果用这种 方法来作为逃避现实的手段, 久而久之, 就会被网络所俘虏,患上网络成瘾症或者 网络依赖,进而发生模仿行为,严重的甚 至可能感染“角色病毒”。 近两年“网络明 星”的低龄化已将青少年的盲目模仿行为 表露无遗,网络炒作所营造的浮躁的社会 环境, 使身临其中的青少年个个想模仿 “网络明星”一夜成名。
游戏吸引用户的开心网正在面临着用户 流失的局面。 可以预见,同质化竞争的加 剧,必将导致更多不良问题的产生。
品牌同质化。 良好的品牌代表着品牌 溢价和丰厚的收益,也更加容易使网站脱 离恶性竞争的怪圈。 然而,国内多数SNS网 站品牌定位存在同质化倾向,部分网站甚 至沦落到抄袭网站域名与名称的程度,这 不仅不利于个性化品牌的营造,也不利于 网站核心竞争力的发掘。
如何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呢? 学者蒋晓 丽在《中国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生成意义 及特定原则》一文中,给出了网络媒介素 养教育应遵循的原则:首先,要教育网民 掌握“去伪存真”的辨别原则。 面对网络中 大量的为争夺眼球、制造轰动效应而“创 造”出来的假信息,媒介素养教育要让网 民学会用批判的眼光评估各种信息资源, 从网站的社会属性、技术力量、信息内容 以及策划设计等各个方面综合考查、评价 一个网站的可靠性。 其次,教育网民掌握 “去粗取精” 的整合原则。 过度的网络依
国 内 SNS网 站 发 展 中 面 临 的 问 题 作为互联网最为时尚的社交平台, SNS网 站 为 中 国 网 民 提 供 了 一 个 在 传 统 社 交模式之外更为方便快捷的全新社交平 台,深深改变着中国网民的人际交往。 然 而,事情的发展并非止步于此,一些问题 随着其发展也开始慢慢呈现。 服务模式同质化。 国内SNS网站数量 众多,但网站服务模式雷同。 简洁的网站 入口、人际关系网的构建与各类互动游戏 的 设 置 等 共 同 构 成 了 目 前 SNS 网 站 普 遍 流 行的“玩乐交友”模式。 SNS平台技术门槛 和成本的降低以及某些网站短时间内迅 速走红的刺激等因素的存在, 导致多数 SNS网 站 业 务 走 向 高 度 的 重 合 。 实际上,在开心网流行之后,各类页 面 布 局 和 功 能 同 质 化 的 SNS网 站 已 经 遍 地 开花。 那些深受学生和白领用户喜爱的 “种 菜 ”、“泊 车 ” 等 游 戏 也 泛 滥 成 灾 , 引 起 用户的腻烦心理。 有消息称,主要依靠小

组织中, 而是分 散到每一个公

众, 新的网络文 化正将我们从仰

视“众神狂欢”的 年代带入 “众人

狂欢”的新纪元。 在无拘无束、缺

少规范的网海 中, 青少年既享
受到了网络带来
的便利和乐趣,
也遭遇了无尽伤
害,如网络受骗、网络成瘾、网络迷色等。
有学者指出:“信息,到处都是信息,唯独
没有思考的大脑! ”①当全世界变成一个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