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北师大版选修一学案:《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高中历史选修1优质学案: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程标准学习要点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1.重点: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及失败的原因、经验教训。
2.难点:评价王安石变法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变法的命运1.各派态度(1)守旧派:激烈反对,采用各种办法阻止改革。
(2)王安石:坚持“三不足”精神,坚持变法。
(3)宋神宗:随着改革的阻力越来越大,态度动摇。
2.结果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废除,王安石变法失败。
“三不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大意是对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对人们的议论不需要太在意,对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
积贫局面的改变1.原因:各项改革措施取得较大成效(1)农田水利法:保证了农业灌溉;有利于防洪抗灾;耕地面积增加。
(2)方田均税法: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政府收入,靠山林荒地为生的民户免除了赋税负担,得到了实惠。
(3)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4)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5)免役法:使得那些缴纳一定费用的人从劳役中解放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表现: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上升,国库充裕。
3.局限性(1)青苗法:存在强制农民借贷现象;利息偏高,成为借贷者沉重的负担。
(2)免役法:免役钱太高,对穷人来说是沉重负担。
正确看待王安石的富国之法富国之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积贫的局面大大改变,但变法没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也没有满足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因而没有消除北宋面临的统治危机。
积弱局面的改善1.原因:强兵之法成效显著(1)保甲法:加强了封建统治,维护了社会治安,既实现了兵农合一,又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
(2)设军器监:使武器的质量得以改进,产量大大提高。
(3)保马法:使马匹的质量和数量都得以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
(4)将兵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战斗力有所加强。
2.表现:北宋国力得到增强。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案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案学习目标: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学习重难点:1.重点:王安石变法的乐观作用与局限性。
2.难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缘由、阅历及教训。
学问自学:一、变法的命运1.守旧派的指责:运用自然界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指责变法。
2.王安石的态度:坚持“________〞精神,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祖宗之法缺乏守〞。
3.宋神宗的态度:______。
4.结果:宋神宗死后,________任宰相,最终废除了新法。
二、王安石变法的影响1.积贫局面的转变(1)缘由①农田水利法:有利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使农业生产得到开展。
②方田均税法:使____________据实纳税,______得到实惠。
③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________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⑤免役法:有利于____________的开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表现:政府的____________大幅度上升。
2.积弱局面的改善(1)缘由①保甲法:加强了____________秩序,维护了____________。
实现了____________,为精简队制造了条件。
②器监:使武器的______得以改良,______大大增加。
③保马法:马匹的______和______得以提高,节约了____________。
④将兵法:肯定程度上转变了____________的局面,队战斗力有所加强。
(2)表现:北宋的______得到增加,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3.历史作用:促进了北宋____________的开展和____________实力的壮大。
思维拓展:1. 正确看待王安石的富国之法2. 王安石变法给我们的启示3.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缘由及教训4. 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学案8: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重点:王安石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难点:宋神宗启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一、起用王安石:1、原因:① ____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又起;②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王安石给_______ 呈递了《____________》,要求变法。
③_________ 年,宋神宗即位,希望改变 ___ 的局面。
2、标志: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_________,主持变法。
二、内容:1、富国之法(1)、目的:改变_______的局面、调整,和的关系,发展生产。
(2)、措施:① __,目的在于使农民在 __两季青黄不接时免受兼并势力的高利贷盘剥,并使政府的收入增加;② _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③ __ ,又称________。
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民户的摊派“_______”,雇人应役,使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④ ___ ,政府在 __设 _______ ,出钱收购__________ ,市场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⑤,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_____、_____也不例外;⑥ __,目的:为了供应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消费需要,政府采购物资,在东南的江、浙等六路设置_____ 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采购物资。
【合作探究】1:材料一: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
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
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
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
又论理对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此臣所以汲汲于差投之法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 材料二:(宋神宗)与王安石论助投事,安石辩数甚力。
上曰:“无轻民事,惟艰。
”安石曰:“陛下固知有是说,然又须审民事不可缓。
”上曰:“修水土诚不可缓。
”安石曰:“去徭役害农,亦民事也。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1课件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课件
想进行了对照,发现两者在很多地方是相似的:央行、货
币体系、低息贷款……王安石的智慧虽超越了他的时代,
但其良法美意却适应于今日之时代。
请回答:
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二中“非
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
答案 “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 维护旧制度;“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 法,其主张变革的精神值得借鉴。
[主题 2] 募役法 情境材料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 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 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行 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行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 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临川先生文集·上五事札子》 臣(司马光)向上曾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 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穷愁无 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宜先变更。借令皇帝陛下 独揽权纲,犹当早发号令,以解生民之急。” ——《续资治通鉴长编》
答案 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封建国家。
情境材料二 (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 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惑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则 与之,不愿固不强。”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
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也不强也。”帝(神宗)曰:“陕西
行之既久,民不以为病。”光曰:“臣陕西人也,见其病,
——赵翼《廿二史札记》 探究思考 材料中赵翼的观点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赵翼的结论与王 安石的目的是否矛盾?说明你的结论。 答案 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危害百姓的现象并不是王安石变法 造成的。赵翼分析的情况与王安石变法的初衷并不矛盾。因为 变法的目的是克服统治危机。限制大地主和高利贷者盘剥并不 意味着国家减轻对农民的直接索取。两者的区别只在于取之是 否有度。
【快乐学案】高二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学案:《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
学案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课程标准]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一、经济理财方面的改革1.根本目的:富国强兵。
2.青苗法:青黄不接时国家将钱粮以低息贷给农民,收获后归还。
3.均输法:发运使据京师实际需求采购商品,调剂余缺,统一运输。
4.免役法:政府出钱募役,各户按高下不同分担免役钱,特权户减半。
5.农田水利法:鼓励各地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6.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数量、肥瘠纳税。
7.市易法:设市易务,平价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繁荣时,再赊销给商人贩卖。
[核心点拨]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冗官、冗兵、冗费现象,最终导致了北宋中期的积贫积弱局面,而王安石变法就是在庆历新政以后积贫积弱现象日趋严重的情况下采取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一次改革自救。
[历史认识]王安石变法主要是为解决北宋的财政危机而进行的,其核心是富国强兵。
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提出“理财为方今先急”,而“理财以农事为先”。
依据这样的方针,王安石制定了一系列整顿财政、增加政府收入的经济措施,主要内容有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
[重点精讲]想一想,为何将青苗、免役、市易、方田均税、均输等法称为“富国”之法?(1)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免役法的实施,使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4)方田均税法实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实有亩数和肥瘠纳税,增加了政府的田赋收入。
(5)均输法的实施,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地配合,减轻了纳税户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
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称之为“富国”之法。
深化探究探究点1 青苗法材料一(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惑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
”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也不强也。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
教学设计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一.课程标准: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王安石上台的社会背景和宋神宗能起用他的原因,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的目的、内容、效果,通过了解宋神宗掌权时的社会状况和王安石变法,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变法的迫切性和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背景以及变法主要措施、目的。
引导学生分析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及目的,培养学生阅读、归纳、概括知识和分析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情境再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王安石博学多才,关心社会,洞察民情,富有革新精神;(2)王安石十分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给他们发挥才干的机会,对今天干部的任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充满了阻力,过程是艰难的,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成功。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四。
教学方法运用比较法.学生主动探究的方法,归纳法,逐层加深学生的理解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苦。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小诗,你从王安石的这首诗中得到哪些启发?生1:农民命运悲惨。
生2:宋朝“积弱”局面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师:对,面对社会危机,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
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一.起用王安石提问: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后,教师概括总结原因:1.北宋社会矛盾仍然尖锐2.王安石变法主张和设想3.宋神宗的愿望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改革。
指导思想:积极开源,而非消极节流想一想:如果你是王安石你会从什么地方入手来变法?二.王安石变法的措施:1.王安石变法主要在哪几个方面进行?其变法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变法主要围绕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三个方面进行,核心内容是富国强兵。
高中历史选修1优质学案: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预习导引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1.重点:掌握王安石变法的具体措施、目的及变法的核心内容。
2.难点:从背景、内容等方面比较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的异同。
知识点一起用王安石1.原因(1)庆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2)王安石提出了变法的主张和设想。
(3)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2.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重点精讲]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的原因(1)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仍然十分尖锐,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
(2)王安石给统治者呈送了《言事书》,提出变法的主张和设想,要求变法。
(3)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赞赏王安石的设想。
知识点二变法的主要内容1.富国之法(1)目的:改变积贫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发展生产。
(2)内容①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②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开垦荒地和兴修水利工程。
③免役法:又称募役法。
政府向应服役而又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④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务,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⑤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土地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⑥均输法: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发运使,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
2.强兵之法(1)目的:改变积弱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
(2)内容①保甲法:把农民编为保甲,农闲时练兵,战时作战。
②保马法:百姓自愿申请养马,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
③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正将一人专管训练。
④设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提高武器质量。
3.取士之法(1)目的:为顺利推行变法,选拔和培养人才。
(2)内容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高中历史选修一课文知识点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高中历史选修一课文知识点我们从小到大一定看过许多如“拿破仑”、“珍珠港事件”等关于世界历史题材的书籍和影视制品,然而,这些历史题材的作品是历史的本貌吗?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高中历史选修一课文知识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高中历史选修一课文知识点一、变法的命运变法的最终结局是王安石辞职,新法被废二、变法的作用1、积贫局面的改变①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款和谷物积极:限制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缓和矛盾,增加政府收入。
消极:强制借贷,利息较高,政府放高利贷,引起社会不满。
②免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积极:出钱代役保证农时,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增力政府收入。
消极:农民负担依然沉重③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积极:水利工程修建保证了农业灌溉,耕地面积大大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政府增加税收。
④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土地多少、好坏收税积极:抑制兼并,减轻农民部分赋税负担,增加政府收入。
⑤市易法: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积极: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2、积弱局面的改变①省兵:精减军队,减少军费开支,提高战斗力。
②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保甲法:农村十户为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军事:寓兵于民,节省军费,确保兵源和战斗力。
政治:加强对人民控制,维护农村地方治安。
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政府节省养马费用,提高马匹质量和数量。
将兵法:由固定将官带队训练改变了兵将分离局面,战斗力有所加强。
设军器监:严格管理和监督兵器制造武器质量得以改进,产量也大大增加。
3、变法的积极作用(进步性)富国方面: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兼并,促进农业和经济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强兵方面:有效裁减军队,节省军费,提高军队战斗力取士方面:改革科举考试内容,解放思想,培养人才。
高二历史选修1 王安石变法
高二历史选修1 王安石变法【课标及教学要求】【知识结构】一、背景(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阶级矛盾尖锐原因:土地兼并使农民赋税增加,还要承担徭役,受高利贷的盘剥,连年的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具体表现:农民起义和兵变相继爆发2.民族对立严重辽和西夏与宋发生多次战争3.统治阶级矛盾突出要求改革新朝政的势力同守旧势力斗争激烈,出现朋党之争(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积弱:原因:(1)集中军权。
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的分离,实行“更戍法”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训练不精,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2)在荒荒年招募流民当民,军队素质下降;(3)步兵为主,武器质量差,影响军队战斗力;表现:对辽和西夏战争败多胜少2.积贫:原因:(1)冗官(集中行政权分割宰相职位,官职增加;科举取士多;“恩荫”法授官多)(2)冗兵(面临西夏和辽的威胁;为安定社会秩序,在荒荒年招募流民当民)(3)对辽和西夏战争耗费付给出大量金银和布匹表现: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造成了冗费的局面(三)庆历新政昙花一现背景:积弱积弱的局面已经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阶级矛盾尖锐,北宋统治岌岌可危主持:范仲淹、富弼时间: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庆历五年(1045年)初中心:整顿吏治,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内容:改革文官升迁制度;.严格恩荫制;改革贡举制;慎选地方长官;重视农桑,减轻徭役等。
结果:失败。
原因1、新政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的反对;2、有人诬蔑范仲淹、富弼等是“朋党”,宋仁宗对朋党的防范;3、改革过于激进。
影响: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四)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原因:1、社会矛盾仍然尖锐2、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得到宋神宗的赞赏3、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1068年,宋神宗即位。
2021-2022高二历史北师大版选修一学案与检测:第四章 北宋王安石变法 Word版含解析
学案3章末总结一、表解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二、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及失败缘由1.作用(1)进步作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了国家的军事力气,在肯定程度上转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进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2)局限性:王安石变法是为了挽救北宋政府面临的危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但是这些危机从根本上说是由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本身造成的,因此,变法不行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动身点,农夫的境况没有根本转变,负担照旧很重。
2.失败缘由(1)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引起他们的阻挠和破坏。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做宰相,废除了新法。
这是变法失败的主要缘由。
(2)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变法的开头阶段,宋神宗支持王安石,使改革能顺当进行;后来宋神宗的态度动摇,1074年王安石辞职;1075年,宋神宗恢复了王安石的职务,连续变法;最终宋神宗和王安石意见不一,王安石又被迫辞职,变法法令间续废止。
(3)变法指导思想的缺陷和新法推行的不当。
在变法的指导思想上,王安石偏重于谋求开拓财源,猎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一些措施甚至违反了客观经济规律,而且新法的实行也显得过于激进。
三、中国古代重大改革的规律性生疏1.古代历史上的社会改革,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政府制定明确的改革措施而推行的,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等;从广义上讲,凡是统治阶级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政策的调整,都称得上改革。
2.改革是历史进展的要求和产物。
改革的目的一般是富国强兵、壮大势力、挽救危机、巩固统治、适应形势等;改革内容基本上都涉及政治制度、土地安排、赋税征收、荒地开垦、水利兴修、进展军力和废除旧俗等。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4章第2节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教学素材)
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教学素材)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A.缓和阶级矛盾B.看中王安石的才能C.维护封建统治D.发展经济答案 C解析A、B、C、D都是变法的原因,但A、D是C的具体表现,C是根本原因,B是个人因素。
2.王安石变法一度收到了“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他在变法中实行了( )A.青苗法 B.免役法C.市易法 D.均输法答案 A解析“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意思是说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使农民不误农时,限制了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由此,可判断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3.为扭转北宋中期“寇盗充斥,劫掠公行”,而宋募兵却“大率势力怯弱,与贼不敌”的局面,王安石在变法中推行了( )A.保甲法 B.保马法C.将兵法 D.设军器监答案 A解析“寇盗充斥”指的是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北宋时期,农民起义接连不断,而官兵又因战斗力差而镇压不力。
针对这种情况,王安石在变法中实行了保甲法,一方面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
4.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和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 )A.培养选拔变法人才B.注重官员的实际能力C.精简机构,提高效率D.克服“恩荫”泛滥的弊端答案 A解析王安石为了变法制造舆论,改革科举制度和学校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和选拔人才。
其指导思想是重视官员的实际能力,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恩荫”制度所带来的弊端。
5.1072年8月,秦凤路沿边安抚史王韶收复了河、洮、岷等州,拓地千余里,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
这说明( )A.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B.王安石变法使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C.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D.王安石变法解决了北宋的内部危机答案 C解析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完全表明北宋经济实力的空前增强;一次胜利,也不能说明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更不能说明解决了内部危机。
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共24张PPT)
不同点:
背景:商-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 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
根本目的:商-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王-挽救统治危机,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性质: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王-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结果:商-成功,对后世影响大 王-失败
青苗法、 免役法、 方田均税法等
市易法、均输法
反对
----限制大地主大商人的剥削,改革必然会遭 到他们的反对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王安石的理财 思想,试结合变法的内容分析这一思想
1.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开源
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2.哪些措施有利 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
食,悲愁白日天地昏, 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路旁过者无颜色。
--变法后的景象
--变法前景象
农民的苦难 (赋役沉重、颠沛流离)
国富民足,国泰民安 (风调雨顺、歌舞升 平、太平盛世)
史学界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几种观点:
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 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 些帮助的,因而是发生了积极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 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
(3)变法的不足:(局限性)
①它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而进行的改革运动,所 以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②变法是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 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六、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
相同点:
①目的: 富国强兵 ②形式: 自上而下,王(皇)权支持; ③内容: 触动旧势力利益,遭到强烈反对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学案3: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巧建结构自主探究一、变法的前提——起用王安石1.王安石上《言事书》:在___________更加尖锐的情况下,王安石给___________呈送了长达万言的《言事书》,提出变法主张,但没引起重视。
2.宋神宗起用王安石(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有()①宋神宗希望克服统治危机②王安石提出“因天下之力以生产天下之财”“摧制兼并”等解决办法③宋仁宗很赞赏他的主张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2)起用的标志:___________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___________,主持变法。
二、变法的具体措施1.富国之法目的法令内容作用为改变积贫的局面青苗法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___________给农民,收获后偿还使农民___________,还可增加___________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开垦___________和兴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加免役法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按___________收取___________,雇人服役。
不服役的___________也要出钱减轻了___________的差役负担,保证了___________市易法政府在东京设置___________,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有利于___________,也增加了政府___________2.强兵之法(1)王安石等人制定和推行加强军队措施的目的是()A.改变积贫局面B.改变积弱局面C.缓和阶级矛盾D.选拔人才(2)填表3.取士之法下图中左图为正在假寐的考生做了一个考取状元的白日梦。
右图为考场有人看守,每位考生被单独隔开。
(1)上图中左图反映了什么问题?(2)王安石变法中对科举制是如何进行改革的?(3)为培养人才,王安石还对教育进行了改革,主要内容有哪些?(4)这些措施的实施对王安石变法有何影响?能力提升想一想“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苦。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学案7: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宋神宗掌权时的社会状况和王安石变法,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变法的迫切性和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背景以及变法主要措施、目的。
2、引导学生分析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及目的,培养学生阅读、归纳、概括知识和分析复杂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及目的;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采用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情境再现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知识导学】A级(一)、起用王安石原因:①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又起;②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③宋神宗希望改变的局面。
标志: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A级(二)、富国之法目的: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和的关系,发展生产。
措施:,目的在于使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免受兼并势力的高利贷盘剥,并使政府的收入增加;,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按民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使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等原则。
【思考探究】B级1、“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试结合变法的内容分析这一思想: 1.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开源2.哪些措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均输法节省了货款和转运费用——节流3.哪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发展生产?农田水利法——发展生产C级2、材料一: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
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
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
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
又论理对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
此臣所以汲汲于差投之法也。
【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学案(含答案)
学案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课程标准]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一、经济理财方面的改革1.根本目的:富国强兵。
2.青苗法:青黄不接时国家将钱粮以低息贷给农民,收获后归还。
3.均输法:发运使据京师实际需求采购商品,调剂余缺,统一运输。
4.免役法:政府出钱募役,各户按高下不同分担免役钱,特权户减半。
5.农田水利法:鼓励各地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6.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数量、肥瘠纳税。
7.市易法:设市易务,平价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繁荣时,再赊销给商人贩卖。
[核心点拨]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冗官、冗兵、冗费现象,最终导致了北宋中期的积贫积弱局面,而王安石变法就是在庆历新政以后积贫积弱现象日趋严重的情况下采取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一次改革自救。
[历史认识]王安石变法主要是为解决北宋的财政危机而进行的,其核心是富国强兵。
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提出“理财为方今先急”,而“理财以农事为先”。
依据这样的方针,王安石制定了一系列整顿财政、增加政府收入的经济措施,主要内容有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
[重点精讲]想一想,为何将青苗、免役、市易、方田均税、均输等法称为“富国”之法?(1)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免役法的实施,使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4)方田均税法实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实有亩数和肥瘠纳税,增加了政府的田赋收入。
(5)均输法的实施,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地配合,减轻了纳税户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
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称之为“富国”之法。
深化探究探究点1 青苗法材料一(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惑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
”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也不强也。
高中历史第四章北宋王安石变法第二节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课件北师大版选修1
二、 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及其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1.作用: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 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2.失败的原因 (1)触犯了守旧派及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 的激烈反对。 (2)宋神宗的动摇。 (3)司马光任宰相后废除新法。 (4)王安石变法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用人不当,在新法推行 过程中有危害百姓的现象。 (5)根本原因:没有触及社会根本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社会根 本矛盾,没有真正给农民更大利益,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2.失败 (1)宋神宗病逝后,变法措施被废止。 (2)原因 ①触犯了豪门贵族、大地主阶级利益,遭到他们的阻挠、反对 和破坏。 ②新法推行过程中,出现伤害农民的做法,引起农民的反对。
3.评价 (1)意义:一定程度上达到了__富__国__强__兵___的目的,在中国历史发 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局限性:并没有触及封建社会经济结构,__土__地__兼__并___问题不 可能彻底解决。
(3)免役法 ①内容:政府出钱募人应役,各户按高下不同,分担 ___免__役__钱____。 ②作用:客观上减轻普通农户负担,也使服役农民可按时回乡 务农。 (4)农田水利法: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5)方田均税法 ①内容:重新丈量土地;按实际土地状况作为__土__地__纳__税___的根 据。 ②作用:改变了豪强地主有产无税、农民产去税存的不合理现 象。 (6)市易法 ①内容:在都城开封设___市__易__务____,平抑物价。 ②作用: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操纵,保障市场稳定,增加 政府的收入。
(2)整军措施的特点 ①用类似“民兵”的管理方法,整顿社会秩序,重在防范农民起 义。 ②改革军事而不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 ③对更戍法进行适当调整。 (3)取士之法的特点:关注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学案2: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王安石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方面的改革措施。
2.理解各项措施的作用二、学习重点:1.王安石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三、学习难点: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
2.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自主学习』一、起用王安石1.原因:(1)夭折后,社会矛盾更尖锐。
(2)提出变法的设想。
(3)宋神宗希望改变的局面,决定起用王安石。
2.标志: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主持变法。
二、变法的主要内容1.富国之法:(1)目的:改变局面,调整、和关系,发展生产。
(2)措施:①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②法:政府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③法:以钱代役,不服役的也要出钱。
④法:政府在东京设置,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⑤法:政府核实地,按土地的和收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⑥法:要求依“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
2.强兵之法(1)目的:改变局面,巩固秩序。
(2)措施:①法:把农民编为,闲时练兵,战时作战。
②法:百姓自愿申请养官马,可减免部分。
③法:设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选派有经验的武官专管训练。
④设:监督,提高武器质量。
3.取士之法——为变法服务(1)目的:为推行变法,选拔和培养。
(2)措施:①改革制度:废除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和;设,专考律令断案。
②整顿:重编教科书;太学生中的优异者可免试做官,开设新学科。
③:提拔有志于改革的中下级官员。
『合作探究』1.王安石变法和庆历新政的比较。
2.简要叙述王安石变法经济和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庆历新政王安石积贫积弱 1069 参知政事二、积贫封建国家地主农民青苗法贷款农田水利免役官僚地主市易市易务方田均税多少肥瘠均输发运使积弱封建统治保甲保甲保马赋税将兵将军器监制造兵器人才科举经义时务策明法科太学唯才用人合作探究1.提示:(1)相同点:①背景:都是为了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而出现的。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学案5: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学习重难点:1.重点: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措施。
2.难点:从背景、内容等方面比较王安石变法与庆历新政。
知识自学:一、起用王安石1.原因(1)____________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2)________提出了变法的主张和设想。
(3)宋神宗希望改变____________的局面。
2.标志:1069年,________任用王安石为____________,主持变法。
二、变法的主要内容1.富国之法(1)目的:改变______局面,调整封建国家、______和______的关系,发展生产。
(2)内容①青苗法:每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时,政府______或谷物给农民,使农民免受______盘剥。
②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③免役法:又称________。
政府向应服役而又不愿服役的人户,按____________收取________,雇人服役。
④市易法:在东京设置________,收购____________,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⑤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____________,核实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按照____________和肥瘠收取赋税,______、______也不例外。
⑥均输法: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________,依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采购。
2.强兵之法(1)目的:改变______局面,巩固____________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
(2)内容①保甲法:把农民编为______,闲时练兵,战时作战。
②保马法:百姓____________养马,养马户可________________。
③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每将置______一人专管训练。
④设军器监:监督制造______,提高____________。
3.取士之法(1)目的:为顺利推行变法,选拔和培养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课程标准] 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一、经济理财方面的改革1.根本目的:富国强兵。
2.青苗法:青黄不接时国家将钱粮以低息贷给农民,收获后归还。
3.均输法:发运使据京师实际需求采购商品,调剂余缺,统一运输。
4.免役法:政府出钱募役,各户按高下不同分担免役钱,特权户减半。
5.农田水利法:鼓励各地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6.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数量、肥瘠纳税。
7.市易法:设市易务,平价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繁荣时,再赊销给商人贩卖。
[核心点拨]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冗官、冗兵、冗费现象,最终导致了北宋中期的积贫积弱局面,而王安石变法就是在庆历新政以后积贫积弱现象日趋严重的情况下采取的统治阶级内部的一次改革自救。
[历史认识]王安石变法主要是为解决北宋的财政危机而进行的,其核心是富国强兵。
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提出“理财为方今先急”,而“理财以农事为先”。
依据这样的方针,王安石制定了一系列整顿财政、增加政府收入的经济措施,主要内容有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
[重点精讲]想一想,为何将青苗、免役、市易、方田均税、均输等法称为“富国”之法?(1)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免役法的实施,使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地主收取免役钱,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4)方田均税法实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实有亩数和肥瘠纳税,增加了政府的田赋收入。
(5)均输法的实施,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地配合,减轻了纳税户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
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称之为“富国”之法。
深化探究探究点1 青苗法材料一(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惑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
”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也不强也。
”帝(神宗)曰:“陕西行之既久,民不以为病。
”光曰:“臣陕西人也,见其病,未见其利。
”——《续资治通鉴长编》思考在材料中,司马光认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他指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官府诱民借贷,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加剧了社会矛盾。
反对王安石变法,以维护其自身的利益。
材料二青苗钱虽曰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息已加四;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且十加五六,则并非王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思考材料中赵翼的观点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赵翼的结论与王安石的目的是否矛盾?说明你的结论。
答案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危害百姓的现象并不是王安石变法造成的。
赵翼分析的情况与王安石变法的初衷并不矛盾。
因为变法的目的是克服统治危机。
限制大地主和高利贷者盘剥并不意味着国家减轻对农民的直接索取。
两者的区别只在于取之是否有度。
探究点2 募役法材料“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
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
……得其人缓而行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行之、则为大害。
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临川先生文集·上五事札子》臣(司马光)向上曾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费,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宜先变更。
借令皇帝陛下独揽权纲,犹当早发号令,以解生民之急。
”——《续资治通鉴长编》思考(1)两则材料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其各自的理由是什么?(2)两则材料都谈到要关心“民”的疾苦,对此你有何看法?答案(1)应不应该实行募役法。
第一则材料主张实行募役法。
理由是可以不夺农时,发展农业。
第二则材料反对,理由是募役法“宽富而困贫”,“使民失业”。
(2)从表面上看他们都关心百姓利益,但从本质上看并非如此,而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探究点3 理财材料王安石与司马光在理财问题上曾经有过激烈的争论。
司马光:善理财之人,不过是会敛钱,把百姓的财富搜刮尽了。
这样的话,百姓困穷,变成盗贼,难道对国家有好处吗?王安石:这可不是善理财。
善理财的人,能不增加百姓的负担却增加国家的收入。
思考(1)他们对理财问题的争论,其实质是什么?(2)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3)王安石推行利国利民的改革措施,结果却失败了。
这是为什么?答案(1)实质是要不要变法。
(2)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既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又减轻了农民负担。
市易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3)守旧派的反对和阻挠;执行不善。
二、军事制度的改革1.置将法:由政府派有作战经验的军官,专门负责地区的军事训练。
大大提高了军队的实战能力。
2.保甲法:将农户严密组织起来,每10家为一保,50家为一大保,10大保为一都保。
农闲练兵、维护治安,战时出征。
3.保马法:由民户代养官马,减少官府负担。
4.设置军器监:负责兵器的形制、材料、质量标准。
[重点精讲]王安石变法针对士、农、兵、商的改革措施各有哪些?(1)士:改革科举制度。
(2)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3)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4)商:市易法、均输法。
[历史认识]北宋统治者为防范武将专权,采取兵将分离,军队组织涣散、缺少训练,导致军队战斗力十分低下。
为改变这一局面,王安石推行将兵法,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深化探究材料王安石认为,“先王以农为兵,今欲公私财用不匮,为宗社长久计,当罢募兵,用民兵,乃立保甲”。
思考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初衷是什么?图片中的内容反映出保甲法的推行产生了怎样的不良影响?答案解决国家财政困难。
保甲法的推行,加重了人民的兵役负担,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三、用人制度和科举、学校的改革1.用人唯贤唯才:整顿吏治、任用贤才,加强考核。
2.改革科举制度:取消明经科、改革进士科、增设明法科。
3.改革学校教育:太学中增设武学、律学、医学等专业学校,培养专门人才,成绩优异者可直接任官。
[教材百家]王安石认为,要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选拔人才和改革官制。
而关键是改革科举制度,其中主要是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
(岳麓版)深化探究材料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思考材料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答案教育思想:注重实用。
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
(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四、变法的成果与局限1.改革成果(1)促进了北宋中期农业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北宋手工业的发展。
(2)从根本上扭转了国家财政危机。
(3)加强了国防力量,军事实力得到壮大。
2.局限(1)没有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社会经济结构,土地兼并问题只能加以调节、限制,不可能彻底解决。
(2)变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伤害农民的做法,引起农民的反抗。
3.结局:历经八年,神宗死后陆续废止。
[思维升华]王安石变法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国家、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再分配,来挽救统治危机,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归纳总结]从王安石变法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产物。
(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3)改革必然遭到守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
(4)改革的政策措施要体现百姓利益。
(5)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信念,要注意用人。
深化探究材料北宋王安石变法时,国民生产总值最高时达1.6亿贯(约1.6亿两白银),而明朝最高时是1 500万两,清朝至1840年才约4 000万两,直到1900年时,清朝国民生产总值才赶上600年前的南宋。
——2011年3月中关村在线思考材料从哪一方面说明了王安石变法的成果?此外变法还有哪些主要的积极影响?答案变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此外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抑制了地方豪强的兼并势力等。
课堂小结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的根本原因是( )A.缓和阶级矛盾B.看中王安石的才能C.维护封建统治D.发展经济答案 C解析A、B、C、D都是变法的原因,但A、D是C的具体表现,C是根本原因,B是个人因素。
2.王安石变法一度收到了“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他在变法中实行了( )A.青苗法 B.免役法C.市易法 D.均输法答案 A解析“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意思是说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使农民不误农时,限制了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由此,可判断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3.为扭转北宋中期“寇盗充斥,劫掠公行”,而宋募兵却“大率势力怯弱,与贼不敌”的局面,王安石在变法中推行了( )A.保甲法 B.保马法C.将兵法 D.设军器监答案 A解析“寇盗充斥”指的是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北宋时期,农民起义接连不断,而官兵又因战斗力差而镇压不力。
针对这种情况,王安石在变法中实行了保甲法,一方面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
4.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和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 )A.培养选拔变法人才B.注重官员的实际能力C.精简机构,提高效率D.克服“恩荫”泛滥的弊端答案 A解析王安石为了变法制造舆论,改革科举制度和学校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和选拔人才。
其指导思想是重视官员的实际能力,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恩荫”制度所带来的弊端。
5.1072年8月,秦凤路沿边安抚史王韶收复了河、洮、岷等州,拓地千余里,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
这说明( )A.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B.王安石变法使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C.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D.王安石变法解决了北宋的内部危机答案 C解析军事上的胜利,并不能完全表明北宋经济实力的空前增强;一次胜利,也不能说明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更不能说明解决了内部危机。
因此A、B、D三项不正确。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答案(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