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发展阶段与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调整

合集下载

我国工业化中期应实行的农业支持政策

我国工业化中期应实行的农业支持政策

我国工业化中期应实行的农业支持政策摘要:在我国工业化中期,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有效地农业支持政策需要立足国情,有重点地补贴,着重调整结构、提高效率。

关键字:工业化中期农业支持政策现代农业建设贯穿工业化全过程。

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约束条件不同,需要作出的选择也不一样。

总体看,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主要标志是: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5%以下(2006年为11.8%)、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就业比重45%以下(2006年为42.6%)、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10%以下(2006年为5.46%)。

与工业化初期相比,在工业化中期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需要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选择。

面对入世后我国农业可能受到的外来冲击和农民相对收入水平的持续下降,国内许多学者呼吁要加大农业国内支持的力度。

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水平较低,1996—1998年间,中国“绿箱”政策支持水平年均为1319.99亿元,“黄箱”政策支持水平三年平均为116.7亿元,远低于我国所承诺的国内农业生产总值8.5%的水平。

如果考虑到农业税费负担,则中国农业国内支持水平是负值。

1999年以后的三年中,中国的农业支持政策并没有大的变动,所以支持总量水平仍然很低。

如此低水平的农业国内支持,确实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也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WTO对于“绿箱”政策没有限制,按照我国承诺的8.5%的微量免除水平,“黄箱”政策中仅非特定农产品的补贴规模就可达2000亿元。

因此,我国增加农业国内支持的空间的确非常大。

但是,仅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来谈提高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水平可能是片面的。

增加对农业的补贴会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处于工业化中期,许多产业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的我国,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不仅理论上不可行,实际中也很难做到。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24年财政支农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财政实力的相关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支农总量受到经济总量和国家财力总量的约束,财政支农绝对量与GDP、财政收支等绝对量都呈现出高度相关性。

农业补贴政策影响及调整方向研究

农业补贴政策影响及调整方向研究
2 农业 DSGE 模型构建 由于农产品具有同质性,并且农产品市场接近完全竞争,所以本文基于经典 RBC 模型(Kydland 和 Prescott,1982[15])构建一个包含农业供需均衡的农业 DSGE 模型。模型由两种异质性家庭部门和两种异质 性生产厂商部门组成,其中异质性家庭部门由农户家庭和非农户家庭组成,异质性生产厂商部门则包括农业 生产部门和非农业生产厂商。其中,农户家庭为农业生产提供农业劳动力并从农业生厂商活动相应工资收入, 并且设定农户不用上交农业税;非农户家庭为非农业生产提供劳动力并获得相应工资报酬。此外,假设农户 获得的各类农业补贴均以满足对数 AR(1) 形式的外生冲击引入模型中,用以模拟各类农业补贴政策的正向 影响。
Pt
,
Lt
=
Ct∗ 1−σ + 1−σ
M
∗ t
/
Pt
1−υ

1−υ
L∗ 1+ϕ t
1+ϕ
(11)
其中,
Ct∗
是非农户家庭当期的消费水平;
L∗t
是非农户家庭当期劳动供给水平;
M
∗ t
表示非农户家庭当期
名义货币余额。
因此,非农户家庭预算约束为:
Pt Ct∗
+
Pt
I
∗ t
+= M t∗
Wt∗ L∗t
+
∑ max
E0
∞ t=0
β tU
Ct ,
Mt Pt
, Lt
(1)
代表性家庭的效用函数形式设定为:
( ) U
Ct
,
M Pt
t
, Lt
=
Ct1−σ 1−σ
+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硕士点介绍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硕士点介绍

国际贸易学硕士点介绍一、学科简介与导师组成员安徽财经大学的国际贸易学硕士点1998年开始招生,目前每年招收学生30名左右。

2002年,该硕士点被评为安徽省“省级重点扶持学科”。

该硕士点隶属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是“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单位。

国际贸易学导师组有九名成员。

组长:冯德连成员:徐松、万红先、邓竟成、邢孝兵、杨莲娜、吴灼亮、徐从才(外聘)、曾凡银(外聘)。

二、研究方向本学科点有四个研究方向:(一)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主要研究传统贸易理论的现代扩展、新贸易理论、贸易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关系、贸易政策与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对外贸易等内容。

该方向能够运用理论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现代研究方法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对新贸易理论、国际竞争优势的变化、国际贸易政策等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

(二)国际商务研究主要研究企业国际化、中小企业国际商务、跨国公司、企业国际竞争力、国际企业技术创新、外经贸企业资本运作、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国际竞争力等内容。

研究的对象是微观的企业层面和中观的产业层面。

对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经济全球化与产业集群发展、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国际产业转移、产业国际竞争力等内容的研究比较深入。

(三)国际服务贸易主要有理论与政策研究、实务操作研究两个领域。

理论与政策研究主要围绕服务贸易的共性和特性、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服务贸易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主要围绕WTO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背景、框架和规则,及其影响进行政策分析;实务操作后者主要研究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具体部门,例如旅游、电信、金融(保险)、运输、教育、娱乐、文化、体育、对外工程承包与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租赁等领域的实际问题。

(四)国际贸易法研究主要研究国际商事主体在国际商事交易中所形成的法律各种关学院的法律规范,内容包括国际货物买卖法、国际商事合同法、国际商事组织法、外国合同法、国际代理法、国际产品责任法、国际票据法、海商法、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法等。

把握两个普遍趋向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把握两个普遍趋向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19 9 9年 ,中央农村 工作会议第 一次
提 出我 国农业发展进入新 阶段 , 以 从
素的转移 速度 ,受到 多种 因素 的制 约。这个过程如 果持续时间相 当长 , 就会出现两个问题 , 一是农业部 门劳 动 生产率长 期过 低 ,要 素总是 外流 ,
农业基础就要 出问题 ; 二是劳动力的 转移速度滞后于土地和 资金的要素 , 就 会出现收入上城 乡的巨大差距 , 成 为一个社 会问题 。因此 , 当工业化发
起 新村运 动 ,也 表现 为一 个反 哺过 程 ,到 8 0年代又进 一步完 善 了新村
运动。各 国工业反哺 农业的实践 , 印 证 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论断。
两个普 遍趋 向论断是党 中央 、 国
务 院关于解 决 三农 问题 一 系列 重 大 判 断 、决 策 和 部 署 的延 续 和 发 展 。
支持 农业 , 这是 世界各 国工业 化发展 的一般 规律 。例如 ,8世纪英 国工业 1 革命 以后 ,国家为 了加快工业 化 , 强 制从农 业部 门更 多地 拿 出剩 余来 支
持工业 的发展 。 再如 日本 的近代工业
两 大部类之间的转移及其相互 关系。 首先 , 两个普遍趋 向论 断符合世 界 各国工业化发展 的一般 规律。 工业
是一 个国家 的发展 战略 、国家 的政 策、 国家的强制 问题。 工业 化发展 到一定 阶段 , 国家又 会反过来 支持农业。 在经济发展 过程
大部 分是政 府各 种形 式的 补贴和 转
移。韩 国是从上世纪 7 年代 开始兴 0
恰恰就是针对我 国 的实际情 况 , 在理
论上 的高度概括 。
中, 由于 工业 的收益率 高 , 业 的收 农
益率低 , 资源 不断从 农业部 门向工业

我国新型工业化的特征和实现路径

我国新型工业化的特征和实现路径

我国新型⼯业化的特征和实现路径2019-10-10【摘要】新型⼯业化是我国应对国际发展形势和国内发展结构变化的必然选择,⼗⼋⼤对中国特⾊新型⼯业化提出了明确要求,本⽂就我国新型⼯业化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内涵进⾏了分析,并就实现路径进⾏了探讨。

【关键词】新型⼯业化中国特⾊国际⾦融危机之后,⼯业发展⾯临新的形势。

从国际看,欧美发达国家“再⼯业化”进程加快,⾼端制造业不断回流;新兴经济体利⽤资源要素成本优势,吸引传统制造业向本地转移,对我国⼯业发展形成双重挤压。

从国内看,消费需求不⾜,要素成本上升,部分⾏业产能过剩,⼯业下⾏趋势明显。

加速新型⼯业化是转变经济发展⽅式的重点⽅向,是提升区域综合经济实⼒的重要⽀撑,是率先实现全⾯⼩康的必由之路。

⼀、⼯业化是缩⼩发展差距的必然选择所谓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之间的差别,从已有实践来看主要原因是⼯业化发展程度的不同。

⾃第⼀次产业⾰命之后的数百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

发达地区经过了⼯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已经进⼊或正在向后⼯业化阶段迈进,⽽随着对⼯业化的“觉醒”,⽋发达地区也逐步踏上了⼯业化发展的征程,⽋发达地区在加快⼯业化的⽣动实践中逐渐证实,农业、服务业由于商品经济落后和资⾦、技术、⼈才、信息等要素的供给制约,⽆论在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承担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必须通过⼯业化来逐⼀解决发展中所遇到的诸多⽭盾。

⽽放弃⼯业化发展道路必将使⽋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平差距持续拉⼤,导致⾃⾝内⽣增长能⼒的萎缩与竞争⼒的不断削弱,最终陷⼊“贫困-低⽔平⼯业化-落后-更加贫困”的恶性循环。

新中国成⽴六⼗年来,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经济取得飞速发展,进⼊⼯业化中期阶段,成了⼯业化⼤国。

但与此同时也产⽣了不少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等。

外部环境的变化也给中国带来了巨⼤的压⼒,连续两次⾦融危机的爆发,内需不⾜,严重依赖外资、外需,政府投资带动经济,这些都将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纵观国外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发展健全中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纵观国外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发展健全中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自农业 市场化 改革不 断深化 的 内在 在 加快 市场 化取 向改 革 的 同时 . 国 32 6 6. 8美元 ;农 业 占 G P的 比重 D 要求 17 9 8年 以来 , 国首 先 在农 际 、 内农 产品市 场 日益融合 , 中 国 农业 已下降 到 1 . :农 业 就业 比重 为 1% 3
世鹰 嚎业 W r cte od lA uu Ir
21 1 6) 00 9 . 总3 f
纵观 国外农业 支 持保护体 系的发展
健 全 中国农 业 支持 保 护 体 系
张 兴 旺
摘要 : 近年 来 , 特别 是 中国加入 WT O后 , 强农 业支持保 护 体 系建设 日显 重要 , 加 党的 十 七届 三 中全会也提 出 了明确要 求。本 文在 分析健 全 中国农 业 支持保 护体 系紧迫 性的基 础上 , 深入 研 究 了国外农 业支持保 护体 系发展 演 变的基 本趋 势 , 出了健 全 中国农业 支 提
主义市场 经济条件 下 .把握世 界农 制 的趋 利 性 导致 土 地 、 资本 和人 才 23以上 ; 进 口奶 粉 的冲击 。 的 / 受 有
业 支持保 护体 系发 展演 变的基 本趋 等重 要 生 产要 素 流 出 农业 领 域 , 影 地 区一 度 出现倒 奶杀 牛现 象 ;国内 势 ,加快健 全具有 中国特色 的农 业 响 了农 业 健康 发 展 : 业 具有 生 态 新 增 的高档牛 肉和水果 等 高端农产 农
112亿元 增 长了 2 . 。国际经 缓 慢 . 3 55倍 仅有 的资 金分散在众 多部 门 , 2 农业支持保 护与农 业多功能 . 在发展初 期 .农业 验表 明 ,市场经济发达 的国家也多 管 理效 率低下严重 影响 了农业 支持 性密切 相关 。呈现 出支持保护 目标

对“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对“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环境 的塑 造和政策支持 , 强化 研究开发 、 设计 、 营销 、 品牌培 育
我 国要在 比较短的时期 内完成这一过程 , 就有可能使得原材料
工业在较短时期内经历 由兴盛到衰退 的过程 , 在经历高峰时期
和专门化分工等关键环 节 ,由单纯加工制造向设计 、研 发 、 品 牌 、 务等 内容延伸 , 服 促进向产业链高端发展。一要强化研发设 计 , 自主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的核 心是产业技术创新能 力 推进 的形成。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日趋加深和技术进步对经 济发
“ 突破 关键环节 ” 的战略 , 点突破研发 、 重 设计 、 营销 、 品牌培育 、
技术服务、供应链管理等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
6 《 代经济>0 1 1 下) 当 2 1 年1 月(
业的国际化经营 , 海外联合采矿 、 联合建厂。大力支持与相关国
C ■■■O ■●■■ c ●■■■ ●■■■■■■●●一唔 l■■■■_ ■NE■■■ EO O 8 ■■●■ O■●PR ■■ ■■ 一 ■TM A● C N; S●l ■ RV ■ ■
化和新型产业规模化的产业结构优化格局 ; 是培育具有国际 二
应从最基 本的原则 , 即从生产要素配置的基本原理和 产业 结构 的功能来考察 。 前者主要是关 注生产要素配置 的短期和静态效
益, 而后者关注长期和动态利益 , 不仅包括增长效 应 , 还应包括
竞争 力、 拥有 自 知识产权和 自有品牌的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 主 协调 配套 、 共同发展 的企业 组织合理化格 局 ; 三是 内源 性发展
效应 不理 想 , 环境效应1 司题比较突出。“ 二五” 十 时期 是我 国摆
是着力突破关键环节 , 快从 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 中高 加

工业化发展阶段与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调整

工业化发展阶段与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调整

工业化发展阶段与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调整近年来,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不断调整,主要是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阶段的需要。

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相应的政策调整来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效益。

首先,工业化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需要加强农业结构调整。

在过去的农业国内支持政策中,对于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弱,导致农业部门的结构问题比较突出。

随着工业化发展的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此,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需要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通过提供资金、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引导农民逐步转变种植结构,提高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目标。

其次,工业化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需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关键。

然而,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工业化发展阶段,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通过增加资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以及完善科技创新机制等方面的支持,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质量效益。

再次,工业化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需要加强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

乡村振兴是工业化发展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需要加强对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

通过提供资金支持、优惠税收政策、完善土地制度和加强农民培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

最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背景下,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还需要加强农业保护政策的调整。

在工业化发展阶段,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需要得到一定的保护。

在过去的农业国内支持政策中,对农产品的保护力度相对较弱,导致农民收入难以提高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

现阶段中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实施探析

现阶段中国工业反哺农业战略实施探析
47
维普资讯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 变过去长期的“ 农业哺助工业 ” 政
二、 工业反哺农业的动机分析
策为“ 工业反哺农业” 策略 , 以此逐步调整 国民收入的 部 门平衡 , 促进经济体系统经济的良性发展 。综观一 “ 容易理解 , 工业反哺农业是一定经济发展阶段才 些工业化 国家发展 的历程 , 在工业化初始 阶段 , 农业 出现的社会经济现象 , 与经济体 自 身所处阶段背景 紧 支持工 业 、为工业 提 供 积 累是 带有 普遍 性 的趋 向 ; 但 密相联 。 考察工业反哺农业 的背景缘 由 , 明确其初始
制。
中图分类号 :22 F0
文献标识码 3 10 — 2 0 2 0 0 -0 7 0
引言
点一 “ 三农 ” 问题 的 出现 。 然 ,三农 ” 诚 “ 问题 的解 决 , 绝
不可能在现有的城乡二元格局下实现 , 也不可能在残 董国强 ,05 。 20 )但若从产 经济增长 ,主要是指社会物质生产能力增长。 工 留的计划经济基础上实现 ( 业特点和关联的角度看 , 借助于工业部 门的技术效用 业革命以来 , 经济逐年增长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 实施工业反哺农业 战略 , 无疑对 “ 三农” 在的经济现象 , 人类社会也从整体上进人了现代工业 和产出功能 , 有 化经济时代 (opr16) Coe 9 8 , 。在典型的工业化经济体 问题的逐步缓解和最终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文章着重阐述了现阶段中国实施工业反哺农 内, 生产 环节 对整 个 系统 的发展 起着 主 导 和启 动 的功 鉴于此 , 希翼为我国“ 三农” 能作用。 中, 其 工业部门的生产起着最基本的作用 , 业 战略的可行性和具体运作机制 , 被 问题的逐步缓解或解决提供有益的参考。 誉为 “ 增长的发动机” 孙中才 , 9 )工业化经济的 ( 1 5。 9 发展 , 导致经济体内部农业的附属地位增强 , 农业的 小部门化现象凸现 ( unt16 ; 中才 ,9 5 。 K ze , 4 孙 s9 19 )尽 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份额逐年下降 , 但其作为 经济体系统稳定发展 的基础产业功能并未削弱 , 重 其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其阶段性属性 , 工业化经 要性 反 而随着 人 口的增长 而更 加突 出 。 济也不例外。 从经济 自身运动规律来看 , 由于工业部 在不 同发展阶段 , 工业化经济对各个经济体的影 门的技术产 出效率明显高于农业部 门, 导致各经济体 响和作用也是有差别的。具体到发展中经济体而言 , 在工业化经济发展初期 ,对有限资源的投入分配 , 会 由于其处于工业化经济发展 的初级阶段 ,经济快速 优先考虑工业部 门发展的需要 , “ 旨在借助工业部门高 增长 、 二元结构 、 资金短缺、 农业 困难 ” 就成为发展 中 效的产出效率 , 带动 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 时, 此 农业 经济的基本特征( 中才 , 0 )改革开放 以来 , 部 门在经济体 内更多扮演 生存保障性功 能角色 。 孙 2 4。 0 中国 由 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 , 但其本 身的发展中经济体属性 此 , 在工业化经济发展初期 , 发展 中经济体不可避免 并未改变 。 加之 , 国以来长期倾斜的工农 产业发展 地 出现社会经济发展 的政策倾斜。但 随着经济 的发 建 战略的实施 , 导致其滞后效应 自2 0世纪 8 年代 中后 展 , O 生产 积 累 的 增 多 , 农 业 的 产 出差 异 导 致 城 乡 差 工 期以来 日 益凸现 ,中国农业发展 出现阶段性 困难 , 距 日益拉大。 集 政府部门从经济整体优化以及社会和谐 中表 现 为 近 些 年 来 政 府 和 学 术 理 论 界 所 探 讨 的 焦 发展的角度 出发 , 必然利用其特殊的角色功 能 , 通过

2023年工业化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浅析

2023年工业化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浅析

2023年工业化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浅析2023年,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工业化进程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浅析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历程和历史经验。

中国工业化发展历程中国工业化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工业化阶段、加速工业化阶段和后期工业化阶段。

初步工业化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工业化水平处于相当低的阶段。

当时,中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旧城区和长江、黄河沿岸。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满足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以及国防和民生的需要,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农村包围城市、实行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等。

加速工业化阶段:改革开放的推进为工业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1978年,中国开始了新的历史阶段,以改革开放为导向。

这个时期的关键是为工业发展创造条件,并通过市场化的改革措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

这个时期,中国在制造业、钢铁、煤炭、电力、纺织业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后期工业化阶段:2000年代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工业进入了后期工业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工业化进程扩大了到更广泛的领域,涉及到高端制造业、新能源等新兴产业。

中国政府通过改变工业化发展的方式和模式,加大了投资力度,鼓励国内企业在发达国家寻找技术和合作伙伴。

这个时期中国新兴的高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生物医药等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历史经验在工业化发展历程中,中国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代表性经验。

1.注重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

中国一直坚持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来促进工业化发展。

2.多元化发展路径。

中国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重视发展服务业等其他产业,保持了产业结构健康均衡发展。

3.积极利用国内和外部市场。

中国抓住国际市场机遇,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使中国的工业产品进入全球市场。

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基础练习题(参考)-第四章农村财政与农业支持保护政策

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基础练习题(参考)-第四章农村财政与农业支持保护政策

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基础练习题(参考)-第四章农村财政与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单选题]1.()是保证财政支农投入的收入来源基础,也是涉农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

A.财政收入B.财政政策C.财政(江南博哥)支出D.财政管理体制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财政收入是指在一个财政年度内,政府为抵御公共风险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依法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

财政收入是保证财政支农投入的收入来源基础,也是涉农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

[单选题]2.下列政府财政支出功能科目中,财政农业投入是()的组成部分。

A.一般公共服务B.农林水事务C.城乡社区事务D.其他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我国政府财政支出功能分类设置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等大类,类下再分款、项两级。

主要支出功能科目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采掘及电力信息等事务、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国债事务、其他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财政农业投入属于支出功能中农林水事务的组成部分。

[单选题]3.下列财政收入中,属于税收收入的是()。

A.公债收入B.营业税C.行政收入D.国有资产收入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财政收入是指在一个财政年度内,政府为抵御公共风险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和财产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依法取得的一切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的总和。

按收入形式分类,财政收入可以分为:①税收收入,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②非税收入,包括国有资产收入、国有企业收入、公债收入、行政收入等。

[单选题]4.()是确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各级预算管理的职责权限和预算收支范围的一项根本制度。

A.税收管理体制B.预算管理体制C.财务管理体制D.支出管理体制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预算管理体制是确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各级预算管理的职责权限和预算收支范围的一项根本制度,它是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农业政策调整思路

中国农业政策调整思路

中国农业政策调整思路一、农业政策调整的基本背景2004年农业形势好是相对前几年粮食减产和农民增收缓慢来讲的;2004年农业政策针对性强是针对前几年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来讲的。

对2004年的农业政策调整要有深入的理解,必须先对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所处的宏观环境有所了解。

(一)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扩大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这几年,虽然农产品供给充裕,但农民增收非常困难。

由于农产品供大于求、农产品价格连年下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

1997―2003年的7年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年增长速度为4%,只相当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的一半左右。

虽然国家“九五”和“十五”规划目标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均为5%,但这7年中没有1年达到规划目标。

从收入增长的绝对数来看,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622元,比1996年的1926元增加了696元,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从4838元增加到8472元,增加了3634元。

城乡居民收入比值1996年为2.51:1,2003年扩大为3.23:1。

农民增收缓慢、城乡差距扩大是农业政策调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粮食产量下降,供求关系趋紧2003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4.9亿亩,是历史上最少的年份;总产量4307亿公斤,减至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人均粮食产量334•4公斤,降到198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从1996―1999年,我国粮食连续4年丰收,从2000―2003年,粮食连续4年减产,后4年平均产量与前4年相比,粮食产量下降500亿公斤以上。

同时,粮食消费量逐年增加,粮食产需平衡的年度缺口逐年扩大。

弥补粮食产需缺口主要靠挖库存。

在粮食总量关系趋紧的同时,品种结构矛盾逐步暴露,特别是大米短缺的问题较为严重。

粮食供求关系由供大于求向供求趋紧转变,主要标志是2003年10月份和2004年3月份粮食价格出现两次较大幅度上涨。

工业化发展阶段与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调整

工业化发展阶段与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政策调整

……
!""#$ %
步加大对农业的保护力度。同时政府要进行农业 结构调整,有选择地发展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农 产品生产。
二、 工业化进程和我国 农业政策的发展
我国从 &’(" 年开始实行以低价收购和低价 销售为主要特征的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在这种 统购统销制度下,通过工农业产品的价格 “剪刀 差” , 国家把大量的农业剩余转入工业部门, 据统 计 &’(" ! &’)* 年间,共有 "")+ 亿元的农业剩余 资金通过这种方式流入工业部门,被用于国家的 工业化建设。 从 &’)’ 年开始我国对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农 产品流通体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 逐步提高 农产品价格,以改善工农产品比价明显不合理的 状况, 特别是 &’’# 年开始实行按保护价收购农民 余粮政策。 其次, 逐步实行了农产品购销体制的转 变: 将一个主要依靠政府行政控制, 并对大多数农 产品实行国家垄断的统派购体制,转变为一个政 府只用行政手段控制一小部分对国计民生最重要 的农产品及只对个别农产品实行垄断经营,并以 政府间接调节和市场调节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 分并存、 各种经济组织竞争的农产品流通体制。 第 三, 实现了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根本转变: 逐步放开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产品价格由市场供 求形成, 而不再是政府的行政性控制。 尽管进行了这些有利于农业的政策调整,但 整个 *, 年代工农业相互关系的基本格局没有改 变, 如表 & 所示, 以生产者补贴等值衡量我国农业 保护程度在 *, 年代一度呈下降趋势。因此, 可以 说从建国后到 -, 世纪 *, 年代末,我国的农业政 策的主要作用是剥夺农业以促进工业化,虽然中 间进行了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但农业政策的实 际效果没有变化。’, 年代初期以后, 农业负保护 的程度逐步减小,由 &’’, 年的 ! -,. )/ 上升到

中国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研究

中国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研究

中国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研究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协调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资源供给的关系,保证经济又快又好的持续发展,是今后乃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首要问题。

而在诸多问题中,工业发展与农业发展的协调关系又是最最重要的。

我们知道,工业化中期农业不再为工业发展提供资本积累,两大产业的联系基本上通过产品的等价交换来实现,虽然此时我国农业发展速度加快,但随着人口的不断扩大,自然资源的不断减少,农业发展仍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为减少我国工农业发展差距的缩小,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农业政策。

其中,作为“黄箱”政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价格支持政策的调整成为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从实践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尽管形式不同,但都把价格支持作为稳定国内农业生产的一个核心政策。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正式实行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保护价收购政策,价格支持的手段也不断完善。

但是,我国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

为顺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我国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亟待调整完善。

农产品价格支持的基本思想是20世纪20年代初,由美国乔治·约翰逊等人提出末的,其目的是争取工农产品之间有一个合理的“平价”比例,以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也就是说,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是指政府为使农民能够以合理的价格销售农产品或得到合理的农产品销售收入以期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和稳定农业生产一:农产品支持价格的定义以及如何实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商品生产者决定商品生产的数量、生产的种类与商品的成本价格, 消费者决定自己的货币预算以及偏好决定消费产品的数量和组合。

然而一些商品由于其关系国计民生或国家战略等特殊原因, 需要国家生产或制定一个稳定的价格和相对稳定的产量。

而这个稳定的价格即是农产品支持价格,它又称最低限价,具体在图一可显示出来,假设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曲线为D, 生产者的供给曲线为S, 在没有政府干预的经济条件下,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于E 点, 此时, 农产品的均衡产量为Q1, 均衡价格为Pe,市场达到均衡。

农业税费改革的重大意义与宝贵经验

农业税费改革的重大意义与宝贵经验

农业税费改革的重大意义与宝贵经验作者:郑有贵来源:《人民论坛》2021年第32期【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农业税历史逻辑公共服务政策【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农业税是国家向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和屠宰税的统称。

农业税是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前特定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在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后,主动发起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农村税费改革,从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取消农业税。

这项对国家与农民经济关系的重大改革,意义深远,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负担重的问题,还促进了以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促进了政府机构精简和职能转变,实现了城乡税制统一,促进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政策的启动,进而构建起新的农村公共服务政策体系。

农业税是历史延续下来的古老税种,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仍然选择实行农业税,是因为中国仍处于农业社会,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195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高达50.5%。

在这种产业结构下,农业税必然是国家的重要税源。

但是,中国共产党实行征收农业税政策,所要实现的功能,与历史上的功能有着本质不同。

在古代农业社会,以农维生,以农维政,封建统治者征收农业税以享乐和维系国家机器运行为目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税,取之于民,用之于封建统治阶级,服务于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最大化。

中国共产党征收农业税要实现的功能,与封建社会征收农业税用之于和服务于封建统治阶级完全不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和服务于民。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向农民征税,用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共产党与农民同呼吸共命运,领导农民进行革命,满足农民拥有一份耕地的夙愿,这就把解放农民和赢得农民统一起来。

①农民则历史性地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到革命队伍中,踊跃参军,积极提供支撑革命所需的粮、钱、物等,积极承担战勤,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农业领域的发展瓶颈与对策建议

农业领域的发展瓶颈与对策建议

农业领域的发展瓶颈与对策建议一、引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当前我国在农业领域面临着一些瓶颈和问题。

本文将就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瓶颈以及解决对策提出建议。

二、种植结构单一的挑战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种植结构普遍具有单一性,主要集中在水稻、小麦等传统粮食作物上。

这导致了资源效益低下、生态环境破坏和农民收入难以提高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应积极推进种植结构调整,通过引导和支持政策,鼓励农民合理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的作物种植。

加大新型经济作物推广力度,如果蔬产业、特色经济作物等,扩大多元化种植面积,并提供相关技术指导和品牌推广支持,确保农民能够有效地增加收入。

三、缺乏科技支持的尴尬我国农业领域普遍缺少高水平、前沿性的农业科技创新,这限制了农业生产能力的提升和农产品质量改进。

另外,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不足也导致了农民对科技创新的匮乏。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的投入,并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攻克关键科学问题。

此外,还需要改善当地教育环境,加大对农民的职业技术培训和知识普及力度,提高他们对先进科技和创新成果的接受度和使用能力。

四、市场监管体系薄弱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在农产品流通中存在一些违规现象。

比如虚假标注、不合格食品等问题频发。

这给消费者造成了严重损失,也影响了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信心。

要解决这一问题,应逐步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在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建立起有效可行的监管机制,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通过提高农业质量安全的监督检验水平,强化产品追溯制度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有序发展。

五、流域资源利用不平衡我国农业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着流域资源利用不平衡的问题,部分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

这对当地粮食、经济作物种植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巨大压力。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并采取合理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实现优先保障农业用水需求。

2023年“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分析: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2023年“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分析: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分析: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农业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

“十二五”现代农业改革提速。

“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进展要求更加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应与资源环境承载力量的冲突更加突出,要立足国情农情,顺应时代要求,加快转变农业进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产出高效、产品平安、资源节省、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关于我国现代农业进展阶段推断1、“十三五”我国现代农业将进入加速进展阶段。

浙江高校卫龙宝课题组将我国的现代农业进展阶段划分为:初步实现阶段、基本实现阶段以及全面实现阶段,“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应处于基本实现阶段的初期,这个时期以进展绿色高效农业、优化农作物品质结构和农业产业升级为主要特征。

中国农业科学院胡志全课题组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划分为起步阶段、进展阶段、基本实现阶段和全面实现阶段,我国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

依据世界现代农业进展规律推断,在资本积累、技术进步、政策支撑等条件作用下,“十三五”时期我国现代农业将进入加速进展阶段。

2、区域不均衡将滞缓我国现代农业进展进程。

胡志全课题组通过测算发觉,我国省际间现代农业进展水平差距明显,由于差距过大,“十三五”期间,区域不均衡将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农业总体水平的重要因素。

(二)关于“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进展面临的重大问题1、农产品供需的结构性冲突突出,需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我国居民人均大米、小麦等谷物消费从20世纪九十年月后期就开头呈下降趋势,而畜产品、水产品和蔬菜水果等高附加值农产品占食物消费的比例持续快速增长。

但是,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滞后于优质化、多样化和专用化的需求结构变化,牛羊肉、奶类、优质高端苹果等高品质产品供需冲突加剧。

“十三五”期间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思路是,重点保口粮,统筹兼顾棉油糖、蔬菜等其他农产品生产,充分挖掘饲草料生产潜力,大力进展草牧业,促进粮食主产区的农牧结合、粮经饲兼顾,努力提升大中城市的“菜篮子”产品自给力量。

工业反哺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工业反哺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工业反哺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者:白景涛来源:《科学之友》2009年第35期摘要:文章从农业现代化入手,介绍了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特点,指出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展及障碍,文章分析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内涵,指出工业反哺农业是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工业反哺农业;工业下乡中图分类号:F3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5-0173-021农业现代化1.1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及特点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

实现了这个转化过程的农业就叫做农业现代化的农业。

农业现代化是一种过程,同时,农业现代化又是一种手段。

农业现代化具有动态性、区域性和整体性的特征。

1.2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展及障碍用常规现代化农业的标准衡量,就必备条件而言,除水利化是长期大量投入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外,以下3个方面中国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一是农业机械化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二是农业产业化已初具规模;三是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得到较好的应用。

当前,中国农业现代化存在的障碍主要是:(1)农业的规模化水平很低。

农民原本人多地少,加上一家一户的耕种方式50年不变,又一直未能找到规模经营的可行方式,非常不利于应用机械作业和充分发挥先进农业技术的作用。

(2)农民合作经济尚处在非常初级阶段。

发达国家农业的各种社会化服务主要是依靠农民合作经济自身,而非主要依靠政府。

特别是中小额信贷、市场信息、技术咨询、生产资料采购、农产品销售品牌培植和市场开拓等,主要依靠政府是绝对办不好的。

(3)非农化与工业化、城市化不同步。

虽然中国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这些工业体系主要是以重化工业为主,对解决人民生活和就业,特别是对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牵动作用并不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 )"$%
农业政策
国内支持
文章编号: ’%%" —+,+, # $%%& ( %+ —%%"" —%+
文献标识码: *
工业化发展阶段与我国 农业国内支持政策调整
!邢孝兵
徐洁香
#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安徽 蚌埠 $""%&’ (
一、 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的农业政策
在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 工农业相互关系不同。按工农业相互关系的 有序变化, 工业化过程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即农业支援工业发展阶段、 农业与工业平等发展阶段和工业支援农业发展阶段。 工业化第一发展阶段即农业支援工业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从时间上讲 属于工业化的初期, 工业化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资金的初始积累。这一时 期国民收入的绝大部分来源于农业,劳动人口主要分布在农村,因而为工 业提供初始积累的重担责无旁贷地落在农业上。 政府的农业政策就是如何 才能有效地把农业剩余转向工业。 这种从农业中汲取剩余的政策取向就是 农业挤压政策。工业化第二发展阶段即农业与工业平等发展阶段。这一阶 段从时间上讲属于工业化的中期。在这一时期, 工业借助于农业剩余已发 展到本身开始具有自我积累能力, 工业化的进一步推进可以依靠工业自身 的剩余进行, 农业可以利用自身全部的剩余发展。这一阶段农业政策的基 本取向是: 农业与工业平等发展, 工业化不再从农业中抽取剩余。因此, 该 阶段事实上也是农业政策导向由以农养工向以工养农转化的过渡阶段, 由
! "# !
经济学家
……
!""#$ % 我国的工业化发展进程是相一致的。
$%%& 年的 ! ’( )* 。农业保护程度的这种变化和
表 0 列明了 $%%1 年我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 并和钱纳里等人设计的进入工业化中期的 “ 阀 值” 进行了对比。 从表 0 可见, $%%1 年我国的三次 产业产值结构、就业结构及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出 口结构指标,基本达到甚至远超过工业化中期阶 段的临界值水平。只是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为 $)( 2* / 尚低于标准 $$( ’ 个百分点。城市化率为 02( ’,较为接近标准,若考虑大量存在的户口在 农村但常居城市的农民以及离土不离乡、在农村 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则会提高我国的城市化 可能没有 率。人均 345 因为用不同的美元计算, 达到标准。 但人均 345 指标在国际上存在着不同 的计算方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用购买力平价方 世 法, 计算出 $%%0 年中国人均 345 为 $’#1 美元 。
界银行在运用发展中国家公布的人均 345 指标 评价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时,普遍采用乘以 " 的 处理方法。这说明我国实际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 由这 按官方汇率换算的人均 345 所反映的水平。 些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从 %1 年代初我国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农业保护 程度的提高是由于我国进入了工业化进程的新 阶段。 另外,从我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来 “产不足需” 看,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粮食 困扰城乡 居民生活几十年。这一期间,粮食问题不仅是一 个经济问题,而且在某些年份是一个重大的政治
! "" !
!"#$#%&’( 倾斜工业到倾斜农业的中间平衡阶段。工业化第 三发展阶段即工业支援农业发展阶段。这一阶段 在时间上属于工业化的后期,工业的成长已趋于 成熟,工业自身的剩余除了可以支撑工业化的进 一步发展外, 还可以用于扶持其它产业的发展, 这 是工业能够支援农业的基础。而另一方面,与工 业相比,农业比较利益越发低下。农业政策的目 标是将工业剩余适度导入农业,支持和保护农业 生产。 日本经济学家速水佑次朗围绕经济发展过程 中农业所要解决的三个问题,论述了在工业化不 同发展阶段应实施不同的农业政策。他认为在经 农业政策的主要 济发展 $ 或工业化 % 的初级阶段, 目标是保障国内食品的充分供给以及为工业化积 累资金。在这一阶段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劳动密 集型工业的发展, 食品需求往往迅速扩大, 此时食 品价格如果急剧上涨,将直接推动城市工人工资 率的上升,食品问题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问 题。因而农业政策的重点是在榨取农业剩余的同 时提高农产品产量,保障农产品尤其是食品的充 分供给。此时农业处于负保护阶段。在工业化进 程的第二阶段,随着经济发展的重心由劳动密集 型工业向资本密集型工业转移,资本集中于大型 工业导致工人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农业和工业 的劳动生产率差距扩大,由此产生了农业贫困问 题。农民收入水平的持续下降成为社会不稳定的 一个根源。但如果此时把农业保护提高到一个很 高的水平,无疑会影响工业化进程。在这种情况 下政府只能对农业提供有限度的保护,农业政策 的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在这一阶段农业的 负保护程度逐步减小。在工业化进程的第三阶 段, 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 国民收入不断增加, 人 们的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对传统农产品的需求增 加缓慢甚至减少。随着农业生产的增长,农产品 市场迅速饱和,产生了农业结构调整问题。农业 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持续下降,使得政府可以逐
三、 基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 农业国内支持政策调整思路
面对入世后我国农业可能受到的外来冲击 和农民相对收入水平的持续下降,国内许多学者
! 林毅夫等 ( 中国奇迹 + 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 , - . ( 上海 + 上 海人民出版社 / $%%’(
! "# !
!"#$#%&’(
……
!""#$ %
呼吁要加大农业国内支持的力度。从总体上看, 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水平较低, .//# ! .//0 年间, “绿箱” 中国 政策支持水平年均为 ."./$ // 亿元, “黄箱” 政策支持水平三年平均为 ..#$ , 亿元( 远 低于我国所承诺的国内农业生产总值 0$ 12 的水 平。如果考虑到农业税费负担,则中国农业国内 中国的 支持水平是负值。./// 年以后的三年中, 农业支持政策并没有大的变动,所以支持总量水 平仍然很低。如此低水平的农业国内支持,确实 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也不利于我国农业的 “绿箱” 政 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345 对于 策没有限制,按照我国承诺的 0$ 12 的微量免除 “黄箱” 水平, 政策中仅非特定农产品的补贴规模 就可达 )*** 亿元。因此, 我国增加农业国内支持 的空间的确非常大。但是,仅从农业发展和农民 增收来谈提高我国农业国内支持水平可能是片面 的。增加对农业的补贴会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的限制, 对于处于工业化中期, 许多产业还处于起 步和发展阶段的我国,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不仅理论上不可行,实际中也很难做到。对改家财政实力的相关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我国 财政支农总量受到经济总量和国家财力总量的约 束,财政支农绝对量与 789、财政收支等绝对量 和 5:;8 国家相比 都呈现出高度相关性。! 此外, 较, 我国支持农业的财政预算在 789 中的比重不 但不低, 反而明显高于 5:;8 绝大多数成员。 )*** 年扣除农业税后财政支农预算占 789 的比重, 我 国为 .$ ,*2 , 5:;8 成员平均为 *$ 1/2 。也就是 说, 相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对农业的国 内支持属于高水平的国家。因此,我国农业国内 支持水平不高不是政策选择失误造成的,而主要 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虽然 《中华人民共 “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 和国农业法》 规定: 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幅度。” 但是, 国家对农业投入近期内大幅度增长
经济学家
……
!""#$ %
在工业化发展的不同阶段, 农业政策随工农业相互关系的变化而不断调 整,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我国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农业贫困化问 题。由于国家对农业投入近期内不可能有大幅度增长, 现阶段我国农业的国 内支持政策的调整只能是着重于改善结构、提高效率,在有限的补贴范围内 最大限度地缓解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 关键词: 工业化
……
!""#$ %
步加大对农业的保护力度。同时政府要进行农业 结构调整,有选择地发展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农 产品生产。
二、 工业化进程和我国 农业政策的发展
我国从 &’(" 年开始实行以低价收购和低价 销售为主要特征的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在这种 统购统销制度下,通过工农业产品的价格 “剪刀 差” , 国家把大量的农业剩余转入工业部门, 据统 计 &’(" ! &’)* 年间,共有 "")+ 亿元的农业剩余 资金通过这种方式流入工业部门,被用于国家的 工业化建设。 从 &’)’ 年开始我国对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农 产品流通体制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首先, 逐步提高 农产品价格,以改善工农产品比价明显不合理的 状况, 特别是 &’’# 年开始实行按保护价收购农民 余粮政策。 其次, 逐步实行了农产品购销体制的转 变: 将一个主要依靠政府行政控制, 并对大多数农 产品实行国家垄断的统派购体制,转变为一个政 府只用行政手段控制一小部分对国计民生最重要 的农产品及只对个别农产品实行垄断经营,并以 政府间接调节和市场调节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 分并存、 各种经济组织竞争的农产品流通体制。 第 三, 实现了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根本转变: 逐步放开农产品市场价格,农产品价格由市场供 求形成, 而不再是政府的行政性控制。 尽管进行了这些有利于农业的政策调整,但 整个 *, 年代工农业相互关系的基本格局没有改 变, 如表 & 所示, 以生产者补贴等值衡量我国农业 保护程度在 *, 年代一度呈下降趋势。因此, 可以 说从建国后到 -, 世纪 *, 年代末,我国的农业政 策的主要作用是剥夺农业以促进工业化,虽然中 间进行了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但农业政策的实 际效果没有变化。’, 年代初期以后, 农业负保护 的程度逐步减小,由 &’’, 年的 ! -,. )/ 上升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