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我们祖国的语言生动优美,博大精深。
它表情达意的准确与细腻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更是精妙绝伦,不仅具有典范性,而且各具特色。
有的讲究韵律格式,表现出一种形式美;有的琅琅上口,洋溢出一种韵律美;有的浓笔重彩,描绘出一幅景观美;有的满怀深情,歌颂撼人的人文美;有的铿锵有力,掷撞出一股凝重美。
如《松鼠》一文中用“帽缨”形容松鼠的尾巴,既写出了特征,又给人美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2段中写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
“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是写春季的景色;“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是写夏季的景色;“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是写秋季的景色。
这里,作者运用准确、生动、传神的形容词、动词透露出了儿童的好奇、喜爱之情,饶有情趣,百草园春、夏、秋三个季节之美景也尽收读者之眼底。
该文第8段是写雪地捕鸟,用“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等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中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让读者从中领略到了童真的烂漫,享受到了童趣的美感,自然乐在其中。
总之,很多课文都是采用直觉的语言材料,以它特有的极强的感染力,吸引着学生去阅读、去探索,去感受这些美言美语的无穷魅力,并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2.创设情境,感受自然美自然美是指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美。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课文表现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比如: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风光的北朝民歌《敕勒歌》等,描写春夏秋冬之美景的《钱塘湖春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十五夜望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的思念是圆的》等,描写大自然风光、农村风光的《如梦令》、《西江月》等,有触景生情、借物咏怀、托物寓意的《观刈麦》、《卜算子?咏梅》、《蝉》、《孤雁》、《鹧鸪》等。
这些诗文中描写的事物、景观,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融进了作者的感情,表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审美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就从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写作活动等方面,介绍一些实施审美教育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1. 创设艺术氛围:教师可以布置课堂环境,如挂上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图片或名言警句,定期播放音乐等,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氛围,增强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并通过精彩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艺术魅力和美感。
也可以通过课堂演讲、朗诵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的文学作品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3. 组织课外剧社和朗诵队等艺术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艺术活动,如课外剧社、朗诵队等,让学生通过表演和朗诵等方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也可以邀请一些文学名家或艺术家来学校授课,与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艺术感知和创造力。
二、课外阅读1.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学生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往往来源于他们所读的书籍。
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名著、诗歌、散文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读书分享,让他们可以通过朗读、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学生在阅读时,需要一个安静、舒适和有趣的环境。
教师可以布置一个阅读角,为学生提供安静的阅读环境,并定期组织阅读活动,让学生能够尽兴地阅读。
三、写作活动1.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如日记写作、诗歌创作等,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并从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提供多样的写作题材和形式: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多样的写作题材和写作形式,如议论文、记叙文、描写文等,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作者从审美教育的特点、作用和方法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一、审美教育的特点1.形象性学生接受知识,往往从具体形象开始。
中学语文教材中描绘了大量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
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了济南冬天下小雪的情景:山坡上的积雪,风儿吹动的山头,日落时的融雪。
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妙的雪景画,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是以形感人。
2.情感性凡优秀作品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如,《大堰河》的母子情、《背影》的父子情、《藤野先生》的师生情、《过零丁洋》的爱国情等,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以情动人,就是凭借这些强烈的思想感情,运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引起学生情感上的震动,进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愉悦性语文教学的愉悦性,是以形悦人,以情悦人。
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我采用了三个结合和三个调动的方法:三个结合就是把文章和诗、画结合起来,三个调动就是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器官。
导入新课时,我选用了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作为配乐,在乐曲的感染下,同学们沉醉在美的愉悦之中。
我再声情并茂、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进一步调动学生情感,初步沟通了作品情、教师情和学生情。
而后,我抓住课文所描述的对象:荷叶、荷花绘制了一幅彩图,引导学生读文看画,步入画境,体会荷塘月色的美;最后以南朝乐府诗中的《西洲曲》感受作者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让学生感到即是看画人,赏心悦目,又是画中人,仿佛身临其境。
二、审美教育的作用1.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学语文课本选录的大多数作品,是反映自然、社会、艺术、科学、语言等美的结晶。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一、引言审美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资源,为教师开展审美教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本文将从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阐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实践。
二、理论探讨1.审美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艺术、文学、自然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审美创造力,使其具有正确的审美标准,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情感性,通过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二是具有形象性,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三是具有创造性,通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审美创造力。
2.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最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其未来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践应用1.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资源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资源。
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等。
例如,在讲授《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语言运用、意境营造等方面入手,感受文章的美学价值。
2.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感受其中的情感美。
例如,在讲授《红楼梦》节选“黛玉葬花”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亲身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教学策略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教学策略审美教育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融入审美教育,成为了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利用优秀文学作品进行教学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深厚的审美价值,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启迪其思维,培养其审美情趣。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和教学内容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红楼梦》、《水浒传》、《童年》等,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深入研读和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美感,培养其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文学作品的背景、内涵、艺术特点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感受作品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读后感、作文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对作品的感悟和情感,从而更好地融入审美教育。
二、注重情感体验与情感交流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情感体验,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增强对文学作品的喜爱和欣赏。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注重情感体验的引导和交流。
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朗读、音乐等方式,营造出一种温馨、静谧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在文学作品中,感受作品所传达的情感。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情感交流的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倾听他人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亲近作品,感悟作品的美感。
三、开展审美情感培养活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教师可以开展一些专门的审美情感培养活动,如文学欣赏会、画展参观、音乐会观赏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文学艺术作品,感受不同的艺术魅力,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
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指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引导学生主动、深入地参与活动。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学生好像接 到了一把打开情感大 门的
张 智 慧 ,教 师 ,现 居 江 苏 邳 州 。
2 09 1 0 2
钥匙:四个字的确是字字泪、声声血 , “ 生活艰难”的程度可想而知 。尤其是 大多数来 自 农村 的学生 ,他们 可以联 系 自己的生活实际 、 活知识 ,把 旧 生
表象进行加工 ,重新组合 ,用 自己的
这样 ,智能 、情感 、意志三种心理结 构相互依赖 、互为因果 、相辅相成地
在被 无辜开 除的逆境 中 “ 始终 微笑 , 态度温和”的乐观 、积极向上的高尚
情操和黯然泣下的忧国忧民的深厚感 情 ,而且看到了她之所以在对敌斗争 中 “ 欣然前往 ” ,敢 于直面惨淡 的人
物产生震动 、惊异 、 叹、仰慕 、热 赞
爱、 振奋等等美好 的情感 , 从而激发
“ 对敌斗争”和 “ 死难情形” 要求学 , 生按照表格的具体要求 阅读课 文 ,逐
情感和心灵 , 造就和谐发展的个性。 @
综合 天地
驾驭知识的 自 信心 、 进取心 、意志力 ,
从而能形成更加 明确的选择意向和 目
不久她的祖母 、一弟一妹 因病无钱就
医相继死亡 ,12 年考入 国立北京女 93 子师范大学……经过如此动情的渲染 ,
标 。另外 。 情感 的调动 、意志的保证
之语 ,是 “ 披文人情”的最好切入口。
我认为主要应从课堂人 手,在智 能教育 中渗透审美教育。在课堂教学
中实施审美教育 ,是全面提高人 的素 质 、塑造完美人格的有效方法。从 心
理结构来说 ,它使 受教育者主体在智
能结构 、情感和意识结构 三个方 面得
于有了以上美育的形象和情感性作基 础 , 生很容 易领悟到如此 的结构形 学 式是来 自 鲁迅 对反对 派及其走狗文人 的愤慨和斥 责 , 对刘 和珍等死难烈士 的悲痛 和歌颂 的 复杂 心绪 的 自然流 露。 “ 披文人情 ”的讲授拨开 了含蓄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审美教育呢?根据中学生的年龄、阅历、知识水平等问题,对于深奥、抽象的美学理论尚无法完全理解。
因此,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以直观生动的形象,通俗易懂的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心智,以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一、抓关键人物,展示人物美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美的因素。
语文教材中不乏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皆以规范的语言文字,将饱含审美张力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教师应以自己广博的知识、阔大的心胸、敏锐的“触角”去挖掘、感受文本潜在的美。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心灵美是一种内在美,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美。
”这种美,能引起学生思想情绪上的共鸣,明确善恶,美丑的标准,激发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情感,并逐渐形成优秀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譬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
叙写了鲁达路遇史进、李忠,三人到酒楼上饮酒,遇到金氏父女,为其悲惨遭遇而感到愤愤不平,最后三拳将镇关西打死的故事。
从中可见鲁达性格豪爽,仗义疏财,嫉恶如仇,同情弱者,行侠仗义的精神。
教师在分析鲁达形象时,可引导学生抓住鲁达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细致剖析,特别是动作,挖掘出人物豪爽、仗义疏财、嫉恶如仇的高尚品格。
如听完金氏父女哭后,毫不犹豫地摸出身上的全部银两倾囊相助,觉得少,又向朋友借钱,见李忠只“摸”出二两银子,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并未要这二两银子,又“丢”还了李忠。
又如三拳打镇关西“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相信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一幕已深深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从心灵深处产生了对鲁达这个英雄人物的崇敬和爱戴。
二、品好词佳句,体会语言美语言是美的载体,我们可以从语言本身感受美。
语文教材中,既有优美的抒情散文,又有绘景生动的写景佳作,还有抒发作者情感的诗歌精品等。
它们通过优美的语言把美展现在读者面前,教师可以从语言中挖掘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句,教师点拨“大”让学生体会到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烟”使学生体会到景物的单调,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狼烟就显得格外醒目;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期间,缈无尽头的黄河,唯有“长”字能表达。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引言审美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更是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涵盖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语言文字的组合,更是作者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力的体现。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人文素养。
二、审美教育的内涵与意义审美教育是指通过艺术、自然、社会等美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包含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内涵。
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鉴赏这些作品,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审美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审美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策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策略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1.创设审美情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如播放音乐、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审美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感受美的存在。
2.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元素: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蕴含了丰富的审美元素。
教师需要深入挖掘这些元素,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其中的美。
3.注重朗读和品味:朗读和品味是感受文学作品的重要方式。
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情感美;通过品味,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内涵。
谈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谈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体现智育、德育和美育的统一,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目的和任务之一。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既不同于一般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也不同于专门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更不同于崇奉虚幻的宗教教育。
它是培养人们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情感的教育。
一、审美教育的特点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审美教育,既不同于语文思想教育,也不同于语文知识教育,其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形象性。
即以形感人。
美离不开形象,教师应“努力使儿童的思维过程在生动的、形象的表象的基础上来进行。
”学生接受知识,往往从具体形象开始。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和描绘了大量的自然景物。
阅读人物描写的文字,就好象人在画中行,身在景中游,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美不胜收的感受。
这就是以形象感人的审美特征。
如果离开了这些具体形象,就没有了审美的对象,因此,学者认为,审美教育就是一种形象教育。
审美教育的过程,就是通过审美活动,以形象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如果说智育启人,德育以理服人,那么,美育就是以形感人。
2、情感性。
即以情动人。
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陆机《文赋》中写道:“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以思纷;悲落叶以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我国传统诗论、词论推崇的“沉郁”风格,就是主张诗词要循着情感的流动,写得往复深沉、错落有致,以唤起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可见,情感性是语文美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大凡优秀作品,往往都渗透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3、愉悦性。
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以形感人,以情动人的同时,也以形悦人,以情悦人,这就是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第三个特点——愉悦性。
美学家康德曾经在解释“鉴赏判断”这个概念时说:“从每一个表象我可以说:它(作为认识)是和快乐结合着的,这至少是可能的。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刍探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刍探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教师需要重视和关注的一项任务。
审美教育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中语言文字的使用,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在当今社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更要使他们拥有高尚的情感、美好的品质和健康的心态。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该如何引导,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首先,言语的美学教育。
语文是学生感知世界,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语文的功能价值,引导学生发现语言中的美学元素,如象征、比喻、修辞等,激发他们对语言的美的感悟和热爱,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
例如,在教学古诗文时,教师可以从构思、表达、形式等方面挖掘美的内涵,帮助学生领悟诗歌、文章中的意境和韵味,从而激发他们深入认识诗歌的美感和魅力。
其次,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
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高度创造性和想象力的体现。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突出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的感悟和情感升华。
例如,在教学《红楼梦》、《西游记》等文学作品时,教师应从作品的人物形象、意象、想象、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对文本中的美感元素进行挖掘和诠释,让学生在欣赏中感知文学的美感和内涵,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阅读水平。
最后,表演艺术的审美教育。
表演艺术是一种通过人体动作、语言、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进行感知、表达、交流的艺术形态。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强化表演艺术的审美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感受,让学生在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中领悟美的内涵和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热爱艺术、欣赏艺术、运用艺术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舞蹈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动作感知,引导他们从舞蹈形式、节奏感、动作美感等角度去感悟舞蹈艺术的魅力和内涵。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人修养的塑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注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演示案例等方面的设计,帮助学生全面感知美的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和情感品质,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生活之美、享受精神之美。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试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高中语文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
因此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语文教师应以有效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的各种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的目的。
这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阅读范文中充分感受美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的,所以课文内容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的最直接感知的材料,而阅读范文则成了激发学生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径。
1、激发美的情趣学生美的情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
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即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反复品味,为其接受机制创造美的情绪氛围,诱发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实践证明:朗读课文是激发情趣的关键。
通过朗读,课文中的美学意蕴得到了初步的揭示,美学价值得到了相应的开掘。
2、树立美的意识学生美的意识是在美的情趣激发以后,潜移默化逐步确立起来的,教师要分外珍惜,精心呵护,要在阅读范文上下功夫。
阅读范文既有老师富有魅力的范读,更有学生富有表情的朗读。
如前者是导径的灯,后者则是寻路的杖。
学生在寻路之时则能把教材中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小说、戏剧,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体味出作品的美感,从而进入作品中特定的意境,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艺术效果,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发现美,感受美。
3、增强美的感受范读不仅要再现课文的情境,更要能深刻体会课文的情感,只有真正体会到课文的情感,才能获得最真切的感受。
中学生正值青春萌动期,内心世界一刻也不会平静,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宣泄,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因势利导,使其从作品中吸取营养,产生爱心,升发美感。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审美教育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的语法和词汇积累外,情感培养与审美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探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以及审美教育,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情感培养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情感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
例如,在学习诗歌时,教师可以通过朗诵、演唱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中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在学习散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培养他们的情感洞察力和理解能力。
情感培养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表达来实现。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度,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
例如,当学生写一篇记叙文时,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描述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情感故事,让他们将真实的情感融入到写作中。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达到情感培养的目的。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一门学科。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传授文学知识和欣赏文学作品来进行审美教育。
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讲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美,并帮助他们提高鉴赏能力;在学习小说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小说中的意象、比喻和修辞手法,培养他们的审美眼光。
除了传授知识和欣赏作品,我们还可以通过创作活动来进行审美教育。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比赛,鼓励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审美情趣。
通过创作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与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可以提高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和学习动力;通过进行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四个方面
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四个方面审美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育内容。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就是借助语言媒介,依靠形象的力量,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以美感染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灵魂,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良好的审美教育能引导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要达到《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审美的教学目的,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注重对学生直觉感知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其实也是学生的审美接受过程。
从接受美学的观点来看,审美过程的第一步就是直觉,也就是审美接受过程开始后的第一感觉。
朗读是唤起学生的审美直觉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抒情散文,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可通过朗读训练,以活泼的语调和明快的节奏,力求把生机盎然的景色美和蓬勃向上的精神美读出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用轻松的语调,读出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果树“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通过朗读(齐读、个别读、分组读等方式)使一幅幅描写春草、春花、春雨以及人们为之欣喜的迎春图显得生动活泼、生机勃勃,表现出人们对春天的赞美喜爱之情。
美国教育家帕克说,“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
学生通过朗读在头脑中留下一个个美的印象,初步感知作品形象,进而产生美的愉悦感,达到一种美的和谐。
二、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形象并不直接作用于人的器官,而是通过语言文字这一中介,调动人们的生活经验,并依赖人们的艺术修养,在想象中感受它的美。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一)帮助学生选准想象的触发点。
教师在教学前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文章的特色,抓住关键词句作触发点,引导学生开展想象;(二)调动学生知识储存和生活经验,发展他们想象的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中学语文教材是一套经过我国语文教学研究专家精心选订的,积古今中外文化精华于一炉的优秀教材,所选入文章,大都是名家名篇。
每一篇小说,每一篇散文,每一曲戏剧,甚至每一首小诗都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
都蕴藏着无穷的审美价值,很值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仔细咀嚼和品味。
通过这些优美的课文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语言文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些优秀作品,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生活情趣,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提高学生认识美、鉴赏美的能力,从而达到发展美,创造美的目的。
要达到以上教学目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讲究一定的艺术性,即课堂教学必须讲究艺术美。
因为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说它是科学,是讲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法则;说它是艺术,是讲语文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千变万化,课课不同,堂堂有异,人人各别。
而比较好的、理想的、富有特色和创意的语文教学,必须具有艺术化的审美特征。
笔者据多年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谈语文教学的“艺术美”。
一、精心设计导言,创造引人入胜的美境要上好一堂语文课,首先必须创造一个引人入胜的美境。
导言安排得恰如其分,犹如一出好戏的序幕会很快地抓住观众的视听和心神一样,使学生的“马达”立即发动、运转,引导其探索奥秘的兴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我在讲《鸿门宴》一课时,特意留出一节课来,结合艺术分析进行审美教育。
一开始,我朗诵了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无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指出项羽在生命的最后跑道上发出壮志未酬的慨叹,是令人震撼的。
惋惜、同情或不足为训,都可以任人评说。
结合课文,让学生探寻一下一代雄杰何以落得无颜对江东父老的下场,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
接着剖析课文所体现的情节跌宕起伏之美,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富有个性美,语言精炼之美以及通篇笼罩的悲壮美、机智美等等。
再如《琵琶行》一课的讲解时,我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之后,将诗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缝何必曾相识”的名句与“感同身受”、“同病相怜”等成语以及别林斯基的“个人的悲哀,可以是哀歌作品的主题,但是,以众人共同的悲哀为主题的作品,都有更多的意义”一名言相对照、比较,用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在举一反三中认识人类感情的共同相通之处。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作用论文
浅议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的更新,素质教育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新世纪对人的基本素质赋予了新的要求:21世纪的一代新人的教育应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人的素质培养,强调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主题。
尤其突出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精神。
如何真正高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泓清泉,给语文教学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
美育以情感教育为主,与德育、智育相辅相成,促进学生全身心地协调发展,使之成为身心健康、人格完美的人。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融“工具性”、“思想性”、“人文性”为一体,语文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智能训练,培养其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借助语言美的、形象美、意境美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高尚情操的陶冶,也就是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去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审美情感,去塑造学生的心灵,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塑造独立而开放的人格。
审美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审美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的基本途径。
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活动原本是智慧与情感融合在一起的人类追求文明的活动。
教学的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教学不能没有美,无数成功的教学实践表明:一切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体现了一个“美”字,美无时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身心的发展。
孩子的心灵需要美的滋润,学生的智育活动需要美的激活,教学的高效益需要美的推动,一句话,孩子的发展不能没有“美”,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没有“美”。
一、美育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苏霍姆林斯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教师运用教学艺术、按照“美”的规律来设计课堂教学,以最大限度师生的创造性为核心,突出教学中的激励机能,高效功能和美育功能,寓教于美、寓教于乐。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审美教育。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什么是审美教育;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内容;三、如何促进初中生的审美能力。
一、什么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指通过对艺术、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学习和体验,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能力的教育。
它不仅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需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学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习名著、诗词歌赋、戏曲等文艺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品味水平。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内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名著阅读名著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文化的发展历程,提高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
2.诗词歌赋鉴赏诗词歌赋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通过学习和欣赏诗词歌赋,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和感受力。
3.传统戏曲学习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传统戏曲,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的审美品味和能力。
4.现代文学阅读现代文学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当下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精神观念。
通过阅读现代文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和人性,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思维能力。
三、如何促进初中生的审美能力1.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如讲解、分析、演示、互动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实践体验式教学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地进行实地观摩和体验。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艺术,增强他们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3.多方位的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建立多方位的评价机制,既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水平,又注重评价学生的文艺素质和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别林斯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占大多数,它们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佳作,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过程是学生对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艺术意境进行感受、体验、领悟、理解、玩味,得到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和思想认识、道德情操等方面教益的过程。
那么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领略课文的自然美从形式上说,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构成的“整体美”;戏剧的动作、对话(唱词)、背景组成的“冲突美”;散文的清越、隽秀、玲珑的“神韵美”;诗歌的凝炼、含蓄、跳荡的“音乐美”。
都能从“美的形式”勾起我们审美的冲动。
还有议论文中严谨的结构、缜密的论证、透辟的明理表现的“逻辑美”,说明文章以时空过程为顺序表现的“建筑美”,也是一片美的天地。
从内容上看,有的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美,有的歌颂英雄人物可歌可泣,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有的赞美了人与人之间诚实正真、友爱的高贵品质……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那体现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统一的关键的字、词、句,给学生造成一个个“美的闪现”。
二、品味课文的内涵美语文中的“美”,象珍珠一样撒落在教材的篇目、章节、词句里,附着在形象、意境、事理中。
只有科学地分析,才能把这些珍珠用一条线串起来。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诗人先描绘了一幅“秋江月夜送客”的图画;枫叶红醉,荻花飘飘,秋风瑟瑟,悲凉的气氛衬托出“沉郁之美”,接着以较大篇幅描绘琵琶女高超精湛,出神入画的弹奏技艺和“如听仙乐耳暂明”的叫人欲喜欲悲,欲思欲泣的音乐效果,以诗句的形式尽情挥洒着“音乐美”。
然后以枝叶巧生、虬枝盘旋的笔法铺设明暗相生的两条线索,忽分忽合,浓墨重彩地交织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何必曾相识”这一点上,表现了较高层次的“人性美”。
可以说:诗歌本身感人至深的契机也正在这儿。
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语文课的审美教育,要求教师从课文中挖掘出美感以创造美的灵魂,培养高尚情趣,陶冶学生情操。
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育,在于培养学生充分地感受美、正确地鉴赏美、主动地创造美。
关键词: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审美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进行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正是具体地通过课文,使学生认识和掌握祖国的丰富文化遗产,优秀的语言艺术,形象的表达手段,培养学生充分地感受美,正确地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传统美育手段不能替代的。
中学语文课本中,各种文学体裁都有,议论文中整齐的句式,严密的论证;说明文中条分缕析的说明;记叙文中的深邃意境,感情的变化及人物的对白,叙述的顺序,无一不存在着美,充分体现了语言艺术的表现力。
语文课的审美教育,要求教师从课文中挖掘出这些美,让学生在这些瑰宝面前受到强烈的感染,得到情感上的共鸣,思想上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新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作为教学的目的,说明审美教育符合当代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塑造美好灵魂,改善人文化心理结构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途径1.感知美审美教育,应以创造美的灵魂,培养高尚情趣,形成优秀品质为出发点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而学生的审美情趣是不会自发形成的,它必须通过目标明确分工来培养。
语文教学中的美感教育,要以语言艺术为手段,通过渗透、融化的方法,把美感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篇好的文章,应该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要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教师需要作好深入细致的工作。
备课时,一是要挖掘课文的美因素,二是设法把整理出来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方式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策略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而不应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审美教育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这既是语文教材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语文教学艺术的要求;既是学生学习心理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目标之一。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去观察美、欣赏美,并且拓展其视野,陶冶其情操,最终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力。
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策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挖掘教材内容美初中语文教材选文标准之一是文质兼美,每册教材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体,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
《春》《济南的冬天》《夏感》《钱塘湖春行》《过故人庄》等课文,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描绘了大自然的奇观与景色的秀美,这是自然美。
《散步》《背影》《金色花》《傅雷家书》《送友人》等课文,描写了人与人之间至真至善、至纯至美的亲情与友情,这是社会美。
《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核舟记》等课文,都是语言艺术的佳作,作者用简练、形象、优美的语言,展现了一个个巧夺天工的作品的灵动与壮美,这是艺术美。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材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指导学生留意寻找美的元素,运用课文中的美去加强对学生情操的熏陶感染。
二、优化课堂结构美语文课堂结构是指一节语文课的环节或步骤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
从教材来看,它包括字、词、句、篇等因素;从培养学生能力来看,它包括听、说、读、写等因素;从发展学生智力来看,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因素。
仅从上述诸方面的因素来看,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是一个纵横交错的、多元多层次的、全方位的立体结构。
在这个立体结构中,每个因素从纵的方面来看有其序列性,从横的方面来看有其相关性,从总的方面来看有其整体性。
首先,要有一个和谐交流、情感融洽的民主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可以提高他们感受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此来促进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开展。
因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抓住美育因素,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去感知美和享受美,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教育
由于中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教师应该充分地挖掘这些资源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在学生审美的过程中陶冶他们的性情,本文就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一、培养学生的自我美育意识
审美意识的培养是按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以积极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美感教育活动,它要通过对人们的不断启发和长期的训练、熏陶的教育过程使之逐渐获得美感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要从各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不论是语言、行为,还是交际都应该要求学生做到仪表端庄,在学生运用语言的时候教师要注重他们的表达艺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和学生一起朗诵诗词,在获得美文陶冶的同时体味诗词的美,虽然每堂课具体“切入点”有所不同,但都有助于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有效地调动学习兴趣,拓展知识视野。
二、着力于文本挖掘,激发审美情趣
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挖掘教材中美的人、美的事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是一门具备浓厚情感色彩的学科,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声情并茂地把学生带入到美的意境中,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文本中的美,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的熏陶。
教师要在审美教育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学活动来把无声的文字转变成为有趣的语言,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开发,并且感受到审美对象的美,领悟文本中人物的美。
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并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比、推敲的方式来使学生领悟到文本中的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披文以入情,设疑启迪是关键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带着感情来学习,并从中体会到文本中的美。
但是想要启迪学生的思维,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巧妙地设置疑问,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地鼓励和表扬,要尽可能地把课文中的审美因素和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要适当地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只有勾起学生的回忆才可以使学生的审美意识得到有效的激发。
语文教师要擅长用浓重的语言去提高课文的感染力,而且语言要优美动听,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不断的语文学习中获得审美的愉悦感。
四、引导学生鉴赏课文中人物的形象美
美的事物是由其属性决定的,因此,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课文中的人物美,体现文本中的内在本质。
例如,《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虽然他的外貌丑,但是他却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不会因为自己丑而感到自卑,而是以自己的生命去捍卫美。
在这篇课文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去了解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中人物形象美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不断地审美过程中完善自身美的人格,帮助学生去追求健康的美和高尚的美。
五、走进自然,投身社会,接触丰富的审美对象
想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带领学生接触丰富的审美对象。
只有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使学生获取精神的愉悦感,才可以使学生的审美情感不断丰富,从而培养学生善于从平凡无奇的环境中发现美,感受美。
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参与的事物缺乏相应积极的感情参与,并且认识活动,就不可能从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来。
因此,教师只有在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以后开展教学活动,才能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佳。
由此可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自然,投身社会,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去挑战美,使学生了解一个人的美并不是靠外表,而最重要的是心灵美,只有这样才可以挖掘学生审美意识的根基,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审美能力的新型创新人才。
综上所述,想要做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作为中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美育意识,着力于文本挖掘,激发审美情趣,并且要巧妙地设置疑问,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鉴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美,培养学生善于从平凡无奇的环境中发现美、感受美,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季子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2]贾艳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4).
[3]徐进霞.审美教育落实语文课堂的有效途径[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1).
[4]吴孝义.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2012(2).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徐望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