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规律

合集下载

一般运动规律

一般运动规律

曲线运动综合练习
列举下本课中所讲到的物体运动是属于曲 线综合运动
绘制人物飘逸的长发运动
小结
请指出下图错误之处
请说说下面那副图是正确的
作业1
分割中间画
作业2
绘制不锈钢尺抖动组画 试试将生活中的物体拟人化如球体,正方体
等,绘制高处跳落组画.
第一部分 一般运动规律
第一章 弹性运动
事物的一般运动规律是从物体的运动中发现、理 解、提炼和总结出来的.动画运动规律有其自身的 夸张性,动画运动的实质不是去夸张物体的重量,而 是去夸张自然界中任何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呈现 的趋向和特征.
在动画运动规律学中不论是有生命的角色还是无 生命的物体,它们的夸张都是根据力学原理在动画 家大脑中的反映.
第三章 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是由于物体在运动中速度方向和角度改 变,以及力的作用而形成的.
动画片动作中的曲线运动,大致可分为三类:弧形 运动、波形运动、S形运动.
它是区别于直线运动的一种运动规律,是曲线形的、 柔和的、圆滑的、有没和谐的运动.曲线运动能够 充分表现各种细长、轻薄、柔软及富有韧性和弹 性的物体质感,是动画片绘制工作中经常运用的一 种运动规律,它能使人物或动物的动作以及自然形 态的运动产生柔和、圆滑、优美的韵律感和协调 感.
第三节 弹性变形中的细节完善
弹性运动练习:
简单弹性变形运动,要求对弹性运动弄懂、 弄通、能画、画好.
课堂练习:
1、绘制篮球的弹跳一个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将保 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通 常说的惯性运动.
这一定律还表明:任何物体,都具有一种保 持它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的性质.
弧形运动练习
结合前两章所学内容,绘制球体抛物运动.

运动的规律性知识点

运动的规律性知识点

运动是人类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运动的规律性知识点,是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的基础。

一、运动的科学定律
1、运动定律:运动定律指的是运动的基本规律,即运动的起始速度、路径、力度等均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运动的定律是指运动中所涉及物体的变化规律,也可以称为运动规律。

2、健身定律:健身定律是指健身运动中有一定的特点,遵循一定的规律。

通常情况下,健身定律主要指的是适当、有规律的运动,具体表现为:适当运动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强度不宜过大,频率不宜过高,持续时间不宜过长,程度应当渐进,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平衡营养等。

二、运动的正确姿势
1、正确的抓握:正确的抓握是指抓握物体时,应当使用适当的抓握方式,以免受伤。

正确的抓握可以将运动的效率和力量提高,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

2、正确的走路姿势:正确的走路姿势是指在走路时,身体维持平衡,同时调整脚步距离,腿部和腰部保持正确的姿势,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有利于提高运动效率。

三、运动的安全知识
1、服装选择:在运动中,服装要求很高,应当选择贴身、透气性好的运动服装,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身体受伤的可能性。

2、安全护具:在运动中,应当佩戴安全护具,如护目镜、安全帽等,以免受意外伤害。

四、运动的热身
1、热身运动:热身运动是指在进行正式运动前,进行适当的轻度运动,以便让身体做好准备,有利于减少运动后受伤的可能性。

2、拉伸运动:拉伸运动是指通过拉伸肌肉来预防损伤,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放松肌肉,使肌肉更加灵活,增强运动的力量和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运动的规律性知识点的介绍,运动对于人们的健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大家都能健康有节奏的运动起来,收获健康的快乐。

机械运动的规律

机械运动的规律

机械运动的规律机械运动是指由机械装置所产生的物体运动,它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这些规律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得出,对于机械运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机械原理。

一、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的速度运动的情况。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是线性关系,即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例如,一辆以恒定速度行驶的汽车,它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距离是相等的。

二、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的加速度运动的情况。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是二次函数关系,即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例如,自由落体运动中的物体,其下落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三、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在固定半径的圆轨道上运动的情况。

在圆周运动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是正弦函数关系,即位移与时间的正弦函数成正比。

例如,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其轨道是一个近似圆形的圆周运动。

四、转动运动转动运动是指物体围绕某一轴心旋转的情况。

在转动运动中,物体的角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是线性关系,即角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例如,地球自转的运动,其角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线性的。

五、复合运动复合运动是指多种运动同时进行的情况,可以通过将多个运动的规律进行叠加来描述。

例如,车轮在行驶过程中既有直线运动又有转动运动,这就是一种复合运动。

总结起来,机械运动的规律主要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圆周运动、转动运动和复合运动。

这些规律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得出,对于研究和应用机械原理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规律来设计和改进机械装置,提高其运动的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对机械运动规律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自然规律,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和探索,相信我们能够揭示更多机械运动的规律,为人类创造更多的机械奇迹。

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运动的规律及应用运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日常活动还是体育运动,运动都有一些规律和应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常见的运动规律及其应用。

1. 运动的基本规律1.1. 运动的惯性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

这就是运动的惯性。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受到物体保持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特性,例如坐车突然刹车时,我们会感到身体向前倾。

了解运动的惯性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物体运动的特性。

1.2. 运动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成正比。

这意味着物体受到更大的力时,其加速度也会增加。

运动的加速度规律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例如,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车速和距离来调整制动力,以确保安全停车。

2. 运动的应用2.1. 运动的能量转化运动中存在能量转化的现象。

例如,当我们踢足球时,我们的脚施加了力量,球就会获得动能,并沿着一定的轨迹运动。

了解能量在运动中的转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能量资源,例如在体育运动中提高球的速度和精准度。

2.2. 运动的稳定性运动中的物体可能会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影响其稳定性。

例如,骑自行车时,我们需要保持平衡,这涉及到重力和摩擦力的平衡。

了解运动的稳定性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身体的平衡,提高运动表现。

结论通过了解运动的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运动的特性。

我们可以利用运动的惯性特性和加速度规律来调整和控制物体的运动状态。

同时,了解运动中的能量转化和稳定性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在体育运动和日常生活中更加灵活和有效地运用运动知识。

参考文献:- 约翰·戴维寇恩(2012)。

《物理学原理(第9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丘维声、徐锴、冯有华(2008)。

《运动学与动力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运动规律

运动规律

运动规律名词解释1、汽车的夸张的惯性运动答:汽车快速行驶时,突然刹车,由于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以及车身继续向前惯性运动而造成的挤压力,会使轮胎变为椭圆形变形比较明显;车身由于惯性,虽然也略微向前倾斜,但变形不明显。

2、曲线运动的三个类型:答:弧形曲线运动、波形曲线运动、S行曲线运动3、人走路的基本规律:答:(1)前进时整个身躯呈波浪式前进,步子跨开时身体最低,一腿直立垂直支撑时身体最高。

(2)两脚交替时和两手交替时的动作是相反方向的运动。

因此,肩部和盆骨也是相反的倾斜运动。

(3)手的摆动以肩胛骨为轴心做弧线摆动。

(4)一脚作支撑,另一脚提起迈步,循环交替,支撑力随着身体前进的重心而变化,脚踝与地面成呈弧线运动规律往前运动。

4、鸡的走路运动规律答:(1)双脚前后交替运动,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2)走步时,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头和脚互相配合运动5、鸭鹅划水运动规律答:(1)双脚前后交替划水,动作柔和(2)左脚逆水向后划水时,脚蹼张开,形成外弧线运动,动作有力;右脚与此同时向上收回,脚蹼缩紧,成内弧线运动,动作柔和,以减小水的阻力(3)身体的尾部,随着脚在水中后划和前收的运动,会略向左右摆动。

6、有足类运动规律:答:爬行时四肢前后交替运动,有尾巴的随着身体运动左右摇摆,保持平衡。

7、无足类运动规律:答:身体向两旁做S形曲线运动。

简答题1、四足动物两只脚接触地面的顺序:答:左后脚、左前脚、右后脚、右前脚2、四足动物的正确走路方式:答:如果右前腿先向前开步,对角线的左后腿就会跟着往先走,接着是左前腿向前走,再就是右后腿跟着想向前走。

3、四足动物的后脚形态可分为哪两类:答:“趾”行和“蹄”行4、人的跳跃运动规律:答:由身体屈缩、蹬腿、腾空、蜷身、着地、还原等几个动作姿态所组成(1)双手自然握拳。

(2)在起跳时,双臂向前、向上带动身体腾空。

双腿踏地后,蜷起向前伸。

(3)在落地这一环节时,双臂从侧前方向下运动,上身压低带动重心前移。

(一)三大基本运动规律

(一)三大基本运动规律

人的手抓住绸带的一端用力来回 甩动时,绸带一端所受到的力的作 用渐渐推向另一端,呈现出波状的 曲线运动,而其尾部的运动轨迹往 往是“S”形曲线,而不是弧形曲线。
以上这些都是比较复杂的曲线运 动。它们在运动过程中既有波形曲 线运动,又穿插着“s”形或螺旋形 的曲线运动。
一、主动力与被动力 主动力与被动力是指动作的力点(起动点)、被动点(带动点)的相互关系。
皮球受力后会发生 形变,产生弹力,那么其 他物体受力后,是否也会 发生形变,产生弹力呢? 答案是肯定的,任何物体 在受到任意小的力的作用 时,都会发生形变,不发 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以皮球落地时的弹跳 为例,由于自身的重力与 地面的反作用力,使皮球 在落地时产生弹跳运动。 皮球是橡皮质地,里面又 充足了气,在运动中突然 受阻之后,所产生的弹力 大,跳得高,并且可以连 续弹跳多次才会停止。
首先,必须掌握动作的速度与节奏,速度越快,惯性越大,夸张变形的 幅度也越大。
其次,由于变形只是一瞬间,所以只要拍摄几个格,就要迅速恢复到正 常形态。
再次,夸张变形的幅度大小要以动画片的内容和风格样式来定。
第四,不要只是按照肉眼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进行简单的模拟;而是要 根据这些规律,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取得更为强烈的动态效果。
三大基本运动规律18级动画班基01 弹性运动


02 惯性运动

03 曲线运动


弹性运动
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它的形态或 体积会发生改变。在物体发生变形时,会产生弹力;当形变消 失时,弹力也随之消失。我们把这种运动由物体受外力而产生 变形的运动称为弹性运动。
物理学已证明了任何物体在受到任意小的力的作用时,它 的形态或体积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在物理学上称为形变。不 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只是物体质地不同和所受到力的 大小不同,形变也不一样。

运动的基本规律与公式

运动的基本规律与公式

运动的基本规律与公式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随着时间发生位置变化的现象,研究运动的基本规律与公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描述运动的行为。

本文将介绍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相关的公式。

一、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匀速运动的情况。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规律和公式:1. 位移规律: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S = Vt,其中S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2. 速度规律:速度保持不变,即V = 常数。

3. 时间规律:位移与速度成正比,时间与位移成正比,即S ∝ V ∝t。

4. 加速度规律:加速度为0,即a = 0。

二、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以匀加速度运动的情况。

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规律和公式:1. 位移规律: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再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即S = V₀t + (1/2)at²,其中S表示位移,V₀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2. 速度规律:速度等于初速度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即V = V₀ + at,其中V表示速度,V₀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加速度。

3. 时间规律:由位移规律可得S = (V₀ + V)t / 2,从而可以求出时间t。

4. 加速度规律:加速度保持不变,即a = 常数。

三、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无阻力情况下下落的运动。

对于自由落体运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规律和公式:1. 位移规律: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再加上重力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即S = V₀t + (1/2)gt²,其中S表示位移,V₀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g表示重力加速度。

2. 速度规律:速度等于初速度加上重力加速度乘以时间,即V =V₀ + gt,其中V表示速度,V₀表示初速度,t表示时间,g表示重力加速度。

3. 时间规律:由位移规律可得S = (V₀ + V)t / 2,从而可以求出时间t。

4. 加速度规律: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a = g。

1.运动学的基本规律

1.运动学的基本规律

运动学基本规律一、知识规律1.物体或带电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 物体或带电体所受合力为恒力,且与速度方向共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为 速度公式:v =v 0+at . 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速度和位移公式的推论:v 2-v 20=2ax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t 2=x t =v 0+v 2.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Δx =x n+1-x n =a ·(Δt )2.3.速度—时间关系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所包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4.位移—时间关系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二.思想方法(1)物理思想:极限思想、逆向思维、理想实验、分解思想. (2)学习方法:比例法、图象法、控制变量法、整体法、隔离法、合成分解法. 三、知识网络考点一 运动学基本规律的应用例题1.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 内位移为s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A.s t 2B.3s 2t2 C.4st 2D.8st 2解析:选A.质点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v =s t,设时间t 内的初、末速度分别为v 1和v 2,则v =v 1+v 22,故v 1+v 22=s t .由题意知:12mv 22=9×12mv 21,则v 2=3v 1,进而得出2v 1=s t .质点的加速度a =v 2-v 1t =2v 1t=st 2.故选项A 正确. 例题2.为了测定一辆电动汽车的加速性能,研究人员驾驶汽车。

人体运动规律

人体运动规律

人体运动规律人体运动规律是指在运动过程中,人体所遵循的一系列科学原理和生理规律。

了解和应用这些规律可以更有效地进行运动训练、提高身体素质,并避免运动损伤。

以下将从运动开始前、运动进行中以及运动后三个方面探讨人体运动规律。

一、运动开始前在进行任何一项运动之前,必须充分做好准备。

以下是人体运动开始前的规律:1. 热身阶段:热身是进行运动前必不可少的步骤,它能够提高肌肉的温度,增加关节的灵活性,为肌肉和关节准备好运动所需的条件。

一般情况下,热身时间为10-15分钟,可以包括有氧运动和一些针对性的拉伸动作。

2. 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运动开始前需要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让身体适应运动的要求。

这可以通过逐渐增加运动的速度、重量或者难度来实现。

这样可以减少运动伤害的风险,提高运动的效果。

二、运动进行中在进行运动的过程中,人体会遵循一些生理规律,以适应运动的需要。

以下是人体运动进行中的规律:1. 心率变化:随着运动的进行,心率会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给给活动的肌肉和组织。

通过控制心率,人们可以调整运动强度,使其更加合理。

2. 呼吸调节:在运动过程中,人体会自动调节呼吸以适应运动的需要。

通过深呼吸,身体能够摄取更多的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这样可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肌肉,延缓疲劳的发生。

3. 肌肉运动:运动时,肌肉是主要的活动器官。

肌肉通过收缩和放松产生力量,从而推动骨骼运动。

不同的运动需要不同的肌肉协同工作,要根据运动的要求进行相关肌肉的力量训练。

三、运动后运动后的恢复阶段同样重要。

以下是人体运动后的规律:1. 休息与睡眠:运动后,身体需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来恢复。

这样可以让肌肉得到充分的修复和生长,预防肌肉疲劳和受伤。

2. 补充营养:运动后,身体需要适当的营养来补充能量和修复组织。

特别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水分的摄取非常重要。

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恢复和适应运动的负荷。

综上所述,人体运动规律在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运动的规律性物理原理

运动的规律性物理原理

运动的规律性物理原理
运动的规律性物理原理有很多,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原理: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的情况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一个物体会保持其运动状态,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是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

F = ma,其中F是合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原理描述了物体受到外力时的运动情况。

3.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意味着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相互的,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中的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

动量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或速度来改变其动量。

5. 能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能量不会被创建或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

总能量在一个封闭系统中保持不变。

6. 运动学方程: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方式和特征,其中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运动学方程有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运动的规律性物理原理,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物体运动的规律。

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

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一、自由落体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受到的外力只有重力,不受空气阻力等其他力的影响。

因此,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研究对于物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可以用运动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来分析和解释。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规律:1.落体初速度为零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其初速度为零。

这一规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V0=0,其中V0代表落体初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是唯一的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由于自由落体运动只有重力作用力,因此物体受到的合力就是重力,即F=G=mg,其中G代表重力,m代表物体质量,g代表重力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重力的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即G=mg。

因此,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a=g。

3.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物体位移S和时间t的关系可以表示为S=(V0+V)t/2。

因为自由落体运动的初速度为零,所以这个公式可以化简为S=gt²/2。

由此可以得出,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位移S和时间t的平方成正比。

这一规律是自由落体运动中时间和位置的关系的基础。

三、自由落体的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适用于很多领域的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1.物理学教学自由落体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也是物理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物理学教学中,自由落体运动可以用来说明加速度的概念,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经典力学问题。

2.工程制图工程制图中需要考虑到物体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比如,当需要设计一座桥梁或者楼房时,就需要考虑到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计算出物体下落的时间和距离,以便进行合适的设计和建造。

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知识讲解)

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知识讲解)

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考点解读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知识清单1.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特点2.地球公转运动的一般规律 3.黄赤交角及影响 参考答案: 1.自转轴 不动 北极星 逆时针 顺时针 23 56 4 24 角度 无角速度 15° 无线速度 递减 2.太阳 西 东 公转轨道 椭圆 焦点 近日 远日 真正 365 6 9 10 回归 365 5 48 46 近日远日 近日 远日 3.赤道 黄道 23°26′ 南北回归线 回归年 要点精析 要点一: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 (1)运动轴心及轨道:★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轨道面成66 º 34′夹角。

(2)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3)周期:①恒星日:自转360º,23时56分4秒,是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自转360º 59′,24小时,是日常所用周期。

应用:恒星日:(用于天文观测)以恒星作为参照物。

地球自转一周360º,时间为23时56分4秒。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是生活周期,用于计时。

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4)速度:①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 º /小时②线速度:赤道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 ),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

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 × cos α°。

注意: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影响自转线速度的因素:纬度、海拔【典型例题】读“地球自转等线速度分布示意图”,R 、T 在同一纬线上。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 该区域所在的位置是A .南半球低纬度B .北半球中纬度C .南半球中纬度D .北半球高纬度2. R 点地形最有可能是A .丘陵B .盆地C .山地D .高原解析:第1题,在地球表面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图中线速度数值越向南越小,说明越向南纬度越高,所以说该地在南半球,赤道的线速度为1670千米/小时,30°纬线的线速度为1447/小时,图中线速度数值介于二者之间,所以位于低纬度,故答案选A 。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在只有重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在垂直方向上自由运动的过程。

自由落体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并且有一些规律和特点。

本文将探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一、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在自由落体中,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在自由落体中,物体所受的合力就是重力,方向向下,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近似为9.8m/s²。

根据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以得到以下公式:v = gt其中,v代表物体的速度,g代表重力加速度,t代表时间。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

二、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不是线性的,而是呈二次函数的关系。

由于物体的速度是不断增加的,所以位移会越来越大。

根据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以得到以下公式:s = 0.5gt²其中,s代表物体的位移,g代表重力加速度,t代表时间。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移。

三、加速度的恒定性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始终保持不变,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恒定的。

不论物体的质量大小如何,都受到相同的重力加速度。

这是自由落体运动的一个重要规律。

四、时间和落体高度的关系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从某一高度落下到达地面所经历的时间是固定的。

根据物体的位移公式可以推导得到以下公式:t = √(2s/g)其中,t代表物体从某一高度落下到达地面所经历的时间,s代表物体的位移,g代表重力加速度。

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物体落地所需的时间。

综上所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包括速度随时间的变化、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加速度的恒定性以及时间和落体高度的关系。

这些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由落体运动,也为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通过掌握这些规律,我们可以预测和计算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各种参数,丰富了我们对物理世界的认识。

科学的运动学规律

科学的运动学规律

科学的运动学规律运动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以及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数量。

它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了一系列科学的运动学规律。

本文将从几个常见的运动学规律角度出发,对其原理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一、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的速度移动。

其关键特点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始终保持恒定。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我们可以推导出匀速直线运动的两个重要规律:1.位移规律:物体的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即Δx = v × t,其中Δx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2.速度规律:物体的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率。

即v = Δx / t。

由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恒定,所以加速度为零,加速度等于任何时间间隔内的速度变化率。

二、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的速度按照恒定的加速度增加或减小的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的变化是匀速的。

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可以推导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规律:1. 位移规律:物体的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再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即Δx = v0 * t + (1/2) * a * t^2,其中Δx表示位移,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2.速度规律:物体的速度等于初速度加上加速度与时间的乘积。

即v = v0 + a * t。

3.时间规律:物体的速度变化率等于加速度。

即a = (v - v0) / t。

三、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在自由下落时,不受到其他力的作用。

自由落体运动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如下:1. 位移规律: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再加上重力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即Δx = v0 * t + (1/2) * g * t^2,其中Δx表示位移,v0表示初速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t表示时间。

2.速度规律:物体的速度等于初速度加上重力加速度与时间的乘积。

运动规律知识点总结

运动规律知识点总结

运动规律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运动是一种基本的物理现象,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在物理学中,所有的运动都是相对的,即必须有一个固定的参照物体。

二、运动的描述1.质点运动:将物体看作一个质点,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只考虑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刚体运动:刚体指物体内部各点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的物体。

刚体在运动时,各点沿着相互平行的方向作等速直线运动。

3.非刚体运动:物体内部各点相互位置关系随时间发生变化。

三、运动的性质1.匀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运动。

2.加速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逐渐增大的运动称为加速运动。

3.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的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称为直线运动。

4.曲线运动: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为曲线运动。

5.往复运动:物体反复在两点之间来回运动的运动称为往复运动。

6.周期性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内重复进行的运动称为周期性运动。

四、运动的描述及研究1.运动的描述可以通过物体的轨迹、位移、速度及加速度来描述和研究。

2.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点位置的位置变化称为位移。

3.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称为速度,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决定了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4.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称为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决定了加速的方向和速度。

五、定义和推导1.通过定义和推导可以得出各个运动的公式,如速度的定义v=Δs/Δt,加速度的定义a=Δv/Δt 等。

六、运动的图像和分析1.运动图像:通过绘制物体的位置-时间、速度-时间、加速度-时间图像来分析和描述物体的运动。

2.运动分析:通过分析物体的运动图像,可以得出物体的运动特点和规律,进而找出运动的规律和规律等。

七、牛顿三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力学中物体的运动规律的三条定律。

这三个定律包括:1.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受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简述运动规律的概念和特点

简述运动规律的概念和特点

简述运动规律的概念和特点运动规律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描述物体或系统运动的数量关系的规律。

它揭示了物体或系统运动的规律性,是物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运动规律包括牛顿运动定律、运动方程、运动轨迹等。

运动规律有以下几个特点:1.客观性:运动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的主观意识和意愿的影响。

无论人们是否承认、知晓这些规律,物体或系统的运动都会按照规律进行。

2.客观性:运动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具有普遍性。

它们适用于任何物体或系统的运动,不论其大小、质量、形状等的差异。

3.科学性:运动规律是科学研究的成果,是对实验观测和理论分析的总结和总结。

运动规律经过科学验证和实验检验,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4.数量性:运动规律是数量关系的规律,运动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可以用数值表示和计算。

通过数学和物理方法,可以精确地描述和计算物体或系统的运动。

5.相对性:运动规律是相对的,是与其他物体或参考系相对的。

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与观测者的运动状态和参考系的选择有关。

运动规律的概念和特点可以通过运动方程、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轨迹等进行具体说明。

运动方程是描述运动物体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数学关系。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可以用S = vt表示,其中v是物体的速度;对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S与时间t的关系可以用S = ut + 1/2at^2表示,其中u是物体的初速度,a是物体的加速度。

这些方程在描述物体的运动中,揭示了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力平衡的情况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力学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牛顿运动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揭示了力和物体的运动之间的关系。

运动的规律与描述

运动的规律与描述

运动的规律与描述运动作为人类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体育竞技还是日常锻炼,都离不开规律和描述。

规律的存在使运动有章可循,描述的准确性则决定了人们对运动的理解和传播。

本文将探讨运动的规律和描述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案例来说明。

一、运动的规律运动的规律是指在各种运动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和原理。

它们遵循着客观规律,可以通过科学实验和理论进行验证。

运动的规律对于人们正确理解和掌握运动方式至关重要。

1. 运动的力学规律运动的力学规律是描述物体在运动中所受到的力和相应的运动效应。

其中最著名的是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即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这些规律揭示了物体在运动中的力学性质,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 运动的能量转化与守恒能量转化与守恒规律是指在物体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与守恒原理。

例如,动能转化为势能,机械能守恒等,这些规律解释了物体在运动中能量的变化和守恒。

3. 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规律速度和加速度是运动过程中最基本的物理量。

速度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加速度描述了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

了解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规律,可以准确地描述和预测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运动的描述的重要性运动的描述是指将运动过程、规律和特点用语言或图像等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

准确的描述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的规律,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运动活动。

1. 科学实验和研究在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时,准确的运动描述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详细的描述,研究人员可以记录下实验中的各个变量和参数,有助于得出准确的结论和推论。

2. 运动指导和教育运动的描述对于运动指导和教育也起着关键作用。

教练员和运动员可以通过准确的描述来传达运动技巧和要领,帮助学习者正确理解和掌握运动方式。

3. 运动传媒和宣传在运动传媒和宣传中,描述的准确性可以直接影响到受众对运动的认知和兴趣。

清晰、准确的描述能够使受众更好地理解运动的过程和规律,激发他们对运动的兴趣和参与。

物理运动的运动规律

物理运动的运动规律

物理运动的运动规律物理运动的运动规律,这可是个挺有趣的事儿呢。

咱们就像在一个大宝藏里寻宝一样,去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

咱们先来说说直线运动吧。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一条笔直的大道上走路,要么匀速地稳稳当当往前走,就像那种每天按部就班去上班的人,速度始终不变。

要么就加速或者减速地走,加速的时候就像是一个人看到前面有什么特别吸引他的东西,着急忙慌地跑过去,速度越来越快;减速呢,就像是快走到目的地了,慢慢悠悠地停下来。

这直线运动里啊,有个特别重要的公式,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很多关于它的秘密,那就是速度公式。

不过这公式啊,可不是什么神秘的咒语,理解起来也没那么难。

再说说曲线运动吧。

曲线运动就像是你在游乐园里坐过山车,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弯弯曲曲的。

像平抛运动,就好比你站在高处,朝着水平方向扔出一个小石子,这个小石子可不会就直直地飞出去,它一边往前飞,一边还会往下落呢。

这就和咱们走路不一样啦,它的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

还有圆周运动,这就像是一群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在转圈圈一样。

汽车在弯道上行驶的时候,也在做圆周运动的一部分呢。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啊,有个向心力在拉着它,就好像是有根无形的绳子在拽着它,不让它飞出去。

自由落体运动也是很有趣的。

你看,一个东西从高处落下来,就像秋天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不过自由落体可没有风的干扰。

它落得是越来越快的,就像一个调皮的小球,越滚越快。

不管是轻的东西还是重的东西,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时候,都会以同样的加速度落下来,这是不是很神奇?就好像不管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人,在面对大自然的这个规律的时候,都得遵循一样的规则呢。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呢,就像是搭积木一样。

一个复杂的运动可以拆分成几个简单的运动,就像把一个很大的玩具拆成一个个小零件。

反过来,几个简单的运动也可以组合成一个复杂的运动。

比如说一艘船在流动的河水里行驶,船本身有自己的速度,河水也有流动的速度,那船实际的运动就是这两个速度合成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人的运动规律--走路
人走路时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双臂同时前后摆动,但双臂的方向与脚正相反(图001)。

脚步迈出时,身体的高度就降低,当一只脚着地而另一只脚向前移至两腿相交时,身体的高度就升高,整个身体呈波浪型运动(图002)。

脚的局部变化(图003)在走路过程中非常重要,处理好脚跟、脚掌、脚趾及脚踝的关系会使走路更加生动。

除了正常的走姿,不同年龄、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走路姿态。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走姿:
正常的走姿(图004)
昂首阔步的走(图005)
蹑手蹑脚的走(图006)
垂头丧气的走(图007)
踮着脚走的走(图008)
跃步(图009)
在动画镜头中,走的过程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接向前走,一种是原地循环走。

直接向前走(图010)时,背景不动,角色按照既定的方向直接走下去,甚至可以走出画面。

原地循环走(图011)时,角色在画面上的位置不变,背景向后拉动,从而产生向前走的效果。

画一套循环走(图012)的原动画可以反复使用,用来表现角色长时间的走动(图013)。

本节作业与练习:( 本节作业范图从网络课程下载,网址:/ )
作业一:
1、临摹“正常的走姿”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二:
1、临摹“昂首阔步”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三:
1、临摹“蹑手蹑脚”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四:
1、临摹“垂头丧气”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五:
1、临摹“踮着脚走”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六:
1、临摹“跃步”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第二节人的运动规律--跑步
人跑步与走路的姿态有很大不同(图014),跑动时身体前倾,双臂向上提起,双手握拳,双脚跨步较大,通常跑步时,双脚几乎没有同时落地的过程
在大步奔跑时,双脚会有一个同时离地(图015)的过程。

双臂的摆动也因跑动速度的不同而变化(图016),
跑动时,身体高低起伏的波浪型幅度(图017)较正常走路时大。

除了一般的跑姿,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及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跑步姿态。

常见的有快跑、跑跳步等。

一般的跑姿(图018)
快跑(图019)
跑跳步(图020)
与行走相同,跑也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向接前跑,一种是原地循环跑。

本节作业与练习:( 本节作业范图从网络课程下载,网址:/ )
作业一:
1、临摹“一般的跑姿”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二:
1、临摹“快跑”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三:
1、临摹“跑跳步”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第三节人的运动规律—跳跃
人的跳跃通常由三个基本动作(图021)组成。

即:下蹲、腾起、落下。

身体下蹲时腿呈弯曲状、臀部不能下沉太低、双臂向后摆动;身体腾起时,双臂快速向上前方摆动、同时身体立起、双脚后跟抬起;身体落下时,双腿一般呈微曲状,落地时身体下沉后再立起。

在动画镜头中,跳也因不同的情节呈现出不同的跳跃姿态。

如原地弹跳、向前跳跃、边走边跳等。

原地弹跳(图022)
向前跳跃(图023)
边走边跳(图024)
本节作业与练习:( 本节作业范图从网络课程下载,网址:/ )
作业一:
1、临摹“跳跃”的动画平面图,把动物的高度画成 5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第四节人的运动规律--表情
动画角色的表情刻划,要从角色性格、具体情节出发,抓住面部有代表性的结构与线条即表情线(图025),对五官进行归纳、概括与夸张,表达角色的面部表情与特征。

动画片中角色的表情不可能象日常生活中的表情那样细腻、微妙,所以,在本节中只例举了以下几种典型的表情。

欢笑(图026):不论是表现微笑还是大笑,都要注意笑的表情线的特点,然后再对五官进行归纳、夸张,动画角色在微笑时,一般嘴巴不张开,可以用一根嘴角向上的线条来表现,大笑多画成嘴角向上翘起的张开的大嘴,而眼睛则常被画成紧闭状。

对五官的夸张幅度要符合剧情的要求,脸部的外型也应与表情的变化同步进行拉伸、缩短等的变化。

愤怒(图027):表现愤怒的表情,也要注意表情线的特点。

愤怒时五官的造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眉头皱起、双目圆睁、口角向下等,在此基础上,再画一些辅助线,就能生动地表达愤怒的特点。

悲哀(图028):表现悲哀的表情,也要注意表情线的特点。

悲哀时五官的造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眉头、双眼和口角等部位均呈现下挂状,在此基础上对五官进行适当的刻划即可刻划即可。

吃惊(图029):表现惊讶的表情,也要注意表情线的特点。

惊讶时,眼睛会瞪的圆圆的,黑眼珠缩小,眉毛高高地飞舞在额头的上端,嘴巴可向下移,脸的下端被拉长。

本节作业与练习:( 本节作业范图从网络课程下载,网址:/ )
作业一:
1、临摹“欢笑”的四例造型,把人的面部高度画成8厘米左右。

2、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

3、尝试将“微笑”和“大笑”之间插入三至五张中间画,并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二:
1、临摹“愤怒”的四例造型,把人的面部高度画成8厘米左右。

2、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

3、尝试将“暗怒”和“暴怒”之间插入三至五张中间画,并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三:
1、临摹“悲哀”的四例造型,把人的面部高度画成8厘米左右。

2、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

3、尝试将“悲哀”和“叫淘大哭”之间插入三至五张中间画,并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四:
1、临摹“吃惊”的四例造型,把人的面部高度画成8厘米左右。

2、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

3、尝试将“震惊”和“惊恐”之间插入三至五张中间画,并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第五节人的运动规律--口型
动画角色的对白,是通过嘴部的张合表达的,因此口型的设计与绘制是十分重要的。

画口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以嘴的造型为基本依据进行变化,才能保证风格的统一。

2、脸的外形要与口型相配合,如发"喔"、"阿"、"依"的音时,脸的外形就不相同(图030)。

3、画口型时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的口型动作,以免繁锁、复杂而不得要领。

4、注意讲话的速度、节奏,特别是在没有进行先期录音的情况下,要计算好时间,才能做到音形同步。

5、有些音是一个口型(图031),有些音是二个口型(图032),注意这一点才能使口型与发音合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