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83760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题:动画片的基本原理及制作流程授课时数2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动画形成的原理;(2)掌握动画制作流程;教学重点动画流程图。
教学难点理解动画中的一些常用概念。
教学步骤及内容:1.动画形成的原理当我们的视觉器官,看到物象消失后,仍可暂时保留视觉的印象。
经科学家证实视觉印象在人的眼中大约可保持0.1秒钟之久。
因此如果两个视觉印象之间的间隔不超过0.1秒,那么前一个视觉印象尚未消失而后一个视觉印象已经产生,并与前一视觉印象融合在一起,这就是视觉残留现象。
由于我们的视觉具有这种特性,所以回转器中的画面才能活动起来。
举例:岩画野猪2.关于运动规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动画片中的活动形象,不象其它影片那样,用胶片旁批栏: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旁批栏:橡皮做的,质地较软,里面又充足了气体,因此在受力后发生的形变明显,产生的弹力大,所以弹得很高,并可以连续弹跳多次;如果是实心的木棒,它受力后所发生的形变和产生的弹力都很小;如果是铅球,它的形变和弹力就更小,几乎难以感觉到了。
角色在跳跃的时候,动作的基本状态可以完全与皮球的弹跳规律吻合。
这是作为一个形体的弹跳性的体现。
在动作表演中存在着大量的弹性运动的运用。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弹性的特征是受力、变形、反弹恢复。
如果动作完成中具备这些特征,那动态就显得有弹性。
作业:小球弹跳的完整动画一套。
小结:在动画影片当中,因为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需要把生活中各种物象夸大、强调,用较为形象的手法将这些现象表现出来。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课程名称:动画运动规律教学课时:48课时教学对象:动画专业一年级教学要求:通过对动画基本运动规律时的学习,增强对动画制作技能的感性认识,了解动画运动和基本原理及一般力学运动规律,学习并提高把握动画时间控制的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动画设计的时间把握及预备动作、追随动作。
教学难点:预备动作、追随动作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绪论动画片中的活动形象,不象其它影片那样,用胶片直接拍摄客观物体的运动,而是通过对客观物体运动的观察、分析、研究,用动画片的表现手法(主要是夸张、强调动作过中的某些方面),一张张地画出来,一格格地拍出来,然后连续放映,使之在银幕上活动起来的。
因此,动画片表现物体的运动规律既要以客观物体的运动规律为基础,但又有它自已的特点,而不是简单的模拟。
研究动画片表现物体的运动规律,首先要弄清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掌握规律,处理好动画片中动作的节奏一、时间所谓“时间”,是指影片中物体(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在完成某一动作时所需的时间长度,这一动作所占胶片的长度(片格的多少)。
这一动作所需的时间长,其所占片格的数量就多;动作所需的时间短,其所占的片格数量就少。
由于动画片中的动作节奏比较快,镜头比较短(一部放映十分钟的动画片大约分切为100~200个镜头),因此在计算一个镜头或一个动作的时间(长度)时,要求更精确一些,除了以秒(呎)为单位外,往外还要以“格”为单位(1秒=24格,1呎=16格)。
动画片计算时间使用的工具是秒表。
在想好动作后,自己一面做动作,一面用秒表测时间;也可以一个人做动作,另一个人测时间。
对于有些无法做出的动作,如孙悟空在空中翻筋斗,雄鹰在高空翱翔或是大雪纷飞乌云翻滚等,往往用手势做些比拟动作,同时用秒表测时间,或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脑子默算的办法确定这类动作所需的时间。
对于有些自己不太熟悉的动作,也可以采取拍摄动作参考片的办法,把动作记录下来,然后计算这一动作在胶片上所占的长度(呎数、格数),确定所需的时间。
动画运动规律教学案
动画运动规律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动画中物体的基本运动规律,包括但不限于重力、惯性、弹性等。
2、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各种运动现象的能力,并能够将其转化为动画中的表现。
3、提高学生的手绘能力和动画制作技巧,能够运用所学规律创作出流畅、自然的动画片段。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常见物体的运动规律,如人物行走、跑步、跳跃,动物的奔跑、飞翔等。
(2)理解运动中的时间和空间关系,掌握关键帧的设置和中间画的绘制方法。
2、难点(1)如何将复杂的运动现象进行简化和提炼,并用动画的形式准确表现。
(2)在创作动画时,如何把握运动的节奏和韵律,使动画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 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讲解动画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和说明。
2、案例分析展示经典的动画作品,分析其中的运动表现,让学生从中学习和借鉴。
3、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手绘练习和动画制作,在实践中加深对运动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创作经验,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精彩的动画片段,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运动表现,如人物的动作、物体的运动轨迹等。
(2)提问学生对这段动画中运动的感受,引发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兴趣和思考。
2、知识讲解(1)介绍动画运动的基本概念,如时间、空间、速度、加速度等。
(2)讲解重力的作用,以物体的下落为例,分析重力对物体运动速度和轨迹的影响。
(3)讲解惯性的概念,通过汽车刹车、人物骤停等例子,说明惯性在运动中的表现。
(4)讲解弹性的原理,以弹簧、皮球等物体的运动为例,展示弹性在动画中的应用。
3、人物运动规律(1)分析人物行走的运动规律,包括脚步的交替、身体的重心移动、手臂的摆动等。
(2)讲解人物跑步的运动特点,与行走进行对比,强调速度和节奏的变化。
(3)示范人物跳跃的动作分解,包括起跳、腾空、落地等阶段的身体姿态和动作变化。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2. 动画运动的基本元素位置、速度、加速度关键帧、过渡帧、缓动帧3. 常见动画运动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周期性运动、非周期性运动4. 动画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复合运动的概念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方法5. 动画运动的节奏与速度节奏在动画运动中的作用速度的调整与表现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动类型。
2. 示范法:演示动画运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运动规律的应用。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动画,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意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动画运动规律的相关内容和实例。
2. 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动画运动素材,用于讲解和示范。
3. 动画制作软件:安装并熟悉动画制作软件,如Adobe After Effects、Flash 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动画制作作品: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制作的动画作品,考察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动画运动规律的分析和创作,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24 课时,每课时45 分钟。
2. 课程安排:第1-4 课时:介绍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5-8 课时:讲解动画运动的基本元素和常见类型。
第9-12 课时:学习动画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13-16 课时:探讨动画运动的节奏与速度。
第17-20 课时:实践环节,学生制作动画作品。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安徽新华学院教案2021-2021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 授课班级: 主讲教师: 院系(部)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教案首页动画运动规律13数媒(网络)本1班动漫学院课程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 1)作业/思考题:弹性动画练习(小球弹跳练习)。
教学后记: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 2)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 3)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 4)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 5)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 6)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 7)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 8)作业/思考题:1、完成一套鱼类游动的动画。
2、绘制完成海豚的跳跃动画。
教学后记: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O: 9)教学后记:安徽新华学院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N0: 10)提问:在动画中自然现象的绘制对情节有什么推动作用? 导入语:风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空气流动形成风,风 是无形的气流。
云和雾实质上是一样的,只是他们所在的高度不 同,地面上的雾升高后,我们就不称它为雾,称为云。
(5分钟)三、云。
(15分钟)1、云的运动特点。
2、云的造型特点。
五、雷电。
(雷电的运动规律、制作特点、表现方法)(15分钟) 六、雨。
(雨的运动规律、表现)(15分钟) 七、练习。
(90分钟)作业/思考题:绘制风吹起窗帘的动画练习O四、雾、雾的表现方法。
(15分钟) 授课内风、云雾、雷电、雨的运动课时安排教学口的要求 了解风、云雾、雷电、雨的运动规律,运用多种风格进行演绎。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被风吹动的各种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具体的表现方法。
2、教学难点:云、雾、雷、电的运动规律和动画的表现方法。
(包括导入语、讲课主要内容、时间安排、提问或举例等)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解 示范教学过 主要内容:程设计一、风的形成。
(10分钟)二、动画片中风的表现。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任课教师:xxx课程名称:动画运动规律授课年级:10级专业 / 班级:1班课程时间:2011.08.28一 2011.09.21课程名称:动画运动规律授课年级:10级专业 / 班级:1班课程时间:2011.8.28一 2011.09.21教学目的:通过对人物以及仿人类,动物类以及自然界的运动方式进行规律性的讲解,提升学生对于运动方式的观察和表现。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对动画运动规律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在具体动画制作中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对动画制作的专业性把握,以及对动画的运动规律性的认识。
教学结构:积极鼓励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最大限度的实现个人性表现。
授课内容:动画制作流程:动画的产生是因为人的眼睛有零点一秒的视觉残留,那么每秒24帧就能够保证整部动画流畅自然,上一个视觉印象尚未消失,下一个视觉残留已经产生,它们就会融合在一起,动画从视觉元素上分为三种(4D技术暂不讨论):二维,三维,二三维结合,现在动画基本为二三维结合为主,例如《喜洋洋与灰太狼》《宅女魔急变》。
1.总体设计:策划,文字剧本(动画剧本:不存在任何的不确定性)2.设计制作:角色,场景设定,分镜头(分镜头:把文字剧本分切成可供拍摄的镜头剧本)3.具体创作:背景,原画(关键帧,分层)中间画,做监,描线,定色,着色,总检4.拍摄制作:摄影与冲印,剪切与套片(负片),配音,配乐,音效,适应与发行动画剧本——二维前期(角色,场景设定)——三维(建模,拆分UV——画贴图(灯光测试))——调——骨骼,动画预演playblast,权重,表情动画(控制器)——灯光,材质,特效(动力学)——渲染——后期软件:Photoshop标量图像处理软件Coreldraw矢量图形软件Flash二维动画软件Illustrator矢量插画软件Painter仿自然绘画软件强大的笔刷库Maya专业三维动画软件3D工业类产品类三维制作软件建模:zbrush houdini拆UV:unfold3D渲染:mentalray V-ray后期:nuke(层类型) after effect(视频编辑) premiere视频编辑(广告制作,电视)推荐书籍:威廉姆斯《动画人生存手册》经典著述马特斯《彰显生命力——动态素描解析》《力量——动画速写与角色设计》视角独特,力度南希贝曼《动画表演规律》威尔艾斯纳《漫画和分镜头艺术》《绘画故事和视觉叙事》动画人应该具备的素质:1.感觉审美眼光2.原理基本原理(力学知识)3.软件工具技能4.善于表演尝试舞蹈,潜水等等夸张好奇心大胆人类,仿人类的运动规律(制作与规律)再顶级的软件也仅仅就是一个工具,一个媒介,要想做好一部动画更重要的是对于动画运动规律的认知和对于艺术美感的整体驾驭能力,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动画运动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技巧的掌握,提升动画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2. 关键帧与运动轨迹关键帧的设置与运用运动轨迹的规划与调整3.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的概念与表现加速度的概念与表现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4. 弹性运动与阻尼运动弹性运动的表现与设置阻尼运动的表现与设置5. 动画运动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与点评学生作品展示与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作技巧。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动画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动画运动规律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的分析课件。
2. 动画软件:准备动画制作软件,如Adobe After Effects、Flash等。
3. 动画素材:收集相关动画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4. 学生作品:收集学生之前的动画作品,用于课堂讨论和点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动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动画运动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作技巧。
3. 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动画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
4.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6. 课堂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课堂讨论和点评,互相学习、交流。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
动画运动规律整体教学设计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整体教学设计(2014~2015学年第2学期)课程名称:动画运动规律开设专业:动漫设计课程设计人:所属系:信息工程系合作人:制订时间:2015-03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设计总体目标:运用对象的运动规律是使动画角色产生生命力的关键要点,是动画人必须掌握的基础动画知识与表现技能。
研究运动规律的方法落实在掌握时间、动作间距、张数、速度的控制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上。
在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上课的目的不仅是传授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谦虚谨慎又有开拓精神的青年。
知识目标:1、理解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
2、熟知动画制作原理及制作流程。
3、掌握动画运动中基本的运动方式。
4、掌握角色表演的基本运动规律。
5、会用素描绘制简单的连续动作并进行检验。
能力目标:1.熟知动漫的定义及分类;2.具备不同风格动漫作品的赏析能力;3.清楚动画的制作流程;4.能够根据剧本绘制分镜头剧本(故事板);5.能够对角色进行造型设计;6.能够画出人类的基本行为动作;5.能够画出动物的基本行为动作;6.能够画出常见的自然现象。
素质目标:1.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素质、遵纪守法、讲究公德、敬业爱岗,具有法律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一定的创新精神,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
3.具有很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适应各种艰苦环境,不畏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有强烈的竞争意识。
4.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有较强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5.培养学生保持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共同达成目标。
6.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包容心和感恩心,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青年。
三、课程内容设计: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五、课程进程表六、课程实施本课程采用情境教学法,提供问题情境,让学生感性明白学习的目的。
动画运动规律教学设计
《动画运动规律》总体设计方案一、课程设置1.1课程基本信息表1 课程信息表课程名称:动画运动规律课程代码:学分:7.5 学时:120授课时间:授课对象课程类型:后续课程:《FLASH动画》《后期剪辑》先修课程:《动画剧本创作》《分镜头稿本设计》《原画设计》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图1 课程体系表1.2 课程定位《动画运动规律》是面向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也是生命运动规律的研究,是物体运动规律研究的基础。
与中职、培训班和本科院校的区别在于:更加注重项目实做,注重时效性,课程内容安排与企业需求相一致。
1.3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动画制作核心基础能力。
依照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动画动作设计”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做一体化,学习内容情境化课程。
将理论知识贯穿于实做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一门“理实一体”的课程。
(2)课程设计流程《动画运动规律》这门课程是面向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课程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以及优秀动画观摩相结合,通过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熟练运用并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知识,让学生在创作中能合理地表达动画作品的中心思想。
根据动画运动规律的专业特点,将内容分解成4个不同的模块讲述动画中常用的4类动画运动规律:一般类运动规律,主要包括弹性运动、惯性运动、曲线运动等用于夸张动作的运动规律;人物的运动规律,包括人物的原地走、正常走和人物跑等人类动作的各种角度的运动规律;第三种是动物的运动规律,主要以四足动物类的走、跑、跳、爬等运动作为动物类运动规律的重点和难点,最后一类是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包括风、雨、水、火、烟等常见的非物质物体的运动规律,整个课程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引导,理论知识与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的。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运动规律,提高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性2. 基本运动规律直线运动规律曲线运动规律非线性运动规律3. 生活中的运动规律生物运动规律自然现象运动规律人类行为运动规律4. 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角色动作设计场景布局与运动动画节奏与速度5.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典动画案例解析学生动画作品展示与点评动手实践:运用运动规律创作简单动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演示法:展示经典动画案例,分析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简单动画,体验运动规律的应用。
4. 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展示作品,进行点评和交流,提高创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动画创作中运用运动规律的能力。
3. 学生对生活中运动规律的关注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动画运动规律》2. 课件: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分析。
3. 动画素材:经典动画片段、学生动画作品。
4. 实践工具:动画制作软件、绘图工具等。
5.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文章、网络资源。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第1-4课时: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5-8课时:分析经典动画案例,学习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第9-12课时:观察生活中的运动规律,进行创意实践。
第13-16课时: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总结课程收获。
七、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通过展示经典动画片段,引发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动画运动规律的定义和分类。
3. 分析经典案例:剖析经典动画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动画规律教案
动画规律教案第一篇:动画规律教案第三节人物奔跑的运动规律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掌握人物奔跑动作的普遍规律,使他们能够自己完成一个独立的人物奔跑循环。
教学难点:奔跑中各个肢体的形态掌握教学重点:奔跑中原画位置形态和动作的空间和时间把握教学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法进行讲述,对行走和奔跑动画进行比较式的讲解,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另外对肢体的局部讲解的时候对已经调好的动作进行逐帧分析,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内容安排:(一)导入新课对上节课的行走动画进行复习,提问几个同学,让他们来到讲台前,进行行走关键动作表演,然后进行点评,并提问他们在直觉印象上对“跑和走的区别”,可以让学生积极发言。
(二)讲授新课针对学生对跑和走的区别引出新课,对奔跑姿势中的原画、BD张、的高低起伏位置进行重点强调,讲授“重心转移”“肩膀线和腰线”“手臂摆动”的基本规律。
对已经调好的姿势进行Pose to pose 的分析讲解,并对奔跑时间节奏的设定和空间的设定进行讲解。
(三)归纳小结对这一节课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强调教学重点。
(四)布置作业布置两个作业,一个是基础规律的掌握,就是正常的奔跑动作,另外一个就是创做出有性格的动画角色,属于一个掌握规律并尝试运用规律的拔高性质的作业。
在第二个作业布置前会有一个提示。
第二篇:动画运动规律沈阳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摘要动画运动规律,是研究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处理好动画中动作的节奏的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是动画艺术表现和运用技术并行存在的一种动画艺术表现形式,它是对动画运动方式的种规律性总结,是动画制作的理论依据。
这种艺术表现规律具有实用性、艺术性和技术性,具有赋予动画角色活力与生命力、塑造角色性格、把握角色节奏的功能,并随着动画艺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更新。
完整的运动规律能使动画动的自然、合理、流畅、赋予美感。
关键字:动画运动规律;艺术表现;赋予美感I沈阳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AbstractAnimation motion law, is the study of time, space, the concept of the number of sheets, spe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other, so as to deal with the laws of the rhythm of the movements in the animation.Animation motion animation art performance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of the existence of parallel an animation art form, it is with respect to the manner of animation movement regularity summary, is the theory basis of animation.This kind of art performance principles of practicability, artistry and technicality, have given animation role of vigor and vitality, shaping character, grasp the function of the role of rhythm, 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tion art and constantly improve and plete motion can make animation dynamic nature, reasonable and smooth, which gives aesthetic feeling.Keywords: Animation motion;Art performance;Given the aestheticII沈阳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目录绪论........................................................................................................................... ...............1 1 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论基础研究 (2)1.1 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2 1.2 研究动画运动规律的重要意义.................................................................................2 1.3 动画中运动规律的创作方法.....................................................................................2 2 科普动画《扎龙湿地》中运动规律的分析和创作. (5)2.1 科普动画《扎龙湿地》中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5 2.2 科普动画《扎龙湿地》中基本运动规律的研究.....................................................5 2.3 科普动画《扎龙湿地》中运动规律在二维动画中的创作.....................................6 3 二维科普动画短片《扎龙湿地》中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研究 (9)3.1 科普动画《扎龙湿地》中动画运动规律的运用.....................................................9 3.2 科普动画《扎龙湿地》中运动规律的艺术特色...................................................10 结论...........................................................................................................................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 (14)III沈阳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论文绪论动画运动规律是一种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德尔艺术表现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创作有趣、生动的动画作品。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介绍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作用和意义。
2. 运动规律的基本要素讲解速度、加速度、力和时间等基本概念及其在动画制作中的运用。
3. 常见运动规律介绍匀速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往返运动等常见运动规律。
4. 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讲解如何运用运动规律创作有趣、生动的动画作品,包括角色动作、物体运动等。
5. 案例分析与实践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学生分组实践,创作简单的动画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实践,创作动画作品。
4. 小组讨论法: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分析。
2. 动画素材:用于讲解和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
3. 创作工具:如Flash、Premiere等动画制作软件。
4.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作品引出动画运动规律的话题。
2. 讲解: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见运动规律。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实践,创作简单的动画作品。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深化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程度。
2. 实践作品: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创作的动画作品,检查运动规律的运用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动画运动技巧,如动画节奏、动画变形等。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创意思维,创作出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的定义动画运动规律的意义2. 动画运动的基本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变形运动3. 动画运动的分解与合成分解运动的原理与方法合成运动的原理与方法4. 动画运动的节奏与速度节奏与速度的概念节奏与速度的运用5. 动画运动的力学原理力学基本概念力学在动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分解与合成、节奏与速度、力学原理等内容。
3. 示范:教师通过示范动画运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分解与合成、节奏与速度、力学原理等内容。
2. 示范法:通过示范动画运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
3. 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动画运动规律》2. 课件:动画运动规律的相关图片、示例动画作品等。
3. 动画制作软件:Flash、After Effects等。
4. 展示平台:投影仪、白板等。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考察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
六、教学环境1. 硬件要求:计算机房,每台电脑配备Flash或After Effects等相关动画制作软件。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定义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2. 关键帧与动画运动规律关键帧的概念和作用关键帧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3. 时间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时间曲线的概念和作用时间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4. 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速度曲线的概念和作用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5. 加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加速度曲线的概念和作用加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曲线的作用。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
3. 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动画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学生之间交流心得,分享创作经验。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动画中的运动规律。
2. 讲解: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演示:演示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如关键帧、时间曲线、速度曲线和加速度曲线的设置。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设置动画运动规律,创作简单的动画作品。
5. 讨论:学生之间交流心得,分享创作经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动画作品的运动规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对彼此的作品进行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资源:动画软件、教程、参考资料、动画作品等。
教学时间:共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六、教学拓展1. 引入高级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如弹性运动、摩擦力等。
2. 讲解高级动画运动规律在实际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探索高级动画运动规律与动画创新的关系。
七、实践案例分析1. 分析一部具有复杂动画运动规律的动画作品,引导学生识别和理解其中的运动规律。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中间画对位技法
对位孔平行对位
对位孔成角对位
备注:二者均需找出定位点
第二节 曲线运动的分类
弧线运动:动体以弧形抛物线的轨迹运动(图例讲解)
波形运动:动体以波峰的循环传递的方式运动(图例讲解)
S形运动:动体以S形的轨迹运动(图例讲解)
、人的奔跑动作
人奔跑时身体的重心向前倾,两手自然握拳,手臂略成弯曲状。奔跑时两臂配合双脚的跨步前后摆动。双脚跨步的幅度较大,膝关节屈伸的角度大于走路动作,脚抬得较高,跨步时,头顶的高低的波形运动线也比走路时的运动线明显。在奔跑时,双脚几乎没有同时着地的过程,而是完全依靠单脚支撑躯干的重量。一顶要有腾空的动作。有些跨大步的奔跑动作,双脚腾空的动作在时间上可以停更长一点。
所谓“空间”,可以理解为动画片中活动形象在画面上的活动范围和位置,但更主要的是指一个动作的幅度(即一个动作从开始到终止之间的距离)以及活动形象在每一张画面之间的距离。
(三)、速度
所谓“速度”,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快慢。按物理学的解释,是指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在通过相同的距离中,运动越快的物体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越慢的物体所用的时间就越长。在动画片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所拍摄的格数就越少;物体运动的速度越慢,所拍摄的格数就越多。
五、教具准备
本课程使用多媒体教学,借助电子课件、教师作品示范、往年的优秀学生作品示范、实物展示等综合手段,以文字、图像、声音、行为等互动语言,使学生便于生动、真切、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
六、教学对象分析:
级动画专业的学生是现大学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上半学期的基础的磨练,无论在技能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有了一定能够的积累。也学习了一部分动画专业方向课程,例如角色与场景设计、插图设计等。更高层次的专业方向课程是在大二年级下半学期进行开始学习的,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正是这么一群处在由动画基础课程学习向动画高级课程转换的这么一个阶段,而本课程正是进行转换期间的这么一门课程。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从技能上满足对动画设计更高层次的要求和手段上的辅助。
动画运动规律角色走路与跑步学习教案
臀部的移动(y ídòng)方向与向前的脚的方向一致。
在过渡(guòdù)位置的中心部位,臀部 延迟它 的动作
第17页/共35页
第十八页,共35页。
第18页/共35页
第十九页,共35页。
女人走路时一般走直线形的小碎步, 双腿并 拢,身 体的上 下(shàn gxià)移 动幅度 不大。 女人走 路时一 般双腿 并拢来 保护胯 部,所 以她们 的头部 和身体 没有很 大的上 下(shàngxià) 移动的 幅度。
动画影片的人物性格塑造是通过角色的运动来完成,虽然人的运 动方式多种多样,但并不是不可琢磨的。尽管每部影片中人物的造型 和影片的内容都不尽相同,但是都遵循着基本的运动规律进行创造与 发挥。
由于人的活动受到人体骨骼、肌肉、关节的限制,日常生活中的 一些动作,虽然有年龄、性别、形体、肢体语言等方面的差异,但基 本规律是相似的。
第20页/共35页
第二十一页,共35页。
第21页/共35页
第二十二页,共35页。
第22页/共35页
第二十三页,共35页。
第23页/共35页
第二十四页,共35页。
蹑手蹑脚(niè shǒu niè jiǎo)
两种蹑手蹑脚走路(zǒu lù)类型:
A:身体(shēntǐ)忽前忽后。脚往上抬 时身体( shēntǐ) 向后, 胳膊起 平衡作 用。 B:脚迈出去着地时身体(shēntǐ)仍向 后,头 也向后 倾,比 身体(shē ntǐ)慢 一点。 (滞后 作用) C:脚接触地面后身体(shēntǐ)跟上, 脚承重 时身体(s hēntǐ) 前倾, 如图A ,这时 另一只 脚也向 前迈。
6格卡通跑步动作,脚在两个位置上离 开地面(dìmiàn),手臂摆动 幅度极 大, 身体倾 斜度加 大。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第一节人的运动规律--走路人走路时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双臂同时前后摆动,但双臂的方向与脚正相反(图001)。
脚步迈出时,身体的高度就降低,当一只脚着地而另一只脚向前移至两腿相交时,身体的高度就升高,整个身体呈波浪型运动(图002)。
脚的局部变化(图003)在走路过程中非常重要,处理好脚跟、脚掌、脚趾及脚踝的关系会使走路更加生动。
除了正常的走姿,不同年龄、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走路姿态。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走姿:正常的走姿(图004)昂首阔步的走(图005)蹑手蹑脚的走(图006)垂头丧气的走(图007)踮着脚走的走(图008)跃步(图009)在动画镜头中,走的过程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接向前走,一种是原地循环走。
直接向前走(图010)时,背景不动,角色按照既定的方向直接走下去,甚至可以走出画面。
原地循环走(图011)时,角色在画面上的位置不变,背景向后拉动,从而产生向前走的效果。
画一套循环走(图012)的原动画可以反复使用,用来表现角色长时间的走动(图013)。
本节作业与练习:( 本节作业范图从网络课程下载,网址:/ ) 作业一:1、临摹“正常的走姿”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二:1、临摹“昂首阔步”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三:1、临摹“蹑手蹑脚”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人的运动规律--走路
人走路时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双臂同时前后摆动,但双臂的方向与脚正相反(图001)。
脚步迈出时,身体的高度就降低,当一只脚着地而另一只脚向前移至两腿相交时,身体的高度就升高,整个身体呈波浪型运动(图002)。
脚的局部变化(图003)在走路过程中非常重要,处理好脚跟、脚掌、脚趾及脚踝的关系会使走路更加生动。
除了正常的走姿,不同年龄、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走路姿态。
以下就是常见的几种走姿:
正常的走姿(图004)
昂首阔步的走(图005)
蹑手蹑脚的走(图006)
垂头丧气的走(图007)
踮着脚走的走(图008)
跃步(图009)
在动画镜头中,走的过程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就是直接向前走,一种就是原地循环走。
直接向前走(图010)时,背景不动,角色按照既定的方向直接走下去,甚至可以走出画面。
原地循环走(图011)时,角色在画面上的位置不变,背景向后拉动,从而产生向前走的效果。
画一套循环走(图012)的原动画可以反复使用,用来表现角色长时间的走动(图013)。
作业一:
1、临摹“正常的走姿”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二:
1、临摹“昂首阔步”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三:
1、临摹“蹑手蹑脚”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四:
1、临摹“垂头丧气”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五:
1、临摹“踮着脚走”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六:
1、临摹“跃步”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第二节人的运动规律--跑步
人跑步与走路的姿态有很大不同(图014),跑动时身体前倾,双臂向上提起,双手握拳,双脚跨步较大,通常跑步时,双脚几乎没有同时落地的过程
在大步奔跑时,双脚会有一个同时离地(图015)的过程。
双臂的摆动也因跑动速度的不同而变化(图016),
跑动时,身体高低起伏的波浪型幅度(图017)较正常走路时大。
除了一般的跑姿,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及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跑步姿态。
常见的有快跑、跑跳步等。
一般的跑姿(图018)
快跑(图019)
跑跳步(图020)
与行走相同,跑也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就是直向接前跑,一种就是原地循环跑。
作业一:
1、临摹“一般的跑姿”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二:
1、临摹“快跑”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三:
1、临摹“跑跳步”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第三节人的运动规律—跳跃
人的跳跃通常由三个基本动作(图021)组成。
即:下蹲、腾起、落下。
身体下蹲时腿呈弯曲状、臀部不能下沉太低、双臂向后摆动;身体腾起时,双臂快速向上前方摆动、同时身体立起、双脚后跟抬起;身体落下时,双腿一般呈微曲状,落地时身体下沉后再立起。
在动画镜头中,跳也因不同的情节呈现出不同的跳跃姿态。
如原地弹跳、向前跳跃、边走边跳等。
原地弹跳(图022)
向前跳跃(图023)
边走边跳(图024)
作业一:
1、临摹“跳跃”的动画平面图,把动物的高度画成5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第四节人的运动规律--表情
动画角色的表情刻划,要从角色性格、具体情节出发,抓住面部有代表性的结构与线条即表情线(图025),对五官进行归纳、概括与夸张,表达角色的面部表情与特征。
动画片中角色的表情不可能象日常生活中的表情那样细腻、微妙,所以,在本节中只例举了以下几种典型的表情。
欢笑(图026):不论就是表现微笑还就是大笑,都要注意笑的表情线的特点,然后再对五官进行归纳、夸张,动画角色在微笑时,一般嘴巴不张开, 可以用一根嘴角向上的线条来表现,大笑多画成嘴角向上翘起的张开的大嘴,而眼睛则常被画成紧闭状。
对五官的夸张幅度要符合剧情的要求,脸部的外型也应与表情的变化同步进行拉伸、缩短等的变化。
愤怒(图027):表现愤怒的表情,也要注意表情线的特点。
愤怒时五官的造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眉头皱起、双目圆睁、口角向下等,在此基础上,再画一些辅助线,就能生动地表达愤怒的特点。
悲哀(图028):表现悲哀的表情,也要注意表情线的特点。
悲哀时五官的造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眉头、双眼与口角等部位均呈现下挂状,在此基础上对五官进行适当的刻划即可刻划即可。
吃惊(图029):表现惊讶的表情,也要注意表情线的特点。
惊讶时,眼睛会瞪的圆圆的,黑眼珠缩小,眉毛高高地飞舞在额头的上端,嘴巴可向下移,脸的下端被拉长。
作业一:
1、临摹“欢笑”的四例造型,把人的面部高度画成8厘米左右。
2、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
3、尝试将“微笑”与“大笑”之间插入三至五张中间画,并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二:
1、临摹“愤怒”的四例造型,把人的面部高度画成8厘米左右。
2、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
3、尝试将“暗怒”与“暴怒”之间插入三至五张中间画,并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三:
1、临摹“悲哀”的四例造型,把人的面部高度画成8厘米左右。
2、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
3、尝试将“悲哀”与“叫淘大哭”之间插入三至五张中间画,并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四:
1、临摹“吃惊”的四例造型,把人的面部高度画成8厘米左右。
2、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
3、尝试将“震惊”与“惊恐”之间插入三至五张中间画,并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第五节人的运动规律--口型
动画角色的对白,就是通过嘴部的张合表达的,因此口型的设计与绘制就是十分重要的。
画口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以嘴的造型为基本依据进行变化,才能保证风格的统一。
2、脸的外形要与口型相配合,如发"喔"、"阿"、"依"的音时,脸的外形就不相同(图030)。
3、画口型时要突出重点, 抓住关键的口型动作,以免繁锁、复杂而不得要领。
4、注意讲话的速度、节奏,特别就是在没有进行先期录音的情况下,要计算好时间,才能做到音形同步。
5、有些音就是一个口型(图031),有些音就是二个口型(图032),注意这一点才能使口型与发音合拍。
作业一:
1、临摹“一个口”的四例造型,把人的面部高度画成8厘米左右。
2、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
作业二:
1、临摹“二个口”的四例造型,把人的面部高度画成8厘米左右。
2、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